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53906.刘玉平-《周易与人生之道》(287单页)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名称:MX53906.刘玉平-《周易与人生之道》(287单页)      PDF电子版下载

类别:国学-易学类/周易易经

可下载数:1册

文件大小:5M

文件类型:PDF

文件编号:MX53906

资源简介:

《周易与人生之道》深入探讨了《周易》中的人生哲理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本书通过对《周易》的解读,阐述了天地人关系、教育、道德、事业、人性、吉凶祸福、生命哲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揭示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和人生指导意义。它不仅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周易》这部经典着作,还能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提升个人修养,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积极影响。

核心观点

  • 《周易》的重要性:《周易》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经典,蕴含丰富的精神资源和人生智慧,对中国人的性格塑造和日常生活有着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之一,其思想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 人生哲理的体现:书中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周易》中的人生哲理,包括道德修养、事业追求、人际关系、应对吉凶祸福等方面。这些哲理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强调了宽容和包容的品质。
  • 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周易》的思想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诸多启示,如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提醒人们重视生态平衡;在个人修养方面,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准则;在社会交往中,强调诚信团结的重要性。它有助于人们解决现代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追求更加美好的人生。

天地人

  1. 宇宙生成论
    • 《老子》的宇宙生成思想:以 “道” 为核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对 “一二三” 含义未明确阐释,有多种解释,如 “一” 为宇宙原始混沌整体或统一体,“二” 为其矛盾对立双方(如有与无),“三” 为阴阳二气的中和、沟通(即 “冲”)。
    • 《周易》的宇宙生成思想
      • 《易经》中的体现:以阴阳为核心构建宇宙生成模式,逻辑推演系统为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按 2 的倍数增长,虽未明确提及 “三”,但实际隐含着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乾坤二卦象征天地,天地之气震荡生万物,乾卦展示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体现天道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
      • 《易传》中的发展:以阴阳观念及其变化思想构建宇宙生成系统,强调天地人三位一体,如 “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等表述,彰显了从天地到自然万物到人的生成序列,人的出现是关键一环,与圣人、贤人、君子及德性、义礼紧密相连。
  2. 天地人三材
    • 《周易》对天地概念的见解:天涵盖日月星辰、风雷雨雪,与生命现象相关,如《象传》中对乾坤等卦的解释体现天的运行对万物的影响;地是生命生存的根基,大地配合上天化生万物,古人对土地充满崇敬,如重耳受土得福的故事。乾坤二卦被视为父母卦,体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人对自然应怀有崇敬之心。
    • 人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周易》强调人在自然界中有理性、特殊地位和作用。卦中初爻、二爻代表地道,三爻、四爻代表人道,五爻、上爻代表天道,“三材之道” 明确了天、地、人各有其道,功能不同。人道的作用是 “成万物”,人能体会与自然的生命关系,通过自身活动认识自然,如伏羲作八卦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天地之道进化生成人道,人道又体现天地之道,人的仁义之情源于自然,且人能以仁义体会天地之道,实现天人合一。
  3. “三材” 之道的现代启示
    • 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当前人类面临生态失衡等问题,《周易》的 “三材” 思想提醒人们应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哺育人类,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如 “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实现 “人文化成”,将人文与天文相结合,促进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发展。
    • 人与人关系的调整: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与人应求同存异,建立良好关系。《周易》中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的和合精神,可用于构建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人自身观念的超越:人应超越自我,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协调统一。《周易》中 “大人”“圣人” 的境界,体现了与天地合德、乐天知命的理想,人们应以此为追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实现自我价值。

