《顾颉刚全集》分八集,五十九卷,六十二册,分为《古史论文集》、《民俗论文集》、《读书笔记》、《书信集》、《日记》、《宝树园文存》、《清代着述考》、《文库古籍书目》,计2500万字。
《顾颉刚全集》具体包括《顾颉刚古史论文集》13册,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2册,《顾颉刚读书笔记》17册, 《顾颉刚书信集》5册,《顾颉刚日记》12册, 《宝树园文存》6册,《清代着述考》5册,《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2册,计2500万字。曾先后纳入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并成为第一届国家出版基金重大资助出版项目。
《顾颉刚全集》的出版,对我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民俗学、民族史、近现代学术史的研究都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无与伦比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顾颉刚(1893—1980),我国着名的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我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江苏苏州人。顾颉刚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文 科中国哲学门,其在1923年所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这一学术命题,替中国史学界开了一个新纪元。曾历任厦门、中山、燕京、北京、云南、齐 鲁、中央、复旦、兰州等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及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主任等职。1954年奉命进京,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 史研究所研究员
《顾颉刚全集》书目:
顾颉刚全集 宝树园文存6册 顾颉刚全集 文库古籍书目2册 顾颉刚全集 古史论文集13册 顾颉刚全集 书信集5册 顾颉刚全集 读书笔记17册 顾颉刚全集 民俗论文集2册 顾颉刚全集 清代着述考5册
顾颉刚全集 日记12册
《顾颉刚全集》八集内容介绍:
顾颉刚日记 十一卷,附人名索引,十二册 顾先生日记始于1913年10月,自1921年起至1980年12月17日(去世前八天),基本不间断。日记不仅是顾先生“生命史中最宝贵之材料”,更是近现代学术史、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颉刚书信集 五卷,五册 顾先生交往遍天下,一生留下大量书信,此次所收约一千八百通。其中一部分是原信(包括家书七百余通),另一部分是录副本,还有一些是底稿及为数不多的发表于报刊者。这些书信所反映的不仅是顾先生个人的历史,也是当时学术界、文化界众多学者的历史,更是当时社会、时代的真实反映。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十二卷,十三册 《古史论文集》是《顾颉刚全集》最为核心的内容。其中卷一至卷四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的论述和对于古史传说及夏、商、周至春秋史实的考辨;卷五、卷六为古代民族和疆域的探索;卷七至卷十一为古书真伪、内容和着作时代的考订,其中卷十(上、下)所收的《尚书大诰译证》,是顾先生晚年最为重要的着作;卷十二收入《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国史讲话》、《当代中国史学》、《中国史学入门》四部专书。
顾颉刚民俗论文集 二卷,二册 顾先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大众文化积极态度的影响,把民间的歌谣、戏剧、故事、风俗、宗教和传统的经学、史学置于同等的地位上做研究的题材。此部分除收入《吴歌甲集》、《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妙峰山》三部专书外,还包括有关歌谣、风俗、民间文艺等的序跋与论述、探讨等。
顾颉刚读书笔记 十六卷,附篇目分类索引,十七册 顾先生治学,勤于作读书笔记,从1914年起至1980年逝世,从未间断。六十余年积累了近二百册笔记,约六百万字。这些笔记是顾先生着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涵盖中国古代文化的政治、社会、经济、宗教、思想各个层面。此次收入《全集》,在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0年版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两卷:卷十五,顾先生早年北京大学求学时代的笔记;卷十六,《浪口村随笔》、《史林杂识初编》及笔记拾遗。
宝树园文存 六卷,六册 顾先生一生所写文章,除收入《古史论文集》、《民俗论文集》以外者,均收入该部分。宝树园原系顾氏先祖所建花园,先生苏州故居即建于此园旧址,故以名集。其中不免“琐屑之言”,甚至包括一些启事、广告、合同等。依照分类编年的原则,《文存》分为“学术编”、“教育编”、“边疆与民族编”、“文化编”、“政治及其它编”五编。
