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像史(全10册)中国摄影出版社

中国影像史(全10册)中国摄影出版社

Quantity

  • 中国影像史(全10册)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韩丛耀,赵迎新主编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

    历代文明是影像产生的源点,而通过影像我们又能反观文明延续的脉络和传承的路径。在中国史学界,一直有“左图右史”的传统,而在西方史学界也早就有“以图证史”的方法。本套丛书正是秉持了这样的原则,因而该丛书对影像史的研究,不是对影像内容的单纯研究,而是把影像放在历史的语境下进行解剖,包括影像产生的背景、现场和传播形式,从影像的三种形态和影像意义的三个场域,即技术性形态、构成性形态和社会性形态,图像制作的场域、图像自身的场域和图像传播的场域,进行分析和整理。   “中国影像史”丛书以时间为序分成八个历史阶段,分别书写不同阶段影像发展的状况。依次为:古代卷,研究摄影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光学和化学方面的探索;1839-1900年,研究摄影术诞生并传入中国后,外国在华摄影师及中国本土摄影师在中国的拍摄活动及所摄影像;1900-1911年,研究庚子事变至清王朝灭亡前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1-1919年,研究中华民国成立至新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19-1927年,研究新文化运动之后至北伐战争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27-1937年,研究北伐胜利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37-1945年,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至抗日战争结束这一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1945-1949年,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的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影像的发展状况;第九、十卷,从编年史的角度,分别梳理了1839-1911年、1912-1949年间中国影像的主要事件、影像作者、影像作品、影像出版等。此外,为统一体例,各卷以相同或近似的结构和次序,按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影像的总体风貌、影像的技术特征、影像的构成性特点、影像的传播场域、影像作者、影像选萃,以及同一时期电影的发展概要,展现出各个时期的影像史。丛书具有重要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入选“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

    目录

    中国影像史 第1卷(古代);沙振舜,韩丛耀编着中国影像史 第2卷(1839-1900);陈申,谢建国编着中国影像史 第3卷(1900-1911);郑丽君编着中国影像史 第4卷(1911-1919);徐希景编着中国影像史 第5卷(1919-1927);范文霈,周振华,郑丽君编着中国影像史 第6卷(1927-1937);周振华,罗智子编着中国影像史 第7卷(1937-1945);吴强,刘亚编着中国影像史 第8卷(1945-1949);范文霈,杨健编着中国影像史 第9卷(1839-1911)影像大事记;季芬,熊韬编着中国影像史 第10卷(1912-1949)影像大事记;陈权,张龙编着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中国影像史(全10册),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是一部涵盖中国摄影历史、发展脉络和重要人物的摄影史典籍。该套书籍以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图文内容,全面呈现了中国摄影从清朝末期到现代的演变过程。全书通过历史、技术、艺术和社会四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中国摄影的起源、变迁、发展以及它对社会文化、艺术创作、历史记录等方面的深远影响。每一册均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影像记录背后的历史背景。通过该套书的阅读,读者不仅可以获取关于中国影像史的系统知识,更能从中感受到中国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与历史价值。

1、从历史角度解读中国影像史

中国影像史不仅仅是对摄影技术的回顾,更是对中国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见证。从最初的银版摄影到现代数字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影像不仅仅是影像学的记录,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缩影。中国影像史(全10册)通过大量历史影像资料的展示,将这些影像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从清朝末期摄影技术的传入,到民国时期的摄影热潮,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摄影事业蓬勃发展,每一段历史都有其独特的摄影风格和艺术价值。

清朝末期是中国影像史的起点,西方的摄影技术传入中国,最早的摄影师多为外国人。他们的摄影作品多集中于记录当时中国的风土人情、战争以及民众生活。这一时期的影像多呈现出一种探索性和客观性,侧重对当时社会的记录。进入民国后,摄影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的工具,尤其在报刊、广告、艺术创作等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历史影像的背后,不仅是技术的发展,更是社会对影像价值和功能认知的逐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摄影成为了宣传和文化表达的重要手段。从毛泽东时代的宣传海报到文革时期的艺术创作,摄影不仅承载了政治宣传的任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国影像史(全10册)通过大量的实物资料和照片,再现了这一历史时期的影像风貌,揭示了摄影在这一特殊历史阶段的作用与影响。通过这些影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以及摄影如何与政治、文化和艺术紧密结合,成为国家形象塑造的一个重要工具。

