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PDF电子书共55巨册,由科学出版社2003至2016年出版。zlJ万圣书城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书目:zlJ万圣书城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 第1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 第2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 第3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 第4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 第5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湖北库区考古报告集 第6卷zlJ万圣书城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8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9卷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0卷 上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0卷 下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 中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 上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1卷 下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 上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 下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2002卷 中册zlJ万圣书城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丰都镇江汉至六朝墓群 上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丰都镇江汉至六朝墓群 下册zlJ万圣书城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秭归东门头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秭归官庄坪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秭归河光嘴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秭归柳林溪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秭归庙坪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秭归陶家坡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秭归土地湾zlJ万圣书城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东红庙岭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东旧县坪 上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东旧县坪 下册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东雷家坪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东李家湾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东罗萍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东楠木园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东谭家岭与宋家榜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奉节白马墓地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奉节营盘包墓地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丰都二仙堡墓地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翟塘峡壁题刻保护工程报告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三峡古代聚落形态研究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三峡古栈道上瞿塘峡栈道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三峡古栈道下大宁河栈道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峡湖北段沿江石刻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三峡湖北库区传统建筑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万州大坪墓地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万州大丘坪墓群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云阳走马岭墓地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忠县仙人洞与土地岩墓地zlJ万圣书城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史 以三峡考古为证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 巴式青铜器的发现与研究2003三峡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峡江民居三峡地区传统娶落及民居历史与保护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与三峡库区聚落考古研究东进西渐 峡江地区古代族群互动与文化变迁重庆2001三峡文物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zlJ万圣书城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出版说明:zlJ万圣书城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议。1997年6月18日,直辖的重庆市挂牌。第二天,6月19日,由国家文物局与重庆市政府共同召开的三峡文物抢救保护全国协作会议在重庆开幕,重庆的文物部门与来自全国的高校和文物机构近50家单位签订了上百份协议书。其中包括18家考古机构签订的28份地下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协议书,计划发掘2.5万平方米、勘探90万平方米。以1997年6月19日为标志,重庆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全面启动。这本《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卷》就是1997年度考古项目田野报告(简报)的汇总,是《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甲种系列的第一号。zlJ万圣书城
历史上,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考古工作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探险考古队的纳尔逊(N.C. Nelson)等人于1925~-1926年间曾于三峡地区发现若干古文化遗址,据采集到的遗物,推定这些遗址属史前时期。30年代,美国传教士埃德加(JH. Edgar)在四川进行考古调查时,也于三峡地区采集到一些石器。1936年贾兰坡先生曾在万县盐井沟等地调查采集哺乳动物化石,发现不少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化石,由于它们属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可以认为这些调查对后来的关于旧石器和古人类的调查起了重要的启示作用。zlJ万圣书城
