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战国策笺证》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战国策笺证》PDF电子书全4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出版属于《范祥雍古籍整理汇刊》之一。OCI万圣书城
《范祥雍古籍整理汇刊:战国策笺证(套装共4册)》是战国时期策士及各类人士纵论国事与时势的言论辑录。全书文笔优美,记述生动,反映出战国时期特有的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社会历史的重要史料。OCI万圣书城
OCI万圣书城
OCI万圣书城
OCI万圣书城《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纵横家言行的代表性着作,因与儒家崇“仁”思想有悖,被称为“六经之弃”,相关研究远不若《左传》、《史记》热烈。然自五四以来,人们对该书的价值进行了重新评估,对它的研究也日益增多。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相关的论文达两百多篇,专着也有二十余部。可以说,《战国策》研究在最近三十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本文试对这期间的相关成果作一简要综述。OCI万圣书城一、历代《战国策》研究的回顾OCI万圣书城班固《汉书·司马迁列传》:“司马迁据《左传》、《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1](P2737)可知太史公着《史记》时,曾参引过《战国策》。然《战国策》的真正成书在西汉末年,刘向见其错乱相糅,“因国别者,略以时次之,分别不以序者以相补,除重复,得三十三篇。”(刘向《战国策书录》)[2](P11)《战国策》从此得以定篇。自后相关研究虽非兴旺,却也不绝如缕。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OCI万圣书城1、对该书的校勘整理。因时代更替,岁月久远,《战国策笺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散佚错讹现象。至北宋时,曾巩“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曾巩《重校战国策序》)[3](P1800)稍后孙朴踵事增华,遂为定本。南宋初,姚宏在曾、孙等基础上进行续校,又有新的发展和提高;同时代的鲍彪对全书编次作了较大的调整,鲍书盛行当时。元代吴师道又对鲍书进行改进,增益甚多,风靡于元明。明清之际,钱谦益求得梁溪安氏和高氏两个宋刊姚本,经钱曾、毛晋、黄丕烈、张金吾、顾广圻、陆贻典、卢见存、孔昭焕等众多名家校勘、藏存,今人得以窥其旧貌。历代典藏刊校之功,实不可没。OCI万圣书城2、对该书的注释训诂。东汉时,延笃、高诱先后为之作注,延注早亡佚,[1]高注更为知名,也已散佚过半,曾为宋人所辑录。至南宋时,鲍彪和姚宏、姚宽兄弟分别为之作注,在名物、训诂及历史考证方面都取得较大成就。吴师道因鲍注,正以姚本,参之诸书,在注释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清时,黄丕烈《战国策札记》、王念孙《读书杂志》、顾观光《国策编年》、张琦《国策释地》、程恩泽《国策地名考》等书,或立案发明,或释地编年,无不有助于后人阅读之便。但清人对《战国策》系统作注者甚少,直至光绪末,南汇于鬯作《战国策注》三十三卷,附《姚氏序录》一卷,《年表》一卷。此前日本也有数注家,如关修龄《战国策高注补正》、横田维孝《战国策正解》、平井鲁堂《战国策讲义》等。民国时,金正炜撰《战国策补释》,“为晚起学者辟此榛途”(林思进《战国策补释·序》)。[4](P420)OCI万圣书城3、对该书的评骘。刘向在《书录》中一方面以为《战国策》与“崇道德,隆礼义”的孔孟儒家思想相悖,另一方面又认为其作者都是“高才秀士”,文章“亦可喜,皆可观”。曾巩则以之为害书邪说,认为保存此书的目的是“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重校战国策序》)此后论者大多沿袭二人说法,只是在褒贬程度上有所高低而已。五四后,儒家思想受到冲击和批判,《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得到新的审视,尤其是其文学价值,深得学者们肯定。OCI万圣书城在对《战国策》相关研究的漫长过程中,逐渐产生两大争议:OCI万圣书城1、《战国策》的作者问题。主要有二说:一是战国游士说。刘向《书录》:“臣向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隋书·经籍志二》亦称“盖战国游士记其策谋”。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一以之“盖出于学纵横者所着”。二是西汉蒯通说。清牟庭《战国策考》主之。OCI万圣书城2、《战国策》在四部中的归属问题。主要有二说:班固《汉书·艺文志》将《战国策》归入《六艺略》之“春秋”类下,是肯定其具有正史地位。《隋书·经籍志》将其纳入“史部”之“杂史”类,后世史书多从之。然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将其放入“子部”,认为其属纵横家言,亦得后世不少学者之赞同。此后,主张置之于“史部”,或更宜在“子部”的问题实质,亦即《战国策》的性质和史学价值的问题。OCI万圣书城二、近三十年来《战国策》研究的内容OCI万圣书城近三十年以来,随着思想的开放,人们对于《战国策笺证》的视角又有了新的变化,对其相关的研究获得空前成果。