启蒙发智

  1.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
    • 教育的必要性与意义:人类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需通过教育传承,《易经》创作目的之一是引导人们遵循正确原则做事。如屯卦象征万物初生的艰难,蒙卦紧随其后,表明生命需教育启蒙才能摆脱蒙昧。蒙卦卦辞强调启蒙教育对个人成长、国家命运的重要性,如 “蒙以养正,圣功也”,说明教育是培养正道的神圣事业。
    •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原则:受教育者应诚心求教,教育者应坚守正道、公正宽容。孔子接受蒙卦理念,强调教育需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如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对后世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2. 君子以果行育德
    • 德育的含义与地位:德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周易》多处提及 “德” 及 “德育”,如《象传》《系辞传》中的相关表述。德育关乎人生观,是人生的 “方向盘”,决定人生走向和动力,如孔子重视引导学生做人,强调德育为首,宋明儒家也强调德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 果敢有效培育品德:《象传・蒙》以山下泉比喻教育,强调启蒙教育应果敢、恒久。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提出系统教育思想,如强调学习要有志、勤奋、实事求是、学思并重、永不满足等,因为教育过程复杂艰难,需克服诸多困难,如当代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凸显了果敢、持久精神在德育中的重要性。
  3. 教育的规律与方法
    • 有教无类,以化成天下:《蒙・九二》体现包容的教育理念,倡导有教无类,如孔子的教育实践。《彖传・贲》等也强调观察社会风俗,进行针对性教育,以达到移风易俗、教化天下的目的,体现了教育应普及且因人而异的原则。
    • 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蒙・六四》从反面告诫教育不可脱离实际,如教学应考虑多种实际因素,因材施教。《蒙・上九》说明教育应根据对象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如《象传・观》提出的 “观民设教”,强调教育要结合具体民情民俗。
    • 彼此顺应,教学相长:《蒙・六五》启示教育中教与学应彼此顺应,如兑卦 “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体现师生、同学间应相互学习、交流。教学相长是重要教育原则,双方顺应程度影响教学效果。
    • 久于其道,不可见异思迁,急于求成:《蒙・六三》以女人见异思迁作比,告诫教育应立足恒久,如恒卦强调恒久必有成,教育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
    • 订立规矩,振民育德:启蒙教育应严厉订立规矩,如《蒙・初六》,同时统治者应振奋民心、培育道德,如《象传・蛊》强调对腐败现象应正确认识并积极改善,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 以常德行习教事:古人认为君子应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如《象传・坎》强调统治者要像水流一样不断修养自身,同时钻研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这对现代教育领导工作有借鉴意义。

进德修业

  1. 美德应表现在事业上
    • 美德与言行的关系:《坤・六五》及《文言传》阐述君子美德应深藏内心,如黄色位居中央象征中庸谦逊,美德具备于身体内部,通过言行自然表现,如 “言行,君子之枢机”,言行不慎可能导致泄密坏事,因此君子应谨言慎行。
    • 美德在事业中的体现:人的职业和事业凝结着知识、技能、德性等,美德应体现在事业中,如明代吕坤所说,伟大事业需将美德用于建树,体现优美高尚价值,体现了德与业的统一关系。
  2. 君子以致命遂志
    • 立志的重要性:立志是成人成事之本,《周易》中多处提及 “志”,如《小畜・象传》等,强调心志、志向、意志的重要性。《象传》中对困卦、明夷卦的解释,以及周文王、箕子的事例,表明君子应坚守崇高志向,如 “君子以致命遂志”“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等,体现了立志与坚持志向的重要意义。
    • 志当存高远:《周易》认为志的高低影响人生,如豫卦初六 “志穷凶也”、萃卦初六 “其志乱也”,说明志气穷尽或心志迷乱会带来凶险。而明夷卦九三、升卦六五等则体现了高远志向的积极影响,如 “南狩之志,乃大得也”“贞吉升阶,大得志也”,同时孔子等思想家也强调立志要高远,如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仁以为己任” 等,体现了高远志向对人生的积极引导作用。
  3. 顺动成事贵有恒
    • 遵循规律成就大业:大有卦辞及《象传》表明君子应遵循事物规律成就大业,如 “应乎天而时行”,顺应天的法则和四季时序。反之,做事违背常理和原则会失败,如颐卦、明夷卦等卦爻辞所示,强调了遵循规律在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
    • 敬业乐业的职业道德
      • 忠于职守:儒家认为从事职业应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如古代社会分工中各行业人员应艰苦奋斗,发挥才智为社会做贡献,这是职业道德的基础。
      • 诚信无欺:“信” 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守信要求重承诺、讲信用、守合约,以义为诚信标准,如商业活动中应杜绝不良行为,体现了诚信在职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 精益求精:这是更高层次的敬业乐业精神,需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如 “天下事无不可为,但在人自强耳”,同时要勤研精思、广收博采,体现了对职业理想和荣誉的追求。
    • 成事要有恒心:恒卦强调恒心的重要性,如 “恒,德之固也”,人有恒心才能担当事业,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体现的恒心毅力。缺乏恒心则难以成就大事,如恒卦九三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说明无恒心会带来诸多问题,强调了恒心在事业成功中的关键作用。
    • 知变与应变:《周易》重视知变与应变,六十四卦各卦展示事物变化规律,如朱熹所说卦爻辞揭示变化之道。历史事例表明不知变应变会带来教训,如楚汉相争中丁公不知变应变而被刘邦斩首。提高知变应变能力需把握规律、察微知着,如坤卦初六 “履霜,坚冰至” 体现的预见能力,强调了知变应变在应对事物变化中的重要性。
    • 不可忽视小事:大小事辩证统一,小事影响大事,如大德积于小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事也由小恶积累而成,“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事业成就与道德修养均需重视小事积累,如许多成功人士都是从点滴做起,体现了小事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
  4. 成功之后要戒骄、思进:人取得成功后易骄,骄兵必败,如战国时期庞涓败于孙膑的减灶计,禹作敏因骄横跋扈沦为阶下囚等。毛泽东告诫人们要戒骄戒躁,如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 “务必”。为人成事应做到 “四不骄”,即居成不骄、居功不骄、居才不骄、居尊不骄,如《易经》中坤卦六三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体现的不居功自傲,同时取得成功后应不断追求新目标,如江泽民提出的 “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体现了成功后应保持的正确态度。

