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文集 全10册 2014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任继愈文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任继愈文集 全10册 2014

 《任继愈文集 》是2014年12月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任继愈着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将任继愈先生一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为后人学习与研究先生的思想提供系统性的学习与参考资料。共分八编:宗教学与科学无神论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佛教研究;儒教研究;道教研究;论古籍整理;史学研究;杂着。全书十册,共计500万字。任继愈先生是二十世纪我国着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历史学家,是我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进行学术研究的优秀代表,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哲学、宗教学领域中高瞻远瞩的学术研究领导者和优秀的学术活动组织者。
8Ux万圣书城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1916—2009),山东平原人,哲学家、宗教学家。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汤用彤和贺麟。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学报》编辑、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国家图书馆馆长。着有《中国哲学发展史》、《佛教史》、《佛教与东方文化》、《墨子与墨家》等。
目录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书目: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1 宗教学与科学无神论研究_13828299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2 中国哲学史研究一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3 中国哲学史研究二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4 中国哲学史研究三、四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5 中国哲学史研究五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6 中国哲学史研究六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7 佛教研究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8 儒教研究 道教研究 论古籍整理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9 史学研究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10 杂着_13828236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 全10册 2014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详细目录: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一册
8Ux万圣书城
宗教学
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而奋斗(5)
研究宗教,批判神学
——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24)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30)
学习《决议》,推动宗教学研究(35)
当前宗教研究中对三个问题的争论(37)
哲学与宗教(50)
宗教研究与哲学研究(56)
宗教学讲义(65)
关于宗教与无神论问题(234)
《世界宗教丛书》 总序(250)
读徐怀启遗着《古代基督教史》(253)
《林兆恩与三一教》序(258)
值得纪念的三十年(261)
用历史说明宗教(263)
宗教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和现状(266)
(再论)用历史说明宗教(268)
从兄弟民族宗教看古代中国文化(278)
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282)
《宗教史丛书》新版总序(290)
《东方基督教探索》序(292)
科学与无神论 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脱愚
——谈科学无神论宣传的必要性和意义(297)
是神造人,还是人造神?(307)
从王充到熊伯龙(311)
破除封建迷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21)
无神论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332)
关于破除封建迷信的几个问题(335)
用历史说明迷信(337)
破除迷信
——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340)
科学家自身的要求和责任(345)
《气功与特异功能解析》序言(348)
宣传无神论,发扬科学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351)
学习科学,破除迷信,造就一代新人(363)
先有人,后有神(367)
科学与神不并立(369)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民族素质
——中国无神论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2000年学术年会工
作报告(371)
科学是人类最可靠的朋友(383)
无神论教育与科教兴国
——2003年11月28日在中国无神论学会2003年学术
年会上的讲话(386)
科学无神论给人真理和智慧(389)
无神论学会对国家兴亡肩负重要责任(395)
理直气壮地宣传科学无神论(398)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二册
8Ux万圣书城
专集
中国哲学史论
学习中国哲学史三十年(代序)(3)
试论中国哲学史的对象和范围(18)
中国哲学史发展规律的探索(26)
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所遇到的几个困难问题(61)
论哲学史的继承问题(68)
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85)
历代农民革命战争对中国哲学史的作用(97)
研究哲学史首先要尊重历史(105)
古代神话传说中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120)
《易经》和它的哲学思想(124)
孔子——奴隶社会的保守派封建社会的“圣人”(136)
孔子政治上的保守立场和哲学上的唯心主义(166)
孔子讲的“仁”能不能是人类普遍的爱(181)
老子的研究(186)
论老子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215)
春秋时代天文学和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236)
唯物主义的王夫之为什么反对唯物主义的老子?(252)
如果老子是唯物主义者(268)
释《老子》书中的“式”(276)
庄子探源之一
