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PDF电子书全10册,由人民出版社2014至2017年出版。wnh万圣书城
黑格尔的这部着作阐述了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自称此书是他哲学体系的导言,1807年出版。其内容分为3部分:①意识、自我意识、理性:考察个人意识发展的历程,相当于精神哲学中的主观精神。"意识"是个人意识发展的*初阶段,它又分为感性确定性、知觉和知性3个小阶段,讲意识对它的外物的认识。从"自我意识"直到"理性",个人意识的发展明显地重演人类意识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系列社会意识形态。②精神:考察社会历史的发展阶段和与之紧密相连的社会意识形态,相当于客观精神。③宗教和*知识:考察对无限本身的认识,相当于*精神。在这个阶段,意识回顾已经走过的阶段,扬弃它们,使之成为自己的构成环节,经过艺术、宗教而在哲学中达到*知识。 该句读沿袭了邓晓芒以往用十句话解读一句原文的做法。 本书共十卷,约600万字。wnh万圣书城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书目:wnh万圣书城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1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2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3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4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5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6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7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8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9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第10卷wnh万圣书城
wnh万圣书城
wnh万圣书城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出版说明:wnh万圣书城
我们开始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笫一次讲课。我们的课叫作“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句读,顾名思义就是一字一句地读,它跟中国古代传统的那种句读不太一样。传统的句读也是这两个字,读作“句逗”,它的意思是说标点、点断句子,仅仅是这么个意思。我这个句读就是引申了一下,就是一句一句地阅读,把它的意思搞清楚。为什么要开这样一门课?我想把我的想法在这里跟大家说一下。第一,这个想法很早就在我的计划之中了,要对《精神现象学》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研究。当时想的是写一本着作,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初我写了一本书叫《思辨的张力——黑格尔辩证法新探》。那是1990年底、1991年初开始写的,后来是1992年出版的。《思辨的张力》里面谈到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新探,就是副标题,如果谈黑格尔辩证法,不谈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那是不行的,你只讲逻辑学,那是不行的。最重要的就是两部,一部是逻辑学(大小逻辑学),一部是《精神现象学》。当时也精读了《精神现象学》,而且有的地方精读了很多遍,觉得非常难。那时候我就有了种欲望,对这样一部作品进行一个详细的解读。因为你这里挑一段那里挑一段,毕竟觉得心里不踏实。你跳过了一些你不懂的地方。这个地方并不是不能搞懂的,而是你没有时间去搞懂。因为当时的任务并不在于专门研究《精神现象学》这本书,而是要从里面把它的辩证法思想总结出来,所以有些比较难的地方实际上没有突破。当时就有这样一种想法:将来有时间的话,我一定要坐下来把这些地方好好消化掉,仔细地咀嚼番。1992年这书出版的时候是请我的导师杨祖陶老师写的序。在序里面杨老师就帮我做了一个预告,说在完成了这部书之后,邓晓芒将马不停蹄地进行黑格尔的另外一部书《精神现象学》的新探。但是不知不觉地,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我预告中的《精神现象学新探》至今还没有问世。经常有学生看过《思辨的张力》的序言、导言就来问我,你的《精神现象学》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我只好愧对了,没办法交待,或者就是用没有时间来推托。的确,从那时候以来,将近二十年,我想做的事情太多,或者说我的手伸得太长,以致到今天我几乎忘记了我当初立下的誓言。wnh万圣书城