就其所涉及的范围而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OCI万圣书城1、从作者、成书、目录、版本、校勘、注释等传统视角着眼,对《战国策》进行新的整理与定位,依然是研究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着作不少,如:缪文远《战国策考辨》(中华书局,1984.)、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巴蜀书社,1987.)、郭人民《战国策校注系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王守谦《战国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张清常《战国策笺注》(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王延栋《战国策全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等。各位研究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踵事增华,都有相当的创获。其中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缪文远《战国策新校注》意义尤为重大,范祥雍《战国策笺证》更集先哲之大成,补前人之遗失,考证辨析,袭古弥新,无论在版本、校勘还是注释训诂方面都体现出其数十年的积薪之功。相关论文也有五十来篇,其中有的注重版本流传的,如郑杰文《秦至汉初时战国策文的流传》(《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01)、王慧《馆藏高注〈战国策〉版本源流考》(《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01);有的侧重对前人注释之研究,如高明《〈战国策注释〉训诂失误举例》(《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01)、曹洁、程水龙《〈战国策〉高诱注的价值》(《中文自学指导》2008.03);有的是对其作者、书名的继续梳理,如孙家洲《〈战国策〉记事年限与作者考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3.05)、徐波、姚佳荣《〈战国策〉之名及其成书辨》(《北华大学学报》1996.04);有的阐明个别篇章字句的讹误,如缪文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章〉小笺》(《四川大学学报》1985.03)、黄南津《〈战国策〉校勘一则》(《学术论坛》1996.04);有的继续探讨该书的性质及其部类归属问题,如王洪波《谈谈〈战国策〉的部类归属问题和战国纵横家的人格精神》(《辽宁大学学报》2000.01)、程小诗《〈战国策〉部类归属问题再探讨——拟托篇章之考辨》(《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7.03);有的则是对该书之研究的研究,如郑杰文《〈战国策笺证〉在北宋时期的整理和流传》(《山东大学学报》2000.01)、赵楠《〈战国策〉研究历史述评》(《衡水学院学报》2007.04)等。OCI万圣书城2、以新的文学观点和文艺思想,对《战国策》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容进行新的探讨,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田兆元、孟祥荣《〈战国策〉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熊宪光《战国策研究》(重庆出版社,2004.)在此方面都有较大收获。相关论文也有近九十篇,其中对《战国策》之文学艺术性的探讨和赏析的文章最多,如常振国《妙语传神——谈〈战国策·唐雎为安陵王劫秦王〉的语言艺术》(《新闻战线》1986.01)、潘北齐《评〈战国策〉的写人艺术及其影响》(《南京师大学报》1986.03)、郑杰文《〈战国策〉的刚健文气》(《文史哲》1997.04)、裴登峰《从夸饰与虚构的运用看〈战国策〉的文学价值》(《西北师大学报》2003.02)、付强、王颖《〈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探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01)等,华中师范大学刘卫华《论〈战国策〉的文学成就》(2004.)、苏州大学刘超《〈战国策〉写人艺术研究》(2008.)两篇硕士论文的撰写,对此项研究尤为系统;对《战国策》中的寓言进行研究,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如:蓝开祥《略论〈战国策〉寓言》(《西北师大学报》1985.03)、谭家健《〈战国策〉的寓言故事》(《枣庄学院学报》1986.01)、熊宪光《〈战国策〉寓言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02)等;对《战国策》的思想内容进行重新审视的文章同样众多,如:贾传棠《〈战国策〉的思想与艺术》(《河南大学学报》1981.03)、郭预衡《谈〈战国策〉的思想和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6.03)、谢东贵《〈战国策〉思想新探》(《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1.01)、苗润莲《〈战国策〉的人才选拔与任用思想》(《管子学刊》2008.01)等。