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故大辞典》PDF电子书全1巨册,由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出版。Opc万圣书城
Opc万圣书城
典故包括事典和语典两大类。“事典”是指诗文作品中引用的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宗教故事等;当然,这里的引用,也不是直陈其事,而是使用一个能够体现故事内容或某一方面意义的词语或短语。“语典”是指诗文中引用的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熟练而恰当地使用典故,用有限的词语展现丰富的内涵,可使语言精辟凝练,谈话更富感染力,行文更增表现力,实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之效。
Opc万圣书城
《中国典故大辞典》收录包括事典、语典在内的典故及其各种变式,共计三万二千多条,约三百八十万字,是当今规模较大、内容较全的典故类工具书。
Opc万圣书城
《中国典故大辞典》的编纂以《汉语大词典》为基础。《汉大》已收并已作典故处理的条目,除少数讹误者外,全部收录,不使遗漏;《汉大》中属于典故而未做典故处理的条目,均改写予以收录;《汉大》未收的典故,包括已收典故而遗漏的大量不同表现形式,尽量增补,力求完备。
Opc万圣书城
Opc万圣书城
Opc万圣书城
Opc万圣书城
《中国典故大辞典》出版说明:
Opc万圣书城
Opc万圣书城
《中国典故大辞典》是国家“十五”出版规划的重点项目,由汉语大词典编纂处聘请我们安徽大学《汉语夫词典》的几位编委负责编纂。
Opc万圣书城
事实上,这项工作早在国家“九五"期间就已开始筹划。我们根据氵又语大词典编纂处的意见,组织了班子,认真研究了《语大词典》处理典故条目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编写体例,并着手编写。
Opc万圣书城
Opc万圣书城
《中国典故大辞典》的编纂以《汉语大词典》为基础。《汉语大词典》已收并巳作典故处理的条目,除少数讹误者外,全部收录,不使遗漏;《汉语大词典》中属于典故而未作典故处理的条目,均改写后予以收录;《汉语大词典》未收的典故,包括已收典故而遗漏大量不同表现形式的,尽量增补,力求完备。
Opc万圣书城
Opc万圣书城
《中国典故大辞典》除收录《汉语大词典》中的典故外,又增收了大量新的典故,包括各种变式,共计三万二千多条。下面就有关编写典故辞典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Opc万圣书城
一、关于典故词语与一般成语、一般古词语的区别
Opc万圣书城
这是编纂典故辞典首先要明确的问题。这个问题明确了,编纂典故词典既可以避免菽粟混杂,漫衍泛滥,也可以避免舍弃不当,缺失遗漏。各词典对“典故"的界说大体相同,即“诗文等作品里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这种界说抓住了典故的根本特点,概括了典故的内容,是划分典故词语和非典故词语的依据。
Opc万圣书城
典故,包括“事典"和“语典"两大类。所谓“事典",是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神话传说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宗教故事等。这里的“引用",也不是直陈其事,而是使用一个能够体现故事内容或故事某一方面意义的词语或短句。所谓“语典",是指诗文中引用的有来历出处的讠司语。
Opc万圣书城
“事典"相对来说比较明确。诗文等作品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只要它包含了一个古代故事或故事某一方面的意义,不管它以何种形式或结构出现,也不管它的结构固定与否,它就具备了典故的资格。例如:宋辛弃疾《菩萨蛮》词:“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谢觉哉《在广州·游虎门》诗:“一将当官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这里的“闻鸡舞"和“起舞夜闻鸡”都使用了《晋书.祖逖传》中的一个事:“〔祖逖〕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这就是着名的“闻鸡起舞"的故事。这两个词语都包含了这个故事,所以都是典故词语,是一个典故的不同表现形式。
Opc万圣书城
“语典"相对来说比较难于掌握,典故词语与非典故词语的区别主要是就“语典"说的。“语典"的特点是有“来历出处"。我们认为下面一些情况的词语应属于“语典"的范围。
Opc万圣书城
Opc万圣书城
l.某些有出处的单字或复词凝结而成的词语。如《诗·风.葛屦》:“纠纠葛屦,可(读.何,)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要(读.腰,)之之,好人服之。"后由“要”和“"凝结成“要”,指好衣裳。又如《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后由“不磷"和“不缁"凝结成“不磷不缁",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Opc万圣书城
