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宝刻丛编/浙江文丛》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

 《宝刻丛编》PDF电子书全3册,由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为《浙江文丛》之一。ci2万圣书城

ci2万圣书城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二十卷,南宋陈思编。陈思,字绩芸,生卒年不详,宋理宗时(二一二五-一二六四)在世。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官成忠郎、国史实录院秘书省搜访。编刊《宝刻丛编》、《海棠谱》、《书苑菁华》、《小字录》和《雨宋名贤小集》,着有《书小史》十卷。
  《宝刻丛编》着录从战国时秦国石鼓文、诅楚文到五代时的石刻文字的目录,除碑刻外也包括少量铜钮、铜钟、铁器的铭文,还收录了部分法帖石刻。全书按《元丰九域志》所载宋地方行政区划编排,并包括了淮河以北地区。将保存于各州郡的石刻名目依年代顺序排出,凡地点不详的石刻都列在第二十卷之中。书中每条石刻名称之后,摘录了各家的题跋,主要有《集古录》、《金石录》、《隶释》、《隶续》,还有《诸道石刻录》、《访碑录》、《京兆金石录》、《复斋碑录》、曾南丰《集古录》、《资古绍志录》等。
  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湖州着名藏书家陆心源将《宝刻丛编》纳入十万卷楼丛书,刊刻梓行。陆氏刻书校订精审,刊刻精美,这也是《宝刻丛编》传世诸本中较为精善的刻本。今据此影印。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ci2万圣书城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ci2万圣书城
 
