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 全5册 2007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 全5册 2007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PDF电子书全5册,由西安地图出版社2007年出版。n7p万圣书城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地图学史研究始于民国时期,其原因有:一批现代地理学者关注中国古代地图的成就•,禹贡学会将古地图纳人其研究范围;整理清朝档案时发现了一批地图激发了对宫内所藏古地图研究;中外宗教人士对来华传教士所绘地图尤感兴趣’,文博界清理出了I些古地图推动了对古地图的研究。民国时期地图史研究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而较为突出的是:古地图的分类编目、洪业对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王庸对中国地图史的系统研究。一、古地图分类古地图不比现代的地图能很容易地归类,不仅如此,甚至地图与图画都难以加以区别。因而,地图的分类的准确程度表明了分类者对古地图的认识程度。古地图的分类较早见于记载的是宋郑樵《通志.图谱略》,而后则是清代的《萝图荟萃》(正续编)。《萝图荟萃》的具体分类为:(一) 造办处舆图房图目编目如下:1、天文、2、舆地、3、江海、4、河道、5、武功、6、巡幸、7、名胜、8瑞应、9、效贡、10、盐务、11、寺庙、12、山陵、13、风水。(二) 造办外舆图房图目续1.、舆地、2、江海、3、河道、4、武功、5、巡幸、6.、名胜、7、效贡、8、寺庙、9山陵。后来的《国朝宫史续编》仍遵循此分类。该书卷之九十七书籍二十三图刻一曰:『臣等谨案••舆图房掌图版之属,凡中外臣工绘进、呈览后,藏贮其中,其关系经制、垂诸悠久者,特命镂版以行。自乾隆二十六年勒编《萝图荟萃》,分类十三••曰天文,曰舆地,曰江海,曰河道,曰武功,曰巡幸,曰名胜,曰瑞应、曰效贡,曰盐务、曰寺庙、曰山陵,曰风水。迨六十年奉续编,增多于旧绘。盖由高宗纯皇帝德业弥彰,猷愈大’疆宇滋扩,政教加详’故典章亦富有而日新焉。臣等筑人宫史,首列实录战图’次纪盛京事迹图,次纪高宗纯皇帝平定伊犁、回部、两金川、台湾、安南、廓尔喀、苗疆诸图,并恭录圣制题帧诗什,涂0《萝图荟萃》两编排纂云。n7p万圣书城

