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历代辞赋总汇》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

 《历代辞赋总汇》PDF电子书共26册,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历时20年于2014年出版的辞赋大典,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全的赋体文学总汇。aQj万圣书城

aQj万圣书城
aQj万圣书城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历代辞赋总汇(全26册)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1-01
定价: 7980.00
ISBN号:9787540453442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aQj万圣书城
aQj万圣书城
两千年里最具中国特色的文体
  两千年来最大规模的收集整理
  精编、精校、精装、精制的国学精品读物
  《历代辞赋总汇》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全的赋体文学总汇。按朝代顺序编排,为辞赋研究和学习提供第一流的资料大全。 
  总汇收赋30789篇,为《历代赋汇》(4161篇)的七倍、《赋海大观》(12265篇)的两倍。 《历代辞赋总汇》最大的特点是: 1.收集广博。本书兼收骚体赋、诗体赋与文赋。
  2.考订精审。本书编者纠正了前人编辑中的一些错误,对作者的时代与作品的归属,做了精细的考量。
  3.编排科学。比如本书将汉以后辞赋分内外编,借以辨明辞赋的源流正变的不同。
  4.资料详备。本书配有作者小传及作品校记,以备读者了解相关知识。
aQj万圣书城
内容简介
  收集先秦到清代末年的辞赋作品,总字数2854万字。《历代辞赋总汇(套装共26册)》曾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也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八五”图书选题出版计划》的重点图书选题。全书分为8卷,一共26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册,唐代卷2册,宋代卷1册,金元卷1册,明代卷4册,清代卷14册,详目卷1册,索引卷2册。索引有人名与篇名、拼音与笔画两种。
aQj万圣书城
作者简介
  马积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赋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辞赋学会第二任会长。主要出版着作:《赋史》,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宋明理学与文学》,1989年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1996年湖南出版社出版。其中《赋史》“颇能补前人之缺,受到国内外同等的青睐”,一举奠定其赋学泰斗的地位。
aQj万圣书城
aQj万圣书城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书目:
aQj万圣书城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第1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唐代卷 第2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唐代卷 第3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宋代卷 第4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金元卷 第5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历代辞赋总汇 明代卷 第6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明代卷 第7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明代卷 第8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明代卷 第9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0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1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2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3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4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5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6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7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8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19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20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21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22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清代卷 第23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详目卷 第24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索引卷 第25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索引卷 第26册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
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前言:
aQj万圣书城