2.某些有出处的词语,由于受相邻词语意义的影响而产生了新义。如《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一一"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又如唐杜甫《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Opc万圣书城
3.某些有出处的词语,词形虽然未变,但意义有所引申变化,产生了比喻义、借代义或其他特殊含义。如《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这里的“出尔反尔"是说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后来指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与此相反,某些词语,包括成语,虽有出处,但义无引申,就不能算是“语典”。如“小心翼翼”出自《诗·大雅.大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论语·泰伯》,因为义无引申,它们是成语,而不是“语典"
Opc万圣书城
4.对某些精辟诗句的化用或创造性用。前者如“月影三人",是化用唐李白《花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后者如“不识庐山真面目”,本来是宋苏轼描写身在庐山的具体感受,后用以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Opc万圣书城
二、关于典故词目的设立
Opc万圣书城
典故词目设立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如何从典源引文和后人诗文含典的句子中确定典故词语,作为词目;一是从一个典故的众多典故词语中确定一个主要的典故词语,作为典故名称,我们称主条。因为一个完整的典故必须既有典源引文,又有后人对它的广泛使用,所以确定典故词语必须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把二者结合起来考虑。从典源引文中确定的典故词语,应有后人诗文等作品的书证。同样,从后人诗文等作品用典的句子中确定典故词语,也应有典源引文的依据。根据这种原则和典故的不同情况,我们主要采取三种方式确定典故词目。一是直接从典源引文或后人含典的句子中选用独立完整并能体现典故意义的词语。二是从有关语句中截取能体现典故意义的词语。这种词语最好是连缀在一起的,有时中间无关紧要的虚词也可以省去。三是从有关语句中选取字词组成新的词语。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不违背汉语词语的结构规律。
Opc万圣书城
很多典故,特别是“事典",在后人的广泛使用中,一个典故往往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典故词语,出现了“一典多称"的情况,这就需要从中确定一个主要典故词目。我们的做法是:1.基本上是一“事”一典,一个典故一个主要典故词目。虽然由于用法不同产生了不同意义的变式,也不分立为不同的主要典故词目。这样可以避免同一典源的重复引用,节省篇幅。当然,对于故事内容复杂、时间跨度大、典源文字能分引者,则另当别论。2.涵盖内容多、能比较集中体现典故意义的典故词目,如“烹狗藏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等,确定“烹狗藏弓"为主要典故词目。读者掌握了主要典故词目便能知宗识变,一通百通。3.习见常用的典故词目应确定为主要典故词目。如“狐假虎威"、“滥竽数”等,这类典故词目,古今用例多,结构固定,已经成为成语典故,应确定为主要典故词目。
Opc万圣书城
Opc万圣书城
三、关于典故的溯源
Opc万圣书城
典故的溯源非常重要,稍有不慎,便会以“流"当“源",或者张冠李戴。我们的原则是一定要溯出真正的源头。要做到这一点,充分发和掌握有关材料,并吸收现有的研究成果十分重要。
Opc万圣书城
我国历史悠久,典籍浩瀚,加以兵火变乱,有的典籍或惨遭劫难,或流失他邦,有的古本今本各异,这就给典故溯源工作带来了困难。比如“灵辄扶轮"这个典故,《汉语大词典》在“扶轮"条下是以《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为典源,并叙述了故事。有的典故辞典则直接引用了《左传》的有关原文。但查各种版本的《春秋左传》,都是说在晋灵公加害宣子时,灵辄“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此“倒戟”是“倒戈"之意,因为这时灵辄已是“为公(灵公)甲士”。但并没有“扶轮"或“灵辄扶轮"之语。这就是说此典的真正源头还没找到。源头究竟何在?《敦煌遗书》伯二五二四《古类书》引《左传·首灵公不君章》:“〔灵〕辄扶车以臂承轴,驰驾而行。"原来晋灵公谋杀宣子,除埋伏甲士,还摘去了宣子来时所乘车轮,使其无法逃,脱,灵辄只好“扶车以臂承轴"。“扶车以臂承轴”即“扶轮”之义。这才是“灵辄扶轮"的典源。
