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东传福音》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是国内第一部汇集国内存在的各主要宗教的历史文献的大型影印古籍丛书,全书共180册,分为《藏外佛经》、《三洞拾遗》、《清真大典》、《东传福音》和《民间宝卷》五编,收录截止至20世纪初的历代宗教典籍、碑铭、文书等一千一百余种。DEF万圣书城

 DEF万圣书城

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DEF万圣书城

 DEF万圣书城

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DEF万圣书城

 DEF万圣书城

 DEF万圣书城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一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二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三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四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五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六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七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八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九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一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二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三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四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五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六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七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八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十九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二十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二十一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二十二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二十三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二十四册 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东传福音 第二十五册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大秦寺僧景净述唐建中二年(781)建立FB.703:45.51(1)
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尊经唐抄本FB.703:45.51(2)
大秦景教宣元本经旧刊本FB.703:45.51(3)
志玄安乐经旧刊本FB.703:45.51(4)
一神论 卷第三唐抄本FB.703:45.51(5)
序听迷诗所经 一卷唐抄本FB.703:45.51(6)
大秦景教大圣通真归法赞旧刊本FB.703:45.51(7)
景教流行中国碑颂正诠阳玛诺撰上海慈母堂清刻本FB.703:45.51(8)
唐景教碑颂正诠阳玛诺撰上海土山湾慈母堂民国刊印本FB.703:45.51(9)
景教碑考冯承钧着商务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1(10)
元也里可温考陈垣着民国铅印本FB.703:45.51(11)
圣经直解阳玛诺译明刻本FB.703:45.51(12)
宗徒大事录萧舜华译天津崇德堂民国铅印本FB.703:45.51(13)
新经全集吴经熊译民国铅印本FB.703:45.51(14)
天主圣教实录罗明坚着崇祯年间(1628-44)刻本FB.703:45.52(1)
天主实义利玛窦着明刻本FB.703:45.52(2)
辩学遗牍利玛窦等撰明刻本FB.703:45.52(3)
重刻二十五言利玛窦着明刻本FB.703:45.52(4)
重刻畸人十篇附西琴曲意利玛窦着明刻本FB.703:45.52(5)
畸人十篇利玛窦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2(6)
交友论利玛窦着崇祯年间(1628-44)刻本FB.703:45.52(7)
重刻交友论利玛窦着明刻本FB.703:45.52(8)
造物主垂像略说徐光启述旧刻本FB.703:45.52(9)
辩学疏稿徐光启着明末刻本FB.703:45.52(10)
辟妄徐光启着旧刻本FB.703:45.52(11)
七克庞迪我着旧刻本FB.703:45.52(12)
天主实义续编庞迪我着漳州景教堂清刻本FB.703:45.52(13)
天学说明明子、邵辅忠着明末刻本FB.703:45.52(14)
主制群征汤若望着明末刻本FB.703:45.52(15)
天学略义孟儒望述崇祯年间(1628-44)刻本FB.703:45.52(16)
励修一鉴李九功着旧刻本FB.703:45.52(17)
五十余言艾思及述旧刻本FB.703:45.52(18)
灵言蠡勺毕方济撰明刻本FB.703:45.52(19)
天学传概李祖白着清康熙刻本FB.703:45.52(20)
盛世刍荛冯秉正口授; 杨多默纂录清雍正刻本FB.703:45.52(21)
天儒印利安当着清刻本FB.703:45.52(22)
天主圣教豁疑论朱宗元述旧刻本FB.703:45.52(23)
逑友篇卫匡国着明刻本FB.703:45.52(24)
正学[缪((纟→金)]石利安当着旧刻本FB.703:45.53(1)
圣教信证韩霖、张赓着清刻本FB.703:45.53(2)
三山论学纪艾儒略着清重刊本FB.703:45.53(3)
训慰神编殷弘绪着清重印本FB.703:45.53(4)
天释明辨杨廷筠着清初刻本FB.703:45.53(5)
[号鸟]鸾不并鸣说杨廷筠着旧刻本FB.703:45.53(6)
代疑编杨淇园着旧刻本FB.703:45.53(7)
代疑编杨廷筠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3(8)
天帝考严保禄编着旧刻本FB.703:45.53(9)
譬学高一志撰旧刻本FB.703:45.53(10)
儒教实义马若瑟着旧刻本FB.703:45.53(11)
不得已辩南怀仁着旧刻本FB.703:45.53(12)
不得已辩利类思着旧刻本FB.703:45.53(13)
圣事要理问答上海慈母堂藏版清刻本FB.703:45.53(14)
圣教要理问答张宝臣译保定府天主堂印民国铅印本FB.703:45.53(15)
圣母要理简要圣母会士译辑土山湾印书馆民国活字本FB.703:45.53(16)
理窟李问渔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活字本FB.703:45.53(17)
续理窟李问渔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活字本FB.703:45.53(18)
万物真原艾儒略述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慈母堂道原精萃活字版本FB.703:45.54(1)
天主降生引义艾儒略撰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慈母堂道原精萃活字版本FB.703:45.54(2)
天主降生言行纪略艾儒略着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慈母堂道原精萃活字版本FB.703:45.54(3)
宗徒大事录李[木大]节译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慈母堂道原精萃活字版本FB.703:45.54(4)
圣母传李[木大]着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慈母堂道原精萃活字版本FB.703:45.54(5)
宗徒列传高一志着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慈母堂道原精萃活字版本FB.703:45.54(6)
教皇洪序着译者不详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慈母堂道原精萃活字版本FB.703:45.54(7)
性理真诠孙璋着光绪十五年(1889)上海慈母堂活字版本FB.703:45.54(8)
训真辨妄黄伯禄编民国三年(1914)土山湾印书馆铅印本FB.703:45.55(1)
轻世金书阳玛诺着民国十二年(1923)土山湾印书馆铅印本FB.703:45.55(2)
四终略意白多玛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3)
真教自证晁德莅撰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4)
非非基督教张士泉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5)
天主圣教约言苏如望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6)
圣教要理选集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7)
教要解略高一志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8)
圣教切要白多玛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9)
拯世略说朱宗元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10)
圣教理证黄伯禄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11)
邪正理考张雅各伯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12)
进教要理巴换宗编大同天主堂永望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55(13)
逆耳忠言殷弘绪着土山湾慈母堂民国铅印本FB.703:45.55(14)
天理良心北平西什库存遣使会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15)
醒世迷编郁逋叟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16)
涤罪正规艾儒略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5(17)
要理像解民国翻印本FB.703:45.55(18)
崇一堂日记随笔汤若望译述明刻本FB.703:45.56(1)
建福州天主堂碑记旧刻本FB.703:45.56(2)
拳祸记李[木大]编光绪三十一年(1905)土山湾印书馆活字版本FB.703:45.56(3)
增补拳匪祸教记李[木大]编宣统元年(1909)土山湾印书馆活字版本FB.703:45.56(4)
燕京开教略樊国梁撰救世堂清刻本FB.703:45.56(5)
西湾圣教源流隆德里编着北平西什库存遣使会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6(6)
正教奉褒黄伯禄着光绪三十年(1904)上海慈母堂活字版本FB.703:45.56(7)
庚子畿疆教案赔款疑记王振声辑光绪辛丑年(1901)刻本FB.703:45.56(8)
拳时北京教友致命包士杰辑北京救世堂民国刻本FB.703:45.57
教务纪略魏家骅编光绪二十九年(1903)山东印书局刊本FB.703:45.58(1)
公理战胜纪念特辑丁牧南等辑中华公教进行会全国临时指导会编印民国铅印本FB.703:45.58(2)
康熙与罗马使节关系文书影印本陈垣编民国二十一年(1932)北平故宫博物院编印影印本FB.703:45.58(3)
圣教史略萧若瑟译献县张家庄天主堂民国刊本FB.703:45.58(4)
圣教会史纲于炳南编; 杨堤译安庆天主堂发行民国铅印本FB.703:45.58(5)
福女玛利亚纳传李问渔译上海慈母堂清活字版本FB.703:45.58(6)
明末奉使罗马教廷耶稣会会士卜弥格传沙不烈撰; 冯承钧译长沙商务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8(7)
我之改奉天主教小史花友兰着; 张士泉译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8(8)
圣母行实高一志撰述康熙十九年(1681)广州太原堂重刻本FB.703:45.59(1)
慎思指南朗霁罗旎阁撰清刻本FB.703:45.59(2)
又圣母经传着译者不详旧抄本FB.703:45.59(3)
广益教思着译者不详旧刻本FB.703:45.59(4)
圣体纪李问渔着上海慈母堂清末重版本FB.703:45.59(5)
崇修引着者不详清末河间府胜世堂活字版本FB.703:45.59(6)
弥撒祭义艾儒略述土山湾印书馆民国活字版本FB.703:45.59(7)
进思法程若瑟玛尔济亚尔慕理孟编旧刻本FB.703:45.59(8)
善恶报略说南怀仁着土山湾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59(9)
辟邪集钟始声着明崇祯刻本FB.703:45.59(10)
不得已杨光先着民国影印本FB.703:45.59(11)
熙朝定案南怀仁辑旧刻本FB.703:45.59(12)
熙朝定案天主教续编南怀仁辑旧刻本FB.703:45.59(13)
天主教刘韵轩编辑中华公教进行会总监督处民国刊印本FB.703:45.60(1)
我们的宗教陶德着; 杨世豪译山东保禄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60(2)
公教论陈香伯着商务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60(3)
劳工问题教宗良第十三着; 戴明我译香港真理会现代铅印本FB.703:45.60(4)
进步与宗教道森着; 柳明译中国公教真理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0(5)
痛苦经迹伏如望等译述旧刻本FB.703:45.60(6)
少年良友葛立模编上海普爱堂民国铅印本FB.703:45.60(7)
日课要选济南华洋印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0(8)
弥撒经本香港纳匝勒静院民国活字版本FB.703:45.60(9)
瞻礼戴遂良述献县天主堂民国铅印本FB.703:45.60(10)
圣主日礼节袖珍文启明编澳门慈幼印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60(11)
西国记法利玛窦着旧刻本FB.703:45.61(1)
熙朝崇正集闽中诸公着旧刻本FB.703:45.61(2)
空际格致高一志撰旧刻本FB.703:45.61(3)
空际格致高一志撰清抄本FB.703:45.61(4)
达道纪言高一志授旧刻本FB.703:45.61(5)
寰有诠傅泛际译明刻本FB.703:45.61(6)
西儒耳目资金尼阁撰明刻本FB.703:45.61(7)
西学凡艾儒略着明刻本FB.703:45.61(8)
西方要纪利类思等撰清刻本FB.703:45.61(9)
新约全书大英圣书会托印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美华书馆活字版本FB.703:45.62(1)
圣经全书大美圣经公会托印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美华书馆铅印本FB.703:45.62(2)
新约全书施约瑟译光绪二十四年(1898)日本东京秀英舍铅印本FB.703:45.62(3)
吕译新约初稿吕振中译北平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民国铅印本FB.703:45.62(4)
创世记问答狄考文撰上海美华书馆清刻本FB.703:45.63(1)
马可讲义花之安撰光绪年间(1875-1908)刻本FB.703:45.63(2)
行传旨味录陈金镛着光绪三十四年(1908)中国圣教书会刻本FB.703:45.63(3)
马太福音略解杨格非注宣统元年(1909)汉口圣教书局刻本FB.703:45.63(4)
启示录新注释司徒雷登着民国十六年(1927)广学会铅印本FB.703:45.63(5)
二约释义丛书韦廉臣等编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3(6)
圣经溯源Smyth着; 华立熙、张文彬译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3(7)
使徒遗传都孟高博士译中华圣公会书籍委员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3(8)
三圣传集着译者不详中华圣公会书籍委员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3(9)