——从唯物主义的庄周到唯心主义的“后期庄学”(279)
庄子探源之二(313)
庄子探源之三
——论庄周哲学思想的阶级实质(331)
庄子探源之四
——“后期庄学”(内篇)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349)
庄子探源之五
——庄周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363)
论《齐物论》不代表庄周思想(404)
释《庄子·齐物论》篇的“以明”(416)
墨子生卒年简考(421)
《孙子兵法》中的辩证法因素(427)
韩非社会政治思想的几个问题(437)
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中所反映的有关古代
社会性质的问题(462)
先秦诸子与百家争鸣(467)
先秦哲学无“六家”
——读司马谈《论六家要旨》(470)
中国古代医学和哲学的关系
——从《黄帝内经》来看中国古代医学的科学成就(475)
司马迁的哲学思想(499)
王弼“贵无”的唯心主义本体论(513)
魏晋清谈的实质和影响(534)
长期被埋没了的民主思想家——邓牧(541)
马建忠的思想(546)
何启、胡礼垣的改良主义思想(556)
鲁迅同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们的关系(573)
悼念汤用彤先生(590)
从中国古代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发展看五四运动的
科学与民主情神(596)
后记(604)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三册
8Ux万圣书城
原版自序(1)
哲学
哲学的永恒主题——究天人之际(5)
宗教、哲学与人生(8)
中国与西方的安身立命之学(10)
中国哲学史的特点(12)
如何看待唯心主义(15)
中国哲学发展历史和逻辑的统一(17)
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20)
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地区性和多种文化的融合过程(22)
详细占有历史资料(28)
中国哲学的成长期(31)
唯物主义者与唯心主义者的互相转化(34)
哲学思想的继承问题(37)
继承以谁为主(40)
“微言大义”(43)
论阴阳五行说(45)
重视哲学与自然科学关系的研究(48)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萌芽(50)
“文化影响衰减”现象(53)
文化遗产的增益现象(56)
先秦两汉的哲学探索(59)
《易经》本义与后人的解说(60)
《周易》特点和研《易》原则(63)
《周易》研究的方法(66)
儒道两家思想何以影响深远(68)
已具备了研究孔子的条件(73)
汉以后的孔子(76)
孔子的贡献和被后代的尊奉(78)
天文学与老子(81)
王夫之反对“道生天地”(84)
不可替古人讲清楚(86)
发展观与老子研究(87)
《孙子兵法》中的哲学(90)
庄周的“回到原始”(93)
后期庄学:从天道自然无为到宿命论(95)
后期庄学:从相对主义到虚无主义(99)
后期庄学:无条件的精神自由(105)
庄周的绝对运动观(109)
虚静和游世(112)
释《庄子·齐物论》篇的“以明”(115)
韩非的参验(118)
先秦哲学无“六家”(120)
司马迁论历史动力(123)
从汉代的神学经学到魏晋的思想解放(125)
魏晋南北朝的玄学、佛学(127)
玄学简论(128)
魏晋南北朝哲学概说(131)
王弼的“崇本息末”(134)
隋唐哲学概说(136)
李贽思想的进步性(138)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民族哲学家(142)
文化发展诸现象(147)
中国哲学的前途(151)
中国哲学的远景(153)
总结传统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157)
美学是鉴赏之学(162)
美的范型、形式(164)
论“自然美”(167)
美学、艺术与宗教(169)
儒学
上帝、祖先崇拜及其演变(175)
宗教变化的四种形式(177)
宗教学的基本问题——天人(神人)关系(178)
宗教产生的两个根源(181)
康德论上帝存在(183)
泛神论在宇宙观方面对宗教的破坏作用(186)
泛神论在方法论方面对宗教的破坏作用(188)
重视对儒教的研究(191)
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192)
宗教与中世纪(197)
中国哲学与中国的宗教(200)
儒教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205)
三教合一(211)
佛教向儒教的靠拢(213)
三教合一与中国封建社会(215)
儒教与封建社会(218)
儒教的彼岸世界(221)
从儒家到儒教(223)
儒教个性与宗教共性(226)
儒教是人伦日用中的神学(228)
主敬、慎独与坐禅(231)
儒教与国民性(233)
韩愈排佛(234)
韩愈的道统论(236)
佛教与儒教(239)
北宋儒教对佛教的继承(243)
从程门立雪看儒教(245)
朱熹论人性和求仁(249)
朱熹的格物穷理(252)
朱熹的天人合一(254)
事父事君也是妙道(257)
朱熹的天(259)
白鹿洞学规的政教合一精神(260)
朱熹的宗教感情(263)
儒教的国教品格(266)
朱熹《四书集注》的特点(268)
《四书集注》的历史地位(269)
佛学
佛教与佛教研究(273)
佛教文化传播的“势差”现象(275)
佛教的本貌和变迁(277)
佛教的“判教”(279)
天台宗的判教(281)
我们对佛教的态度(283)
从儒教经学到佛教经学(285)
南北朝佛教经学(287)
从玄学到般若学(290)
南北朝的社会和各自的佛教(293)
心性论是南北朝佛学的核心(296)
论中观学派(299)
中观学派“十八空”(303)
中观学派“八不缘起”(305)
关于《物不迁论》(307)
关于《不真空论》(309)
僧肇的《般若无知论》(311)
慧远论“神”(313)
慧远报应观的主体(315)
慧远和鸠摩罗什关于“法身”的讨论(317)
慧远的神和传统的鬼神观念(319)
慧远的报应论(321)
道生的顿悟说(323)
道生“一阐提人皆得成佛”论的本土血缘(325)
《维摩诘经》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心态(327)
《维摩诘经》的佛国论(329)
《法华经》的“开佛知见”(331)
《法华经》与观音信仰(332)
《华严经》中的毗卢舍那佛(334)
《华严经》的“一多相即”(336)
《摄大乘论》的“八识说”(338)
关于《大乘起信论》(341)
隋唐佛教宗派与寺院经济(343)
天台宗的“一念三千”和“三谛圆融”(344)
法相宗的根本观点(346)
法相宗的“种子说”(347)
法相宗的因缘说(349)
法想宗的成佛论(351)
玄奘的成就和国家的支持(352)
菩提达摩论(354)
弘忍的禅学(355)
用禅宗的思维方法研究禅宗(358)
神秀北宗禅(359)
南北禅宗异同(361)
惠能南宗禅(364)
宗密的禅法(367)
超脱与成仁(369)
敦煌本《坛经》(372)
《中华大藏经》的校勘方式(374)
论翻译(376)
道学
道教研究的重要性(381)
道教概述(383)
道教的发展阶段(386)
内丹学与心性论(388)
全真教与儒教(390)
三教鼎立中道教的命运(391)
汉魏晋南北朝道教概况(393)
隋唐道教(396)
宋元道教(400)
明清道教(403)
道家、道教以及对日本等国的影响(406)
由道教衍生的民间宗教(409)
论道书的编辑(413)
杂着
《中国行业神崇拜》一书的特点(417)
《古代基督教史》的特点(419)
整理古籍也要走现代化的道路(423)
族姓之根与文化之根(426)
从孔门说诗看孔子教学(431)
思想家和政治家(435)
文化发展的势差规律(437)
精神文明的内容(441)
中华民族善于吸收外来文化(443)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444)
救亡,与中国近代历届政权的寿夭(446)
我们应该求助谁(447)
清除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449)
正确对待中医(451)
人才的涌现与配置(453)
人才的选拔与流动(456)
创业人才与守成人才(459)
武则天与宗教(463)
武则天的皇位继承(465)