《寳刻丛编》二十卷,南宋陈思编。陈思,字续芸,生卒年不详,宋理宗时〈一二二五I一一一六四)在世。南宋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官成忠郎、国史实録院秘书省搜访。曾在都城临安棚北大街开设书肆,从事编书、刻书、售书和藏书。编刊《寳刻丛编》、《海应》、《书苑菁华》、《尘子録》和《雨宋名贤小集》,着有《书小史》十卷。
ci2万圣书城
《寳刻丛编》着録从战国时秦国石鼓文、诅楚文到五代时的石刻文字的目録,除碑刻外也包括少量铜钲、铜钟、铁器的铭文,还收録了部分法帖石刻。全书按《元丰九域志》所载宋地方行政区划编排,将保存于各州郡的石刻名目依年代顺序排出。南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也按地方列碑目,但祇限南方,而陈思所收録,则包括了淮河以北地区。凡地点不详的石刻都列在第11十卷之中。与《舆地碑记目》相比较,《寳刻丛编》不仅收録碑刻的地区不限于宋人统治区,其条目也更爲详宝。书中每条石刻名称之后,摘钞了各家的题跋,主要有《集古録》、《金石録》、《隶释》、《隶续》,还有《诸道石刻録》、
《访碑録》、《京兆金石録》、《复斋碑録》、曾南丰《集古録》、《资古绍志録》等。这些书有的早已亡佚,通过《寳刻丛编》方能部分地保存至今。
ci2万圣书城
ci2万圣书城
《四库提要》称:『钞本流传第四卷京东北路,第九卷京兆府下,十一卷廉凤路、河东路,十11卷淮南东路、西路,十六卷荆湖南路、北路,十七卷成都路,并巳阙佚。十五卷江南东路饶州以下至江南西路,亦佚其半。十八卷梓州利川路惟有渠、巴、文三州,而错入京东西路、京西北路、淮南路诸碑。其余亦多错简,如「魏三体石经遗字」条下,文义未竟,忽接「石藏高绅家,绅死,其子弟以石质钱」云云。乃是工羲之书《乐毅论》跋语,传写者窜置于是。朱彝尊《经义考》于「刊石门」内「魏石经I条下,引欧阳裴、赵明诚「石藏高绅家」云云,盖未详究原书,故沿其误。今一1釐正。其阙卷则无从考补,姑仍其旧焉。』可见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此书巳非全本,且间有错漏。另有一清钞本,藏于国家图书馆,11〇〇九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曾据此影印,纳人《中华再造善本》丛书。
ci2万圣书城
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湖州着名藏书家陆心源将《寳刻丛编》纳入《十万卷楼丛书》,刊刻梓行。陆氏刻书校订精审,刊刻精美,这也是《寳刻丛编》传世诸本中较爲精善的刻本。今即据此影印。此次整理,我们在原书目録处依据原本排式标注页码,在不改变原作的基础上方便读者閲读使用。另《四库全书总目‘寳刻丛编提要》对全书的优劣评价客观精要,足资啓发,我们也将其附于全书之末。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部分目录:
ci2万圣书城
陜西永兴军路三
  京兆府下
  隋西平太守上官政墓誌
  大业六年三月【金石】
  隋王威猛墓誌
  不着书撰人名字威猛字继叔琅琊海曲人官至候卫虎贲郎将碑以大业中立【集古录目】
  隋神武肃公纥豆陵墓誌
  不着年月【京兆金石录】
  唐赠司空杜如晦碑
  唐虞世基撰八分书无姓名验其字画盖欧阳询书也碑以贞观四年立【金石录】
  唐晋州刺史裴艺碑
  唐上官仪撰正书姓名残缺贞观二十三年立【金石录】唐上官仪撰禇遂良书【京兆金石录】
  陈张慧湛墓誌
  不着书撰人名氏慧湛字彦沈涿鹿郡范阳人仕陈至南平王谘议参军碑以唐贞观二十三年立【集古录目】陈隋之间字书之法极于精妙而文章颓坏至于鄙俚岂其时俗弊薄士遗其本而逐其末乎予家集录所见颇多自开皇仁夀而后至玄宗已前碑碣所刻往往不减欧虞而多不着名氏如钳耳君清德颂或有名而其人不显如丁道护之类不可胜数也慧湛陈人至唐太宗时始改葬尔其铭刻字画遒劲有法翫之忘倦惜乎不知为何人书也【集古録】
  唐驸马都尉萧铣碑
  贞观中立【京兆金石录】
  唐赠太常卿禇亮碑
  书撰人名氏皆缺文为隶书亮字希明河南阳翟人仕唐至散骑常侍弘文馆学士赠太常卿八分书无书撰人姓名年月残缺高宗时立【金石录】
  唐赠太尉房玄龄碑
  碑缺不见书撰人名氏考其字画禇遂良书也玄龄字乔清河人唐初官至司空梁国公赠太尉谥曰文昭碑以贞观中立碑缺不见年月【集古录目】
  唐昭陵刻石文
  唐太宗御制欧阳询八分书贞观十年刻太宗为文德皇后立其文载于实录今石刻已磨灭故世颇罕传其略可见者有云无金玉之宝玩用之物木马偶人有形而已欲使盗贼息心存亡无异又云俯视汉家诸陵犹如蚁垤皆被穿窬今营此陵制度卑狭用功省少望与天地相毕永无后患其言非不丁宁切至也然竟不免温韬之祸太宗英武聪明过人甚远而于此眷眷不忘何哉以此知死生之际能超然无累者贤哲之所难也【金石录】
  唐昭陵六马赞
  唐欧阳询八分书初太宗以文德皇后之葬自为文刻石于昭陵又琢石象平生征伐所乘六马为赞刻之皆欧阳询八分书世或以为殷仲容书非是至诸降将名氏乃仲容书耳【金石录】
  唐昭陵四降王名
  唐殷仲容书贞观十年【金石录】
  唐右僕射温彦博碑
  唐中书侍郎岑文本撰弘文馆学士欧阳询书温虞公名彦博字大临太原人太宗时官至尚书右僕射封虞国公謚曰恭碑以贞观十一年立【集古录目】
  唐赠潭州都督杨仁恭碑
  贞观十三年立【京兆金石录】
  唐赠徐州都督秦琼碑
  唐许敬宗撰贞观十三年【京兆金石录】
  唐太宗尚服宗道墓誌
  贞观十四年立【京兆金石录】
  唐扬州都督段志玄碑
  正书无书撰姓名贞观十六年立碑云君讳某字志玄而其名已残缺然史初不载其名也
  唐赠司空魏郑公碑
  唐太宗御制并书征字玄成鉅鹿曲阳人位至太子太师赠司空謚曰文贞碑以贞观十七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唐瑶台寺碑
  唐许敬宗撰诸葛思桢正书贞观十八年立【金石录】
  唐中书令赠广州都督岑文本碑
  贞观十八年【京兆金石录】
  唐秦州都督姜确碑
  唐于志宁撰僧智辨正书贞观十九年十月立【金石录】
  唐高士廉茔兆记
  唐卫尉卿许敬宗撰赵模书高俭字士廉溺海蓨人官至尚书右僕射申国公赠司徒谥曰文献碑以贞观二十一年立【集古录目】
  赵模书字画甚工盖贞观中太宗命临兰亭序者碑年月残缺高宗时立【金石录】
  唐赠太常卿孔頴达碑
  唐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不着书人名氏頴达字冲远冀州卫水人官至太子左庶子国子祭酒封曲阜公谥曰宪碑以贞观二十一年立【集古录目】
  世传虞世南书据碑云頴达卒于贞观二十二年世南之亡久矣然验其笔法盖当时善书者规摹世南而为者也【金石录】
  孔祭酒碑世传虞永兴书者非也冲远之没乃后伯施十年岂非当时学永兴法书者耶然笔遒媚亦自可珍【东观余论】
  唐驸马都尉杨师道碑
  贞观二十一年【京兆金石录】
  唐长广长公主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贞观二十二年十一月【金石录】
  唐巢王元吉女文安县主墓誌
  【缺】
ci2万圣书城
  文字残缺其可读处以唐史校之无甚异同惟收之卒谥曰懿而史不书尔永徽六年八月立【金石録】
  唐魏州刺史王波利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忠公姓王氏名涛字波利越嶲卭都人仕唐为内给事官至魏州刺史真定县公谥曰忠碑以永徽中立【集古录目】
  唐赠荆州都督张公瑾碑
  僧法琳撰苏敬书永徽中立【京兆金石录】
  唐赠幽州都督长孙敞碑
  永徽中立【京兆金石录】
  唐赠荆州都督长孙顺德碑
  永徽中立【京兆金石录】
  唐安南都护姜简碑
  永徽中立【京兆金石录】
  唐太子少师崔敦礼碑
  唐尚书左僕射于志宁撰太常少卿于立政书敦礼博陵人位至太子少师侍中中书令固安县公谥曰昭据唐书敦礼字安上而此碑曰君讳安上字敦礼又曰本名元礼武德二年勅改为敦礼前后自相乖误当以敦礼为正碑以显庆元年十月立【集古录目】
  唐赠吏部尚书阎让碑
  显庆元年立【京兆金石录】
  唐赠礼部尚书张后胤碑
  唐李义甫撰正书无姓名显庆三年三月立在昭陵【复斋碑录】
  唐赠司徒李靖碑
  唐侍中许敬宗撰直弘文馆王知敬书靖字药师陇西成纪人官至右僕射卫国公赠司徒謚曰景武碑以显庆三年五月立【集古录目】
  唐金吾卫大将军梁敏碑
  唐畅整书显庆三年【京兆金石录】
  唐赠司徒尉迟恭碑
  唐中书舍人许敬宗撰不着书人名氏恭字敬德河南洛阳人官至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赠司徒并州都督謚曰忠武碑以显庆四年三月立【集古录目】
  唐兰陵长公主碑
  唐吏部尚书兼知中书门下事李义府撰庆州刺史驸马都尉窦怀哲书公主名淑字丽真太宗之第十九女碑以显庆四年十月立在百城寺中【集古录目】
  唐赠荆州都督张仁贵碑
  显庆中立【京兆金石录】
  唐赠礼部尚书永兴懿公虞世南碑
  唐驸马都尉宁远将军程宏亮碑
  唐驸马都尉唐义识碑
  唐驸马都尉长孙曦碑
  唐驸马都尉兖州都督窦怀哲碑
  唐驸马都尉工部尚书祀国公段伦碑
  唐驸马都尉王大礼碑
  唐驸马都尉刘玄懿碑
  唐驸马都尉韦正举碑
  唐驸马都尉独孤湛碑
  唐驸马都尉史仁表碑
  唐驸马都尉王恭碑
  唐户部尚书房仁裕碑
  唐殿中监唐嘉会碑
  唐光禄卿姜逵碑
  唐金州刺史卢贞松碑
  唐宁州刺史贾义节碑
  唐辅国大将军嘉国公周仁护碑
  唐原州都督李正朝碑
  唐大将军雁门公梁建方碑
  唐大将军周国公郑仁泰碑
  唐大将军芮国公豆卢行业碑
  唐辅国大将军史奕碑
  唐左监门卫大将军贺拔俨碑
  唐辅国大将军阿思那德昌碑
  唐大将军可汗阿思那步真碑
  唐开府高阳郡恭公许敬宗碑
  唐尉迟宝琪碑
  二十九碑并京兆金石录
  唐赵国太妃杨氏碑
  唐李俨撰畅整书【京兆金石录】
  唐冠军将军许洛仁碑
  龙朔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骠骑将军乙速孤晟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麟德元年二月【金石录】
  唐清河公主碑
  唐李俨撰畅整书麟德元年十月【金石录】
  唐卢国公程知节碑
  唐侍中中书令行右相许敬宗撰畅整书知节字义贞济川东阿人官至镇军大将军赠骠骑大将军碑以麟德二年十月立在昭陵【集古录目】
  唐郑国夫人武氏碑
  唐司列少常伯李安期撰前戎卫兵曹参军殷仲容八分书夫人名顺字【碑缺】则太原受阳人武后之妹司卫卿贺兰安石之妻封韩国夫人追赠郑国碑以乾封三年立【集古录目】
  唐卫州刺史萧业墓誌
  总章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司卫卿尉迟宝琳碑
  唐侍中中书令行右相许敬宗撰膳部员外郎直弘文馆王知敬书宝琳字元瑜敬德之子位至司卫卿碑以咸亨元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唐赠司空并州都督赵王福碑
  咸亨元年【金石录】
  唐驸马都尉房州刺史薛瓘碑
  唐吏部尚书马载忠碑
  唐赠益州都督马王愔碑
  三碑咸亨中立【京兆金石录】
  唐高唐公马周碑
  唐许敬宗撰殷仲容八分书上元元年十月十六日建【复斋碑录】
  唐驸马都尉营州都督周道务碑
  上元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驸马都尉周道务加上柱国告【缺】
  唐赠太常卿韦缜神道碑
  唐独孤及撰顔真卿书宝应二年立【京兆金石录】
  唐赠太保郭敬之庙碑
  唐刑部尚书顔真卿撰并书代宗御题额敬之华隂郑县人官至夀州刺史肃宗乾元初以子子仪故追赠太保此其庙碑也以广德三年五月立【集古录目】
  唐赠华州刺史顔显甫碑
  孙男真卿撰并书永泰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西明寺令晖令皎二禅师塔铭
  唐赵惎撰并正书
  唐李氏迁先茔记
  从子阳氷篆嗣子季卿撰大历二年
  唐李氏三坟记
  唐李季卿撰李阳氷篆书季卿改葬【缺】 安郡户曹参军曜卿字华金城尉叔卿【缺】 邑簿春卿字荣凡三坟碑以大历二年立【金石录】
  李氏三昆季坟记于曜卿春卿载其有平日集独叔卿缺然为且卒句云吏不敢而止而疑其碑不全屡于好古刻君子求观与所藏无异后获全盛时所藏旧本于叔卿卒章更不敢之下乃有十数字刻画斓斑尚可识其字止云有文集若干卷遂与三卿同始知墨本以字漫灭量工惜纸墨耳【新增】
  唐梁州都督赠太尉裴冕墓誌
  唐程浩撰并正书史惟则篆额大历四年薨大历五年二月立【复斋碑录】
  唐尚书省郎官石记
  萧良童书大历四年【诸道石刻录】
  唐荐福寺临坛大德戒律师碑
  唐韩云卿撰韩择木分书史惟则【缺】    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顔杲卿残碑
  唐顔真卿撰并书大历九年
  唐凈度堂五十二菩萨名号碑
  大历九年【京兆金石录】
  唐净土堂五十二菩萨讃
  大历十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太常少卿辛浩墓誌
  唐成朝秀撰韩秀实分书大历十三年【京兆金石录】
  唐赠司徒马璘新庙碑
  唐礼部郎中程浩撰吏部尚书顔真卿书太守中允翰林待诏韩秀实分书题额马璘字仁杰扶风安建人官至四镇北庭泾原节度使赠司徒碑以大历十四年七月立【集古录目】
  唐司天监徐府君妻河东郡君苻氏葬记
  长庆三年【京兆金石録】
  唐翰林学士院新楼记
  唐韦表微撰郑澣正书唐玄度篆额太和元年十二月【诸道石刻录】
  唐沈传师沈述师题名记
  太和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杨承和塔隂文
  唐右威卫上将军知内侍省杨承和【缺】
  诏唐玄度篆塔承和所造也此文【缺】
  欲以浮图之法死则焚而藏之【缺】
  不知其人【缺】   太和三年十月立
  唐赠鸿胪卿鲁仲瑜墓誌
  唐赖棐撰姚南仲行书乾元二年【缺】
  唐开业寺主崇绚法师碑
  唐扶风司马裴法撰南京开元【缺】    骠骑大将军高力士题额崇绚姓赵氏【缺】开元寺主碑以乾元二年立【集古录目】
  唐国子司业顔允南碑
  宝应元年立在使厅【京兆金石录】
  碑不见其首尾其字画与所叙述盖真卿所撰并书其兄允南之碑也【集古录目】
  谥曰康碑以贞观中立【集古录目】
  【缺】
  文字磨灭断续不可考究惟其名字仅存其后题脩国史河南公而名姓残缺者禇遂良也碑高宗时立【金石录】
  唐驸马都尉豆卢怀让碑
  永徽元年【京兆金石录】
  唐赠并州都督豆卢寛碑
  唐门下侍郎李义甫撰正书不着名氏寛氏【缺】恕位至光禄大夫封茂国公赠并州都督谥曰定碑以永徽中立在昭陵【集古录目】
  唐光禄大夫豆卢寛碑永徽元年五月立【金石录】
  唐太常卿薛收碑
  唐于志宁撰书人不着名氏收位至天策府记室太常卿定州刺史谥曰献碑多漫灭志宁官爵收字及乡里葬之年月皆不可见【集古录目】
  【缺】
  唐李商隐撰柳公权细书大中元年【复斋碑录】
  唐李公夫人武功苏氏墓誌
  从弟涤撰柳公权细书夫人苏味道孙女李泳妻也【复斋碑录】
  唐殿中省尚衣奉御蒋洞幽墓誌
  唐任吉撰朱玘书大中元年【复斋碑录】
  唐宥州刺史李弘本墓誌
  唐杜祕撰张行周正书大中元年【京兆金石录】
  唐安国寺产业记
  僧正言撰大中五年刻于大达法师碑隂【京兆金石录】
  唐大中复寺勅
  【缺】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九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
  宋 陈思 撰
  陜西永兴军路下
  河中府
  唐蒲州刺史裴寛德政碑
  唐赵良器撰韩择木分书开元二十四年【访碑録】
  唐赠文部郎中薛悌碑
  唐国子司业苏预撰武部郎中徐浩八分悌长卢人中宗时为雍州司兵参军坐魏元忠流死袁州天宝中子伯连为咸宁令追赠悌文部郎中【集古録目】
  唐薛悌碑天宝十三载二月【金石録】
  唐玄宗登逍遥诗
  唐玄宗御制并分书太常卿姜皎书年月蒲州刺史王玙以诗刻石请御书碑额袁一蒲州刺史顔真卿书答诏肃宗书以乾元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王公城河中颂
  陈翃传卢耿正书上元元年十月【金石録】
  唐万泉令裴千钧德政碑
  唐萧嵩正书皇太子已下题
  陜州
  唐禹庙题名
  唐陜州别驾崔頴等题名字为八分不着名氏开元二十五年刻【集古録目】
  唐禹庙颂
  唐龙门令吕延祚撰楚顺八分书开元中刻于汉宗季方禹庙题名之上【隶续】
  唐砥柱山名
  唐魏征撰薛纯书【诸道石刻録】
  在硖石县唐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临幸于此今有魏征所制碑铭【寰宇记】
  唐独孤府君颂德碑
  唐硖石尉孟缺休撰桃林主簿卢元珪书
  碑今缺府君名不可见其字曰思思下又缺一字河南洛阳人给事中元恺之子为陜州桃林令入为水部员外郎桃林人立此碑以颂德据唐书表元恺二子曰思庄思行而亦不着名此不知其为谁也碑以调露二年立【集古录目】
  府元府君德政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府君名思哲字知仁河南洛阳人以绛都夏县令卒于官县人右监门校尉阴神义等为立碑以颂德以调露二年立在夏县【集古录目】
  周石柱铭
  唐陜州刺史【碑缺】撰八分书不着名氏【缺】
  柱者相传以为周召分陜所立以别地【缺】
  着所刻年月验其字武后时【缺】
  等题名【集古録目】
  唐杨玄琰碑
  唐崔沔撰梁昇卿八分书开元六年四月
  唐万回法师碑
  唐徐坚撰行书无姓名开元十年闰五月【金石録】
  唐立关龙逢碑
  在灵宝县西南七里唐太宗东巡致祭开元十三年立碑舍人吴巩之词【寰宇记】
  唐刺史卢奂厅事赞
  唐玄宗御制御书帝西幸遇陜府至奂厅事题赞于其壁奂以刻石并谢表批答附于后
  延州
  【中都督延安府属上郡汉初为翟国寻复为上郡后汉因之汉末羌胡缺    户口流散郡县废焉后魏置东夏州西魏改曰延州置总管府隋置延安郡唐复为延州梁号忠义军后唐改曰彰武皇朝陞延安府今县七 肤施 延川 延长 门山 临真敷政甘泉】
  唐石像文并隂
  唐延州别驾唐琰撰不着书人名氏显庆中琰之祖季卿为延州刺史造石龛立三佛像开元中琰复为州别驾加以镌饰以开元二十七年立此碑并碑隂题名【集古录目】
  同州
  【战国时属秦魏秦属内史项羽分属塞国汉高帝置河上郡景帝分为左内史武帝改为左冯翊东汉因之魏除左字但为冯翊郡晋及元魏皆因之兼置华州西魏改曰同州隋初郡废大业州废复置冯翊郡唐武德元年曰同州天宝元曰冯翊郡梁曰忠武军皇朝太平兴国七年陞定国军今县六 冯翊澄城 朝邑 郃阳 白水 韩城】
  后周河渎庙碑
  后周车骑大将军王褒撰车骑大将军赵文渊奉勅书字为隶体初北齐天统十六年周文帝请立四渎庙于华山郡使郡守杨子昕营建武帝朝晋公护东政庙在其封内又增修之而立此碑以天和二年十月立【集古录目】
  隋兴国寺碑
  李德林文张孝征书开皇四年【访碑录】
  唐无量寿佛大像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唐兴国寺沙门道宗造无量夀佛大像未成而卒其徒智常成之贞观十年同州刺史陇西郡王博又为立此碑【集古录目】
  唐三藏圣教序记
  序唐太宗御制记高宗御制中书令禇遂良书永徽四年刻在永兴今此本序记同为一石字画并同而刻石在永兴本后十年疑模本也龙朔三年六月立【集古录目】
  唐河渎纪瑞颂
  唐崔禹锡撰王崇敬分书先天元年立【金石录】
  唐河侯新祠颂
  唐奉崇撰王晏行书开元九年四月立碑云河伯姓冯名夷字公子潼乡华隂人也【金石録】
  唐同州别驾崔禹传
  唐权倕撰党抚八分书开元二十五年春【金石録】
  唐洛祠志
  行书无书撰人名氏天宝六年三月立【金石録】
  唐郑预注心经
  正书无姓名天宝元年四月【金石録】
  不着书人名氏疑预自书盖开元天宝之间书体类此者数家如擣练石韩公井记洛祠志皆一体而皆不见名氏此经字体不减三记而注尤精劲【集古録目】
  唐阿那寺碑
  韩休撰僧闲秘书大历二年立在澄城县【访碑録】
  唐赠太常卿王仁忠碑
  唐江夏太守李邕撰都水使者集贤殿学士史惟则八分书仁忠字揖初太原人位至左千牛卫将军永泰中以子崟赠太常卿碑以大历三亡其姓名仕后魏至卫大将军赠侍中司空碑以正光四年立【集古录目】
  邑义一千人造像记
  正光五年四月【金石录】
  孟思文等造像碑
  正光六年四月【金石録】
  房云渊等造像记
  庄帝永安三年十月【金石录】
  斛斯疋碑
  不着书撰人名字疋字贷敦河南洛阳人仕后魏至骠骑大将军赠侍中司徒謚武昭碑以永熙二年立【集古录目】
  御史台双塔颂
  永熙二年【金石录】
  大鸿胪卿郑胤伯碑
  无立石年月【金石录】
  华州
  汉彰长断碑
  在华阴已断裂惟存下一段故其姓名皆亡矣所可见者假除百石迁补任尉假印绶守广平夏曲阳令斥彰长熹平二年秋七月寝疾不豫最后题熹平六年十月九日辛酉造【金石録】
  斥彰长田君断碑所存其下一段与赵氏所藏者同文虽半亡遗字一一明白碑云其先高祖时以吏二千石自齐临淄徙关中祖兴先为执金吾弟䬃渔阳太守孙布光武中兴云云史记高祖徙贵族齐田氏关中后汉传朔方人田䬃引兵至单于庭迎卢芳入塞帝记建武七年卢芳所置朔方太守田䬃举城降则斥彰盖诸田之后碑云二年七月卒而缺其年名未有立碑岁月始知物故在熹平年但斥彰非所终之官赵氏强名姑仍其旧碑中字札妩媚甚类华租华山亭碑书之者好用奇字【隶续】
  汉樊毅西岳华山亭碑
  隶书不着书撰人名氏据碑汉光和元年弘农太守河南河南樊毅字仲德初至郡亲祠西岳以其斋室逼窄使县令朐忍先谠缮治之明年正月己卯而就立此碑【集古录目】
  汉樊毅修西岳庙复民赋碑
  隶书不着名氏汉弘农太守樊毅上尚书表也毅使从事荀班华阴令先谠缮治岳庙并复华下十里民田租口筭以其事表上光和二年也碑久堙没唐兴元元年华隂令卢倣求得而为之记八分书于碑末在华岳庙中【集古録目】
  碑云光和二年十二月庚午朔十三日壬午弘农太守臣毅顿首死罪上尚书臣以去元年十一月到官其十二月奉祠西岳华山省视庙舍及斋衣祭器率皆久远有垢臣以神岳至尊宜加恭肃辄遣行事荀班与华隂令先谠以渐缮治成就之又曰谠言县当孔道加奉尊岳一岁四祠养牲百日或有请雨斋祷役费兼倍小民不堪有饑寒之窘乞差诸赋复华下十里以内民租田口臣辄听尽力宣奉诏书思惟惠利此碑粗完故录其首尾臣毅者樊毅也【集古录目】樊毅乞复华下民租田口筭状此碑全载光和二年壬午奏牍别无他祠善毅到郡即遣官属缮治庙宇县令以地当孔道一岁四祠有养牲之费调发之劳故为华下十里之内希匄恩恤虽不同孔庙卒史碑併载朝廷施行语案后碑云上奏复赋克厌帝心则知已从其请矣碑后有唐兴元中县令卢倣题字云碑在庙北隟地没于荒榛时方徙之县治云【隶释】
  汉樊毅修华岳碑
  隶书不着书撰人名氏汉光和二年华阴太守樊毅修岳祠记也并唐贞元三年检校太子庶子董叔经等十五人题名附【集古録目】
  华岳有樊毅之碑三华亭及华租碑皆云祠事在元年季冬华亭碑云缮治就绪在二年正月此碑叙始祠乃在二年十月与前碑不同前碑以午年季冬己巳斋祠至来春己卯一旬之内工役已就则所修者散斋外亭尔盖是以次整治工役相继至未年之冬衆作咸毕十月之祠乃是次年再举此云役不干时而功已着盖欲美其速成故不引午年之祭也【隶释】
  汉殽阬君神祠碑
  汉隶不着书撰人名氏中条山有石堤树谷当涌溢为患故立殽阬泄其水注之于渭自前汉时立庙以祠之其后阬稍陻塞庙亦毁废后汉郑县令裴华字君光复浚阬立庙碑以光和四年六月立并县丞夏龚等题名者六十三人在郑县【集古录目】
  庆历中枢密直学士施昌言为陜西都转运使为余模此本云碑文已磨灭初不可辨以麵填其刻稍寻其点画命工镌治之乃可读汉碑今在者类多磨灭不完故斯碑历历可见也惟裴华姓名为乡人镵去矣殽阬所以蓄泄水患光和中华为郑县令始修复之事见水经及华州图经殽阬君祠今谓之五部神庙其像有石堤西戍树谷五楼先生东台御史王翦将军皆莫晓其义【集古录】
  欧阳公集古录云殽阬君祠今谓之五部神庙其像有石堤西戍树谷五楼先生东台御史王翦将军莫晓其义今此碑有云石堤树谷为通商雒又云前世通吏利民兴贵有御史大夫将军牧伯故为立祠以报其功乃知石堤树谷御史将军之号自汉以来有之流俗相传其所从来远矣而水经云郑县城南山北有五部神庙庙前有碑光和四年郑县令河东裴华字君先立又知五部神自齐魏间已有此号矣【金石录】
  殽阬君神祠之碑铭篆额在郑县灵帝光和四年县令裴华字君先立碑无县令姓名据水经得之殽有二陵古称地险盖山阜高深雨盛水集有阬以储之则可以疏泄既注而无湓溢之患自魏晋以来谓之五部神庙欧阳尝託部使者模此碑命工以麵填其刻而镌刻之始可读云庙有石堤西戍树谷五楼先生东台御史王翦将军之像莫可晓今碑云石堤树谷南通商雒当是有石为堤有水为谷后人因以名其神碑云前世通吏利民兴贵有御史大夫将军牧伯故为立祠考其文意盖谓前世阬不湮塞水泉通利地产人物有至御史将军牧伯之贵者后人不考亦以名其神尔碑之末有题名六十六人云有秩长安知其皆长安人也【隶释】
  汉殽阬君神祠碑阴
  碑阴题名三百四十二人其磨灭不可见者三十余字小而劲汉隶之神品也前碑之后曰有秩者六十余人在碑之隂则无秩可知矣【隶释】
  碑阴县吏及乡人题名其完好可识者二百余人磨灭者又百余人小字淳劲可喜【金石录】
  汉华岳庙碑
  在华阴汉镇远将军段煨更修之碑黄门侍郎张昶书魏文帝与锺繇各于碑阴刻二十字此碑垂名海内【寰宇记】
  汉沛相杨君碑
  汉故沛相杨君之碑篆额碑缺不知其名髣髴有富波君字按杨震碑云长子牧富波侯相牧子统金城太守沛相则知此为杨统碑也顺帝以其忠臣之苗特召为郎历常山长史为府丞鲖阳侯相金城太守车骑将军从事议郎五官中郎将沛相以灵帝建宁元年立故吏戴条等共立此碑【隶释】
  汉沛相杨君碑阴
  杨氏世葬阌乡墓侧皆有碑【阙】
  集录皆得之乃太尉沛相高【阙】
  阴者不知为何人碑文字残【阙】
  灭其一其在者十四人【集古录目】
  杨统碑隂凡十五人不称郡皆【阙】
  汉高阳令杨君碑
  汉隶不着书撰人名氏首尾不完不见名字据碑尝为高阳令最后为善【缺】侯相而碑额但曰高阳令杨君碑据杨震碑高阳令名着震孙也【集古録目】
  首尾不完而文字尚可识云司隶从事定颖侯相最后为善【缺】侯相盖其中间尝为高阳令而碑首不书最后官者不详其义也按杨震碑高阳令着震孙也【集古录】
  汉故高阳令杨君之碑篆额杨君名着太尉震之孙常山相让之子碑缺其名得之于震碑仕历司隶从事议郎高阳令思善侯相年五十三而卒石损立其年【集古录目】
  汉高阳令杨君碑阴
  不着书人名氏碑首尾不完今可见者四十余人各有所出钱数杨氏数世皆葬阌乡此碑有称后公门生者有称沛君门生者不知何碑之隂也后公义不可知沛君所谓沛相者也
  首尾不完今可见者四十余人杨震子孙葬阌乡者数世碑多残缺此不知为何人碑阴其后有云右后公门生又云右沛君门生沛君疑是沛相者自有碑而亡其名字矣后公亦不知为何人也【集古录】
  欧阳公云余家集录得杨震墓域中汉碑四震及沛相繁阳高阳令碑并得碑阴题名然得时参错不知为何碑之阴也集公所有余尽得之又各以碑阴附于碑后其曰怀陵园令蒋禧字武仲者沛相碑阴也其曰故吏故民故功曹史故门下佐者繁阳令碑阴也其曰右后公门生右沛君门生者高阳令碑阴也【金石录】
  杨着碑阴其间有沛君门生者沛相统也后公门生者太尉秉也杨震拜于前故以秉为后沛君者着之从兄后公者着之季父后公之薨其犹子繁阳君委荣而投绂高阳君以沛相之丧亦弃官而归一门孝义如此宜其门人事之如一代石立表无彼此之分非皆着之门生也故不名【隶释】
  汉繁阳令杨君碑
  汉隶不着书撰人名氏残缺不完不见其【阙】其可见者曰富波君之小子据杨震碑富波相名牧震之子也碑以熹平中立【集古录】
  首尾不完文字磨灭可识者四百三十字不可识者六十一字碑云君遭叔父太尉薨又云富波君之子也按汉书杨震子牧为富波相君乃牧子也叔父太尉者秉也惜其名字磨灭不可见矣【集古録】
  汉故繁阳令杨君之碑铭篆额逸其名杨君者太尉震之孙富波侯相牧之子太尉秉之犹子沛相统之亲昆弟高阳令着之从昆弟也自郎中除右都侯繁阳令以灵帝熹平三年卒【隶释】
  汉繁阳令杨君碑阴
  隶书凡故吏故民处士等百有余人【集古録目】
  汉司徒刘奇碑
  在华阴【诸道石刻録】
  汉刘党碑
  在华阴墓下文字磨灭【诸道石刻录】
  晋王猛碑
  在华阴县东八十里【寰宇记】
  后魏大代华岳庙碑
  不着撰人名氏后魏镇西将军略阳公侍郎刘玄明书大延中改立新庙以道士奉祠春祈秋报有大事则告碑以大延五年五月立【集古录目】
  后魏修华岳庙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后魏兴光元年诏遣侍中辽西王常英析曹尚书苟尚等重葺岳庙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后魏崔浩碑
  兴光二年【访碑録】
  后周华岳庙碑
  万纽于瑾撰赵文渊书天和二年十月【金石録】
  隋杨雄碑
  不着撰人名氏书博士【姓名缺】书雄隋之踈属官至司徒封观王谥曰德碑以大业九年立【集古録目】
  唐灵仙寺碑
  唐秦王府记室参军薛收撰国子书学博士【缺】凤卿书寺在西岳沙门妙达所建碑以贞观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长明灯铭
  唐郑行宝撰显庆二年二月八日建【复斋碑録】
  唐渭南县令李思古清德颂
  唐直崇文馆马吉甫撰不着书人名氏李君名思古渤海蓨人为鸿州渭南令入拜右司员外郎县人为立清德碑以圣历元年十月立【集古録目】
  其首题云大周鸿州渭南县按新唐书则天大授二年析雍州之渭南庆山置鸿门县遂以渭南庆山鸿门高陵以置鸿州大足二年州废矣【集古録】
  唐沙州司马杨荣碑
  荣孙元表字伯仪篹韦同分书神龙二年三月建在蒲城县【复斋碑録】
  唐卫州司马杨恪碑
  唐张柬之撰八分书姓名残缺神龙二年岁次敦牂三月建在蒲城县【复斋碑録】
  唐右武卫大将军李思训碑
  思训从子福州刺史李邕撰并书思训字建景皇帝之后官至右武卫大将军谥曰昭碑以开元八年立在蒲城【集古録目】
  唐凉国长公主碑
  唐苏颋撰明皇八分书开元十二年八月立公主睿宗女也【金石录】
  唐西岳大洞张尊师碑
  唐王延龄撰李慈书尊师名敬宗字城华阴盟东里人为西岳灵台官主碑以开元十四年四月立【集古录目】慈之书体兼虞禇而遒丽可喜然不知为何人以其书当时未必不见称于世盖唐人善书者多遂不得独擅既又无他可称遂至冺然于后世以余集録之博慈所书碑祗得此尔【集古録】
  唐高祖驻马佛堂碑
  唐渭南县兴法寺僧贞庆撰并八分书高祖武德二年尝幸渭南至大韩村其父老以为荣立佛像于其地谓之驻马佛堂岁久碑记缺落开元十七年村人韩祚等重建【集古録目】
  唐华岳真君碑
  唐华隂丞陶翰撰韦腾书玄宗开元十九年加五岳神号曰真君初建祠宇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代国长公主碑
  唐郑万钧撰并行书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录】公主婿郑万钧撰并书公主睿宗第四女也碑以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立【金石録】
  唐刺史杨玚遗爱颂并阴
  唐王暐撰史惟则八分书开元二十二年立碑隂记史惟则八分书【金石録】
  唐郑䖍祷华岳文
  开元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复斋碑録】
  唐华山石阙名
  自唐开元二十三年郑䖍题名为首后二百一年至后唐清泰二年户部侍郎杨凝式而止其间无年月时世者悉列于后总五百一人在华岳庙中【集古録目】自唐开元二十三年讫后唐清泰二年实二百一年题名者五百十一年人者题者又三十一人往往当时知名士也或兄弟同游或子姪并侍或僚属将佐之咸在或山人处士相携或奉使奔命有行役之劳或穷高望远极登临之适其富贵贫贱欢乐忧悲非惟人事百端而亦世变多故开元二十三年岁在丙子是岁天子躬耕田肆大赦羣臣方颂太平请封禅盖有唐极盛之时也清泰二年岁在乙未废帝簒立之明年也是岁石敬瑭以太原及召契丹入自雁门废帝焚于洛阳而晋高祖入自太原五代极乱之时也始终二百年间或乱或盛或衰而往者来者先者后者虽穷达夀夭参差不齐而斯五百人者卒归于共尽也其姓名岁月风霜驳裂亦或在或亡其存者独有千仭之山石尔故特録其题刻每抚卷慨然何异临长川而歎逝者也【集古録】
  唐左辅顿僚四岳庙中刻石记
  唐权仅撰李琚八分书开元二十四年十月【复斋碑録】
  唐华岳庙碑
  唐玄宗御制御书【诸道石刻録】
  唐御制华岳碑述圣颂
  唐京兆府富城县尉达奚珣撰序右补阙集贤殿学士吕向撰颂并书玄宗御制御书华岳庙碑建于庙中珣等遂作此颂以开元中立【集古录目】
  唐金仙长公主碑
  唐徐峤之撰明皇行书开元中立【金石録】
  唐鄎国长公主碑
  唐张说撰明皇八分书开元中立【访碑録】
  唐韩赏祭华岳文
  唐右补阙韩赏撰诸王侍书荣王府司马韩择木八分书自陈其志以忘身忧国为己任以盟于神天宝元年四月刻在华岳【集古録目】
  唐灵台观主张敬忠碑
  唐何思远撰郭怀渐书天宝六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岳庙古松诗
  唐韦元志撰右补阙贤院学士卫包古文篆天宝九年立【集古录目】
  唐御书华岳碑堂修饰记
  唐卫包撰并正书天宝九年正月立【金石录】
  唐灵台观三方功德颂
  唐右补阙内供奉集贤院修书卫包撰并书字为古文据碑天宝中诏颂功德于华山云台宫并安御容重䤭金天王庙前御制碑而作此颂以天宝九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云台观金箓斋颂
  唐卫包撰并书字为古文玄宗自开元中每岁之千秋节设金箓斋于华岳云台宫碑以天宝九年四月立【集古录目】
  虽不着书人姓氏而字为古文实为包书也唐世华山碑刻为古文者皆包所书包以古文见称当时甚盛盖古文世俗罕通徒见其字书多奇而不知其笔法非工也余以集録所见三代以来古字尤多遂识之尔【集古録】
  唐修金天王庙灵毕述
  唐卫包撰并正书天宝九年四月立【金石録】
  唐顔鲁公华岳题名
  唐顔鲁公书以乾元元年为饶州刺史题于华岳庙【集古録目】
  唐渭南令路嗣恭遗爱表
  唐考功郎中知制诰苏源明撰不着书人名氏嗣恭字嗣恭平阳人初名劔客开元中历数县令皆有能名明皇以为可嗣汉鲁恭故赐此名复历渭南令至朔方留后上元二年渭南为立此表在渭南【集古録目】
  唐赠扬州都督段寛神道碑
  唐杨炎撰萧正正书大历四年十月【金石録】
  唐赠工部尚书王忠嗣碑
  唐元载撰王缙行书大历十年四月【金石录】
  唐华岳精享昭应之碑
  兴元元年十二月立【诸道石刻録】
  唐节度李元谅懋功昭德颂
  唐张濛撰韩秀弼八分李彛篆额贞元五年十月【金石录】
  唐冠军将军乌承玭碑
  唐左散骑常侍河南尹许孟容撰魏博节度副使胡証八分并篆额承玭字德润张掖人官至右领军使冠军将军此碑不完纔有其半不见所立年月【集古录目】唐乌承玭碑元和七年正月立【金石录】
  唐刺史厅堂记
  唐吴丹撰并正书元和八年二月【金石录】
  唐刺史后阁记
  唐李正辞撰正书元和八年二月【金石录】
  唐少府监胡珦碑
  唐潮州刺史韩愈撰左金吾卫大将军胡証八分书并篆额珦字润溥贝州宗城人官至少府监碑以长庆三年四月立在蒲城县【集古录目】
  唐司徒乌重胤碑
  唐司徒平章事裴度撰山南东道节度使窦易直书重胤字保君京兆人官至天平横海等军节度使司平章事碑以太和二年四月立【集古录目】
  唐沈传师金天王庙题名
  太和二年十月卢侁沈谕同谒【诸道石刻録】
  唐贾竦谒华岳庙诗
  唐贾竦撰并书太和六年竦从子琡刻在华岳【集古録目】
  唐赠太尉白敏中碑
  唐中书侍郎平章事毕諴撰中书舍人王铎书敏中字用晦太原人历相宣宗懿宗以太傅致仕卒赠太尉碑以咸通三年立在下邽【集古録目】
  唐济安侯庙记
  唐李巨川撰柳怀素正书光化二年四月一日记【复斋碑录】
  唐李德让碑
  唐史惟则篆书【诸道石刻录】
  唐令狐彰华山诗
  唐史惟则八分书【访碑録】
  唐平淮将佐题名
  唐马总等题名【诸道石刻録】
  唐使院石柱记
  唐李商隐撰【诸道石刻录】
  李靖上华岳书
  宝觉寺碑
  兴法寺碑
  金台观碑
  龙游宫碑
  五碑并诸道石刻录
  耀州
  【春秋战国属秦秦属内史项氏分属塞国汉初属河上郡后属左冯翊东汉及晋皆因之元魏置北雍州西魏改为宣州及置北地郡寻改为通州郡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属京兆郡义宁二年置宜君郡唐武德四年改曰宣州贞观十七年州废大授二年复置宣州大足元年又废天祐三年岐王李茂贞墨制置耀州仍陞义胜军节度梁末帝时茂贞养子温韬以州降梁梁改为崇州静胜军后唐同光元年为耀州以为顺义军皇朝开宝五年为感义军太平兴国元年改感德军今县六 革原 富平 三原 同官美原淳化】
  唐太子少师宝良碑
  唐于志宁撰王行满书贞观十二年立在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赠司徒河间元王孝恭碑
  唐岑文本撰于立政正书页观十四年立在三原【金石録】
  唐潭州都督巢国勇公钱九陇碑
  唐扬州都督密贞王元晓碑
  二碑贞观中立【京兆金石録】
  唐刑部尚书彭城襄王德诚碑
  唐许敬宗撰李玄模书永徽二年立在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左僕射张长逊碑
  唐钮孝孙撰刘损之书永徽五年立在富平【京兆金石録】
  唐越州都督于德芳碑
  从弟志宁撰苏季子分书麟德元年四月八日建在三原【复斋碑録】
  唐于志宁神道碑
  唐令德棻撰男立政书乾封元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淄川公李同碑
  撰人姓名残缺诸葛思桢正书咸亨元年五月【金石録】
  唐赠司徒荆州都督道孝王元庆碑
  唐赠司徒益州都督郑惠王元懿碑
  唐赠司徒并州都督江安王元祥碑
  唐赠司徒冀州都督滕王元婴碑
  唐太尉绛州刺史韩王元嘉碑
  唐司徒贵州刺史霍王元轨碑
  唐太子太师鲁王元夔碑
  唐赠司徒益州都督邓康王元裕碑
  唐赠司徒荆州都督彭思王元则碑
  唐金州刺史酆悼王元亨碑
  唐赠荆州总管潭国襄公丘和碑
  唐潭州都督吴兴郡公沈叔安碑
  唐左武卫大将军樊兴碑
  唐贺兰公碑
  上十五碑在三原【京兆金石録】
  唐国子司业于立政碑
  撰人姓名残缺陈遗八分书调露元年十二月【金石录】国子司业于可封碑弟淑之撰调露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美原神泉诗序
  唐韦元旦撰篆书无姓名垂拱元年四月【金石录】
  唐德表禅师碑
  垂拱二年【诸道石刻录】
  周雍州明堂县令于大猷碑
  正书书撰人姓名残缺圣历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左卫威远府折冲姚迥碑