对三峡库区文物遗存进一步的认识,是从50年代开始的。1954年,前西南博物院在巴县冬笋坝发掘战国至汉的船棺墓20座,揭开了巴文化的内涵。50年代对三峡地区的考古调查则揭开了对这一地区古遗址文化性质真正认识的序幕。1957年至1958年,四川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与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组织考古调查队,对三峡地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踏查,调查到古文化遗址和古墓葬数百处。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1959年,四川省长江流域文物保护委员会文物考古队先后两次组织发掘大溪遗址,此后才有了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的正式命名,这是我国长江流域考古工作的重大收获。1972年,四川省博物馆、重庆市博物馆和涪陵县文化馆联合发掘了涪陵小田溪战国巴人墓地,通过出土遗物认识到该处系巴王陵之所在。1975年10月与1985年12月,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文管会等单位又先后两次发掘了大溪遗址。80年代,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忠县文管所在涂井发掘的一批三国崖墓,揭示了这一地区存在着重要的蜀汉遗存。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队又对三峡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代遗址进行了复查,加深了对这一地区古文化遗址的了解。1984年至1988年期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重庆自然博物馆等单位对巫山大庙龙骨坡等遗址进行了数年考查和发掘,发现直立人巫山亚种( Homoerectus wushanensis.nov.),距今201万~204万年,虽然对其是否属于人科尚有不同意见,但这无疑是三峡地区十分重要的发现。zlJ万圣书城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有关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为了彻底了解和掌握三峡库区文物的状况,在国家文物局的安排部署下,湖北、四川l、重庆两省一市文物部门组织了大量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库区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四川和重庆共记录海拔177米以下文物点495处,其中地面文物257处,地下文物238处。同年6月,国家文物局率全国部分专家赴库区调查研究,商讨保护事宜。受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三峡建委”)的委托,国家文物局又于1993年11月和12月先后在北京和成都召开有关会议,部署三峡库区地下文物和地面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确定保护思路和工作原则。1994年3月,根据三峡建委的要求,国家文物局指定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分别承担库区地下与地面文物保护规划的制定工作,成立三峡工程库区文物保护规划组,并相继设立湖北、四川工作站和重庆联络站。在国家文物局的规划和组织下,全国三十余家文物考古、古建、人类学等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五百余名科研人员,为完成三峡工程文物保护规划进入三峡地区,从1994年12月至1995年7月开展了更大规模的复查、调查和试掘工作。这次复查和调查,共记录文物点1282处,其中属于今重庆境内的883处,占总数的72%,内含地下文物590处、地面文物293处。此次勘探总面积300万平方米,揭露遗址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出土文物1万余件。通过调查和试掘,获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古文化也有了比以前更多的认识。这次调查和试掘,被列入199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同时也被评为八五期间十大考古发现之首。就三峡地区古文化的认识而言,规划阶段重庆库区考古调查和试掘的主要收获是:zlJ万圣书城
1.在巫山、奉节、忠县、丰都等地发现44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石器制作场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点,其时代早的从旧石器时代早期之末到旧石器时代中期之初,晚的相当于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绝对年代从距今10万年到距今1万年左右。由于有了地层资料,这对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纳尔逊等只是根据采集品作出的推测已是一个重大突破。同时,这一带处于南北旧石器的过渡地带,从石器工艺特点来看,对于认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南北关系,有着重大价值。从沿江河漫滩砾石层发现的石器可能填补距今1万年到7000年这段时间的空白。zlJ万圣书城
2.在新石器时代方面,共发现遗址30处。重要的是,通过对忠县窨井沟、巫山魏家梁子、奉节老关庙等遗址的试掘,首次在巫峡以西发现不同于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者认为,它们的文化面貌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偏晚阶段,从老关庙下层看来,以红褐色夹砂陶片、满绳纹纹饰、花边口沿直口或敞口及平底或尖底器为特点。这些史前遗址的发现,揭示了土着文化的来源。老关庙遗址的试掘,也列入了19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zlJ万圣书城
3.找到相当于中原夏商时期的遗址及墓葬54处、两周时期的遗址34处。如巫山双堰塘遗址,面积达10万平方米,出土青铜镞、鱼钩、石磬、石范等,此前附近还有商代青铜尊的出土,显示其遗址的重要性。相距80公里的云阳李家坝遗址面积达5万平方米,是巴人的又一活动中心。忠县井沟一带遗址十分密集,中坝甚至厚达10米,它们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商周,是一处时间跨度长、规模大的聚落中心,在早期巴文化的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此外,关于巴文化与楚文化在三峡地区的相互关系和进退消长,也有了更多的认识。zlJ万圣书城
4.秦汉以降的遗址、墓葬更是为数众多,共发现428处。关于峡江地区城址,《汉书》记载有十多个,由于汉代封泥的出土,可知云阳旧县坪很可能即汉的“朐忍”县所在。万县的陈家坝遗址也可能即蜀汉以来的”南浦”县城旧址。大量的古墓葬,为研究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实物史料。如三国蜀汉墓,承袭汉墓的传统而来,与三峡以西的东吴墓葬有非常强烈的反差。在丰都县城迁建区汇南发现的大量汉墓出土了众多的随葬品,其中的哺乳俑、顶罐俑都是过去罕见的zlJ万圣书城
5配合库区及迁建区文物保护规划,引入了现代科学手段,多学科合作,对地下文物或水下文物进行了专题勘查,获得若干重要结论,也是这次三峡考古的重大收获之同时,这些活动也为考古学借鉴现代科学手段积累了经验,如采用CT物探技术对云阳故陵和涪陵小田溪的探查。中国历史博物馆对涪陵白鹤梁进行的水下勘查,发现了一些新的题刻,并加深了对水下地质情况的了解。此外,古代城址、古代地理环境等专题考察都取得了明显的收获。zlJ万圣书城
1996年6月,一份厚达30册、百余万字,凝聚了全国30多所文博和高校的专业队伍教百名文物工作者心血的《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送达三峡建委,经1998年9月三峡建委主持召开的专家论证会获原则通过。2000年6月,三峡建委正式印发《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保护规划(保护项目和保护方案)》,最终确定列入保护规划的文物点1087处,其中湖北库区335处,占总量的31%,重庆库区752处,占69%。在重庆库区的752项中,地下文物506处,发掘总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勘探总面积900余万平方米。 zlJ万圣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