Opc万圣书城
有的典源,现有辞书几乎众口一词,然而总感不足。如“书通二酉"这个典故,多种辞书都引用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的记载为据。然而《荆州记》只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并没有说到大酉山,何来“书通二酉"。《图经》的有关记载可解此谜团。金元好问《唐诗鼓说.陆龟蒙〈寄淮南郑宝书记〉》“五丁驱得神功尽,二酉搜来秘检疏"元郝天挺注引《图经》云:“穆夭子藏异书于大酉山小酉山之中。"明胡应麟肯定了郝注,认为“此二酉之义所由防也"。以此作为“书通二酉"之源比较合适。只是《图经》古书已佚,今天不能看到。
Opc万圣书城
四、关于典故的释义
Opc万圣书城
典故释义是典故辞典编纂的中心环节,无论从研究或使用的角度讲,它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读者使用典故辞典的目的就是解决阅读中所遇到的典故难题,了解其意义。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对所收典故条目,包括主条和附条,都逐条释义,尽量给读者提供方便。
Opc万圣书城
多数典故,特别是“事典",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复杂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可以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就为后人从不同角度使典用事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能。诗文作者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从不同角度使用同一典事,或正用,或反用,或直咏,或借用;或取其形似,或用其神近..一,这不仅形成了众多不同形式的典故词目,也表现出了多种不同的意义。例如“养由基百步穿杨"事。《三国演义》五三回:“云长吃了一惊,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此“百步穿杨"形容射术非常高明。《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出口灵验。远近之人多来请问吉凶休咎,百发百中。"此“百发百中"比喻料事准确。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此“杨穿三叶"比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唐唐彦谦《试夜题省廊柱》诗:“今日竞飞杨叶箭,魏舒休作画筹人。"此“杨叶箭”喻指卓越的本领。类似情况,不胜枚举。可见,要搞好典故的释义,就要从典事出发,把握作者使压典故的角度,这样才能每
个典故词目以恰当的解释。
Opc万圣书城
典故词目释义是否准确,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它与典源、书证(又称例句、用例、例证)是否一致。三者一致,释义就准确,否则,就不准确,甚至错误。释义与典源不一致的情况,多数是因为引源不全,交代不周;释义与书证不一致的情况,多数是因为没有把握住作者使用典事的允度,对书证理解不全面或者有误,释义不到位。例如:清赵翼《梅花》诗之一:“单身立雪程门弟,素面朝天虢国姨。"典故辞书都认为诗中的“立雪程门"是使用了宋杨时和游酢“程门立雪"的典事,这无疑是正确的,与典源是一致的。但释为尊师重道,并引用了该例为证就不妥了。因为这个释义是对典事的正用,而例句则是对典事的借用,用以写顶风傲雪的梅花。上面的释义与书证是不一致的。所以,我们在编写体例上特别提出:“要使典故词目的释义与典源、书证相一致。”上述认识和做法可能有不妥之处,写出来的目的是连同本书的疏误就正于同行和专家、学者。
Opc万圣书城
本辞典的编纂出版,首先应归功于参加《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的广夫同仁,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劳在前,就不可能有今天本辞典的出版问世。还要指出,在本辞典的编纂过程中,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一开始就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后来又为编辑书稿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安徽大学的领导和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