使徒历史赫士编译上海美华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64(1)
旧约历史励德厚、陈金镛编着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4(2)
现代青年旧约必读李荣芳编着中华基督教女青年全国协会文字事业委员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4(3)
旧约史赵宗福编民国铅印本FB.703:45.64(4)
新约小史古士毕着; 简又文编译基督教文社民国铅印本FB.703:45.64(5)
新约圣经流传史密立根着; 贾立言、冯雪冰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4(6)
新约圣经成立史张伯怀着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4(7)
圣经之起源与生长海兰耳着; 谢颂三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4(8)
使徒之时代米德峻着; 马福江笔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4(9)
圣经译史吴慧烈着; 女铎社述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4(10)
现代圣经观汤忠谟着; 过良先校中华圣公会书籍委办民国铅印本FB.703:45.64(11)
古物学与圣经卜德生着; 管西屏修词中西基督福音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4(12)
卫司理讲道真诠 二卷林乐知译光绪二十二~二十三年(1896-97)上海美华书馆铅印本FB.703:45.65(1)
十诫问答费克礼着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美华印书馆重印铅印本FB.703:45.65(2)
圣神功化柳清芳着; 石伯钧译光绪三十二年(1906)美华书馆刻本FB.703:45.65(3)
两教辨正倪维思着上海美华书馆民国铅印本FB.703:45.65(4)
圣道诠证马开着; 梅益盛口授; 蒋茂森笔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5(5)
问道津梁高哲善着福州协和道学院民国铅印本FB.703:45.65(6)
十诫精义狄乐播编译; 于汉清笔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5(7)
司牧良规慕尔腓着; 赫士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5(8)
属灵人 卷一至卷三倪柝声着民国铅印本FB.703:45.65(9)
教义神学(下编)赫士着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5(10)
基督教哲学赵紫宸撰中华基督教文社民国铅印本FB.703:45.65(11)
神学四讲赵紫宸撰青年协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5(12)
基督教进解赵紫宸撰青年协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5(13)
圣灵之研究陈崇桂着湖南圣经学院民国铅印本FB.703:45.65(14)
怎样做基督徒陈崇桂着成都中华基督圣经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5(15)
培灵讲道陈崇桂等着广州培灵会现代铅印本FB.703:45.65(16)
布道六讲陈崇桂着广学会现代铅印本FB.703:45.65(17)
天道溯原丁韪良着民国十三年(1924)中国基督圣教书会重印本FB.703:45.66(1)
基督教教义解释班克斯着; 彭寿、董正初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6(2)
伦理的基督教观史美夫着; 简文译中华基督教文社民国铅印本FB.703:45.66(3)
宗教论文集燕京大学诸教授着中华基督教文社民国铅印本FB.703:45.66(4)
叛逆的信仰垦治着; 贾立言、冯雪冰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6(5)
上帝的国与弥赛亚司可托着; 张伯怀译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6(6)
二元神学罗以撒着中西福音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6(7)
实践神学大纲麦沾思编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6(8)
基督教义诠释彭彼得着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6(9)
新约教会赖崇理着美华浸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6(10)
天地人三伦花之安着基督圣教协和书局清刊本FB.703:45.67(1)
洪辑华人接受基督教洪孝充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7(2)
谢辑华人接受基督教谢思光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7(3)
千禧年主义卡斯着; 谷云阶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7(4)
孙文主义与耶稣主义王治心着青年协会书报部民国铅印本FB.703:45.67(5)
信仰的基础修慈着; 杨苑林译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7(6)
现代神学思潮敖布瑞着; 彭彼得译民国铅印本FB.703:45.67(7)
社会福音吴耀宗撰上海青年协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7(8)
基督教与新中国吴耀宗撰青年协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7(9)
没有人看见上帝吴耀宗着青年协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7(10)
基督教讲话吴耀宗着青年协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7(11)
黑暗与光明吴耀宗着青年协会书局现代铅印本FB.703:45.67(12)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吴雷川着青年协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7(13)
基督眼里的中华民族徐松石着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7(14)
中华民族眼里的耶稣徐松石着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7(15)
主镤锬道刘乐义译光绪二十五年(1899)广学会刻本FB.703:45.68(1)
宣道指归倪维思撰光绪二十九年(1903)美华书馆刻本FB.703:45.68(2)
使徒信经霍约瑟着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国圣教书会刊本FB.703:45.68(3)
真理譬言中国圣教书会发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画图新报馆刊印FB.703:45.68(4)
证道比喻王席珍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8(5)
喻道传丁[是韦]良着中国圣教书会民国重印本FB.703:45.68(6)
和声鸣盛季理斐编译广学会民国重印本FB.703:45.68(7)
活水永流季理斐译光绪三十二年(1906)广学会刊本FB.703:45.68(8)
耶稣与使徒要训日课濮士华着; 谢洪赉编译光绪二十九年(1903)美华书馆刊本FB.703:45.68(9)
成圣津逮麦格古着; 奚若译民国二年(1913)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组合刊印本FB.703:45.68(10)
耶稣譬喻略解纪好弼着美华浸会印书局民国重印本FB.703:45.68(11)
圣灵全功便览斐有文着民国三年(1914)中国圣教书会刊印本FB.703:45.68(12)
同答集要郭斐蔚订上海美华书馆民国刻本FB.703:45.68(13)
学仁赵紫宸着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8(14)
传道解惑赵紫宸着燕大基督教团契民国铅印本FB.703:45.68(15)
王祷文与十字架吴雷川着燕大基督教团契民国铅印本FB.703:45.68(16)
皇道讲台谢受灵等着中华信义会书报部民国铅印本FB.703:45.68(17)
天路指明杨格非着上海中国基督圣教书会民国重印本FB.703:45.68(18)
成皇魏客着; 胡美林译民国铅印本FB.703:45.68(19)
实用讲道术万应远编; 徐松石译述中华浸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8(20)
罗运炎演讲拾罗运炎讲卫理公会书报部民国铅印本FB.703:45.68(21)
基督果真复活了么王明道着灵食季刊社民国铅印本FB.703:45.68(22)
洗礼略论赫士着上海美华书馆民国刊印本FB.703:45.68(23)
奉教礼文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FB.703:45.68(24)
万方朝圣录赵紫宸着中华基督教协进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8(25)
灵交诗歌贾玉铭编着灵光报社民国铅印本FB.703:45.68(26)
民众圣歌集赵紫宸作歌燕京印刷所民国铅印本FB.703:45.68(27)
基督教中平信徒的领袖麦格非着; 石清溪编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68(28)
中华归主全绍武编民国十一年(1922)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商务印书馆铅印本FB.703:45.69(1)
基督教全国大会报告书全绍武等编协和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9(2)
本色教会的讨论周风着青年协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69(3)
中国耶稣教会小史谢洪赉着青年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0(1)
浸会在华布道百年史略吴立乐等编民国二十五年(1936)中华浸会书局铅印本FB.703:45.70(2)
中国布道近史陈金镛编上海沪江大学通俗学校总部民国铅印本FB.703:45.70(3)
西北边荒布道记季理斐译意; 谷云阶笔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0(4)
教案史料编目吴盛德、陈增辉合编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民国刊印本FB.703:45.70(5)
道风山的工作艾香德主编香港道风山民国铅印本FB.703:45.70(6)
上海第一浸会堂百年史略上海第一浸会堂编上海第一浸会堂民国铅印本FB.703:45.70(7)
基督教与远东乡村建设费尔敦着; 杨昌栋、杨振泰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0(8)
批评非基督教言论汇刊全编真光杂志社编中华浸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70(9)
辟基督抹杀论殷雅各着; 聂绍经译述民国十四年(1925)广学会铅印本FB.703:45.70(10)
评基督抹杀论王治心等着民国铅印本FB.703:45.70(11)
中国外交史上之基督教问题曾友豪着民国十四年(1925)文社铅印本FB.703:45.70(12)
英普公教会史颜永京着光绪二十四年(1898)吴云记书局排印本FB.703:45.71(1)
教会史记韶波着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FB.703:45.71(2)
教会历史 二卷赫士编辑民国十二年(1923)广学会铅印本FB.703:45.71(3)
基督教思想进步小史谢颂羔编着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1(4)
基督教思想史彭彼得编着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1(5)
自西徂东(附1884年版卷五第七二章)花之安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广学会版重印本FB.703:45.71(6)
邦交提要丁韪良着光绪三十年(1904)广学会刻本FB.703:45.71(7)
基督传季理斐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2(1)
基督模范季理斐译广学会民国重印本FB.703:45.72(2)
耶稣的人生哲学赵紫宸撰中华基督教文社民国铅印本FB.703:45.72(3)
基督传巴比尼着; 贾立言、周云路译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2(4)
保罗生平录司徒葛尔着; 陈启新译中国基督圣教书会民国排印本FB.703:45.72(5)
圣保罗传赵紫宸着民国间青年协会书局铅印本FB.703:45.72(6)
自历明灯(七至十二卷)林乐知译光绪二十一年(1895)广学会刻本FB.703:45.72(7)
教士列传(卷八)李提摩太夫人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广学会刊本FB.703:45.72(8)
教士列传(卷九)李提摩太夫人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广学会刊本FB.703:45.72(9)
近代教士列传李提摩太撰民国二年(1913)广学会刊本FB.703:45.72(10)
路德改教纪略林乐知编广学会民国再版铅印本FB.703:45.73(1)
天国伟人谢洪赉编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商务印书馆铅印本FB.703:45.73(2)
名牧遗征谢洪赉编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3(3)
许牧师信效录许扬美着上海华美书局民国活字本FB.703:45.73(4)
谢洪赉先生纪念册中华基督教全国青年会全国协会编民国活字本FB.703:45.73(5)
胡约翰福建传道记宝琳德润着广学会民国活字本FB.703:45.73(6)
索教士庚子遇难记索行年着; 司米德译; 柴连复重编中国基督圣教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3(7)
中华最早的布道者梁发麦湛恩着; 胡簪云译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3(8)
杨格非牧师传略纪立生着; 夏贵三笔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3(9)
马礼逊小传清洁理着; 费佩德、杨荫浏译述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3(10)
孟公晓墀百年经过史孟继光编辑协和印书局民国刻本FB.703:45.73(11)
师达能夫妇功成传戴存义夫人着; 吴久舒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3(12)
施约瑟主教传麦雅各着; 魏希本译中华圣公会书籍委员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3(13)
信心的十二英雄基督教中华教会少年团联会编美华浸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73(14)
约翰卫斯力传林辅华编; 冯雪冰译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3(15)
张亦镜生平姜建邦编着中华浸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73(16)
马丁路德的事迹中华浸会少年团联会编辑部浸会书局民国铅印本FB.703:45.73(17)
五十年来王明道灵食季刊社现代铅印本FB.703:45.73(18)
郭显德牧师行传全集连警齐编广学会民国铅印本FB.703:45.74(1)
戴德生传戴存义暨夫人原着; 胡宣明节译现代铅印本FB.703:45.74(2)
新约圣经英诺肯提乙译宣统二年(1910)刻本北京东正教总会FB.703:45.75(1)
主降生瞻礼赞词法剌韦昂译光绪八年(1882)京都大俄国圣母堂刻本FB.703:45.75(2)
主日八调赞词法剌韦昂译光绪八年(1882)京都大俄国圣母堂刻本FB.703:45.75(3)
实绩圣传固利乙译光绪三十四年(1908)北京北馆刊本FB.703:45.75(4)
大瞻礼六响晨课旧石印本FB.703:45.75(5)
东教宗史记英诺肯提乙译宣统二年(1910)北京东正教堂石印本FB.703:45.75(6)
正教初学集成李逊一辑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东正教协会铅印本FB.703:45.75(7)