由此可见《国朝宫史续编》的分类与《萝图荟萃》的分类基本一样,只是少了山陵和风水两类’在最前面还加上了实录战图,盛 京事迹图’高宗纯皇帝平定伊犁’回部、两金川、台湾’安南、廓尔喀、苗疆诸图’圣制题帧诗。其『舆图房图目J为••天文图目、舆地图目(天下总图、京师暨直隶诸境图、江南诸境图、江西诸境图、浙江诸境图、福建诸 境图、湖广诸境图、河南诸境内、山东诸境内、山西诸境内、陕西甘肃诸境图、广东诸境图、广西诸境图、四川诸境图、云南诸境 图、贵州诸境图、审、回部、朝鲜、金川、俄罗斯、卫藏诸境阁)、江海图目、河道图目、武功图目、巡幸图目’名胜图目、瑞 应图目、效贡图目、盐地图目、寺庙图目。目后还有交代:f臣等谨案《萝图荟萃》前后编所列图目,凡五百十数条,具见我朝图牒之辉煌,函盖天地’囊括今古,汇为钜观。臣等详纪 于《宫史.书籍门》者,以舆图房隶在禁廷,典守綦重。自夫金石抚传,宣赍臣工而外,兹则珍藏什袭,卷幅充盈,实河雒观象以 来未有之也。由斯以征神谟广运。圣绪凝承,在宫廷则本豳风无逸之时陈,数典章则迈王会献令之极盛,班同所云握乾符、阐 坤珍、披皇图、稽帝文云者,不过铺张扬厉之侈词。其在今日,三旬足光玉绳金价于亿万斯年之庆也夫。J民国时期的地图分类也是以《萝图荟萃》为基础而略有变化。民国时期地图分类的代表作是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印的《淸内务府造处办舆图房图目初编》,其r凡例j曰:一、本编分类,大致参照《萝图荟萃》旧m略加损益,别为舆地、都城宫苑,风土、江海、河渠’武功、巡幸、名胜’瑞应、效 贡、寺庙、山陵、风水十三类,并附图目I类于后。二、 京城各图,旧目入舆地类,案此种图皆城郭宫室之属’与其他舆图绘郡国山JII.者不类。考《新唐书•艺文志》以及《三辅 黄图》、《洛阳宫殿簿》等书,冠于陆澄《地理志》之前。《四库书目》以《三辅黄图》《禁扁》二书另为一类’题曰宫殿疏,冠 于总志之前,虽属专制时代尊王之义,亦因«•头与普遍地志有别故也。《通志.艺文略.地理类》.有都城宫苑一子目,今仿立此目, 将京师各图,别出于舆地之外,自为一类。三、 各种风俗图,旧目入舆地类。案此非为山川地理而作,因别为一类,题曰风土,次于都城宫苑之后。四、 本编所收之御制诗卷勒石嵌墙图式、御诗亭图式诸图,为旧目所无。案此当属于先贤祠庙冢墓。今即别立冢墓一目,附于 寺庙类之下。五、 河工、水阐、稻田、水利诸图’旧目与河流图统归河道类。案此不仅关于河道,依《四库总目》之例,改题曰河渠。六、 图名着录,多仍旧称,其原题与内容不符者改订之,附注说明。原未标名者。则拟以适当之名,并于图目上冠*号以别之n7p万圣书城

七、舆地、风土、名胜、瑞应、寺庙、风水六类,各图之排列,俱依乾隆《大清一统志》皇朝行政区域及图表之次弟。都城宫苑一类,先列总图,次列分图。江海类依海岸线自南而北,顺序排列。河渠类依水系为序。武功类依战事时代先后为序。巡幸类依当时巡幸路线为序。效贡类依其时代之先后为序。山陵类依帝王世系为序。八、本目所载绘进人姓名及时代,多依原图签注。无签注者参考档案或其他记载补注之,其无可考者阙。九、本目所收之图,凡已载于《萝图苔萃》正续旧者’《清宫史续编》已用嘉庆工部营造尺记其图心之广袤’今即据以入录’其未着录者,另以公尺量识之。十、凡图以其装沟之形成,分称装订成帙者曰册,手卷式曰卷,单幅曰幅。其一目而包含多件者总称曰份,并注明每份所有册叶卷幅之数。十I、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之图,尚有一部分在沪,其目当俟续出书。J f凡例J明确指出其分类是依据《萝图荟萃》,但有所创新:1、去掉了天文和盐务类;2、增加了都城宫苑和风土类;3、将『河道j类改为r河渠』类。二、洪业对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的研究在民国时期,地图学史研究最长的一篇文章就是洪业所写的《考利玛窦的世界地图》,所涉及的问题之复杂、内容之广,所收集的史料之多和研究之深,是空前的,其成就应该说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一)所收集到的利玛窦世界地图」一 )《利玛窦全集》收有罗马瓦第刚Vatcian图书馆藏全图六幅中的一幅的一半。2 )北平历史博物馆藏彩色绘本。馆中尚有新摹绘本,十二张,禹贵学会摄有照片。3 )上海《东方杂志》(卷二十’号九’民国十二年)北平历史博物馆彩图缩版全图。4)天津《河北博物院半月刊》(第四五至四七期,民国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十五)北平历史博物馆彩图缩版全图。5 )意大利理格(G.Nicolas )藏彩色旧绘本一图。与历史博物馆之原图一致。6 )玉尔(nenryyele,1820-1889 )自绘利玛窦地图,刊于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地理杂志》中。n7p万圣书城

