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影印本) 全23册/近代稀见旧版文献再造丛书 2019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影印本) 全23册/近代稀见旧版文献再造丛书 2019

Quantity

  •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影印本) 全23册/近代稀见旧版文献再造丛书 2019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影印本》全20卷23册,由南开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原书为影印版,扫描后文件清晰度不高。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这套丛书多收集为1949年之前关于中国文化史的着作,以通史为主,兼收断代史和专门史(在选本上多选取图书初版,以还原作品之原貌),这些书籍大部分在1949年后未再刊行,还有部分虽有刊行但与原版内容相差甚远,另外除刊行印本外,本丛书还收录有部分稿本笔记也是弥足珍贵的。第五卷收录了陈登原《中国文化史》。共2册,初版于1935年8月印刷,发行者是世界书局有限公司。该书尤以理论见长。《卷首?叙意》的4节阐释了文化史的核心概念、对资料处理的方法、文化史研究的预设理论以及撰写文化史的目的等一系列问题。分上下两卷,计有上古(先秦)、中古(秦至隋)、近古(唐至明)、近世(清至“五四运动”)四部分。全书以“创造—变通—进步”为主线,侧重揭示传统文化的变迁,把中国文化史理解为曲线形的进展。在写作手法上,陈东原还将历史实证与私人生活、个体经验相结合,是对历史特别是文化史叙事的重要补充。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收录民国时期出版的中国文化史着述,包括通史性文化着述、断代史性文化着述和专题性文化史苫述: 大类;民国时期出版的非史书体裁的文化类着述,如文化学范畤类着述等,不予收录:同・若述如厶儿个版本,原则上选用初始版本。个别民国时期编就但未正式出版过的打稿如吕思勉的《中国文化史六讲》和民国时期曾以文章形式公开发表但未刊印过单行本的着述如梁启超的《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考虑到它们在文化史上的重要学术影响和文化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献参考价值,特突破标准了以收录,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按体裁及内容类别分卷,全书共分20卷全24册;每卷卷首附有所收录着述的内容提要。由于历史局限性等因,有些着述中难免会有一些具有时代烙印、现在看来明显不合时宜的内容,如『回回』『满清」『喇嘛』等称谓及其他一些提法,但因本书是影印出版,所以对此类内容基本未做处理,特此说明。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影印本》书目: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卷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文化史稿 第1编》、钱穆《 中国文化史导论》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2卷   梁漱溟 《中国文化要义》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3卷   柳诒征 《中国文化史》  (上中下三册)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4卷   杨东莼 《本国文化史大纲》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5卷   陈登原《中国文化史》 (上下册)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6卷   顾康伯 《中国文化史 上下》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7卷   顾康伯 《本国文化史》、王其迈 《中国文化史》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8卷   王德华 《中国文化史略》、陈竺同 《中国文化史略》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9卷   李继煌译 《中国文化史》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0卷   姚名达 朱鸿禧 《中国文化小史》、范子田 《中国文化小史》、 常乃德 《中国文化小史》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1卷   李建文 《中国文化史讲话》、靳仲鱼 《中国文化史要》、孙德孚译 《中国文化辑要》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2卷   王云五 《编纂中国文化史之研究》、陈安仁 《中国文化建设问题》、陈安仁 《中国文化演进史观》、陈国强 《物观中国文化史 上下》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3卷   丁留余 《中国文化史问答》、 姚江滨 《民族文化史》、缪凤林 《中国民族之文化》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4卷   王治心《中国文化史类编》(上中下)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5卷   雷海东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蒋星煜 《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6卷   孟世杰 《先秦文化史》、罗香林 《唐代文化史研究》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7卷   陈安仁 《中国上古中古文化史》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8卷   陈安仁 《中国近世文化史》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19卷   朱之谦 《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第20卷    张星烺《欧化东渐史》、郑寿麟《中西文化之关系》、梁启超《中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吕思勉《中国文化史六讲》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 影印本》出版说明:
     
    中国文化,是世代中国人的集体创造,凝聚了难以计数的华夏子孙的心血和汗水,不论是和平时期的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还是危难之际的攻室克难、砥砺前行,都留下了历史的印痕,闪耀石时代的光芒。其中,既有精英们的思索叮创造,也行普通人的聪明智窓叮发奋努力;既1 中华各民族儿女的发明创造,也有对异域他邦物质、精神文明的吸收、改造。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的 座巨大宝库,发源了东方,却屮丫光被四表,传播到世界的很多国家和地区。
     
    如何认识中国文化,正横在人们面前的一道永恒的难跑。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底陶,但是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却迥然仃别。大多离不幵对现实挑战所做出的应对,或恪守传统,维护和捍卫自身的文化权利、社会地位,或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料,取其精华,并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冲击吋碰撞,进行综合创造,或将中国文化笼而统之地视为糟粕,当作阻碍中国
     