DEF万圣书城

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DEF万圣书城

为了让广大对中国基督教史感兴趣的基督徒能了解更多的研究人员及其着作。以下笔者参考一些资料对有关研究的中西基督教人士及其着作做一下罗列:DEF万圣书城

‭                      ‬      ‭ ‬西方学人名单DEF万圣书城

     宓契(Alexander Michie)、明恩溥(Arthur Smith)、爱德华兹(E.H.Edwards)、史雅各(Jacob Speicher)、季理斐(D.MacGillivary) 、吴费斯坦(Bertram Wolferstan)、李佳白(Gilbert Reid)、蒙特戈默丽(Helen B. Montgomery)、博恒理(Henry D. Porter)、斯科特(C. E. Scott)、麦瓜衣迪(Joseph McQuaide)、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海恩波(Marshall Broomhall)《马礼逊:一位营造师》、桑德兰(J.T.Sunderland)、威廉斯(Bascom W.Williams)、Yan S.Seto、伍德(John W.Wood)、兰钦(Milledge T.Rankin)、古德利奇(L.Carrington Goodrich)、赖德烈(K.S.Latourette)、 Chao-Kwang Wu、麦治恩、普赖斯(Allen T.Price)、德礼贤(Paschal M.D’Elia)、克莱德(Paul H. Clyde)、James Dyke.Van Putten、裴化行(Henri Bernard,S.J.)、Kok.A.Wee、比屋根安(1940)、巴尔鲁(Earle H.Ballou)、沙百列、赖安(Thomas Ryan)、罗博塔姆(Arnold H.Rowbotham)、沟口靖夫、许(Y.Y.Tsu)、郭爱理(Alice H.Gregg)、林德贝克(John Lindback)、毕范宇(Frank W.Price)、米勒(Basil W.Miller)、威勒克(Bernward H. Willeke)、力维韬(W.N.Lacy)、切斯特·苗(Chester Miao)、佐伯好郎、李欣宪(Peter Hsing-hsien Lee) 、卡拉汉(Paul E.Callahan)、博德曼(Eugene Boardman)、山本澄子(Tatsuro Yamamoto and Sumiko Yamamoto)、小加拉格尔(Louis J. Gallagher, Jr)、清洁理、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杜斯(Peter Duus)、费正清(John K. Fairbank)、 苏特尔、戴存义夫人、卡里—埃尔维斯(Cary-Elwes)、柯文(Paul A. Cohen)、瓦格(Paul A.Varg) 、黄河清(Wong, George Ho- Ching)、薛光前(Paul Kwang Tsien Sih) 、麦柯特彻恩(James M.McCutcheon)、朱信(Clayton H.Chu)、刘广京(Kwang-Ching Liu)、G.H.Dunne、汤普生、章文新 (Francis P. JonesThe)、霍京(Katherine Hockin)、 卜沃文(A.J. poppen)、珀塞尔、小海亚特(Irwin T. Hyatt,Jr)、袁中登(Yuan, Chung Teng)、李珍华(Lee, Joseph Jr)、卢茨(Jessie G.Lutz)、董艳云(P.Thompson)、卡莱爱尔维斯、 、卡尔森(Ellsworth C. Carlson)、莱斯特.马强特(Marchant, Leslie Ronald)、韦尔利(Edmund S. Wehrle)、斯特(Philip West)、 佩特诺(Roberto M. Paterno)、理查森编着(William J.Richardson )、贝茨(M.Searle Bates) 、保罗逊(George E.Paulsen)、叶·西奥多(Theodore T.Y.Yeh)、G.J.Philips、 麦克莱伦(Robert F.Mcclellan, Jr)、贝蒂(Hilary J.Beattie) 、叶嘉炽、里查德·布什(Richard C.Bush, Jr)、利津格(Charles A.Litzinger)、加勒特(S.Garrett)、Ng Lee-ming、福赛思(S.A.Forsythe)、吴礼明(Lee-ming Ng)、 巴尼特(Suzanne W.Barnett)、保罗·博尔(Paul R.Bohr)、荣振华、巴尼特(Suzanne W.Barnett)、罗森鲍姆(Arthur L.Rosenbaum)、简又文(Jen, Yu- wen)、麦温(Wallace C. Merwin)、E.Carlson、W.C.Merwin、 L.C.Walmsley、卡尔森(Ellsworth C.Carlson)、海隆(William C. Hearon)、郎企鸿(Lam,Chi-hung)、贝奈特(Adrian A. Bennett)、P.West、芒格洛(David E.Mungello)、洛德威克(Kathleen L. Lodwick)、恩斯沃思(Sister V. Unsworth)、DEF万圣书城

