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X53821.金倜生-《点穴法真传秘诀》(94双页)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名称:MX53821.金倜生-《点穴法真传秘诀》(94双页)      PDF电子版下载

类别:国学-易学类/风水堪舆

可下载数:1册

文件大小:9M

文件类型:PDF

文件编号:MX53821

资源简介:

《点穴法真传秘诀》一部系统阐述点穴技法的专着,涵盖穴道总名、点穴概述、各经穴道及其部位、点穴之功夫、穴道受伤治疗方等丰富内容。

一、穴道总名与经络概述

(一)穴道总名

人体经络系统复杂多样,本书详细罗列了各经络所属的穴道名称,其中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任脉、督脉、带脉等经络上的众多穴道。每个穴道都有其独特的名称和精准的位置,例如手太阴肺经的中府、云门、天府、侠白等穴道,手阳明大肠经的商阳、二间、三间、合谷等穴道,它们共同构成了人体穴道的庞大体系。

(二)经络概述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负责气血的运行、脏腑之间的联络等生理功能。本书对经络进行了总体介绍,使读者了解到经络如同人体内部的交通网络,气血在其中按特定规律循环流动,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这一概述为深入理解点穴与人体生理机能之间的紧密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点穴正是通过作用于经络上的穴道来影响气血运行,进而对人体产生各种效果。

二、点穴概述

(一)点穴的重要性

点穴在武术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是在制敌还是救人方面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在实战中,若能精准点中对方穴道,可使其身体失去反抗能力,从而制服对手;而在救助伤者时,了解穴道知识有助于准确判断伤势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因此,对于习武之人来说,掌握点穴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武术技能体系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二)点穴与气血的关系

点穴与人体气血运行息息相关。气血在经络中循环流动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同时辰气血在各穴道的盛衰情况各异。点穴通过对穴道施加作用,能够干扰气血的正常运行。例如,在气血流经穴道时进行点穴,可使气血受阻或改道,从而对人体产生各种生理反应,这也是点穴制敌或治病救人的原理所在。

三、各经穴道及其部位

(一)详细介绍各经穴道

  1. 手太阴肺经穴道
    • 中府:位于腋下三寸,乳上的动脉处,属手中之脉。
    • 云门:在天府穴旁,距腋下约五寸处。
    • 天府:在腋下三寸,靠近手臂内侧。
    • 侠白:在天府穴下一寸,肘中约纹上动脉处。
  2. 手阳明大肠经穴道
    • 商阳:在食指内侧指甲角旁约韭叶宽处,为大肠经的井穴。
    • 二间:位于食指本节内侧前凹陷中,主大肠之水。
    • 三间:在食指本节后内侧凹陷中,是大肠经的输穴。
    • 合谷:在手背大拇指与食指之间,靠近第二掌骨中点处,是大肠经的原穴,该穴应用广泛,在牙痛、头痛等治疗中常被选用。
    • 阳溪:在腕关节侧上方,拇指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 偏历:位于阳溪穴上三寸,是手阳明络脉别走太阴之处。
    • 温溜:在阳溪穴上五寸处,为大肠经的郄穴。
    • 下廉:在曲池穴下四寸处,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 上廉:在曲池穴下三寸处,靠近阳溪与曲池连线。
    • 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位于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 曲池:屈肘成直角时,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为大肠经的合穴,对上肢疼痛、发热等有较好疗效。
    • 肘髎:在曲池穴外上方一寸,肱骨边缘处。
    • 手五里:在曲池穴上三寸处,当肱骨背面桡神经沟处。
    • 臂臑:在曲池穴上七寸,三角肌下端处。
    • 肩髃: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是治疗肩部疾病的重要穴位。
    • 巨骨: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 天鼎: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处。
    • 扶突: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 禾髎: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是治疗鼻部疾病的常用穴位。
  3. 足阳明胃经穴道
    • 承泣: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 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 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 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 大迎: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面动脉搏动处。
    • 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 下关: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 0.5 寸,头正中线旁 4.5 寸。
    • 人迎:在颈部,喉结旁,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 水突:在颈部,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当人迎与气舍连线的中点。
    • 气舍:在颈部,当锁骨内侧端的上缘,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
    • 缺盆: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 4 寸处。
    • 气户: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 4 寸处。
    • 库房:在胸部,当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4 寸处。
    • 屋翳:在胸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4 寸处。
    • 膺窗:在胸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4 寸处。
    • 乳中:在胸部,当第四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 4 寸处,此穴一般不针不灸,只作定位标志。
    • 乳根: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4 寸处。
    • 不容: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6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承满: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5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梁门: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4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关门: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3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太乙: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2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滑肉门:在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1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天枢:在腹中部,平脐中,距前正中线 2 寸处,是大肠的募穴,对胃肠疾病有重要治疗作用。
    • 外陵: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1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大巨: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2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水道: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3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4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 5 寸,距前正中线 2 寸处。
    • 髀关: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屈髋时,平会阴,居缝匠肌外侧凹陷处。
    • 伏兔: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 6 寸处。
    • 阴市: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 3 寸处。
    •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 2 寸处,为胃经的郄穴,对急性胃痛等有较好疗效。
    • 犊鼻: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是胃经的合穴,也是全身强壮要穴之一,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怯邪等。
    • 上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6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为大肠的下合穴,对大肠疾病有较好治疗作用。
    • 条口: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8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
    • 下巨虚: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9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为小肠的下合穴。
    • 丰隆: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处,是化痰要穴。
    • 解溪: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 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为胃经的原穴。
    • 陷谷:在足背,当第二、第三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 内庭:在足背,当第二、第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为胃经的荥穴,对胃火牙痛等有较好疗效。
    • 厉兑:在足第二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处,为胃经的井穴。
  4. 足太阴脾经穴道
    • 隐白:在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约 0.1 寸处,为脾经的井穴,对月经过多、崩漏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 大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 太白: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为脾经的输穴、原穴,可健脾和胃、清热化湿。
    •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为脾经的络穴,通冲脉,可调理脾胃、冲脉疾病。
    • 商丘: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为脾经的经穴。
    •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处,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可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等,对妇科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有广泛治疗作用。
    • 漏谷: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 6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处。
    • 地机: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 10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处,为脾经的郄穴,对痛经、崩漏等有较好疗效。
    • 阴陵泉: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为脾经的合穴,可健脾渗湿、益肾固精、通利三焦。
    •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为治疗血症的要穴,对月经不调、荨麻疹等有一定疗效。
    • 箕门: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 6 寸处。
    • 冲门: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 3.5 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
    • 府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 4 寸,冲门上方 0.7 寸,距前正中线 4 寸处。
    • 腹结:在下腹部,大横下 1.3 寸,距前正中线 4 寸处。
    • 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 4 寸处,为脾经与阴维脉的交会穴,可调理脾胃、通利二便。
    • 腹哀: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3 寸,距前正中线 4 寸处。
    • 食窦:在胸外侧部,当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6 寸处。
    • 天溪:在胸外侧部,当第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6 寸处。
    • 胸乡:在胸外侧部,当第三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6 寸处。
    • 周荣:在胸外侧部,当第二肋间隙,距前正中线 6 寸处。
    • 大包: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为脾之大络,可统血络、通经络。
  5. 手少阴心经穴道
    • 极泉: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 青灵: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 3 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 少海: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为心经的合穴,可宁心安神、通络止痛。
    • 灵道: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1.5 寸处,为心经的经穴。
    • 通里: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1 寸处,为心经的络穴,可宁心安神、通利咽喉。
    • 阴郄: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0.5 寸处,为心经的郄穴,可宁心安神、凉血止血。
    • 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为心经的输穴、原穴,可宁心安神、清心开窍。
    • 少府:在手掌面,第四、第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为心经的荥穴,可清心泻火、安神利湿。
    • 少冲: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处,为心经的井穴,可清热熄风、醒神开窍。
  6. 手太阳小肠经穴道
    • 少泽: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 0.1 寸处,为小肠经的井穴,可清热利咽、通乳开窍。
    • 前谷: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为小肠经的荥穴。
    •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为小肠经的输穴,通督脉,可清心安神、通经活络。
    • 腕骨:在手掌尺侧,当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为小肠经的原穴。
    • 阳谷: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为小肠经的经穴。
    • 养老: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为小肠经的郄穴,可清头明目、舒筋活络。
    • 支正: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 5 寸处,为小肠经的络穴,可清热解表、通经活络。
    • 小海: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为小肠经的合穴,可清热消肿、通络止痛。
    •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1 寸处。
    • 臑俞: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 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MX53821.金倜生-《点穴法真传秘诀》(94双页)      