OCI万圣书城3、从历史学、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战国策》中的有关记载,探讨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现象,尤其是其与“士”阶层的关系问题,成为研究中的另一重要方面。此类研究以论文形式居多,有的探讨战国时期的文化现象,如:韩先艳《〈战国策〉中的占卜》(《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12)、翟江月《从〈战国策〉看战国时期社会风气与思想倾向》(《管子学刊》2008.01);有的利用该书进行相关历史考辨,如:郭人民《〈战国策〉东西周考辨》(《河南大学学报》1985.04)、阎忠《〈战国策〉燕国疆域辨析》(《史学集刊》1995.03);更多的则是对先秦“士”阶层的生活、思想状况方面考求,如:谢东贵《〈战国策〉策士形象新论》(《中国文学研究》1994.01)、杨钊《〈战国策〉与纵横家》(《文史知识》1994.07)、赵楠《夹缝之水——战国策士流性思维管窥》(《海南大学学报》2005.02)等。OCI万圣书城4、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战国策》为标本,探寻先秦语言现象与规律,是新时期研究中出现的又一重要方面。王延栋《战国策词典》(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是这方面的力作,其余的相关论文也有数十篇。其中有的是对某种语法现象的研究,如:李丹葵《〈战国策笺证〉中联合式双音词探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0.01)、李仕春《〈战国策〉复音词的统计与研究》(《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02)、吴小光《〈战国策〉言语表达的句内考察》(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宋晓岩《〈战国策〉中的委婉语研究》(延边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等;有的是对某一类词用法的探寻,如:赵娟《〈战国策〉副词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5.)、王丹《〈战国策〉介词研究》(浙江大学2007.)、徐坤《〈战国策〉介词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08.)等;有的只是对某个别词语用法的考察,如:张其昀《〈战国策〉“下兵”正诂》(《古汉语研究》1997.01)、陈杨《〈战国策〉中“以”字结构用法初探》(《安徽文学》2007.05下)等。OCI万圣书城 5、从借鉴与欣赏的角度入手,探讨《战国策》中的辩论技巧,也是新时期研究中出现的重要内容。如:水成冰《战国策口才要诀》(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章廷泗《〈战国策〉的辨说艺术》(《南平师专学报》1982.01)、胡如虹《〈战国策〉论辩艺术初探》(《中国文学研究》1992.04)、党天正《浅谈〈战国策〉的论理技巧与语言艺术》(《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3.03)等。西北大学赵楠的硕士论文《〈战国策〉的论辩艺术》(2003.)愈显全面。OCI万圣书城除上述内容外,《战国策》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也是论者们努力探寻的方向之一,如:黄祥兴《略论〈战国策〉对汉大赋的影响》(《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6.01)、郑杰文《〈战国策〉对后世小说的影响》(《东岳论丛》1997.03)、王振星、黄佳晨《论〈战国策〉对〈三国演义〉创作的影响》(《济宁师专学报》2002.01)等。至于其它方面,亦有研究涉及,但声势甚小,兹不详述。OCI万圣书城三、近三十年来《战国策》研究特点、缺失及方向OCI万圣书城近三十年来《战国策》研究硕果累累,细论之,有以下趋势和特点:OCI万圣书城1、由单书研究趋向与他书的比较研究,有的甚至将其放入到古代文学或文化史的大背景中进行分析探寻,是新时期《战国策》研究的趋势之一。《战国策》同《左传》、《史记》一样,既是史书,又都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性,无论在叙事、写人还是记言上都有一定的类似与传承关系,故将三者相互进行比较研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式。尤其是《战国策》与《史记》,不少内容相近同,更能引起论者们的兴趣。八十年代时,该类文章尚稀少,但至九十年代便日益增多,如:金文舒、金荣权《比较〈战国策〉与〈左传〉的外交辞令——兼谈春秋战国的社会心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2.02)、贺仁智《〈左传〉与〈战国策〉的粗略比较》(《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3.01)、胡如虹《纪传体的流变——从〈左传〉、〈战国策〉到〈史记〉》(《古典文学知识》1998.05)等;新世纪以来,相关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江文贵《〈史记〉〈战国策〉人物描写艺术比较》(《滁州师专学报》2000.01)、陈才训《〈左传〉行人辞令与〈战国策〉策士辩辞比较》(《社科纵横》2001.04)、秦淑华《〈史记〉与〈战国策〉的异文研究》(《汉字文化》2002.04)、张凤秋《〈左传〉与〈战国策〉女性形象塑造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07.02)、刘春丽《试论从〈左传〉到〈战国策〉再到〈史记〉人物刻画艺术的历史演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04);相关硕士论文也比比皆是,如马洪良《〈史记〉采〈战国策〉考论》(西南师范大学2001.)