威德默(Eric Widmer)、海厄特、M.I.Bergeron 、毕威尔(R. Pierce Beaver (ed.) 、魏杨波(Jean-Paal Wiest)、V.H.Rabe、科维尔(R. Covell)、鲁宾斯坦(Murray A. Rubinstein)、德鲁克(Alice Drucker)、怀特海德(James D.Whitehead,Yuming Shaw) 、S.Endicott、汉逊(Eric Hanson)、叶家策(Yip Ka-che) 、布雷斯林、凌塞(Samuel D.Ling)、Samuel D.Ling、Young,John D、A.J.布鲁恩霍尔(A.J.Broomhall)、海林格尔(Janet E.Heininger)、谢和耐(Gernet,Jacques)、梁作禄、康为有(Kang,Wi-jo)、贝斯(Daniel H. Bays)、魏若望(John Witek) 、瑞德(James Reed)、M.亨特(Michael H. Hunt)、DEF万圣书城G.T.Brown、德礼贤、J.Reed、阿.克.穆尔(Arther Cristopher Moule)、J. 亨特(Jane Hunter)、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 巴尼特(Suzanne W.Barnett)、柯兰霓Claudia von Collani)、George Minamaki、洛德威克、A.J.Austin、P.A.Rule、沙百里、拉尔夫.R.卡维尔(Ralph R.Covell、凯思琳.劳德威克(Kathleen L.Lodwick) 、R.Malek、M.Plate、周锡瑞(Joseph Esherick)、拉达尼(L.Ladany)、潘嘉尧(Pan, Chia-yao)、维克纳(David W. Vikner)、罗南等(Charles E. Ronan)、李春光(Lee, Chun Kwan)、N.Standaert、Jean-Paul Wiest、鲍勃·怀特(Bob Whyte) 、韦扬波 、魏克利、密北德(Peter M.Mitchell)、 穆蔼仁、孟德卫(D. E. Mungello)、麦得生(Richard Modsen)、柯乐智(Archie R.Crouch)、普赖斯(Eva Jane Price)、谢伟思(John S. Service ) 、P.Neils、尼尔斯、C.Caulfield、祖齐尔(Erik Zurcher)、尼尔斯(Patricia Neils)、罗林森(John J. Rawlinson)、Lee, Thomas H. C、Stanaert, N、哈里斯(Paul W. Harris)、亨特(Alan Hunter)、K. Lundbeck 、T.Lmbert、科恩(von Iso Kern)、葛佩兰(Pui-lan Kwok)、邵玉明(Shaw Yu-ming)、吉拉德·德琼(Gerald F. DeJong)、苏尔(Donald F. St. Sure, S. J.)、诺尔(Ray R. Noll) 、邓守成、韦扬波、贝斯(Daniel H. Bays)、E. 唐(Edmond Tang)、魏杨波(Jean-Paul Wiest)、Mungello、David E、徐义华(Edward Yihua Xu)、哈里斯(Marjorie J. Harris)、林梅梅(Mei-mei Lin)、莱斯德夫(Kimberly A. Risedorph)、孟德卫、维特克(John W. Witek (ed.) 、格雷厄姆(Gael Graham)、路德威克(Kathleen L. Lodwick)、裴士丹(Daniel Bays)、邢军(Jun Xing) 、科斯勒(Lawrence D. Kessler)、连熙(Xi Lian)、约翰.沙博尼耶 Charbonnier)、柯毅霖(Crivelle, Gianni)、李宽淑、古爱华(Winfried Gluer) 、钟鸣旦(N. Standaert)DEF万圣书城

DEF万圣书城                       西方学人着作DEF万圣书城

     米怜(Willam Milne)《新教在华传教早期十年史》(A Retrospect of the First Ten Years of Protestant Mission to China)(1820)、宓契(Alexander Michie)《中国和基督教》(China  and Christianity)(1900)、明恩溥(Arthur Smith)《动乱中的中国》(China in Convulsion)(1901)、爱德华兹(E. H. Edwards)《火与剑在山西:洋人殉教与中国基督徒的故事》(Fire and Sword in Shansi: The Story of the Martyrdom of Foreigners and Chinese Christians) (1903)、史雅各(Jacob Speicher)《十字架征服中国》(The Conquest of the Cross in China)(1907)、季理斐(D.MacGillivary)《新教在华传教百年史》(A Centu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807-1907)(1907)、吴费斯坦(Bertram Wolferstan)《天主教在中国( 1860 — 1907 )》( 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from 1860—1907) ( 1909)、李佳白(Gilbert  Reid)《“尚贤堂”计划书》( A Prospectus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na(1910)、蒙特戈默丽(Helen B. Montgomery)《东方大地上的西方女性》(Western Women in Eastern Lands:  An Outline Study of 50 Years of Women’ s Work in Foreign Missions)(1911)、博恒理(Henry D. Porter)《梅子明传》(William Scott Ament, Missionary of American Board to China)(1911)、斯科特(C. E. Scott)《丁:山东的传道者》(Ding,the Apostle of Shantung)(1911)、麦瓜衣迪(Joseph McQuaide)《与基督同在中国》(With Christ in China) ( San Francisco: 1916)、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留华45 年》(Forty-Five Years in China: Reminiscences)(1916)、海恩波(Marshall Broomhall)《马礼逊:一位营造师》(Robert Morrison, A Master Builder)(1924)、桑德兰(J. T. Sunderland)《李佳白博士和他在华的独特传教》(Dr. Gilbert Reid and his Unique Mission to China )(1924)、威廉斯(Bascom W. Williams)《使中国皈依基督的笑话》( The Joke of Christianizing China)(1927)、Yan S.Seto《在华传教士教育的问题,历史的和批评性的》(1927)、伍德(John W. Wood)《在华基督教会学校注册的赞成与反对》( The Pro and Con of Registration of Christian School in China", The Sprit of Missions:  An Illustrated Monthly Review of Christian Mission(1928)、兰钦(Milledge T. Rankin)《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述评》(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of China (1928)、古德利奇(L.Carrington Goodrich)《美国天主教在华十周年》(A Decade of American Catholic Missions in China."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Missions)(1929)、赖德烈(K.S.Latourette)《在华基督教差会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1929)、 Chao-Kwang Wu《在华传教士运动的国际关系方面》(The international aspect of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in China)(1930)、麦治恩《中华最早的布道者梁发》 (1931)、普赖斯(Allen T.Price)《美国差会与美国对华外交》(America Missions and American Diplomacy in China, 1830—1900),1830-1900)(1932)、德礼贤(Paschal M.D’Elia)《中国天主教传教史》(1933)、克莱德(Paul H. Clyde)《镂斐迪与天津教案》一文(Frederick F. Low and the Tientsin Massacre ) (1933)、James Dyke.Van Putten《基督教在华高等教育:历史发展及其对中国人生活影响的考察》(1934)、裴化行(Henri Bernard,S.J.)《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1936)、费赖之、冯承均《入华耶稣会士列传》(1938)、Kok.A.Wee《中国基督教大学的体育教育》、比屋根安《支那基督教史》(1940)、巴尔鲁(Earle H.Ballou)《危险的机会:基督徒在华的使命》(Dangerous Opportunity: The Christian Mission in China(1940)、沙百列《明末奉使罗马教廷耶稣会士卜弥格传》(1941)、赖安(Thomas Ryan)《天主教徒眼中的中国》(China Through Catholic Eyes(1942)、罗博塔姆(Arnold H.Rowbotham)《清宫中的耶稣会士》( Missionary and Mandarin: Jesuits at the Court of China)(1942)、沟口靖夫《东亚基督教史》(1943)、许(Y. Y. Tsu)《中国教会》(The Chinese Church:Partner in a World Mission)(1944)、郭爱理(Alice H. Gregg)《中国与教育自主(1807—1937)》( China and Educational Autonomy: The Changing Role of the Protestant Educational Missionary in China, 1807—1937) (1946)、林德贝克(John Lindback)《美国传教士与美国对华政策,1898-1901》(1948)、毕范宇(Frank W. Price)《中国乡村教会:一个调查》(The Rural Church in China: A Survey(1948)、米勒(Basil W.  