  在富平景龙二年立【京兆金石録】
  唐清边军总管杨乾绪碑
  唐富平主簿禇琇撰正字权瓌八分书乾绪字幼绍雍州富平人官至宣威将军右玉钤卫幽州开福府折冲都尉清边军总管致仕碑以先天元年十一月立【集古录目】
  唐兖州都督于知微碑
  唐姚崇撰正书无姓名开元七年六月三十建在三原【复斋碑录】
  唐神德寺碑
  八分书不着书撰人名氏神德寺故后魏之会同寺也唐垂拱三年有司奏自华原之石门山徙于祋祤城北魏龙华寺故基而立之碑以开元八年立【集古录目】
  唐相州刺史宝忠仁碑
  唐国子祭酒徐坚撰八分不着书人名氏忠仁字恕扶风平陵人位至相州刺史碑以开元十年共立此碑【隶释】
  唐赠工部尚书臧怀恪碑
  唐抚州刺史顔真卿撰并书怀恪字贞节东莞人官至右武卫大将军赠工部尚书碑以开元十二年立在三原【集古录目】
  唐左羽林大将军臧怀亮碑
  唐陈州刺史李邕撰并书怀亮字明时东莞莒人官至左羽林大将军碑以开元十九年立在三原【集古录目】
  唐三原令乙速孤令从清政颂
  唐梁陟撰陈载正书开元二十六年四月建【复斋碑録】
  唐洪福寺弥勒石像碑
  唐同官主簿韩滉撰并书集贤院学士卫包题额弥勒石像者长安中县人赵贞等造寺僧圆证重修碑以天宝五年立在仝官【集古录目】
  唐果毅都尉臧崇碑
  天宝七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美原夫子庙碑
  唐行美原县令王巖撰并书天宝中初尊夫子爵为王碑以天宝八年立在美原【集古录目】
  县令王巖字山甫撰并书巖天宝时人字画奇怪初无笔法而老逸不羁时有可爱故不忍弃之盖书流之狂士也文字之学博自三代以来其体随时变易转相祖习遂以名家亦乌有法耶至魏晋以后渐分真草而羲献父子为一时所尚后世言书者非此二人则皆不为法其艺诚为精絶然谓必为法则初何所据所谓天下孰知夫正法哉巖书固自放于怪逸矣聊存之以备博览【集古录】
  唐神德寺弥勒阁碑
  唐杜鼇撰马顺书弥勒阁者开元中沙门会觉所立天宝十一载冯翊人张祥德重建碑以十二年立在华原【集古录】
  唐内府局丞刘琦碑
  沙门惟一撰天宝十二载【诸道石刻録】
  唐赠荣州刺史臧公碑
  唐王齐问撰张颂行书天宝中立【诸道石刻录】
  唐金轮寺僧为程元振建勲业碑
  犹子若镇撰宝应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太尉李光弼碑
  唐顔真卿撰张少悌书广德二年十二月立在富平【金石录】
  唐臧氏纠宗碑
  唐湖州刺史顔真卿撰并书臧氏东莞人自唐初灵州都督宠而下至京府参军叔清族系名字官阀悉载于碑不知所刻年月在三原【集古录目】
  唐沛县令于默成碑
  李子休烈撰序刘单铭史惟则八分书大历三年正月【金石録】
  唐赠司空李楷碑
  唐杨炎撰史惟则八分书并篆额大历三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左武卫中郎将臧希忱碑
  唐韩择木撰并书大历四年立在三原【金石録】
  唐赠扬州都督臧希晏碑
  唐张孚撰韩秀弼八分书大历五年立在三原【诸道石刻录】
  唐陁罗尼经石柱
  唐高沔等书大历八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释迦像记
  唐滑州节度判官豆卢适撰不着书人名氏渭北节度使臧【碑不着名】修华原县摄受寺立释迦像
  唐刑部尚书李光进碑
  唐户部尚书杨炎撰梁州司马韩秀实八分书光进字大应光弼之弟官至刑部尚书封武威郡王碑以大历十年立在富平【集古录目】
  唐监军使赠开府第五昱碑
  唐于邵撰史有盈行书建中元年【金石录】
  唐赠宋州刺史王仁敬神道碑
  唐张蔇撰张少悌正书兴元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赠太子太傅邺侯李泌碑
  贞元四年【京兆金石録】
  唐金轮寺碑
  唐程献可撰赵冬曦正书贞元五年【京兆金石录】
  唐赠户部尚书符令奇碑
  唐郑叔规撰贞元八年立在富平【京兆金石录】
  唐赠工部尚书李彚誌
  唐沈亚之撰南卓书贞元十八年立在华原【京兆金石録】
  唐劔州刺史赠太僕少卿李公碑
  唐郑云达撰并书袁滋篆额贞元二十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丞相王播碑
  月六日【复斋碑録】
  唐中书侍郎平章事李宗闵撰翰林学士承旨柳公权书播字明剔太原人位至左僕射同平章事赠太尉碑以太和四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唐太尉王播墓誌
  唐牛僧孺撰柳公权正书太和四年四月立【金石录】柳书名重天下当时大臣墓誌非其笔则人以子孙为不孝今世称柳书小字必曰王播墓播以金钱附离致位宰相公权少其为人对延英发其倾邪关通状矣而复为播书碑岂廹于内甥之情耶【集古录】
  唐赠越州都督符璘碑
  唐李宗闵撰柳公权书太和元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柳尊师墓誌
  唐翰林学士谏议大夫柳公权撰并书尊师处幽河东虞乡人公权弟也碑以开成二年立在华原【集古录目】
  唐赠太师王起神道碑
  唐户部尚书平章事李回撰太子少师柳公权书并篆额起字举之太原人位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师碑以太中元年四月立在三原【集古录目】
  脩甲伏楼记
  刘知实撰刘权书【诸道石刻录】
  同官唱和诗
  张绍庭碑
  二碑诸道石刻录
  邠州
  【古豳国春秋战国皆属秦秦属内史汉属左扶风安定北地郡汉宋置新平郡兼属安定晋因之覀魏置豳州后周及隋皆因之炀帝初州废属安定北地郡义宁二年复置豳州唐开元十三年以字类改作邠焉天宝三年以为新平郡后陞为静难军节度今县四新平 宜禄三水 永书】
  唐昭仁寺碑
  唐谏议大夫朱子奢撰不着书人名氏及立石年月唐太宗即位其生平战伐之地皆立寺为战死者祈福昭仁寺者尝破薛举处也【集古录】
  碑在豳州唐太宗与薛举战处也唐自起义与羣雄战处后皆建佛寺为战亡士荐福碑文朱子奢撰而不着书人名氏字画甚工【集古录】
  唐纳职令王行碑
  唐着作郎杨齐哲撰吏部常选南朝冯令一行字缺讹不可辨太原人官至伊州纳职县碑以开元七年五月【集古録】
  唐邠宁节度马璘德政碑
  唐韩云卿撰张少悌行书大历三年四月【金石录】
  唐汾阳王庙碑
  唐中书舍人高参撰右威卫仓曹参军张谊书邠宁节度使韩游瓖请为子仪立庙于邠州碑以贞元二年九月立【集古录目】
  唐姜嫄公刘庙碑
  唐高郢撰张谊行书贞元九年四月立【金石录】
  唐五夫人堂记
  唐邠宁节度使毕諴撰不着书人姓氏据记郭令公五夫人堂以大历五年初立然不知所谓五夫人者为何神也大中九年刻【集古录目】
  唐东厅记
  唐卢宏茂撰李景初书【诸道石刻录】
  唐邠宁节度使高霞遇德政碑
  唐韦处厚撰王良容书【诸道石刻录】
  解州
  【自唐以上地里与河中府同汉乾祐元年割河中之闻喜安邑解三县置解州皇朝因之今县三 闻喜解县 安邑】
  唐赠太尉裴行俭碑
  唐右丞相张说撰裴灌书行俭字守约河东闻喜人官至礼部尚书金牙道大总管谥曰宪开元中追赠至太尉碑以开元十八年立在闻喜【集古録目】
  唐赠太师裴光庭碑
  唐中书令集贤院学士张九龄奉勅撰玄宗御书侍中裴耀卿题御书字兵部尚书仝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题额谏议大夫禇庭诲摹勒光庭字连城河东闻喜人官至侍中正平郡公赠太师谥忠献以开元廿四年十一月立在闻喜【集古录目】
  唐代州都督薛仁贵碑
  唐着作郎弘文馆学士苗神客撰仁贵玄孙左领军卫兵曹参军伯嶷书薛礼字仁贵河东汾阴人官至明威将军代州都督碑以天宝二年立在安邑【集古录目】碑云公讳礼字仁贵河东汾阳人唐书列传云仁贵绛州龙门人又不云名礼余家集録薛氏碑尤多据仁贵子楚王碑亦云父仁贵尔仁贵为唐名将当时甚显着往往见于他书未尝有云薛礼者仁贵本田家子奋身行阵其仅知姓名尔其曰名礼字仁贵者疑后世文士或其子孙为增之也仁贵卒于永淳中碑以天宝中建【集古录目】
  唐盐池灵庆公神祠碑
  唐崔放撰崔纵正书贞元十三年八月【金石录】
  唐安邑县新亭记
  唐刘师老撰李铣正书元和元年闰六月【金石录】
  唐立卫伯玉遗爱颂
  伯玉裔孙唐陜虢观察使次公撰河中节度使张弘靖书伯玉河东安邑人晋惠帝初以太保録尚书事为楚王玮所杀碑以元和六年立在安邑【集古录目】
  唐盐宗神祠记
  唐太子右庶子支度安邑解县两池榷盐使钱义方撰试左武卫兵曹参军盛涛八分书盐池神祠故名盐宗其后又有灵庆祠而主吏不复亲祠盐宗祠宇隳废义方重营葺之立此记以大中十年立【集古录目】
  虢州
  【春秋时为虢之南境虢亡属晋战国时属秦魏二国秦平天下为三川郡汉为弘农郡东汉及晋皆因之元魏置西弘农郡后周废之隋炀帝置弘农郡恭帝改为凤林郡唐初置鼎州因鼎湖为名授为虢州今县三 虢畧 卢氏 朱阳】
  唐张令浮图铭
  唐张士贵撰正书无姓名永徽五年十一月立【金石録】
  唐大兴国寺舍利墖碑
  唐相州刺史越王贞撰赵郡李君惠集王羲之书兴国寺杨震学舍也隋文帝仁夀中以舍利分置天下诸寺此其一也碑以仪凤四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唐蒙泉汤记
  唐弘农太守赵冬曦撰天宝二年三月甲寅建【复斋碑录】
  唐铸轩辕鼎原铭
  唐虢州刺史王顔控华州刺史袁滋籕书铸鼎原者轩辕黄帝铸鼎之所碑以贞元十一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商州
  【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秦为内史地汉属弘农郡东汉属京兆尹晋初为京兆南部后置上雒郡元魏因之西魏兼置洛州后周改为商州隋初废郡大业初州废复为上洛郡唐复为商州天宝元年曰上洛郡今县五上洛 商洛 洛南 丰阳 上津】
  汉四皓神位刻石
  四皓神位神胙几刻石四在惠帝陵傍验其字画盖东汉时书也【金石录】
  圈公神坐甪里先生神坐圈公神胙机绮里季神祚机此四人者神坐及胙几当各有之今绮季甪里尚阙其一而黄公者未见传者云数十年前商于农人耕地得此【隶释】
  四皓之目始见于法言及汉书王贡传序相承读之曰园公曰绮里季曰夏黄公曰甪里先生前贤未始有异故王黄州元之在汝州有诗云未必项如樗里子也应头似夏黄公而毕文简公常讥评之以谓不当云夏黄公盖杜子美诗云黄绮终辞汉谓之黄绮则四皓之目宜曰园公曰绮里季夏曰黄公曰甪里先生也僕初亦以为然盖逸少有尚想黄绮帖陶渊明诗亦曰黄绮之南山又曰且当从黄绮皆所以为证然近岁商于耕夫得汉世石刻数种有云圈公神坐绮里季神坐甪里先生神坐又各有神胙机皆汉人隶书其号不应误则与文简公之说异矣当以石刻为正宜从旧目则前人所谓黄绮者特各取一字以目二人不必皆其首字也园公石刻园公乃为圈公盖二字音文为近或拇读传写之讹亦当以圈为是按顔师古匡缪正俗有圈称陈留风俗传自序云圈公之后圈公为秦博士避地南里汉祖聘之不就惠太子即位以圈公为司徒以是书证之圈姓愈晓然矣今尚有圈姓者姓氏书多以圈为园公之后此又可证矣
  三辅旧事云汉惠帝为四皓作碑于其所隐处此神坐及胙几岂亦当时所立邪【并东观余论】
  唐立汉烈仙四皓碑铭
  撰人姓名缺吴嗣【缺】分书开元十【缺 复斋碑録】
  唐四皓旧隐图画文
  唐渠韦年撰窦正书贞元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唐四皓新庙记
  唐萧曾重建以李华四皓赞代铭韦行俭正书元和八年辛丑岁李栖筠刻【复斋碑録】
  唐新修桥驿记
  唐韦行俭撰柳汶正书元和八年立【复斋碑録】
  唐商于驿路记
  唐翰林学士承旨韦琛撰太子宾客柳公权书祕书者校书郎李商隐篆额商州刺史吕公【碑不着名】移建州之新驿碑以大中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修武关驿记
  无书撰人名【诸道石刻録】
  宁州
  【秦属北地郡汉属北地上郡东汉属北地安定郡晋国之后没于戎狄元魏献文置华州孝文改曰班州后为豳州西魏改为宁州后周分置赵兴郡隋改宁州曰豳州寻废州而改赵兴郡为北地郡唐复为宁州天宝元年曰彭原郡今县四 定安 定平 襄乐真宁】
  隋定安县官寺碑
  开皇八年五月【金石録】
  坊州
  【自隋以前地里与鄜州同后周天和中元皇帝为敷州刺史于此地为马坊武德二年分鄜州置坊州因故马坊为名天宝元年曰中部郡今县二 中部 宜君】
  唐韦维善政篇
  唐着作郎杨齐哲撰前洛川县丞直翰林院【缺】庭诲书维字文纪京兆杜陵人为坊州刺史此
  实纪德碑也以先天元年立【集古录目】
  维先天中为坊州刺史齐哲所撰其实德政碑也特异其名尔【集古录】
  唐修秦文公庙记
  唐前夏州等节度掌书记李伉撰并书篆额坊州之南有秦故鄜畤祠秦文公梦龙自天下属于地立畤以祠之世久相传谓之衙龙神刺史崔骈改其庙像以为文公祠开成五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十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一
  宋 陈思 撰
  陜西秦凤路
  凤翔府
  唐凤翔节度孙志直碑
  唐礼部尚书裴士淹撰太子少保致仕韩择木分书孙公名志直字无挠河西姑臧人后于京兆尝为凤翔尹陇右四镇节度封晋昌王罢以本官奉朝请待制
  集贤院议军国【阙】    先自营其墓而立此碑无所刻年月【集古录目】
  唐孙志直碑大历中立【诸道石刻录】
  唐夔州都督府长史顔勤礼碑
  勤礼曾孙鲁郡公真卿撰并书【阙】      临沂
  入显庆中终于夔州都【阙】       立石年月皆亡【集古录目】
  元祐间有守长安者后圃建亭榭多辇取境内古石刻以为基趾此碑几毁而存然已磨去其铭文可惜也【金石录】
  唐薛王友顔惟贞家庙碑
  唐吏部尚书顔真卿撰并书集贤院学士李阳氷篆额真卿自叙家世铭于其父薛王友惟贞之庙碑以建中元年七月立【集古录目】
  唐頴国公史继先墓誌
  唐明州别驾徐浩撰并行书殷仲容书额建中元年八月十二日【集古录目】
  唐韦公妻渔阳郡夫人卢氏墓誌
  姪卢荷撰姪卢幼章正书咸通三年【京兆金石录】
  唐枢密院脩紫兰亭记
  唐路巖撰杨迪行书咸通三年【京兆金石录】
  唐宣徽北院新启功德堂记【并碑隂题名】
  僧灵澈撰张宗厚正书咸通九年【京兆金石录】
  唐沈公夫人冯氏墓誌
  唐前天下军节度副使罗洙撰前左威卫兵曹参军李昌辞书夫人姓冯氏名靖冀州长乐人适吏部侍郎沈传师又以其子询故封至齐国太夫人碑以咸通九年立【集古录目】
  唐明佛法根本碑
  僧智慧轮撰僧绍明正书并篆额咸通十年立【诸道石刻】
ci2万圣书城
  唐兵部尚书王承业墓誌
  唐郑言撰柳仲年正书咸通十年二月【金石录】
  唐师子院钟铭
  唐韦蟾撰张宗厚书咸通十一年【金石录】
  唐千佛寺无相法师謢珠塔记
  僧灵澈撰毛知微书咸通十二年【京兆金石录】
  唐定水寺幡竿记
  咸通十四年【京兆金石录】
  唐安国寺钟铭
  韦蟾撰张宗厚正书咸通十四年【诸道石刻录】
  唐赠尚书右僕射曹汾墓誌
  李郁撰咸通十五年【京兆金石刻】
  唐佛顶尊胜陁罗尼咒
  鲁让建正书乾符六年【京兆金石录】
  唐供奉官掖庭令李允存墓誌
  从姪应坤撰阎从勲正书光化四年【京兆金石录】
  唐寄边衣等诗
  唐裴说撰僧彦脩草书光化四年【京兆金石录】
  唐凈住寺释迦文贤刼千佛像记
  唐崔行功篆隶书无年月【京兆金石录】
  唐渭北节度咸希让碑
  唐元载撰张璪分书【访碑录】
  唐定水院钟铭
  唐毋煚撰【诸道石刻录】
  唐华州刺史裴乾立碑
  唐马曙撰并书【访碑录】
  唐崇元观圣祖院记
  唐贾餗撰徐挺古分书【访碑录】
  唐渭南令成克隽碑
  唐马干撰【访碑录】
  梦瑛说文字源
  僧梦瑛篆书目录偏傍字源兼自叙郭忠恕答书【复斋碑録】
  梦瑛十八体书
  僧梦瑛书真字袁允中书【复斋碑録】
  阴符经
  皇朝郭忠恕小篆古文八分三体书乾德中刻【集古录目】篆法自唐李阳氷后未有臻于斯者近时颇有学者尚未得其髣髴也实录言忠恕死时甚怪斯亦异人乎其楷书尤精【集古录】
  日本国诰
  其本在扬州太守李括家元祐三年游师雄刻于长安漕台【诸道石刻录】
  碑云康保五年日本在东海自汉以来见于史然与中国不常通宋莒公纪年通谱载其国年号九而独无康保其后毕仲荀见此诰録于通谱之末然不知康保是中国何年也【金石录】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二
  宋 陈思 撰
  淮南东路
  海州
  朐山有秦始皇碑云汉东海相任恭脩祠刻于碑隂似是此也任君当又在满君之后南阳之役更十八年后人犹颂其美则规模决非苟然者予官京口日将士往来朐山者云海庙一椽不存自今非四十年前旧物不复见此刻矣欧赵公时天下一家汉碑虽在遐陬穷谷无胫而可至集古录中已屡言难得为可宝况今乎【隶释】
  唐大云寺碑
  唐海州刺史李邕撰并书寺旧谓之确师禅房僧慧藏增葺之碑以开元十二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初武后时有僧上大云经陈述符命遂令天下立大云寺至开元二十六年诏改为开元寺此碑十一年建故犹称大云也【金石录】
  唐孔子老子顔子赞
  唐睿宗撰李邕行书开元十一年十二月立【金石录】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三
  宋 陈思 撰
  两浙东路
  越州
  【大都督绍兴府春秋为越国之都秦属会稽郡汉因之东汉置会稽郡乃自吴县徙治山隂晋宋齐梁陈皆因之宋兼置东杨州寻废梁复置东杨州隋平陈郡废改州曰吴州大业初置越州寻废置会稽郡陞为鎭东军皇朝因之统县八 会稽 山隂 崠县 诸曁 余姚 上虞萧山 新昌】
  秦会稽山刻石
  史记秦始皇本纪云上会稽祭大雨望于南海而立石刻颂秦德越絶书云始皇以三十七年东游会稽以正月甲戌到越留舍都亭取钱塘浙江岑石石长四尺南北面广六尺西南广尺六寸刻文立于越东山上其道九曲去越二十一里水经云秦始皇登稽山刻石记功尚在山侧孙畅之述征记云丞相李斯所篆也梁书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范云为主簿云以山上有始皇刻石三句一韵多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又其字皆大篆人多不详云夜取史记读之明日登山读之如流张守节云会稽山刻李斯书其字四寸画如小指圆镌今文字整顿是小篆字予尝上会稽东山自秦望之山巅并黄茅无树木其山侧有三石笋中有水一泓别无他石石笋并无字复自小逕别至一山俗名鹅鼻山山顶有石如屋大中间揷一碑于其中文皆为风雨所剥隐约就碑可见缺画如禹庙没字碑之类不知此果岑石欤非始皇之力不能揷于石中此山絶险罕有至者得一採药者引之至耳非为碑也或云大篆或云小篆皆不可考【姚寛丛语】
  禹庙窆石铭
  汉窆石铭永建元年五月【金石録】
  禹庙窆石遗字直宝文阁王顺伯【复斋金石録】
  定为汉刻旧经云禹葬于会稽取此石为窆【会稽志】
  汉曹娥孝女碑
  汉度尚所立邯郸淳文【诸道石刻録】
  在会稽县东南二十七里按后汉书云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为立碑会稽典録云尚弟子邯郸淳字子礼时甫弱冠而有异才尚先使魏朗作曹娥碑文成未出会朗见尚尚与之饮宴而子礼方下督酒尚问朗碑文成朗辞不才因试使子礼为之操笔而成无所点定朗嗟叹不暇遂毁其草其后蔡邕又题八字曰黄绢幼妇外孙韲臼其碑岁久字多讹缺至景德中重立【会稽志】
  汉石经遗字
  在州治蓬莱阁【诸道石刻録】
  晋黄庭经
  凡三本无书人名氏前二本大约相类题云永和十二年山隂县写石在越州后一本其后不完不知石所在【集古目録】
  齐桐栢山金庭馆碑
  南齐征虏将军南清太守司徒左长史扬州行事沈约造扬州刺史骠骑记室倪珪之书据记称永泰中定居桐栢岭因地名建馆曰金庭宫命置道士十人而已为之首盖道士自叙之言非约所撰其谓造之者疑如后世所立碑之类尔碑以永元三年立【集古録目】在剡县东南七十二里本观内齐永元三年正月七日立【访碑録】
  隋禹庙碑
  隋史陵正书大业二年五月立其文字磨灭十五六而其末隐隐可辨云会稽郡【阙】 史陵书笔法精妙不减欧虞接张怀瓘书断云褚遂良尝师史陵盖当时名笔也今此碑磨灭而仅存世之藏书者皆未尝有非余收録之富则遂不复见于世矣【金石録】
  唐虞世南碑
  贞观二年闰二月五日立在会稽县南二十里【访碑録】
  唐龙泉寺碑
  唐虞世南撰布衣董彛书沙门好直篆额大周天授二年立太和六年再建在余姚【诸道石刻録】
  周密州司马康遂成墓誌
  行书不着书撰人名氏君讳遂成字筠会稽山隂人仕至密州司马长寿二年四月二十日卒以三年正月二十四日与夫人柳氏同归于篱渚山之旧茔【新增】
  唐贺知章二告
  一延和元年八月
  一开元四年八月政和辛卯摹勒上石【复斋碑録】
  唐龙瑞宫记
  唐贺知章撰并正书开元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高行先生徐师道碑
  唐姚奕撰序贺知章铭子峤之书开元十一年四月立【金石録】
  唐香严寺碑
  唐银青光禄大夫康希铣撰赵州刺史东海徐峤之书香严寺者本梁贾恩旧宅其妻捨充梵宇旧名同惠神龙中请而着焉碑以开元十一年六月立【新增】
  唐秦望山法华寺碑
  唐李邕撰并行书开元二十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康公夫人许氏墓誌
  唐王寿撰褚庭诲正书天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唐宇文颢山隂述
  唐窦公衡撰杜陵史怀则分书并篆额天宝十三载甲午夏四月立在山隂【复斋碑録】
  怀则与惟则同时必其晜弟也惟则以八分着名怀则之书盖不减惟则而初不见称当时者岂非其位不显乎以此知士负其艺能或以垂名于不朽或遂湮没而无闻者盖亦有幸有不幸也若怀则之书非见録于余则遂泯没于后矣【金石録】
  唐法华寺玄俨律师碑
  唐前祕书省正字万齐融撰武部郎中徐浩书律师姓徐氏诸暨人居越州法华寺碑以天宝十五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唐休光寺法眞师行业赞
  唐王燧撰洪元睿集王羲之行书天宝十五年立在余姚【诸道石刻録】
  唐龙泉寺常住田碑
  唐万齐融撰范的书【诸道石刻録】
  唐徐浩先茔题记
  唐徐浩正书大历九年十月
  唐题宝林寺诗
  唐会稽公徐浩撰并书【集古録目】
  唐谒禹庙诗
  唐徐浩撰并书【访碑録】
  唐台州刺史康希铣碑
  唐顔眞卿撰并书大历十二年立在离渚官遣匠摹本为村民击碎【诸道石刻録】
  唐南鎭会稽山神永兴公祠堂碣
  唐试左卫威兵曹参军羊士谔撰试太子正字韩抒材书韩芳明篆额唐封会稽山神为永兴公贞元年奉诏祷祠作此铭无刻石年月
  唐嘉祥寺大觉禅师影堂记
  唐崔元翰羊士谔书贞元九年【诸道石刻録】
  唐复禹庙冠冕记
  唐崔及撰马积正书元和三年十月立在城东禹庙内【诸道石刻録】
  唐禹庙诗
  唐浙东观察使越州刺史薛萃诗不着书人名氏萃初至鎭易禹庙金紫服以冠冕后因祈雨作此诗其和者盐铁转运崔述等凡十七首【集古録目】
  唐杭州司士卢君第二女墓表
  唐林贾词元和六年秋八月庚寅立【复斋碑录】
  唐建南鎭碣记
  唐孟简撰陈搆正书元和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孔子弟子赞
  唐明皇源乾曜卢从愿李杭元行冲张嘉贞宋璟陆余庆姚元崇苏颋裴灌撰正书无名氏篆额元和十年十二月刺史孟简立在州学【复斋碑録】
  唐庾肩吾孟简经禹庙诗
  唐庾肩吾孟简撰谢楚行书元和十一年八月【复斋碑録】
  唐禹穴碑
  唐郑鲂序元积铭韩抒材书宝历二年九月立【金石録】
  唐春分投简阳明洞天并继作
  唐元威明白居易撰王璹分书刘蔚篆额太和三年正月十五日立在龙瑞宫【复斋碑録】
  唐杜羲墓誌
  沙门【阙】义述太和三年四月二十四日葬【复斋碑録】
  唐宁贲禅师塔铭
  唐沈的撰并行书沙门潭镜八分书额太和六年九月立在山隂县界昭福寺【复斋碑録】
  唐大龙兴寺惠崇大师碑
  释好直述门人宗易行书太和五年十月十五日建在余姚【复斋碑録】
  唐法华寺诗
  唐越州刺史李绅撰徐浩书太和八年刻【集古録目】唐李绅撰后自序题云太和甲寅岁游寺刻诗于壁详自序所言似绅自书然以端州题名较之字体殊不类【集古録】
  唐修龙宫寺碑
  唐李绅行书无姓名太和九年四月立
  唐王士伦墓誌
  大和九年终于暨阳【诸道石刻録】
  唐修阿罗汉塔记
  沙门知白述王辞正书开成二年九月八日立在余姚【复斋碑録】
  唐越州都督府户曹参军齐君墓誌
  乐安蒋璟撰无书人姓名开成三年正月终四月窆于会稽玉笥山之南原【复斋碑録】
  唐开元观夏尊师墓誌
  唐何得一述正书无姓名会昌元年二月十九日卜宫于陶朱峰在诸暨【复斋碑録】
  唐尊胜经幢
  唐奚奬行书会昌元年六月【复斋碑録】
  唐五大夫市新桥记
  唐周援书会昌三年月属无射二十有九日建在会稽虞江之东
  唐赐李褒改大中禹迹寺勅
  大中年刻【复斋碑録】
  唐戒珠寺记
  唐衢州刺史赵璘撰贝灵该八分寺以会昌中被废宣宗初复立碑以咸通元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大庆寺衆尼粥田记
  唐裴澹述王随正书并额咸通三年十月二十七日立
  唐平察微墓誌
  咸通三年八月立于陶朱乡赤山之岗【诸道石刻録】
  唐瑯琊王子琚墓誌
  唐李修撰陈郅行书咸通三年十一月二十日在上虞【复斋碑録】
  唐彭城刘府君墓誌
  唐杨珪撰咸通十年在诸暨
  唐大庆寺复寺记
  唐贝灵该八分书并篆咸通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复斋碑録】
  唐魏絪府君墓誌
  唐陈子蕴撰正书无姓名咸通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刻
  唐尊胜经幢
  唐王鋗书并镌字咸通十三年八月间人铢等造在戒珠寺【复斋碑録】
  唐尊胜经幢
  唐王修已书咸通十五年【复斋碑録】
  唐尊胜经幢
  唐陈灵欣书咸通十五年【复斋碑録】
  唐浙东都团练董翊墓誌
  唐鲁郡祝知微撰正书无姓名翊字正臣乾符四年终在山隂
  唐平阳霍夫人李氏墓誌
  乾符六年【复斋碑録】
  唐滕夫人墓誌
  广明元年【复斋碑録】
  唐侯官令魏公墓誌
  袁【阙】述中和元年【复斋碑録】
  唐立晋王右军祠堂记
  从十一代孙师乾撰无书人名氏在城内戒珠寺【诸道石刻録】
  云门寺画华严经变赞
  马鸿翥纂田琦分书【复斋碑録】
  石氏所刻历代名帖
  【周穆王吉日癸巳   蔡邕石经遗字锺繇力命表     锺繇墓田丙舍帖】
  【王右军兰亭记    黄庭经遗字海宇乐毅论     东方先生画像赞】
  【献之十三行洛神赋  晋贤书曹娥碑集正书笔阵图    欧阳询书心经】
  【玉枕尊胜咒     褚遂良小字隂符经褚遂良草隂符经   褚遂良度人经虞世南破邪论序   顔鲁公寒食帖顔鲁公论坐位帖   顔鲁公祭伯父文】
  【顔鲁公祭姪文    顔鲁公马伏波帖顔鲁公鹿脯帖    柳公权清净经】
  【柳公权消灾经    柳公权泥甚帖白乐天诗简】
  祕阁续帖十卷兰亭续帖六卷
  在州学
  婺州
  【春秋战国皆属越秦属会稽郡二汉因之吴孙皓分置东阳郡晋宋齐因之梁置金华郡陈因之隋平陈郡废置婺州以当天文婺女之分为名大义初州废复置东阳郡唐武德四年置婺州天宝元年曰东阳郡石晋陞武胜军节度皇朝淳化元年改宝宁军今县七金华 东阳 义乌 兰溪永康 武义 浦江】
  梁智者法师碑
  梁太子纲撰天监中武帝执弟子礼大同光中归寂【诸道石刻録】
  陈善慧大士碑
  陈侍中尚书左僕射领大着作徐陵撰陈大建五太岁癸巳七月五日书吴兴吴文纯刻字碑隂纪大士问答语并题眷属檀越弟子名【复斋碑録】
  陈善知闍黎碑
  陈侍中金紫光禄大夫王【阙】撰大建五年立【诸道石刻録】
  陈惠集法师碑
  陈大建六年尚书左僕射领国子祭酒豫州大中正周弘正撰【诸道石刻録】
  唐赤松巖字碑
  唐进士刘处仁撰垂拱四年六月立【诸道石刻録】
  唐宝巖院千岁和尚碑
  僧宗一撰开元二年四月立【诸道石刻録】
  唐张长史千文
  乾元二年【复斋碑録】
  唐凉泉寺碑
  僧法珪撰蒋峦行书大历十年三月八日
  唐东阳令戴叔伦去思颂
  唐陆长源撰李秋实八分书兴元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建在本县学【复斋碑録】
  唐温州安固令王怀瓒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贞元十三年十一月甲申窆于郡城【复斋碑録】
  唐灵隐寺东峰新亭记
  唐冯宿撰释乾觉正书贞元十七年十一月七日己丑建在兰溪【复斋碑録】
  唐普安院左溪大师碑铭
  唐检校吏部员外郎李华撰孙承钊毛如浦等行书篆额太和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立在浦江【复斋碑録】
  唐法华寺碑
  唐郑路撰陈修古正书并篆额会昌二年正月立在东阳【复斋碑録】
  唐法隆寺经幢
  大中十一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卢府君庙记
  大中十一年立【诸道石刻録】
  病转轮经藏记
  刺史裴翻撰咸通八年立【诸道石刻録】
  太平寺尊胜经幢
  唐何重瓌书咸通六年五月立【诸道石刻録】
  唐俱胝院石幢记
  唐陈孝恭撰咸通十年八月立【诸道石刻録】
  唐崇建寺重云大师眞身记
  唐进士李彖撰李衢篆额乾符三年立【复斋碑録】
  唐武威侯庙记
  唐进士唐巖撰广明元年二月立【诸道石刻録】
  唐再建大厅记
  唐前福州观察支使沈光撰广明二年十月立【诸道石刻録】
  唐还珠记
  唐浙东观察使元积撰【诸道石刻録】
  唐圣寿寺碑
  唐拾遗綦母潜撰【诸道石刻録】
  唐和安寺碑
  唐明州鄞县尉郡朗撰【诸道石刻録】
  唐西安寺碑
  唐右庶子致仕滕白撰【诸道石刻録】
  后唐鹤巖院记
  清泰三年七月立在金华【诸道石刻録】
  晋乐安院记
  僧慧月撰僧绍清正书晋天福八年十一月十八日立在兰溪【复斋碑録】
  晋兴法院记
  开运三年七月立【诸道石刻録】
  汉灵应钟铭
  乾祐五年【诸道石刻録】
  周明昭院禅主和尚寿塔记
  大理评事章仁安撰广顺三年六月立在武义【诸道石刻録】
  周普济院记
  张廷拱撰显德三年立在义乌今亡【诸道石刻録】
  周永宁院记
  进士张安世撰显德四年四月立在兰溪【诸道石刻録】
  明州
  【秦属会稽郡汉已降因之唐开元二十六年採访使者齐澣秦以越之鄮县置以境有四明山为名天宝元年曰余姚郡朱梁陞为望海军节度皇朝建隆二年改秦国军今县六鄞县 奉化 慈溪定海 象山 昌国】
  唐小字道德经
  唐明皇注八分书不着名氏开元二十七年立【集古録目】小字八分书不着书人名氏或云石在明州今亡矣字画精妙见者多疑为明皇书而知非者以其首但题御注而不云御书也碑以开元二十七年立【集古録】
  唐圣主兴明故鲁先圣文宣王颂
  唐李处祐撰并书王延璬镌并篆额天宝九年九月七日立【复斋碑録】
  唐刺史裴儆纪德碣
  唐越州刺史浙江东西节度副使王密撰集贤院士李阳冰篆裴公名儆代宗时为明州刺史岁满罢去州人为之立碑不着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唐王密撰李阳冰篆并古文额大历八年立建炎中焚毁今有重刋本【复斋碑録】
  唐刺史裴儆纪德碣
  唐王密撰分书姓名残缺【复斋碑録】
  唐董黯孝子碣
  唐明州刺史左殷撰前吏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徐浩书孝子后汉人名黯字叔达句章人也和帝时杀其乡人以报亲讐召拜郎中不受大历中殷为刺史葺其祠宇以大历十二年二月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刺史王密德政碑
  唐浙东观察判官李舟撰太子少师顔眞卿书国子监丞李阳冰篆额王公名密德宗初自明州移为湖州刺史州人潘澜阮津等谨立遗爱碑以建中二年十月立并勅书同刻勅徐浩所书也【集古録目】
  唐文宣王庙碑
  唐前侍御史裴【阙】八分书篆额贞元四年正月旬有一日建【复斋碑録】
  唐南楼诗
  唐陈右撰胡师模八分书元和二年十二月立【金石録】
  唐天童巖寺太白禅师塔铭
  唐范的撰并书元和乙未建【复斋碑録】
  唐移州城记
  唐韩抒材撰韩泉正书并篆额长庆二年岁次壬寅立【复斋碑録】
  唐天童巖寺碣
  唐范的撰并书篆额长庆三年仲春【复斋碑録】
  唐清泉寺大藏经记
  唐韩抒材撰并行书刘蔚篆额太和二年九月立【金石録】
  唐新修文宣王庙记
  唐郑楚南撰令狐骧正书篆额大和六年二月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唐封孔子为文宣王册
  唐玄宗御制行书无名大和七年七月十九日明州刺史于李友建【复斋碑録】
  唐阿育王寺常住田记
  唐万齐融撰范的行书太和七年十二月刺史于季友重立元碑乃徐峤之书【复斋碑録】
  唐大梅山常祖师还源碑
  唐江积撰并正书开成五年七月【诸道石刻録】
  唐蓬莱观碑
  唐孙谦卿撰贝灵该分书正方外篆额大中二年六月十九日建在象山【诸道石刻録】
  唐重置开元寺碑
  唐陶祥撰剧历之分书并篆额大中八年七月立【复斋碑録】
  鲍君庙记
  杨伦书【诸道石刻録】
  温州
  【春秋属越秦二汉属会稽郡吴属临海郡晋明帝置永嘉郡宋齐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属处州大业初属永嘉郡唐武德五年置东嘉州贞观元年州废属括州上元二年置温州天宝元年曰永嘉郡石晋陞静海军节度皇朝太平兴国二年降军事今县四 永嘉平阳 瑞安 乐清】
  唐海涛志
  唐窦叔蒙撰其书六篇一曰海涛志二曰涛历三曰涛日时四曰涛期五曰朔望体象六月春秋仲月涨涛解余向在阳州得此志甚爱之张于座右之璧冀于朝夕见也已而衣为风雨所坏其后求之凡十五年而复得期本以示京师好事者皆云未尝见也【集古録】
  海涛志涛历涛期朔望体象春秋仲月涨涛解凡六篇唐窦叔蒙撰其说以月朓肭候涛汐之进退并窦氏涛日时疏一篇越州刺史孟简撰皆陶怂书朱巨题额不着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唐仙巖瀑布诗
  路应等唱和行书贞元七年三月【金石録】
  唐置玉清观制
  乾宁四年【诸道石刻録】
  台州
  【春秋战国属越秦属会稽郡二汉因之吴置临海郡晋宋齐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属处州后属永嘉郡唐武德四年置海州五年改为台州天宝元年曰临海郡皇朝因之今县五 临海 黄巖 宁海 天台 仙居】
  唐普济寺碑
  唐许敬宗撰【访碑録】
  唐台州司马韩公素眞赞
  天台峰白云撰并书先天元年刻【诸道刻録】
  唐玄宗眞容应见制
  开元二十九年六月一日下诏临海太守贾长源刻辅崇仪八分书【复斋碑録】
  唐桐栢观碑
  唐桐部郎中崔尚撰翰林院学士庆王府属韩择木八分书天台山有废道宫相传以为晋葛玄所居唐景云初诏建为桐栢宫道士司马子微营而成之碑以天宝元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唐宋德遇墓誌
  唐金济时撰正书无名元和三年【诸道石刻録】
  唐天台佛陇禅林寺记
  唐陈让撰徐放书元和六年五月立在天台【复斋碑録】
  唐智者大师修禅道塲碑
  唐梁肃撰徐放书陈修古篆额元和六年立在天台【复斋碑録】
  唐柳泌王清行
  隐居台州刺史柳泌述并书元和十四年岁在己亥九月十五日建在天台【复斋碑録】
  唐柳泌题琼台诗
  总仙刺史柳泌无年月正书磨崖天台【复斋碑録】
  唐白郎巖记
  唐王【阙】撰何归儒分书篆额宝历元年闰七月八日建【复斋碑録】
  唐修桐栢宫碑
  唐浙东团练观察使越州刺史元稹撰并书台州刺史顔颙篆额桐栢宫以景云中建道士徐灵府等重葺碑以太和四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天台禅林寺智者大师画像赞
  唐顔眞卿撰姪顔颙正书男汝玉篆额太和四年冬季月建【复斋碑録】
  唐智者大师画像赞
  唐顔眞卿撰沙门行昉八分书【诸道石刻録】
  唐佛窟大师碑
  唐韩【阙】撰张抱元正书大和六年【诸道石刻録】
  唐长生田记
  唐顔颙撰何归儒书并篆额【诸道石刻録】
  唐赤城山中巖寺碑
  沙门神邕撰牛僧孺书开成元年【复斋碑録】
  唐苍山庙记
  唐宋诚撰分书无姓名篆额会昌六年十月记【复斋碑録】
  唐国清寺额
  唐柳公权书大中七年八月八日僧澄观乞额状及柳公权批荅【诸道石刻録】
  唐天台导元院记
  唐张仁颖撰道士叶琼秀书道士叶孤云分书额文德元年十一月立【复斋碑録】
  汉重修法空大师塔亭碑
  臣彚征奉制撰臣程延翰奉制书乾祐三年九月六日庚午建【复斋碑録】
  处州
  【春秋战国属越秦属会稽郡二汉因之吴置临海郡晋属永嘉郡宋以后因之隋开皇九年平陈置处州十二年改为括州大业初州废置永嘉郡唐武德四年避德宗名改为处州皇朝因之今县六 龙泉 松阳丽水 遂昌 缙云 青由】
  宋石门颂
  大宗元嘉十有九年岁在壬午刋而记之在青田县界【复斋碑録】
  唐有道先生华国重碑
  唐松阳令李邕撰并书国重道术之士字雅鎭南阳叶县人碑以开元五年三月立【集古録目】
  余集古所録李邕书颇多最后得此碑于蔡君谟君谟善论书为余言邕之所书此最为佳也【集古録】李邕旣为撰碑而难于书法善追其魂而书之世号追魂碑其间用字多差误是时夜艾钟鸣李公书未毕而觉碑因存而不易续以碑示邕邕笑曰初以为梦今果然耶【叶法善传】
  追魂碑绍兴十四年大雷碎其石【诸道石刻録】
  唐赠歙州刺史叶慧明碑
  唐松阳令李邕撰国子监太学生韩择木八分书慧明字道昭南阳人隐居学道玄宗时子法善以道术显为鸿胪卿追赠慧明歙州刺史碑以开元五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唐吏隐山记
  唐李阳冰篆在缙云【复斋碑録】
  唐李阳冰残碑凡数百字虽首尾不完文字缺灭而历历可读其间多述山水景物其最后曰名之曰吏隐山又曰时唐百二十九载以岁次推之则天宝五载也【集古録目】
  唐淳和观钟铭
  唐郭阶撰郭阳正书乾元二年正月十五日建【复斋碑録】
  唐城隍庙记
  唐缙云令李阳冰撰并篆书阳冰祷庙而雨因移建于山上碑以乾元二年八月立在缙云县【集古録目】阳冰为缙云令遭旱祷雨约以七日不雨将焚其祠旣而雨遂徙庙于西山阳冰所记云城隍神祀典无之吴越有尔然今非止吴越天下皆有而县则少也【集古録】
  唐重修文宣王庙记
  唐缙云令李阳冰撰并篆阳冰为缙云令重修孔子庙像碑以上元二年七月刻在缙云县【集古録目】
  唐忘归台铭
  无刻石年月在缙云县【集古録目】
  唐李阳冰撰并书此铭及孔子庙城隍神记三碑并在缙云其篆刻比阳冰平生所篆最细瘦世言此三石皆活岁久渐生刻处几合故细尔然时有数字笔画特伟劲者乃眞蹟也【集古録】