辞赋是继《诗三百篇》之后首先繁衍起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古老而又典雅,最具有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第一,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传统的题材、主题是在赋中首先出现或加以开拓的,如山水、行旅、田园隐居、游记、宫怨、宫殿室宇、亭台楼阁等,无不是率先在辞赋中发展起来然后再蔓延到其他文学种类去的。此外,如田猎、歌舞、咏物等,虽或始于《诗经》、《楚辞》,然加以开拓使之成为普遍注意的题材的也是由于汉以后的赋。第二,最初对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文物制度、生活习俗作综合性的艺术概括,最初对当代重大的政治事变作出较全面的综合性描述的也是赋。如扬雄《蜀都赋》、班固《两都赋》、李谐《述身赋》、庾信《哀江南赋》等都是这种宏伟的结构。第三,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古代的讽谕文学和通俗文学也是最初出现于辞赋之中。从宋玉的《风赋》到阮籍《猕猴赋》、孔稚珪《北山移文》,至唐赋而发展到高峰,其流至清代而不绝,构成我国讽谕文学的优秀传统。俗赋从王褒《僮约》始,到曹植《蝙蝠赋》,到南朝宋袁淑的一些俳谐文,到唐代的敦煌俗赋,构成通俗赋的一脉,其流及于清代蒲松龄的某些赋。这种俗赋是唐以来大量涌现的说唱文学的源头,因为变文、话本等那种韵散结合的形式就是从赋的问答体蜕变而来的。而说唱文学对中国戏曲和小说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俗赋可以说是中国俗文学之祖。第四,文学艺术的描写(包括对客观事物和作者主观感情的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概括到细腻,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屈宋赋,到汉赋,到魏晋南北朝赋,其中描写的细腻精确和手法的变化多样,是驾于同时期的诗文之上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当时的辞赋哺育了同时代和唐代的诗人。第五,辞赋对中国文学的语言也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语言大体上有一个由单音词为主到逐渐增加双音词的过程。屈宋赋在这一演进过程中也是一个飞跃。汉以后的赋中更是大量增加,特别是许多双声叠韵形容词的首先出现多在赋中,然后才扩展到诗文。此外,如在造语上注意炼动词和注意排偶等,也始于赋或首先在赋中得到发展。我国的一种特殊文体–骈文就是在辞赋的母体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于此,可见辞赋对我国文学发展的影响至深且远。赋之所以在许多方面带有开创性,这是由于它是继《诗三百》之后率先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是两汉乃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作家精力之所萃,它自不能不负担起这一承前启后的任务。
aQj万圣书城
而且,赋是一种体式多样化的文体,较之诗文更容易表现作者多方面的才华和修养。因此,能否作赋始终被看成是衡量一个作家的文学才能的一种重要尺度,是他们抒情达志的一种重要方式。他们认为,辞赋创作是一个作家的学识和才情的表现,因此,十分重视。司马相如以创作了《子虚赋》而深得汉武帝的赞赏,被召至京师;又以创作《天子游猎赋》而被任为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曹植以年纪轻轻却能创作《铜雀台赋》而大得曹操赏识,"特见宠爱","几为太子者数矣"(《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左思作《三都赋》,"自是之后,盛重于时","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晋书·文苑传·左思传》)北魏时,邢邵、魏收、温子升并称为北魏三大家。但"收以温子升全不作赋,邢虽有一两首,又非所长,常云:’会须作赋,始成大才士。唯以章表碑志自许,此外更同儿戏。’"他以能作赋而傲视邢邵与温子升(《北齐书·魏收传》)。杜甫向别人夸耀他的文学才能也是说"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奉赠韦左丞丈二十韵》),把赋的创作还放在诗之前,可见他对作赋的看重。的确,创作赋,特别创作大赋,要堆砌大量的双声叠韵联绵词,要使用很多的连边字,要了解所描写的事物的有关史实,要熟悉它的有关特点,要"苞举宇宙,总揽人物","控引天地,错综古今",这就非博学不可。大赋要求"散五彩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西京杂记》卷二),这就非有才情不可。既要博学,又要有才情,必须二者兼备,才能创作辞赋。所以,古代有名的大赋作家,大都是着名的大学者,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蔡邕、曹植、庾信等,便是这样一流人物。辞赋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理所当然的。故古代作家无不呕心沥血、花时费日地去经营大赋。据记载:"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而后成。"(《西京杂记》卷二)桓谭说:"余少时见扬子云之丽文,不自量年少新进,而猥欲逮及。尝激一小事而作小赋,用思太剧,而至感动发病,弥日瘳。子云亦言,成帝时,赵昭仪方大幸,上甘泉,诏令作赋,为之卒暴,遂团倦小卧,梦五脏出,以手内之。及觉,大少气,病一岁。"(《新论·祛蔽》)张衡作《二京赋》,"精思附会,十年乃成"(《后汉书·张衡传》)。左思作《三都赋》,"移家京师,乃诣着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着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晋书·文苑传·左思传》)。可见他们对能作赋的郑重。从《文选》开始,特别是唐宋时期的作家,他们编总集、别集,一般都是首列赋、次列诗文,《卢照邻集》、《杨炯集》、《李太白全集》、《杜工部全集》、《皮子文薮》、《唐文粹》、《文苑英华》等无不如是。也可见古代作家对赋的重视。
aQj万圣书城
正因古代作家如此重视辞赋,故辑录者代有其人。早在西汉成帝时,刘向校中秘书,即辑录屈宋诸人之作及汉人部分拟骚之作,编为《楚辞》16卷,东汉王逸更益以己作《九思》,为《楚辞章句》17卷,凡收作家10人,作品73篇。至于赋,班固《两都赋序》说:"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刘歆编辑《七略》,其《诗赋略》即着录西汉一代之赋。班固撰《汉书》,"删其要"而作《艺文志》,着录西汉赋作家78家,作品104篇,可惜今存者十不及一。
