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PDF的电子书共18册,由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至2016年出版。PV7万圣书城
建筑的意义是一部无言的史书,它记录着中外国度的过去,更孕育着世界城市的未来。如果说,几千年来一直以木构架为主体的中国建筑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并且堪与欧洲古希腊一基督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并列为三大建筑体系是一种标志的话,那么,历经磨炼问世的《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使命就不单是传承中国既往城市建筑的辉煌,更为中国建筑的国际化传播奠定着基础。作为该编辑部总编,我除了欣喜迈岀的第-步,更感到传播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使命之责仼重大。PV7万圣书城
PV7万圣书城
作为建筑类学术出版物的业内人士,我深知在林林总总的城市、建筑、艺术、设计及文博学刊中,体现《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特质至关重要。本刊在传播当代最新城市、建筑、艺术、设计文化思潮的背景下,特别关注被视为珍宝的中国建筑因为它们是历史的证人、科学的里程碑、艺术的不朽杰作。本刊将向中外建筑界人士传播的是:中国建筑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其规制有序的城市布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独有的群体组合方式、风格多变的艺术形象、绚丽多彩的建筑色调及魅力独具的景观园林,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更对比出中国建筑有别于西方建筑的成就。据此,我代表全体编辑人员,以虔诚的心境向创造着建筑辉煌历史的先民致敬;以饱满的热忱及历史视野努力探索并记录中外建筑的史料;以文化启蒙者的义务及世界公民的胸怀向全球传播中国建筑文化并推荐新作品、新理念。PV7万圣书城
PV7万圣书城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作为一本使命特殊的学刊,首先要求全体编创人员要有境界,这不仅指学养及视野,更指常新、常在的文化追求与洞察力。而对于中外大千建筑世界的高超水平、精妙细部及深远意境,本刊的文风及有气质的书写旨在服务于建筑师、规划师、文博古建各界,并面向建筑文化遗产的所有爱好者及高校师生。据此,本刊力求凸显了学报深度又融精美风格创意于一身的特点,同时由于担负学术与启蒙双重传播职责,因此要努力办成城市建筑、文博界的科学而前卫的交叉类学术重镇。以上这些表达了业界同人的心声,更希望这个开端能与中外建筑界的强劲发展步履合拍。PV7万圣书城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书目:PV7万圣书城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2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3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4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5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6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7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8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9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0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1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2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3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4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5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6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7辑(暂缺)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8辑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 第19辑PV7万圣书城
PV7万圣书城
PV7万圣书城
PV7万圣书城
PV7万圣书城
PV7万圣书城《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出版说明:PV7万圣书城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起始之年,在刚刚迎来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之际,由国家文物局支持并指导的《中国建筑文化遗产》问世了。我以为,在中国急需文化传承及其大发展的态势下,这本学刊至少要在向公众展示华夏建筑文化艺术魅力、评介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科学创造、向世界传播中国建筑文化诸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为此我表示衷心祝贺。PV7万圣书城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出版,让我想到1930年中国传统建筑研究的组织者朱启钤先生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所作的发刊演讲。他认为:要研究中国的传统建筑,先要梳理中国营造史,“使漫天归束之零星材料得一整比之方,否则终无下手之处也”,即倡导要全面地、历史地研究中国建筑。为此,他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始终秉承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办刊理念。对此,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高度评价《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的学术价值。他说,这是一本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学术资料的杂志,是想要透过这个学科表面,洞察其本质所必不可缺少的。据此,我认为,如果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早期的一份重要学术文献集,那么今日奉献给中外读者的新刊《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不仅肩负城市、建筑、创意互动的文化传播平台的职责,更在砥砺理念中扬起思辨之帆,用超越国人的视野传承属于华夏民族的建筑文化遗产。PV7万圣书城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一改过去文博期刊过于执重的模式,用创意设计的新范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建筑艺术精华的一个个侧面。一座建筑就是一座宝藏,它凝聚着人类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邃的人性追求,在为人类提供栖身之所时,更为世界创造着精神寄托的家园。正如该刊总编金磊所言,无论建筑遗产是沉睡的或是破碎的,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永恒佳作,杂志同人都将倾力关注并传播。PV7万圣书城
我认为,当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更依赖于世界发展潮流融合下的文化软实力。保护、研究、传承建筑文化遗产不单是发展建筑历史研究与当代设计创作的需要,更符合构建完整的国家与民族大文化体系的迫切要求。所以,国家文物局有责任和义务去扶植这个集专业学术研究、公众文化启蒙及传播并重的刊物平台,希望它成为联结中外文博界、建筑界、艺术设计界及至公众的纽带和桥梁,更期望它能为传承并发展建筑文化遗产提供公正的话语权。PV7万圣书城
《中国建筑文化遗产》除了上述鲜明的服务行业内外的新办刊宗旨外,我还赞赏他们独特的办刊方针、机构设置与精悍的编辑团队。从业内熟悉的建筑文化考察组、天津大学出版社到宝佳集团中国建筑传播中心等单位,都体现了文化自觉及社会责任感,都彰显了出版者促进书刊业态转型的决心。我以为正是靠编撰者们的这种社会责任感,培育了对中国建筑挚爱的既可仰望天空又能脚踏实地的建筑PV7万圣书城编辑家园。PV7万圣书城
为了诸多远去的回望,为了在镌刻建筑历史中留有并寻找过往的痕迹,我尤其倡导文博界与建筑界要思路交叉,要视野共通,要展开跨文化对话,更期望专业媒体在传播中更多一份历史使命感。这样我们的城市与建筑就能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旗下,在一系列决策、规划、设计、建设及所有的环节中少些随意性,多些谨慎及科学性。这里特别要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在研究并传播中国建筑自身文化遗产时,不断选择视角以开启认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窗口。PV7万圣书城
总之,期望《中国建筑文化遗产》不辱责任及使命,用专业传媒人的视野及一系列实践去思考并回答:何为当代中国建筑文化之路,何为中国建筑历史上的世界建筑地位,在叩问华夏文化之门时弘扬中国建筑精神等。我相信,保持建筑纯粹的文化品格,是办好代表中国建筑文化遗产国家水准的权威级学刊之本。PV7万圣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