清代着述考 五卷,五册 此书是顾先生早年为研究清代学术而作,对清代五百多位学者的着述、版本等作了辑录,并附相关的序跋及考证。其中一小部分曾经整理,陆续发表在《国立中山大学图书馆周刊》上。此次收入《全集》,将《清代着述考》原稿全部影印,另将排印的部分附于原稿之末。
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 二卷,二册 《文库古籍书目》着录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颉刚文库内约六千部线装书,着录方式按经、史、子、集四部,外加丛书、新学,共分六大类。并将书中各家题跋汇为“题记编”。末附着者、书名、题记批校者四角号码索引。
在纪念顾颉刚全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其实,我今天完全是来跟各位专家学习的。接到参加这个会议的邀请,我当时很高兴,但是我觉得自己没有做过顾先生的研究,又没有什么渊源,我来参加这个会议的理由是什么呢?我给自己找到这么几条: 第一个理由是,顾先生是1920年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的,是我们北大哲学系的前辈,这个应该是第一个能让我把自己联系到顾先生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我粗略地看了一下顾先生一生的任教经历,我发现顾先生大部分时间在国学研究院所工作,像早年在北大研究所国学门,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后来到厦门大学的国学研究院,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后面到齐鲁大学的国学研究所。所以,他跟国学研究的关系很深,这个是我找到的第二个理由。 第三个理由,顾先生按说是和清华没有什么大的渊源的,他在北大毕业,应该说跟清华国学院也没有很深的渊源。但是我们也知道,顾先生受到清华国学研究院王国维的很大影响,顾先生认为真正对他影响大的,不是胡适而是王国维。所以这样一来,可以说从20年代,他自己讲是从1923年开始,他在学问上真正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王国维,并不是胡适。胡适可以说是开了一个方向,但是这是个表象的东西,王国维在学术上对他的影响才是非常大的。这样一来,我就又多发现了一个条件,我来学习的条件又多了一条,这就是20年代他跟清华国学院的这几位前辈大师,有一个精神上的相互关系。 《顾颉刚全集》这套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为我们研究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和历史学者的顾先生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材料,而且我想也是对二十世纪知识分子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材料。刚才也讲了,他的这个材料,在家属方面是没有保留的全盘拿出来的,所以我们从顾先生的日记,可以看到很丰富的、他为人的各个方面,他的才情的各个方面。毫无疑问,他的这套书是研究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史的极为难得的一个素材。因此,这套日记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比如说写陈寅恪先生,陆键东写的那个书是影响很大的,但是材料仍然相对比较少,不像顾先生,我们能看到他一天一天的日记,所以这个是非常难得的。我们要研究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顾先生是一个典型,因为顾先生是五四时代的人,又经历过这么几个大的时代变化,很值得研究。 我刚才在翻《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这个书的时候,看到杨向奎曾劝他说,是不是多做一些纯学问。顾先生是不反对学术上提意见的,杨先生也是让他多做纯学术的工作,但他没接受这个意见,他坚持做他的一些自己要作的工作。这个根源在什么地方?根源就在他始终重视“知识分子的责任”。知识分子的责任,这个话好像说起来是轻飘飘的,没什么奇怪的,但是在抗战那个时代,顾先生作为一个二十年代就要在史学界称王的人物,却做了很多的史学工作以外的工作,体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心。这些工作很值得重视。我关心的就是这样一些工作。首先,比如说顾先生抗战期间编写出版了大量有关国民道德培养的通俗读物,对此我觉得我们对这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人们一般还是侧重于顾先生如何从倡导疑古到后来的古史学问,很少重视顾先生说在这个方面到底做了哪些?比如说国民教育的工作,顾先生编了600多套书,编的都是哪些书,起什么作用,我觉得都可以更好地去发掘。 其次就是边疆民族问题的研究,其实我想顾先生关心的不是地理的问题,而是跟民族问题有关联的思考。顾先生《中华民族是一个》这篇文章不仅在当时有重大的意义,这个问题我们今天看起来还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去年北大的马戎教授写了文章,他不是顾先生学生,他是跟费先生的关系比较近的,但是新疆的事件出来以后,他写了一篇很深入的关于民族问题的思考,其观点是和顾先生《中华民族是一个》的观点完全一致的。顾先生本来是一个古史学家,不必谈民族问题,但是他很关心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看,这个问题意义非常重大,顾先生在这方面的贡献以前我们关注得不够。