aQj万圣书城
魏晋南北朝是辞赋辑录的鼎盛时期,《隋书·经籍志》着录的"七"和"对问设论"体赋集有:《七集》10卷,谢灵运撰。《七林》10卷,梁12卷,录1卷,卞景撰。梁又有《七林》37卷,录1卷,亡。《七悟》1卷,颜之推撰。梁有《吊文集》》卷,录1卷,《吊文集》2卷,亡。《谈论集》2卷,刘楷撰。梁有《谈论集》3卷,东晋人撰。《客难集》20卷,亡。
aQj万圣书城
着录的赋集有:
aQj万圣书城
《赋集》92卷惠谢灵运撰。梁又有《赋集》50卷,宋新渝侯撰;《赋集》40卷,宋明帝撰;《乐器赋》10卷,《伎艺赋》6卷,亡。《赋集抄》1卷,《赋集》86卷,后魏秘书丞崔浩撰。《续赋集》19卷,残缺。《历代赋》10卷,梁武帝撰。《皇德瑞应赋颂》1卷,梁16卷。《五都赋》6卷,并录。张衡及左思撰。《杂都赋》11卷,梁《杂赋》16卷。又《东都赋》1卷,孔逭作;《二京赋音》2卷,李轨、綦毋邃撰;《齐都赋》2卷并录,左思撰;《相风赋》7卷,傅玄等撰;《迦维国赋》2卷,晋右军行参军虞干纪撰;《遂志赋》10卷,《乘舆赭白马》2卷,亡。《述征赋》1卷《神雀赋》1卷,后汉傅毅撰。《杂赋注本》3卷,梁有郭璞注《子虚》、《上林》赋1卷,薛综注张衡《二京赋》2卷,晁矫注《二京赋》1卷,傅巽注《二京赋》2卷,张载及晋侍中刘逵、晋怀令卫权注左思《三都赋》3卷,綦毋邃注《三都赋》3卷,项氏注《幽通赋》,萧广济注木玄虚《海赋》1卷,徐瑗注《射雉赋》1卷,亡。《献赋》18卷。《围碁赋》1卷,梁武帝撰。《观象赋》1卷。《洛神赋》1卷,孙壑注。《枕赋》1卷,张君祖撰。《二都赋音》1卷,李轨撰。《百赋音》10卷,宋御史褚诠之撰。梁有《赋音》2卷,郭征之撰;《杂赋图》17卷,亡。
aQj万圣书城
这些着作,新旧《唐书·艺文志》尚有着录,但宋以后多已亡佚,今已难以复见矣。
aQj万圣书城
唐人专为辑录整理的赋集今未见,见于《新唐书·艺文志》者,仅有下列几种:刘楷《设论集》3卷,谢灵运《设论集》5卷,卞氏《七林集》12卷,颜之椎《七悟集》1卷。这些书卷数虽与《隋书·经籍志》不符,而书名皆见《隋志》,盖承前人之遗。但唐人所辑类书,如《艺文类聚》、《初学记》,皆多收辞赋。虽或系节录,至今为研究者所资。《文馆词林》收赋亦多,惜今多佚失。然其残膏剩汁,犹可沾溉后人。
aQj万圣书城
宋代又是辞赋集结的重要时期。辑录骚赋较多的着作有:《文苑英华》。该书《杂文·骚》收有从梁至唐的拟骚之作5卷,收骚体赋42篇,计有梁元帝《秋风辞》、范缜《拟招隐士》、卢照邻《五悲文》5首、《释疾文》3首、《狱中学骚体》、岑参《招北客文》、韩愈《讼风伯》、柳宗元《吊屈原》、《诉螭》、《哀溺》、《憎王孙》、《逐毕方》、《骂尸虫》、《招海贾》、沈亚之《文祝延》、《为人撰乞巧文》、《湘中怨解》、陆龟蒙《迎潮送潮曲》2首、刘蜕《悯祷词》、《吊屈原辞》三章、皮日休《祝疟疫文》、《九讽系述》九首、《反招魂》、《悼贾》等,这是继《文选》之后收录拟骚赋较多的着作。其《杂文·问答》收有萧统《七契》,萧纲《七励》,何逊《七召》,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骆宾王《钓矶应诘文》,韩愈《进学解》、《释言》、柳宗元《晋问》、沈亚之《进学解书对》等9首作品。
aQj万圣书城
《宋史·艺文志》着录有晁补之辑《续楚辞》20卷,《变离骚》20卷。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续楚辞》20卷,收有"自宋玉以下至本朝王令,凡二十六人,计六十篇";《变离骚》20卷,"所录自楚荀卿至本朝王令,凡三十八人,通十九十六首"。二书《四库总目》已不见着录,不知已佚于何时。朱熹据《续楚辞》与《变离骚》,辑有《楚辞后语》六卷,收有自荀况《成相》至宋吕大临《拟招》共28位作家的52首作品。可见这又是骚体赋的一次较大的集结。
aQj万圣书城
宋人对赋的辑录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据《宋史·艺文志》,宋人辑录的辞赋总集有:徐锴《赋类》二百卷,目一卷。《广类赋》25五卷。《灵仙赋集》2卷。《甲赋》5卷。《赋选》5卷。江文蔚《唐吴英秀赋》72卷。桂香赋集》30卷。杨翱《典丽赋》64卷。《类文赋集》1卷。谢璧《七赋》1卷。许洞徐铉《杂古文赋》1卷。王咸《典丽赋》93卷。李祺《天圣赋苑》18卷。
aQj万圣书城
此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集部总集类》着录有《后典丽赋》40卷,云:"金华唐仲友与政编。仲友以辞赋称于时。此集自唐末及本朝盛时,名公所作皆在焉,止于绍兴间。先有王戊集《典丽赋》93卷,故此名《后典丽赋》。王氏集未见。"又着录有《指南赋笺》55卷,《指南赋经》8卷,云:"皆书坊编集时文,止于绍兴以前。"
aQj万圣书城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着录有《唐赋》20卷,不着编者姓名,云:"右唐科举之文也,萧颖士、裴度、白居易、薛逢、陆龟蒙之作皆在焉。"可见这些着作都是律赋选集,是供应科举学习的范本。
aQj万圣书城
上述辞赋总集至《四库全书》均不见着录,可见亡佚已久。
aQj万圣书城
金元时期收录骚体赋的着作有两部:一为苏天爵《元文类》,该书于第一卷"赋"后列有"骚"一目,收有刘固《白云辞》二章,袁桶《悠然阁辞》、《垂纶辞》、王士熙《云山辞》共《首。一为祝尧《古赋辨体》。该书卷九《外录上·后骚》目下录有宋玉《招魂》、贾谊《惜誓》、庄忌《哀时命》,淮南小山《招隐士》,扬雄《反骚》,韩愈《讼风伯》、《享罗池》,王安石《寄蔡氏女》,黄庭坚《毁璧》,邢居实《秋风二叠》;于《骚》目下录有汉武帝《秋风辞》,息夫躬《绝命辞》,陶渊明《归去来辞》,黄庭坚《濂溪辞》,杨万里《延陵怀古辞》,皆为拟骚之作,而祝尧将其收入《古赋辨体》,作为古赋的一个支派。
aQj万圣书城
金元时期赋的辑录,钱太昭《元史·艺文志》着录有下列数种:郝经《皇朝古赋》1卷。虞廷硕《古赋准绳》1卷。祝尧《古赋辨体》8卷,《外录》2卷。《元赋青云梯》1卷。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着录有:郝经《皇朝古赋》1卷。冯子振《受命宝赋》1卷。虞廷硕《古赋准绳》10卷。佚名氏《古赋青云梯》3卷。《古题赋》10卷,又《后集》6卷。
aQj万圣书城
这些赋集,《四库总目》大都不加着录,今存者唯《古赋辨体》、《青云梯》二种。
aQj万圣书城
收录元赋最早的着作为《元文类》。该书卷一"赋"选录有元赋作家6人的6首赋。收录金、元赋最多的为《历代赋汇》,收有金元作家137人,赋338首。
aQj万圣书城
明代收集骚体赋的总集有蒋之翘《续楚辞后语》,附蒋之翘所刊朱熹《楚辞后语》之后,收有明人骚赋如刘基《思归引》,方孝孺《绝命辞》,王达《琴操》,郭爱《自哀》,李梦阳《省愆》、《吊申徒狄》、《君犹夷》、《骋望》,何景明《蹇赋》、《九咏》、《倚柱操》,徐贞卿《汉反骚》,孙一元《屏之山》,王廷相《吊时赋》、《巫阳辞》,陆深《春山辞》,王世贞《少歌》,卢桶《幽鞠》、《放招》,周九四或《今已矣》,黄道周《乘桴》、《广引》,蒋之翘《攘询赋》、《谗赋》、《行路难》、《吊屈原》等,共15位作家的26篇作品。程敏政《明文衡》有"骚"一卷,收有宋濂《思美人》、《孤愤辞》,詹同《题王子充琴边秋兴图辞》,胡翰《吊董生文》、《悯淑文》,刘基《怀龙门辞》、《九叹》九首,王祎《招游子辞》,高启《吊伍子胥辞》,苏伯衡《云林辞》,方希古《吊茂陵辞》,杨士奇《退庵辞》,胡俨《辞剑阁辞》、《冰雪轩辞》,周叙《吊余青阳李同州词》,刘定之《竹坡辞寄金川萧乐善》等12位作家的16篇作品。别集有黄道周《黄漳浦集》卷36"骚赋"一卷,收骚6首,凡62章。