     
    迈向现代社会的羁绊,欲除之而后快。这样的思索和抉择,必然反映在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观念和行为上。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崛起和发展是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的重要一脉,是传统史学革命的一部分。传统史学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偏离了故道,即从以帝王为中心的旧史学转向以民族文化为中心的新史学,又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天然的联系。二十世纪初,屮国在经受了 一系列内乱外患后,千疮“孔,国力衰微;。此同时,. 四方的思想仁化如潮水般涌入国内,卜是冇些人开始对中国佐统文化产生怀疑. 甚至持否定态度,全盘西化论思潮的出笼,更是把这种思想推向极致。民族自信〃的出失既是严峻的社会现实,又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第次世界大战的惨剧充分暴露出西方社会的弊端,其文化取向亦遭到人们的怀疑。人们认识到要解决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就必须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很多学者也正是抱着这一目的去从事文化史研究的。
     
    在中国文化史书写与研究的初始阶段,梁启超是- 位开拓性的人物。早在一九年,他就深刻地指出二屮国数千年,唯有政治史,而其他・无所闻。」为改变这种状况,他进而提出:「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也。」而所谓「人群进化之现象「其实质是文化演进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迸发出来的缤纷事象。以黄宗羲『创为学史之格」为楷模,梁启超呼吁:『屮国文学史可作也,中国种族史可作也,中国财富史可作也,中国宗教史可作也。诸如此类,其数何限7」从而把人们的目光引向屮国文化史的写作。研究。- 九:年他受聘广南开大学,讲授『中国文化史「印有讲义《中国文化史稿》:后经过修改:「九二二年在商务印书馆以《中国文化史稿第一编中国历史研究法》之名岀版。截至目前,中国学术界将该书视为最早的具有史学概论性质的着作,却忽略了这是梁启超对中国文化历史书写与研究的整体思考和潜心探索之举,充满对新史学的拥抱与呼唤。与此同时,梁启超还仃一个更为详细的关于中国文化史研究与写作的计划,并拟定了具体的撰写目录。梁启屈的这- 构想,部分体现—一九:八年讲演的《屮国文化史・社公组织篇》屮:在这个一人中国支化史的构想中,梁启超探索了中国原始文化以及传统社会的婚姻、姓氏、乡俗、都巾、家族和宗法、阶级和阶层等诸多议题。虽然梁启超终未撰成多卷本的《中国文化史》( 其生前,只有《屮国文化史・社会组织篇》等少数篇目问世) ,但火气魄、眼光及其所设汁的中国文化史的日写叮研究的构架令人钦佩。因此,鉴于其对文化史的写作影响深远,亦将此篇章编入本丛书。此后一段时期,伴随中西文化论战的展开,大量的西方和中国文化史着作相继被翻译、介绍给中国读杼,桑戴克的《世界文化史》和高桑驹占的《中国文化史》广被译介,影响颇大。国内一些学者亦仿效其体例,参酌其史观,开始自行编撰中国文化史着作。一九二一年梁漱溟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是近代国人第一部研究文化史的专着。尔后,中国文化史研究进入了一个短暂而兴旺的时期,。大批中国文化史研究论着相继出版。
     
    有关中国文化史的宏观研究的着作不可谓少,如杨东部的《本国文化史大纲》、陈国强的《物观中国文化史》、柳冶征的《中国文化史》、陈登康的《中国文化史》、—徳华的《屮国文化史略》等,在这些着作中,柳诒征所着《中国文化史》被称为「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而杨东部所撰写的《本国文化史大纲》则是第一本试图用唯物主义研究中国文化史的着作。与此同时,対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研究也取得很大过展。如流的《先秦文化史》、陈安仁的《中国—古中占文化史》和《中国近世文化史》等。在宏观研究的同时,微观研究也逐渐引起学人们的注意。其中,中西文化交流史研究成绩斐然,如郑寿麟的《中西文化之关系》、张星娘的《欧化东渐史》等。- 九三六至一九三七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云丘等上编的《屮国文化史从书》,共余种,体例相当庞大,内容几手囊括了中国文化史的大部分内容。
     
    此外,国民政府在三十年代初期出厂政治需要,成立了『中国文化建设会」,大搞『文化建设运动」,致力于『中国的本位文化建设」。一 九一 八年—月,陶桁盛看一位教授发友广《屮国本位文化建设宣言》,提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既已开始,文化建设亦当着手,而且更重要」。因而主张从中
     