韩愈的古文(467)
书写工具与书法(470)
文化思潮与书法风格(472)
“南帖北碑”(473)
隋唐书法(474)
宋代书法(476)
明清以来的书法(478)
汤用彤先生尊重史实的治学态度(480)
汤用彤先生的史学和史识(482)
浩荡为学高尚做人(484)
虚往而实归(485)
昂首天外挥斥八极(486)
伟大而高尚的理想深挚又悲苦的责任感(488)
谈学术文章的写作(492)
充实的伪书与空洞的真品(495)
知人论世与为人处世(498)
国子监祭酒与北大校长(501)
北大的“大”(502)
松公府旧北大图书馆杂忆(504)
生平与学术道路
追求——自我小传(511)
学习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哲学史(513)
我对《老子》认识的转变(516)
我的书斋(518)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521)
原版编后记(522)
编后记(525)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四册
8Ux万圣书城
墨子与墨家
编者献辞(3)
一墨学产生的时代条件(5)
二墨翟与《墨子》一书(10)
三止楚攻宋的故事(20)
四非攻和兼爱(23)
五非乐、非命、节用、节葬(30)
六尚贤、尚同(39)
七天志、明鬼(46)
八三表(50)
九后期墨家和《墨经》(56)
十墨学的历史地位(70)
附录《墨经》对科学的贡献(75)
韩非
一从矛和盾的故事说起(107)
二韩非有哪些主张引起秦王的重视(110)
三法、术、势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112)
四德治和法治的辩论(114)
五世界最早的“人口论”(116)
六批判复古主义者对历史的看法(118)
七加强封建中央专制集权的理论(120)
八参验的方法(121)
九局部利益和全体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123)
十反对鬼神,反对迷信(125)
十一韩非的历史地位(127)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五册
8Ux万圣书城
主编书序、书绪、书抄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1963年初版《前言》(3)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1964年《再版说明》(5)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1979年《再版说明》(7)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1984年《再版说明》(9)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2003年《修订版说明》(11)
《中国哲学史简编》再版的话(13)
《中国哲学史简编》绪论(15)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1979年版《绪论》(44)
《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导言(76)
《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前言(115)
《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绪论(120)
《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绪论(137)
《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佛教编》序(162)
《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道教编》序(169)
《中国哲学发展史(隋唐卷)·会通编》序(171)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2003年修订版《绪论》(172)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1963年初版第四章《老子的唯物
主义体系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78)
《中国哲学史简编》1973年初版第二章第四节《老子的唯
心主义哲学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01)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1979年版附录一《老子的唯心主
义哲学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16)
《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老子的哲学思想》(233)
《中国哲学史简编》1984年版《老子的哲学思想》(271)
《中国哲学发展史(魏晋南北朝卷)·魏晋南北朝的佛教
经学》(293)
编写《中国哲学史》(四卷本)的一点体会(稿本)(460)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六册
8Ux万圣书城
论文
理学探源(1942)(3)
郭象《庄子注》与《庄子》(39)
宋明理学家的教育哲学
——从朱子到王阳明(48)
朱子的教育哲学(59)
魏晋玄学中的社会政治思想和它的政治背景(63)
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103)
韩非哲学的性质(107)
孟子(中国思想家人物志)(109)
庄子(中国思想家人物志)(118)
介绍老子的哲学(127)
从《内经》看中医的理论基础(135)
庄子的唯物主义世界观(144)
介绍墨子的思想(162)
中国哲学研究在苏联(168)
苏联哲学界争论的一些问题(171)
十年来从事中国哲学史工作的一点体会(179)
哲学系在农村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184)
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192)
孔子的“仁”的保守思想中的进步意义(195)
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197)
刘知几的进步的历史观(210)
旧经新见——读赵纪彬同志一篇论文的感想(218)
《孙膑兵法》的哲学思想(225)
历史的真实与骗子的虚构
——批判“四人帮”关于秦汉之际“儒法斗争”的谬论(244)
秦汉的统一与哲学思想的变革
——“四人帮”歪曲历史的罪证之一(258)
批判“影射史学”,恢复哲学史的本来面目(274)
对哲学史上的问题要作具体分析(292)
克服两个缺点(298)
如何看待哲学史上的唯心主义(302)
论中国哲学史上普遍存在的思想交融问题(308)
老子研究的方法问题(317)
访问加拿大与美国观感(324)
张立文《朱熹思想研究》序(335)
中国哲学史的特点
——在《中国哲学史稿》讨论会上的发言(340)
推荐一部哲学入门书
——《通俗哲学》(354)
伟大的唯物主义者王夫之(358)
评孙叔平着《中国哲学史稿》(365)
阶级分析方法之一例
——如何看待中国古代哲学的民族哲学家(368)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序(373)
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基本功(376)
魏晋玄学研究如何深入(381)
瞻望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前景(383)
论魏晋南北朝社会思想的交融(386)
《周易研究》小议(401)
《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序(403)
贺着《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序(406)
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409)
《医易汇通精义》序(421)
迎接中国哲学的明天(423)
