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4辑PDF电子书全44册(外加总目提要1册),由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出版。Vi2万圣书城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一至五辑选编清末至1949年间出版的重要中医药期刊48种影印出版。全书收约12万页资料,是近年中医药文献整理的大型文化工程。
Vi2万圣书城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第四辑书目:
Vi2万圣书城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1-4册 中医指导録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5-7册 国医杂志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8-11册 医林一谔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12-13册 国医杂志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14-18册 神州国医学报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19-26册 国医公报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27册 现代医药月刊 (现代医药)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28-34册 针灸杂志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35-41册 光华医药杂志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42-43册 现代中医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 第4辑 44册 鐡樵医学月刊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总目提要 全1册
Vi2万圣书城
Vi2万圣书城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是近年来学术界整理、研究、出版的大型中医文献项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辞书出版社编纂出版。全书汇编清末至1949年间创刊、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期刊48种。所选期刊遍及温州、上海、绍兴、苏州、无锡、北京、广州、天津、太原、南京、重庆、香港等地,共计约12万页,精装(16开)205册,分五辑出版。目前第一、二辑已出版,其余各辑亦将于年内出版。
近代中医药期刊内容丰富,包括医案验方、经典阐释、医家介绍、医籍连载、讲义选登、医事新闻、行业动态、政府法规、批评论说,乃至逸闻、小说、诗词、书法,全面地反映了近代中医药的状况,是中国近代中医药学术研究的宝库,其中涉及西学东渐后对中医药的影响、中医存废之论争、中医界为谋求生存与发展所作的种种努力,更是超越了纯医学的范畴,成为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研究中国近代医学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近代中医药期刊动态地记录了近代中医药界的状况,其文献价值深为学界所重视,但是由于社会动荡,时至今日,多已星散难觅。在本书的编纂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医药期刊较之其他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流传保存情况更为糟糕,各大型图书馆都鲜有收藏,即使存有几种,也多成孤函残帙,加之民国期刊纸张都风化酥脆,不便取用,此次影印出版,得到各地图书馆的大力支持,经多方配补,集腋成裘,弥足珍贵。
收书内容:
《沈阳医学杂志》(即《奉天医学杂志》)1924年创刊于辽宁沈阳,刘景素、沈文魁主编。栏目有:公牍、弁言、论说、学说、纂述、医案、文苑、杂俎等。
《中医杂志》1926年创刊于广州,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主编。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刊,学说以真实为主,不尚空谈。
《医界春秋》1926年创刊于上海,张赞臣主编。及时报导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反抗废止中医案所进行的活动,保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该刊积极探索中医学术发展的路向,发行遍及全国各省市,还流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
《中国医学月刊》1928年创刊于上海,陆渊雷主编。办刊宗旨为“欲以科学原理证明中医学”。
《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创刊于广东,江堃、张阶平主编。由全国名中医撰述文章,9年间共刊载了1402篇中医文献,是民国时期广东中医刊物出版时间较长、出版期数最多、出版最有规律的刊物。
《广东医药月报》1929年创刊于广东,广东新中医学会宣传部主编。主要作者有刘伯唐、陈博儒。栏目有社论、评论、专着、论说、医案、药物、问答、常识等。
《中医世界》1929年创刊于上海,秦伯未、方公溥主编。办刊宗旨为“使中国医学化为世界医学,对外施相当之宣传,对内供彻底之讨论。”栏目内容有图画、小评、论文、发明、研究、改革、医案、验方、常识、消息等。
《自强医学月刊》1929年创刊于上海,祝味菊、陆渊雷主编。1930年7月第7期起改名为《自强医刊》。由全国名中医撰述文章,刊有日本汤本求真着的《皇汉医学》等。
Vi2万圣书城
这部中医药近代期刊文献集成共收录近代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期刊49种,汇编成5辑,精装成212册出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Vi2万圣书城