最近终于有机会来兑现这样一个20年来的夙愿。一个机会就是上个学期我在武汉大学讲康德哲学可以说告一段落,因为康德三大批判我基本上就是在武汊大学完成了大体的解读。当然也不是全部的解读,全部的解读工作量太大了,主要是根据杨祖陶老师和我编的《康徳三大批判精粹》,人民出版社岀的一本选本,里面选了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抗判》选了20多万字,然后《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都选了一些,一共有50多万字。完成那个解读我已经花去了十几年时间,《纯粹理性批判》二十多万字我就花了七年时间。七年时间是每个学期连续地讲授,以往只是一个学期讲到某个地方讲不完了,那么第二个学期又从头来,因为按照习惯讲一本书总得从头道来。但是我从2000年开始就放弃了这种讲法,就采取连续讲,每个学期连着一直讲下去,每一届的研究生大概只听到其中的一段。但是我跟他们说,我的目的不是要把它的全部跟你们讲出来,那个花的时间太多,如果大而化之地讲一下概论又不够具体,所以我的目的是重在训练,就是你们跟着我一起读,我也在读,我每堂课备课的时候我自己就在读,那么你们跟着我一起读,在这个读的过程中受到训练。西方哲学要有一些基本的训练,大而化之地讲你也可以讲,你也可以讲西方哲学史,一个学期下来;两个学期下来,你可以把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全部讲完,当然也不能说没有一点用。但实际上,如果人家拿一本原着来,不要说外文版的,就算是中文版的,让你来解释下,这一句什么意思,你会木然。你虽然读过西方哲学史,但是从《纯粹理性批判》中拿出一句来让你解释,你解释不了。为什么解释不了?你不习惯于西方人的那样一种行文方式,翻译成中文是翻译体,翻译体里面有术语、有背景,还有它的名词、逻辑,这些东西你都没有习惯。我的意图就是带着大家去“习惯”,一方面交待它的术语、背景、时代,它针对的对象,它背后的言外之意,另外一方面把语法、逻辑给你理清楚。也就是说西方哲学无论多么难读,《纯粹理性批判》难不难读?出了名难读的书,但是经过我的解释,我要让你明白不是不可解释的,主要是我们没有下工夫。经过这样的讲课,《纯粹理性批判》20多万字讲了七年,14个学期,然后《实践理性批判》接着讲,又是三年。《判断力批判》不是句读,有一部分是勺读,我在陕西师范大学给他们讲过九讲《判断力批判》,连续9次讲座,挑着把一些难点做了一些句读,然后出了一本书,叫作《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那个我就不叫句读了,实际上里面包含一些句读,但是一些相对容易的地方我还是采取大而化之的方式。那么三大批判基本上就是这样过了,然后上个学期就把《道德形而上学奠基》讲完了。《道德形而上学奠基》是上上个学期开始讲,在北京,在中央财经大学,我跟他们讲了前面一段,然后上个学期我是在武汉大学讲了后面一段,这就讲完了。这是我对康德的解读,基本上就作了这样一些工作。当然还有一些,比如康德《单纯理性范围内的宗教》,还有《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实际上也需要一句句地来讲解,但是主要的东西,三大批判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现在考虑到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今年(2010年)我已经62岁了,我要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我最有兴趣和最有体会的事情上面。现在人家都说我是专门研究康德的,但是我自己感到自己最有体会的还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哲学,这是连着的,如果继续在康徳里面泡下去的话,那么我最有兴趣的事情就完不成了。所以我就下决心暂时放下康德解读,当然放下不等于说就不搞了,不研究了,我以后还要写这方面的文章,也还要继续做这方面的研究,但是讲课我就暂时放下了,就开始转向对黑格尔的句读。wnh万圣书城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这部书是有名的难读,难度甚至还要超过康德哲学。康德哲学也难读,但是康德哲学是可以读的,就是你只要有耐心,只要仔细,只要你有起码的逻辑训练,你不会脑子里一锅粥、一团浆糊,你就可以进去。康德的书是这样的,你全部读完,一遍读完再读第二遍,反反复复地读,总是可以读懂的;但是黑格尔的书,有人把它称作“天书”,像国内着名的研究黑格尔的专家萧焜焘先生,已经去世了,他可以说研究了一辈子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后来写了本小册子叫作《精神世界掠影》,就是他一辈子的心得。他在那本书里就讲到了,《精神世界掠影》为什么只是一个“掠影”呢?他研究了一辈子,发现这部书是一部“天书”,他只能掠一下影,真正要解释的话,那是做不到的。当然萧先生是那个时代的学者,我们现在应当有所长进,学问不是一代人可以做得成的,它总是有一代一代的继承关系,后人在前人的基础上再往上再往前进。所以我现在就是想,用讲课的这个机会,把《精神现象学》这部“天书”进行一次全面的解读、句读。当然这跟原来最初的想法有一些出入,原来是想写一部着作,但是现在看来没有时间让我真正坐下来花个两三年时间写一部书,那么我就只好采取这种方式,在课堂上讲课,一边讲一边做研究,利用备课的时间来做研究,用这种方式来把《精神现象学》重译一遍,把它分析一遍,一句句地讲一遍。这种方式经过对康德哲学多年的解读,我觉得还是挺有效的。当然从学术性的方面,可能比那些专着要略逊一点,引经据典,介绍它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以及第二手、第三手资料,当前英美徳法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些什么成果,这都是专着所要求的。那么在课堂上就不可能作那么详细的介绍,当然也要介绍一点,但是我这个课以及我最初的想法并不是作那种考订性的学者,那种朴学式的、汉学式的,中国人叫作考据式的,对每一个字的来历,当时有哪些人用过这些词,是些什么意思,已经有哪些解释,这样去推敲。这个工作应该有人去做,我也会做一点,但是我现在的目的、我最关注的还不是这个。我最想做的是:黑格尔这本书究竟是在讲些什么东西,一句一句地给大家掰清楚。wnh万圣书城