、王广福《〈史记〉〈战国策笺证〉对战国历史记载之比较》(郑州大学2004.)、高晓颖《〈史记〉与〈战国策〉的比较研究》(安徽大学2005.);甚至博士论文和专着也有出现,如:汤勤《〈史记〉与〈战国策〉语言比较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6.)、郭丹的《左传国策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等。OCI万圣书城2、题目由大趋小,由粗变细,由泛评转向深挖,是《战国策》研究的又一趋势。比如在该书的思想内容方面,八九十年代多注重对总体概况的评述,近十年来论者们往往把研究的范围集中在某一点上,进行深入探究,如:徐少锦《〈战国策〉中的家训思想》(《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9.01)、杨富有《〈战国策〉的侠义精神探析及其影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0.01)、郭晓云《论〈战国策〉的孝》(《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05)、赵楠《〈战国策〉的时利观》(《社会科学家》2004.04)等。题目的细化对研究深度的扩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OCI万圣书城3、从传统的文本研究转向多视角多层次的研究。八十年代的研究依然以传统的文学特色和思想内容及版本校勘注释的探究为主要方向,但九十年代后,学者们或以语言学的角度入手,或从历史文化学的视角着眼,对《战国策》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更有不少文章借鉴西方的研究方法,对该书进行新的审视,如:李炳海《纵横捭阖,异彩纷呈——〈战国策〉文学价值的多维审视》(《古典文学知识》2001.01)、段幼平《张扬个性的真实演绎——〈战国策〉女性人物探析》(《湘南学院学报》2004.06)、赵楠《张扬·困境·语言的理性与美——〈战国策〉语言艺术风格别解》(《世纪桥》2008.02)等。OCI万圣书城最近三十年中,《战国策》研究取得了极其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数量上的突飞猛进,新世纪尤为显着,如以《战国策研究》命名的专着即有数部,分别是:何晋《战国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胡如虹《战国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裴登峰《战国策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熊宪光《战国策研究》等。另一方面,研究的深度也得到较大的增加。尤其是类似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范祥雍《战国策笺证》等力作的出现,将《战国策》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然而,任何事物皆非完美,此项研究也不例外。有些缺失不仅深需警醒,亦需克服:OCI万圣书城首先,相关论文着作虽多,不少作品却是浮光掠影,不够深入,难以搔着痒处;掇拾前人颊馀、未出前人之窠臼者,不在少数。因此,如何将各项研究继续深入化,既是学者们深思的问题,也是众人需努力的重任。OCI万圣书城其次,战国时期辩说体文章较多,学者们不可仅将比较的范围局限在其前后的《左传》、《史记》上,同时代的《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诸子学说中,同样具有思辨性较强的论说性叙述,但至今相关研究只有侯爱平、吕玉玲《论〈战国策笺证〉和〈孟子〉说辞的共同特征》(《天津师大学报》1999.04)、刘良俊《儒士之辩与策士之辩——试比较〈孟子〉与〈战国策〉的辩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3)、赵楠《〈战国策〉〈韩非子〉的对向特征与趋同构建》(《船山学刊》2005.02)三篇文章。如何在此方面入手,也是学者们前进的方向之一。OCI万圣书城再次,《战国策》虽非百科全书,但其中记载的内容并不仅仅是政治事件。先前的研究者多从历史或文学角度入手,现在虽于语言学等角度进行过成功的尝试,但在其他方面则显得过于薄弱。如以民俗学、军事学、逻辑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学等视角对该书作全方位的审视,必将更有利于时人对该书的整体把握。OCI万圣书城
OCI万圣书城
《战国策笺证》目录:OCI万圣书城