  集古録云此铭乃孔子庙城隍神记三碑并在缙云其篆刻比阳冰平生所篆最细瘦世言此石皆活岁久稍生刻处几合故细尔恐无是理若果尔更加以岁月则遂无复有字矣此数碑皆阳冰在肃宗朝所书是时年尚少故字画差疎瘦至大历以后诸碑皆暮年所篆笔法愈淳劲理应如此也【金石録】
  唐李氏洼樽铭
  唐李阳冰撰并篆无刻石年月在缙云【复斋碑録】
  唐阮客旧居诗
  唐缙云令李阳冰撰并篆书阮客隐者也碑无刻石年月缙云【集古録目】
  诗云阮客身何在仙云洞口横人间不到处今日此中行阮客者不见其名氏盖缙云之隐者也彼以遁俗为高而终以无名于后世可谓获其志矣然圣人有所不取也阳冰欲称其人而不显其名字何哉岂阮客见称于当时而阳氷不虑于后世耶夫士固有显闻于一时而泯没于后世者矣顾其道如何也阳冰篆字世传多矣此磨灭而仅存尤可惜也【集古録】集古録以为阳冰作今验其姓名乃缙云令李䔄非阳冰也其字画亦不工盖阳冰肃宗上元中尝令缙云其篆字石刻尚多有存者故欧阳公亦误以此诗为阳冰作尔【金石録】
  唐石门洞记
  唐李阳冰篆在青田【诸道石刻録】
  唐石门山瀑布记并诗
  唐窦公衡记并裴士淹诗并八分书后有谢灵运丘希範诗并希範六代姪丹和诗大历中陈恒赞书【诸道石刻録】
  唐石门山记
  唐刺史李季贞纂篆书建中四年十一月立【复斋碑録】
  唐仙都山铭
  唐李敬仲撰王光行书篆额贞元三年冬十月甲申树【复斋碑録】
  唐仙都山铭
  唐张莺撰正书无姓名篆额贞元三年冬十月十日题【复斋碑録】
  唐孔子庙碑
  唐韩愈撰任廸行书太和三年建【金石録】
  唐丽阳庙记
  唐张磻撰张道衡正书任汉藩篆额大中九年五月戊申朔二十日丁卯建【复斋碑録】
  唐仙都山黄帝祠堂碑
  唐袁隲撰云游子正书篆额咸通八年立【复斋碑録】
  衢州
  【自隋以前地里与婺州同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析婺州之信安置衢州以州西三衢山为名天宝元年曰信安郡皇朝因之今县五西安 江山 龙游 常山 开化】
  唐西楚霸王祠堂记
  唐贺兰进明撰贺兰诚行书姚韩卿篆额天宝十三年十月八日建
  唐徐偃王庙碑
  唐徐安贞撰张宙正书大历八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徐偃王庙碑隂记
  唐张宙撰并八分书大历八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韦公镌信安郡王登石桥诗记
  诗嗣江王伟撰记严绶撰韦荐书并篆额贞元三年正月九日刺史韦光辅建
  唐徐偃王庙记
  唐于臯谟撰正书无姓名贞元十年秋八月立【复斋碑録】
  唐徐偃王新庙碑铭
  唐邵令【阙】撰姚赞分书顺宗永贞元年十一月建【复斋碑録】
  唐游石桥记并诗
  唐刺史陆庶撰次男综正书元和元年三月十日刻【复斋碑録】
  唐游石桥序并诗
  序谢良弼撰诗刘迥李幼卿李深谢剧羊滔撰元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唐徐偃王庙碑
  唐韩愈撰元锡正书元和十年十二月立【复斋碑録】
  唐东武楼碑
  唐崔耿撰正书无姓名会昌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东武楼碑隂诗
  东武楼新成崔耿作会昌二年九月镌【复斋碑録】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四
  宋 陈思 撰
  两浙西路
  临安府
  【大都督府春秋属越战国属楚秦属会稽郡汉因之东汉顺帝以后属吴郡晋属吴兴吴二郡宋齐梁因之陈置钱塘郡隋开皇中郡废置杭州大业初州废置余杭郡唐武德四年置杭州天宝元年曰余杭郡皇朝陞镇海军节度淳化五年改曰宁海军今县九钱塘 仁和 余杭 临安 富阳于潜 新城 盐官 昌化】
  汉候钲铭
  四十二字惟下两字缺有云新始建国元年盖王莽以始建国冠所改年号绍兴初金州耕者耕得之太
  守郭浩致于宣抚司后以进【缺】    御府【资古绍志録】
  候钲四十二字缺二字王莽地皇二年所作绍兴中出于金州今在毗陵胡承公家汉器如馆陶釡甘泉内者镫之类虽非彛鼎间古文盖犹是篆体独此器所书有波画字尤清劲与汉末笔法无异孰谓西都隶字皆古拙乎【隶续】
  晋关内侯广昌长暨逊碣
  咸和中湖州刺史孔彭立在余杭【访碑録】
  晋郭文碑
  咸和中湖州刺史孔彭立在临安【访碑録】
  晋孝妇严氏碣
  咸康六年立在余杭【访碑録】
  梁关内侯盛绍远碑
  天监中聚徒教授没后门人立碑在余杭【访碑録】
  唐于潜县令丁明府德政颂
  唐殷亮撰并书公名君表字元章麟德二年三月九日立【诸道石刻録】
  唐韦同游富春题
  分书长安二年十二月【诸道石刻録】
  唐龙兴寺碑
  唐卢李珣撰李涉八分书景龙四年四月【金石録】
  唐华严玄览律师碑
  唐工部侍郎徐安贞撰谏议大夫褚庭诲书法师庭诲之诸父也为杭州华严寺僧碑以开元二十五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唐临安县主簿宅记
  唐陆曾分书并篆额天宝五年七月建【复斋碑録】
  唐前余杭令陈允昇德政碑
  唐李纾撰上元二年立在本县内【访碑録】
  唐天柱山天柱宫记
  唐吴筠撰并书苗昭题额大历五年立【访碑録】
  唐径山大觉禅师国一影堂记
  唐崔元翰撰羊士谔正书贞元九年二月八日立【复斋碑録】
  唐径山大觉禅师碑
  唐王颖撰王偁正书贞元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内供奉道士吴筠碑
  贞元十年立在余杭西十九里天柱观内【访碑録】
  唐大觉禅师国一碑
  唐崔元翰撰归登行书并题额元和十年四月十五日建在径山【复斋碑録】
  唐胥山铭
  唐杭州刺史卢元辅撰钱塘县令王遹书山有子胥庙故以为名以元和十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大觉禅师碑
  唐崔元翰撰胡季良八分书并篆额宝历二年十一月立【诸道石刻録】
  唐神仙观碑
  唐盛君立撰郁文则行书篆额太和九年正月建【复斋碑録】
  唐处士锺离府君墓誌
  唐吴郡沈鄯正书会昌三年十二月立在余杭【复斋碑録】
  唐大觉禅师碑
  唐李吉甫撰萧起正书大中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唐处士吴兴姚澣墓誌
  大中八年九月二十四日葬钱塘【复斋碑録】
  唐大觉禅师塔铭
  唐丘丹撰萧起行书大中九年五月立【金石録】
  唐郭宁墓誌
  唐孙因余撰能遂书大中中立【复斋碑録】
  唐余杭令刘允恭德政碑
  在县内【访碑録】
  唐天目山铭
  在于潜县天目山上【访碑録】
  唐新建钱塘湖广润龙王庙碑
  钱镠记行书篆额贞明二年丙子正月十五日庚午建【复斋碑録】
  梁新建功臣禅院记
  钱镠记贞明二年立在临安县【诸道石刻録】
  吴越国王钱镠题名
  梁龙德元年十一月一日天下都元帅吴越国王镠建置正书在南郊登圣寺磨崖【复斋碑録】
  后唐开慈云岭路记
  篆书梁单阏之岁兴建龙山至涒滩之岁开慈云岭盖兴建于梁贞五年开岭于唐同光二年碑在慈云岭【复斋碑録】
  后唐尚父吴越国王谥武肃神道碑
  杨凝式撰翰林待诏张恭胤行书郭在微篆额长兴五年正月立在临安县【复斋碑録】
  吴越胡进思造传大士像塔记
  晋天福十年二月十一日惠龟记在郊坛侧浄明寺【复斋碑録】
  吴越王题钱明观桥记
  吴越宝正六年岁次辛卯四月八日因建钱明观造此石桥吴越国王记【复斋碑録】
  吴越加句尊胜咒幢
  婺州浦江县女弟子胡氏二娘宝大二年岁次乙酉十一月八日建在九重松观音寺【复斋碑録】
  臯亭神祠碑
  于僧翰书【诸道石刻録】
  骊峰寺记
  悟空师碑
  吴越国王成宗安陵题
  江南李主书杜牧九日登高诗
  四碑并诸道石刻録
  苏州
  【平江府周初封太伯为吴国春秋末为越所併战国属楚秦置会稽郡汉因之东汉顺帝置吴郡晋宋齐梁陈皆因之陈兼置吴州隋平陈郡废改州曰苏州因姑苏山为名大业初州废复置吴郡唐武德四年曰苏州天宝元年曰吴郡南唐陞为中吴军节度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曰平江军政和三年陞为平江府今县四 长洲 吴县 崑山 常熟】
  汉外黄令高彪碑
  故外黄高君碑隶额凡两行石已损疑其上当有汉令二字绍兴中吴郡取土于郭外而得之今碑在郡斋高君举孝廉步三署令外黄受经于汝南许公受知于光禄勲杨公其举将颍川太守文君诣廷尉遂捐官以赴之道病而卒碣之所载颇详独其名字皆剥缺不可考碑云光和七年龙在困敦月次鹑火六日丙申卒盖灵帝甲子年六月也是岁十二月改元中平又云中平二年龙游奋若月次星纪龙舒范君来典鄙邦即乙丑十一月也乃是述立碑之事文苑传有高彪字义方吴郡无锡人传云彪为诸生游太学有雅才而讷于言郡举孝廉试经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因事讽谏灵帝异之第五永使督幽州百官祖饯于长乐观皆赋诗彪独作箴蔡邕等美其文以为莫尚也后迁内黄令帝勅同僚临送祖于上东门诏东观画像以劝学者彪到官有德政病卒详史之所书甚与碑合家无锡而葬姑苏盖不远也则知此乃高彪之碑无疑但传以外黄作内黄一字之误尔【隶释】
  魏锺繇贺揵表
  汉建安二十四年闰月九日上【诸道石刻録】
  晋乐毅论
  永和四年书赐官奴首尾存中缺后有章书二行【诸道石刻録】
  杜子恭墓碑
  在西郭门外【寰宇记】
  吴偏将军凌统碑
  在吴县东北二十五里臯亭山东碑云统字公续吴兴余杭人也志毅果敢常为前锋【寰宇记】
  宋湘东太守张济女雅儿墓誌
  宋故临渭县侯湘东太守张府君讳济第三女雅儿春秋三十有一亡于偏忧永徽元年十月十七日权假窀窆于西乡【复斋碑録】
  梁张先师碑
  梁昭明太子奉勅撰天监五年立【诸道石刻録】
  梁太常卿陆倕墓誌
  从子襄序湘东王萧绎铭前一半磨灭仅有姓氏名字官爵皆不复存后有普通七年除太常卿字以其年七月卒葬吴县陵山乡碑末列祖父二兄四男名及官爵以南史考之乃陆慧晓之子陆倕也按史倕字佐公累迁至太常卿卒【复斋碑録】
  隋横山顶舍利灵塔铭
  严德盛制文魏瑗正书大业四年九月八日立【复斋碑録】
  唐枯树赋
  唐褚遂良撰并书贞观四年十月八日为燕国公书凡四百六十七字【诸道石刻録】
  唐宏文馆学士顾君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乾封二年三月立碑已残缺亡其前一段以事考之盖顾胤也胤高宗朝为宏文馆学士司文郎中卒姓名附见唐书令狐德棻传【金石録】
  唐陆景倩妻徐夫人墓誌
  分书无书撰人名氏景云元年九月六日立【复斋碑録】
  唐老子道德经幢
  唐明皇八分书【诸道石刻録】
  唐春申君庙碑
  唐吴郡太守江东採访等使赵居贞撰前广陵大都督府户曹参军集贤院待制史惟则八分书并篆额吴郡有春申宫故宫后人因以为庙俗讹谓之城隍神居贞广其制度更易塑像以朱英配飨改名曰黄相庙碑以天宝十年立【集古録】
  唐清远道士诗
  唐顔眞卿李德裕追和【诸道石刻録】
  唐画龙记
  唐李绅撰在长洲【诸道石刻録】
  唐重建龙兴寺碑
  唐房琯撰序綦母潜铭徐挺古分书贞元十四年十月十五日韦夏卿重刋立沈宁篆额【复斋碑録】
  唐龙兴寺碑记
  琯姪孙房损述分书无姓名贞元单阏岁建卯之初日在营室以记碑隂乃贞元十五年二月也【复斋碑録】
  唐五龙堂记
  贞元中立【诸道石刻録】
  唐新开常熟塘记
  唐刘允文撰刘苑正书元和四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大德元浩和尚灵塔碑
  唐崔恭撰并正书元和十四年十一月五日立在虎丘【复斋碑録】
  唐包山神景观林屋洞院记
  开成三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周先生住山碑
  唐令狐楚撰【诸道石刻録】
  唐武丘东山碑
  唐陆柬之撰【诸道石刻録】
  唐报恩寺慧敏律师碑
  陈谏撰元锡书【诸道石刻録】
  后梁加句尊胜陁罗尼咒
  开运三年四月【复斋碑録】
  华山精舍记
  明圣湖记
  白乐天与刘禹锡书
  三碑诸道石刻録
  润州
  【春秋属吴战国属越后属楚秦属会稽彰二郡汉属会稽郡东汉属吴郡吴王孙权初鎭丹徒谓之京城晋平吴置毗陵郡宋置南东海郡及南徐州梁改都曰南兰陵郡陈曰南东海郡自宋至陈常以京口为重鎭隋平陈郡废开皇十五年置润州大业初州废属江都郡唐武德三年复置润州天宝元年改为丹阳郡后陞鎭海军节度皇朝改鎭江军今县三 丹徒丹阳 金坛】
  吴季子墓十字碑
  篆书凡十字曰呜呼有吴延陵季子之墓据张模从申记以为孔子书碑以堙埋玄宗命殷仲容搨大历十四年润州刺史萧定重刻于石【集古録目】
  自前世相传以为孔子所书据张从申记云旧石堙灭唐开元中玄宗命殷仲容模搨其书以传然则开元之前已有本矣至大历中萧定又刋于石则转相传模失其眞远矣然孔子平生未尝至吴以史记世家考之其历聘诸侯南不踰楚推其岁月蹤迹未尝过吴不得亲铭季子之墓又其字特大非古简牍所容第以其名传之久不可遽废故録之以俟博识者【集古録】
  自唐以来相传为孔子书大历中萧定再模而刻之余览史记家语及秦汉以前诸子凡孔子与学者谈议问答是非褒贬纎悉必载其间荒诞之说实非出于圣人附托书之者固有之矣况于季子之贤孔子亲铭其墓不应略不见称于前世至唐而始传也又碑铭始于东汉孔子时所未有而其字画乃故为奇怪以欺眩世俗者非孔子书无疑盖好事者伪为尔故余特为之以解来者之惑后有博识之士当以余言为然【金石録】
  自前世以来传为孔子书故太白撰紫阳先生铭有延陵旣没仲尼呜呼之语字苑亦云李阳冰初师峄山碑后见仲尼季札墓刻遂变化开阖若龙蛇蟠踞自言斯翁之后眞至小生曹喜蔡邕不足比数此碑大历十四年萧定再刋本然必谓吾夫子书何所据也【集古后録】
  瘗鹤铭
  称华阳眞逸撰不着名氏不知其何时人润州图经以为王羲之书铭刻在焦山之足常没水中人候水落时模之不过得其数字此本凡七十字最为多也题云华阳眞逸撰刻于焦山之足常为江水所没好事者伺水落时模而传之往往祇得其数字惟余所得六百余字独为多也按润州图经以为王羲之书字亦奇特然不类羲之笔法而类顔鲁公不知何人书也华阳眞逸是顾况道号今不敢遂以为况者碑无年月不知何时疑前后有人同此号者也【集古録】题华阳眞逸撰莫详其为何代人欧阳公集古録云华阳眞逸是顾况道号余遍检唐史及况文集皆无此号惟况撰湖州刺史厅记自称华阳山人尔不知欧阳公何所据也【金石録】
  资政邵公亢尝就焦山下缺石考次其文如左其不可知者阙之故差可读然文首尾似粗可见虽文全亦止此百余字尔而欧阳公集古録谓好事者往往只得数字惟余所得六百余字独为多矣盖印书者传讹误以十为百当时所得盖六十余字故云此数家本为多此铭相传为王右军书故苏舜钦子美诗云山隂不见换鹅经京口新传瘗鹤铭文忠以为不类王法而类顔鲁公又疑是顾况之道号同又疑是王瓒僕今审定文格字法殊类陶弘景弘景自称华阳隐居今曰具逸者岂其别号欤又其着眞诰但云己卯岁而不着年名其他书亦尔今此铭壬辰岁甲午岁亦不书年名此又可证云壬辰者梁天监十一年也甲午者十三年也案隐居天监七年东游海岳权驻会稽永嘉十一年始还茅山十一年乙未岁其弟子周子良仙去为之作传即十一十三年正在华阳矣此铭后又有题丹阳尉山隂宰数字及唐王瓒诗字画亦类似瘗鹤但笔势差弱当是效陶书故题于石侧也或以铭即瓒书误矣王逸少以晋惠帝大安二年癸亥岁生年五十九至穆帝升平五年辛酉岁卒则成帝咸和九年甲午岁逸少方年三十二至永和七年辛亥岁年三十八始去会稽而闲居则不应三十二年已自称眞逸也又未官于朝及闲居时不在华阳以是考之此铭决非右军也审矣朱方鹤铭陶贞白书在焦山下石顽难刻且为水泐故字无锋颖若拙笔书昧者从而効之深可一笑【并东观余论】
  冬日陪羣公泛舟诗
  谪丹阳功曹掾王贤在瘗鹤铭傍字画亦同【诸道石刻录】在瘗鹤傍其字画正同盖一人所书也题谪丹阳功曹掾而不见其名诗与书皆工然世颇罕传【金石録】
  宋文帝神道碑
  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凡八大字而别无文辞惟以此为表识尔古人刻碑正当如此而后世镌刻功德爵里世系惟恐不详然自后汉以来门生故吏多相与立碑颂德矣余家集古所録三代以来钟鼎彛盘铭刻备有至后汉以后始有碑文欲求前汉时碑碣卒不可得是则冢墓碑自后汉以来始有也此碑无文疑非宋世立盖自汉以来碑文务载世德宋氏子孙必未能超然独见复古简质又南朝士人气尚卑弱字书工者率以纎劲清媚为佳未有伟然巨笔如此者益疑后世所书【集古録】
  梁招隐刹下铭
  梁晋安王萧纲撰不着书人名字招隐寺刹王之所建也王后即位是为简文帝碑以普通三年九月立【集古録目】
  唐荆王神庙碑
  唐孙处玄撰正书无姓名先天二年三月立【复斋碑録】
  唐荆王祠神记
  唐张文瑾撰正书无姓名先天二年八月立【复斋碑録】
  唐谯郡栢氏墓碑
  分书无书撰人名氏篆额开元十五年八月十五日建【复斋碑録】
  唐重修孝子庙记
  唐萧定撰张从申正书大历十四年八月【金石録】
  唐县令卢国迁建碑记
  建中元年立在季子庙【集古録目】
  唐县令郑播谒孔子庙题名
  贞元三年【集古録目】
  唐招隐寺朗然律师碑
  唐柳识撰释常静正书并篆额建中三年撰文贞元五年十一月七日树碑【复斋碑録】
  唐玉蘂花诗
  唐润州刺史李德裕洪州刺史沈传师赠答玉蘂花诗二首皆传师书【集古録目】
  唐瘗舍利记
  唐李德裕撰太和三年二月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唐华中允墓誌
  碑石磨灭书撰人中允名皆亡咸通八年刻【集古録目】
  唐尊胜陁罗尼经
  唐于僧翰八分书咸通五年谯郡夏穆建【集古録目】僧翰笔画虽遒劲然失分隶之法远矣所以録者亦自成一家而为流俗所贵故聊着之庶知博采之不遗尔【集古録目】
  唐尊胜陀罗尼经幢
  在今润州墨宝亭中唐云阳野夫王奂之书字画颇为世俗所重故録之以备广採【集古録】
  唐封忠烈公隋司徒陈君新庙碑
  唐顾云撰正书姓名残缺篆额乾符六年十月建【复斋碑録】
  南唐重复练塘铭
  吕延眞述并书昇元七年刻并李华所述复练塘颂亦延眞书【复斋碑録】
  湖州
  【春秋属吴吴灭属越战国属楚秦属会稽彰二郡汉属会稽丹阳二郡东汉属吴郡吴孙皓分置吴兴郡晋宋齐梁陈因之梁兼置震州隋开皇九年平陈州废仁夀中置湖州大业初州废属余杭吴二郡唐武德四年复置湖州天宝元年复曰吴兴郡周陞为宣德军节度皇朝景祐元年改昭庆军今县六 乌程 归安 安吉 长兴 德清 武康】
  唐梁相费君碑
  隶书不着书撰人名氏君名汎字仲虑官至梁相碑不载其乡里及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其额题汉故梁相费君之碑碑云梁相讳汎字仲虑此邦之人也其先季文为鲁大夫有功封费因以为姓秦项兵起避地于此遂留家焉碑无建立年月【金石録】
  汉故梁相费府君之碑篆额费君名汎堂邑令凤九江太守政之父也凤以威宗熹平中卒碑载二子所终之官此盖其孙均所立故其铭有穆穆显祖之句【隶释】
  汉堂邑令费君碑
  碑云惟熹平六年无射之月堂邑令费君寝疾卒呜呼哀哉于是夫人元弟卜胤追而诔之其后有铭诗碑所述费君事不甚详悉而其名字世次官秩具载于碑隂【金石録】
  汉故堂邑令费君之碑篆额费君名凤自郎中尝宰新平故彰堂邑三县以灵帝熹平六年卒其妻之弟卜君追诔之乃作此碑其后有门下功曹题名者九人【隶释】
  汉堂邑令费君碑隂
  汉石勛撰隶书不着名氏凤字伯箫汉安中历守故彰堂邑长郧自称凤舅家中孙文悉为五字句不着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碑云君讳凤字伯箫梁相之元子九江太守之长兄也其后为五字韵语词颇古雅而时时残缺不可次叙其前题君舅家中孙甘陵石勛字子才所述云【金石録】
  伯箫碑隂者石子才之所作也子才甘陵人自称君舅家中孙瞻彼碑诔不堪哀思而叙之以诗也其诗有云中表之思情兄弟与甥舅茑与女萝性乐松之茂好闻君显令名举宗为欢喜不寤奄忽终藏形而匿影又云策马循大道褰裳而涉洧惴惴之临穴送君于厚土末又云一别会无期相去三千里絶瀚永忼慷泣下不可止贤哉石君不远三千里而会中表之丧也今之人以贵陵贱以富忽贫薄恩败礼喜不庆忧不弔者几何人也呜呼观此碑者情友亲厚之心何不悠然而生矣【集古后録】
  费凤别碑刻舅家中孙甘陵石勛诗一篇其辞云瞻彼碑诔怀之好音谓卜君所作也其诗先叙世系历官继以韵语六十句其三句六言余皆五言石君盖凤之中表也所述兄弟甥舅诸姑伯姐夫人孝孙悲伤哀痛之意宛转凄切费氏父子三碑今并列于吴兴校官之壁不知者指此为碑隂赵氏亦有斯误【隶释】
  陈乌程县孝义寺塔铭并隂
  释慧景制天嘉二年立【隶释】
  碑隂吴兴太守武陵王【碑缺】贞明元年八月【复斋碑録】
  唐尊胜经幢
  沙门明迥述正书开元五年五月建【诸道石刻録】
  陈孝义寺碑并隂
  陈人徐陵撰十世孙徐峤之正书开元二十二年正月十五日立在乌程【复斋碑録】
  初陈徐陵为考义寺碑至开元十三年陵十世孙徐峤之为湖州刺史再书而刻之因记其事于碑隂【金石録】
  徐陵文非佳而颇有内典故事又徐峤之书有法故漫録之【东观余论】
  唐吏部常选沈待瑗墓誌
  开元二十四年十二月刻【复斋碑録】
  唐乌程令韦承庆德政碑
  唐沈务本撰沈仲昌正书肃宗至德二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金刚经尊胜经二石幢
  唐朝议郎行河南府河隂县主簿上柱国沈洽建太原邬彤书乾元元年八月三十日立【新增】
  唐宣州博士沈缙墓誌
  唐韦贞撰正书无名乾元二年十一月五日祔于东主山在武康县【复斋碑録】
  唐封孔子为文宣王诏
  唐明皇撰开元二十七年下大历四年十月一日孙沛建王全荣行书倒薤额【复斋碑録】
  唐修建功德铭
  唐湖州刺史萧公创建佛室造三世佛及诸功德等铭武康令韩章撰前衢州龙游县尉徐浩书丘悌篆额大历六年立【复斋碑録】
  唐立晋谢公碣
  唐裴清撰僧道锐书大历七年十月十一日龙兴寺沙门皎然建【复斋碑録】
  唐谢公碣隂记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大历七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沈氏述祖德碑并碑隂记
  碑下一半缺不见书撰人名氏大历八年十二月立【复斋碑録】
  唐干禄字书
  唐濠州刺史顔元孙撰湖州刺史顔眞卿书初元孙以字书分四声定为正通俗三体眞卿以大历九月正月刻石于湖州【集古録目】
  干禄字样别有撰本文注完全可备检用此本刻石残缺处多直以鲁公所书眞本而録之尔唐公书刻石者多而絶少小字惟此注最小而笔力精劲可法尤宜爱惜而世俗多传模本此以残缺不传独余家藏之【集古録】
  唐放生池碑
  唐昇州刺史浙西节度使顔眞卿撰并书肃宗乾元二年使骁卫郎将史元琮诏天下自山南至浙西七道临江置放生池八十一所眞卿为天下放生池铭上之碑以大历九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唐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
  表顔眞卿书批答唐肃宗御书表以上元元年上眞卿时为刑部尚书碑以大历九年立【集古録目】
  唐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碑隂记
  唐顔眞卿撰并书初肃宗旣许书额未及下而眞卿贬碑不果立至大历中为湖州刺史始追建于州之骆驼桥东集批答御书字以为额又序其事于批答碑隂以大历九年立【集古録目】
  唐射堂记
  唐顔眞卿撰并书碑石缺讹文理断续其事迹不可完考大历十二年四月立
  唐项王碑隂述
  唐顔眞卿为湖州刺史重建项羽庙旧碑以大历七年五月刻记于碑隂【集古録目】
  唐湖州石记
  碑字残缺不见年月及书撰姓名验其字画顔眞卿书也凡湖州诸县皆记其山川前古陵墓【集古録目】文字残缺其存者仅可识读考其所记不可详也惟其笔画奇伟非顔鲁公不能书也公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石自可以光后世传无穷不待其书然后不朽然公所致必有遗迹故今处处有之唐人笔蹟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视其鉅书深刻或託于山崖其用意未尝不为无穷计也盖亦有趣好所乐尔其在湖州所书为世所传者惟干禄字书放生池碑尚多见于人家而干禄字书乃杨汉公摹本其眞本以讹缺遂不复传独余集録有之惟好古之士知人用意之深则其湮沉磨灭之余尤为可惜者也【集古録】
  唐乌程县新陞望记
  唐县尉陈苌撰顔次公分书大历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记【复斋碑録】
  唐茶山诗并诗述
  唐湖州刺史袁高撰前滁州长史徐璹书湖州之顾渚山岁修茶贡高为刺史感其採制之勤而作是诗其后于頔为刺史得之于坏垣为之序而刻之贞元七年立【集古録目】
  唐诗述碑隂记
  唐李吉甫撰徐璹正书贞元十年正月立【金石録】
  唐白苹亭记
  唐李直方撰史镐八分书并篆额己卯岁作即贞元十五年也【诸道石刻録】
  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
  史镐八分书【访碑録】
  记云义兴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实典是邦山僧有献佳茗者会客尝之野人陆羽以为芬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始进万两此其滥觞也厥后因之征献寖广遂为任土之贡与常赋之邦侔矣每岁选匠征夫至二十余人云余尝谓后世士大夫区区以口腹玩好之献为爱君此与宦官宫妾之见无异而其贻患百姓有不可胜言者如贡茶至末事也而调发之扰犹如此况其甚者乎羽盖不足道呜呼孰谓栖筠之贤而为此乎书之可以为后来之戒且以见唐志义兴贡茶自羽与栖筠始也【金石録】
  唐盐官尉丘景朝墓誌
  贞元十九年【诸道石刻録】
  唐纪功铭并将士题名
  唐时佐元撰胡季良分书元和二年秋九月李锜作乱至十月九日当州讨平【复斋碑録】
  唐封崇孔宣父故事记
  唐辛秘撰元和四年二月【诸道石刻録】
  唐丘氏大宗碑
  元和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建
  唐乌程县新水亭记
  元和四年【诸道石刻録】
  唐永兴寺碑
  元和五年【诸道石刻録】
  唐永兴寺僧伽和尚碑
  裴曥撰胡季堂篆额费涛行书元和九年十月二日【复斋碑録】
  唐尊胜经宝胜幢赞
  胡季良纂并书【诸道石刻録】
  唐下山普广寺养山记
  唐吴国怦撰吴士良行书吴仁杰篆额元和十四年三月二十日建【复斋碑録】
  唐大明寺贤圣冥道斋记
  沙门鸿本书僧良建篆额大和元年十月【复斋碑録】
  唐德本寺碑隂
  唐胡季良纂正书无姓名太和八年立【复斋碑録】
  唐立吴文皇帝庙碑
  唐胡季良撰凌渭书太和八年立【复斋碑録】
  唐智者大师灵塔题
  太和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复斋碑録】
  唐安公令嫔吴夫人墓誌
  唐处士胡季良述并书太和九年五月【复斋碑録】
  唐重模干禄字书
  开成四年刺史杨汉公以旧本讹缺重模刻石并为记附于碑后今其本比顔鲁公所刻差完可以备用【集古録目】
  眞卿所书乃大历九年刻石至开成中遽已讹缺汉公以为一二工人用为衣食之业故模多而速损者非也盖公笔法为世楷模而字书辨正伪谬尤为学者所资故当时盛传于世所以模多尔岂止工人为衣食业耶今世所传乃汉公模本而大历眞本以不完遂不复传故余并録二本并藏之亦欲俾览者知模本之多失眞也【集古録】
  欧阳文忠言杨汉公谓此书以工人用为衣食之业故模多而损速者非也盖鲁公笔法为世楷模而字书辨正伪谬尤为学者所资故当时盛传于世所以摹多尔岂止工人为衣食业耶此论甚善但云汉公模本多失眞则不然今观此书精隐劲媚殊得顔眞杨自以为不差纎毫信矣然文忠又云干禄之注持重舒和而不局促余辄易之曰持重而不局促舒和而含劲气乃尽鲁公之笔意也【柬观余论】
  唐新造白苹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撰马缵正书开成四年十月立【金石録】
  唐范处士妻蔡氏墓誌
  乡贡进士李矩撰大中二年【诸道石刻録】
  唐文宣王新庙碑
  唐郑言撰并书篆额大中三年【复斋碑録】
  唐鲁府君墓誌
  大中四年【诸道石刻録】
  唐陆文正墓誌
  长男肱撰并正书大中十一年三月【复斋碑録】
  唐处士冯湍妻金夫人墓誌
  大中十二年十二月【复斋碑録】
  唐姚华妻蒋夫人墓誌
  大中十四年九月【复斋碑録】
  唐报德寺新建尊胜宝幢记
  唐萧征撰张时暕正书咸通四年四月十六日记在长兴【复斋碑録】
  唐重置兴国寺冥阳斋社记
  沙门简章述并书篆额咸通四年癸未八月十九日立在乌程【复斋碑録】
  唐尊胜经
  唐于僧翰小字八分书咸通五年【诸道石刻録】
  唐乌墩市古山索靖王庙碑
  唐朱宏撰并书吴晔篆额咸通十三年岁在壬辰四月立【诸道石刻録】
  唐李府君墓誌
  咸通十四年五月【复斋碑録】
  唐三祖信心铭
  沙门师立述沈咸正书并篆额乾符五年正月三十日【诸道石刻録】
  唐渤海高君妻彭城刘氏墓誌
  乾符六年在德清【复斋碑録】
  唐资圣寺宣和尚塔铭
  沙门蕴让述杨光中正书陈汉温八分书额光启三年九月日葬【复斋碑録】
  唐尉卫少卿沈公昇仙庙碣
  唐于景休撰行书光启三年六月六日记【复斋碑録】
  唐乌程县修建廨署记
  唐布衣杨夔撰并正书南岳道士张【阙】贤篆额乾宁三年正月七日建【复斋碑録】
  唐安定胡应夫人清河张氏墓誌
  唐于景本撰正书天复四年正月【复斋碑録】
  唐大悲咒加句尊胜咒
  天复四年【诸道石刻録】
  唐勅书褒战功记
  篆额行书【诸道石刻録】
  刺史李师悦碑
  锺离宾墓誌
  顾渚山杜牧杨汉公题名
  三碑诸道石刻録
  常州
  【春秋属吴战国属越后属楚秦汉属会稽郡东汉属吴郡晋大康二年属毘陵郡惠帝改曰晋陵郡宋齐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置常州大业初州废置毘陵郡唐武德三年复置常州天宝元年曰晋陵郡后复曰毘陵皇朝因之今县四 晋陵 武进 无锡 宜兴】
  汉许司农夫人刘氏碑
  司农夫人碑汉太尉许戫之室也首行有标题之文石已刓剥所存数十百字其漫漶者强半惟次行独全故知其姓刘氏而为山隂之人其辞惟数句可读如云本性纯淑非礼不行其孙息盈房而已其云德配士列任似者以似为姒也字画多杂篆体所书以字全类孔宙碑其为他偏旁多与故民吴公碑中山相薛君题额相类应劭汉官仪所载三公孝灵时有吴郡阳羡许戫李轶汉纪光和四年戫以卫尉代刘寛为太尉今许氏两墓皆在宜兴而此碑犹在夫人冢旁吴处厚青箱杂记云宜兴有许戫庙其碑许劭所作唐开元中诸孙重刻碑隂有八字云谈马砺毕王田数七徐延休读之曰谈马即言午言午许字砺毕必石卑石卑碑字王田乃千里千里重字数七是六一六一立字今其残碑纔有数十字其间载许君自司农迁卫尉此文称刘氏为司农夫人则铭墓时许犹未为卫尉也其碑在光和之前无疑临川王厚之云其友阳羡邵伟尝泛舟过许氏丛冢见水滨一石举而察之则许君残碑也邵遂载以归厚之字顺伯乐古多闻山隂石台乡亦佳士相与搜奇怪埤助此书为多【隶续】
  许氏先君祖诔
  许氏先君祖诔隶额大字作一行下并无一字存在宜兴【复斋碑録】
  吴国山封禅碑
  在宜兴世谓之囤碑【诸道石刻録】
  不着撰人名氏吴中书东观令史立信中郎将苏建篆归命侯天册元年得玉玺于吴兴文曰吴眞皇帝遂改明年元为天玺刋石告禅于国山之隂其所述瑞应凡千有二百余事【集古録目】
  吴国山碑者孙皓天册元年禅于国山改元天玺因纪其所获瑞物刋石于山隂是岁晋咸宁元年后五年晋遂灭吴以皓昏虐其国将亡而衆瑞并出不可胜数后世之言祥瑞者可以鑒矣【集古録】
  其前叙孙皓即位以后郡国祥瑞凡千余言其后云乃以涒滩之岁钦若昊天月正华元郊天祭地纪号天玺又云丞相沈太尉璆大司徒燮大司空朝等以为今衆瑞毕至三表纳贡九垓八埏无不被泽率按典繇宜行禅礼纪勒天命遂于吴兴国山之隂告祭刋石以对扬乾命广报坤德按皓以丙申岁改元天玺碑言涒滩之岁是也皓淫虐无道人神愤疾而羣臣方称述瑞赞颂功德盖刻石后四年遂为晋所俘矣【金石録】
  晋乐毅论
  石在故高绅学士家绅死家人初不知惜好事者往往就閲或模传其本其家祕藏之渐为难得后其子弟以眞石质钱于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今无复有本矣益为可惜也后有甚妙二字吾亡友圣俞书也【集古録】
  石本旧藏高绅学士家集古録云身死其子弟以石质钱于富人而富人家失火遂焚其石非也元祐间余侍亲官徐州时故郎中赵竦被旨开吕梁洪挈此石随行已断裂用木为匣贮之竦尤珍惜亲旧有求墨本者必手摹以遗之竦没今遂不知所在【金石録】高绅为湖北转运史道中闻砧声清远因得此本于其覆而已断裂矣遂载以归完理缉缀椟以木箱所可辨者如此后世之传布皆止于海字则其碎而不可缉者良可惜也【李之仪】
  乐毅论石刻有二本其一元丰初吴人得其石于太湖水中石缺过半背面皆有刻面十三行背六行后题永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书赐官奴其上书异僧权即梁人朱异徐僧权也又有草书两行云知足下行至吴念远离不可居叔当西尔今十七帖中亦有此一帖然不可居三字亦已缺不全后有小字一行云太和六年勒毕太和唐文宗年号疑若唐玄度兄弟所摹盖其字势甚类玄度书故也其一即周越法书苑所记高绅学士得其石于秣陵井中者是也凡二十九行石缺一角后两行只有最下一字至海字止绅之子安世死于吴其家以石质钱因没入州民钱氏石已破为数片以铁束之当官者每令摹拓钱氏厌之绐言比失火焚毁矢熙宁中吴大饑疫吾姻家赵子立以黄金贸得之子立每欲摹本必躬濡纸傅石以绵帛渍墨拓之自此虽权势皆不可得向之传于人者益宝之矣或以为旧传乐毅论乃右军亲书于石其后石入昭陵朱梁时温韬得之复传人间即高氏本是也又按张彦远法书要録记智永云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摹出天下珍之萧阮之徒莫不临学又褚遂良记贞观十二年内出乐毅论是王右军眞蹟令直宏文馆冯承素模写赐长孙无忌等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并笔精妙备尽楷则又书谱云太平公主爱乐毅论则天与之以织成锦袋盛之主败籍没咸阳妪窃举袖中吏觉妪投之灶中不可复得而考此数者之说未审孰是而子立所得高氏本字势奇絶非右军亲书于石亦摹眞蹟而刻之者然石已破裂而字蹟稍存得者宜宝藏之【徐平甫】乐毅论淳熙癸卯岁徐仁叔持以见遗云此即周越法书苑所记高绅学士得于秣陵井中者也绅之子安世死于吴其家以石质钱没入州民钱氏钱氏遗火石焚裂为数片虽未甚损缺素厌州县索取因绐以不存熙宁间吴中大饑疫始出碎石求售赵子立捐黄金数十两得之铁掬匣藏躬自濡纸以绵帛渍墨挹取所传于人盖寡子立死以授徐平甫徐氏二世秘藏不以语人虽极加爱护亦日就剥落今则石面尽脱初见若不复有字侧面细视仅存髣髴拓取稍不谨石屑随纸而起想不复能传远矣子立名竦泉南人曾漕两浙为都水使者二女无子徐平甫讳康直实子立长壻仁叔名寿卿平甫孙也因以其说考之欧阳公集古録云高绅死其子弟以石质钱于富人富人失火遂焚其石今无复有本矣赵德甫金石録云集古云非也元祐间余侍亲官徐州时故郎官赵竦被旨开吕梁洪挈此石随行已断裂用木匣贮之竦甚珍惜亲旧有求墨本者必手摹以遗之竦没今遂不知所在盖欧公为质钱所绐而赵德甫不知后归徐氏也按褚遂良右军书目乐毅论四十四行而高缙旧本存二十九行又缺一角损者九行而最后二行止有一字至海字止字之全者三百五十七今伯仁所摹可见者一百八十九字又内二十二字不全疎瘦仅存字骨不复见运笔势矣予先得旧本校欧阳氏所藏文忠公本分毫不异今又得此遂附其后可以见物之变迁虽金石之坚亦就泯灭也【临川王厚之】
  南齐纪僧眞造释迦像题
  齐永明二年太岁甲子四月二十日弟子纪僧眞为亡弟僧惠敬造在宜兴【复斋碑録】
  南齐周僧徽等造像记
  齐永元年岁次己卯十二月初八日释迦清信弟子周僧徽僧瓒僧琰等造【复斋碑録】
  梁许府君墓誌
  郡太守河南褚翔造大同三年太岁丁巳正月丁酉朔十九日乙卯葬在宜兴【复斋碑録】
  唐安国寺才法师碑
  唐高智周撰吕保正书龙朔三年十月【诸道石刻録】
  唐立隋司徒陈公神祠碑
  唐齐光义序裴遵铭陆曾书并篆额乾元三年二月建石毁建炎三年重刻【复斋碑録】
  唐贺兰夫人墓誌
  唐兵部尚书陆贽撰据碑前书姪曾孙贽其下字缺不完疑亦贽所书也夫人河南人祕书监陆齐望之妻封荥阳县君碑贞元七年立【集古録目】
  唐立晋平西将军周处庙碑
  晋陆机撰王右军书元和六年十一月重立在宜兴庙中【复斋碑録】
  唐游善权寺诗
  唐义兴主簿羊士谔撰士谔门人李飞书元和十三年刻【集古録目】
  唐东莞臧君夫人周氏墓誌
  唐张师素撰无书人名氏元和十三年三月立在义兴【复斋碑録】
  唐立隋司徒陈公捨宅造寺铭
  沙门德宣撰王遂书天宝四年述元和十五年四月建【复斋碑録】
  兴宁寺律如瑫大师塔铭
  僧张彪撰述并书宝历元年在无锡【复斋碑録】
  唐瑯琊诸葛府君墓誌
  大中五年十月十一日己酉在宜兴【复斋碑録】
  隋陈司徒告身并捨宅造寺疏序
  唐俞珣撰并书大中八年五月【金石録】
  隋大业十一年陈果仁为朝请大夫告身并果仁妻轸静缘捨宅造寺疏同刻皆无书人名氏捨宅疏通称明政二年者李子通年号也【集古録目】
  唐雅王府功曹殷繇墓誌
  弟绍业撰并正书繇字舜臣大中十三年十二月葬在义兴【复斋碑録】
  唐李隲惠山寺诗
  诗九首并记咸通十一年五月一日无锡令孙元恭勒石【复斋碑録】
  唐宿惠山寺序并诗
  唐王武陵序并诗朱宿窦羣和贞元四年游元和二年窦羣重游为记正书咸通十二年七月县令周邦弼刋【复斋碑録】
  唐再建重居寺碑
  唐任字撰蒋崧分书咸通十三年二月立【复斋碑録】
  唐报恩安国寺浮图铭
  正书无撰人名氏篆额咸通十三年十月立在宜兴【复斋碑録】
  唐兴道观新建斋堂记
  道士周汉宾撰并正书薤叶篆额乾符四年丁酉七月七日丙午建【复斋碑録】
  唐忠烈公庙香炉赞
  沙门蕴让述天台散人【下缺】碑録云濮阳鹏书字体甚怪乾符六年五月【复斋碑録】
  唐报恩寺宏宪大师塔铭
  唐张元逸撰并书篆额中和四年五月建【复斋碑録】
  唐立东汉㞯亭侯蒋澄碑
  唐薛希昌八分书正书额【诸道石刻録】
  南唐义兴县道观北极殿碑
  徐锴撰并八分书徐铉篆额戊辰岁建【复斋碑録】
  孟简修孟渎记
  崇胜戒坛记
  善权寺重建寺勅
  惠山寺尊胜幢
  四碑诸道石刻録
  严州
  【春秋战国属越后属楚秦属会稽彰二郡汉属会稽丹阳二郡东汉属丹阳吴二郡梁置新安郡隋平陈郡废仁寿二年置睦州大业初州废置遂安郡唐武德四年改睦州天宝元年曰新安郡皇朝因之今县六 建德青溪 桐庐 分水 遂安 寿昌】
  唐龙兴寺碑
  唐康希铣撰徐峤之正书开元三年二月立【金石録】
  唐许尊师孝庐瑞芝记
  唐何源撰并书正书额上元二年岁次辛丑十二月一日记【复斋碑録】
  唐灵巖瀑布记
  唐前濮州别驾康仲熊游灵巖瀑布记不着书人名氏大历十二年刻【集古録目】
  唐立严陵钓台记
  唐崔儒撰崔玄八分书并篆额兴元元年四月景辰建【复斋碑録】
  唐乌龙山有道先生许公碑
  唐李师尚撰并书贞元十一年七月立公讳法稜字道冲【诸道石刻録】
  唐大厅记【二】
  凡二本其一唐元和七年睦州刺史李道古撰其一皇朝将监丞知桐庐县刁衎撰自唐显庆至中和刺史一百一十五人皇朝太平兴国中知州事二人题名书皆一体不着名氏雍熙二年刻【集古録目】