人之灵与肉

  1. 身心(形神)关系
    • 心与身的概念:心在《易经》中多处使用,有道德观念和心态描述两层含义,如坎卦卦辞 “有孚维心” 等。身指人的身体及感官,如《系辞下》中 “近取诸身”。神在《易传》中有多种含义,但不与 “形” 对偶使用。从生物进化史看,心以身为物质基础,意识产生经历从无生命物质到人的复杂过程。
    • 形神关系的哲学探讨:形与神在中国哲学中包含形体与精神、物质与精神两层涵义。先秦时探讨精神来源,秦汉时期与生死、养生结合,魏晋南北朝掀起神灭与不灭论战,范缜提出 “形质神用” 等观点基本解决主要问题,宋元明清进入认识论领域,体现了形神关系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发展脉络。
  2. 人的存在的二重化
    • 中国哲学的观点:《易传・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体现人的自我意识外向投射,反映人的本质二重化结构。老子区分 “有执” 与 “无执” 等,庄子对 “有待” 与 “无待” 等进行区分,都体现了对人的存在二重化的认识。儒家的人本精神也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思考,孔子的仁学体现人的内在超越,孟子的仁学彰显人本精神,体现了儒家对人的本质的探索。
    • 西方思想家的观点:马丁・路德认为人有心灵和肉体双重本性,歌德描述人的两个灵魂的冲突,雅斯贝尔斯指出人的存在二重化导致人格分裂,人需克服分裂。马克思也认识到人的存在二重化,如青年时代作文中提到 “精神原则” 与 “肉体原则” 的冲突,在实践中为理想奋斗,体现了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存在二重化的深刻洞察。
  3. 人之为人的内在根据
    • 精神存在的优先性:康德和黑格尔认为精神存在对肉体存在具有优先性和至上性,如残疾人凭借精神力量超越生命本能约束。《周易》虽未明确提出,但多处提及 “君子”“圣人” 等,强调仁义等道德因素,如《系辞传》中君子的行为准则体现了对精神层面的重视,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启发。
    • 儒家的精神追求:孔子主张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并身体力行,周游列国传播学说。孟子划分人存在的精神与肉体层面,如 “义,人之正路也”“舍生而取义”,体现了儒家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践行儒家精神,如苏武、文天祥等,而秦桧等叛徒则丧失做人资格,体现了儒家精神追求对人格的塑造作用。
  4. 哲学与艺术的永恒关注:人的存在二重化使哲学和艺术获得永恒主题。哲学因肉体存在而使精神超越成为必要,西方和中国古代的哲学家们的学说构成人类自身超越。文学艺术因反映人存在的悲剧意味而具有恒久不衰的活力,如西方的荷马史诗、中国的《离骚》等艺术珍品,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关注,反映了哲学与艺术在人类存在中的重要意义。