992.jpgn7p万圣书城

 n7p万圣书城

993.jpgn7p万圣书城

 n7p万圣书城

994.jpgn7p万圣书城

 n7p万圣书城

 n7p万圣书城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目录:第一册通论中国地图之沿革(胡树楫.东方杂志.第十六卷(1919).第一号.p183-185)中国地图学史(李贻燕.学艺杂志.第二卷(1920).第八号.p1-14)中国地图学史(续)(李贻燕.学艺杂志.第二卷(1920).第九号.p1-9)中国地图学史料辑略(王庸.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六卷(1932).第五号.p71-112)中国地图史略(褚绍唐.地学季刊.第一卷(1934).第四期.p45-49)地志与地图(王以中.禹贡半月刊.第二卷(1934).第二期.p6-12)中国舆图制绘史年表(镜怀.清华周刊.第四十卷(1934).第一期.p111-121)中国舆图制绘史年表之检讨(越锋.文化建设月刊.第二卷(1936).第二十期.p1-9)中国地理学史订补.续(王庸.国师季刊.第八期(1940).p104-107)答葛启扬先生评中国地理学史(王庸.责善半月刊.第二卷(1941).第十一期.p15-21)中国舆图学之过去和现状(葛绥成.学林.第三辑.1941.1.p69-90)中国地理图籍丛考(王庸.商务印书馆.1947)我国之地图(苗迪青.政治季刊.第五卷(1948).第3-4期.p163-169)n7p万圣书城

第二册专论山海经图与职贡图(王以中.禹贡半月刊.第一卷(1934).第三期.p5-10)山海经图与职贡图的讨论(贺次君.禹贡半月刊.第一卷(1934).第八期.p28-34)山海经与外国图(王以中.史地杂志.创刊号(1937).p23-26)先秦两汉地理图籍考略(汧支.地学杂志.第十九卷(1931).第三期.p457-461)北魏洛阳图的复原(劳干.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十册.上册.1948.p299-312)隋唐之地理学者及其着述(曾了若.文史汇刊.第一卷(1935).第二期.p87-122)宋代以前中国舆图沿革略(王庸.大公报.图书副刊.第一百八十期(1737)宋代之地理学史(吴其昌.国学论丛.第一卷(1927).第一号.37-96)禹贡图说(桂姜园.禹贡半月刊.第三卷(1935).第一期.p43-46)华夷图跋(顾廷龙.禹贡半月刊.第四卷(1935).第六期.p20)元经世大典地图跋(洪钧.同声月刊.第三卷(1943).第二号.p119-122)明代舆图汇考(王庸.图书季刊.第三卷(1936).第一、二期.p7-18)明代地图之研究(青山定雄着,林丝译.中和月刊.第二卷(1941).第十期.p42-51)桂萼的舆地指掌图和李默的天下舆地图(王庸.禹贡半月刊.第一卷(1934).第十一期.p10-12)筹海图编和经略复国要编.日史提要乙类之三、四(缪凤林.史学杂志.第一卷(1929).第四期.p6-14)舆图备考全书跋(房兆颖.燕京大学图书馆报.第十期(1931)郑和航海图考(范文涛.商务印书馆.1943)郑和七使西洋往返年月及其所经诸国(夏璧.禹贡半月刊.第二卷(1934).第八期.p16-21)三宝太监下西洋之国名途程今释(顾天锡.中日文化月刊.第二卷(1942).第二期.p33-41)郑和七次下西洋所历地名考(朱偰.第四十二卷(1946).第十二号.p42-50)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考(张宗芳.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第四十六-五十五期(1933)论利玛窦之万国全图(陈观胜.禹贡半月刊.第一卷(1934).第七期.p19-24)考利玛窦的世界地图(洪煨莲.禹贡半月刊.第五卷(1936.第三四合期.p1-50)论利玛窦地图答鲇泽信太郎学士书(洪煨莲.禹贡半月刊.第六卷(1937).第十期.p51-52)跋黄河图说刻石(阎蕙涵.西北研究.第六卷(1943).第四期.p24-25)清初测绘地图考(翁文灏.地学杂志.第十八卷(1930).第三期.p405-438)读故宫博物院重印乾隆内府舆图记(翁文灏.国风半月刊.第八期(1932).p1-9)乾隆内府铜版地图序(朱希祖.文史学研究所月刊.第一卷(1933).第一期.p1-8)康熙时代耶稣会教士所绘之中国地图(福克司着,顾华译.中德学志.第三卷(1941).第三期.p433-441)经纬度测量与十八世纪以来之中国舆地图(曾世英.地质评论.第七卷(1942).第四、五期.p163-176)康熙间西教士至余庆测绘舆图之一段记载(方豪.益世报.史地周刊.第五十四期(1947)康熙五十三年测绘台湾地图考(方豪.文献专刊.第一卷(1949).第一期.p28-53)满清康乾两年探究河源纪略(周东郊.西北论坛.第一卷(1948).第五期.p43-44)清皇城宫殿衙署图年代考(刘敦桢.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1935).第二期.p106-113)清文渊阁实测图说(刘敦桢,梁思成.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1935).第二期.p32-48)京师城内河道沟渠图考(卢杰.中和月刊.第一卷(1940).第三期.p65-71)江浙闽沿海图校记(吴志顺.禹贡半月刊第三卷(1935).第十一期.p31-37)跋广西中越全界图(禹贡半月刊.第六卷(1936).第六期.p53-55)宣统三年调查之俄蒙界线图考证(孟森.图书季刊.第三卷(1936).第三期.p117-128)萝图荟萃跋(王际华.文献丛编.第二期(1937)萝图荟萃续编跋(王际华.文献丛编.第二期(1937)n7p万圣书城