  唐立汉洛阳令方仙公碑
  唐御史大夫张文成撰在青溪县庙内【访碑録】
  城隍神记
  马目山新庙记
  周堂书二碑诸道石刻録
  秀州
  【春秋时吴越分境于此吴亡属越越败属楚秦属会稽郡汉因之东汉晋宋属吴郡隋唐属苏州后属杭州石晋时吴越钱氏奏置秀州皇朝因之今县四 嘉兴 华亭 海盐崇德】
  吴陆祎碑
  隶书不着书撰人名氏祎字元容吴郡吴人仕吴至征北将军海盐县侯碑以东晋泰宁三年立【集古録目】碑云祎字元容其先家于陆乡因氏姓焉仕至黄门侍郎封海盐县侯碑以晋泰宁三年立【南丰集古録】
  晋陆喈碑
  隶书不着书撰人名氏喈字公声祎之子也东晋初官至宣威内史前将军碑以咸和七年六月立【集古録目】
  唐处士沈元期墓誌
  乾元二年十一月九日夫人吴江丘氏合葬祔于嘉兴西五十七里车口村之旧里【复斋碑録】
  唐丘君夫人虞氏石表
  唐梁肃撰黎燧正书贞元十年十月【金石録】
  唐宝花寺碑
  唐殿中侍御史邹儒立撰苏州刺史于頔书祕书监陆齐望有女为尼曰法兴齐望舍宅为寺以居之子渭等以永贞二年正月造寺始成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处士李巖墓誌
  无书撰人姓名元和元年十二月【复斋碑録】
  唐新剏法云禅院记
  唐沈瑊述并行书大中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记在华亭顾亭林市【复斋碑録】
  唐朗州龙阳令褚戣墓誌
  唐徐罕撰正书无名乾符六年十月【复斋碑録】
  唐吴郡陆骈墓誌
  中和二年九月【复斋碑録】
  唐光兴寺记
  唐谭匡合撰龙纪二年立在海盐【复斋碑録】
  吴越钱镠金山庙刻石文
  【复斋碑録】
  江隂军
  【梁分兰陵县置江隂郡隋平陈郡废属常州唐武德三年置暨州九年州废后属南唐置江隂军皇朝因之今县一 江隂】
  唐西王母授黄帝祕诀
  唐张从申书大历四年冬【复斋碑録】
  唐沛郡朱夫人墓誌
  唐处士丁厚之撰正书无姓名大中九年九月二十四日庚午【复斋碑録】
  宝刻丛编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五
  宋 陈思 撰
  江南东路
  建康府
  【春秋属吴战国属越后属楚秦属彰郡二汉属丹阳吴王孙权初鎭丹阳郡谓之京城后徙都秣陵改为建业晋平吴以为丹阳郡又扬州刺史治东晋元年渡江复都焉改丹阳太守为尹宋齐梁陈因之常以京口为重镇隋平陈郡废更于石头城置蒋州大业初复置丹阳郡唐武德三年置扬州七年复改为蒋州八年又改为扬州九年州徙治江都以其地属润州至德二载析置江宁郡乾元元年曰昇州上元三年州废光启三年复置五代时南唐李氏窃据陞为里阙年复陞江宁府建康军节度 县五 上元 江宁句容 溧水 浔阳】
  汉校官碑
  校官之碑隶额灵帝光和四年溧阳为其长潘君作绍兴十三年溧水尉喻仲远得之固城湖中碑今在溧水县潘君名乾自曲阿尉来宰溧阳兴学宫讲宾射碑颂所由作也【隶释】
  溧阳长潘君讳乾字元卓陈国长平人光和四年十月己丑朔二十一日己酉造【本碑】
  汉奉车都尉耿君碑
  汉隶碑额八字【复斋碑録】
  汉武氏石室画像
  在府治紬书阁【诸道石刻録】
  吴巖山纪功碑
  篆书不着名氏今其文字断续不可悉考有曰天玺元年者其余大抵有天锡䜟命之意按吴归命侯天玺元年历阳山石成文刻石作颂此当是也【集古録目】吴天玺元年断碑其上云上天帝言又云帝曰大吴一万方又云天发神䜟文天玺元年七月己酉朔又云天䜟广多不解解者十二字呜呼其言可谓妖矣据吴志天玺元年秋八月鄱阳言历阳山石理成字凡二十明年改元大赦以协石文今此碑乃在金陵验其文与吴志所载亦异莫可考究孙皓在位凡八改元而六见符瑞然竟不能保其国盖人亊不修而假托神怪以矫诬天命其不终宜矣【金石録】
  吴神䜟碣半无文理其粗成文者有云天发神䜟多所未解解者合五十七字深甄历数永归大吴可以为怪诞矣此碣初在江宁县南二十里石高二丈折为三段人因名其冈为断石冈焉至元和六年胡宗师移置漕圃前年冬余有荆楚之役假道金陵见之金陵府舍其字方严古雅殊有佳处张怀瓘云吴皇象善书此盖皇象书也皇象江都人仕至青州刺史
  吴故衡阳郡太守葛府君之碑
  晋故尚书左民郎建安太守史府君之墓誌
  晋尚书令假节领军将军赠侍中成阳卞公墓誌三碑诸道石刻録
  晋建威将军竺使君碑【二】
  晋故建威将军益州刺史领建平太守平恩县侯竺使君之碑隶额君讳瑶以泰光三年薨故吏张顾之等立此碑
  又碑主簿费敷等立无额作两段【复斋碑録】
  晋谢重墓誌
  隶书小字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长史豫州陈郡阳夏县都乡吉迁里谢重字景重隆安三年己亥六月二十二日丙午薨以七月九日癸酉葬【复斋碑録】
  晋纪穆侯碑
  凡二十四字曰晋故僕射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纪穆侯之铭【集古録目】
  【碑上缺】伯成仕至司徒存四十九字在句容县治【复斋碑録】
  晋平西将军广汉葛府君碑
  在句容县西七里墓前【访碑録】
  晋冠军将军史侯墓石柱
  晋冠军将军中校尉北中郎将五兵尚书刺史史侯墓石柱在溧阳【诸道石刻録】
  晋吕府君墓誌
  正书题云晋故尚书起居郎庐陵太守吕府君之墓誌在溧阳恐是唐人所立【复斋碑録】
  宋宗慤母刘夫人墓誌
  不着书撰人名氏慤仕宋为散骑常侍荆州大中正洮阳县侯夫人姓刘氏碑以大明六年立【集古録目】不着书撰人名氏有誌无铭其后云谨牒子孙男女次第名位婚嫁如左盖一时之制也【集古録】
  宋散骑常侍谢涛埋铭
  碑云涛字明远春秋四十有【缺】元嘉十八年岁次屠维月旅林钟十七日卒其年九月三十日窀穸于扬州丹阳郡建康县东乡土里山夫人王氏大明七年岁次单阏十月十四日合祔【复斋碑録】
  宋湘宫寺水陆田记
  大始【缺】年立【复斋碑録】
  齐海陵王墓誌
  南齐长兼中书侍郎谢朓立不着书人名氏海陵王名昭文文惠太子之子齐明帝废其主郁林王而立之在位一年又废为海陵王【集古録目】
  庆历中余在金陵有饔人以一方石镇肉视之若有镌刻试取石洗濯乃宋海陵王墓铭谢朓撰并书其字如锺繇极可爱予携之十余年文思副史夏元昭借去遂託以堕水今不知落何处【沈存中】
  海陵誌在沈翰林括家沈庆历中在金陵厨人以方石镇肉视之有字刻乃此誌也后为人借去不还遂亡所在此本今世殊难得然海陵乃齐世而沈云宋海陵王非也又云谢朓撰并书而誌但云朓立耳然玄晖自以草隶名当世后人目以飞花满目残霞照人此誌结字高雅必朓书也【东观余论】
  梁许长史旧馆坛碑
  梁隐士陶宏景撰其前题曰弟子华阳隐居丹阳陶宏景谨造其傍又曰此一行隐居之手自书其文不知谁所书也宏景学道句曲山中有晋许长史故居坛塔为之记颂碑额又有四字曰天灵圣明不知为何语也在茅山【集古録目】
  陶弘景撰孙文韬书天监十七年立在玉晨观【诸道石刻録】
  梁永阳昭王敬太妃墓誌铭
  徐勉奉勅撰细书无姓名普通元年十一月九日己卯薨【复斋碑録】
  梁侍中司空永阳昭王墓誌铭
  徐勉奉勅撰细书无姓名梁武次兄齐建武四年薨梁天监元年追赠普通元年十一月太妃王氏薨合祔作誌【复斋碑録】
  梁华阳石碣颂
  梁普通三年五月五日略记正书无书撰人名氏刻在许长史旧馆坛记碑隂【复斋碑録】
  梁茅君碑并两侧题名
  不着撰铭人名氏梁茅山道士孙文韬书领道士正张绎集茅山记茅君九锡文而刻之因为之铭碑以普通三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三茆者盈太元真君固定録真君衷保命仙君皆汉景帝中元间人盈天汉四年道成至元帝初元五年来江左句曲之山哀帝元寿二年乘云而去固至孝元时拜执金吾衷宣帝地节四年拜上郡太守五更大夫并解任还家修学成帝永始三年固为定録真君衷为保命仙君梁普通三年道士张绎建此碑孙文韬书【南丰集古録】
  普通三年壬寅五月壬辰十五日丙午【阙】  建立孙文韬正书碑隂右侧题三洞法师【阙】 殷灵养左侧题三洞法师鲁郡周显明以己卯诞世寻真宋末德茂齐梁【复斋碑録】
  梁闻善寺知藏法师碑
  世号三萧碑在蒋山按此碑绍兴初为金人所焚【诸道石刻録】
  梁新安太守萧几撰序湘东王绎撰铭尚书殿中郎萧挹书法师姓顾氏吴郡吴氏居锺山闻善寺碑以普通三年九月立【集古録目】
  世号三萧碑法师者姓顾氏几挹皆称弟子衰世之弊遂至于斯予于集古録而不忍遽弃者以其字画粗可佳捨其所短取其所长斯可矣【集古録】
  此楷法自锺元常后惟江左诸贤颇得之故萧殿中书是碑古雅可喜然下至隋唐其法遂亡虞欧禇薛弗能逮也此可与识者论云【东观余论】
  齐侍中萧頴胄碑
  齐侍中尚书令丞相巴东献武公萧頴胄碑普通五年太岁甲辰三月辛亥朔十日庚申镌在花林村【复斋碑録】
  梁侍中始兴忠武王碑
  徐勉造贝文渊正书张【缺】明监作吴贤明【缺】  郆元明上石在花林清风村【复斋碑録】
  梁侍中司徒鄱阳忠烈王墓誌
  梁张缵奉勅造普通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葬【复斋碑録】
  梁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碑
  故州民前廷尉卿彭城刘孝绰撰奉朝请吴兴贝义渊正书在花林村【复斋碑録】
  梁临川靖惠王神道【二】
  梁故假黄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临川靖惠王之神道双阙各二十一字去城三十里北城乡【复斋碑録】
  梁新渝寛侯神道
  梁故侍中仁威将军新渝寛侯之神道【复斋碑録】
  梁吴平忠侯萧公神道
  反书頴隶字题云梁故侍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神道在花林村【复斋碑録】
  梁建安敏侯神道
  梁故侍中左卫将军建安敏侯之神道正书十五字在淳化镇【复斋碑録】
  梁故范府君神道
  梁故昭远将军临川王国侍郎范府君之神道正书十八字【复斋碑録】
  梁故草堂法师之墓
  篆书八字【复斋碑録】
  梁鄱阳王神道
  正书【诸道石刻録】
  梁康王神道碑
  篆书六字【诸道石刻録】
  梁史府誾神道
  梁故解节散骑常侍兖州刺史建昌县开国侯史府誾之神道正书二十四字有武后时字恐武后时立【复斋碑録】
  梁陶隐居墓誌
  梁昭明太子萧统撰萧纲书无立石年月【复斋碑録】
  梁陶隐居法帖
  在茅山玉晨观
  陈尼慧仙铭
  碑首称前安东谘议参军而其下缺灭不见撰者姓名宣成三国常侍陈景哲书慧仙姓石氏谯人也为尼居慧福寺碑以天嘉元年立【集古録目】
  隋景阳楼下井铭
  隋炀帝作文帝开皇九年炀帝以晋王为元帅伐陈灭之后主与张丽华自投于井帝为铭刻于石井栏以为戒【集古録目】
  序云开皇九年余奉圣略孟春正月至于伪都叔宝衆叛逃形天地乃与爱姬张丽华等投于此井系之以铭隶于石槛之侧者晋王广也【集古后録】
  隋平陈碑
  薛道衡撰在上元县石今亡【诸道石刻録】
  唐再立后汉史公神道碑
  晋永和八年立唐贞观十四年十八代孙仲镆再立碑题云后汉司空骠骑将军史公神道碑【诸道石刻録】
  唐太平观主王远知碑
  唐道士江旻撰法主弟子徐硕隶书法主名远知字德广瑯琊临沂人有盛名于隋唐间太宗时建太平宫于茅山以处之碑以贞观十六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华阳观主王轨碑
  唐江宁县令于敬之撰王玄宗书先生名轨字洪範义字道栖瑯琊临沂人为道士师主远知茅山华阳言其所建也碑以乾封二年十一月立在茅山后有总章二年弟子李义亷题名【集古録目】
  唐摄山明征君碑
  唐高宗撰高正臣行书王知敬篆额上元三年四月立征君者梁明山宾也高宗朝其裔孙崇俨以方伎进故立此碑旧唐史言高宗自制文而书之非也盖高宗撰文高正臣书耳【金石録】
  唐立吴太极左仙公葛公碑
  梁陶隐居撰陈昇正书调露二年正月重建在句容县【诸道石刻録】
  唐王法主碑
  唐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刘祎之撰扬州登仕郎齐怀寿书法主名远知居茅山华阳宫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谥曰昇真碑以文明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句容令岑植德政碑
  唐雍州録事参军张景毓撰业行寺僧翘微书植字德茂南阳棘阳人自润州句容县令召还县人为立此碑以景龙二年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晋建安太守史宪神道碑
  晋建安太守山隂侯史公神道碑从孙薿撰从孙处权正书景龙四年二月立在溧阳【复斋碑録】
  唐崇元宫碑
  唐左拾遗孙处玄撰杨幽径书崇玄宫者宋文帝路淑媛所立唐景云二年制使道士叶法善奉立册投龙设斋碑以太极元年四月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水仙观三宗先生碑
  孙【缺】安撰周君仪书开元五年九月丁酉朔十日丙午立在溧阳【复斋碑録】
  唐立梁贞白先生陶隐居碑
  梁卲陵王萧纶撰隶书不着名氏隐居名宏景字道明丹阳秫陵人齐末为宜都王侍读弃官隐居句曲山中自号华阳隐居终于梁武帝时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碑额曰解真贞白先生陶隐居碑碑在茅山【集古録目】
  开元十二年九月三日建在茅山玉晨观【复斋碑録】
  唐溧阳县城隍庙记
  蒋日用撰正书无名氏开元十七年己巳三月三日癸巳建在旧县城【复斋碑録】
  唐景阳楼下井栏石并记
  开元二十一年江宁县丞王震重刻并为记八分书不着名氏其一润州上元县主簿张着撰无刻石年月及书人名氏【集古録目】
  不着撰人名氏述隋灭陈叔宝与张丽华等投井事其后有铭以为戒又有唐江宁县丞王震井记云井在兴严寺其石槛铭有序称余者晋王广也其文字皆磨灭仅可识者其一二叔宝事前史书之甚详不必见于此然録之以见炀帝躬自灭陈目见叔宝事又尝自铭以为戒如此及身为淫乱则又过之岂所谓下愚之不移者哉今其铭文隐隐尚可读处有云前车已倾负乘将没者又可歎也【集古録】
  陈后主叔宝辱井记云江宁县兴严寺井石槛铭莫知谁作也历序隋文帝命晋王广伐陈后主自投井中令人取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人三人同束而上其末云唐开元二十二年三月十七日前单公县令左转此县丞太原王【已下缺 南丰集古録】
  唐贞白先生碑隂
  唐天台华峰白云道士河内司马道隐子微述并篆书开元二十三年四月立在玉晨观【复斋碑録】
  唐栖霞寺钟铭
  天宝三载【诸道石刻録】
  唐明皇祠三清文
  天宝七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明皇投箓碑
  御制在崇禧观天宝七年【诸道石刻録】
  唐华阳洞唐玄宗投上清箓碑
  唐张景顾撰【诸道石刻録】
  唐华阳颂玄宗诏附
  梁贞白先生陶宏景撰不着书人名氏唐天宝九年紫阳宫主列行矩等刻石【集古録目】
  唐玄宗尊号曰圣文神武皇帝可谓盛矣而其自称曰上清弟子者何其陋哉【集古録】
  唐玄靖先生碑
  唐秘书郎柳识撰大理司直张从申书李阳氷篆额玄靖先生茅山道士李含光也碑以大历四年八月立【集古録目】
  张从申书李阳氷篆额唐世工书之士多故以书知名者难自非有以过人者不能也然而张从申以书得名于当时者何也从申每所书碑李阳氷多为之篆额时人必称为二絶其为世所重如此余以集録古文閲书既多故虽不能书而稍识字法从申所书弃者多矣而时録其一二者以名取之也夫非衆人之所称任独见以自信君子于是慎之故特録之以待知者【集古録】
  紫阳碑乃张从申书李阳氷题欧文忠不喜从申书集古録屡言之殊不知从申乃效子敬书颇有东晋风尚唐人知书者多故见重于世今人反此欧阳公初不閑法书则从申之迹见弃宜矣【东观余论】
  唐福兴寺碑
  唐许登撰张从申行书并篆额大历五年六月一日壬辰建在江宁县【复斋碑録】
  唐立晋顔含大宗碑
  含十四世孙唐抚州刺史顔真卿撰并书真卿罢抚州过含墓因叙含而下十五世子孙名字事迹立此碑以大历六年十一月立【集古録目】
  唐立晋顔含碑
  晋江夏李阐撰传含曾孙宋金紫光禄大夫顔延之撰铭十四世孙唐前抚州刺史真卿含字宏都瑯琊临沂人东晋初官至右光禄大夫西平侯谥曰靖此铭旧有刻石大历七年四月真卿重建【集古録目】
  唐玄靖先生后碑
  唐湖州刺史顔真卿撰并书先生名含光广陵江都人本姓宏避孝敬皇帝讳改为李氏玄宗师事之加号玄靖先生诏居茅山碑以大历十二年五月立【集古録目】
  唐白鹤庙记
  唐柳识撰刘明素书大历十三年【诸道石刻録】
  唐王师乾神道碑
  唐中书侍郎平章事杨绾撰大理司直张从申书师乾字脩然瑯琊临沂人官至谏议大夫卢循道三州刺史碑以大历十三年立在句容【集古録目】
  张从申书余初不甚以为佳但怪唐人多称之第録此碑以俟识者前岁在亳杜因与秦玠郎中论书玠学书于李西台建中而西台之名重于当世余因问玠西台学何人书云学张从申也问玠识从申书否云未尝见也因以此碑示之玠大惊曰西台未能至也以此知世以鉴书为难者诚然也从申所书碑今絶不行于世惟予集録有之者吴季子碑隂记崔圆颂德碑并此纔三尔【集古録目】
  唐祭酒史公碑
  唐贾曾撰徐浩书李阳氷篆额代宗时立在溧阳【复斋碑録】
  唐华阳三洞景昭大法师韦公碑
  唐陆长源撰窦衆书井篆额贞元三年正月上元造在茅山玉晨观【复斋碑録】
  唐孝子张常洧旌表碑【并门闾勅旌表碣赞附】
  唐贞元五年旌表张常洧门闾勅一道并纪孝行碑前许昌主簿高字撰旌表碣赞句容主簿承环撰皆同刻不着书人名氏常洧字巨川句容人居父丧庐墓过期有芝草生坟上故见旌表【集古録目】
  文字磨灭仅可见其髣髴盖孝悌之为名人之所甚慕而旌表非一世劝也故特録之者惜其将遂不见于后世也其文辞笔画亦自可佳然不专取乎此也【集古録】
  唐玄宗赐李练师诗诏
  唐道士任良友书练师名含光号贞靖先生玄宗所赐诗凡三首诏勅十练师所上表并答铭十五贞元十四年道士包无际等刻石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三茅君下洎宫记
  唐黄洞元撰卢士元书贞元十五年【诸道石刻録】
  唐总悟上人锺山林下集序
  唐处士石洪撰序桂管观察判官张谵诸暨县尉卢建上元县尉卢少连诗共三首皆洪书为锺山僧总悟所作也以贞元二十年十二月立【集古録目】
  唐高阳郡许守珪墓誌
  元和四年【复齐碑録】
  唐修下洎宫记
  唐浙西观察判官王师简撰道士任参玄书下洎故茅君宅也在三茅山下元和中浙西观察使薛苹修以为宫并立三茅君像以元和九年立此碑【集古録】
  唐紫阳常住庄园等记
  长庆三年八月立在茅山玉晨观【复斋碑録】
  唐崔玄亮游山题记
  唐刑部尚书崔玄亮长庆三年游山题记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幽栖寺冲素和尚塔记
  唐沙门灵遵行书长庆三年归化宝历二年正月起塔三月十日毕工【复斋碑録】
  唐崇元圣祖院碑
  唐常州刺史贾餗撰前陈州参军徐挺古八分敬宗即位诏天下求有道之士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以道士周息元荐于朝为建此院勅赐号崇元圣祖院碑以宝历二年立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鸿禧院记
  唐贾餗文【诸道石刻録】
  唐茅山三像记
  八分书与崇元圣祖院记一体书李德裕既建圣祖院并立玄元皇帝孔子尹喜三像援引传记事迹作此记以宝历三年刻【集古録目】
  唐李德裕撰德裕自号上清玄都大洞三景弟子上为九庙圣主次为七代先灵下为一切含识造老君孔子尹真人像三躯此固俚巷庸鄙人之所常为德裕为之有不足怪然以孔子与老君为伍而又居其下此岂止德裕之独可罪耶今史记载孔子问礼于老聃聃戒孔子去其骄气多欲而孔子叹其道犹龙之语着于耳目自汉以来学者未有以为非者岂止德裕之罪哉【集古録】
  唐仙坛山铭
  并石天尊像一唐道士周道赐书铭不着撰人名氏初道士宋文干以山石自然成形因立坛其后县令岑仲琢石为像碑以圣历三年立在溧水【集古録目】
  唐右补阙陆洿题名
  洿自称麋鹿臣字为篆书太和三年题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景阳井栏口铭
  篆书不着名太和四年六月刻在行宫【复斋碑録】
  辱井有篆文云辱井在斯可不戒乎井铭文共十八字在井石槛上不知谁为文【南丰集古録】
  唐炉峰道塲钟铭
  僧世用述赵景玄行书太和四年七月【复斋碑録】
  唐摄山栖霞寺贤圣会记
  释善言撰周士年行书并题额太和五年九月十五日【复斋碑録】
  唐沈传师摄山题名
  正书太和七年六月【金石録】
  唐修水陆无遮斋题
  太和七年六月【诸道石刻録】
  唐禁山碣
  并太和七年禁樵採勅同刻在茅山【诸道石刻録】
  唐平泉院无碍田记
  开成中立【诸道石刻録】
  唐赵浩书金刚经
  正书僧清济篆额开成五年正月立【复斋碑録】
  唐李德裕遥伤孙尊师诗
  唐李德裕遥伤孙尊师诗三首寄题黄先生旧馆诗一首后附秘书省校书郎裴方质八分德裕时为司空平章事以会昌三年刻在茅山【集古録目】
  唐重换司空庙殿记
  据碑司空汉光武时人二十三世孙唐杭州临安县令有则易其庙之故殿立此碑从姪重厚撰族人文察书而皆不着姓当光武时为司空者非一人而有则于唐亦不显不知其为何人也有则自称宗长又有宗副都枝长宗正宗録都孔目庙祝衡阳侍郎等诸枝长孔目及职司题名者数十人皆其族人也碑以会昌六年八月立在溧阳【集古録目】
  唐重修吴大帝庙阶记
  唐河阳三城节度团练衙推石湘汉不着书人名氏永宁县主簿周知素重修大帝庙阶以天中六年立此记【集古録目】
  唐重建开善寺碑
  唐宋整撰宋涣正书并正书额咸通三年十月建【复斋碑録】
  唐僧伽殿记
  不着书撰人名氏僧伽殿潘昉等所立并题名数十人碑以咸通七年立【集古録目】
  唐奉礼郎戴府君誌
  正书小字分书额懿宗时立在溧阳县【复斋碑録】
  唐孝子张府君旌表碑
  唐王丞福书雷珍题额咸通十三年【诸道石刻録】
  唐摄山栖霞寺律大德碑
  唐王如玭撰沙门澄观正书大历四年三月建乾符五年十一月重立【复斋碑録】
  唐潘城院碑
  唐道士刘驩撰陶贞固正书并篆额中和三年七月十五日立在溧水【复斋碑録】
  唐立西汉御史大夫赵王庙记
  林云撰中和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复斋碑録】
  唐车府君誌
  唐大成军都虞侯淮南押衙车府君誌光啓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又无书撰人名【复斋碑録】
  唐重立许长史旧馆坛碑
  梁陶隐居撰并书普通二年正月记唐裴行矩重立【诸道石刻録】
  唐三茅山记
  唐人书不着名字备记三茅山四面所至地里远近【集古録目】
  唐景阳井栏记
  唐阆川上【缺】县主簿张着撰无书人名氏并刻石年月【集古録目】
  唐礼部侍郎信州刺史刘大真碑
  唐裴度撰蒋潼正书在溧水县【诸道石刻録】
  凤凰台记
  武仙童碑
  玉霄庵碑
  三碑诸道石刻録
  吴开善寺塔院并记
  无撰人姓名李陶正书并篆额顺义七年六月【缺】日记【复斋碑録】
  吴徐温铸兴化院钟记
  武义二年十月二十三日立在府城香林寺【复斋碑録】
  吴徐公重建灵宝院记
  道士王栖霞撰道士吕子元正书并篆额太和三年重光辛单阏年九月九日癸巳记【复斋碑録】
  南唐牛首山祖堂幽栖禅院佛殿记
  沙门无业撰沙门处安正书并篆额昇元二年庚子二月记【复斋碑録】
  南唐宋齐丘凤台山诗刻二十韵
  宋齐丘天祐八年题昇元三年奉勅立石王绍顔奉勅正书治平四年重撰【复斋碑録】
  南唐天王记
  不着书撰人名氏溧水县人许儒造石天王像以昇元六年立此记【集古録目】
  南唐方山洞玄观勅还旧钟记
  道士刘日新撰道士李希曜正书并篆额保大元年十月七日立【复斋碑録】
  南唐保宁院钟赞
  保大二年【诸道石刻録】
  南唐义井记
  保大三年【诸道石刻録】
  南唐保大香炉记
  保大三年乙巳岁五月二十四日己未记【复斋碑録】
  南唐中兴佛窟寺碑
  孙忌撰尉迟枢正书王文秉篆额保大四年丙午二月五日建【复斋碑録】
  南唐方山宝华宫碑
  撰人【碑缺】鼐行书王文秉篆额并镌保大四年六月立日建【复斋碑録】
  南唐张懿公碑
  殷崇义撰朱鋭正书保大六年【诸道石刻録】
  南唐辟支佛大广现身记
  周彦崇撰孟文益行书保大六年【诸道石刻録】
  南唐保大井栏铭记
  保大八年三月内建造此井【复斋碑録】
  南唐祈泽寺碑
  释契思撰并正书篆额保大八年庚戌六月二十八日建【复斋碑録】
  南唐清凉寺悟空禅师碑
  韩熙载撰并分书篆额保大九年七月二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南唐祭悟空禅师文
  保大九年【诸道石刻録】
  南唐贞素先生王栖霞碑【号玄博大师】
  徐铉撰并篆额徐锴分书王文秉刻字保大壬子【复斋碑録】
  南唐重立吴太极左仙公葛公碑
  梁陶隐居撰保大十四年丙辰七月辛卯朔五日乙未重建【复斋碑録】
  南唐题葛仙公碑隂文
  句容县令王玄撰并书男邕题额保大十四年中秋月庚申朔记【复斋碑録】
  南唐青元观九天使者功德殿记
  贾穆述王燮书保大十五年【诸道石刻録】
  南唐紫阳观碑
  徐铉撰杨元鼎书并篆额王文秉刻己未岁十二月一日建【复斋碑録】
  南唐徐锴茅山题名篆书
  太岁庚申弟子徐锴敬谒【复齐碑録】
  南唐般若心经
  篆书不着名王文秉刻字【诸道石刻録】
  其后八分题曰左千牛卫兵曹参军王文秉刻字文秉南唐人善篆书此经字画与文秉他所书相类然不知何以但称刻字也石在人家【集古録目】
  南唐许真人并铭
  徐铉撰并篆书在玉晨观【诸道石刻録】
  南唐蒋庄武帝庙碑
  徐铉撰朱铣正书【诸道石刻録】
  南唐玄传大师王君碑 即王栖霞碑已见前
  徐铉撰篆书并题额徐锴八分【诸道石刻録】
  南唐小篆千文
  王文秉篆书建隆元年刻石在茅山【集古録目】
  小篆千文者江南人王文秉书其后题云大唐庚申岁者建隆元年也伪唐李煜自周师取淮南画江为界以称臣遂削去年号奉周正朔然世宗特许其称帝故文秉犹称唐而不书年号直云庚申岁也文秉在江南篆书远过徐铉而铉以文学名重当时文秉人罕知者学者皆云铉笔虽未工而有字学一点一画皆有法也文秉所书独余集録屡得之此本得于太学杨南仲【集古録】
  南唐紫阳宫石磬铭
  张献撰王文秉笔建隆二年刻石在人家【集古録目】紫阳石磬铭余独録于此而不附他书者文秉之书罕见于今也小篆自李阳冰后未见工书文秉江南人其字画之精远过徐铉而中朝之士不知文秉但称徐常侍者铉以文章有重名于当时故也岁在辛酉晋天福六年李昪之昇元五年也五代干戈之际士之艺有至于斯者太平之世学者可不勉哉【集古録】
  骑省石
  在句容县治徐铉曾题名故为骑省石【诸道石刻録】
  南唐延宾亭记【宋齐丘文】
  南唐龙山泉铭
  南唐题明征君墓诗【徐锴篆】
  南唐金刚藏经殿碑
  韩熙载撰并书【四碑诸道石刻録】
  宣州
  【春秋属吴战国属越后属楚秦属彰郡二汉属丹阳郡吴为重镇晋徙丹阳于建业而以其地置宣城郡宋齐梁陈因之梁兼置南豫州隋平陈郡废改州为宣州大业初复置宣城郡唐武德三年曰宣州天宝元年曰宣城郡吴陞为宁国军节度皇朝因之今县六宣城 南陵 泾县宁国 旌德 太平】
  唐修东门颂
  唐武平一撰张敬立书并题额开元十一年立【访碑録】
  唐良吏记
  唐大理司直摄监察御史陈简甫撰大理司直陈太阶书大历中宣州刺史陈【碑不着名】采开元以来州之良吏刺史裴曜卿刺史兼江西採访使班景倩竹承构裴敦复赠刺史李偁司功参军张邈凡六人刻石为之记偁常为江县令终于宣州长史广德中浙中盗起过宣州者皆相戒不入其闾讨击使以闻赠宣州刺史碑以大历四年立【集古録】
  唐宣歙观察使薛邕去思颂
  唐崔巨撰裴业分书并篆额大历十四年八月五日建【复斋碑録】
  唐顔鲁公残碑
  大历十四年【诸道石刻録】
  唐禅定寺通公碑
  唐严绶撰顔頵正书永贞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建【复斋碑録】
  唐杯渡禅师影空碑
  唐朱存撰释巨邻篆书太和三年立在隐静山【复斋碑録】
  唐修敬亭府君庙记
  唐刘重钧撰太和十年立在庙中【访碑録】
  唐福田寺经藏院记
  唐崔从龟撰僧元孚书会昌二年立【复斋碑録】
  唐郑薰记顔鲁公题蒲塘客旅
  唐宣歙池观察使郑薰记大中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复斋碑録】
  唐新兴寺碑
  唐歙州刺史卢肇撰并书越州刺史杨严篆额新兴寺在宣州宣宗大中初悉复武宗所毁佛寺刺史裴休修之而立此碑以大中二年立【集古録目】
  唐叠嶂楼记
  刺史独孤霖书咸通十二年十二月辛亥【复斋碑録】
  吴新兴寺崇福院五百罗汉碑
  天德崇义正书太和癸巳岁十月建【复斋碑録】
  多宝塔记
  孟拱辰书【诸道石刻録】
  琴高亭颂
  杜祎撰八分书【诸道石刻録】
  南唐泾县文宣王庙记
  徐铣记徐锴篆书太岁丁未十月九日吴光辅徐廷祚立【复斋碑録】
  南唐袁石题
  徐廷祚篆书保大五年在泾县【复斋碑録】
  南唐魏惠王神道碑
  常梦锡撰书人残缺王文秉镌保大七年己酉十二月建【复斋碑録】
  南唐彰城寺钟铭
  神仙戒
  郑畋文【二碑诸道石刻録】
  徽州
  【春秋属吴战国属越后属楚秦属彰郡二汉属丹阳郡吴孙权分置新都郡晋武帝改为新安郡宋齐因之后废隋平陈置歙州大业初置新安郡唐武德四年复置歙州天宝元年曰新安郡皇朝因之统县六 歙县休宁 祈门 婺源 绩溪 黟县】
  唐薛稷祠堂记
  陈允升撰李灏分书篆额年月漫灭【诸道石刻録】
  南唐婺源都置制城记
  刘津记正书并篆额昇元二年十月五日【复斋碑録】
  江州
  【古扬荆二州之境春秋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属庐江豫章二郡晋惠帝置浔阳郡兼置江州初治豫章武帝咸康六年移治浔阳中流襟带常为重镇宋齐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置九江郡唐武德四年复置江州天宝元年曰浔阳郡皇朝因之今县五 德化 德安瑞昌 湖口 彭泽】
  宋慧远法师碑
  宋谢灵运撰张野序不着书人名氏慧远姓贾氏雁门人东晋末居于庐山东林碑在庐山【集古録目】
  隋西林道场碑
  隋太常博士欧阳询撰不着书人名氏笔画遒劲或以为公自书按两京记隋改寺为道场碑以大业十三年立在庐山西林寺【集古録目】
  渤海公在隋为太常博士时作不着书人名氏字画遒劲世或以为公自书公时年尚少又字法与公书不同不知何人书也【集古録】
  碑题太常博士欧阳询撰而不着书人名氏余家藏隋姚辨墓誌元寿碑皆率更在大业中为博士时所书与此碑字体絶不类知其非率更书也【金石録】
  唐佛驮禅师舍利塔碑
  【缺】月二十九日建【复斋碑録】
  唐新剏东林寺菜园记
  唐鲁德璠撰林荄正书邓初篆额咸通四年九月三日【复斋碑録】
  唐狄梁公碑
  唐皮日休撰钱雍分书并篆额咸通五年立在彭泽县修真观【复斋碑録】
  唐观察使武阳公韦公写真赞
  唐苗绅撰咸通八年书在东林寺【诸道石刻録】
  唐重建东林寺禅大德言公碑
  唐苗绅撰裴光远分书并篆额咸通九年十二月十三日建【复斋碑録】
  唐广平公旧园记
  唐薛正己撰刘询书并篆额光启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立在东林【诸道石刻録】
  唐圆通大师碑
  唐裴廷裕张文祐捨手书【访碑録】
  唐西林题名
  唐顔鲁公书永泰丙午六月题【集古録目】
  唐东林寺慧远法师影空碑
  唐李演述僧惟高书王遹篆额贞元中建武宗时废宣宗大中八年七月再立【诸道石刻録】
  唐东林寺律大德熙怡大师碑
  唐许尧佐撰李行言分书并篆额贞元十二年八月建武宗时废宣宗大中八年再立【诸道石刻録】
  唐东林寺经藏碑
  唐李肇撰元和七年九月建武宗时废大中十三年七月八日冯譔重书再立并篆额【复斋碑録】
  唐东林寺律大德粲公碑
  唐吉州司户许尧佐撰吴郡陆蔚之书并篆额元和八年端午建武宗时废大中八年七月再立【复斋碑録】
  唐东林寺临坛大德塔颂
  唐刘轲撰弟子云臯正书元和八年十月建武宗时废大中八年七月重立【诸道石刻録】
  唐崔融游东林寺诗
  正书无姓名元和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曾孙江州刺史能重刻【复齐碑録】
  唐兴果寺律大德奏公塔碣
  唐白居易撰僧云臯正书长庆二年闰十月一日建武宗时废宣宗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复斋碑録】
  唐题东林寺影空碑隂
  唐李渤撰僧云臯正书长庆三年三月七日【复斋碑録】
  唐庐山峯顶寺临坛大德法真碑
  唐李宏庆撰僧云臯正书长庆三年四月立【复斋碑録】
  唐东林寺律大德熙怡石坟哀誌铭
  唐侯高撰僧云臯正书长庆四年五月十三日立【复斋碑録】
  唐辩石钟山记
  唐李渤字济之撰不着书人名氏彭蠡湖之口有石钟郦道元注水经以为水石相薄为钟音因以得名渤游山中见有卧石叩之其鸣如钟土人曰此石钟也故为此记以辨之渤时隐居白鹿洞称白鹿先生后官至桂管观察使太和元年故吏吴文干刻石在湖口镇【集古録目】
  唐东林大师真堂记
  唐倪匡明书并篆额大和三年【诸道石刻録】
  唐栖霞寺大德玭律师碑
  唐刘轲撰沙门云臯正书齐余篆额太和四年七月十二日建武宗时废宣宗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再立【复斋碑録】
  唐水阁院律大德齐明和尚碑
  唐郑素卿撰僧道真行书太和六年三月六日建大中八年再立【诸道石刻録】
  唐东林寺德化王重置白氏文集记
  僧匡白记余文真正书倪臣明篆额太和六年八月十二日【诸道石刻録】
  唐东林寺白氏文集记
  唐白居易记僧云臯正书太和九年八月【金石録】
  唐宝称大律师塔碑
  唐秘书丞史馆修撰刘轲撰江州司户参军陈去疾书前振武节度参谋李庭彦篆额律师江南讲僧也名智满陶靖节之九世孙始出家于宝称寺故以为号碑以开成四年立大中八年重建在庐山【集古録目】碑以开成四年四月二十七日建武宗时废大中八年七月二十三日重立【复斋碑録】
  唐曹汾去东林诗
  会昌三年七月十三日刻在玭师碑隂【诸道石刻録】
  唐东林寺观音方丈记
  江夏僧元楚记东夷溟岛太玄谷冲寂野叟书大中六年二月十三日【复斋碑録】
  唐抚州景云寺上宏和尚石塔碑
  唐白居易撰李克恭正书段全纬篆额大中八年七月十五日重立在东林寺【复斋碑録】
  唐陇西子德题名
  大中十年同游刻石西林寺【诸道石刻録】
  唐东林寺建碑记
  唐张又新撰裴光远篆额大中十年四月三十日【复斋碑録】
  唐复东林寺碑
  唐湖南观察使潭州刺史崔黯撰散骑常侍柳公权书寺在江州先被废至宣宗时复立碑以大中十一年四月立在庐山东林寺【集古録目】
  会昌中被废大中初黯为江州刺史而复之【集古録】
  唐韦宙施钱再造经藏堂宇题
  大中十二年刻石在东林寺【诸道石刻録】
  唐裴讽题名
  刻在齐朗和尚碑隂大中十四年六月【诸道石刻録】
  唐经藏院碑隂记
  唐抚州刺史蔡京撰正书无名大中十四年五月
  南唐重修东林寺记
  韩王知证记孟拱辰分书并篆额昇元六年七月一日【复斋碑録】
  南唐太乙真人庙记
  韩王知证记孟拱辰行书并篆额昇元六年七月二十九日建【复斋碑録】
  南唐弥勒菩萨上生殿记
  杨弼撰僧慕庄书保大三年二月二十日杜昌业建【诸道石刻録】
  南唐太乙观董真人殿碑
  道士倪少通撰道士锺德载正书并篆额保大十一年十一月【复斋碑録】
  南唐东林寺上方禅师舍利塔记
  彭渎撰并分书额伊从道正书保大十四年岁次丙辰十月庚申建王文秉刻【复斋碑録】
  南唐文宣王庙记【引书佚】
  南唐张灵官记
  徐铉撰徐锴书并篆额岁次癸酉上元立【诸道石刻録】
  南唐义门陈氏书堂记
  徐铉撰徐锴书并篆额【诸道石刻録】
  池州
  【春秋属吴战国属越后属楚秦属彰郡二汉属丹阳郡晋属宣城郡宋齐梁陈隋因之唐武德四年析宣州置池州贞观元年州废永泰元年复置后曰池阳郡皇朝因之今县六贵池 青阳 铜陵建德 石埭 东流】
  唐张嶙府君墓誌
  唐韩励躬撰正书无名贞元十四年十一月十一日立在建德县【复斋碑録】
  【阙】
  并书凡诗五首武阳郡公韦丹诗【缺】
  四年刻【集古録目】
  唐崔澣撰【京兆金石録】
  法王和尚塔碑
  僧迥斌撰丘光道书【诸道石刻録】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六
  宋 陈思 撰
  【阙】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七
  宋 陈思 撰
  【阙】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八
  宋 陈思 撰
  梓州路
  渠州
  【春秋战国为巴地奈二汉属巴郡晋初属巴郡惠帝分置宕渠郡宋齐属宕渠郡梁立渠州西魏立流江郡后周因之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为宕渠郡唐武德元年曰渠州天宝元年曰流江郡皇朝因之今县三 流江 隣水 隣山】
  汉赐豫州刺史冯焕诏
  汉赐豫州刺史冯焕诏安帝元初六年也首云告豫州刺史冯焕者汉诏之式如此按冯君车骑将军绲之父绲传云焕为幽州刺史又有墓阙题云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 季年豫州境内无盗贼事上谷代郡皆幽州部诏有北顾心灰顷属乐浪之文亦幽州也诏中谕其竭心尽虑而使之便宜数上必自豫徙幽而赐此诏其石下断惟存上八字意不能详考焕犹在豫故其前尚称故官也
  汉幽州刺史冯焕神道
  铭云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刺史冯使君神道按后汉书冯绲传绲父焕安帝时为幽州刺史而绲碑亦云幽州君之元子此字在宕渠绲墓前双石阙上知其为焕阙也【金石録】
  汉幽州刺史冯焕神道今在渠州冯绲传云父焕安帝时为幽州刺史建光元年卒隶释有元初六年赐豫州刺史冯焕诏焕之残碑有郎中尚书侍五字可辨今无所见也【隶释】
  汉冯焕残碑
  汉冯焕残碑二十九字其云此鲜卑叛逆则元初六年诏除幽州时事也其云策书嘉歎赐钱者冯绲传载焕死于狱中帝愍之赐钱十万当是此事也末有永宁二年四字盖其卒之年月也帝纪书建光元年正月幽州刺史冯焕卒 二郡太守讨高句骊秽貊不克四月辽东都龎奋承伪玺书杀元蒐太守姚光绲传云焕幽州刺史疾忌奸恶元蒐太守姚光亦失人建光元年怨者诈作玺书赐焕光以欧刀下东龎奋行刑奋即斩光收焕焕疑诏有异上自颂病死狱中建光之元即永宁二年是岁二月改元焕以四月终故碑尚用旧年也碑字虽无几而皆与史合【隶释】
  汉冯焕残碑隂
  汉冯焕残碑隂诸曹吏及帐下司马武刚司马十余人其间有贯颍川汝南陈国者皆豫州旧部也【隶释】
  汉车骑将军冯绲碑
  汉故车骑将军冯公之碑篆额冯公名绲巴郡宕渠人碑云字皇卿而本传作鸿卿碑云一要金紫十二银艾绲终于廷尉而以将军题碑首者以金紫之贵也绲以永康元年十二月卒【隶释】
  汉冯绲墓六玉碑
  其上有乌三足狐九尾其下则二驴有一人跨其右者最下一牛首蜀人谓之双排六玉碑
  又一碑与六玉碑同一石在冯绲墓道中蜀人谓之六物碑其上朱雀而下玄武其中没字漫灭也【并隶释】