韩启德对《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编纂工作的顺利完成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医药学是我国国粹,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振兴的使命。《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不仅反映了近代中医药发展的形势、面临的问题及中西医之间的关系,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态,其文化价值超越了中医药界。汇编的出版,对中医药乃至我国文化、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参考价值。
Vi2万圣书城
据介绍,《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系上海市新闻出版专项资金资助成果,经过5年的文献收集、整理、编纂,共收入1897年至1949年间在温州、上海、绍兴、苏州、无锡、北京、广州、天津、太原、南京、重庆、香港等地出版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医药期刊,包含12万页资料。其中,《利济学堂报》《医学报》《绍兴医药学报》《中西医学报》等,均为近代中医学界的重要医学杂志。
Vi2万圣书城
作为近代中医药界状况的动态记录,近代中医药期刊的文献价值深受学界重视。据了解,在《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编纂过程中,编纂方发现,中医药期刊较之其他社会科学类期刊的流传保存情况更令人担忧。此次对重要中医药期刊进行影印出版,是一次抢救性保护。
Vi2万圣书城
为帮助读者了解所收期刊内容,《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总目提要》也已随汇编配套出版。
Vi2万圣书城
Vi2万圣书城
《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前言:
Vi2万圣书城
近代中医药期刊的出现,乃必然的社会现象。中国沦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随着西学东渐的步伐,西方医药大规模涌入,打破了中医药一统天下的传统局面,出现了中医和西医两个不同医学体系并存的新格局。爲了及时沟通联络,交流学术经验,谋求行业的生存发展,同时吸取西方医药的有益成分,普及医药知识,中医界人士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探索,创办期刊便是重要的方式之一。于是从十九世纪末开始,中医药期刊便如雨后春笋般地勃勃生发于中华大地上。
Vi2万圣书城
近代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不仅承载着近代中医的珍贵文献资料,全面地反映了中医行业爲生存、发展所作出
的种种努力,客观地显示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医界的真实面目,也从侧面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现象。期刊的内容十分丰富,如医事新闻、行业协会动态、政府法规、医案验方、批评论説、医家介绍、医籍连载(介绍〗,乃至逸闻、小説、诗词,不一而足,一些照片资料更是十分难得,因此,可据以研究的领域十分宽宽广。现仅就近代中医药期刊集中呈现的中医药行业发展进程中的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略作绍介,以见其价值之一斑。
Vi2万圣书城
第一,展示中医存废之争的交锋场面。
Vi2万圣书城
面对着西方科学文化的进入,中西文化冲突日益激烈,中医被推到新旧文化衔突的风口浪尖,告别昔日的兴盛与辉煌,逐步趋向衰
落,甚至面临被废止的危险。爲互通信息,力挽狂澜,诸多名医积极创办中医期刊,这些期刊在这场存废之争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忠实地记録了这一场场论争、一幕幕事件。今天,在我们探讨中西医冲突的文化背景、挖掘其根源、寻求中医始终存而不废的原因的时候,这些宝贵的资料显示出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基于这些探讨而而産生的对中医的本质及其哲学、人文属性的全面理解,对中医的发展来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Vi2万圣书城
一九一七年,余岩(字云岫)作《灵素商兑》,将矛头直指奠定中医学术根基的《素问》与《灵枢》。嗣后,西学派汪企张、褚民
谊等也陆缜发表废除中医的文章。《灵素商兑》的出版,在医界拉开了中西论争的序幕。针对余岩的民族虚无主义,诸多中医药期刊发表檄文予以鞭挞,如《自强医刊》第三期广1九二10年八月》刊载何云鹤《〈灵素商兑〉之商兑》、《现代中医》第三期〈一九三五年三月)刊载王合三《写在〈灵素商兑〉之后》、《中医杂誌》第二一十期〔一九三0年九月〗刊载沈德修《闢余岩〈灵素商兑〉》等。其中,声讨人木、影响广泛的是恽铁樵、陆渊雷与杨则民的文章。
Vi2万圣书城
一九一三年,恽鐡樵着《群经见智録》,卷三专立《〈灵素商兑乏可商》,抓住余岩灭绝中酱论的『中坚之一节」,即对阴阳五行
问题的责难,逐一予以批驳。同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云治医学不讲解剖即属荒谬,然吾即效《商兑》口吻,谓治医学不讲四时寒暑、阴阳胜复之理即属荒谬,亦未见《商兑》之説独是而吾説独非。次年,恽鐡樵又撰着《伤寒论研究》,进而将医^
文化关联,认爲『中西医之不同,乃由于中西文化之不同』,『是根本不同方法之两种学説』,并对余岩的谬论作了更爲深层次的批如果説恽铁樵主要是从《黄帝内经》的学术内容上,对余岩加以严肃批驳的话,那麽陆渊雷于一九一一八年发表在《医界春秋》第一十九期上的《西医界之奴隶派》,则是以揶揄的口吻揭露余岩等人唯尊西医的民族虚无主义态度,痛斥他们爲『奴隶派的西医』。
Vi2万圣书城
一九三三年,中医界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杨则民在《浙江中医专门学校校刊》上发表《内经之哲学的检讨》(后在《国医公
报》《国医砥柱》等诸多期刊连载),首次运用辩证法思想研究《内经》,从全新的层次和角度批驳了将阴阳、五行学説视作迷信的
説法,论述精彩,振聋发聩,令当时医界耳目一新。他认爲,《灵素商兑》只是『刺取《内经》单文只义,以皮傅科学取征科学』,『不足以呈露《内经》之本质」。该文在论述《内经》辩证法的基础上,进而较爲全面地剖析了中西医诊治体系的不同,认爲:中医的思想方法属于尚整体、尚变动、尚自然的《内经》辩证法,西医的思想方法则爲重局部、重静止、重人功的近世机械论,一一者绝不相同,反映出必须以中医理论爲根本框架,同时吸纳西医所长的主体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