第三册传记地理学家朱思本(内藤虎次郎着,吴晗译.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七卷(1933).第二号.p11-22)利玛窦传(中村久次郎着,周一良译.禹贡半月刊.第五卷(1936).第三四合期.p73-96)利玛窦对中国地理学之贡献及其影响(陈观胜.禹贡半月刊.第五卷(1936).第三四合期.p51-71)杨守敬地理着述考(朱士嘉.禹贡半月刊.第四卷(1935).第一期.p103-119)目录中国地理学史上之书目(吴锡瑞.地学季刊.第二卷(1935).第一期.p98-101)明代海防图籍录(王以中.清华周刊.第三十七卷(1932).第九、十期.p141-161)明代北方边防图籍录(王庸.国风半月刊.第二卷(1933).第九期.p5-17)北平图书馆藏样式雷制圆明园及其他各处烫样(金勋.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七卷(1933).第三、四号.p119-125)北平图书馆藏样式雷藏圆明园及其内庭陵寝府第图籍总目(金勋.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七卷(1933).第三、四号.p127-147)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清内阁大库舆图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六卷(1932).第四号.p45-67)国立北平图书馆特藏新购地图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第六卷(1932).第四号.p68-72)国立北平图书馆中文舆图目录(王庸,茅乃文.国立北平图书馆.1933)第四册国立北平图书馆中文舆图目录.续编(王庸,茅乃文.国立北平图书馆.1937)第五册清内务府造办处舆图房图目初编(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文献馆编印.1936)西康地图谱(任乃强.康导月报.第五卷(1943).第九期-第六卷(1945).第八期)n7p万圣书城

附录 n7p万圣书城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通过对《》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这部重要的文献集成在中国地图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该集成全面收录了民国时期关于中国地图学的研究成果,是中国地图学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这套丛书的出版背景和主要内容,然后从文献的历史背景、编纂体例、学术价值和影响等多个角度,详细阐述了这部作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贡献。通过对《民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的详细解读,可以更好地了解民国时期中国地图学发展的脉络以及其对后世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最后,文章对整部文献集成的学术价值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其在中国地图学史研究中的不可替代性。