Miller)《24 个在华传教士的故事》(Twenty- four Missionary Stories from China )(1948)、威勒克(Bernward H. Willeke)《清政府与天主教在华的传教活动(1784—1785)》(Imperial Government and Catholic Missions in Chinaduring the Years 1784—1785)(1948)、力维韬(W. N. Lacy)《美以美会在华百年史》( A Hundred Years of China Methodism )(1948)、切斯特·苗(Chester Miao)《在华基督徒的呼声》(Christian Voices in China (1948)、佐伯好郎《清朝基督教之研究》(1949)、李欣宪(Peter Hsing-hsien Lee)《根据中国需要进行的基督教教育的研究》(A Study of Progressive Christian Education in Light of the Needs of China)(1950)、佚名《美国耶稣会士在上海》(American Jesuits in  Shanghai, Portraits of China)(1950)、卡拉汉(Paul E. Callahan)《从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看基督教与革命》(Christianity  and Revolution as Seen in the National Christian Council of China)(1951)、博德曼(Eugene Boardman)《基督教对太平军叛乱的思想影响》(Christian Influence upon the Ideology of Taiping Rebellion, 1851—1864)(1952)、山本澄子(Tatsuro Yamamoto and Sumiko Yamamoto)《中国的反基督教运动》(The Anti- Christian Movement in China)(1953)、小加拉格尔(Louis J. Gallagher, Jr)《利玛窦日志》( 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The Journals of Matthew Ricci, 1583—1670)(1953)、清洁理《马礼逊小传》(1953)、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在华五十年》(Fifty Years in China, the Memoirs of John Leighton Stuart, Missionary and Ambassador )(1954)、杜斯(Peter Duus)《科学和在中国拯救灵魂的工作:丁韪良的生平和工作》(Science and Salvation in China: the Life and Work of W. A. P. Martin, 1827—1916)(1956)、费正清(John K. Fairbank)《天津教案背后的模式》(Patterns behind the Tientsin Massacre)(1957)、柯文(Paul A. Cohen)《戴德生和李提摩太的传教方式》(Missionary Approaches, Hudson Taylor and Timothy Richard(1957)、苏特尔《李提摩太传》(1957)、戴存义夫人《席胜魔传》(1957)、卡里—埃尔维斯(Cary-Elwes)《中国与十字架:教会史研究》(China and the Cross:Studies in Missionary History (1957)、柯文(Paul A. Cohen)《戴德生和李提摩太的传教方式》(Missionary Approaches, Hudson Taylor and Timothy Richard)(1957)、瓦格(Paul A.Varg)《传教士、中国人和外交官:美国新教在华传教运动(1890-1952)》(Missionaries,  Chinese and Diplomats, American Missionary Movement in China, 1890—1952)(1958)、黄河清(Wong, George Ho- Ching)《明末清初中国反对西方宗教和科学》(China’s Opposition to Western Religion and Science during Late Ming and Early Ch’ ing)(1958)、薛光前(Paul Kwang Tsien Sih) 《中国的决定:共产主义或基督教》(Decision for China:  Communism   or Christianity)(1959)、麦柯特彻恩(James M.  McCutcheon)《19世纪美国和英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认知》(The American and British Missionary  Concept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in the 19th Century)(1959)、朱信(Clayton H.Chu)《美国在华传教士:从传教士研究图书馆主题目录摘录的着作、文章和小册子》(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China:Books, Articles and Pamphlets extracted from the Subject Catalogue of the Missionary Researchlibrary)(1960)、刘广京(Kwang-Ching Liu)《中国的早期基督教书院》(Early Christian Colleges in China(1960)、柯文(Paul A. Cohen)《中国的反基督教传统》(The Anti-Christian Tradi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1961)、G.H.Dunne《一代巨人》(1962 )、汤普生《戴德生》(1962)、章文新 (Francis P. JonesThe)《共产党中国的教会:一个基督徒的评价》( Church in Communist China: A Protestant Appraisal )(1962)、霍京(Katherine Hockin)《人民中国的上帝仆人》( Servants of Godin People’s China (1962)、柯文(Paul A. Cohen)《关于清末反传教士情绪的一些资料》(Some Sources of Anti-missionary Sentiment during the Late Ch’ing)(1962)、卜沃文《雅裨理的生平》(1963)、珀塞尔(Victor Purcell)《义和团运动:背景研究》(The Boxer Uprising: A Back-ground Study (1963)、柯文(Paul A. Cohen)《中国与基督教:传教运动与中国人排外主义的增长,1860—1870年》(China and Christianity:  The Missionary Movement and the Growth of Chinese Anti-foreignism, 1860 —1870)(1963)、小海亚特(Irwin T. Hyatt, Jr)《在华新教教会(1877—1890)》(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1877—1890)(1963)、袁中登(Yuan, Chung Teng)《罗孝全与太平军叛乱》(Reverend Issachar Jacox Roberts and the Taiping Rebellion(1963)、李珍华(Lee, Joseph Jr)《北京的耶稣会会士和欧洲的儒家学说》(Jesuits in Peking and Confucianism in Europe, A Study in Culture Borrowing)(1963)、卢茨(Jessie G.Lutz)《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怎样的传道人?》(Christian Missions in China:Evangelists of What?)(1965)、董艳云(P.Thompson)《耶和华以勒:内地会百周年见证》(1965)、卡莱爱尔维斯《明前来华的传教士》(1965)、柯文(Paul A.Cohen)《中国与基督教:传教运动与中国排外主义的发展,1860 – 1870年》(1966 年)、 刘广京(Kwang-Ching Liu)《美国教士在华言行论丛》(American Missionaries in China: Papers from Harvard Seminars)(1966)、卡尔森(Ellsworth C. Carlson)《 19 世纪中国传教成功的障碍》(Obstacles to Missionary Success i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1966)、莱斯特.马强特(Marchant, Leslie Ronald)《从英国到中国的新教传教士档案和记录的指南,1796-1914》(1966)、韦尔利(Edmund S. Wehrle)《英国、中国和反传教士的暴乱1891—1990年》(Britain, China and the Anti-missionary Riots, 1891—1900)(1966)、斯特(Philip West)《济南的教产纠纷(1887—1891)》(The Tsinan Property Disputes (1887—1891)(1966)、 佩特诺(Roberto M. Paterno)《1891年长江流域反教会骚乱》(The Yangtze Valley Anti-missionary Riots of 1891 )(1967)、理查森编着(William J. Richardson (ed.))《中国和基督教的责任:专题论丛》( China and Christian Responsibility,  A Symposium)(1968)、贝茨(M. Searle Bates)《基督教在人民共和国》(Christianit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1968)、史景迁《改变中国——西方顾问在中国,1620—1960年》(1969)、保罗逊(George E. Paulsen)《1895年四川暴乱与美国“传教士外交”》(The Szechwan Riots of 1895 and American ‘Missionary Diplomacy’(1969)、叶·西奥多(Theodore T.Y.Yeh)《儒教、基督教和中国》(Confucianism Christianity and China (1969)、G.J.Philips《基督教的美国和异教世界——美部会1810年—1860年的历史》( 1969 )、贝内特《傅兰雅——19世纪西方科学技术向中国的引介》(1969)、麦克莱伦(Robert F. Mcclellan, Jr)《19世纪末中美传教士的态度》(Missionaries,  Chinese and American Attitudes of the Turn of the Century(1969)、DEF万圣书城