所以我觉得顾先生是一个关心国家前途的知识分子,他关心民众的道德教育,关心怎么样真正唤醒民众,真正地关心中华民族。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但是关心这些现实的东西,并不是跟他作为史学家的责任相分离的,从这里正好可以看出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 我注意到,顾先生20-40年代待的主要的地方是国学研究院所。他的主要研究跟经学有关,我觉得这是他多在国学研究所服务一个原因。经学放在哪儿合适呢?就是放在国学研究院所比较合适。我想,今天有一个新的形势,就是我们国家的国学院和国学研究院在这几年里成立了好几家。特别是,有好几家的国学院都提出把经学的研究作为国学院的主要方向,这就把经学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上。但是经学怎么研究,这几家国学院的经学研究规划,也还没有提出很成熟的想法。我觉得这是很令人担忧的,就是说还不知道经学应当怎么研究,就要上这个经学研究的课程或者项目,这是需要大力改善的。今年,全国社科规划办发布的重大的课题,也有中国经学史。在我看来,顾先生的经学研究似乎不是以写一部中国的经学史为目标,“写中国经学史”和“经学研究”,这两者虽然是要有交叉复合,但还是不一样的。我们国家的国学院如果要办好,特别是要将经学研究办好,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好好研究顾先生对整个经学的想法。因为顾先生很早是做古史的研究,但后期他说想做经学的研究。所以在1957年,记者跟他谈话的时候,他说今后想搞经学研究;这个问题反映到毛主席那儿,毛主席说他可以搁一搁。可以看出来,他后期是把经学研究作为他的一个主要的方向。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顾先生希望杨向奎先生跟他参加经学研究。甚至可以说,在经学上他是非常自负的,他觉得其他人都不能真正的完成经学的研究,只有他带几个人才能把这个经学研究做好。所以我们看顾先生学术的时候,不仅要看《古史辨》,还要看他后来做的经学的研究。就是说,他的这个经学的研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构想,他一辈子做这个经学研究,他的目标、方法、对象是怎么想的,我们应该加以研究。这是我们开展经学研究应该做的一个前提。顾先生搞了一个世纪的经学工作,我们不从这个地方开始,而盲目地做经学的研究,我觉得是非常可惜的。 顾先生说他是经学研究家,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开展顾先生研究,应该很重视顾先生作为经学的研究家的意义,他的经学研究的意义。因为他的史学成就大家都了解,而经学在我们现在这个新时代的国学研究中,正在成为一个生长点,应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这个问题很重要,就是必须要整理顾先生在经学方面的设想和他自己研究的一些遗产,才能够奠定我们今天发展经学研究的基础。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顾颉刚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界的重要人物之一,其在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领域的贡献深远影响了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顾颉刚全集》是对其学术成果的全面总结与归纳,包括书信、日记、文存等多方面内容,共计62册,展现了顾颉刚的学术风采和个人思想。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首先分析《顾颉刚全集》在学术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探讨全集中的民俗学研究成果;再者,分析顾颉刚的古史研究如何推动了中国历史学的进展;最后,讨论全集中的书信与日记所反映的顾颉刚个人的学术态度与人生哲学。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讨论,本文旨在全面呈现顾颉刚的学术成就及其影响。
《顾颉刚全集》作为顾颉刚一生学术成果的集大成之作,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影响无可估量。全集涵盖了顾颉刚的研究笔记、学术论文、书信以及他个人的日记等,完整地呈现了他从事学术研究的全过程。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顾颉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也展示了他在推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例如,他对民俗学、古史学的开创性研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财富。
全集中的每一部分都有其特殊的学术价值,书信和日记中的内容尤为珍贵。这些私人记录不仅展示了顾颉刚的学术思考和日常生活,还反映了他如何与当时的学术界人物互动,如何吸收各方思想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研究之中。通过这些书信与日记,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顾颉刚的学术理念和他对学术界的贡献。
