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PDF电子书全1巨册,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年出版。6PE万圣书城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内容有人物类、着作类、方剂类、方证类、病证类、基础理论类等。《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是我国第壹部全面总结历代《伤寒论》研究成果的辞书体全书。《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修改的内容包括学术内容、伤寒人物信息、机构名称等。6PE万圣书城
6PE万圣书城
6PE万圣书城
6PE万圣书城
6PE万圣书城
6PE万圣书城
《新修伤寒论研究大辞典》出版说明:6PE万圣书城
自东汉医学家张仲景(150~154-215~219)着《伤寒杂病论》,晋·王叔和搜采仲景旧论而使《伤寒论》独立成书,至今已经1700年。在这1000多年的漫长时间里,《伤寒论》的研究一直是经久不衰。从《伤寒论》研究文献的数量即可看出:据不完全统计,历代各类《伤寒论》研究着作达到1700余部;到了近代和现代,各类《伤寒论》研究论文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其数目也有数千篇之多。为什么东汉时期的一部仅二三万字的医学“小册子”竟然引起了人们如此浓烈的兴趣,导致后世这样兴盛的研究活动呢?这个问题本不该在这篇《前言》里作答,但它又确与我们编纂这部《伤寒论研究大辞典》有关,所以我们还是不惮烦琐,将最主要的两方面原因简要叙述如下:6PE万圣书城
(一)《伤寒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它的方剂、诊法、辨证方法,得到了后世医家的一致赞誉,人们称它是“活人之书”。晋·皇甫谧言其方法“用之多验”(《针灸甲乙经·序》);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江南诸师,秘仲景方而不传”(《千金要方》),由于方法灵妙,才出现秘而不传的现象。再往后以至于现代的临床医生,也是无一例外地盛赞《伤寒论》。为什么仲景方法具有这样高的实用价值呢?首先仲景继承了他以前无数医学家的经验。在仲景以前,人类的医疗活动至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肯定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现在我们只知道春秋以前一些着名医生(如医和、医缓)的大名!仲景以前的医疗经验也肯定会以某种形式传于后人,只是现在见不到那么多的原始资料了,但仲景所见到的肯定比我们见到的要多。后人虽然极度尊敬、赞誉甚至神化仲景,但对于仲景继承前人经验的事实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只不过人们往往以神农、伊尹来指代仲景的前辈人。如宋·孙奇说“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张仲景本来就是一个临床医生,有实践经验而且又天资聪颖,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古人的经验自然是继承好的。同时,他本人的医疗经验也在其中。再者我们现在所见到的《伤寒论》还得到了另一位名医的去粗取精的整理。这位名医就是晋代的太医令王叔和。他广泛搜采仲景旧论之散落者,但并不是全盘编次入书,而是有所选择的,这就是他所说“录其症候、诊脉声色,对病真方有神验者,拟防世急也”,不符合这一条标准的内容就舍弃了。如此,《伤寒论》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伤寒论》既然有如此高的实用价值,所以人们就理所当然地会对它进行不厌其烦的研究。6PE万圣书城
(二)《伤寒论》语言古朴、简略,义理深奥,人们力图深人理解它,并将其道理阐述明白。正如清·吴仪洛说:“仲景书一语可当千百言,每令人阐发不尽。读者须沉潜反复,必于言外透出神髓,斯为能读仲景书耳。”所以学《伤寒论》又有“当于无字处学之”的说法。自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而开《伤寒论》注解之先河以后,历代医家就竞相效仿,《伤寒论》注解之风便一发莫制。由于各人的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对《伤寒论》的理解也就不同,这样也就导致了注解的不尽一致,以及不尽的注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有趣的是,学者往往是十分自信的,在《伤寒论》研究领域里情况也是如此。各位学者不仅要论述自己之是,而且还要辩驳他人之非,这自然导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研究更加蓬勃兴旺。此外,历代医家在读书过程中和临床实践中又不断有新的发现,这些发现包括新的病证、诊法、治法、方药等等。他们要不断将这些内容补充进《伤寒论》学说体系中去,以充实发展仲景学说,以成为仲景的功臣(这是历代《伤寒论》学者的共同愿望)。此为《伤寒论》研究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取得的成绩一一列述,不过我们可以作一次归纳和综述。总的来说,通过历代《伤寒论》研究者的努力,《伤寒论》得到极为全面和细致的注释;它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原则建立起不同的但又都不失其合理性的体系;它的辨证施治方法及医学理论得到验证和某些必要的修正;在病证、诊法、治法、方剂等方面,它得到极大的补充;《伤寒论》研究还导致了相当多的中医理论的产生。此外必须说明的是,《伤寒论》研究也导致了无数优秀的临床医生的产生,导致了中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学术局面的出现。如果没有《伤寒论》研究,中国医学史、中医文献学以及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学说都不可能有现在这样丰富的内容。6PE万圣书城