贝蒂(Hilary J. Beattie)《新教传教活动与中国的鸦片》(Protestant Missions and Opium in China, 1858—1895 )(1969)、叶嘉炽《基督教和中国的国民革命:1922—1927年的反基督教运动》(1970)、里查德·布什(Richard C. Bush, Jr)《共产党中国的宗教》(Religion in Communist China)(1970 )、利津格(Charles A. Litzinger)《天津惨案以后教案的模式(1870—1875)》(Patterns of Missionary Case Following the Tientsin Massacre, 1870—1875)(1970)、加勒特(S.Garrett)《中国都市里的社会改革者》(Social Reformers in Urban China:The Chinese)(1970)、Ng Lee-ming《1920—1950年的基督教与中国的社会变化》( 1970 )、福赛思(S.A.Forsythe)《1895—1905 年美国在华的一个传教团体》(An American Missionary Community in China, 1895—1905)( 1971)、吴礼明(Lee-ming Ng)《1920— 1950 年中国的基督教和社会变化》(Christianity and Social Change: The Case of China, 1920—1950(1971)、卢茨(Jessie G. Lutz)《中国的教会大学》(China and the Christian College, 1850 — 1950)(1971)、巴尼特(Suzanne W. Barnett)《长老会传教士和在华的教会出版事业》(Silent Evangelism:  Presbyterians and the Mission Press in China, 1807—1860)(1971)、保罗·博尔(Paul R. Bohr)《李提摩太之救荒事业与变法思想(1876—1884)》(Famine in China and the Missionary:Timothy Richard as Relief Administrator and Advocate of National Reform,1876 —1884)(1972)、荣振华《在华耶稣会士录》(1973)、古利克(E.V.Gulick)《伯驾与中国的开放》(Peter Parker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1973)、巴尼特(Suzanne W. Barnett)《新教的传教事业及其向中国介绍西方文化的活动》( Practical evangelism: Protestant  Mission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into China, 1820— 1850)(1973)、罗森鲍姆(Arthur L.Rosenbaum)《中国传教士口述史集》(China Missionaries Oral  History Collection)(1973)、简又文(Jen, Yu- wen)《太平天国革命运动》(The Taiping Revolutionary Movement)(1973)、费正清(John K.Fairbank)《在华传教事业与美国》(The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and America)(1974) 、麦温(Wallace C. Merwin)《在华基督教会》(Adventure in Unity: The Church of Christ in China)(1974)、E.Carlson《福州的传教士 1847 —1880年》(1974)、W.C.Merwin《合一之旅:中华基督教会》(1974)、 L.C.Walmsley《河南的主教:怀履光一生中的传教和博物事业》(1974)、卡尔森(Ellsworth C. Carlson)《福州传教士(1847—1880)》( The Foochow Missionaries, 1847—1880)(1974)、费正清(John K. Fairbank)《中美相互影响:历史摘要》(Chinese- American Interactions: A Historical Summary (1975)、海隆(William C. Hearon)《敌对:美国天主教义和中国共产主义》(The Confrontation: American Catholicism and Chinese Communism, 1945—1962)(1975)、郎企鸿(Lam,  Chi- hung)《唐朝景教传教士的政治活动》(Political Activities of the Christian Missionaries in the Tang Dynasty)(1975)、贝奈特(Adrian A. Bennett)《〈教会新报〉研究指南(1868—1874)》(Research Guide to Chiao- hui Hsin-pao, 1868—1874(1975)、P.West《燕京大学和中西方关系 1916—1952年》(1976)、贝奈特(Adrian A. Bennett)《〈万国公报〉研究指南(1784—1883)》(Research Guide to Wan- kuo Kung-pao,1874 — 1883)(1976)、芒格洛(David E. Mungello)《17 世纪传教士对儒家学说的解释》(Seventeenth Century Missionary Interpretation of Confucianism)(1976)、洛德威克(Kathleen L. Lodwick)《中国人、传教士和在中国戒除鸦片的国际努力(1890—1916)》( Chinese, Missionary and International Efforts to end the Use of Opium in China, 1890—1916)(1976)、恩斯沃思(Sister V. Unsworth)《美国天主教传教活动与共产党中国(1945—1953)》( American Catholic Missions and Communist China, 1945—1953)(1976)、A.I.Kinnear《抵御大潮》( 1976)、DEF万圣书城威德默(Eric Widmer)《十八世纪俄国在华传教士团》(The Russ DEF万圣书城ian Ecclesiastical Mission in Peking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 (1976)、海厄特《19世纪在山东东部的三位美国传教士》(1976)、M.I.Bergeron《基督教在中国,方法与战略》(1977)、瓦格(Paul A.Varg)《传教士、中国人和外交官:美国新教在华传教运动(1890-1952)》(1977)、毕威尔(R. Pierce Beaver (ed.))《美国传教两百年透视》( The compilation American Missions in Bicentennial Perspective )(1977)、魏杨波(Jean-Paal Wiest)《在广东省的天主教活动与中国人的反应(1848—1885)》(Catholic Activities in Kwangtung Province and Chinese Responses, 1848—1885 (1977)、V.H.Rabe《美国基督教在华传教的国内基地》(1977)、科维尔(R. Covell)《丁韪良——中国进步的先驱》( 1978)、柯文 (Paul A. Cohen)《1900年以前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及其影响》(Christian Missions and their impact to 1900)(1978)、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978、1980、1083)、鲁宾斯坦(Murray A. Rubinstein)《在华的美国新教传教运动(1827—1839)》(The America Protestant Missionary Movement in China: 1827—1839)(1979)、德鲁克(Alice Drucker)《基督教女青年会在中国妇女运动中的作用(1890—1927)》(The Role of the YWCA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Women’s Movement, 1890—1927)(1979)、怀特海德等编着(James D. Whitehead,Yuming Shaw, and N. J. Girardot( eds. ))《中国和基督教》( China and Christianity: Historical and Future Encounters)(1979)、S.Endicott《文幼章——出自中国的叛逆者》( 1980)、汉逊(Eric Hanson)《中国和朝鲜的天主教政治》(Catholic Politics in China and Korea) (1980)、叶家策(Yip Ka-che)《宗教、民族主义和中国学生:1922—1927年的反基督教运动》(Religion, Nationalism and Chinese Students: The Anti-Christian Movement of 1922 — 1927 (1980)、布雷斯林《中国、美国天主教和传教士》(China, American Catholicism, and the Missionary)(1980)、凌塞(Samuel D. Ling)《又一个“五四运动”:中国的“基督教复兴”(1919—1937)》(The Other May Fourth Movement: The Chinese’ Christian Renaissance’, 1919—1937)(1980)、Samuel D.Ling《1919—1937年中国的“基督教复兴”》( 1980)、Young, John D 《东西会合:利玛窦与孔子》(1980)、C.von Collani《汉字形义学与在华传教士》(1981)、A. J. 布鲁恩霍尔(A. J. Broomhall)《戴德生和中国的开放世纪》(Hudson Taylor and China’s Open Century (1981—1989)、海林格尔(Janet E. Heininger)《美部会在中国:传教士的经历与态度》( The American Board in China: The MiSSionaries Experiences and Attitudes, 1911—1952)(1981)、贝奈特(Adrian Bennett)《南美以美会妇女在华的传教工作》(Doing more than They Intended: Southern Methodist Women in China, 1878—1898)(1981)、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1982)、梁作禄《“文革”后的中国天主教会》(1982)、康为有(Kang, Wi- jo)《基督教在中国》(Christianity in China (1982)、贝斯(Daniel H. Bays)《基督教与中国的宗派传统》(Christianity and the Chinese Sectarian Tradition)(1982)、鲁宾斯坦(Murray A. Rubinstein)《中国环境里的美国基要主义》(American Fundamentalism in the Chinese Environment)(1982)、卢茨(Jessie G. Lutz)《郭实腊:早期中国基督教文化的促进者》(Karl Gutzlaff, Missionary Entrepreneur in Early Chinese Protestant Literature )(1982)、魏若望(John Witek)《傅圣泽传,1665—1741年》(1982)、贝内特(Adrian A. Bennett)《中国的传教士报人——林乐知和他的杂志,1860—1883》(Missionary Journalist in China:Young J. Allen and HisNews Magazines, 1868—1883)(1983)、瑞德(James Reed)《传教思想与美国的东亚政策(1911—1915)》(The Missionary Mind and American East Asia Policy, 1911—1915)(1983)、M.亨特(Michael H. Hunt)《特殊关系的形成:1914年以前的美国和中国》(The Making of a Special Relationship: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o 1914 (1983)、G.T.Brown《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督教》( 1983)、Young, John D《儒学与基督教:第一次相遇》(1983)、德礼贤《中国天主教传教史》(1983)、J.Reed《传教士的思想和美国的东亚政策,1911—1915年》(1983)、阿·克·穆尔(Arther Cristopher Moule)《一五五〇年前的中国基督教史》(1984)、J. 亨特(Jane Hunter)《上流阶层的信仰:美国女传教士在世纪转换时的中国》(The Gospel of Gentility: American Women Missionaries in Turn- of-the-century China(1984)、史景迁(Jonathan D. Spence)《利玛窦传》(The Memory Palace of Matteo Ricci)(1984)、费正清、巴尼特(Suzanne W.Barnett)《基督教在中国——早期新教传教士作品研究》(1985)、柯兰霓Claudia von Collani《白晋传》(1985)、谢和耐(Gernet, Jacques)《中国和基督教:中国和欧洲文化之比较》(1985)、George Minamaki《中国礼仪之争:从始至今》( 1985)、洛德威克《教务杂志索引,1867—1941年》(1986)、A.J.Austin《拯救中国——加拿大传教士在中国,1888—1959年》( 1986)、P.A.Rule《孔子或孔夫子——耶稣会士对儒学的诠释》( 1986)、沙百里《中国天主教会指南》(1986)、拉尔夫·R·卡维尔(Ralph R.Covell) 《孔子、佛陀和基督:中国基督教史》(1986)、Lodwick, Katheen L《教务杂志:亚洲传教指南》(The Chinese Recorder, Index, a guide to Christian Missions in Asia, 1867-1941)(1986)、R.Malek&M.Plate《新时期的中国天主教》(1987)、周锡瑞(Joseph Esherick)《义和团运动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Boxer Uprising (1987)、拉达尼(L.Ladany)《中国的天主教》(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1987)、潘嘉尧(Pan, Chia-yao)《1842—1852年间美部会在广州、厦门传教活动研究》(The Chinese Response to the Early Protestant Missions at the Chinese, Treaty-ports(1842—1852):A Study of the MiSSionary Work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Commissions for Foreign Missions in Canton and Amoy between 1842 and 1852)(1987)、维克纳(David W. Vikner)《香港教育制度建立过程中基督教会所起的作用》(The Role of Christian Mission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Hong Kong’s System of Education (1987)、罗南等编(Charles E. Ronan, S. J. and Bonnie B. C. Oh(eds.))