aQj万圣书城
明人骚赋之成卷帙者还有:《明史·艺文志》着录的张灿《拟离骚》20卷(《千顷空书目》作20篇),姜亮夫《绍骚隅录》着录的黄祯《拟骚》一卷,姚舜明《补楚辞》一卷,高元之《变离骚》9卷,徐瑶举《藏骚》1卷,《绍骚隅录》还着录有散见于别集的明代骚赋作家的作品共58首,为研究明代骚体赋提供了丰富资料。
aQj万圣书城
收录明人"问答体"赋最多的为黄宗羲《明文海》。其中有"问答"5卷,收作家28人,作品40首。这些作品有的是无韵的论文,但其中有相当多的问对体赋,当分别观之。
aQj万圣书城
明代对赋的辑录也做了许多工作。《明史·艺文志》着录有:刘世教《赋纪》100卷,俞王言《辞赋标义》18卷,陈山毓《赋略》50卷。而今存明人选编的赋集尚有:袁宏道辑王三余补精镌《古今丽赋》10卷。周履靖刘风屠隆辑《赋海补遗》30卷。李鸿辑《赋苑》8卷。施重光辑《赋珍》8卷。俞王言撰《辞赋标义》18卷。陈山毓辑《赋略》34卷,绪言1卷。列传1卷,外篇20卷。佚名氏辑《类编古代赋》25卷。
aQj万圣书城
而收录明赋较多的着作有:《明文衡》,有赋一卷,选录明赋作家15人,赋18首。《赋海补遗》除收录从汉至宋的赋265首外,还收周履靖赋606首。《明文海》有赋46卷,收明赋作者175人,赋292首。《历代赋汇》共收明赋作家369人,赋735首。
aQj万圣书城
清代是辞赋辑录成就最大的时代,可以说是对前代的赋作了全面的辑录与整理。其代表着作有:(一)陈元龙奉敕编《历代赋汇》。该书总计收赋(包括逸句)4067首,"正变兼陈,洪纤毕具,信为赋家之大观"(《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为历代搜赋较为完备的总集。(二)董诰奉敕撰《全唐文》。书中收唐赋作家544人,赋1622首,除敦煌赋外唐赋基本收全。(三)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书中收有这个时期的赋作家342人,赋1211首。先秦至隋的赋除已有专集者外,大体上可称完备。(四)鸿宝斋主人编《赋海大观》。该书《凡例》称其"得赋二万余首",实际刊入该书的为12000首,录自先秦至清光绪十四年之前的赋,分32类,子目500余目,确是历代辑录赋最多的总集。但此书主要收清代律赋,于明以前古赋则大体仍《历代赋汇》之旧,殊少补益。此外,清赋的选本尚多,大都以律赋为主,较有名者有法式善《同馆赋抄》、黄爵滋《赋汇海》与《续编》等。其颇具撰述之意者,则有:(一)苏兴编《清代律赋类纂》。此书成于光绪二十六年,主要选录清翰詹律赋,分类凡七,共选清代律赋作家182人,律赋372首。又以"各家法式,率本先民,稽录古赋,用殿全篇,俾来者因类以讨义,循流而溯源"(《律赋类纂序》),因此又选录自陶渊明《闲情赋》至明徐渭《梅花赋》等骈赋凡44首,殿卷末以使读者循流溯源,了解律赋的发展。(二)李元度所编《赋学正鹄》,其类有十,前9类选录清代"清醒流利,轻灵典切"的律赋129首,"高古"类则录有自唐宋王景《梅花赋》至汉班固《两都赋》共18首,以便读者循流而溯源。清代各种赋选甚伙,据我们所知者即有50余种,其中有些还是抄本,如林佶辑《集英阁赋选》2卷,清抄本,藏河北大学图书馆;汪宪辑《宋金元明赋选》8卷,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吴槐辑《赋海类编》20卷,清抄本,原藏上海图书馆,乃"文革"时抄家之物,现已物还原主矣。
aQj万圣书城
收录清代骚体赋较多的着作为姜亮夫教授着的《绍骚隅录》。计收有尤侗《西堂杂俎·骚类》的《招魂》、《驱梦》、《招荡子》、《悲秋风》、《反招魂》、《梅花三弄》、《秋风图辞》、《鼓琴图辞》、《独醒图辞》、《九讼》共10篇,汪琬《尧峰文集抄》之《反招魂辞》,朱筠《笥河文集》之《拟招隐士》,方履笺《万善花室文稿》之《小山招隐图赋》,洪亮吉《卷施阁文集》之《七招》,王诒寿《缦雅堂骈文》之《九招》,龚自珍《定庵文集》之《戒将归文》,凌廷堪《校礼堂文集》之《九慰》等,共计作家8人,作品17首。姜教授在该书《序》中说:"其仅有体貌结构,志卑言浅,或无病而呻者,皆不录入",可见该书只选录清人骚赋的最优秀者。可惜清人骚赋散见于各种别集之中,不见有汇辑为总集者。
aQj万圣书城
我们这次编集《历代辞赋总汇》,在前人辑录的基础上,做了较为广泛的搜集,所收作品亦有较多的增加。据初步统计,计收有先秦汉魏南北朝隋赋作家412人,辞赋作品1625篇;唐代辞赋作家579人,辞赋作品1711首;宋代辞赋作家347人,辞赋作品1445首;金元辞赋作家248人,辞赋作品761首;明代辞赋作家1019人,辞赋作品5107首;清代辞赋作家4810人,辞赋作品19499首。合计共收辞赋作家7450余人,辞赋作品29100余首。这虽是初步统计,但我们认为,这次辑录进行得是比较广泛的,除了宋人郑起潜《声律衡裁》所载的唐宋人律赋的残垣断壁未进行一一比勘辑录外,对明以前的总集、别集及我们所能找到的部分地方志所载的辞赋作品,作了广泛的全面的收集,较以前的几种辞赋总集,如陈元龙《历代赋汇》、鸿宝斋主人《赋海大观》,篇幅都有较多的增加,可能还有遗佚,但不会太多了。至于清代辞赋,我们虽收有作家4000余人,作品近20000首,但清人集部到底有多少,尚无精确统计数字,恐怕还有许多手稿未被发现。故清代可能遗佚较多。但主要是清律赋,且就我们的精力、财力和时间说,可以说尽了我们最大的努力。至于更广泛、更深入的辑录,就只好以俟来哲了。
aQj万圣书城
前人编辑赋集,一般只收以赋名篇的作品。首先将屈原作品及其拟骚之作另立名目,名之曰"辞"或"骚"。刘向就最先定名为"楚辞"。《文选》于赋外,另立"骚"一目;又立"辞"一目。后人多继承他们的说法,且相沿袭至今,并有人撰文作着来论述赋、辞、骚之区别。清人程廷祚就着有《骚赋论》加以论证,今人论之者更伙,可以继续讨论。但汉人"辞"、"赋"是不分的,将"辞"或"骚"称之赋者比比皆是。如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就说屈原"乃作《怀沙》之赋",班固《汉书·贾谊传》也说屈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地理志》又说"楚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作《离骚》诸赋以自伤悼",其《离骚赞序》亦云"又作《九章》赋以讽谏"。其《艺文志》更明确称"屈原赋二十五篇"而归入《诗赋略》中。自兹厥后以讫于今,称屈原作品为赋者代不乏人。晋人皇甫谧《三都赋序》说:"于是贤人失志,词赋作焉。是以孙卿、屈原之属,遗文炳然。"挚虞《文章流别论》亦云:"前世为赋者,有孙卿、屈原。""故扬子称赋莫善于《离骚》。"唐李白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江上吟》)。元祝尧《古赋辨体》首列"楚辞",并云:"屈子《离骚》,古赋之首也。"清人戴震着有《屈原赋注》,马其昶着有《屈赋微》,今人姜亮夫先生着有《屈原赋校注》,谭介甫先生着有《屈赋新编》。故本书将"辞"或称之为"骚"者,作为赋之一体(名曰骚体赋)而收入书中。但不收"哀辞",一则因为哀辞有具体的哀悼对象,与哀祭文相似,应归入"哀祭类";一则历代哀辞太多,为节省篇幅,故不录。并将用骚体写作的"操"或"歌"收入,因这些"操"或"歌"既为骚体,则近于骚体赋,故可归入赋类。这样做,我们也并非是始作俑者,朱熹《楚辞后语》即将鄂君《越人歌》、刘邦《大风歌》、刘彻《匏子歌》、《乌孙公主歌》、李白《鸣皋歌》、顾况《日晚歌》、韩愈《琴操》、张载《鞠歌》收入书中。元祝尧《古赋辨体·外录下》亦收入"操"与"歌",并云"操与诗赋同出而异名","益歌者,乐家之音节,与诗赋同出而异名尔"。可见这种骚体的"操"和"歌"是可以归入"骚"的,为见其流别的有分有合,故亦列入。