战国策传本源流考(代前言)OCI万圣书城例言OCI万圣书城刘向书录OCI万圣书城卷一 东周 凡二十八章OCI万圣书城卷二 西周 凡十七章OCI万圣书城卷三 秦一 凡十三章OCI万圣书城卷四 秦二 凡十六章OCI万圣书城卷五 秦三 凡十七章OCI万圣书城卷六 秦四 凡十章OCI万圣书城卷七 秦五 凡八章OCI万圣书城卷八 齐一 凡十七章OCI万圣书城卷九 齐二 凡八章OCI万圣书城卷十 齐三 凡十二章OCI万圣书城卷十一 齐四 凡十章OCI万圣书城卷十二 齐五 凡一章OCI万圣书城卷十三 齐六 凡十章OCI万圣书城卷十四 楚一 凡二十章OCI万圣书城卷十五 楚二 凡九章OCI万圣书城卷十六 楚三 凡十章OCI万圣书城卷十七 楚四 凡十三章OCI万圣书城卷十八 赵一 凡十七章OCI万圣书城卷十九 赵二 凡七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 赵三 凡二十三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一 赵四 凡十九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二 魏一 凡二十七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三 魏二 凡十七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四 魏三 凡十一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五 魏四 凡二十七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六 韩一 凡二十五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七 韩二 凡二十二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八 韩三 凡二十三章OCI万圣书城卷二十九 燕一 凡十四章OCI万圣书城卷三十 燕二 凡十三章OCI万圣书城卷三十一 燕三 凡五章OCI万圣书城卷三十二 宋卫 凡十五章OCI万圣书城卷三十三 中山 凡十章OCI万圣书城附录上OCI万圣书城附录中OCI万圣书城附录下OCI万圣书城战国策(鲍本)目录OCI万圣书城后记OCI万圣书城
书友对的《战国策笺证》评价:OCI万圣书城
打算买这几本书有空翻翻,由于出版社版本众多,请推荐这几本书比较好版本:左传,春秋,战国策,谢谢OCI万圣书城2010-04-17 12:49OCI万圣书城#“谁是脑力达人”分类答题赛火热开启!#OCI万圣书城提问者采纳OCI万圣书城
我当年买这几套书的时候也犹豫了很久捏……OCI万圣书城
春秋左传现在最好的版本当然是中华书局“中国古典名着释注丛书”系列的春秋左传注(修订本),这套书由杨伯峻编着,全四册。作者积数十年之力,对左氏《春秋》经、传作详细校勘、分段、注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及近代考古资料,融会贯通,时出己见,是为当代《春秋左传》集大成之全注本。OCI万圣书城
春秋和左传中华书局有好几个本子,但最权威的还是这一版。记得要买修订本,初本错漏太多。OCI万圣书城
至于战国策,就不推荐中华书局的了。中华书局版的战国策现在可以找到的有“中华经典藏书”的《战国策》系列和“中学生文化素质提高丛书”系列的《战国策精粹解读》,这两版都是节选书,粗糙的很,也就是骗骗小孩儿的东西。OCI万圣书城
战国策推荐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上古有两个版本的战国策可以考虑,一个是全两册精装版《战国策》,一个是“中国要籍集释丛书”系列精装全两册《战国策笺证》由范祥雍先生笺证,范邦瑾先生协校。这两个版本都是以姚氏本为底本。前一种将鲍、吴诸人注文以及清黄丕烈的《战国策札记》汇集起来,整理出版;后一种间用湖北崇文书局翻刻黄本参校,并广罗高诱、姚宏、鲍彪、吴师道等古今中外各家校注,加以甄别考订,指正其缺失、错谬,补充其不足和遗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自己的创获之见。OCI万圣书城
我当初在这两个版本中犹豫良久,最后还是选择了《战国策笺证》。本书不仅考镜了《战国策》传本源流,搜集各家注疏十分齐全,而且能够进行评骘、辨误,提出许多富有独创性的见解,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最全面系统的《战国策》笺证本。OCI万圣书城
上古其他版本的《战国策》皆没有超过以上两个本子的,所以不推荐。OCI万圣书城
另外,一般买了春秋左传和战国策的,很多人最后都会跑去买《国语》,比如说我。所以推荐一个《国语》的本子——中华书局“中国史学基本典籍书刊”系列,《国语集解》(修订本)。OCI万圣书城
研究参考书目 OCI万圣书城
• 熊宪光,《战国策研究与选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 ISBN 753660020 OCI万圣书城
• 孟庆祥,《战国策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统一书号:10093•701 OCI万圣书城
• 王守谦,《战国策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ISBN 722102444 OCI万圣书城
• 朱友华,《战国策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OCI万圣书城
• 赵丕杰,《战国策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 OCI万圣书城
• 蓝开祥,《战国策名篇赏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 OCI万圣书城
• 何建章,《战国策注释》,中华书局,1990年 ISBN 710100622 OCI万圣书城
• 何 晋,《战国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ISBN 730105101OCI万圣书城OCI万圣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