《耶稣会士在中国(1582-1773)》(East Meets West: The Jesuits in China,1582—1773)(1988)、卢茨(Jessie G. Lutz)《中国政治与基督教会;1920—1928 年间的反基督教运动》(Chinese Politics and Christian Missions. The Anti-Christian Movement of 1920—1928 (1988)、李春光(Lee, Chun Kwan)《中国基督教复苏的神学(1900—1949)》(TheTheology of Revival in the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 1900—1949)(1988)、N.Standaert《中国晚明时期的儒士和基督徒——杨廷筠》( 1988 )、Jean-Paul Wiest《玛利诺在中国:一段历史(1918—1955)》(Maryknoll in China: A History, 1918—1955 (1988) 、鲍勃·怀特(Bob Whyte)《 未结束的相遇:中国与基督教》(1988)、韦扬波《玛利诺会在中国》(1988)、Ronan and Oh《东西方相逢——耶稣会士在中国,1582—1773年》(1988)、魏克利《求同存异:基督教、 三自运动和中国的统一战线》(1988)、密北德(Peter M.Mitchell)(1988)、孟德卫《神奇的土地:耶稣会的适应作法和中国学的起源》(1989)、穆蔼仁《今日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实践》(1989)、孟德卫(D. E. Mungello)《奇异的国土:耶稣会的适应性和汉学的起源》(Curious Land: Jesuit Accommodation and the Origins of Sinology (1989)、麦得生(Richard Modsen)《在华天主教会:文化矛盾、 制度遗存和宗教复活》(The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Cultural Contraditions, Institutional Survival and Religious Renewal)(1989)、柯乐智(Archie R.Crouch)《基督宗教在中国——美国图书馆档案史料指南》(1989)、普赖斯(Eva Jane Price)《中国日志(1899—1900):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个美国传教士的家庭生活》(China Journal, 1889—1900,An American Missionary Familyduring the Boxer Rebellion (1989) 、谢伟思编(John S. Service (ed.)《谢安道(传教士)太太在华回忆录》( Golden Inches,  the China Memoir of Grace Service (1989)、P.Neils《美国的对华态度和政策——传教士的影响》( 1990)、尼尔斯《美国对华态度和政策:美国传教士的影响》(United States Attitudes and Policies toward China: The Impact of American Missionaries (1990)、C.Caulfield《苦难会在中国,1921—1931年》(1990)、祖齐尔(Erik Zurcher)《晚明福建的耶稣会》(The Jesuit Mission in Fujian in Ming Times:  Levels of Response)(1990)、卢茨编(Jessie G. Lutz(ed.)《鲍乃德:我的在华生涯(1910—1935)》(Eugene E. Barnett, My Life in China, 1910 — 1935)(1990)、尼尔斯(Patricia Neils)《亨利·鲁斯的中国观》(China Images in the Life and Times of Henry Luce)(1990)、罗林森(John J. Rawlinson)《〈教务杂志〉和中国的革命:乐灵生传》(The Recorder and China’s Revolution: A Topical Biography of Frank Joseph Rawlinson) (1991)、Lee, Thomas H. C《中国与欧洲:16至18世纪图片与影响》(1991)、Stanaert, N《明末清初中国基督教与本色化》(1991)、哈里斯(Paul W. Harris)《文化帝国主义与美国新教传教士: 19 世纪中叶中国的合作与依赖》(Cultural Imperialism and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Collaboration and Dependency in Mid-Nineteenth Century China)(1991)、亨特(Alan Hunter)《中国新教主义的延续( 1920 — 1990 )》(Continuities in Chinese Protes- tantism, 1920 — 1990)(1991)、K. Lundbeck《马若瑟传1666—1736年》( 1991)、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碰撞》(1991)、T.Lmbert《中国教会的复活》( 1991)、科恩(von Iso Kern)《17世纪中国佛教对基督教的攻击》(1992)、葛佩兰(Pui-lan Kwok)《中国妇女和基督教(1860—1927)》(Chinese Women and Christianity, 1860—1927)(1992)、邵玉明(Shaw Yu-ming)《一位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司徒雷登与中美关系》(An American Missionary in China: John Leighton Stuart and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 (1992)、卢茨(Jessie G. Lutz)《从鲍乃德在华布道看中国基督教青年会的全盛时期(1910—1936)》(The Heyday of the China YMCA as Exemplified in the Career of Eugene Barnett, 1910—1936 (1992)、沙百里《中国基督徒的历史》(1992)、吉拉德·德琼(Gerald F. DeJong)《中国教会的改革(1842—1951)》(The Reformed Church in China, 1842—1951 (1992)、苏尔(Donald F. St. Sure, S. J.)、诺尔(Ray R. Noll)《中国礼仪之争:西文文献一百篇(1645-1941)》(1992) 、邓守成和韦扬波《现代中国的天主教会》(1993)、贝斯(Daniel H. Bays)《基督教信仰复兴精神在中国(1900—1937)》(Christian Revivalism in China, 1900—1937)(1993)、E. 唐和魏杨波编(Edmond Tang, Jean-Paul Wiest (eds.),)《近代中国的天主教透视》( The Catholic Church inModern China: Perspectives)(1993)、Mungello, David E《中国礼仪之争:其历史与意义》(1994)、徐义华(Edward Yihua Xu)《宗教与教育:作为传播福音媒介的圣约翰大学》(Religion and Education: St. JohnsUniversity as an Evangelizing Agency (1994)、哈里斯(Marjorie J. Harris)《美国教会与中国现实:协和女子大学/燕京女子学院发展中多种文化影响的历史分析》(American Missions, Chinese Realities: An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Cross- Cultural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orth China Union Women’sCollege/Yen-Ching Women’s College, 1905 —1943)(1994)、林梅梅(Mei-mei Lin)《圣公会传教士在中国(1835—1900)》(The Episcopalian Missionaries in China,1835—1900) (1994)、莱斯德夫(Kimberly A. Risedorph)《改革者、 运动员与学生: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1895—1935)》(Reformers, Athletes and Students, The YMCA in China,1895 —1935 (1994)、孟德卫《被遗忘的杭州基督徒》(1994)、维特克(John W. Witek (ed.)《南怀仁(1623—1688):耶稣会士、科学家、工程师和外交家》( 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 Jesuit Missionary,Scientist, Engineer, and Diplomat (1995)、格雷厄姆(Gael Graham)《性别、文化和基督教:美国在华的新教教会学校( 1880 — 1930 )》(Gender, Culture, and Christianity: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 School in China, 1880—1930)(1995)、路德威克(Kathleen L. Lodwick)《培训海南岛的妇女:玛格利特·莫玲格尔的在华经历》(Educating the Women of Hainan:The Career of Margaret Moninger in China, 1915—1942(1995)、裴士丹(Daniel Bays)《基督教在中国:从18世纪到现在》(1996)、邢军(Jun Xing)《革命之火的洗礼:1919—1937年美国的社会福音与在华基督教青年会》(Baptized in the Fire of Revolution: The American Social Gospel and the YMCA in China, 1919—1937) (1996)、鲁宾斯坦(Murray A. Rubinstein)《英美传教士在华传教事业的起源(1807—1940)》(The Origins of the Anglo-American Missionary Enterprise in China, 1807—1940)(1996)、科斯勒(Lawrence D. Kessler)《江阴传教站:一个美国在华传教社区(1895— 1951 )》(The Jiangyin Mission Station: An American Missionary Community in China, 1895—1951)(1996)、连熙(Xi Lian)《传教士的转变:美国在华新教传教活动中的自由主义(1907—1932)》(The Conversion of  Missionaries: Liberalism in American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907—1932)(1997)、柯文(Paul A. Cohen)《历史的三个基调:作为事件、 经历与神话的义和团》(History in Three Keys: The Boxers as Event, Experience and Myth)(1997)、约翰.沙博尼耶 Charbonnier)《中国基督教会史》、柯毅霖(Crivelle, Gianni)《晚明基督论》(1997)、李宽淑《中国基督教史略》(1998)、古爱华(Winfried Gluer)《赵紫宸的神学思想》(1998)、钟鸣旦(N. Standaert)《可亲的天主——清初基督徒论“帝”谈“天”》(1998)、钟鸣旦《基督教在华传播史研究的新趋势》(1999)、钟鸣旦(N. Standaert)《基督教在中国:研究指南》( 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2001)、钟鸣旦(N. Standaert)《一八四○年前的中国基督教 》(2004)DEF万圣书城                           DEF万圣书城‭               ‬‭                ‬‭ ‬华人学者如下DEF万圣书城     柴莲馥、谢洪赉、 陈垣、王治心、张亦镜、朱敬一、张钦士、张亦镜 、余日章、张星烺、向达、 冯承钧、徐宝谦、张星烺、吴雷川、吴立乐、 徐宗泽、 吴耀宗、吴盛德、谢扶雅、陈增辉、恭思道、叶德禄、方豪、王文杰、简又文、 龚天民、郑天祥、龚书森、刘广京、李兆强、周亿孚、王树愧、 郑连明、罗香林、罗光编、杨富森、、王尔敏、罗光、 赵天恩、顾保鹄、徐松石、陈健夫、 王治平、许牧世、赖永祥、查时杰)、廉立之、王守中、邵玉铭、林荣洪、李清悚、赵君影、顾长声、林荣洪、孙尚扬、 王明伦、李志刚、江文汉、李海、汤清、张维华、张力、刘鉴唐、楚材辑、梁家麟、林文慧、萧楚辉、陈银昆、习贤德、 张奉箴 、郭卫东、黄昭弘、朱谦之 、李金强、顾卫民、陈志荣、朱有谳、马敏、吴梓明、王维江、廖梅、陶飞亚、刘冰冰、赵世光、 翁绍军、吴梓明、谢龙邑、王美秀、邢福增、朱金甫、陈增辉、梁元生、吕实强 、吴利明、李天纲、 卓新平《当代中国基督宗教研究》(1999) 、张西平、卓新平、边晓利、刘峥、张西平、吴义雄、聂资鲁、 张妙娟、王成勉、姚民权、罗伟虹、苏萍、赵树好、徐以骅、林悟殊、梁景海、何荣汉、王林杨剑龙、孙尚扬、陈村富、林美玫、周燮藩、吴昶兴、刘家峰、林辅华、崔维孝、夏春涛、梁寿华、金以枫、张先清、高师宁、段琦、唐晓峰DEF万圣书城                       ‭ ‬DEF万圣书城                                         华人着作如下DEF万圣书城    DEF万圣书城    柴莲馥《庚子教会华人流血史》(1911)、谢洪赉《中国耶稣教会小史》(1918)、中华续行委员会《中华归主》(1922)、中国基督教教育调查会《中国基督教教育事业》(1922)、陈垣《元也里可温考》(1923)、王治心《基督徒之佛学研究》(1924)、张亦镜编《最近反基督教运动的纪评》、朱敬一《中国乡村教会之新建设》(1927)、张钦士《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1927)、张亦镜《批评非基督教言论汇刊全编》(1927)、圣教杂志社《天主教传入中国概观》(1928)、余日章《基督教青年会史略》(1929)、贺麟《基督教和中国的民族主义运动》(1929)、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1930)、向达《中西交通史》(1930)、故宫博物院《清季教案史论》(1930)、冯承钧《景教碑考》(1931)、徐宝谦《基督教与中国文化》(1934)、张星烺《欧化东渐史》(1934)、吴雷川《基督教与中国文化》(1936)、吴雷川《墨翟与耶稣》(1936)、吴立乐等编《浸会在华布道百年略史》(1936)、上海青年协会《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年鉴民国二十五年》(1937)、徐宗泽《中国天主教传教史概论》(1938)、王治心《中国基督教史纲》(1940)、吴耀宗《基督教与新中国》(1940)、罗金声《东方教会史》(1941)、吴盛德和陈增辉《教案史料编目》(1941)、恭思道《基督教在中国之概况》 (1941)、叶德禄《民元以来天主教史论丛》(1943)、方豪《中国天主教史论丛》(甲集) (1944)、方豪《中外文化交通史论丛》(1945)、王文杰《中国近代史上的教案》(1947)、光启社《中华全国教务统计》(1949)、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图书馆藏书目录》(1949)、简又文《中国基督教的开山事业》(1960)、 