aQj万圣书城
"七"体创自枚乘。自枚乘作《七发》设英客以七事启发楚太子之后,仿作者纷起。《艺文类聚》卷57引傅玄《七谟序》云:"昔枚乘作《七发》,而属文之士,若傅毅、刘广世、崔马因、李尤、桓麟、崔琦、刘梁之徒,承其流而作之者纷焉。《七激》、《七兴》、《七依》、《七疑》、《七说》、《七蠲》、《七举》之篇,通儒大才马季长、张平等亦引其流而广之,马作《七励》,张造《七辩》。……至大魏英贤迭作,有陈王《七辩》,王氏《七释》,杨氏《七训》,刘氏《七华》,从父侍中《七诲》。"此外,其着名者尚有崔瑗《七苏》、张协《七命》、陆机《七征》、左思《七讽》等,汉魏以下文人几乎无不作"七",《隋书·经籍志》着录有谢灵运《七林》10卷,梁《七林》10卷,又30卷。《文选》专设"七"一目,明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清张火介《古文辨体》亦皆设"七"一目,只是唐宋以后不复见有"七"的总集。"七"的归类,前人很不一致。有的单设"七"为一体,已如前述。有的则将其归入《杂文》。首先,《文心雕龙·杂文》就包括"七",《文苑英华》亦将萧统《七契》、萧纲《七励》、何逊《七召》归入此类。欧阳询《艺文类聚》亦将"七"归入"杂文"。而有人则将其归入辞赋,如姚鼐《古文辞类纂·辞赋类》就收有枚乘《七发》,张相《古今文综·辞赋类》就收有李慈铭《七居》。我们认为,"七"实则是赋之一体。第一,它形式上采用客主问答,符合赋之"设客主以首引";第二,它艺术上采用铺陈的手法描写七件事物,符合赋的"极声貌以穷文";第三,它"或以恢大道而导幽滞,或以黜瑰大多而托讽咏",符合赋的"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第四,它行文有韵有散,而以韵文为主,符合赋是"有韵者文也"的要求。故本书将"七"收入书中,既有体裁上的依据,亦有前人的先例,想来也不算是闭门造车吧!
aQj万圣书城
"对问"体(《文选》分为"对问"、"设论"二目)创自屈原《卜居》、《渔父》。自兹而后,继作者纷起。"自对问以后,东方朔效而广之,名为《客难》,托古慰志,疏而有解。扬雄《解嘲》,杂以谐谑,回环自释,颇亦为工。班固《宾戏》,含懿采之华;崔骃《达旨》,吐典言之裁;张衡《应间》,密而兼雅;崔寔《客讥》,整而微质;蔡邕《释诲》,体奥而文炳;景纯《客傲》,情见而采蔚"(《文心雕龙·杂文》)。此外,着名者尚有曹植《客问》、庾凯《客咨》,韩愈《进学解》,柳宗元《废起答》、《愚溪对》,宋元以后,作者代有其人,黄宗羲《明文海·对问》即有五卷,收明作家28人,作品40首。这种问答体,有的是设客主就某一问题进行辩驳论难,以申述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见解或某种现象的意见,其行文纯是无韵的散文,如黄宗羲《明文海·问答甲》所收的赵洁《葬书对问》、刘基《卖柑者言》、贝琼《土偶对》、董轩《补余氏潮汐对》、《名实对》等,这种文章当然只能归入论说或杂文。有的则是设客难以剖白作者的内心矛盾与不满情绪,如东方朔《答客难》、韩愈《进学解》之类,实则是抒发作者不得志的牢骚与进行自我宽慰而已,行文虽与散文或骈文相似,但它大体有韵,应属于有韵之文,与前种问答体有明显的区别。这种问答体归属历来也众说纷纭。有的分作"对问"、"设论"二目。如《文选·对问》即录《宋玉对楚王问》、《设论》收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班固《答宾对》。清张《古文辨体》亦有"对问"、"设论"二目。有的名之曰"设论"或"客难",如《隋书·经籍志》就着录有刘楷撰《设论集》二卷,梁有《设论集》三卷,东晋人撰,又有《客难集》二十卷。有的即名之曰"对问",如《卢照邻集》就有"对问"一目,录《对蜀父老问》一首,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亦均设"问对"一体,吴讷说:"问对体者,载昔人一时问答之辞,或设客难以着其意者也。"徐师曾说:"按问对体者,文人假设之辞也。其名既殊,其实复异。故名实皆问者,屈平《天问》、江淹《遂古篇》之类是也。名问而实对者,柳宗元《晋问》之类是也。其他曰难、曰答、曰谕、曰应,又有不同,皆问对之类也。古者君臣朋友口相问对,其词见于《左传》、《史》、《汉》诸书,后人仿之,乃设词以见志,于是有问对之文;而反覆纵横,真可以舒愤郁而通意虑,盖文之不可阙者也。"有的将其归入"杂文",如《文心雕龙·杂文》就论述了问答体,《文苑英华·杂文》就收有卢照邻《对蜀父老问》,骆宾王《钧矶应诘文》,韩愈《进学解》、《释言》,柳宗元《答问》,沈亚之《进学解对书》。有的则将其归入"辞赋",如姚鼐《古文辞类纂·辞赋类》就收有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朔》、《解难》,韩愈《进学解》,曾国藩《经史百家杂抄·词赋之属》亦收有东方朔《答客难》,扬雄《解嘲》、《解难》,班固《答宾戏》,韩愈《进学解》,并于《序例》中说:"词赋类,着作之有韵者,经如《诗》之赋颂,《书》之《五子之歌》皆是,后世曰赋、曰词、曰骚、曰七、曰设论、曰符命、曰颂、曰赞、曰箴、曰铭、曰歌,皆是。"我们认为,这种问答体,它设客主问答,它铺彩摛文,它体物写志,它大体有韵,因而更接近于辞赋,故我们将其作为赋体之一收入本书。
aQj万圣书城