  汉冯绲墓单排六玉碑
  上有朱雀玄武蜀人既以前碑谓双排而谓此单排恐亦是冯绲墓道中
  汉是邦雄杰碑
  无名碑以天禄为额其下刻一牛首又有碑上朱雀而下玄武其中则没字碑也此碑之云是邦峻生雄杰峻之上下各阙一字盖言其山川孕秀也其间有晋阳侯苗由彼适梁犍为武阳之句疑其姓杨而家犍为也其初云畔羌动干戈州郡无赋发君设赀宝当是出家财以御宼也其中又有君将出征及宾布子亦是破贼之事碑今在西州字画颇类李翊碑【隶续】
  汉是邦碑隂没字碑
  没字碑是邦雄杰之隂也与冯绲墓道一碑相类非磨灭者朱雀在其上龟蛇在其下【隶续】
  汉益州太守城埧碑
  无名碑蜀人谓之城埧碑末有方三百里围二尺字及用人用日数似是记板筑事首云肇自轩辕以臻于君则纪其族系也游学鲁卫师孔氏门鈎深河雒综览典坟明美其学问也自此历官皆利缺多叙讨撃宼攘鸠集散流之事有先零氏羌攻犯及四方会聚万有余人之语司集议以其有谋诏拜益州太守余或句有读而上下文不相属矣【隶释】
  汉广汉属国侯李翊碑
  碑无额碑云君讳翊字国辅历五官功曹守察孝为郎拜广汉属国侯熹平二年卒铭文属国李侯之语知其姓李【复斋碑録】
  汉广汉属国侯李翊夫人碑
  广汉属国侯夫人碑李翊之配也两碑今在渠州欧赵时皆未出其文云于戏夫人臧侯苗焉盖夫人之
  姓臧也其后歎辞【缺】      未易晓中有重
  文数句惟其【缺】      再出汉妇人墓铭见
  于文士【缺】     刻存于今者独此一碑尔
  唐立魏太尉邓公神庙碑
  唐邢册撰正书无名氏长庆四年三月五日立【复斋碑録】
  唐创起歇马五亭记
  唐南车撰王朏正书并题额开成元年五月二十二日【复斋碑録】
  唐隂平县记
  唐郑絪撰无书人名氏篆额大中六年五月十八日记【复斋碑録】
  唐重阳亭铭
  唐李商隐撰正书无名氏大中八年九月【金石録】
  唐百神堂记
  唐节度吴行鲁记正书大字无姓名乾符三年岁寄丙申四月二十日记【复斋碑録】
  唐册赠张丞相顺济王并祭文
  正书无姓名广明二年岁次辛丑正月庚戌朔十七日丙寅立【复斋碑録】
  唐新修顺济王庙记
  正书书撰人姓名缺中和元年十二月记【复斋碑録】
  唐册赠邓文卫圣侯勅碑
  唐剑州刺史姚卓状邓乾裕书并篆额中和五年八月十日立【复斋碑録】
  唐东溪亭诗
  唐剑州节度行军司马任侗撰序并诗监军使程山望等和者九人无书人名氏及刻石年月【集古录目】
  梓潼五妇山神庙碑
  在梓潼北四十里【寰宇记】
  九龙堂记
  【诸道石刻録】
  利州路
  巴州
  【春秋战国为巴郡秦二汉属巴郡蜀刘氏分属巴西郡晋因之晋宋之间为夷獠所据宋末始于岭南立归化郡齐因之梁又立木门郡元魏得其地立巴州及太谷郡后复入梁而太谷废西魏后周皆立巴州隋开皇初归化木门二郡并废属巴州大业初州废置清化郡唐武德元年曰巴州天宝元年曰清化郡蜀王氏孟氏因之今县五 化城 难江恩阳 曾口通江】
  汉广汉属国都尉丁君碑
  广汉属国都尉丁君碑威宗元嘉元年立丁君名鲂字叔河其碑仅有数句成文如云耽乐术艺大雅少畴治易韩诗垂意春秋其仕则初为蜀都属国都尉三载功成迁于广汉立碑者十余人严子修为之首【隶释】
  汉巴郡太守张纳功德叙
  其前题巴郡太守都亭侯张府君功德叙云君讳纳字子郎渤海南皮人也又云丙子玺书封都亭侯碑无卒葬年月其后颇叙述政绩而繋以铭诗盖巴郡太守德政碑尔【金石録】
  巴郡大守都亭侯张府君功德叙灵帝中平五年立今在巴州张君名纳渤海人碑云立姓定氏应天文像盖谓二十八舍有张宿其不经与柳敏碑同此碑乃掾属李元等为之碑隂各书曹掾之职而不称故吏则是张君在郡之日所立【隶释】
  汉张纳碑隂
  张纳碑隂题名七十有四人从事及丞则书其字主簿掾史并书名盖一郡之吏也【隶释】
  益州从事宕渠李元次公等七十四人题名末行云中平五年三月上旬书君升台祚承天百福子孙千亿【复斋碑録】
  唐龙兴寺颂
  唐崔璟撰王幼成书开元十五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救苦观世音像铭
  乾元二年正月【诸道石刻録】
  唐立巴郡太守严顔庙碑
  唐韦曾撰无书人姓名贞元二十年【诸道石刻録】
  唐羊士谔游西龛诗
  元和六年并题石壁寒食游眺二诗【复斋碑録】
  唐刺史乔公郡斋诗
  长庆元年七月【诸道石刻録】
  唐重修严顔神庙碑
  唐冯澥撰蒲君宰正书天复五年十月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唐光福寺楠木歌
  唐严武史俊作【访碑録】
  唐古楠行
  唐鲜于诜作【诸道石刻録】
  唐严武题龙日寺西龛石壁诗
  行书无姓名【金石録】
  唐㕁昂光福寺诗
  行书无姓名【金石録】
  唐河东薛公布政録
  唐裴寘辞纂述王勛书【诸道石刻録】
  唐南角山记
  唐刺史杨师谋撰在集州即难江县地唐武德四年立集州皇朝熙宁五年州废来属
  文州
  【春秋战国及秦属氐羌地汉属广汉郡晋秦始中立隂平郡西魏立文州及卢化郡后周因之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属武都郡义宁二年立隂平郡唐武德元年曰文州天宝元年曰隂平郡蜀王氏孟氏因之今县一 曲水】
  唐㲙驿记
  正书书撰人姓名缺碑漫灭正书额四字全天宝四年立【复斋碑録】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十九
  宋 陈思 撰
  夔州路
  夔州
  【都督府春秋为庸国之鱼邑庸灭属巴秦及二汉属巴南二郡均平六年分属永宁郡建安六年刘璋改为巴东郡蜀晋宋齐皆因之齐兼立巴州梁曰信州后周立总管府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府废后置巴东郡唐武德元年曰信州二年改曰夔州天宝元年曰云安郡蜀五氏陞镇江军节度后改曰宁江今县二 奉节 巫山】
  汉巴官铁量铭
  汉巴官铁量铭云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前代以永平纪年者凡五汉明帝晋惠帝后魏宣武李密伪蜀王建惟明帝至十八年其他皆无及七年者以此知为明帝时物也【金石录】
  铭云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此盆色类州砂黄鲁直石刻云其一曰秦刀巴官三百五十戊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余绍兴庚午亲见之今在巫山县治【资古绍志录】
  巴官铁盆铭十六字显宗永平七年造建中靖国初黄鲁直自戎州东归厥弟叔向摄邑巫山有大盐盆积水堂下以植莲芡鲁直去其泥而识之其文铸出铁上故虽有发笔而势不可纵人或指以为篆首行惟有一字如已而及最后一字如西而有连笔鲁直以为前刀而后酉亦谓之秦篆又以斗为戊皆误也【隶续】
  汉巴官盐量铭铭三行十六字量在巫山旧蓄水种莲建中初山谷濯去汚泥得欵识谓前一行乃秦篆曰刀其二曰巴官三百五十戊其末曰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当是时欧阳公已下世不及见不得以入录赵德夫虽得以入录其正考乃云巴官永平七年三百五斤第二十七殊失次序无义理余服山谷之言多是惟首行以勹为刀金疑是乙量以甲乙名之乙次甲其第二量乎次曰巴官三百五十戊巴官巴都官量也以戊为戊疑是斗言此量所容三十五石耳其最后行曰永平七年第二十七酉按明帝永平七年正月二日乙酉至十二月十九日丁酉凡二十七酉记此量成于丁酉亦绛老人四百四十五甲子之义也余生晚恨不见山谷【集古后录】
  晋都乡侯断碑
  上半不存不知姓名末行有升平二年三月上旬立【复斋碑录】
  唐杂言神女诗
  唐忠州刺史李吉甫撰正书无姓名贞元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刻【复斋碑録】
  唐题巫山诗
  唐蔡穆撰沈约真行书元和五年十一月【金石録】
  唐神女庙诗
  唐荆南节度判官敬骞撰试左金吾卫兵曹参军沈幼真书元和五年十二月刻在巫山【集古录目】
  唐白帝城新修祠庙记
  唐马文约撰戴昇正书并额元和九年立【复斋碑录】
  唐刺史厅壁记
  唐刘禹锡撰正书无姓名长庆二年【复斋碑録】
  唐神女庙诗
  唐李贻孙撰正书无名会昌五年九月【金石录】
  唐都督府记
  唐夔州刺史李贻孙撰缪师愈书其记州之城垒祠宇古迹甚备碑以会昌五年十一月立【集古录目】
  余尝谓唐世人人工书故其名堙没者不可胜数每与君谟歎息于斯也如巨灵该缪师愈今人尚不知其姓名况其书乎余以集录之博仅各得其一尔【集古录】
  唐丘玄素神女庙记
  唐夔州刺史丘玄素诗一首无刻石年月【集古录目】
  后唐重修白帝庙记
  刘纶述并行书篆额长兴二年六月记【复斋碑录】
  前蜀重修水陆院佛殿记
  右拾遗张恂撰【诸道石刻录】
  白帝庙石笋诗三首
  【诸道石刻录】
  黔州
  【春秋属巴地战国属楚秦昭王伐楚取黔中以属黔中郡二汉属武阳郡晋宋齐皆因之后不宾服后梁武帝时蛮饰以其地归附初立泰州后改曰黔州天宝元年曰黔中郡蜀王氏陞武泰军节度今县二 彭水 黔江】
  汉孝廉柳敏碑
  碑云君讳敏其先盖五行星仲二十八舍柳宿之精也其说可谓怪矣此碑以柳君得姓出于柳宿果何所据哉【金石録】孝亷柳君碑柳君名敏历五官功曹宕渠令碑以孝亷称之重其行也其父亦因孝廉除郎中碑字虽有漫灭考其文意盖柳君以本初元年再为郡守所举不幸而死后二十三年县令赵台念其墓无碑识故为立石时灵帝建宁二年也【隶释】
  孝廉柳敏碑今在黔州隶释云敏尝为郎中五官功曹宕渠令死后二十三年县令赵台念其墓无碑识故为立石时灵帝建宁二年也余考之不然其以孝廉除郎中者敏之父也历五官功曹宕渠令者敏也其言建宁元年赵台念素白之义其二年十月甲子为君立碑者建宁三年也按范晔汉记建宁二年十月庚子晦日有食之逆数而上十月无甲子赵德夫金石録识于目録之下云建宁二年六月然此碑其稍漫不可识者则十有四字其可识者三百十字而十月甲子又特全好无昏舛可信而不疑况是年六月一日辛未亦无甲子惟建宁三年十月乃正得甲子朔碑所谓其二年者元年之后二年也【集古后録】
  汉柳敏碑隂六玉
  柳敏碑隂其上刻一禽若凤其下则麟也中有牛首衔环两旁凡六玉其左则瑁圭璧其右则琮璋璜【隶续】
  忠州
  【春秋战国为巴地秦属巴郡二汉蜀晋宋齐梁因之梁立临江郡后周兼立临州隋开皇初郡废大业初州废属巴东郡义宁二年复立临州唐贞观八年改曰忠州天宝元年曰南宾郡前蜀后蜀因之今县四临江 垫江 丰都 南宾】
  汉县三老杨信碑
  县三老杨信碑石已剥鲜有成章者惟官氏名字俱存所云陈留太守则其父祖也其文有蛮夷盗贼及奬厉兵甲之句盖是述其扞宼之绩其官惟有官掾功曹四字其中有惟兮和平大汉元年之文惟兮歎惜之辞和平者威宗之纪年其未云七十有二遭疾则其所终之夀也【隶释】
  唐仙都观王隂二仙翁碑
  唐李䖍之撰施楚玉正书景云二年正月立【金石录】
  唐仙都观王隂二真君碑
  唐薛镜一撰宇文楚珪正书景云三年正月立【复斋碑录】
  唐明皇梦真容诏
  开元中刻【诸道石刻录】
  唐明皇游太守康公诗
  唐明皇御制并行书古篆额天宝十三年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御制御书诗刻石记
  唐南宾太守康昭远谨述天宝十三年甲午二月七日癸酉建【复斋碑录】
  唐仙都观王隂二真君影堂碑
  唐李吉甫撰储伯阳行书贞元十四年正月立【金石录】
  唐论土洲记往复书
  唐段文昌撰房式述正书无姓名贞元十七年十一月【金石录】
  唐土洲耆老思旧记
  唐段文昌撰王玄同正书贞元十五年记元和十五年十二月建【复斋碑录】
  唐修仙都观记
  唐段文昌撰李师复正书太和七年正月五日立【复斋碑录】
  唐题仙都观诗
  唐南卓张次宗作太和八年五月十八日【复斋碑录】
  唐仙都观修斋灵感记
  唐段成式撰李腾书咸通四年五月十七日立【复斋碑录】
  唐扶风公创造仙都观天尊殿石像记
  唐蹇宗儒撰尹翃正书并题额咸通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记【复斋碑录】
  唐仙都观老君石像记
  唐冯涯撰尹翃正书咸通五年七月五日记【复斋碑录】
  唐仙都观新建南楼记
  唐柳骈撰杨珪书咸通三年四月记乾符三年七月建【复斋碑録】
  唐仙都观黄箓斋祥瑞诏
  中和二年【诸道石刻录】
  前蜀仙都观石函取经记
  杜光庭撰正书天复七年四月【复斋碑录】
  后蜀重刻卢潘平声诗
  泰政五年十月三日杨仁煦以旧本重刻【复斋碑录】
  万州
  【春秋战国为巴地秦二汉属巴郡建安中分属巴东郡晋宋齐皆因之后周立安乡南都二郡兼立南州后改安乡曰万州南都曰怀德隋州郡并废属巴东郡唐武德二年立南浦州八年州废属夔州九年复立曰浦州贞观八年曰万州天宝九年曰南浦郡前蜀后蜀因之今县二南浦 武宁】
  汉真道冢地碑
  真道冢地碑延熹七年真道以钱八千从真教兄弟市此地广二十二丈其文戒约后世作冢取上方隅但得宿山居留不得争讼舍地怖之以天帝诛疾劝之以勉崇孝道戒之以不得违犯先人之约字札紊碎不能尽述【隶续】
  唐永刺史冉仁才碑
  唐张昌龄序李崇真行书弟子恂书名龙朔三年二月十二日立【复齐碑録】
  唐岑先生铭
  唐严浚撰正书无姓名乾元三年四月【金石録】
  唐大云寺岑公石洞志
  唐段文昌撰元和八年十月立在大云寺【复斋碑録】
  涪州
  【春秋战国为巴地秦二汉属巴郡建安二十一年蜀分立涪陵郡晋因之后废而复立隋开皇初又废属渝州唐武德元年祈置涪州天宝元年曰涪陵郡前蜀后蜀因之今县三涪陵  乐温武龙】
  汉广汉绵竹令王君神道
  建宁元年十月造县令字作苓汉人淳质文字相近者多假借用之如县令字人所常用而尚假借何也【金石録】广汉绵竹令王君神道九字微杂篆体绵字作曰下木畧与县字相混故赵氏误作广汉县令而谓其借苓为令也欧阳公博收并蓄顾弗深考姓名字画多有误读者德父治郡之余专意金石刻辨证亦甚精确独此碑为可笑尔【隶释】
  汉刘让阁道题
  刘让所题十六字相传云在蜀中阁道建宁者灵帝年号汉碑书犍为之犍皆作楗【隶释】
  建宁元年十月上旬工楗为武阳刘让题十六字作一行金石録误以此合之广汉王君神道
  唐相思寺弥勒石像记
  光化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后斋碑録】
  恭州
  【古巴子之都战国为秦所併立巴郡二汉因之初平六年分巴为二郡以江州为永宁郡建安六年复为巴郡蜀晋宋齐因之梁兼立楚州西魏后周因之隋开皇初郡废改州曰渝州大业初州废为巴郡唐武德元年曰渝州天宝元年曰南平郡蜀王氏孟氏皆因之皇朝崇宁元年更名今县三 三巴 江津 壁山】
  晋夜郎太守母稚碑并隂
  晋故宁远将军绥蛮护军夜郎太守母府君之神碑隶额二十字君讳稚字君孙隆安三年岁运己亥十月十五日主簿张熊等立
  碑隂司马行谈指令巴西陈【碑缺】参军事行夜郎令巴西杨玉等题名【复斋碑録】
  晋义熙灵石社日记
  石以二月社日立先鑒传铭于圮必泰今大篡既正皇晋中兴西宼有独尽之势关洛有可乘之兆年丰气和物宁其极旷代冥微复着于今辄抑奉时仰协人会飞旍命旅廓宁岷夏矣义熙三年二月八日戊申社日记【复斋碑録】
  唐渝州游仙观杜法师功德碑
  唐韩太冲撰王义临书法师讳隐居字贞干垂拱三年立【复斋碑録】
  唐张萱灵石碑
  天宝十五载正月【下上碑并诸道石刻録】
  唐王昇灵石碑
  乾元三年二月
  唐郭英干灵石碑
  广德二年二月
  唐杨冕灵石颂
  大历四年正月
  唐李全灵石诗
  大历十年正月
  唐任超灵石碑
  建中四年正月
  唐贺若公灵石碑
  温从撰太和七年二月
  唐陈君从灵石铭
  陈宪撰会昌四年
  唐牟崇厚灵石铭
  张孟撰大顺元年二月
  唐张武题记
  景福元年三月二日
  唐牟知猷灵石诗
  景福元年三月十日
  梁山军
  【皇朝开宝三年以石氏屯田务立县一 梁山】
  汉都乡孝子严举碑
  都乡孝子严举碑崇七尺其二分之下横有裂文近岁出梁山军所传者皆至裂文止石理皴剥文意间断不知其尚有阙遗也予再得之始是全碑严举姓名甚分明其碑有文有颂又有辞曰十六句盖严举之父仕至郡守三女无男以举为后举能和顔奉亲送终尽孝母氏年老事继若真德刑州里官表门闾弟子共为立碑又有数行载邑官甄表之因颛称其为父行丧服制踰礼延熹之七年也【隶续】
  汉严举碑隂
  碑云丞广汉属国王杜字文拒右尉楗为南安周位字惠照三十六人题名多称弟子者【复斋碑录】
  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
  汉交阯都尉沈君神道
  交阯都尉沈君二神道其上各刻朱雀其形相向知此盖是一人犹王稚子阙尽书其所历官也其下又刻龟蛇虎首所画甚工此字及冯焕王稚子阙皆是八分书张怀瓘所谓作威投戟腾气扬波者也【隶释】
  云安军
  【开宝六年以夔州云安县置军县一 云安】
  汉郑子真宅舍残碑
  郑子真宅舍残碑所存其上十数字余石碎矣首云所居宅舍一区直百万继云故郑子真地中起舍一区七万凡宅舍十有二区其次有辞语有岁月云平四年上存四点必熹平也【隶释】
  汉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
  金广延母徐氏纪产碑其辞云光和元年五月中旬金广延母自伤纪考姓徐氏元初产永夀元年出门託躯金掾李本自此之后其石半灭所存者其下段尔徐氏归于李本有男曰恭字子肃早终故立从孙广延为后广延弱冠而仕又复不禄碑云广延年十八娶妇徐氏子肃亦有年十八字而阙其下文当亦是载其婚聘子肃残碑亦有妻字可证此碑字子肃之上有两字不甚明上一字髣髴是恭其下颇类成字但汉人无二名而舍恭有墓阙及残碑皆云恭字子肃可以証广延之子字子肃者即金恭也但恭之下多一字所不可晓【隶释】
  汉鉅鹿太守金君阙
  鉅鹿太守金君阙七字今在蜀道不知其人也【隶释】
  汉处士金恭阙
  处士金恭字子六字子下一字惟存一笔以墓碣及金广延母碑参之知其字子肃也此石圭首甚锐其上刻三足乌其次横刻此数字其下有一人执扇而乘马两旁有螭衔环近岁出于云安军土中【隶释】
  汉金恭碑
  金恭碑其石剥缺残章少有可认者金掾李本即其父也二弟曰广延曰雍直其母徐氏有纪赀产碑【隶释】
  唐杨云外尊师碑
  杜光庭撰在云昇宫【复斋碑録】
  福建路
  福州
  【大都督府春秋为七闽地秦为闽中郡汉武帝为治县属会稽郡东汉因之吴分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立晋安郡宋齐因之陈兼立闽州后改曰丰州隋平陈郡废改州曰泉州大业初州废立建安郡唐武德元年曰泉州景云二年曰闽州开元十三年改今名天宝元年曰长乐郡后陞威武军节度唐末为闽王氏所据石晋时入吴越后周改彰武军皇朝太平兴国二年复曰威武军今县十二闽县 候官 福清 怀安 长溪 连江古田 长乐 永福闽清 罗源 宁德】
  观音寺古篆
  篆书十字在福州永泰县观音院后山上闽人黄孝立为子说曰山无名而甚高峻石皆顽无复镌刻之迹如人以手指画泥而成文文随圆石之形环布之孝立尝至广州见南蕃人以夷法事天日夕拜金书字图号天篆者视其与此正同然不能考也今世人亦有以道家之言译之者曰勤道守三一中有不死术亦莫得而详焉【集古録】无名书凡十字体如篆籕其文非字书所有在福州永泰县观音院后山上如以手指书石而为之非人迹也【集古録日】
  唐东山爱同寺怀道闍梨碑
  唐括州刺史李邕撰并书闍梨姓陈氏为福州爱同寺僧碑以开元二十五年七月立【集古録目】
  大乘爱同之寺
  唐李邕书【诸道石刻録】
  唐般若台题
  唐李阳冰篆大历七年立【金石録】
  在神光寺石壁上大字二十四字着作郎兼监察御史李贡造【诸道石刻録】
  唐东山怀一律师碑
  唐皇甫政撰褚长文正书丘悌篆额贞元八年四月十五日立【复斋碑録】
  唐爱同寺西院大律师碑
  唐刘太真撰于頔书贞元八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贞元无垢浄光㙮铭
  唐庾承宣撰无书人名氏篆额贞元十五年四月立【诸道石刻录】
  唐东山爱同两寺义食堂画壁记
  唐冯审撰顔颙书篆额元和四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毬场山亭记
  唐冯审撰分书无姓名篆额元和八年立【复斋碑录】
  唐圣泉寺法华院记
  唐刘轲撰太和四年立碑三面皆刻字【诸道石刻录】
  唐新造上生院记
  唐李贻孙撰正书无名大中六年四月十三日立在神光寺【复斋碑录】
  唐毬场山亭二十咏并序
  唐福州刺史裴次元作大中十年刻【诸道石刻录】
  唐闽迁新社记
  唐摄馆驿廵官前进士濮阳宁撰书为八分不着名氏福州刺史杨君【碑不着名】改立新社稷风雨坛遂记其坛壝室宇之制碑以大中十年十一月立【集古录目】其辞云大中十年夏六月关西公命迁社于州城凡筑四坛坛社稷其广倍丈有五尺其高倍尺有五寸主以石坛风师广丈有五尺高尺有五寸坛雨师广丈而高尺云文字古雅甚可爱呜呼唐之礼乐盛矣其遗文有足采焉州县社稷有主见于此记盖大中时其礼犹在也按唐书杨发自苏州刺史为福建观察使至大中十二年迁岭南节度以岁月推之关西公者杨发也【集古录】
  唐九峯镇国禅院额
  唐柳公权书咸通二年八月八日题闽中记云在怀安县北【诸道石刻录】
  唐建天王堂记
  唐卢标撰咸通七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神光寺碑
  唐李勲撰卢元书并篆额咸通八年十二月立闽中记云神光寺在城内乌石山正西【诸道石刻录】
  唐定光塔记
  唐黄滔撰进士刘瑊书并篆额天祐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南涧寺石像记
  唐四门助教欧阳詹撰【诸道石刻録】
  晋尊胜经幢
  李绍元书天福九年立【诸道石刻录】
  后周尊胜经幢并记
  僧文琠记显德三年立【诸道石刻録】
  后周外汤院置田记
  大德亚山高述显德六年十一月立【诸道石刻录】
  漳州故罗汉禅师碑
  张广撰僧匡政书闽王昶通文元年建【诸道石刻录】
  闽忠懿王德政碑
  于竞撰【诸道石刻录】
  大沩延圣禅师碑
  崔胤撰【诸道石刻录】
  建州
  【春秋为七闽地战国为越人所居秦属闽中郡二汉属会稽郡吴永安三年分置建安郡晋宋齐梁因之陈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平陈郡废属泉州大业初州废属建安郡唐武德四年立建州天宝元年曰建安郡唐末为闽王氏所有陞镇武军节度石晋时入南唐改永安军又改忠义军后降军事皇朝端拱元年陞建宁军今县七 建安 欧宁 建阳浦城 崇安闽隶 松溪】
  唐黄畲庙记
  唐吴安世撰并正书广德二年六月初三日记【复斋碑録】
  泉州
  【春秋为七闽地战国为越人所居秦属闽中郡汉属闽越国后及东汉属会稽郡吴属建安郡晋属晋安郡宋齐因之后置南安郡隋平陈郡废属泉州唐初亦属焉圣历二年立武荣州三年废久视元年复置景云二年更名天宝元年曰清源郡唐末为闽王氏所有石晋时附于南唐陞清源军节度皇朝太平兴国三年改平海军今县七 晋江 南安同安 惠安 永春清溪 德化】
  唐三公亭记
  唐四门助教欧阳詹撰在东湖【诸道石刻录】
  广南东路
  广州
  【都督府古蛮夷之地春秋战国为百越秦立南海郡二汉因之建安十五年兼立交州吴永安六年分立广州晋宋齐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仁夀元年曰番州大业初州废复立南海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广州天宝元年曰南海郡后建清海军节度五代为南汉刘氏所据皇朝开宝四年收复今县七 南海 番禺 清远 增城 怀集 东莞新会】
  梁罗浮山铭
  梁广州刺史河东王萧【缺】撰参军萧世贞书中大同元年立【集古录目】
  唐贪泉铭
  唐南海别驾陈元伯撰岭南黜陟判官薛希昌倒薤篆书天宝五年四月立【集古録目】
  唐张九章祭南海册
  天宝十载三月刻【复斋碑録】
  唐南海广利王神庙碑
  唐袁州刺史韩愈撰循州刺史陈谏书并篆额元和十二年广州刺史孔戣重修南海神祠以十五年十月立此碑在南海庙中【集古録目】
  韶州
  【春秋为百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二汉属桂阳郡吴甘露元年分立始兴郡晋因之宋改曰广兴郡齐复曰始兴梁陈因之隋平陈郡废属广州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番州寻改为东衡州贞观元年更今名天宝元年曰始兴郡唐为卢光稠所据后入南汉今县五 曲江 翁源 乐昌 仁化 建福】
  汉周府君碑
  汉隶不着书撰人名氏韶州图经云郭苍撰初桂阳有泷水人患其险太守下邳周憬字君光颓山凿石以通之延熹三年故吏区祉刻石以纪功并祉等故吏题名者三十二人在韶州乐昌县昌乐泷上周君庙中【集古録目】
  按韶州图经云后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庙在乐昌县西一百一十八里武溪上武溪惊湍激石流数百里昔马援南征其门人爰寄生善吹笛援为作歌和之名曰武溪深其辞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渡兽不能临嗟哉武溪何毒淫周使君开此溪下合真水桂阳人便之为立庙刻石又云碑在庙中郭苍文今碑文磨灭云府君字君光而名已讹缺不可辨图经但云周使君亦不着其名后汉书又无传遂不知为何人也按武水源出郴州临武县鸬鷀石南流三百里入桂阳而桂阳真水梨溪卢溪曹溪诸水皆与武水合流其人谓水湍浚为泷韩退之诗云南下乐昌泷即此诗也碑首题云神汉者如唐人云圣唐尔盖当时已为此语而史传他书无之独见于此碑也余初得前本恨其名遂磨灭后有国子监直讲刘仲章者因出其碑而为余言前为乐昌令因道府君事云名憬问其何以见之云碑刻虽阙尚可识也乃以此碑并隂遗余盖前本特摸者不工尔【并集古録】
  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功勲之纪铭隶额周君名憬自固始相为桂阳守碑云熹平三年岁在摄提仲冬之月曲红长区祉与邑子故吏建碑于陇上盖灵帝甲寅年也兹水发源三禽山千渠万浍下凑六泷舟楫过之若奔车失辔狂牛无縻丧宝玩流象犀积有日矣周君思夏后龙门之绩感李水离堆之事排治湍梗人得利涉故纪其功勲铭辞全逼骚雅有瓠子歌遗意韩退之诗云南下乐昌泷险恶不可状者即谓此也乐史寰宇记云泷上有太守周昕庙今碑在韶州张九龄庙中其名尚隐隐可辨盖憬字也予尝侍亲庭岭留英州其郡东亦有泷问之云彼处壤沃宜稻而山甚高峭仅有乌道负担者不可下土人斩竹为簰以器贮米置其上俟雨至涧道随飞瀑鱼贯而下注于深潭入水底始再出碎于石者什五六谓之泷如此【隶释】
  汉周憬碑隂
  周憬碑隂宰曲红者一人贯曲红者十六人熊君碑亦同两汉书皆作曲江诸家圮里书皆云水流屈曲故曰曲江惟水经云县昔号曲红山之名也前书工女大功皆不同州红字未知水经何所据也【隶释】
  唐东果寺能大师碑
  唐武平一撰正书无姓名开元七年立【诸道石刻録】
  唐张九龄赠司徒告
  建中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中书令张曲江碑
  唐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徐浩撰并书曲江名九龄字子夀一字传物韶州曲江人开元中官至中书令罢为尚书右丞相贬荆州长史谥曰文献碑以大历中书撰长庆三年刻石【集古録目】
  唐张九臯碑
  唐工部尚书萧昕撰九臯孙曹州刺史仲方书九范阳人仕至殿中监以长庆三年立【集古録目】
  潮州
  【春秋为七闽地 国为越人所居秦属 海郡汉属南越后 东汉属南海晋属东 郡安帝分立义安郡宋齐以后因之梁立杨州改曰瀛州及陈时州废隋平陈郡废立潮州大业初州废复 义安郡唐武德五年曰潮州天宝元年曰 阳郡五代为南汉所有今县二 海阳 潮阳】
  唐大颠禅师壁记
  大颠名宝通壁记历叙其所居并退之请大颠三书皆国初重刻无书人名氏【集古録目】
  连州
  【春秋为百蛮战国属楚秦属长沙郡汉属桂阳郡汉晋属始兴郡宋明帝立宋安郡后废属广兴郡齐复属始兴郡梁立阳山郡隋平陈郡废置建州大业初州废置熙平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连州天宝元年曰连山郡唐末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今县三 桂阳 山阳连山】
  梁静福山廖先生碑
  先生姓冲字清虚梁中大同年居此山唐连州刺史蒋珍立此碑【集古録目】
  唐真女峡楞伽台置寺勅
  大历六年十一月【诸道石刻録】
  唐放生池铭
  天宝元年四月二十一日刺史蒋防立【复斋碑録】
  端州
  【古百越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吴晋属苍梧郡宋齐属南海陈立高要郡隋平陈郡废立端州大业初州废立信安郡唐武德元年曰端州天宝元年曰高要郡五代为南汉所有皇朝建中靖国元年陞兴庆军节度今县二 高要 四会】
  唐石室记
  唐李邕撰不着书人名氏考其笔迹似张庭珪书疑张庭珪所书也【集古録】
  唐李邕撰并书端州刺史毕守恭与僚佐游于石室为此记以开元十五年正月立【集古録目】
  李北海端州石室记乐史所谓嵩台在高要县北五里李邕有记即此记也按南越志高要有石室自生风烟南北二门状如人巧人以为神仙都因名嵩台焉记无书人名氏欧阳公疑为张庭珪书【集古后録】
  唐石室题名
  唐端州司马李绅长庆四年游石室题名【集古録目】端州石室李绅题名云长庆四年二月自户部侍郎贬官至此嗟夫党议之兴君子穷也初绅为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号三俊李逢吉中伤元稹摈德裕引相牛僧孺立党相轧又用八关十六子之计必于陷绅会穆宗上宾逢吉言于新天子曰绅尝不利于陛遂自户部贬端州司马牛李之憾益甚缙绅之祸四十年不解嗟夫余念之悲恨数日【集古后録】
  唐石室题名
  魏元忠书【诸道石刻録】
  新州
  【古百越之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属合浦郡晋属苍梧郡穆帝分立新宁郡宋齐因之梁立新州隋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属信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新州天宝元年曰新昌郡后改曰新兴五代为南汉所有今县一 新兴】
  唐新兴县令光燕客清德碑
  唐阎朝隐撰王麟行书景龙二年戊申九月十七日建【复斋碑録】
  康州
  【古百越地秦属南海郡二汉吴晋属苍梧郡穆帝分立晋康郡宋以后因之梁又立开阳平原罗阳等郡隋平陈郡俱废属端龙二州大业初属信安永熙二郡唐武德四年立龙州六年立康州天宝元年康州曰晋康郡龙州曰开阳郡五代为南汉所有皇朝开宝五年废康州入端州寻获立六年废龙州入晋康郡今县二 端溪 泷水】
  唐新修龙母庙楼碑
  唐李景休撰郭齐正书太和六年正月一日记【复斋碑録】
  英州
  【古越地战国属楚秦属南海郡二汉属桂阳郡吴属始兴郡晋宋以后因之梁又立衡州及阳山郡隋平陈郡废后改州曰涯州开皇二十年州废属广州唐因之五代时南汉立英州今县二直阳 沧光】
  唐南巖亭记并到难篇
  唐李蕃撰不着书人名氏浈阳县南山巖上有石室县令侯着因之以立亭故以为名
  唐果业寺开洞谷记
  唐元杰撰不着书人名氏浈阳果业寺之东有石洞谷尝有方士学道于其中其石座丹竈犹存岁久荒废无复有迹杰与寺僧智捷复开其路以元和十一年立此记【集古録目】广南西路
  静江府
  【都督府古百越之地战国属楚秦属桂林郡二汉属零陵苍梧二郡吴甘露元年立始安郡晋因之宋明帝改为始建国齐复曰始安郡梁兼立桂州隋平陈郡废大业初州废复为始安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桂州天宝元年曰始安郡唐末陞静江军节度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今县十 临桂 兴安灵川 阳朔 茘浦 永福 修仁 义宁理定古县】
  唐平蛮颂
  唐韩云卿撰韩秀实分书李阳冰篆额大历十二年立【诸道石刻録】
  按西原蛮在唐为边患久矣自肃宗至德以来百余年间诸蛮更相雄长乍服乍叛攻桂管十八州所至焚庐掠士女元道州所谓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极望不见人烟盖实録也今此碑所序大历十一年贼帅潘长安伪称南安王诱胁夷蛮连跨州邑南距雕题交趾西控昆明夜郎北泊黔巫衡湘毒如彼其广天子命陇西县男昌巙持节招讨擒获元恶并其将卒八十四人生献阙下其俘虏二十余万并给耕牛种粮令还旧居勛烈如此之着其列传俱阙而不书欧赵集古金石之文又偶不得此碑入录乡非事着于碑而碑録于余其遂无闻矣【集古録后】
  唐新步虚词十九首
  茅山玄静先生门人朝议郎守太府卿韦渠牟撰贞元十七年立字画清劲【诸道石刻録】
  唐新开隐山六洞记
  唐都防御判官侍御史内供奉吴武陵撰防御衙推韩方明八分书并篆额李渤游于州之西山其溪谷潭洞皆人所未尝至者遂名之曰隐山搆亭榭于其上以宝历元年八月立此记【集古録目】
  唐隐山六洞记
  唐韦宗卿撰李方古书宝历元年【诸道石刻録】
  唐杜鹃花诗二首
  唐张濬及岭南节度使刘宗龟唱和杜鹃花诗二首前监察御史张巖书乾宁元年刻【集古録目】
  唐新修尧舜二祠祭器记
  唐赵观又撰顔起正书并篆额乾宁五年八月十五日建【复斋碑録】
  玄元纶言
  【诸道石刻录】
  容州
  【都督府古百越之地秦属象郡汉属南越后及东汉属合浦郡晋宋以后因之隋为合浦永平二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铜州贞观八年改为容州天宝元年曰普宁郡五代为南汉所有陞为宁远军节度皇朝开宝五年废绣禺顺三州入焉今县三 晋宁 北流陆川】
  唐景星寺碑
  唐容州都督卢藏用撰并分书篆额开元四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元结德政碑
  唐大历中立【诸道石刻録】
  梧州
  【古百越之地秦属桂林郡      立苍梧郡东汉建安八年      此十
  五年徙治番禺晋宋      梧郡隋平陈郡废属封州      唐武德四
  年平萧铣立梧     曰苍梧郡五代为楚马氏所有后入南汉今县一缺苍梧】
  唐水泉铭
  唐大历间容州刺史元结撰贞元十二年正月十六日章武重修并书【复斋碑録】
  柳州
  【古百越之地秦以后北里与象州同唐平萧铣立昆州是年改曰南昆州贞观八年又以地当柳星更名天宝元年曰龙城郡五代为南汉所有今县三 马平 洛容 柳城】
  唐柳州山水记
  唐柳宗元撰元和十年立【诸道石刻录】
  唐重复大云寺记
  唐柳宗元撰正书无名篆额宪宗时立【复斋碑録】
  唐罗池庙碑
  唐吏部侍郎韩愈撰中书舍人沈传师书柳州刺史柳宗元死而为神州人立庙于罗池碑以长庆元年正月立【集古录目】
  唐柳州并铭
  唐柳宗元撰沈传师书长庆三年立字画颇不工疑后人伪为然以子厚集本校之不同者数字此本为善又恐工人摸刻不甚精好尔【金石録】
ci2万圣书城
  宝刻丛编卷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宝刻丛编卷二十
  宋 陈思 撰
  诸书所录刻石地里未详
  西汉石刻
  郑三益阙铭
  武帝建元二年自刘聪后屡以建元纪年此铭字画非晋以后人书【金石録】
  尉府灵壁甎文【金石録作阳朔塼字】
  阳朔塼字云尉府壶壁阳朔四年正朔始造设已所行字画奇古西汉文字世不多有此字完好可喜然所谓尉府壶壁又云已所行者莫晓其为何等语【金石録】
  尉府灵壁甎文四行十二字成帝阳朔四年造西汉字见于彛器者皆是篆文此甎分行作棊局大眼数字畧有隶体与会稽路都尉阙颇相似赵德夫云士大夫考正前代遗事其失常在好奇孔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予谓建元名年不止西都有之郑三益阙全是晋人笔札赵乃定为武帝时碑深误后学阙如之戒若何资州重刻燕然铭自窦宪之后谁曾再登此山若当时椎拓者无缘留到今日兼东都之初石刻未如此齐整一见可知其伪【隶续】
  东汉石刻
  路君阙铭二
  其一云会稽东部都尉路君阙永平八年四月十四日庚申造其一云君故豫州刺史温令元城令公车司马令开阳令谒者议郎征试博士路君不知为何人按汉书志建武六年省诸郡都尉惟边郡往往有之岂会稽边海故置此官欤又任延尝为会稽西部都尉而此云东部疑当时会稽分东西部各置都尉史不载尔【金石録】
  会稽东部都尉路君阙明帝永平八年造东都冢墓间石刻传于后世者自此始赵氏云建武中省诸郡都尉惟边郡有之岂会稽边海故置此官欤任延尝为会稽西部都尉而此云东部疑会稽分东西各置都尉史不载尔予按衡方碑亦尝为会稽东部都尉乃成宗之时则东都盖有此官未尝併省范史虽不具载而他书亦可稽据
  豫州刺史路君二阙前阙七行二十七字书其所历豫州刺史至征试博士凡八官后阙亦七行二十一字云会稽东部都尉路君阙其次书造阙年月日永平之八年也字画兼用篆体前阙人物之后小字一行却是隶文豫州前后各一人执杖负剑嚮字立东部之前亦一人执杖负剑又有一人正面立腰下垂佩两手各有所执末亦一人执杖负剑而其前又有一人侧面嚮字立手中亦有所执盖是墓前双阙如王稚子高贯方之类但二阙无姓名此其异尔【并隶续】
  延年益夀椁题字
  延年益夀椁文三行十八字今在蜀中安帝永初七年造谓之万岁延年益夀椁当是夀家中所刻如梁相孔耽碑之类建初中曹叔文汝伯宁甎皆有万岁舍之文恐彼亦是夀藏之物【隶续】
  孝子董蒲阙
  孝子董蒲阙其中刻一禽颇大两旁各一兽啣环佩之属甚类处士金恭阙禽之下横书七行云孝子澄乡宜利里董蒲亦与金恭阙相类禽之右有一行云永宁二年三月辛巳朔十一日辛卯掾李纯有秩张成其间数字难辨此阙先书年月朔日又有掾史姓名于墓门之阙不同必董君孝行着闻官为甄表而立此阙二兽不见下体恐所刋文辞或在其下【隶续】
  冯君开道碑
  冯君开道碑成宗和平元年刻凡六十九字纪其披山开道人民欢悦之利末有曹史孔固三人题名【隶续】
  益州太守无名碑【并隂】
  益州太守碑以朱爵为额龟蛇为趺龙虎衘璧在其两旁一崇碑也首云永夀元年三月十九日益州太守某君卒其姓独漫灭或有谓之冯君者岂予所藏偶不明邪碑之左有功曹掾故吏题名四十八人皆属邑建伶牧靡梇栋滇池谷昌俞元之人也仅有王李数姓可辨名字皆不具矣【隶释】
  益州太守碑隂有牧靡故吏三人题名在趺之右此碑刻五玉三兽下有牛首蜀中汉碑如是者有柳敏碑隂冯绲墓道双排六玉碑又有单排六玉碑于此凡四【隶释】
  张休崖涘铭
  唐磨崖隂路铭四言十四句成宗延熹二年三月刻末有张休姓名姑以名其碑其文谓此山高拟太山险比剑道上㫝彼苍相去能几行人过兹鲜不垂涕十数年前藏碑者得之蜀人今尤延之李仲南家有之【隶续】
  封丘令王元赏碑
  隶书不着书撰人名氏碑以延熹四年立王君尝为封丘令辟司空府元赏其字也碑已漫灭元赏之名及其乡里皆不可见故以其字称之【集古録目】
  碑云君讳某字元赏御史君之孙茂材君之子也历秦及汉有国有家宰相牧守踵武相袭又云郡察孝廉郎中谒者菀陵丞封丘令母忧去官服祥辟司空府延熹四年五月辛酉遭命而终其文字磨灭隐隐可见者如此其名既亡又不序其姓惟其铭云于惟王君以此知其姓王尔【集古録】
  其姓名已残缺所可见者字元赏而已碑云察举亷郎谒者考工菀陵叶封丘令而铭文亦有抚临三国之语欧公集古録云为菀陵丞者盖误以叶字为丞尔碑隂载门生姓名有云右奔丧右斩杖三年者【金石録】
  封丘令王元宾碑隶额两行所存其下令碑二字欧赵皆以为王元赏予所得者却是元宾字画分明非是测度其名彷彿是绍一碑之中不可识者纔数字王君以察孝亷为郎谒者故铭诗云宿卫帝侧尝宰菀陵叶封丘三城故云王用锡命抚临三国以延熹四年卒【隶续】