人之善与恶

  1. 善与恶:人性的选择:人出生时无明确善恶观念,善恶观念随人类发展逐渐清晰。自然事物受自然律支配,无道德意义上的善恶,动物界也不存在善恶问题。人的肉体受自然法则制约,但人的精神存在使人面临道德选择,道德律具有可违反性和 “软弱性”,正因为如此,人的善恶选择才有意义,人也因此成为责任主体,体现了善恶观念在人类社会中的独特性。
  2. 性善论与性恶论:人性的理论设计
    • 孔子的人性观:孔子提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性生来相近,环境影响使人德智不同。他在说《易》时提到 “生(性)文武也,虽强学,是弗能及之矣”“本生(性)仁义,所以义刚柔之制也”,体现其对人性的思考超越气性传统观点,将德性置于性中,把握到人性中超越肉体的道德根源。
    • 孟子的性善论:孟子批判告子人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提出人具有先验善性,“善端” 是意识中先验的善的萌芽,分为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萌芽,如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等。道德出自先天本能,即 “良知”“良能”,且需不断修养培养,如 “养心”“求放心”,孟子的性善论体现了对人性为善的价值判断,为和谐人际关系提供理论依据,强调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 荀子的性恶论:荀子主张性伪之分,认为人性素质天然生成,礼义道德后天人为加工,如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人性本恶,“饥而欲食,寒而欲暖” 等,善是人为结果,需通过 “化性起伪” 改造人性,强调礼义重要性。荀子性恶论看到社会争夺动乱与人性追求物质利益的关系,批判孟子性善论的先验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但也存在混淆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的问题。
  3. 善恶皆由积累而成:儒家重视道德修养和践履,树立正确善恶观念需加强道德修养和教育。《易传・系辞下》强调善与恶的积累对人生的重要影响,如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善积成大善,小恶积成大恶,体现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桀纣亡国、莠民亡身等事例,古人告诫人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体现了善恶积累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
  4. 君子以遏恶扬善:现实中人们对善恶的认识与实践不同,《易传》提倡君子注重道德修养与践履,如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等。君子应在自身修养基础上影响他人,移风易俗,如《论语》中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等名言,体现了抑恶扬善的道德准则和价值标准,强调君子在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德义利论

  1. 从小筮求利到重德义
    • 《易经》的求利本质:《易经》原是求利致福的占筮之书,卦交辞多表明吉凶祸福,占卜目的为求利祈福,如大有卦上九爻辞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等,反映人们对命运的关注与预测心理,诸侯帝王和史巫在占卜中扮演重要角色,占卜涉及生活各方面。
    • 向重德义的转变:从占筮求利到重德义经历漫长过程。春秋后期,人们开始 “观其德义” 解易,如《左传》中惠伯对坤之比卦的解释,将占卜与德行联系。《国语》中司空季子对公子重耳占卦的阐释,体现君子以义为重。《系辞》反映这一变化,如帛书《系辞》与通行本对比,通行本更凸显理性、义理色彩,孔子对《易经》态度的转变,强调 “后其祝卜”“观其德义”,体现了《易经》从求利到重德义的发展趋势。
  2. 德、义、利
    • 德的内涵与地位:“德” 贯穿《周易》,是物与人的生命根本,与宇宙同体,如帛书《二三子问》“德与天道始”。《象传》《象传》《文言传》《系辞传》等对 “德” 多有论述,其含义包括人的德性、道德及宇宙天地自然之 “大德”,如乾卦卦辞 “元亨利贞” 被《文言传》释为天之 “四德”,体现德在《周易》中的重要地位。
    • 义与德的关系及内涵:义以德为正,是德的具体化,是人类行为基本道德规范和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易传》对义多有阐述,如《系辞上》“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性存存,道义之门”,体现义与德的紧密联系,义在不同方面对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
    • 利的含义与相关因素:利在伦理学上主要指利益等,《周易》经传多处涉及利,认为利与义密切相关。凡合义之处皆有利,如阴阳和谐、刚抑柔、顺天应时、诚信谦恭敬人、富有齐心等情况下有利,体现利在《周易》中的多种表现形式及其与义的内在联系。
  3. 德、义、利圆成统一
    • 德义关系:德是义的根本,义是德的具体化,义以德为正,德以义为实现框架。如《坤・文言》中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体现德与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二者共同构成道德的核心内容。
    • 义利关系:《周易》反对将义利割裂,主张义利圆成统一。具体表现为以义为上,以义制利,如《明夷・初九・象传》“君子于行,义不食也”;义以生利,利在义中,如《序卦》说明人类生命与繁衍离不开物质利益,《系辞下》强调圣人重视天下公利;义利合一,相互为用,如颐卦强调养正,《乾・文言》“‘利’者,义之和也”,但当义利冲突时应以义为重,体现了《周易》对义利关系的深刻理解和辩证处理。
    • 三者统一的意义:德、义、利三者统一体现社会稳定与发展要求,是《周易》构建社会的基本精神。在现代社会,这种思想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到崇德向善、义以为上、见利思义,自觉遵纪守法,利国利民,实现人生价值,对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泰否转化