此外,《顾颉刚全集》对于研究顾颉刚个人的学术发展轨迹、学术思想的演变过程也提供了重要的资料。通过全集,我们能够看到顾颉刚从早期的古代文学研究到后期的民俗学、历史学研究的深刻转型,了解他是如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框架下,结合现代学术思想进行创新性研究的。
顾颉刚的民俗学研究,是他学术生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顾颉刚全集》中的民俗学论文和研究记录,是他在中国民俗学领域的重要贡献。顾颉刚从早期的文学史研究入手,逐渐扩展到对民俗、风俗以及社会文化的研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他认为,民俗学不仅仅是对传统民间文化的记载和整理,更重要的是揭示民俗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根源。
在《顾颉刚全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中国民俗的广泛兴趣与深入探讨。例如,他详细研究了民间节日、风俗、信仰等多个方面,并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这些民俗现象的形成与发展。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民俗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研究素材。
顾颉刚在民俗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倡导将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对待,强调民俗研究应当兼顾社会学、历史学以及人类学的视角。他提出民俗学不仅要记录民间传说与习俗,还要揭示其背后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意义。这一理论思路,至今仍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
顾颉刚的古史研究在《顾颉刚全集》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尤其在探索早期中国历史的结构和演变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顾颉刚的历史学理论尤其强调考古学与文献学的结合,力图通过多维度的研究方式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在他的古史研究中,顾颉刚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新性的观点,例如他对《尚书》与《春秋》的重新解读,以及他对中国早期史料的深度剖析。这些研究突破了传统史学的束缚,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同时,顾颉刚还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构成与发展,试图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的演变。
《顾颉刚全集》中对于古史的研究不仅关注历史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还探讨了历史记载背后的文化与社会因素。例如,他分析了古代史书中的叙事方式与思想意识,揭示了历史记载中的偏见与局限性。顾颉刚的这些研究方法,为中国历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研究路径。
顾颉刚的书信和日记,不仅是他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见证。《顾颉刚全集》中的书信部分,反映了他与众多学术界人物的互动,包括与同代学者的讨论、与学术界的争论,以及他个人对学术事务的反思与自我批评。这些书信和日记为我们了解顾颉刚的学术态度与理念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书信与日记中的内容充满了顾颉刚对学术的热爱和执着,也反映了他在不同学术阶段的思想变化。例如,他在书信中经常表达自己对学术研究的疑虑与困惑,同时也记录了他对学术成果的总结与反思。这些私人文字,让我们得以窥见顾颉刚作为学者的独特思考方式和人生哲学。
通过对书信与日记的细读,我们还能够了解顾颉刚与当时许多学术界巨匠的关系。他不仅是学术思想的传播者,也是学术交流的积极推动者。这些书信和日记,不仅是研究顾颉刚个人思想的源泉,也是研究20世纪中国学术史的不可或缺的文献。
总结:
《顾颉刚全集》是研究顾颉刚及其学术思想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不仅是对顾颉刚个人学术生涯的总结,也是中国近现代学术发展史中的一部重要文献。通过对全集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顾颉刚的学术成就,特别是他在民俗学、历史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突出贡献。
无论是从学术价值,还是从个人思想的角度,顾颉刚全集都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全集的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顾颉刚的学术世界,也能够为未来的学术探索提供新的视角与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