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任中敏文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任中敏文集》PDF电子书全19册,由凤凰出版社2013年出版。0q5万圣书城
由王小盾、陈文和主编的《任中敏文集》刚由凤凰出版社开始出版。该书共12种,是任中敏学术着述的总集,《散曲丛刊》(三册)已出版,其他11种将陆续问世。0q5万圣书城
任中敏,扬州人,早年治北曲和北宋词,故自号“二北”。晚年从事唐代文艺研究,故又号“半塘”。他生于1897年,辞世于1991年。先生最重要的学术业绩是创立了散曲学和唐代文艺学,对延续扬州学统发挥了承前启后的作用。0q5万圣书城
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书目:0q5万圣书城
任中敏文集 散曲丛刊(上中下)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散曲研究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教坊记笺订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唐声诗(上下)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敦煌曲研究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词学研究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名家散曲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优语集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唐艺研究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唐戏弄(上下)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敦煌歌辞总编(上中下)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 新曲苑(上下)0q5万圣书城
0q5万圣书城
0q5万圣书城
0q5万圣书城
0q5万圣书城
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是任中敏先生学术着述的总集。任中敏先生名讷,字中敏,江苏扬州人。早年治北曲和北宋词,故自号“二北”;晚年从事唐代文艺研究,故又号“半塘”。他出生于1897年,即戊戌变法的前一年;辞世于1991年12月,即苏联解体的同一个月:享寿九十五年。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历史事件,其中关系最直接的有“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社会主义改造和“文化大革命”。先生一直以最积极的态度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在九十五年间,不仅有过像普通人一样的生存,而且有过作爲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学者的生存。本文集正是对于他的学术人生的记録。0q5万圣书城
0q5万圣书城
任中敏先生最重要的学术业缤是创立了散曲学和唐代文艺学。本文集围绕这两个中心而编成,可分爲四个部分:0q5万圣书城
《任中敏文集》第一部分散曲研究,包括《散曲丛刊》、《新曲苑》两部丛书以及《散曲之研究》、《曲録补正》、《词曲合併研究》、《词曲通义》等单篇论述。这些着作有两大内容:一是把古典文献学的目録、版本、校勘、辑佚、辨僞之法同词曲学的曲调、韵律、题目、体例研究结合起来,对元、明、清三代的散曲创作和评论做了系统总结;二是在和词体相比较的基础上,考订了散曲的名称、体段、用调、作法、内容、派别,亦即确认了散曲在文体、风格、功能上的特征。这两顶工作,建立了散曲学的文献基础,釐定了散曲学的术语体系,构筑了散曲学的基本框架,从而结束了散曲与戯曲混沌不分的局面,标志着近代散曲学的成立。0q5万圣书城
《任中敏文集》第二部分敦煌歌辞研究,包括《敦煌曲校録》、《敦煌曲初探》、《敦煌歌辞总编》等着作。这些着作始于对《云謡集杂曲子》的着録与考订,扩大至于对全部敦煌曲子辞的整理与研究.最后成爲关于“在敦煌发现的、一切有音乐性的歌辞写本”的研究集成。《敦煌曲校録》、《敦煌曲初探》完成了前两步,其特点是针对五百四十多首敦煌曲子辞,把校订考0q5万圣书城释与理论研究分别爲两书;《敦煌歌辞总编》完成了第三步,其特点是收録作品一千三百多首,“合歌辞与理论爲一编”。所谓“理论”,有一个重要项目是辨体,亦即把敦煌歌辞分别归入只曲、普通联章、重句联章、定格联章、长篇定格联章等体裁。经过这顶工作,先生不仅提供了一批翔实可靠的音乐文学资料,而且提供了一个结构清晰的学术系统。0q5万圣书城