这个里面包含有一种启蒙的意义在里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就现有的情况来说非常不适合于解读西方的经典,那么通过我的这样一些讲授,包括康德哲学讲授,我已经做过的并且我已经感到它有成效的,在这些方面,你也可以说是做一种普及工作,或者通俗化的工作,把西方最难懂的东西普及开来,通俗化。比如我的《康德哲学讲演录》,那是非常通俗化的,当然那也是大而化之的。比如《康德〈钝粹理性批判〉句读》,这部《句读》今年4月份马上要出了①,人民出版社已经说了,部头很大,因为我讲了十四个学期嘛,大概有200万字,要出两个16开本的大部头。每个学生买一套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好是图书馆、资料室收藏几部放在那里,哪句话读不懂了就跑去查一下,那还是很有效的。当然不是绝对的,只是做一种参考,但是毕竟比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冥思苦想要强一点。这种工作都属于一种普及工作,一种通俗化,把高深的东西解释得让中国人能懂,并且从中训练起中国人的一种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我们长期以来缺乏这方面的思维能力,也缺乏这方面的思维方法,所以我们进不去,我们拿着一部西方的经典着作想读懂它,就是进不去。包括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康德、黑格尔这样的经典着作,都不能读。我们只能读一读像《培根论人生》、叔本华的格言、蒙田的随笔,似乎我们只能看看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当然也很好,比较幽默,但是真正经典的东西放在那里,那些永恒的东西,当然不是说它们是绝对真理,但是它放在那里,就是你过不了的东西,那还是这些大部头的经典着作。这些东西你能不能进去啊?那些讲幽默的、讲人生的、讲格言的,小品文式的,当然也很有趣,也很需要知道,但是西方文化的根底还是在这些经典性的着作里面。我们要训练这样一种能力,能够进去,包括《精神现象学》,这就是经典性的着作。虽然很有一些人对它瞧不起,但是瞧不起你还不得不承认它,你还必须要把它搞清楚,甚至于你之所以瞧不起它就是因为你没读懂,你读懂了你就不敢瞧不起它。wnh万圣书城
那么我想做的工作主要是在这方面,做句读,这是我的一个心得,经过多年研究我摸索出来的一条路。原来总以为要写大部头的着作来对西方哲学经典做一番研究,做一番考证。考证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句读也是需要的,要一句句读懂。但句读不等于完成了研究,在句读的基础之上,在懂了的基础之上你还得回过头来面对那些考证。我在句读里面有些地方也会涉及这个问题,考证当时那样写有什么背景,这个词、这个命题的来龙去脉,这些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但是句读提供了进步研究的基础。你妇果读都没冇读懂,你说你去研究,你看了很多二手资料、三手资料,外国人怎么怎么说的,你自己没有读懂,那就入不了门了。所以勺读是研究的一个基础和入门,中国人在研究西方哲学经典的时候有一个毛病,就是往往是过于急躁,读到人家的一两句语录,马上就联系我们熟悉的或者古已有之的思想或者学说,这是我们的一个毛病。我们以前读中国古代的典籍的时候就是这样读的,比如说我们拿到本《庄子》,庄子说了什么,庄子说了一个寓言、一个故事,那么我们就可以大加发挥了,庄子讲得真是好真是好,确实是不错。然后又读了另外一篇,我们又可以发另外一番感慨。它跟我们的人生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告诉我们在遇到某些问题的时候如何处理,大而化之,无为、坐忘,这些都很有用的。但是如果用这种阅读语录的方式来对付西方哲学经典,往往是失效的。我经常看到一些研究徳国哲学的,比如说硏究黑格尔的,或者研究海德格尔的,这样一些人,他们采取的方式就是今天啃它两句,明天啃它另外两句,坐在那里冥思苦想,写出了很多心得,甚至于可以出书了,有的人是把书拆成一页一页的,每天身上带一两页,有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釆取这种感悟式的或者顿悟式的方式来读西方哲学的书,往往是事倍功半。有的人搞了很多年,有的人把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全部抄下来,全部抄了一遍,这个工夫下得很深了,但是你要问他一个问题,他却不懂。到底为什么我下了这么多工夫仍然进不去?我如果把《庄子》抄一遍或者抄两遍,甚至背下来,那我对庄子已经可以说是熟透了,但是我把《纯粹理性批判》抄一遍、抄两遍,没用。为什么没用?它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它跟我们中国传统的感悟式的、人生体验式的这样一种方式是很不一样的。当然有一些也一样,比如说随笔,《蒙田随笔》、《培根论人生》,那些名言警句你把它抄几遍当然还是会有作用的,但是你把《纯粹理性批判》抄几遍是没有用的,不要去抄,它有另外一种思维。我们要把这种急于求成的、顿悟的、当下即得的方式暂时放到一边,这些东西有它的用处,但是是用在别的地方,用在别的对象上面,而不能用在西方哲学的经典上,我们要明白这一点。所以我主张,对西方经典的哲学着作必须首先要句读,要老老实实的,不要想玩花俏,也不要想一下子就有所得;要沉下心来、沉住气,耐心地像做数学题一样,首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句话一勺话地搞懂,它究竟在讲什么。只有经过这样的句读,读通了,才有完全的资格对西方哲学加以评价和发挥,只有这样才说明你已经真正读懂了,你的评价、你的发挥才有根据。 wnh万圣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