把《周易》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到日程上来(431)
关心《周易》研究,促其健康发展(436)
《中国古代哲学名着今(全)译丛书》总序(440)
《老子全译》前言(442)
韩敬《法言注》序(458)
中国哲学的过去和未来(462)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领域里的贡献(478)
怎样深化老子思想的研究?(488)
李贽思想的进步性(492)
《易》学与人类文明(496)
读《易》书札(501)
试论“天人合一”(504)
《老子》难读(511)
老学源流(516)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使命感(522)
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无”(530)
艾思奇同志(536)
《易学智慧丛书》总序(542)
在《张岱年全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544)
哲学的重要性(546)
“中国墨子学会”在21世纪所面临的任务
——在第四届墨学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发言(554)
认识论的起点
——《孙子兵法》序(558)
李贽的悲剧结局(559)
旧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563)
认识世界的方向道路(571)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577)
继承古代,开创现代(585)
哲学必将与人类共存(595)
高令印《简明中国哲学通史》序(600)
李贽改革悲剧给后人的启示(602)
我对老子认识的转变(606)
我国哲学发展的正道(608)
任继愈论墨子(610)
《老子绎读》前言(616)
寿命最短的黄老学派,效应最长的黄老思想(628)
关于《道德经》(633)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国哲学的未来(648)
中医理论研究要跟得上国力发展(662)
努力提高对中医哲学重要价值的认识(665)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七册
8Ux万圣书城
专集
佛教与中国思想文化
——《中国佛教史》第一卷序(代序) (3)
中国佛教的特点(19)
汉唐时期佛教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27)
南朝晋宋间佛教“般若”“涅槃”学说的政治作用(45)
隋唐时期的佛教文化(65)
唐代三教中的佛教(75)
武则天与宗教(82)
天台宗哲学思想略论(98)
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131)
华严宗哲学思想略论(169)
禅宗哲学思想略论(202)
敦煌《坛经》写本跋(237)
神秀北宗禅法(245)
唐宋以后的三教合一思潮(260)
从佛教到儒教
——唐宋思潮的变迁 (269)
从佛教经典的翻译看上层建筑与基础的关系(277)
编辑《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意义(299)
附录:
关于《物不迁论》(306)
关于《不真空论》(321)
关于《般若无知论》(336)
关于《神灭论》(360)
关于《杜阳杂编》(380)
汉—唐佛教简明年表(383)
后记(396)
论文
禅学与儒学(405)
佛教与儒教(410)
南北朝佛教经学的中心议题——心性论(415)
禅宗与中国文化(419)
佛教与东方文化(427)
弘忍与禅宗(435)
南北禅宗异同(442)
杰出人物与伟大时代——玄奘的译经事业(445)
农民禅到文人禅(449)
中国文化改造了外来佛教(457)
汉传佛教与东方文化 (463)
佛教文化
纪念释迦牟尼涅槃二千五百周年(471)
漫话佛学(476)
我是怎样研究起佛学的(481)
《辽藏》笔谈(484)
在五台山研究会首届学术思想讨论会上的发言(487)
介绍《中国佛教宗派丛书》(492)
从佛教文化看中国文化的历史演进(495)
修造佛教大典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大藏经》(下编)编纂工作启动 (497)
唐玄奘取经与《西游记》及其现代启示意义(502)
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讲话 (514)
序跋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重印后记》(521)
《汉唐佛教思想论集》日译本序(524)
《印度佛教史》汉译本序(527)
《中国佛教史》第二卷绪言(531)
《中国佛教史》第三卷序(536)
赖永海《中国佛性论》序(542)
洪修平《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序(545)
方广锠《八—十世纪佛教大藏经史》序(550)
《中国佛教丛书·禅宗编》序(554)
《山西寺庙大全》序(556)
《般若心经译注集成》序(560)
《苏轼禅诗研究》序(563)
潘桂明《智评传》序(566)
佛教在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1998年)(570)
《惠能评传》序(575)
以禅宗方法整理《坛经》(578)
《中国居士佛教史》序言(582)
佛教研究的方法和方向(585)
《五台山佛教史》总序(587)
《佛教大辞典》前言(589)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八册
8Ux万圣书城
第四编儒教研究
论儒教的形成(3)
儒家与儒教(26)
儒教的再评价(39)
朱熹与宗教(52)
明清理学评议(72)
儒教(78)
论白鹿洞书院学规(80)
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86)
论朱熹的《四书集注》——儒家经学的一大变革(96)
从程门立雪看儒教(101)
朱熹的宗教感情(105)
中国的宗教与传统文化(108)
中国的国教(111)
“‘儒家德治思想与现代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
致辞(117)
《论医中儒佛道》序(119)
璀璨中华文化之花的母树
——《十三经》(121)
《中国儒教论》序(124)
中国封建社会忠孝规范的历史贡献(130)
说忠孝:儒学的回顾与前瞻(135)
继承传统文化精华,迎接文化建设新高潮
——在“儒学、儒教与宗教学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44)
再谈儒家和儒教(148)
再谈儒学(152)
第五编道教研究
道家与道教(159)
《中国道教史》序(165)
《中国道教史》分编序和结束语(172)
《道藏提要》序(188)
《道藏提要》第三次修订本序(199)
《中国的道教》日译本序(201)
金正耀《道教与科学》序(203)
重印《道藏辑要》的意义(206)
要重视道经研究
——《阴符经素书释义》序(208)
《道教图册》序(210)
《老子绎读》前言(212)
《老子绎读》后记(224)
第六编论古籍整理
整理古籍也要走现代化的道路(229)
第三次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发言摘要(232)
与时俱进的古籍整理工作(234)
以往古籍整理成绩很大,今后古籍整理困难不少(241)
拥有与利用(244)
国强兴文化盛世修巨典(245)
关于中文古籍的保存保护(247)
变废为宝(250)
关于影印汉文大藏经的设想(253)
我与《中华大藏经》(259)
《中华大藏经总目》序(279)
《中华大藏经》编纂记(300)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序(305)
《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序(310)
二十世纪的文化国耻(315)
修订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现实意义
——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谈话(320)
创时代辉煌,对后代负责
