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献研究》1至21辑(21册),由凤凰出版社1989至2015年出版。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的研究成果,用三种方式发表:对某一专题的学术着作作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用丛书的方式发表,如《明清文学理论丛书》、《南明史籍丛刊》、《中国无神论丛书》。
研究人员的学术专着,用专刊的方式发表,如《古诗考索》、《唐语林校证》、《郑板桥全集》、《中国无神论史纲》研究人员的单篇论文,汇编成册,用丛刊的方式发表。
我们打算通过丛刊的编辑和发行,推动我所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和学术界形成更广泛的交流,以期对我国的古典文献研究工作作出更多的贡献。
在这一辑丛刊中,我们发表了已故着名学者黄侃、刘永济、汪辟疆三位先生的未刊稿。其他前斐学人的遗着,以及三位先生的其他着作,一俟整理就绪,将陆续刊出,以飨读者。
我们还发表了一些正在进修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年青同志的论文。他们是古典文献研究工作中的生力军。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辛勤攻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若千成果,已经具备了向学术界引见的条件。
我们用影印的方式刊出了《新刊京本全像插增田虎王庆忠义水浒传》和《眉匠词》残本。前者藏巴黎国家图书馆。这两种文献,不仅以其罕见而显得珍贵,而且在研究小说和清词时具有童要价值。在以后的各辑丛刊中,我们将继续影印这一类珍贵资料。
《古典文献研究》书目:
古典文献研究 第1辑_1988古典文献研究 第2辑_1989—1990古典文献研究 第3辑_1991—1992古典文献研究 第4辑_1993—1994古典文献研究 第5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6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7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8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9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10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11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12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13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14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15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16辑古典文献研究 第17辑 上古典文献研究 第17辑 下
《古典文献研究》出版说明:
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自1984年成立以来,即着力于中国古典文献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之刊布,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专着冠以“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专刊”,以专刊的形式出版,至今已达二十余种;专论则汇辑为《古典文献研究》,以集刊的形式出版。此外,亦有很多专着编入其他学术丛书,更有许多学术论文刊载于国内外学术杂志与论集之中,自不待言。
迄今为止,《古典文献研究》已出版4辑,即:《古典文献研究(1988)》(第一辑)、《古典文献研究(1989-1990)》(第二辑)、《古典文献研究(1991-1992)》(第三辑)、《古典文献研究(1993-1994)》(第四辑),分别于1989、1992、1994、1995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辑为总第五辑,改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因出版周期相距较远,不再以年份标目。为便于学界同仁参阅,特将前四辑所刊论文篇目作为附录,列于最后,幸垂鉴焉。
本辑所收文章,总计20篇,依次分为4组。第1组3篇论文是关于近现代学术史的研究,涉及刘永济、卢弼两位近代学者以及近现代李白研究中的时代背景问题。第2组是5篇关于史部文献研究的论文,涉及《旧唐书》先唐别集、目录学以及石刻学。第3组文章的主题是子部文献研究,包括2篇论文,1篇译文,讨论了郭店简《老子》、天师道之名实以及慧远着作之流传等问题。第4组9篇文章,都是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前6篇论述从《诗经》到王安石的中国诗史中的若干专门问题;接下来的2篇是传统诗文评的专题研究,另有一篇为《琵琶戏》流传之考述。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通过对《古典文献研究 第1至21辑(共21册) 1989-2015》的分析,深入探讨了该系列文献的学术价值、研究成果、学术风格与特色以及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的影响。首先,文章对该系列丛书的学术背景进行简要概述,并从四个主要方面详细分析其内容:一是文献的选材与内容的学术价值;二是研究方法与学术创新;三是文献的编辑特色与编排方式;四是对古典文献学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讨论,本文揭示了《古典文献研究》这一丛书在推动古典文献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学术界的深远影响。
《古典文献研究 第1至21辑(共21册) 1989-2015》作为一部综合性学术丛书,其选材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古代中国的经典文献、史料、哲学、文学、历史等领域。每一辑的内容都体现了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和高度的学术价值。这些文献不仅包括已知的经典作品,还涉及许多具有研究潜力的珍稀古籍,尤其是一些被遗忘或未被充分研究的文献,成为学术界关注的新焦点。
该系列丛书中的选材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充满了时代意义。通过对古典文献的再评估,研究者不仅从文本的真实性、历史性出发,还从文化、哲学等多维度对经典文献进行了解读。这使得该丛书成为了跨学科、多领域的文献研究宝库,不仅有助于文献学者的研究,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此外,丛书中的选材常常具有时代的批判性与反思性,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学术研究方式,还引入了当代的学术视角。通过结合现代学术理论与技术手段,系列丛书不仅为古代文献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也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古典文献研究 第1至21辑》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创新精神。其方法论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式,还融合了现代的多学科视角,如比较文学、文化学、历史学等,打破了单一的学科界限,促进了学术的跨领域融合。这种方法上的创新,使得丛书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该系列丛书的研究方法可以总结为几个核心要素。首先,注重对文献的批判性分析,尤其是对文献来源、版本、注解等方面的深入考证。其次,结合古代文献的历史背景与文化环境,对文献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第三,创新性地引入现代的学术理论和方法,如文本分析技术、考古学的成果、数字化文献研究等,使得古代文献的研究不仅停留在传统的文本剖析上,而是发展到了全新的学术高度。
此外,《古典文献研究》系列还关注到古典文献研究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尤其是在古文献的翻译和解读上,体现了学术界对传统文献的深刻反思与创新解读。这种创新性不仅表现在学术方法上,更体现在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现代阐释中,为后续的文献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古典文献研究 第1至21辑(共21册)》在编辑与编排上有着独特的特色,体现了严谨的学术标准与高效的学术组织。每一辑中的文献排列都有明确的逻辑性,按照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分类,便于读者系统性地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此外,系列丛书在每一篇文章之前均配有详细的导言和注解,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献的背景、作者及其研究意义。
编辑上的细致与精心,确保了该系列丛书的学术水平与文献质量。每一辑的选题既注重历史的广度,又强调个别文献研究的深度。在内容上,既有对经典文献的重新解读,也有对文献细节的剖析,体现了编辑者对文献的高度责任感和学术洞察力。这种细致的编辑方式,为学术界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文献研究资料。
另外,在该系列丛书的编排上,还体现了对文献原貌的尊重。很多文献在呈现时都保持了原有的版本和格式,尽量避免人为的改动,以保证文献的真实和完整。这种对文献“原汁原味”的呈现,不仅有助于学术研究,也使得该丛书成为珍贵的学术资源。
《古典文献研究 第1至21辑》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便对古典文献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首先,它为古代文献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未曾研究或未深入研究的资料,为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素材。其次,丛书中的许多研究成果突破了传统的研究框架,推动了古典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相关学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该系列丛书的另一大贡献在于推动了古典文献学的国际化。随着中国学者的不断努力和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海外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古代文献的研究成果。通过《古典文献研究》的翻译与传播,古典文献学逐渐走向了国际学术舞台,促进了全球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入了解。
此外,该丛书的出版也促进了国内学术机构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合作。许多重要的文献学成果都源于该系列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国内外学者在古代文献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提升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整体水平。
总结:
《古典文献研究 第1至21辑(共21册) 1989-2015》无疑是中国古典文献学领域的重要成果。其通过广泛的选材、创新的研究方法、精细的编辑方式及对学科的推动作用,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和启示。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深入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也能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总的来说,《古典文献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它对推动古代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及促进学术界的跨国、跨学科交流,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