《伤寒论》研究文献的确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但遗憾的是后世对这些宝贵知识的整理却很不够。这些知识太丰富了,以至一般人很难全面通晓,大多数人都只能读一些常见的着作。虽然常见的着作往往也是重要的着作,但还有许多不常见的着作并不是不重要。有许多书一般人不仅没有读过,而很有可能连见也没有见过。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因为种种原因而静静地躺在文献库里。其实平心而论,一个人要想在其一生这样有限的时间里阅读这样大量的文献简直是不可能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养生》)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为后世学习和利用的知识实际上是被浪费了,而这种浪费是最令人痛心的。当然,为了较好地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人们也作了不少的工作,如人们编了不少的类书,或以书籍提要的形式对一些书籍进行一般性的介绍,或在辞典一类的工具书里收录《伤寒论》研究方面的词汇,或在杂志上发表介绍某些着作的文章等等。这些工作是可喜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但还是远远不够,远远没有能够全面地反映《伤寒论》学说的内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您能够从辞典或一般的工具书上查找到“三百九十七法”“三纲鼎立”“六经气化说”“气虚类伤寒”这样一些《伤寒论》学科的最基本的词条吗?6PE万圣书城
很明显,我们需要一本全面收载《伤寒论》学说的各种名词术语的大型辞典。6PE万圣书城
因此,我们运用集体智慧,在老一辈《伤寒论》学家的指导和支持下,编纂这部《伤寒论研究大辞典》。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直接而且极仔细地阅读了数百本《伤寒论》学科的原着,对每一位作者的生平、着述、学术成就,对每一本原着的作者、成书年代等一般情况以及其主要学术特点和成就都在相应的词目下进行介绍;并将出现于各种文献的属于《伤寒论》学科方面的名词术语都摘录出来,以原文为依据同时也结合其他相关文献予以注释。这一部分工作的难度很大,因为所有这些名词术语都是散在的,而过去也多没有被人收录,本辞典的所有编者都为此付出了辛苦和努力。经过3年的不懈工作,这部辞典的全部文稿终于在1992年完成。6PE万圣书城
在编纂《伤寒论研究大辞典》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以及处理情况6PE万圣书城说明一下6PE万圣书城
(一)关于《伤寒论》原文中的词条:刘渡舟主编的《伤寒论辞典》是相当好的一部工具书,有了这部辞典,我们似乎没有必要再收《伤寒论》原文的词条了,但下面三个方面的理由使我们还是认为应该收:①《伤寒论》是源,《伤寒论》研究是流,这两方面的内容本来就交融在一起,不可割裂。②《伤寒论辞典》是一部具有集注书性质的辞典,而且字词全录,本辞典则只收录原文中的各类名词术语,不采用集注形式。③作为一部“大”辞典,我们这部辞典还要收《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三篇中的词条,而《伤寒论辞典》没有收录这几篇的词条。6PE万圣书城
(二)关于分类:最初我们没有对词条进行分类的设想,然而后来发现如果不作分类是不行的,因为这部辞典毕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人们一般并不知道其中的词条是哪些,或许相当多的词条是陌生的,这样要他们依据拼音或笔画来查找所需要的词条就不很实际了。只有分类索引才是最合适的选择。如何分类才能够最合理、最实用?我们采用了现在的这种分类。在伤寒人物、伤寒着作、方剂、方证、病证五类以外,另设基础理论一类,其中包括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法等各项内容。6PE万圣书城
(三)关于词目的全面性:原来我们设计在人物和着作两类里要尽可能全面地收入词条,要将北京图书馆和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1956年编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中“伤寒”一类的着作全部收入,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个目的不能实现了,因为该目录上所载的书有不少在后来也渐渐地失传了,如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今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以及南京、上海两地的几座图书馆都由当地的作者查找过,发现有不少的着作再也无从查找。这样我们不得不改变计划,能收录多少就收录多少。此外还有“现代伤寒学家”词目我们也没有能够收录全面。我们曾经给我们所知道的全国各地的伤寒学家本人发函,请他们寄来一份简传,以作为我们撰稿的依据。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如数收到复函。如果这部辞典将来有机会再版,或许还可以作一些补充。6PE万圣书城
(四)关于词目的统一性:中医理论有一些名词术语在语言形式上是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古代医籍中这种情况更多见。我们在选择词目时便经常遇到若干个不同的词目在意义上基本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可以说是“多词一义”的情况,如何处理这类问题呢?虽然从原则上说应该使之统一,只人选一个最恰当的词。不过我们考虑到,由于各位医家对于这些词的理解是不尽一致的,他们所给予的解释也不同,各有得失,而且这种多词一义的情况也正是学术内容丰富的一种体现,所以我们最后还是兼收并蓄了。6PE万圣书城
(五)关于本辞典的读者对象:在计划编这部辞典的最初时候,我们考虑到,在中医药人员中,对《伤寒论》以及后世《伤寒论》研究着作感兴趣的人毕竟不是少数,尤其大多数临床医生,肯定需要实用的知识。为此,还增加了临床方面的内容,如方剂、病证、治法等,都尽可能地收入辞典。6PE万圣书城
本辞典的编纂,自始至终得到了刘渡舟老师、李培生老师这两位《伤寒论》学泰斗的指导,聂惠民老师、梅国强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指导,我们在此衷心感谢他们!此外,我们还要衷心感谢我们所引用和参考了的科学文献的作者们,他们高水平的着作使我们得到了极大的便利。 6PE万圣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