——介绍《中华大典》(323)
任继愈同志在《中华大典》工作、编纂会议上的讲话稿
(1992年9月9日)(327)
任继愈同志在《中华大典》工作、编纂会议上的讲话
(1992年9月9日)(331)
任继愈同志在《中华大典》工作、编纂会议上闭幕式的讲
话(1992年9月11日)(334)
任继愈先生在中华大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5月
30日)(337)
任继愈先生在《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分典》付印样稿评审
会上的总结讲话(摘要)(2006年10月27日)(343)
任继愈先生在《中华大典》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幕式
上的讲话(2006年12月22日)(345)
任继愈先生在《中华大典》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闭幕式
上的讲话(2006年12月25日)(349)
任继愈先生在中华大典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摘要)(2007年6月30日)(353)
任继愈先生在《中华大典》编纂出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8年2月24日)(355)
哲学社会科学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脉
——《续修四库全书》出版的重大意义(358)
为《四库全书》正名(361)
《四库全书研究文集》序(365)
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件盛事
——为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鼓与呼(367)
评马学良等彝文《〈劝善经〉译注》(371)
彝族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
——《爨文丛刻》(增订版)(373)
古籍流失的反思(381)
《五台山古诗选注》序(385)
小题目,大手笔
——怀念陈云同志(387)
李一氓同志与《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392)
祝贺和希望(397)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九册
8Ux万圣书城
通论
关于中国封建主义的问题(3)
漫谈封建主义与社会主义(16)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4)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国情(39)
中国文化的特点(46)
民族文化的形成和特点(49)
清除小农经济思想的影响(57)
爱国主义与历史责任感(60)
前车之鉴与前鉴之蔽(63)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66)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汇典》读后(70)
历史的使命与政治的变革(74)
原《中华文化》发刊词(82)
寻文化之根(86)
寻根——族姓之根与文化之根(89)
生生不息其命维新(94)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97)
发扬传统道德的途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101)
谈继承中国传统道德问题(105)
为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创造条件
——《中国文化大典》序言(110)
科教兴国千年大计(112)
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114)
认识封建社会的农民(116)
中华文化走向世界(121)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124)
古代史论
女皇的苦闷(151)
中国古代宰相的职能(155)
中国古代的宦官与君主专制(161)
曹参、班超离任时对继任者的嘱托(165)
论韩愈的历史地位——陈着《韩愈诗文系年》序(168)
武圣孙武(177)
中华民族的青年时代(181)
齐文化的产生和研究齐文化的意义(184)
论钱大昕(189)
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不可分(190)
颇见史识要言不繁(195)
在《清史》编纂座谈会上的讲话 (196)
洛阳龙门石窟——中华文化的里程碑(199)
历史长河中的“乱世”(200)
《十六国帝王列传》序(203)
论诸葛亮(206)
近现代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任撰部分))
五四精神(219)
从《青春之歌》回忆当年(222)
马一浮论蒋介石(227)
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使命的巨人——毛泽东(230)
新旧交替之际(233)
小掌故(238)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41)
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246)
比前一个千年大不相同(252)
新霸权主义(254)
史学家的品格(258)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262)
社会科学没有“纯学术”(264)
编修民国史的珍贵史料(269)
专论
忆毛主席谈古为今用(273)
人人有保护文物的责任(276)
坚持唯物史观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职责(278)
人才问题杂议(282)
地区文化必须研究(294)
民族文化的生命在于吸收、借鉴和改造(298)
文化遗产的寿命(300)
繁体字问题(305)
《平原县志》序(309)
《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总序(311)
重读《天演论》(315)
《昭雪汉字百年冤案——安子介汉字科学体系》序(319)
从“书同文”到“语同音”(324)
汉字书法的演变与瞻望(327)
八股文与八股文风评议(338)
治史与忧国(342)
《中国藏书楼》序(345)
《中国历史知识三字经》序言 (349)
今天看孝道(352)
《国际汉学研究书系》总序 (355)
防患于未然(358)
汉学发展前途无限(361)
国内有法国际无法(363)
《齐鲁人杰丛书》序(367)
《国家图书馆学刊·西夏研究专号》前言(370)
书法与物质条件(372)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379)
汉字为中华民族立了大功(381)
汉字识繁用简的必要与可能(384)
“黄帝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贺辞(388)
《周炳琳文集》序(390)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第十册
8Ux万圣书城
社会科学评论
肃清“四人帮”流毒发展社会科学(3)
加强人文科学研究迎接21世纪(5)
科学不能偏枯(9)
人·自然·社会(12)
社会科学的作用(20)
创新要有胆量,也要有科学良心(23)
建设社会的指南针(26)
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待遇(30)
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与紧迫感(34)
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和紧迫性(36)
谈谈文化建设与道德发展(39)
人文科学内蕴包罗万象(43)
弘扬人文精神为人类做贡献(45)
认识世界认识中国(49)
《中日文化交流丛书》序(52)
人类患了“知识结构跛足病”(55)
社会生活评论
自由的限度(63)
人心与政治(67)
为人与成佛(70)
坚决反对享乐腐化!