  1. 阴阳交泰
    • 泰卦的卦象与卦辞含义:泰卦乾下坤上,卦辞 “泰:小往大来,吉亨”,象征天地阴阳相交,万物生长,吉祥亨通。从卦象看,乾为天、阳、大,坤为地、阴、小,阳气下降,阴气上升,阴阳和畅。如《彖传》所说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体现了天地阴阳相交带来的生机与和谐。
    • 泰卦六爻的启示
      • 初九:以阳居阳位,刚健好动,如 “拔茅茹,以其”,带动同类上行,象征精诚团结、努力前进,如唐初秦王府众人团结一心,最终成功,体现了事物初始阶段积极向上的力量。
      • 九二:阳刚居柔位,内心刚毅,外表柔和,能包容且行事中道,如 “包荒,用冯河,不退遗,朋亡,得尚于中行”,是 “治世能臣” 的象征,如汉初萧何的行为体现了这种品质,展示了在良好局势下君子应有的作为。
      • 九三:阳刚得正位,虽与上六相应有食禄之吉,但因处于内外卦交接线,潜伏泰极否来危机,如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提醒人们在成功时要认识到潜在危机,保持艰贞,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辩证关系。
      • 六四:阴虚不实,虚心求阳,如 “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三阴爻能应阳刚,实现阴阳合德,呈现通泰气象,但也暗示居高思危,体现了在通泰局面中应保持的谨慎态度。
      • 六五:阴爻居君位,性柔顺,能屈尊与下体阳爻相应,如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体现了统治者谦虚屈尊、君臣配合带来的福泽,同时也警示帝王应保持谦虚,否则会有危机。
      • 上六:城墙倾覆象征泰极否来,如 “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表明事物发展到极致会向相反方向转化,告诫人们处泰虑否,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辩证法。
  2. 否极泰来
    • 否卦的卦象与卦辞含义:否卦坤下乾上,卦辞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象征天地不交,闭塞不通,不利于君子坚持正义。从卦象看,天在上地在下,阴阳背离,如《彖传》所说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体现了否卦所代表的消极局面。
    • 否卦六爻的启示
      • 初六:与九四虽有正应,但因处于否闭之时,应自守本位,如 “拔茅茹,以其,贞吉,亨”,说明君子在困境中应坚守正道,等待时机

MX53906.刘玉平-《周易与人生之道》(287单页)      

MX53906.刘玉平-《周易与人生之道》(287单页)       MX53906.刘玉平-《周易与人生之道》(287单页)       MX53906.刘玉平-《周易与人生之道》(287单页)       MX53906.刘玉平-《周易与人生之道》(287单页)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MX53906.刘玉平-《周易与人生之道》(287单页) 是一本关于周易与人生道理的书籍,作者通过解读周易,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

1、周易的基本概念

刘玉平在书中对周易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读,包括阴阳、易经卦象等内容。他指出周易不仅仅是一种卜筮工具,更是一部智慧之书,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在周易的世界观中,万物皆有定数,人应顺其自然,顺势而行,才能获得成功。作者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解释了周易的运用和实践。

通过学习周易,人们可以领悟到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真谛,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使命。

2、周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刘玉平进一步探讨了周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他指出周易不仅仅是古代智者的智慧结晶,更是可以指导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利器。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种种问题和挑战,周易的智慧可以帮助人们冷静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作者列举了许多现实案例,说明了周易在管理、决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应用,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建议。

3、周易与人生道理

刘玉平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周易与人生道理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周易所蕴含的智慧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领悟人生的真谛。

通过解读周易卦象和阴阳五行,作者阐述了人生的起起落落、阴晴之间的道理,启发读者如何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周易不仅是一部卜筮之书,更是一部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智慧之书。刘玉平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让读者领悟到周易对人生的启示。

4、周易的价值与意义

最后,刘玉平总结了周易的价值与意义。他指出,周易作为一部经典之作,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现代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周易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理解世界,指导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通过学习周易,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养,领悟生命的真谛,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

总结:

综上所述,MX53906.刘玉平-《周易与人生之道》(287单页) 是一部富有智慧和哲理的书籍,通过解读周易,让读者领悟到人生的道理和真谛。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周易的基本概念、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人生道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周易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学习周易,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智慧和修养,实现成功和幸福的人生。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墨轩墨轩
上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上午1:46
下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上午1: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