1、出版背景与主要内容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 全5册 2007》是由地图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联合编纂的一部重要参考文献,旨在系统性地展示民国时期中国地图学的发展历程。这套丛书的出版是为了弥补地图学史研究中的资料空白,也是对中国地图学史领域一个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该丛书对民国时期地图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收集,涵盖了地图学的理论探讨、技术发展以及地图制作的各个方面。

该文献集成共分为五册,每册内容紧扣民国时期地图学研究的关键主题,详细记录了民国时期地图学的学术争鸣与技术创新。通过这套丛书,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民国时期地图学研究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以及影响地图学发展的重要学者和机构。该集成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方便的参考工具,具有极高的历史与学术价值。

整体来说,《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通过将民国时期的地图学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弥补了这一领域历史资料的匮乏,成为了地图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学术角度来看,这一文献集成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2、历史背景与学术氛围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剧变的时代,也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西方的科学技术逐步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学术体系进行碰撞与融合。地图学作为一门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学科,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民国时期的地图学研究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仅包括了地图制作的技术革新,还涉及了地图学的理论体系建设。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通过大量收集和整理这一时期的地图学研究文献,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当时中国学术界对于地图学的研究状况。在民国时期,地图学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许多地图学的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国家的行政管理、军事战略以及国土资源的规划与开发。

这一时期的学术氛围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方面,西方的现代地理学和地图学理论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中国学者在吸收外来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也逐步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图学理论体系。因此,民国时期的地图学研究不仅是中西学术思想的交流与融合,也是中国独立学术体系逐步建立的一个过程。

3、编纂体例与文献价值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的编纂工作十分庞大且复杂。这套丛书由多个专家团队历时多年完成,旨在全面、系统地呈现民国时期地图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编纂体例上,这套丛书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和主题分类的方式进行编排,既方便学者查找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也使得不同历史阶段的地图学研究呈现出清晰的脉络。

在文献收集方面,编者不仅收录了民国时期出版的各种地图学专著、期刊文章、学术论文,还包括了大量的地图实例和手稿。这些文献资料涵盖了民国时期地图学的方方面面,从地图制作的技术讨论到地图学的理论探讨,从地图在军事、行政、测绘等领域的应用到地图学教育的开展,几乎没有遗漏。

这部文献集成的学术价值不可小觑。首先,它为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其次,它的编纂和整理工作也帮助后来的学者更好地理解民国时期地图学的学术发展和技术革新。此外,这套丛书的出版还为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参考资料,对推动中国地理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学术影响与现实意义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在学术界的影响是深远的。首先,它为中国地图学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完善的文献基础,帮助学者们重新认识民国时期地图学的发展。通过对这套丛书的深入研究,学者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民国时期地图学的特色与贡献,尤其是民国时期学者们在地图学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发展方面的突出成就。

其次,这部文献集成对后续的地图学研究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在这套丛书中,学者们不仅总结了民国时期地图学的成就,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这些问题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术界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地图学理论,推动地图学学科的不断进步。

在现实意义上,这套丛书的出版帮助了许多历史学者、地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地图学的发展历程。它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教育和普及地图学知识提供了基础。对地图学教育工作者而言,这是一部宝贵的教学工具,它帮助学生们了解地图学的历史背景与理论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地图学人才。

总结:

《中国地图学史研究文献集成 民国时期 全5册 2007》不仅是一部地图学领域的文献集成,更是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这套丛书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民国时期地图学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学术贡献。它为后续的地图学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文献支持,也为中国地图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通过这部文献集成,学术界能够更好地了解民国时期中国地图学研究的深刻内涵及其对后代学者的深远影响。这不仅是地图学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与思路。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19日 下午3:01
下一篇 2024年11月19日 下午3: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