——《高士一反省享乐腐化思想》的反响(72)
把个人主义连根拔掉(74)
永远以群众为师(78)
如何看待社会上不合理的现象(82)
当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87)
要提高全民族的民主意识(91)
“实事求是”万岁(94)
农村富裕以后的喜与忧(98)
科教兴国千年大计(101)
维护人权发展人权(103)
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
——读《可持续发展知多少》(105)
专家学者谈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普及工作
——兼评《可持续发展知多少》(108)
文化教育评论
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探索人才培养方法(113)
学术职称评定权力最好下放(118)
争当第一流的人材(121)
在《中国文化研究》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123)
教育与生产的循环逻辑(125)
恢复手脑并用的好传统(127)
知识训练与人格铸造(132)
给《文史知识》编辑部的信(135)
应当开展经典文化建设活动(137)
经典教育:孩子们的“维生素”(139)
科举考试制度值得借鉴(142)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148)
培养人才不是蒸馒头(150)
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九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152)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序(156)
《文化中国丛书》总序(158)
辨公私关系(160)
文化交流前景无限(162)
系统介绍中国文化与世界游客(168)
《和志武纳西学论集》序(170)
沙滩红楼老北大杂忆(之一)
——招考新生(173)
重读《阿Q正传》(176)
“绿色音乐”还能听到吗?(178)
尼泊尔友好访问记(181)
我向大家推荐的一本书
——《呐喊》值得一读再读(186)
楹联(187)
图书馆与出版业评论
为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作出贡献
——纪念北京图书馆建馆七十五周年(193)
在人民大学图书馆建馆五十周年科学讨论会上的讲话(196)
图书馆学的理论与实践(197)
《中国历代图书着录文选》序(200)
《世界各国图书馆资料汇编》序(201)
在庆祝国家图书馆建馆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3)
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206)
继续勤奋工作,保护文化遗产
——题赠全国图书馆文献抢救工作开展二十周年(210)
走向世界的中国出版事业(211)
中华民族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面镜子
——写在商务印书馆创办一百一十年之际(215)
念旧篇
初小老师曹景黄(223)
高小老师夏育轩(226)
初中时期的老师(229)
汤用彤先生和他的治学方法(233)
《汤用彤全集》序(253)
贺麟先生(259)
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265)
有关蔡元培校长几则轶事(278)
侯外庐先生与他的学派(282)
马一浮先生(285)
《马一浮集》序(291)
《冯友兰学记》序(295)
《冯友兰先生纪念论文集》序(299)
总结往史留待后人
——纪念冯友兰先生百年诞辰(303)
《陈寅恪先生史学述略考》序(307)
回忆金岳霖先生(310)
忆金岳霖先生的一堂教学和两则轶事(314)
刘文典先生(318)
钱穆先生(322)
张颐先生(325)
沈兼士、魏建功先生(327)
闻一多、顾随先生(329)
吴宓先生(332)
回忆郑毅生先生几件事(338)
西南联大时期的郑天挺先生(342)
一代大师因小见大(345)
郑昕先生(352)
沉重的悼念永恒的遗憾(355)
《石峻文存》序(360)
刘禹昌《司空图〈诗品〉义证》序(364)
李鲸石《望园三言两语诗文集》序(367)
《焦树安文集》序(371)
悼张跃(373)
刘苏同志(377)
《十川印迹》序(379)
自述篇
北平大学附属高中(385)
北大的“老”与“大”(390)
赞百年北大(394)
松公府旧北大图书馆杂忆(397)
抗日战争时期的北京大学(400)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散记(416)
我心中的西南联大(425)
自传(429)
开始学习用马克思主义(431)
下乡劳动的初步体会(434)
我的书斋(441)
“我所喜欢和遵循的格言”及“我喜爱的人物传记”(444)
对我影响最大的书(445)
《任继愈学术论着自选集》自序(446)
《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跋(448)
《念旧企新》前言(450)
《竹影集》前言(452)
《霜后草》(《皓首学术文化随笔·任继愈卷》)自序(454)[1]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7月初收到《任继愈文集》,由于比较忙,没有认真阅读,只是在闲暇的时候把《任继愈文集》第十卷翻阅了一下。这一卷主要是随笔回忆性文章,不是学术着作,但由于其个人经历比较丰富,与众多近代学术名家有交往,所以 可以在这些文章中看到这些名家的轶事。当然类似的文章其他学人也有,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该书中有些文章记载的一些轶事是其它地方没看到的。最使我喷饭的是沈有鼎数钱的故事,虽然这与沈有鼎的逻辑学研究无关,但由此看到了沈有鼎的乖僻的性格,就现在想到这段文字还会使我开怀大笑。当然,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些,总之有很多其它书籍没有记载的故事。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头发花白,一身黑色的呢子大衣,一条深蓝色的围巾,耄耋之年的老者,提起手中的拐杖,坚毅地迈步向前。看到收入 《任继愈文集》的这张照片,熟悉任继愈的人们,不禁回想起他的音容笑貌。即使不大熟悉他的年轻读者,或多或少,也能感受到这位着名哲学家、国家图书馆原馆 长的儒雅与赤诚。
  任继愈在世时,专注于学术研究和文献典籍整理,坚持不为自己编纂全集的原则。在他辞世六年后,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申等学者搜集整理 的《任继愈文集》日前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套全10册、近400万字的文集,使得任继愈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终于有了一个系统的整理和总结。
皓首穷经不出全集
  任继愈有一个座右铭:“生也有涯,学无止境”。这位追索学问永远不知足的学者,一生坚持“三不主义”:不赴宴,不过生日,不出全集。
  “当任先生病重的时候,我也考虑过由国家图书馆给先生编全集。后来还是尊重了先生的意愿。”与任继愈共事多年的詹福瑞,时任国家图书馆馆 长,“任先生不出全集有他自己的理由,他说,别人的全集我都不看,因为全集把精华收进去了,不是精华的也收进去了,所以还是不要出全集。”
  当年,任继愈预测,20年之后中国文化将迎来发展的高峰期、鼎盛期,他认为他们那辈学者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文献整理工作,给后人、给文化发展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坐镇国家图书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先生先后主持编纂了《中华大藏经》、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古籍文献整理工程《中华大典》,主持出版了 文津阁《四库全书》《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詹福瑞说,直到去世前,任继愈还在主持《中华大藏经续编》的编纂工作,可谓皓首穷经,“先生是为了国家 文化发展的理想而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计划,放弃了整理自己文稿的意愿。”