还有一种以"文"名篇的作品,虽以"文"名篇,却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其一,它有韵,属于韵文一类;其二,它的写作目的在抒情,在讽谕,或纯为游戏文字。这种文字,其归属历来更不一致。有些用滑稽诙谐的笔调写的游戏文字,有人就名之曰"俳偕文",新旧《唐书·艺文志》均着录有南朝宋袁淑《俳偕文》15卷,这种文章如王褒《僮约》,张敏《头责子羽文》,袁淑《鸡九锡文》、《驴山公九锡文》之类。有些以吊名篇,形似吊祭,有人就归入吊祭一类。如《文选》就收贾谊《吊屈原文》,陆机《吊魏武帝文》归入"吊文"一类。《文苑英华》亦将韩愈《吊田横文》、李华《吊古战场文》、柳宗元《吊屈原文》归入"哀祭"一类,姚鼐《古文辞类纂》亦收贾谊《吊屈原赋》、韩愈《吊田横文》归入"哀祭"一类。其实,这种吊文虽名之曰吊,实则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以抒发作者的牢骚与愤懑,与一般的具体吊祭某人的祭文有所不同,不可以收其作为一般哀悼死者的吊祭文等同视之。有些以论说名篇,形似论说文,有人就收其归"论说"一类。如鲁褒《钱神论》,《艺文类聚》卷666引即归入"论"类,曹植《髑髅说》,吴均《饼说》,《艺文类聚》卷71、卷72引皆归入"说"类。但这种论说不同于一般的论说文。就内容说,其重点在抒情或讽刺,而不在辨事析理;就形式说,它是韵文而不是无韵的散文;因此与一般的论说文有很大差别。有些以檄移名篇,形似檄移,有人就将其归入"檄移"一类。如孔稚珪《北山移文》,《文选》就归入"移"类,吴均《檄江神责周穆王壁》,《艺文类聚》卷84引就归入"檄"类,其《食移》,《艺文类聚》卷72引就归入"移"类。其实,这种檄文、移文也不同于一般的檄移。《文心雕龙·檄移》云:"檄者,皎也,宣露于外,皎然明白也。"其作用是"振此威风,暴彼昏乱。""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而这种檄文、移文,多为俳偕文,多是以檄移的形式,诙谐的笔调,抒写其对某种现象的嘲讽,或纯为游戏文字,与一般檄移大不相同。有些因采用骚体,内容又极博杂,有人就收其归入"骚",归入"辞",归入"杂文"。如晁补之《续楚辞》、朱熹《楚辞后语》就收韩愈《吊田横文》、柳宗元《招海贾文》、《吊屈原文》、《吊苌弘文》、《吊乐毅文》、《亡巧文》、《憎王孙文》收入书中,而《文苑英华》则将卢照邻《五悲文》、《释疾文》、柳宗元《吊屈原文》、《憎王孙文》收入《杂文·骚》。这种归类有合理的一面,但因其形式既为骚体,归入骚或辞,我们认为要更妥贴。既为辞或骚,即为赋之一体了。有的则归入赋类。特别是吊文,与赋更是有难以分割的渊源。《史记》载贾谊为赋以吊屈原,《文选》即标题为《吊屈原文》。祝尧《古赋辨体》盖本此,故其《外录下·文》即收有孔稚王圭《北山移文》,李华《吊古战场文》,韩愈《吊田横文》,柳宗元《吊屈原文》、《吊苌弘文》、《吊乐毅文》;张相《古今文综·辞赋类》亦收有李慈铭《答仆消文》;蒋瑞藻《新古文辞类纂稿本》亦收有李慈铭《答仆消文》、《诘司命文》、《瘗狗文》,林抒《释斑猫文》,李详《哀轮船文》,刘师培《招蝙蝠文》,祝尧在《古赋辨体·序说》中还特别说明云:"昔贾生投文而后代以为赋,盖名则文而义则赋也。是以楚辞载韩柳诸文以为楚声之续,岂非以诸文并古赋之流欤!今故录历代文中之有赋义者于此。若夫赋中有文体者,反不若此等之文为可入于赋体云。"可见此等之文,虽名曰文,而其形式和内容均更接近于赋。故本书将其作为赋之一体,我们称之为"赋体文"而选入书中,以备一家之言云尔。
aQj万圣书城
本书将作家作品按时代先后次序排列,分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唐代卷》、《宋代卷》、《金元卷》、《明代卷》、《清代卷》,不似前人赋集如陈元龙《历代赋汇》、鸿宝斋主人《赋海大观》之按内容分类编排。也许有人要问:"你们的书只名曰《历代辞赋总汇》,收入辞(或称骚),收入赋,是合理的。却又将’七’、’问答’、’文’收入书中,岂向自乱其体欤?"我们认为,"七"、"问答"、"文",前代已有人视之为"骚"(或称"辞"),视之为赋,我们并非始作俑者,这已如前述。其次,这些类型的体裁,自唐以后即无人辑录。我们将其辑录起来,编入一书,这就给研究这些文体及其演变发展的历史轨迹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这应该也是有益的。
aQj万圣书城
余自1990年受赋学界一些同仁委托,主编是书,讫今已十有余年矣。自接受委托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有负同仁的殷切期待。于是朝夕孜孜,不避雪案严寒,晴窗酷暑,口不绝吟于古籍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书,尝兀坐终日,思考着资料的辑录,筹画着编纂的体例,比勘着文字的异同,盘算着经费的筹措。它几乎倾注了我晚年的全部心血。我常自思忖,这是我晚年做的一件费力不讨好的蠢事。本书曾列入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重点项目,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八五"图书选题出版计划》的重点图书选题。这样重要的项目,本应由年青力壮、精力充沛而又有雄厚财力依靠的大学者、大专家来承担。而我只是一介寒儒,学识谫陋,见闻狭窄,风烛余年,精力衰退,欲将事情做好而往往经费捉襟见肘,精力力不从心。孟夫子说:"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余于是书亦有是叹。了解是书编撰的艰辛过程的同志,一定会同情我,理解我,原谅我所作的不足;不了解的同志,一定会批评我的粗疏,责怪我的失职。"知我"、"罪我",其亦惟在是书夫!
aQj万圣书城
aQj万圣书城
1991年正月在长沙成立了《历代辞赋总汇》编委会,马先生任主编,叶幼明和我任副主编。编委除我们两校以外,还有四川大学、山西大学、安徽大学的成员;后来又邀请了上海图书馆和湖南省图书馆各一名成员,以便查阅资料。湖南师大和湖北师院联名向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申请项目。申请项目只是立案,并没有提供经费,经费由我们两校承担,其他参与单位都没有经费。1991年编委会同湖南文艺出版社订立合同,约定书稿完成后两至三年内出版。1991年一开学,我们即开始工作。
aQj万圣书城
我作为分册主编负责的是全书的第一段,自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以至隋代,时间长达千年,也是辞赋这种文体最重要的一段,包括楚辞、汉赋和六朝赋。我约青年教师石麟、徐柏青组成编辑组。学校派图书馆罗春华为我们负责资料工作,不久我即吸收她作为正式成员参加点校。一年以后又邀请了万世雄先生参预。学校在图书馆五楼提供了一间工作室。
任务相当艰巨。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全书,整理的基础工作是普查全国主要图书馆古籍中的辞赋,并把它全部辑录出来。北京由湖南师大负责。我院的任务是普查上海图书馆和湖北图书馆,自然还有武汉地区其他图书馆和我们自己的图书馆。我通过私人关系,有目的地查了南京图书馆、杭州图书馆、宁波图书馆部分古籍。图书馆有多少古籍就查多少,一本也不能遗漏。像上海图书馆这样的大舘,一天查几百种。不少图书翻出来灰尘满面,有的几十年没有动过。我们查过多少书是未能统计的。
aQj万圣书城
然后是整理、点校。石麟、徐柏青和万世雄先生,都没有脱离教学,整理辞赋是兼加的任务,大部分工作在晚上进行。在工作室工作的只有我和罗春华。自1991年到1995年五年中,我们没有休息过一个假期,也很少休息过一个星期日。严寒酷暑,都在坚持工作。当时学院科研经费很少,还是尽量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三次拨款,共计五万元,加上我们自己的一点科研费,总量也不到七万元。湖南师大前后大约拨款十五万元,湖南省出版局支援了一万元,马先生把他自己名下的几千元科研费也搭进去了,算是比我们宽裕一点,但他们的任务也比我们重,他们还要支援外省参与者的经费。    