2、摄影技术的发展与变革

中国影像史不仅关注历史进程,还注重对摄影技术的系统梳理。摄影技术的发展历程,是影像历史的技术维度之一。从最早的湿版摄影技术到后来的胶片摄影、彩色摄影,再到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每一次技术的变革都推动了中国摄影艺术的飞速发展。中国影像史(全10册)详细介绍了这些技术进步的背景、过程和对中国摄影行业的影响。

湿版摄影技术的引入是中国影像史的一个重要节点。19世纪60年代,随着西方摄影技术的传播,湿版摄影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中国摄影师多采用这一技术来记录中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湿版摄影以其高质量的影像效果和精细的图像表现力,成为了那个时代摄影的主流形式。随着胶片技术的出现,摄影逐渐走向普及化,拍摄成本的降低使得更多的中国人能够参与到摄影活动中来。

20世纪70年代,随着彩色摄影技术的引入和普及,中国的摄影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彩色影像不仅增强了视觉效果,也使得影像在表现力上更加丰富多彩,尤其在广告、电影、杂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数字化技术的到来,则标志着摄影行业的又一次革命。数码相机的普及、大数据的存储能力以及图像处理软件的出现,使得摄影的门槛大大降低,任何人都能成为摄影师。中国影像史(全10册)通过对这些技术进步的详细讲解,展现了技术发展如何推动中国摄影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进而影响全球影像文化的流变。

3、中国影像史中的艺术与创作

中国影像史不仅是技术的发展史,也是艺术创作的历史。从最初的影像记录到后来的艺术表达,摄影在中国的艺术创作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国影像史(全10册)中,摄影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它还是艺术家创作的一部分,承担了思想、情感和文化的表达。

20世纪初期,摄影逐渐被艺术家视为表现自我、表达思想的工具。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国摄影师开始在影像中融入艺术创作的元素。他们不仅关注画面的构图和色彩,更注重如何通过摄影语言传达情感和哲思。在这一过程中,许多重要的摄影流派和风格应运而生。例如,中国现代摄影中的“人文摄影”流派,强调摄影作品在情感和人性上的深刻挖掘,许多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的深度反思。

此外,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渐开放,国外艺术理念的传入,使得中国摄影逐渐走向多元化。无论是风景摄影、肖像摄影,还是商业摄影、新闻摄影,都在中国影像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许多中国摄影师借鉴了西方的艺术风格,同时也结合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这些作品不仅在国内得到了广泛认可,也在国际摄影界获得了高度评价。中国影像史(全10册)对这些艺术创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展示了中国摄影如何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中发展壮大。

4、影像文化与社会变革

影像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产物,它还深刻影响着社会文化的演变。中国影像史(全10册)深入探讨了影像文化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早期的影像记录到现代数字影像的普及,影像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影像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化,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社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20世纪初期的影像作品往往承载着记录历史和宣传政治的功能。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都在这些影像中得到了体现。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摄影作品通过影像记录了战场的惨烈、民众的疾苦,这些影像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同时,摄影也在政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政府和宣传机构利用影像传播理念和塑造社会形象。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影像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数字摄影技术的普及使得影像生产变得更加便捷,几乎每个人都能通过手机等设备进行摄影创作。这种普及化的影像文化,改变了社会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影像史(全10册)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影像如何在数字化时代重新塑造社会文化和公共舆论。

总结:

中国影像史(全10册)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中国摄影历史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本展示中国社会、文化、艺术与历史相互交织的深刻作品。通过对摄影技术、艺术创作、历史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全面剖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影像史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社会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通过这套书的学习,我们不仅能够看到中国摄影的发展脉络,更能感受到影像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力量。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每一次技术的进步背后都承载着文化的变革。中国影像史(全10册)是了解中国摄影艺术和社会变革的必备读物。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上午10:37
下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上午10: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