  封丘令王元宾碑隂
  王元宾碑隂四横称故吏者四人有名字郡邑者十数人余皆凋落不备其中有立碑钱各五百之文又有右奔丧右斩杖三年之文欧赵有其碑而亡其名碑云门徒雨集盛于洙泗故衰杖过礼等于事父惜乎碑石沦碎姓名不能尽见欧云碑有钱各五百字似是修庙人所记其可见者济隂定陶蔡颢子盛山隂金乡张谚季德又时有故吏字不知为何人祠庙按此碑既有故吏又有奔丧斩杖之文谓之修庙人题名非也成宗延熹四年立【并隶续】
  苍颉庙人名
  延熹五年正月立欧阳公集古録云此碑有莲匀左乡有秩池阳左乡有秩池阳集水有秩皆不知是何名号又有夏阳侯长祋祤侯长则是县吏之名其字画不甚精又无事实可考姑疑其名号以俟知者尔按前汉书张敞以乡有秩补太守卒史后汉书百官志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注引汉官曰乡户五千则置有秩风俗通曰秩则田间大夫言其官裁有秩尔然则有秩盖亦乡吏名也【金石録】
  平舆令薛君碑
  碑云惟延熹六年春二月平舆令薛君卒呜呼哀哉吏民其咨咨君之德廼建碑石于墓之侧其后有铭三百余言叙述甚详惟不载其名字世系故莫得而考焉【金石録】
  汉故平舆令薛君碑隶额前有叙凡三十六字大畧云平舆以延熹六年二月卒吏民咨其德建碑于墓之侧次有铭诗三百四言文虽无缺而不书其名字其云我君肇祖廼侯于薛者谓夏之车正奚仲也【隶续】
  苍颉庙碑
  文字残缺其畧可辨者有云苍颉天生德于大圣四目灵光为百王作宪而其铭曰穆穆圣苍知为苍颉碑也考其岁月盖熹平六年立【金石録】
  右侍无名人墓阙
  汉右侍之墓五字藏碑者宣和间中分为两黏作帙汉官有左右署侍郎汉人题阙作碑多省文如郭仲奇为北军中侯而碑中省其北字高颐作北部府丞而题阙省其部字冯绲之右郎中署字于文亦省此侍字之下必有漫灭之文为贴碑者所翦其左有光和三年四小字【隶续】
  种氏石虎刻字
  种氏石虎刻字光和七年四月五日己丑孝子种览元博所造赵氏得汉代两墓石兽膞上字宗资【天禄辟邪】是篆文州辅二兽所刻予访之未获【隶续】
  仲秋下旬碑
  无名碑字画清逸颇类故吏所立刘寛碑但石损字缺所余无几其云纪涒者岁在涒滩也仲秋下旬粤曰辛者其所终之月日也又云辞病不降淹瘵累载知其久苦沉疴也铭云爰兹衰微三命缩嬴知其常选贡也又云背尔嫔俪孤嗣禅穷知其有妻孥也【隶释】
  频阳令宋君残碑
  汉故频阳令宋君表其篆额两行独不残缺碑十行行有七字惟圣贤之胄丕闻休声朝廷咨谋来归灵宇数句成文赵氏所藏者亦是残碑恐不至如斯之鲜也额之左有令丞簿尉五人题名乃本朝官制其右有文云后汉频阳令宋君碑记其辞云宋君汉良宰也乡人宜之余亦缺矣【隶续】
  防东尉司马季德碑
  山阳府卒史防东守尉司马君碑其名阙其字季德有所终之月日而其年则磨灭此云山阳府卒史防东守尉者以郡曹而摄邑官其本秩自如故犹今之兼权也防东二字颇晻昩难辨故赵氏以山阳卒史名之【隶续】
  益州刺史薛君巴郡太守刘君碑
  碑已断裂不完惟存上一段而其额尚全题汉故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君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平侯相刘君碑碑古无两人共立一碑者惟见于此尔【金石録】汉故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君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平侯刘君碑隶额颇杂篆体其碑彷彿二十行所余其上一段他石断裂不存矣第一行有益州刺史中山相薛八字第二行有巴郡太守宗正卿成八字第三行有惟二君三字余皆不可句读盖前两行各举其官后行始是碑语与广汉属国辛李二君碑正同间有祭死者及薛刘征讨字殆是纪述平宼之事赵氏误以为墓刻故云古无两人共立一碑者又以刘君为成平侯相详其额初无相字此盖王子侯也【隶续】
  处士严发残碑
  处士严发残碑所存十有二行行凡十字其大畧载桓陈章所言处士严发有曾闵之行栖迟衡门诚于朋友引春秋裒仪甫之事后有听表门闾复之文复下字阙盖邑官称严之行遂表其门闾复其租繇而碑之所由立也末有丞汝南番君及户曹掾题名当是其时官寮也其首行月日之下有彭城字乃其乡国也此碑不见岁月疑其非汉刻虽字画不工却不类魏晋以后书法【隶续】
  征南将军刘君神道
  有汉征南将军刘君神道十字大小与王稚子阙相类而刚劲过之惟后两字刓损两汉杂号将军掌征伐背叛事讫则罢不常置也唐杜祐云四征兴于汉代四安起于魏初四镇通于柔远四平止于丧乱在光武时岑彭尝建征南之号矣牛僧孺玄怪録载卢公渔为明州刺史时有盗发汉征南刘将军墓者盖在明之翁山县其官氏偶同非此刘君也【隶续】
  举吏张玄残题名
  举吏汝南张玄残题名其可见者故吏河内一人门生东郡三人门生济南二人门生平原任城各一人薛令有其官而无其姓名惟虞升一人郡邑名字及所出钱无一字阙者汉碑称举将者有二外黄令高彪碑及三公山碑其自称举吏者独于此碑见之【隶续】
  贞女罗凤墓阙
  汉贞女罗凤墓六字笔势甚清逸颇类景谒者墓表字之上以朱爵为额盖墓阙也【隶续】
  侍中杨文父神道
  汉杨侍中文父之神道字体畧与冯幽州阙相似必西州所刻者【隶续】
  蜀郡太守任君神道
  汉蜀郡太守任君神道九字字画壮伟然不着名字乡里岁月莫详其为何人也【金石録】
  雍丘令残画碑
  雍丘令残画像其标题皆已磨灭独存泰山为雍丘令一榜六字所谓泰山者疑是称其所终之官其书法亦犹朱浮碑云府君作令时之比此画形制甚有如朱君者但作一旁行则与之不类又人马之形貌亦不类驾车各以一马凡车之上有盖乘车者之后有一人焉其御也惟第七车无盖而御者执斧其次则导者二人各执其物有如箭者次二人乘马次导者又二人然后至所谓雍丘令之车次二人乘马从之复有一车惟见其马与车之半轮余则缺矣此刻及朱浮画乃是写其平生车骑之容纳之幽穸者亦涂车刍灵之意后世神祠佛刹中图画于廊庑间有此类者【隶续】
  成王周公画像
  成王周公画像有标题者六皆偏而不正惟成王周公二榜不漫灭其间张幕设案有总角垂褏而中立者成王也冕而跪于东者曰周公则西者当是召公汉碑有龙虎者随其文而观之则先龙而后虎盖以碑之所向为左右也立于二公之后者六人其西三人则无标题皆有所执如弓矢之属一马在其后此碑所列诸臣翼如也与武梁朱浮画像法式皆异雍丘令及此图皆洛阳朱敦孺希真所藏者末云齐鲁间
  汉公卿墓中物亦不详其主名武帝尝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霍光此画之意良未谕也【隶续】
  孔子见老子画像
  孔子见老子画像人物七车二马三标榜四惟老子后一榜漫灭孔子面右贽鴈老子面左曳曲竹杖中间复有一鴈一人俛首在鴈下一物柱地若扇之状石有裂文不能详辨侍孔子者一人其后双马驾车车上一人马首外向老子之后一马驾车车上亦一人车后一人回首向外史记鲁昭公予孔子一乘车两马一竖子同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子此画与圣舆两骖似是据此【隶续】
  阳都长徐君冢阙
  锺君碑
  二碑无年月其字画皆东汉人书【金石録】
  魏石刻
  太保任公神道
  魏太保任公神道七字【金石録】
  蜀石刻
  邓芝阙
  蜀户部尚书邓芝阙铭九字又有小字题识漫灭不可读莫知其为何代所立资古所録魏晋三国遗文独无蜀刻姑以附卷中【宝古绍志録】
  西晋石刻
  护羌校尉彭祈碑并隂
  元康二年三月立碑云君讳祈字子玄陇西襄武人也又云有诏以军州始分河右未清豺狼肆虐授君节盖除护羌校尉统摄凉土前后军功应封七侯劳谦退让隂德不伐年未知命以太康十年三月癸酉薨西晋石刻见于今者絶少又多残缺此碑文字完好可喜【金石録】
  碑隂题名者凡三百十二人有故孝廉计掾计史良吏亷吏计佐主簿领校録事中部督邮西部督邮军议从事和戎从事记室督军谋从事録事史户曹史贼曹史金曹史田曹史仓曹史铠曹史兵曹史客曹史记室史节史车曹史水部都督中部都督功曹典事武猛从事舍人蜀渠都水行事中部劝农西部劝农东都水蜀渠平水门下贼曹门下议生録事金曹掾兵曹掾作部史法曹史参战骑督步督散督门下书佐弓马从事监牧史戟史金曹典事武猛史门下通事门下小吏凡一官多者十人少者不减数人其余称故吏无官号者百六十余人当时州郡官属其滥如此盖自汉以来太守皆得自署置僚佐彭君为边郡守故其所辟尤衆今尽録其名号以见一时之制焉【金石録】
  鸿胪成公重墓刻
  碑云永宁二年四月辛巳朔十五日乙未守鸿胪关中侯成公重魏夫人之灵柩【金石録】
  青山君神颂
  永安元年九月【金石録】
  东晋石刻
  夜郎太守毋稚碑
  隆安三年六月【金石録】
  伪赵石刻
  横山李君神碑
  碑题建武六年岁在庚子三月己亥二十一日癸丑立【金石録】
  后魏石刻
  造三级浮图碑
  太和十二年七月【金石録】
  太尉于烈碑
  景明四年四月【金石録】
  淮阳太守梁鑒碑
  延昌四年十月【金石録】
  齐兖二州刺史傅公碑
  孝明熙平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兖州刺史羊使君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君名缺不可见而有其字曰灵引太山平阳人也为京兆王愉长史愉将反君不从见杀诏赠兖州刺史谥曰威碑以熙平二年立【集古録目】
  瀛州刺史孙惠蔚墓誌
  神龟元年五月立其名字乡里年夀皆不载独其末载赠官制书云故安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枣强县开国男孙蔚知其名蔚又云归葬于世邑武遂知其为邑人也按后魏书儒林传有孙惠蔚其所书事迹与誌皆合传云先单名蔚正始中侍讲禁内夜论佛经有惬帝旨诏使加惠号惠蔚法师焉【金石録】
  叱闾神宝修关城铭
  铭题右将军西中郎将叱闾神宝铭又云维天魏神龟元年岁次戊午十一月壬午朔十日壬辰起工三十万修治关城并作馆第敬造三级浮图【金石録】
  赠司空元晖碑
  正光三年四月【金石録】
  望都令侯宗碑
  正光三年六月【金石録】
  杨麯仁造老子释迦文佛记
  正光三年【集古録目】
  僧会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僧会名集安定朝那人碑缺亡其姓名仕后魏至卫大将军赠侍中司空碑以正光四年立【集古録目】
  邑义一千人造像记
  正光五年四月【金石録】
  孟思文等造像碑
  正光六年四月【金石録】
  房昙渊等造像记
  庄帝永安三年十月【金石録】
  斛斯疋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疋字贷敦河南洛阳人仕后魏至骠骑大将军赠侍中司徒谥武昭以永熙二年立【集古録目】
  御史台双塔颂
  永熙二年【金石録】
  大鸿胪卿郑胤伯碑
  无立石年月【金石録】
  东魏石刻
  造石碑像记
  天平元年十月【金石録】
  造寺碑
  隶书不着书撰人名氏寺后魏太武帝所立东魏天平中中军将军元景康重修不知其为何寺也【集古録目】
  石像记
  不着书撰人名氏石像邑人所共造庐江太守逢荣等刻铭以兴和二年立【集古录目】
  三冢寺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后魏【缺】人董兴夀等造石佛像于三冢寺以兴和二年立此碑【集古録目】
  张卑墓誌
  兴和二年十月【金石録】
  张奢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残缺尤甚奢之字及乡里皆亡其可见者以兴和三年葬尔其额曰魏故渤海太守张君碑以此又知其官爵姓氏也【集古録目】
  魏兰根碑
  兴和四年【金石録】
  造石观音像记
  武定元年平南将军焦永安造【集古録目】
  瀛州刺史李公碑
  武定三年二月【金石録】
  乐陵太守刘公碑
  武定二年二月【金石録】
  刘起贵造像碑
  武定二年五月【金石録】
  比丘昙妙等造像记并题名
  武定三年【集古録目】
  造石㙮记
  无书撰人名氏鲁郡白源寺沙门志绍村人刘志义等造石㙮记东魏武定四年刻其后题名百余人【集古録目】
  安州刺史赫连栩碑
  武定五年四月【金石録】
  镇东将军刘乾碑
  碑无立石年月【金石録】
  西魏石刻
  化政寺石刻铭
  文帝大统七年十二月【金石録】
  造像记
  大统十五年六月【金石録】
  北齐石刻
  九级㙮像铭
  不着书撰人名氏北齐天保三年衆造九级㙮像之碑也其间多称后魏年号【集古録目】
  不见书撰人名氏盖北齐时所作也碑文浅陋盖鄙俚之人所为惟其字画多异往往奇怪故録之以备广览【集古録】
  造像记
  天保四年五月【金石録】
  郭道尊等造像记
  天保四年八月【金石録】
  孙士渊造像记
  天保五年九月【金石録】
  建陵山修靖馆碑
  天保六年十月【金石録】
  郁久闾业碑
  天保七年五月【金石録】
  石当门等造像碑
  天保七年十二月【金石録】
  李威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威字锺癸赵郡柏仁人此碑字画古怪不可悉辨其题额曰大齐府君李公之碑以天保九年立【集古録目】
  造像碑
  皇建元年【金石録】
  石像颂
  皇建元年【金石録】
  阎亮造像记
  比丘道常书齐武成河清元年九月【金石録】
  鸣球山禅房记
  不着书撰人名氏前有比丘邑子题名其后有颂亦无书撰人名氏皆北齐人造经像立浮图记也鸣球山碑以河清元年立【集古録目】
  捄疾经偈
  河清二年二月【金石録】
  华阳公主碑
  河清二年八月【金石録】
  权法师碑
  河清二年十月【金石録】
  三像颂
  不着撰人名氏北齐东豫州参军宋元进书河清二年邑主宋士端等造释迦定光弥勒三佛石像作此颂其后有东豫州中兵外兵参军宋欢隽等题名者数十人【集古録目】
  造石浮图记
  不着书撰人名氏建州长史冯文显等造石浮图以河清二年刻此记题名者称维那或称佛主左右菩萨东西堪主其称号甚多凡百七十余人【集古録目】河清二年岁在癸未河清北齐高湛年号也碑文鄙俚而镌刻讹谬时时字有完者笔画清婉可喜故録之【集古録】
  邑义人造像记
  天统二年七月【金石録】
  造双㙮碑
  天统三年三月【金石録】
  造石经并记
  天统四年六月【金石録】
  造石像记
  无书撰人名氏南济隂功曹高志远等与邑人造石像记天统四年刻其后题名百余人【集古録目】
  赵志和造像碑
  天统五年十二月【金石録】
  后魏曹公碑
  隶书其文之亡者过半书撰之人与公之名字乡里皆不可见公后魏人也李昌中官至散骑常侍其子显于齐为侍中追赠公鸿胪卿赵州刺史谥曰宣以武平元年立此碑碑之所存如此而已【集古録目】
  龙华寺造浮图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据碑称维那刘显等于双井村共造龙华浮图一区爵离一区碑以北齐武平元年立释氏谓寺为爵离今北朝石刻往往见之【集古録目】
  陇东王胡长仁碑
  武平二年四月【金石録】
  观音石像碑
  武平二年八月【金石録】
  造像记
  武平二年九月【金石録】
  长乐王尉景碑
  武平三年七月【金石录】
  白长命碑
  武平四年立碑云公字长命而其名已残【缺】
  命白建之父也【金石録】
  唐邕造佛文
  北齐散骑常侍中书侍郎李德林撰通直常侍中书舍人姚淑隶书骠骑大将军録尚书事唐邕造佛像三万三千躯以武平五年立此碑【集古录目】
  大安乐寺碑
  武平五年四月立其额题广业王大安乐寺碑广业王者尉苌命之子破侯也碑云魏末离乱苌命尝营护此寺其后破侯与其弟兴敬复加营葺故立此碑【金石録】
  开明寺弥勒像碑
  武平五年八月【金石録】
  贾罗侯等造像碑
  武平五年十月【金石録】
  造像记
  齐武平五年张买等造像记有铭辞及题名不着书撰人名氏【集古録目】
  邸珍碑
  武平六年二月【金石録】
  宋悦和等造像碑
  武平七年七月【金石録】
  唐邕造寺碑
  隶书不着书撰人名氏北齐録尚书事晋昌王唐邕造四生咸觉寺之记也不着所立年月【集古録目】
  宜阳国太妃傅氏碑
  其额题齐故女侍中宜阳国贞穆太妃傅氏碑云云太妃讳华清河丹丘人也按北史后魏置女侍中视二品然本后宫嫔御之职今以宰相母为之惟见于此傅氏赵彦深之母有贤操事载于史【金石録】
  赠司空赵奉碑
  奉彦深父也碑云君讳奉字奉伯而北齐书及北史但云名奉伯而已【金石録】
  司空赵起碑
  碑云起自沧州刺史还阙除吏部尚书判外兵省事迁光禄大夫以本官兼尚书左僕射出行怀州事转胶州刺史封南泉郡王而卒【金石録】
  永乐十六角题名
  不着书人名氏刻石年月不知为何时所立永乐十六角者浮图也题名凡二百余人【集古録目】
  永乐十六角题名不着年月列人名甚多皆无显者莫可考究不知为何时碑其字画颇怪而不精似是东魏北齐人所书十六角者庸俗所造佛塔其后又书云造十六角镇国大浮图则知为㙮矣其谓之十六角只见此碑而后魏时又有常山义七级碑盖当时俚俗语类皆如此【集古録】
  二圣寺龙华赞佛碑
  造释迦像碑
  宋使君像碑
  高隆之造像记
  以上四碑无年月或残缺【金石録】
  后周石刻
  宇文衆造像碑
  闵帝武成元年十月【金石録】
  延夀公碑颂
  保定元年三月【金石録】
  于寔灵㙮颂
  不着书撰人名氏周大都督勲州诸军事勲州刺史万细于寔所立㙮颂也以保定元年立【集古録目】
  同州刺史普六如忠墓誌
  天和三年七月【金石録】
  温州刺史乌丸僧修墓誌
  天和七年三月【金石録】
  降魔寺碑
  后周郧国公府长史拓跋奉教撰总管府宾曹谢威奉教书降魔寺者郧国公字文寛之所建碑以武德二年立【集古録】
  隋石刻
  源使君碑
  文帝开皇元年【金石录】
  吕龟碑
  开皇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北齐造像碑
  北齐仁州刺史黄门郎刘狄之撰不着书人名氏邑人赵绍等造佛像记也不着所立年月据其记称大齐而其后又题曰隋潞州司马薛邈侍佛乃知隋人所追建也【集古録目】
  北齐徐州张长史碑
  开皇九年十月【金石録】
  齐国太夫人杨氏墓誌
  开皇十年三月【金石録】
  鄂国公造镇国大像碑
  开皇十一年九月【金石録】
  董明府清德颂
  开皇十二年三月【金石録】
  刘景诏造像碑
  开皇十三年四月【金石録】
  赵君宝㙮碑
  开皇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造像碑
  开皇十五年九月【金石録】
  李氏像碑
  开皇十六年七月【金石録】
  圣衆寺真应禅师碑
  不着书撰人名氏其额曰圣衆寺真应禅师妙德碑真应禅师者姓盖氏汉盖延之后碑以开皇十七年立【集古録目】
  王明府造像碑
  开皇十七年八月【金石録】
  五原国太夫人郑氏墓誌
  开皇二十年二月【金石録】
  舍利㙮记
  仁夀元年三月【金石录】
  舍利宝㙮下铭
  仁夀二年四月
  栖巖道场舍利㙮碑
  仁夀二年
  愿力寺舍利宝㙮函铭
  仁夀三年四月相州刺史薛胄建【金石録】
  周罗㬋墓誌
  徐敞撰无书人姓名大业元年四月立而欧阳率更在大业中所书姚辨墓誌元长寿碑与此碑字体正同盖率更书也往时书学博士米芾善书尤精于鑒裁亦以余言为然罗㬋名将隋书所传【金石録】
  海州刺史刘遥墓誌
  大业六年十二月【金石録】
  黄门侍郎柳旦墓誌
  大业六年十一月【金石録】
  平都治碑
  大业十一年八月【金石録】
  大都督袁君碑
  大业十二年二月【金石録】
  滏山石窟碑
  虞世则造像记
  造等身像记
  以上三碑无年月或残缺【金石録】
  唐石刻
  刘亮墓誌
  正书无姓名武德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王悦等造像碑
  正书无姓名贞观六年五月【金石录】
  宕渠令孟畧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金石録】
  益州刺史裴镜民碑
  李伯药撰殷令民正书贞观十一年十月立令民与其子仲容皆以能书擅名一时而令民遗迹存者惟此碑耳笔法精妙不减欧虞惜不多见【金石録】
  姜宝谊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贞观十二年十月【金石録】
  李先生碑
  田世荣造刘君谔正书贞观十五年五月【金石録】
  乐乡县令长孙迥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贞观十七年九月【复斋碑録】
  神剑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贞观十七年十月【金石録】
  郧国公殷元嗣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贞观二十一年六月【金石録】
  太府卿李袭誉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贞观二十三年三月【金石録】
  闻喜县令江彦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永徽二年十月【金石録】
  宜州别驾杨旻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永徽二年十二月【金石録】
  房仁裕丹清河李夫人碑
  分书无书撰人姓名永徽三年六月立【复斋碑録】
  润州当涂令董智爽誌
  讳智爽字希保陇西狄道人也显庆二年七月卒以三年二月二十三日窆于旧茔【复斋碑録】
  乞伏士干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显庆三年五月【金石録】
  隋辛紊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显庆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纪公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显庆四年三月【金石録】
  齐兴寺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龙朔二年六月【金石録】
  改造弥勒阁碑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龙朔三年正月【金石録】
  孙仁师百济班师碑
  唐前随州光化县尉马大斌撰不着书人名氏高宗既平百济已而其国人复叛右威卫将军孙仁师为熊津道行军大总管伐而平之师还至都州刻石纪功以麟德元年立【集古録目】
  袁游撃碑
  游撃子义愔撰并书游撃名神通字玄济河南宜阳人仕唐官至游撃将军右武卫唐兴府左果毅都尉碑以麟德元年立【集古録目】
  唐立后魏郢州刺史刘宾碑
  八分书无书撰人姓名麟德二年四月其孙立【金石録】
  纪国先妃陆氏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乾封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滁州刺史刘君碑
  李俨撰顔有意正书乾封三年二月【金石録】
  杜延基造心经
  苏休奕正书总章元年六月【金石録】
  曹王府典军刘公碑
  赵务玄撰正书无姓名总章二年二月【金石録】
  张士相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二月【复斋碑録】
  兴昔亡单于阿史那弥射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二月【金石録】
  幽州都督卢承庆碑
  八分书无书撰人姓名咸亨四年五月【金石録】
  越州长史李基碑
  张太素撰行书无姓名上元十年九月【金石録】
  尹府君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上元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李德携造像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上元三年【金石录】
  平原寺舍利塔碑
  撰人名缺僧仁基正书唐上元三年二月【金石録】
  金刚经
  正书无姓名仪凤三年四月【金石録】
  观音十大愿品经
  正书无姓名仪凤三年四月【金石録】
  阳翟侯夫人陆氏墓誌
  周思茂撰正书无姓名开耀二年正月【金石録】
  刘黑仁等造徘徊碑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永淳二年七月【金石録】
  奉仙观老君像碑
  李审几撰沮渠智烈书垂拱元年【金石録】
  麴君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垂拱元年十一月【金石録】
  舍利㙮铭
  陈思顺造正书无姓名垂拱二年二月【金石録】
  周赠箕周刺史成公碑
  杨炯撰正书无姓名天授二年二月【金石録】
  周祭玄元皇帝碑
  行书无姓名天授二年二月【金石録】
  周冬官尚书李冲玄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证圣元年十月【金石録】
  周南宫昌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万岁通天元年【金石録】
  周贾烋清德碑
  详正学士张显思撰正书无姓名万岁通天二年九月建【复斋碑録】
  周长安主簿龎君碑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神功元年十月【金石録】
  周护军王君碑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圣历二年六月【金石録】
  周舍利宝函记
  篆书无姓名久视元年七月【金石録】
  周许由庙碑
  则天撰相王旦正书大足元年五月【金石録】
  周闵君士夫人㙮铭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大足元年十月立【金石録】
  周栖巖寺诗
  高宗则天撰韩怀信正书长安二年【金石録】
  周都官郎中孔昌寓碑
  卢藏用撰并八分书长安三年二月【金石録】
  周思简律师㙮铭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长安四年三月【金石録】
  周游仙篇
  武后撰薛曜正书武后时立【金石録】
  周尧庙碑
  卢永庆撰刘济物正书武后时立
  周光武皇帝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武后时立无年月
  胡元绚墓誌
  不着书撰人名氏元绚字子实泾州安定人官至稚州严道县令碑以神龙元年立【集古録目】
  王仲详等造像碑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神龙三年正月【金石録】
  徐有功碑
  徐彦伯撰正书姓名残缺景龙二年四月【金石録】
  骑都刘君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景龙三年十月【金石録】
  天竺寺碑
  苏颋撰苏诜八分书睿宗景云元年十月【金石録】
  胜业寺双弥勒像碑
  禇庆文撰赵冬曦正书景云二年二月【金石録】
  大云寺石灯台颂
  景初阳撰殷子阳八分书景云二年【金石録】
  司农卿卢万石碑
  李义撰八分书无姓名光天元年十月【金石録】
  元公浮图祠堂颂
  八分书无书撰人姓名光天二年八月【金石録】
  遵善寺大像碑
  罗邈撰行书无姓名明皇开元元年五月【金石録】
  赠右僕射王洎碑
  卢藏用撰甘献诚八分书开元二年二月立洎字文洎王仁皎父也【金石録】
  南亭记
  王翼撰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二年二月【金石録】
  辨机法师㙮铭
  赵冬曦撰正书无姓名开元二年九月【金石録】
  杭州刺史裴惓碑
  族子子余撰孙令【缺】行书卢晓八分题额开元三年九月【金石録】
  陈延喜妻穆氏墓誌
  齐望之撰萧元皎正书开元六年正月【金石録】
  郁林观东嵓壁记
  崔逸撰八分书无姓名开元七年正月【金石録】
  永丰陂堰颂
  徐峤之撰并八分书开元七年五月【金石録】
  嘉禾寺禅院碑
  徐楚璧撰姚思义八分书开元八年八月【金石録】
  六公咏
  李邕撰胡履虚八分书开元十一年刻初余读杜甫八哀诗云朗咏六公篇忧来豁蒙蔽恨不见其诗晚得石本入録其文词高古真一代之佳作也六公者五王为一章狄丞相别为一章云【金石録】
  普寂禅师碑
  卢鸿撰并八分书开元十二年正月【金石録】
  神泉寺石经西㙮铭
  唐昭明撰田昌正书开元十三年正月【金石録】
  明皇行次成臯诗
  艾叙行书开元十三年十月【金石録】
  崔慧爽传
  薛仅撰行书无姓名开元十四年二月【金石録】
  彭思义建父至德碑
  行书无姓名开元十四年【金石録】
  济源令萧公墓誌
  权征撰正书无姓名开元十五年二月【复斋碑録】
  房山汤记
  张嘉贞撰行书无姓名开元十五年四月【金石録】
  大云寺丈八佛像记
  段履冰撰行书无姓名开元十七年九月【金石録】
  老子庙碑
  于孺卿撰房自谦正书开元十八年三月【金石録】
  东夏师资正传
  僧慧超述李巖正书开元十八年四月【金石録】
  昙荣禅师碑
  崔禹撰苏睨铭韦鑒八分书开元十八年八月【金石録】
  贞法师旌德记
  分书无书撰人姓名开元十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阿弥陀佛赞
  殷彦方撰锺绍京正书开元二十年五月【金石録】
  源公石幢记
  封利建撰贺遂回八分书开元二十一年【金石録】
  同州刺史解琬碑
  苏颋撰梁昇卿八分书琬武后中睿朝为将有功开元六年卒开元二十三年五月立【金石録】
  相州刺史侯莫陈涉墓誌
  郑同昇撰卢自励正书开元二十三年乙亥十一月壬子朔九日庚申【复斋碑録】
  光禄卿郑曾碑
  梁昇卿撰并八分书开元二十四年五月【金石録】
  頴王府司马萧擢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开元二十四年十月【金石録】
  传菩萨成颂
  杨仲昌撰沙门温古行书开元二十五年六月【金石録】
  定进巖碑
  严浚撰蔡有邻分书开元二十六年十月【金石録】
  述灵记
  张嘉祐行书无姓名开元二十七年三月【金石録】
  长孙君夫人李氏墓誌
  正书无书撰人姓名开元二十七年七月【金石録】
  忠武将军王墓誌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开元二十七年十月【金石録】
  内常侍赵泰宗碑
  男尚客撰胡秀分书开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将军慕容嘉朂墓誌
  冯璩撰正书无姓名开元二十八年二月【金石録】
  龙兴寺浄土院碑
  李邕撰韦同八分书开元中立【金石録】
  资州刺史韦光碑
  赵良器撰族子若讷分书天宝三年七月【金石録】
  常觉寺铜钟铭
  韦迥撰并八分书天宝四年五月【金石録】
  陈留郡太守徐恽碑
  季邕撰徐浩行书天宝五年八月【金石録】
  薛氏追赠夫人碑
  房琯撰王曾八分书天宝六年二月【金石録】
  尊胜陀罗尼经
  正书无姓名天宝七年二月【金石録】
  度人经
  八分书无姓名天宝七年七月【金石録】
  百家巖寺记
  崔禹锡撰刘轸行书天宝七年九月【金石録】
  太子思议郎王元碑
  李华撰朱璨八分书天宝七年十月【金石録】
  杨宏庆造舍利㙮等碑
  唐刘慎和撰王进书宏庆弘农人以开元七年造铜盂兰盆及舍利㙮佛像等天宝七年立此记并宏庆等题名附【集古録目】
  百家巖寺碑
  崔巨撰崔倚正书天宝八年二月【金石録】
  康珽告
  徐浩行书天宝十年二月【金石録】
  新安郡太守张公碑
  韦述撰徐浩正书史惟则篆额天宝十年十一月【金石録】
  鉅鹿郡夫人魏氏墓誌
  李积撰薛邕八分书天宝十一年九月【金石録】
  处子瑗墓誌
  行书无书撰人姓名天宝十一年十一月【金石録】
  四禅寺万菩萨像记
  赵子余撰林混元八分书天宝十一年【金石録】
  冶浦桥记
  蔡希综撰并行书天宝十二年正月【金石録】
  哥舒翰等造阿弥陀经
  正书无姓名天宝十二年九月【金石録】
  明皇注金刚经
  八法书无姓名天宝中立【金石録】
  南叟训
  祁顺之撰皇三从姪延宥正书乾元二年三月【金石録】
  鄂州长史游浦碑
  分书撰人姓名残缺永泰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永泰寺钟铭
  崔巨撰房集书大历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亳州刺史刘瓌碑
  路蕤撰李普分书并篆额大历二年十月【金石録】
  义井记
  邵真撰王佑书大历六年三月【金石録】
  特进梁公碑
  王修然撰王乾行书大历六年四月【金石録】
  吕府君勅葬碑
  喻伯侨八分书大历六年五月立吕府君名惠恭僧大济之父代宗朝元载王缙用事崇尚浮图之法大济为帝常修功德使殿中监故褒赠其父为兖州刺史官为营办葬事爵赏之滥一至于此【金石録】
  黄石公祠记并碑隂记
  李卓撰八分书姓名残缺大历八年七月【金石録】
  文宣王庙新三门记
  裴孝智撰裴平分书并篆额大历八年十二月【金石録】
  怪石铭
  樊晃撰张从申行书大历十年十月【金石録】
  章仇公夫人魏氏墓誌
  李积撰薛邕八分书大历十一年九月【金石録】
  题朝阳巖诗
  李舟撰并正书大历十三年九月李当牛嵸诗附【金石録】
  萧和尚灵㙮铭
  正书姓名残缺德宗建中元年二月【金石録】
  张茂昭功德碑
  王璿撰并行书建中三年【金石録】
  扶阳郡君韦氏墓誌
  杜黄裳撰正书无姓名建中四年二月【金石録】
  定光上人㙮铭
  吉中孚撰行书姓名残缺贞元元年十月【金石録】
  均法师碑
  沙门维心撰高述书贞元三年五月【金石録】
  安国大德律师㙮铭
  徐岘撰并正书贞元七年十月【金石録】
  郑叔清碑
  于翰撰韩秀荣八分书贞元九年七月【金石录】
  济远寺功德碑
  郭邕撰刘云行书贞元十年二月【金石録】
  菩萨戒石坛记
  沙门大观述屈贲正书贞元十二年二月【金石録】
  白杨新庙碑
  令狐楚撰郑造正书贞元十六年七月【金石録】
  惠昕大师碑
  齐推撰正书姓名残缺贞元十七年【金石録】
  万州刺史苗拯碑
  张粲撰王嵸八分书苗端题额顺宗永贞元年十二月【金石録】
  大????禅师碑
  张和靖撰分书姓名残缺元和二年七月【金石録】
  国子司业辛璿碑
  姪宗撰正书无姓名胡季良篆额元和四年五月【金石録】
  智涪律师碑
  段文昌撰萧延庆正书元和九年十二月【金石録】
  紫玉山禅师碑
  李承翟撰屈师穆书元和九年【金石録】
  太子宾客孔述睿碑
  郑絪撰郑余庆书元和十一年六月【金石録】
  太府寺丞李泳墓誌
  令狐楚撰段全纬书元和十二年十一月【金石録】
  太子少保田公碑
  李宗闵撰篆书姓名残缺元和十五年立文字残缺以事考之盖田弘正之兄融碑也弘正帅魏诏以融为相州刺史使之相近碑为篆字题嵩山布衣书而名姓磨灭不可识其笔迹颇佳【金石録】
  张諴碑
  白居易撰武翊黄正书姪孙磻篆额长庆二年六月【金石録】
  赠太保李良臣碑
  李宗闵撰汤正书长庆二年立【金石録】
  题怪石诗
  世称李德裕作长庆二年二月【金石録】
  赠左僕射郭公碑
  李宗闵撰萧佑正书长庆三年八月【金石録】
  相里友谅墓誌
  撰人名缺王玄弼正书长庆四年十二月【金石録】
  裴度白居易聨句
  正书无姓名太和三年十二月【金石録】
  春城院佛殿记
  刘慥撰郑师仁八分书太和九年五月【金石録】
  皇甫曙题石佛谷诗
  李道夷正书开成元年十月【金石録】
  文宣王新庙碑
  刘禹锡撰卢逕正书开成二年二月【金石録】
  蔚州刺史马纾墓誌
  杨倞撰正书无姓名会昌四年七月【金石録】
  会昌投龙文
  唐武宗会昌五年内出修金箓斋词一告濜口云台等治词一帝自称承道继玄昭明三光弟子南岳炎上真人其词皆剑南节度衙推赵圆书不着所刻年月【集古録目】
  余修唐本纪至武宗以谓奋然除去浮图锐矣而躬受道家之箓服药以求长年以此知其非明智之不惑者特其好恶有所不同尔及得会昌投龙文见其自称承道继玄昭明三光弟子南岳炎上真人则又益以前言为不谬矣盖其所自称号者与夫所谓菩萨戒弟子者亦何以异余尝谓佛言无生老言不死二者同出于贪信矣会昌之政临事明果有足过人者至其心有所贪则其所为与庸夫何异【集古録】
  淮阳太守李公庙碑
  李谦撰慕容镐正书大中三年三月【金石録】
  頴亭记
  陈寛撰正书无姓名大中四年立【金石録】
  幽州纳降军使李巖碑
  正书书撰人姓名残缺大中六年六月【金石録】
  萧頴士庭莎赋
  正书无姓名大中七年十月【金石録】
  儒宫碑
  沈佐黄撰杜英正书并篆额大中十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万石君庙记
  石晏撰王藩行书并篆额大中十三年十一月【金石録】
  义昌军节度使杜中立碑
  裴坦撰杜宣猷正书大中十四年八月【金石録】
  礼部尚书许康佐碑
  书撰人姓名残缺大中中立【金石録】
  修繁城庙记
  曹分撰篆书无姓名咸通十二年九月【金石録】
  寂照寺双浮图碑
  单江撰八分书【金石録】
  椒陵陂诗
  韦瓘撰正书【金石録】
  通神寺凤阳门铭
  八分书无书撰人姓名【金石録】
  尊胜幢赞
  韩极文邬员行书【金石録】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详细阐述《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这套珍贵的文献资料,从其历史背景、版本特点、学术价值以及编辑出版的意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这套丛书不仅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也为研究中国古代刻书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通过对《宝刻丛编》全面的探讨,本文旨在展示这部丛书如何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本文将以这四个方面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其内容和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为读者展示其学术及文化的深远意义。