《任中敏文集》第三部分唐代戏剧研究,包括《唐戏弄》、《优语集》以及《唐戯述要》、《戏曲、戯弄与戏象》、《驳我国戏剧出于傀儡戏、影戏説》、《萧衍、李白〈上云乐〉的体和用》、《对王国维戯剧理论的简评》等一批论文。其中《优语集》从表演者及其言论的角度,对中国几千年戯剧史作了资料展示;《唐戏弄》则用细緻的论证,显示了唐戏在脚本、戏台、音乐、化妆、服饰、道具等方面的特征^爲建立一部以演员和表演爲中心的中国戯剧史作了断代示範。在先生的着作中,影响最大的也许就是这部《唐戏弄》。它打破“无剧本便无戏剧”的狭窄戯剧观,重新确认了戏剧的本质;它冲撃以戯曲代替戯剧的旧习惯,既展示了戏剧形态的多样性,也提升了戏剧研究的资料品质。中国的戯剧研究从此开了新途,从以文学爲中心转变爲以表演爲中心,从一元的进化研究转变爲多元的形态比较,视角和视野都有了很大改变。0q5万圣书城
0q5万圣书城《任中敏文集》第四部分唐声诗研究,包括《唐声诗》一书,也包括作爲资料准备的《教坊记笺订》和作爲理论准备的一系列词学论文。《教坊记笺订》有两个重点:其一考订唐玄宗时期的教坊制度和人物事迹,其二考订当时教坊所保存的46支大曲和278支普通曲子。后一内容,正好爲《唐声诗》研究提供了资料基础和认识基础。《唐声诗》是以配合燕乐曲调的齐言诗爲研究对象的。其操作方法是:先辑成唐代齐言歌醉约两千首,从中提出曲调百余名;次以相关记载排比沟通,建立理论;再据此理论重审各曲,着録一百五十余调、一百九十余体;最后从以上三者之间抉剔矛盾,相互改正,完成全书。在这项工作中,燕乐曲调既是理论与资料之间的交叉点,也是把握音乐与文学之关系的枢纽。以燕乐曲调爲网领,既可以观察诗与乐的多种形式的关联,又可以观察决定歌辞体式的音乐因素和表演方式因素。通过这种深入观察,先生把词调形成这一学术争议问题提升爲对中古音乐文学的全面探讨。总之,以上四方面工作,都具有建设学术方向、转变学术风气的先生的学术生涯起始于1918年。此年他进人北京大学国文系,师从瞿安(吴梅〉教授研治词曲。1922年毕业以后,他利用瞿安教授奢摩他室和南京江南图书馆的藏书,蒐集了大批散曲资料。1926年至1931年,他在教学之余,向学术界贡献出《新曲苑》、《散曲丛刊》、《词曲通义》、《曲谐》、《词学研究法》等一批重要着作。埴时他只有34岁,但他的学术生涯却形成第一个高峰,彰显出重视实证、富于批判精神的个性,其具体表现则是重视原本不上大雅之堂的表演性文学,因而重视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多样存在。这种个性事实上贯穿了他的一生。1950年前后,他离开经营多年的汉民中学,在四川大学回归学术。对于他的教育救国之理想来説,埴也许是一个退求其次的选择;但他的学术个性却因此而得以充分发扬。1951年,他从词学进入敦煌学,后来又把敦煌曲子辞研究扩展爲敦煌歌辞研究,事实上,这便是把面向作家文学(词)的研究扩展爲面向社会各阶层之文艺的研究。1955年以后,他在好几项工作上对王国维先生做了纠补,例如继《优语録》之后编成《优语集》,变《宋元戏曲考》的戯曲研究而爲《唐戏弄》的戏剧研究。表面上看,这些工作的意义是资料範圃的搪大,而究其实质,却是艺术观念的改变。比如,在《宋元戏曲考》那裹,衡量戏剧的标准是从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到京昆剧的主流戏曲系统,也就是同文人雅士生活相联繋的表演艺术;而《唐载弄》却更关注民衆生活中的艺术。依据这一观念,先生提出了周有戯礼、汉有戏象、唐有戏弄、宋元有戏曲的主张。这个主张意味着,中国戯剧史实即若干戏剧形态相更叠的历史;不同形态的戯剧有不同的社会功能,但它们具有同等的学术价值。在近代中国,先生代表了一种不多见的人物类型。他曾经长期从事政治活动和教育活动,但学术却成爲他实现生命意义的最好方式。0q5万圣书城
他到五十五岁才正式选定作爲学者的道路,但他由此改写了学术史上的某种记録:让写作高峰出现在花甲之年,并使学术创造力延续到九十高齢。他一贯以独立特行者的面貌出现在学术舞台之上,研究作风和任何人都不相同。他全力以赴从事资料工作,却使这种零度风格的工作充满热情,成爲富于理论意义和人格力量的工作。他很少参加学术活动,一生都以边缘人的身份“闭门造车”,而这种情况却恰好成就了他的学术个性。作爲一个成功的学者,在他身上似乎隠藏了一些特殊的0q5万圣书城秘密。秘密应当在于:他是把学术当作一种生存方式来看待的。他始终以奋发的态度进行学术工作,学术是他陈述生命的语言。如果説,真正的学者总是具有同学术合一的倾向,那麽,我们可以用“不平则鸣”、“激愤出诗人”的比喻,来解释他投身学术活动的动力。1919年,他曾携带“五四”的风烈南下扬州,在二十四桥张贴了一批激扬的文字。这一姿态,也就是他走上学术舞台的姿态。他把这一姿态保持到教育活动中;而当他的教育事业夭折之时,他又在全部研究工作中刻下了作爲批判者的印记。他馋疑圣人和经典,于是瞩目于通俗文学。他崇尚“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的铜豌豆性格,于是弘扬具有豪放本色的北宋词和元代北曲。他偏爱不入大雅之堂的文学,于是以极大热情投人对这种文学作品的整理——-早年是《一半儿》,晚年是敦煌曲子辞。他的目光不断被具有平民色彩的事物吸引,于是越来越深地进入那些发生状态的文体和文学现象。他轻视正统和权威:面对戏曲和戯曲研究的贵族化倾向,他提出饱含民间色彩的0q5万圣书城“戯弄’’概念;面对词学研究中的正变尊卑观念和因之固定下来的“诗变而爲词”的成见,他提出“唐代无词”的主张和“曲一词一曲”的文体演进綫索。他的工作不免有某种主观性,但幸运的是,他所信奉的批判精神,作爲20世纪中国学术的寳贵建树,天生地包含了某种科学倾向。所以他总是能够敏鋭地认识对象的本质,找到最具前途的学术课题。0q5万圣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