1995年底工作基本结束,我到长沙同叶幼明先生一道审订全稿。他那里同样在图书馆有一间工作室。他担负清代部分审稿,任务最重,因为清代的数量实在太大了。每天我们两个人在里面工作,马先生隔三间四来看一下,一起研究有关问题。和叶幼明合作非常愉快。他的夫人夏言冰老师很贤慧,假日就常在他们家用餐。1996年书稿全部完工并交付出版社。
aQj万圣书城
1991年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编委会法人代表是主编马积高先生,出版社代表是副社长马小驹。马小驹是马先生的儿子。这是一个父子合同,世界上大概没有比这更硬的出版合同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马积高先生不幸突然逝世,1998年出版社社长换届马小驹离任,1999年以后叶幼明先生旅居美国。因为辞赋原稿各种异体字繁多,工厂造字量巨大,排版出现很大困难,出版社暂缓清代以后部分的发稿。清代以前已经排版的,辞赋编辑刘茁松告诉我:他们在看清样。2009年,国家出台了出版基金资助,湖南文艺出版社第六任社长刘清华抓住机遇,出版社申请得到这笔资金,如虎添翼,《历代辞赋总汇》飞龙在天了。
2010年10月,叶先生自美回国,这已经是我们开始辞赋整理的第二十个年头了。叶先生约我去长沙同出版社重新协议。2013年底,历时二十四年的《历代辞赋总汇》总算出来了。2014年1月,叶先生收到书非常兴奋,十天之内给我打了三次电话,邀我到长沙去。后再来电话,说的不是聚会的事,而是告知他检查出肝癌!3月21日师大李生龙打来电话:叶先生于昨日凌晨去世!2010年10月在他家里相会,不仅是和他夫人最后一面,竟也是和他本人最后一面!  
叶公为人和善宽厚,工作认真负责。我们共事这么多年,总是和谐一致。去年冬天他收到我寄赠的《老子本原》《庄子本原》之后立即给我电话,只说了三句话:“这是真学问,但可能不合时宜,不过历史最终会认可的。”   
aQj万圣书城
《历代辞赋总汇》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古籍整理重要成果之一,填补了古籍整理的一方空白。《全唐诗》收录了有唐三百年的全部诗歌,而《历代辞赋总汇》则辑录了自先秦至清末两千三百多年间的全部辞赋,两者规模悬殊,文化资料价值是一样的。然而《全唐诗》在大清王朝由朝廷敕令编辑,它的序文就是康熙皇帝本人写的。《历代辞赋总汇》却是我们这些贫寒老九完成的。当我的书运来时,看到女儿费力地将两套书满满的八大箱搬上楼来,我呆呆地站着,忍不住潸然泪下。我将一把椅子背墙靠着,铺了一块白布,把二十六大本《历代辞赋总汇》堆叠在上面,比一个人还高,顶上头放了一尊屈原像。约了石麟、徐柏青和万先生分站两边,我们照了一张合影,作为纪念。我不愿在年轻朋友面前失态,轻轻地握握手,默默地送走他们。当天晚上,我点了一炬香,站在《历代辞赋总汇》和屈原像下,作一次独自一人的追悼。《历代辞赋总汇》的主编、副主编三人,而今只剩下我一个人还在,参加工作的成员走了多少我无从知道。我怀念他们,怀念马先生,特别怀念叶幼明夏言冰夫妇。亲爱的师友们!你们的辛劳绝对没有白费,《历代辞赋总汇》将永远留在人间;愿你们的英灵一道在天上安息!
aQj万圣书城
aQj万圣书城
在第24届书博会现场,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代辞赋总汇》正式首发。湖南省副省长李友志,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朱建纲,湖南代表团团长朱三平,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传媒董事长龚曙光,中南传媒副总经理刘清华以及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许结,湖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郭建勋等出席首发式。
aQj万圣书城
  赋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体裁,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较大的汇编:一是康熙年间的《历代赋汇》,一是光绪年间的《赋海大观》。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历代辞赋总汇》,收清末以前辞赋30789篇,可谓后来居上,空前绝后。《历代辞赋总汇》主编马积高,副主编叶幼明、黄瑞云,均为湖南人。该书是国家八五、九五直到十二五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1994年下厂排版,2014年出版面世,历时20多年,工作艰难,成绩辉煌,影响重大。
aQj万圣书城
  李友志认为,《历代辞赋总汇》纵贯2000多年的辞赋发展史,是中国赋体文学出版方面的空前之举,集古典辞赋之大成,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赋”的风采。“它的出版,是一次跨地域的文化长征,是一次跨世纪的出版壮举,既显示了中国文化复兴的实力,也展示了湖南出版人敢于担当的魄力。”李友志说,《历代辞赋总汇》的出版,将是继《湖湘文库》之后,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又一宝贵实践,是湖南坚持以精品生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大成果,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亮丽品牌。
aQj万圣书城
  说到《历代辞赋总汇》的出版,朱建纲认为,这体现了出版人的文化担当。“我们的传统文化,依然是最丰富的出版资源,我们只要接触到她,就不会忘记。”朱建纲说,赋是中国最美的文学体裁,对于它的传颂,是文化人、出版人的应有之义,也会为当下的传统出版注入更多动力。中国辞赋学会会长许结对《历代辞赋总汇》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他看来,这是一部集大成的着作。“辞赋的编辑历代都有,早在魏晋南北朝就有了谢灵运的《赋集》、梁武帝的《历代赋》。”许结说,“《历代辞赋总汇》首次全面而系统展示中国赋,就是辞赋的集大成。”
aQj万圣书城
  郭建勋则认为,《历代辞赋总汇》的出版,填补了中国辞赋史的空白,满足了学术研究和传统文化复兴的需要。“它是数百位专业人士20多年心血的结晶。尽管必然还有遗漏和不足,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具有开创性意义。它的出版,是学术界、出版界和文化界的大事,必将惠及千秋。”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是一部集合了历代优秀辞赋作品的大部头,内容涵盖广泛,高清图片展示清晰逼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珍品。