1、历史背景与版本沿革

《宝刻丛编》作为一部重要的书籍丛刊,其历史背景极为深厚。其内容来源于中国古代宝刻文献,代表了中国古籍收藏和刻书艺术的顶尖成就。浙江文丛2012年高清影印版则是对其珍贵文献的现代复刻,意义非凡。宝刻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和雕版艺术的瑰宝,许多书籍通过宝刻的工艺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套《宝刻丛编》全3册的影印本,不仅忠实地再现了原有的刻版,也为当代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化的窗口。它以高清影印技术为基础,对原版的细节进行了充分的保留,使得书中的字形、版式、印痕等得以完整呈现。浙江文丛选择这一版本进行出版,体现了对古籍保护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责任感。

版本的沿革方面,《宝刻丛编》经过多次版本更新和整理。每一版的推出,都为学术界提供了更加精确的研究资料。特别是2012年高清影印版,它在保存历史文献原貌的同时,还通过现代技术手段,使得古籍的影像更加清晰,极大提升了阅读体验。通过对比不同版本,学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籍的历史演变过程。

2、版本特点与高清影印技术

《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采用了高清影印技术。这一技术突破了传统复印的局限,能够更加精细地再现原版书籍的每一个细节。高清影印版不仅解决了原书因年代久远导致的磨损和褪色问题,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书籍的装帧、字体、笔画等精妙之处。

高清影印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便于收藏和研究。过去,由于古籍存世数量有限,学者们只能通过前人留下的照片、手抄本等进行研究,而现在,通过高清影印版本,学者们可以在更为便捷的条件下,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学术研究。这也为许多难以触及的古籍资料提供了复制与传播的可能性,极大拓宽了学术界的研究视野。

除了清晰度的提升外,高清影印本还具有更高的保真度。传统印刷或影像技术可能会出现细节的失真或颜色的偏差,但这套《宝刻丛编》的影印版本,尽量保持了与原版的一致性,无论是字体的大小、行距、字形的变化,还是纸张的质感,都得到了精确的还原。因此,研究者可以更为准确地分析和比较古籍的特点,探索其中的文化内涵。

3、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籍的一项重要保存成果,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源。中国的古代刻书文化源远流长,宝刻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书籍印刷技术和文化的繁荣。《宝刻丛编》通过收录大量具有代表性的宝刻作品,为学者提供了深入研究古代中国印刷和出版历史的基础材料。

此外,这套丛书在文化传承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宝刻艺术的再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继承与发扬。许多古籍的内容涵盖了儒学、道学、文学、历史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的保存与传播,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学者们通过《宝刻丛编》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的细节和丰富性,进而推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在现代社会,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古籍的传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清影印本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的方式,弥补了这一缺陷。它通过物理方式保留了古籍的原貌,使得这些宝贵的文献可以更加长久地传世,同时也能够为今后数字化保存提供一定的依据。通过这样的方式,《宝刻丛编》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4、编辑与出版的意义

《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在编辑与出版方面,体现了高水准的学术严谨性与文化责任感。浙江文丛作为国内知名的出版机构,在出版这套丛书时,采用了科学的编辑方法,确保了每一册内容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编辑团队通过对古籍的仔细审校和比对,不仅保留了原书的历史韵味,还确保了每个版本的权威性。

此外,出版《宝刻丛编》不仅仅是对古籍的复刻,更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一种重新认识和弘扬。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出版这样的古籍丛书,不仅是学术界的一项任务,也是文化领域的一种社会责任。浙江文丛通过这套丛书的出版,积极响应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文化资源。

在市场层面,《宝刻丛编》作为一部高品质的学术丛书,受到了学术界、收藏界和文化爱好者的热烈追捧。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对古籍文化的敬仰与追求。通过这种出版形式,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多人群的关注和认同,也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总结:

《宝刻丛编 全3册/浙江文丛 2012高清影印》是中国古籍出版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丛刊,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古代宝刻资料,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书籍刻印及出版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其采用的高清影印技术,为读者提供了更加精准、清晰的学术体验,极大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通过对这部丛书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学术、文化及社会层面的深远意义。它不仅对学术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为广大文化爱好者打开了一扇通向古代文化的窗口。总之,《宝刻丛编》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扮演着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角色。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上午3:24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上午3:26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