龚天民《唐代基督教之研究》(1960)、郑天祥《罗文藻史集》(1962)、龚书森《宣教事业与清末政治》(1963)、刘广京《美国人与中国人:历史论述和参考书目》(1963)、李兆强《初期教会及中国教会史》(1964)、周亿孚《基督教与中国》(1965)、王树愧《外人与戊戌变法》(1965)、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总会《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百年史》(1965)、郑连明《中国景教的研究》(1965)、罗香林《唐元二代之景教》(1966)、罗光编《天主教在华传教史集》(1967)、杨富森《中国基督教史》(1968)、王尔敏主编《<万国公报>重印》(1968)、王尔敏主编《<教会新报>重印》(1968)、王尔敏《湛约翰<中外新闻七日录>》(1969)、罗光《教廷与中国使节史》(1969)、方豪《六十自定稿》,上下册(1969)、赵天恩《中国基督教史书目——初编》(1970)、顾保鹄《中国天主教史大事年表》(1970)、徐松石《华人浸信会史录》(1972)、陈健夫《基督教在华早期传播史》(1972)、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教务教案档》(1974-1981)、 王治平《基督教与中国》(1975)、许牧世《广学会的历史及其贡献》(1977)、赖永祥《哈佛燕京社图书馆藏新教传教士中文着作目录》(1980)、查时杰《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书目——中日文专着与论文目录》(1980)、廉立之和王守中《山东教案史料》(1980)、邵玉铭《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问题》(1980)、林荣洪《风潮中奋起的中国教会》(1980)、李清悚《帝国主义在上海的教育侵略活动资料简编》(1981)、赵君影《漫谈五十年来中国教会与政治》(1981)、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198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词典》(1981)、林荣洪《王明道与中国教会》(1982)、孙尚扬《明末天主教与儒学的交流和冲突》(1982)、方豪《中西交通史》(1983)、查时杰《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1983)、辅仁大学《纪念利玛窦来华四百周年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1983年) 、王明伦《反洋教书文揭帖选》(1984)、 四川档案馆《四川教案与义和拳档案》(1985)、李志刚《基督教早期在华传教史》(1985)、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编《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4编:“教案与反西教”(1985)、林荣洪《属灵神学:倪柝声思想的研究》(1985)、林荣洪《近代华人神学文献》(1986)、辅仁大学《南怀仁逝世三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7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华归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一(1901-1920)》(1987)、江文汉《明清间在华的天主教耶稣会士》(1987)、李海《近代中国教案研究论着、资料索引(1949-1985)》(1987)、汤清《中国基督教百年史》(1987)、张维华《明清之际中西关系简史》(1987)、张力、刘鉴唐《中国教案史》(1987)、楚材辑《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教会教育》(1987)、梁家麟《福临中华——中国近代教会史十讲》(1988)、林文慧《清季福建教案之研究》(1989)、萧楚辉《奋斗主教会:中国教会奋斗布道运动初探(1928-1937)》(1989)、陈银昆《清季民教冲突的量化分析(1860-1899)》(1990)、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1991)、 习贤德《孙中山先生与基督教》(1991)、邹晓辛和吕延涛《龙与十字架》(1991)、辅仁大学《历史与宗教——纪念汤若望四百周年诞辰暨天主教传华史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2年)、谢扶雅《自辫子至电子:谢扶雅百年生平纪略》(1992)、张奉箴《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1992)、南京古籍出版社《中西闻见录》(1992)、郭卫东《近代外国在华文化机构综录》(1993)、黄昭弘《清末寓华西教士之政论及其影响——以《万国公报》为主的讨论》(1993)、朱谦之《中国景教》(1993)、王明道《五十年来》(1993)、李金强《清季爱国基督徒黄乃裳之研究》(1993)、顾卫民《近年大陆的中国基督教史研究集刊》(1993)、陈志荣《教会与国家:吴耀宗与三自运动》(1993)、朱有谳《中国近代学制史——教会教育》第四辑(1993)、马敏和吴梓明《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在美国收藏情况简介》(1993)、王维江和廖梅《基督教文化研究中文论着索引(1949-1993)》(1994)、林荣洪《曲高和寡:赵紫宸的生平及神学》(1994)、陶飞亚和刘冰冰《近年国内基督教史(新教)研究简评》(1994)、赵世光《蒙召三十年》(1994)、查时杰《民国基督教史论文集》(1994)、 翁绍军《汉语景教文典诠释》(1995)、吴梓明《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研讨会论文集》(1995)、谢龙邑《委曲求全:吴耀宗的生平与救国情怀》(1995)、王美秀《西方的中国基督宗教研究》(1995)、邢福增《文化适应与中国基督徒:一八八0至一九一一年》(1995)、朱金甫和陈增辉《清末教案》(1996、1998、2000、2006)、梁家麟《吴耀宗三论》(1996)、吴梓明和梁元生《中国教会大学文献目录》(1996-1998)、邢福增、梁家麟《五十年代三自运动的研究》(1996)、吕实强《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1860-1874)》(1996)、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1996)、马敏《近年来大陆中国教会大学史研究综述》(1996)、赵天恩、庄婉芳《当代中国基督教发展史,1949-1997》(1997)、邢福增《回溯教会路》(1997)、吴利明《基督教与中国社会变迁》(1997)、邢福增《基督信仰与救国实践》(1997)、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1998)、林治平主编《台湾基督教史——史料与研究回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陶飞亚《1949年以来国内中国基督教史研究述评》(1998)、林荣洪《中华神学五十年,1900-1949》(1998)、李天纲《<万国公报>文选》(1998)、梁家麟《华人传道与兴奋布道家》(1999)、李金强《中国基督教史研究之兴起及其发展》(1998)、卓新平《当代中国基督宗教研究》(1999) 、张西平和卓新平《本色之探:20世纪中国基督教文化学术论集》(1999)、边晓利和刘峥和张西平《中国基督教史论文索引(1949-1997)》(1999)、卓新平等《中国基督教基础知识》(1999)、吴义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2000)、聂资鲁《百余年来美国的基督教在华传教史研究》(2000)、顾卫民《50年来中国大陆有关基督教传华历史的研究》(2000)、 张妙娟《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史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以近二十年来学位论文为中心》(2000)、王成勉《基督教在华史中文书目选要》(2000)、姚民权和罗伟虹《中国基督教简史》(2000)、苏萍《谣言与近代教案》(2001)、邢福增《中国基要主义者的实践与困境:陈崇桂的神学思想与时代》(2001)、赵树好《教案与晚清社会》(2001)、林治平主编《从险学到显学——二零零一年海峡两岸三地教会史研究现况研讨会论文集》(2002)、徐以骅《大陆中国基督教会史研究之再评介》(2002)、林悟殊《唐代景教再研究》(2003)、梁景海《梁发与中国基督教》(2003)、罗冠宗主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史实述评》(2003)、邢福增《寻索基督教的独特性:赵紫宸神学论集》(2003)、何荣汉《陶行知:一位基督徒教育家的再发现》(2004)、梁元生《两刃之剑——基督教与中国革命再思》《基督教与中国社会——改良的、革命的、抑或是保守、反动、的力量》《始自莲花——基督教与中国历史文化论集》(2004)、王林《西学与变法:<万国公报>研究》(2004)、杨剑龙《基督教文化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五四’时期一个角度的回溯与思考》(2004)、王美秀《中国基督教史话》(2004)、段琦《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本色化》(2004)、孙尚扬,钟鸣旦《一八四○年前的中国基督教 》(2004)、陈村富 《转型期的中国基督教:浙江基督教个案研究》 (2005)、林美玫《五十年来台湾学者基督宗教研究成果总论与发展趋势评析(1950-2000)》(2005)、周燮藩《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东传福音(2005)、吴梓明《西方中国基督教史评述》(2005)、陶飞亚《边缘的历史——基督教与近代中国》(2005)、邢福增《近代中国基督教史得研究趋向——以美国及台湾地区为例》、吴昶兴《基督教教育在中国——刘廷芳宗教教育理念在中国之实践》(2005)、高师宁《当代北京的基督教与基督徒》(2005)、刘家峰《离异与融会:中国基督教与本色教会的兴起》(2005)、林辅华和鲍康宁《向毒品宣战的先锋——李修善与席胜魔》(2006)、林美玫《祷恩述源——台湾学者基督宗教专书论文引得(1950—2005)》(2006)、陶飞亚《冲突的解释——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政治》(2006)、崔维孝《明清之际西班牙方济会在华传教研究:1597-1732》(2006)、全国三自会、基协《基督教爱国主义教程》(2006)、夏春涛《天国的陨落:太平天国宗教再研究》 (2006)、陶飞亚《性别与历史:近代中国妇女与基督教》(2006)、梁寿华《革命先驱:基督徒与晚清中国革命的先驱》(2007)、吴利明《一九二0至五0年中国基督教神学家的贡献与局限》()、全国三自会、基协《传教运动与中国教会》(2007)、金以枫《1949年以来基督宗教研究索引》(2007)、张先清《史料与视界——中文文献与中国基督教史研究》(2007)、卓新平主编《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基督教卷》(2008)、刘国鹏《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2011)DEF万圣书城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是一部描写东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福音的宝贵历史文献,内容丰富多样,记录了基督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内容概述、影响力以及学术价值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详细阐述。

1、历史背景

《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出版于2005年,涵盖了东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福音的历史文献,是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这部文献集成对于了解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方式、策略以及遭遇的困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

该书内容详实,涵盖了从唐朝直至现代的基督教传播史,记录了许多传教士在中国的见闻和体会,为研究中国宗教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内容概述

《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包含了大量东方传教士的日记、书信、报告等文献,内容涵盖了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工作、传教经历等方方面面。

这些文献内容丰富多彩,既有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社会的观察和反思,也有他们在传播福音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展现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以及传教士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3、影响力

《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作为研究中国基督教史的重要资料,对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这部文献集成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探讨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与意义。

该书的出版对于促进中外学者在宗教历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的意义,有助于推动中国基督教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4、学术价值

《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作为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这部书的内容丰富多样,对于研究中国基督教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通过研究这部文献集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影响力以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为深入探讨中国宗教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结:

《东传福音 全25册/中国宗教历史文献集成 黄山书社2005》作为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的文献集成,为我们深入了解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程提供了珍贵资料,对促进学术交流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1:32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1: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