1、内容丰富

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包含了大量历代优秀的辞赋作品,涵盖了多个朝代的文学精华,内容丰富多样,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

这部总汇通过26册的形式呈现,每册内容独特,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的辞赋作品,让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和感受不同时期的文学风貌。

每一册都有详细的介绍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每首辞赋的背景和意义,增加了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2、高清图片

全26册的辞赋作品都采用高清图片展示,图片清晰逼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文学作品的世界之中,感受其中的细腻和美妙。

高清的图片展示不仅提升了阅读体验,还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欣赏到每首辞赋作品的艺术之美,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这种视觉呈现方式,让历代辞赋更加生动立体,让读者更容易被作品所吸引,产生共鸣和共情。

3、经典传承

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汇聚了历代文人的智慧和才华,是文学传统的珍贵遗产。

这部总汇通过整理整合历代优秀的辞赋作品,将经典传统延续和发扬,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

经典的传承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文学的博大,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4、文学瑰宝

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是一部集合了文学瑰宝的珍贵收藏,每一册都是文学界的精华,是文学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珍品。

这部总汇不仅展示了历代文人的才华和创作成就,也展现了中国文学的多样性和魅力,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作为一部传世之作,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传承下来,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总结:

历代辞赋总汇 全26册 2014 高清是一部内容丰富、高清细致、经典传承、文学瑰宝的文学大部头,是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不可多得的珍贵收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5:11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5: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