  任继愈辞世后,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历史学家张岂之一直期待着一部能够反映任继愈学术全貌的文集出版。“2009年7月11日,任继愈先生和 季羡林先生同日先后辞世,这两位学者同为学术大家,但文集出版情况却大不相同。”张岂之说,季羡林在世时,《季羡林全集》和《季羡林文集》都已经出版。任 继愈生前只出版过两本选集,一本是1991年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任继愈学术论着自选集》,其时任继愈的创作高潮尚未到来,很多重要文章没有收入; 另一本是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皓首学术随笔·任继愈卷》,而相比于他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宏富着述,25万字的篇幅显得十分单薄。
六十余载纵横史哲
  出版一部《任继愈文集》,不仅是学术界的期待,也是任继愈诸多同事、弟子、亲属的心愿。
  2010年10月,一份“《任继愈文集》征稿启事”见诸报端,刚刚成立的《任继愈文集》编辑筹备委员会面向社会征集书信、未刊手稿、图书序 跋、讲话录音记录、各类题字词等稿件,这标志着《任继愈文集》编辑出版工作正式启动。除此之外,编辑筹备委员会还通过国家图书馆参考咨询部,利用电子数据 库系统搜集任继愈在报刊、会议上发表的各类文章。从1941年在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撰写的毕业论文《理学探源》,到发表在2009年《图书馆杂 志》第7期的《我向大家推荐的一本书——〈呐喊〉值得一读再读》,横跨任继愈60余载学术生涯的近千篇文稿,一一呈现在编者面前,宗教学与科学无神论、中 国哲学史、佛教、儒教、道教、古籍整理、史学等诸多学术领域,无不涉及。
  与此同时,对于文集类出版项目一向非常谨慎的国家出版基金,也向《任继愈文集》伸出了橄榄枝。评审专家认为,对当前学术界来说,任继愈的学 术思想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编辑出版《任继愈文集》,系统整理和总结任继愈一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不仅是对任继愈学术成果的传承,更是对其治学理念的 弘扬。
  读到盼望已久的《任继愈文集》,张岂之十分欣喜:“尽管我还没有看完全10册,但光‘史学研究’这一辑就看了好几遍,其中很多文章从前都没 有读过。从这一辑来看,任继愈不仅给大杂志写文章,而且给地方上的小杂志写文章,宣传他的学术观点。可以说,《任继愈文集》的出版不仅是出版界的大事,而 且是我国人文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任先生的视野是宽阔的,思考是深邃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任继愈研究会会长杜继文看来,作为人文学者的任继愈,对于“天下 兴亡”的关切与责任感是强烈而且自觉的,因此研究任继愈的学术思想不能局限于某个学科、某个特定的领域,而汇集了任继愈各领域研究成果的《任继愈文集》, 恰恰能帮助人们扩大视野、开辟新的研究范围。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历时四年编纂,《任继愈文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推出,共10册,近400万字。
8Ux万圣书城
  这套文集将任继愈一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编纂者经由国家图书馆图书检索系统检索、查找,及在各大相关报纸刊登征稿启事等方式,共搜集任继愈文章约600篇,涉及宗教、哲学、史学等领域。
8Ux万圣书城
  文集将这些文章分为八编:第一编为宗教学与科学无神论研究,包括宗教学、科学无神论两部分;第二编为中国哲学史研究,包括中国哲学史论、天人之际、墨子与墨家、韩非、论文、主编书序书绪书抄六部分;第三编为佛教研究;第四编为儒教研究;第五编为道教研究;第六编为论古籍整理;第七编为史学研究,包括通论、古代史论、近现代史论、专论四部分;第八编为杂着,包括社会科学评论、社会生活评论、文化教育评论、图书馆与出版业评论、念旧篇、自述篇六部分。
8Ux万圣书城
  据了解,任继愈作为我国当代着名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学者,着作宏富,但其着作和文章较零散,未进行过系统的分类与整理,已出版者只达到其全部着作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量的未刊稿未能与读者见面。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日前,《任继愈文集》(以下简称《文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推出。
8Ux万圣书城
  这套《任继愈文集》将任继愈先生一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为后人学习与研究先生的思想提供系统性的学习与参考资料。《文集》共分为八编:宗教学与科学无神论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佛教研究、儒教研究、道教研究、论古籍整理、史学研究与杂着。全书十册,共计500万字,出版历时四年。
8Ux万圣书城
  中国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为《任继愈文集》作序。他称,任继愈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着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历史学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中国哲学、宗教学领域中高瞻远瞩的学术研究领导者和优秀的学术活动组织者。同时,先生还是图书馆界最受敬仰的领导者,是图书馆界的一棵参天大树。先生在学界、馆界地位如此,生前却没有出版过文集或全集。原因有二。一是先生生前贯彻三不主义,不赴宴,不过生日,不出全集。我们想给先生过生日,先生一直不同意。
8Ux万圣书城
  詹福瑞说:“先生九十寿辰的时候,我说九十岁,这么大的一个寿辰,就是不过生日,给您开一个学术思想研讨会行不行,他坚决反对。任先生不出全集有他自己的理由,说别人的全集我都不看,因为全集把精华收进去了,不是精华的也收进去了,所以说还是不要出全集。当他病重的时候我也考虑图书馆给先生编全集,后来还是尊重了先生的意愿。第二个原因是,先生从来都把自己的事情看得很淡,很低,从来不拉着别人为自己的事忙活。在先生晚年,只要在京,我每周都去先生那里看一看,有幸聆听了先生的很多教诲。在先生90多岁的时候,他说自己要写一部哲学史。他一再强调,自己要写一个哪怕薄一点的,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但是他说我不能做,因为现在要做的文献整理工作还没有做完。文献整理是给后人打基础,因为他曾经预测,我们文化发展的高峰期、鼎盛期会在20年以后出现,他认为我们这一辈人最应该做的就是文献的整理工作,为这一个高峰打基础。他说如果能活到96岁就够了,因为剩下的3年他就可以完成手上的工作,写一点自己的东西了!在近20年的时间里,先生坐镇国家图书馆,皓首穷经,年高德劭:他以国家图书馆馆藏《赵城金藏》为底本,主持编纂107卷《中华大藏经》。就在去世前,他还在主持规模达2亿字的《中华大藏经续编》编纂工作;他主持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编纂总计约7亿多字的古籍文献资料汇编《中华大典》;他主持的镇馆之宝文津阁《四库全书》、150册《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影印出版;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也在重新修订之中……然而,先生却将自己全集的出版放在了这些古籍整理项目之后。可见,先生是为了国家文化发展的理想而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计划,放弃了整理自己文稿的意愿。”
8Ux万圣书城
  詹福瑞表示,但是现在,我们打算出版任先生的文集。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宗教学的教学和研究,着有《中国哲学史》(四卷本)、《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天人之际》、《学术文化随笔?任继愈卷》等等,先生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即在各种期刊、报纸及内部刊物上发表文章。这些文章代表了中国哲学、宗教学及历史学等研究领域里的较高水平,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作为我国当代着名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学者,先生着作宏富,但先生的着作和文章较零散,未进行过系统的分类与整理,已出版者只达到其全部着作的三分之一左右,大量的未刊稿未能与读者见面。尤其是大量的书信和为各书作的序言,很多都是散佚各处,未加整理。如果不进行系统整理,那么很多珍贵的未刊文字将有可能散失,这肯定是学术界的重大损失。在我们这个缺少大师的年代,像先生这样一位学术大师的宏富着作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生博大思想、治学思想和治学路径的集中表现。这些思想和路径,一生中会有许多变化,会积累丰富的经验教训,如果能够将先生这些文字以“全集”或“文集”的形式公之于世,必将是文化学术园地上的一大贡献。损益之间,希望先生泉下有知,能够接受我们这样的安排。