    国的固有文化即传统伦理道徳出发建设中国文化。这也勾起了。些学者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兴趣。同时,这一时期又恰逢中国新代教育发生’ 发展并取得亜要成果之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史」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编写。淸末新政时期,废除科举,大兴学校。许多文明史、文化史的制作因“常适合作为. 西洋史和屮国史的教科书,遂对历史丼作的编篡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教科抄撰写方面,多部中国史的教材,无论是否以「中国文化史』命名,实际上都采用了文化史的体例。而这部分着作也占了民国时期中国文化史着作的- 大部分。如吕思勉的《中国文化史二十讲》( 现仅存六讲) 、王徳华的《中国文化史略》:一留余的《中国文化史问答》、李建文的《中国文化史讲话》、范子田的《中国文化小史》等。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围绕《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影印本) 全23册/近代稀见旧版文献再造丛书 2019》这一重要文化出版项目,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与探讨。首先,文章简要介绍了该书的历史背景与出版意义,并提出该书作为文化史研究的宝贵文献资源,为学界提供了全新的视野。接着,文章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的学术价值、文献内容、出版方式与影响力等方面的特色与创新。最后,结合这些讨论,文章对该书的重要性作出了总结,并指出其在当代文化研究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文章旨在帮助读者理解该书的学术价值,并为学术界提供有益参考。

1、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影印本)》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出版工程,其学术价值不可小觑。该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近现代文化史领域的一些空白,尤其是对民国时期的文化传承与变革提供了系统的整理与解读。通过影印本的方式,这些经典文献能够被更广泛地传播,为学术界和文化研究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

首先,该书汇集了民国时期中国文化史研究的多个重要文献,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近代文化转型、思想史、文学史等多个方面。它不仅是学者了解民国时期学术风貌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资料库。此外,影印本的出版形式使得这些稀见的旧版文献得以以较低成本得到广泛传播,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这些文献对于研究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民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关键时期,文化领域的变革与创新层出不穷。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再造与整理,学者能够深入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内涵、思想变化以及社会转型,为进一步探讨现代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2、影印本的出版形式与创新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采用了影印本的形式,这种形式为该书增添了独特的价值。影印本是一种以复制旧版文献为基础的再版方式,它不仅保留了原版书籍的版式和内容,还通过高清影印技术有效地还原了原版书的质感与细节。这样的做法使得这批旧版文献得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与现代读者见面。

与传统的翻译或编纂方式相比,影印本的优势在于它保留了原文的真实性和历史感。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学者来说,直接阅读原版文献比通过编者整理或翻译的版本更加贴近历史的本真。影印本所呈现的原版书籍的排版、书法、印刷质量等都能为学者提供丰富的历史背景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影印本出版的形式还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作为学术界和文化爱好者的收藏品,这些文献不仅具备学术价值,还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特别是在当今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纸质书籍的珍贵性愈加突出,影印本的出版无疑是一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有力保护和传承。

3、书籍内容的多样性与全面性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作为一项大规模的文化出版工程,内容涉及民国时期中国文化史的各个方面。它不仅包括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变革,还涵盖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创新与冲突,展示了中国在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的多重反应与调整。这些内容使得该书成为研究民国时期中国文化的必备工具。

书中收录了大量民国时期文化领域的经典著作和重要学术成果,其中不乏一些至今难以找到的稀有文献。通过这些文献,读者可以了解民国时期的学术流派、文化思潮和思想运动。例如,书中涉及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学复兴”等重要历史节点,为我们理解当时的文化风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此外,《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在内容的呈现上具有极高的学术广度和深度。它不仅关注文化史的宏观脉络,还细致地探讨了文化细节和个体的学术贡献。书中的文献不仅反映了当时文化的整体走向,也体现了具体学者、作家、艺术家的思考和创作,极大地丰富了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理解。

4、对现代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对现代学术研究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该书的出版为当代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对于深入研究民国时期的文化现象、学术流派、思想运动等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许多学者通过这些文献,能够对民国时期文化的多维面貌进行更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其次,该书为当代学术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路径。以往,学者们往往依赖于二手资料和综述性文献,而《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则鼓励学者直接回到原始文献,从中提取更为真实和具体的研究素材。这种以原版文献为核心的研究方式,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化与多样化。

最后,《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通过广泛传播民国时期的学术成果,激发了更多学者对这一时期文化的兴趣与研究热情。这不仅对学术界产生了积极影响,也为文化产业、教育界等相关领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推动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

总结:

《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影印本)》的出版,不仅对民国时期的文化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还为当代学者了解和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通过影印本的方式,这些文献得以重新流传,成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学术财富。

通过对该书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民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阶段,其文化成就和思想风潮对现代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民国中国文化史要籍汇刊》无疑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阶段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和文化价值。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下午4:24
下一篇 2024年11月20日 下午4:29

相关推荐

  • 思维导图工作法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思维导图工作法PDF格式文档图书下载 哲学宗教 作 者:王玉印着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20 ISBN:9…

    2024年10月31日
  • 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全10册)PDF 电子版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名称: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册数:10册格式:PDF文件大小:980m出版时间:大象出版社2015 本书全面、系统地将南阳汉画馆馆…

    2024年11月5日
  •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书(共12册)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书(共12册)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书(共12册) Quantity 浙江大学汉语史研究丛书(共12册) 出…

    2024年11月18日
  •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共376册)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共376册)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共376册) Quantity 古典文学研究辑刊(共376册)台版花木兰出版社…

    2024年11月18日
  • 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 全1巨册 2013高清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中国古代小说俗语大辞典》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2024年11月19日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