MX53821.金倜生-《点穴法真传秘诀》(94双页)       MX53821.金倜生-《点穴法真传秘诀》(94双页)       MX53821.金倜生-《点穴法真传秘诀》(94双页)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MX53821.金倜生-《点穴法真传秘诀》(94双页) 是一部深入浅出的点穴法秘籍,共分为94页,内容涵盖了点穴法的精髓。本文将从点穴法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常用穴位和实践技巧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并掌握点穴法的精髓。

1、历史渊源

点穴法起源于古代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点穴法真传秘诀》中,金倜生详细介绍了点穴法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发展历程,帮助读者了解点穴法的历史渊源。

此外,金倜生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历史资料,展示了点穴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及影响,帮助读者更加直观地认识点穴法在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性。

最后,金倜生对点穴法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点穴法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为读者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2、基本原理

点穴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在《点穴法真传秘诀》中,金倜生系统地介绍了点穴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气血运行规律、穴位与脏腑关联等方面。

金倜生还对点穴法中的“气”、“血”、“阴”、“阳”等基本概念进行了深入解析,帮助读者理解点穴法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点穴法真传秘诀》,读者能够全面掌握点穴法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3、常用穴位

《点穴法真传秘诀》中详细介绍了常用的穴位及其作用,包括大椎、曲池、内关等经典穴位。金倜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了每个穴位的位置、功能和治疗作用。

此外,金倜生还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享了一些常用穴位的配穴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正确地运用穴位进行治疗和保健。

通过学习《点穴法真传秘诀》,读者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穴位的位置、特点和作用,为日常保健和治疗提供参考。

4、实践技巧

在实践技巧部分,金倜生详细介绍了点穴法的操作方法、调理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具体的操作步骤和示范,帮助读者掌握正确的点穴技巧。

金倜生还分享了一些实践经验和技巧,包括如何根据不同症状选择穴位、如何调整手法力度等,帮助读者在实践中更加灵活和有效地运用点穴法。

通过学习《点穴法真传秘诀》,读者能够掌握正确的点穴技巧和方法,提升点穴疗法的治疗效果和保健效果。

总结:

综上所述,《点穴法真传秘诀》是一部系统全面的点穴法秘籍,内容涵盖了点穴法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常用穴位和实践技巧。通过学习本书,读者能够深入了解点穴法的精髓,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实现身心健康的目标。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墨轩墨轩
上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上午3:20
下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上午3: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