8Ux万圣书城
  出版者认为,《任继愈文集》的出版,是将先生一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为后人学习与研究先生的思想提供系统性的参考资料。亦期望研究先生的为人与为学后继有人,并能不断发扬光大。
8Ux万圣书城
在任继愈99岁诞辰之际,由国家图书馆、任继愈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任继愈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与会者睹书思人,共同纪念我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国家图书馆原馆长任继愈。《任继愈文集》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全套书共10册,近400万字,获2014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及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申、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詹福瑞、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贾贵荣等学术界、图书馆界、出版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任继愈生前组织领导了中国最大规模的传统文化资料整理出版工作,亲自主持了《中华大藏经》、《中华大典》、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中华再造善本工程、《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等出版工程,彰显了任继愈以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自觉担当起抢救、保护、整理、出版文献典籍的历史使命,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8Ux万圣书城
8Ux万圣书城
  《任继愈文集》的编纂始于2010年,文章总计约600篇。按照学科及研究方向分为八编,分别为宗教学与科学无神论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佛教研究、儒教研究、道教研究、论古籍整理、史学研究和杂着。该文集的出版,不仅将任继愈一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和总结,同时也为后人学习与研究其思想提供了系统的参考资料。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围绕“任继愈文集 全10册 2014”展开详细阐述。首先从内容丰富性、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和影响力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深入解读这一文集的独特魅力。通过对每个方面的多个自然段阐述,揭示出其中的精彩之处。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展现出这一文集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1、内容丰富性

“任继愈文集 全10册 2014”内容涵盖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和风格,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体,涉及人生、思考、情感等多个方面。其中,对家国情怀、人生哲理等议题的探讨尤为深刻,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思想深度。

这一文集不仅涵盖了作者生前创作的所有作品,还包括了一些珍贵的手稿和未发表的作品,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全面而多样化的文学世界。

此外,文集中还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元素和人文情怀,展现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执着,为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传统的机会。

2、文学价值

“任继愈文集 全10册 2014”作为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集,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中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而且在思想内涵和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准。

作者通过对人生、情感、社会等议题的诗意表达和深刻探讨,展现出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为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感悟和启示。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还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启发性,对当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3、历史意义

“任继愈文集 全10册 2014”作为一部集大成的文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者在其中呈现了自己多年来的创作成果和思想积淀,展现出了个人文学成就和创作风貌。

这一文集不仅是作者文学生涯的一次总结和回顾,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对于后人研究和传承作者文学遗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这一文集还承载了作者对历史、民族和文化的关怀和感慨,体现了其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为当今社会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4、影响力

“任继愈文集 全10册 2014”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集,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作者通过其中的作品和思想传递了自己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讨论。

这一文集不仅对当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还为读者提供了思想交流和心灵慰藉的空间,成为了一部备受推崇的文学经典。

通过对这一文集的深入阅读和思考,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总结:

“任继愈文集 全10册 2014”是一部内容丰富、具有极高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集,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其中的作品和思想的深入挖掘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文学风貌和思想内涵,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6:45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6: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