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 上下2册 2013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 上下2册 2013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全二册)》是201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京大学图书馆金石组。
jPX万圣书城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现藏全部墓志拓片,共10194种。从汉代到民国时期均有,其中唐代为*大宗,达6000余种。出土地以中原为主,江西中部有一定规模,另有63种朝鲜出土墓志。 
全稿分为正文、附录两部分。正文收录原刻、翻刻墓志。附录收录汉刑徒葬砖(附录一)和伪刻墓志(附录二)。 
其中,每条目录着录内容包括:1.正题名;2.原题名(志石首题、尾题、盖题、额题等)、别名;3.责任者;4.墓志年代;5.墓志出土地及流传、现藏地;6.书体;7.行款;8.拓片尺寸;9.附注;10.着录文献(出现频次高或书名较长的文献用简称);11.原刻拓片藏本情况(包括各复本典藏号、数量、印本、失拓等内容);12.翻刻拓片藏本情况。 
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墓志拓片,品种多,数量大,在国内外均属前列;传世收藏及版本类型尤为全面系统。这些拓片资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有极高的版本和文物价值,不乏一些孤本。
jPX万圣书城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 上下2册 2013jPX万圣书城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目录
前言 
凡例 
墓志朝代与年号目次 
东汉 
三国魏 
两晋 
十六国 
南朝宋 
南朝齐 
南朝梁 
南朝陈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高昌 
隋 
郑 
唐 
武周 
唐 
燕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漠 
后周 
十国 
北宋 
南宋 
伪齐 
辽 
金 
兀 
明 
南明 
清 
民国 
附录一东汉刑徒葬砖 
附录二伪刻墓志 
着录文献一览 
着录文献简全称对照 
题名拼音索引 
责任者拼音索引 
墓志出土地索引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魏晋南北朝基本史料目录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一、正史类
1、《后汉书》:下限至220年,因此包含了东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南朝宋,范晔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2、《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但本书过于简略,裴松之为之注而丰富。(晋,陈寿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3、《晋书》:记载粗略,迷信成分较多。( 唐,房玄龄等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4、《宋书》:最为详尽,各志多上溯制度源流。(梁,沈约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5、《南齐书》:撰写于王朝灭亡不久,史料价值较高。(梁萧子显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6、《梁书》:全面叙述梁朝史事,对当时海南诸国也多有记载 (唐,姚思廉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7、《陈书》:全面叙述陈朝史事,正史之中字数最少。(唐姚思廉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8、《魏书》:从北魏道武帝到东魏孝静帝,序纪中也追溯了拓跋族的历史渊源。(北齐,魏收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9、《北齐书》: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唐,李百药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10、《周书》:记述西魏,北周史事的史书。(唐,令狐德棻等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11、《隋书》:十志记载了整个南北朝时期的典章制度史,经籍志尤为重要。(唐,魏征等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12、《南史》:以家族为单位整合南朝各史,内容多因袭。(唐,李延寿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13、《北史》:汇集正史,打破了朝代的断限。(唐,李延寿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14、《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门阀家族的世袭因袭,往往追溯至南北朝。(宋,欧阳修撰,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别史类
1、《续后汉书》:取材于《三国志》及裴注,以蜀为正统,但重在“书法”,不在史实。(北宋,萧常撰,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2、《续后汉书》:即《三国志》旧文,重为改编,以蜀为正统。(元,郝经撰,黎传纪、易平点校,齐鲁书社,2000)
3、《季汉书》:东汉献帝至三国的历史,以蜀为正统。(明代,谢陛撰)
4、《九家旧晋书辑本》:即虞预《晋书》、朱凤《晋书》、谢灵运《晋书》、萧子云《晋书》、萧子显《晋史草》、沈约《晋书》、何法盛《晋中兴书》、王隐《晋书》、臧荣绪《晋书》九家,补唐修《晋书》之缺失。(清,严茜子点校,齐鲁书社,2000)
5、《十六国春秋辑补》: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北魏,崔鸿撰,(清)汤球辑,王鲁一王立华点校,齐鲁书社,2000)
6、《魏略辑本》:记载三国魏史事,止于三少帝时。(三国魏,鱼豢撰,张鹏一辑)
7、《西魏书》:西魏时期的专书,取材于《魏书》和《周书》。(清,谢启昆撰,中华书局,1985)
8、《帝王世纪》: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一部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晋,皇甫谧撰,清,宋翔凤,清,钱宝塘辑,刘晓东校点,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9、《后汉纪校注》:记事溯自新莽元凤四年(17年)绿林起义,止于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取材丰富广泛。(晋,袁宏撰,周天游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
10、《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宋,司马光编,元,胡三省音注,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56。
11、《九州春秋》:记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乱世史事。(西晋,司马彪撰,清,黄奭《汉学堂丛书》辑)
12、《六朝通鉴博议》:重在史评,史实记载较为粗疏。(宋李焘撰,胡阿祥点校,南京出版社,2007)
13、《通鉴纪事本末》:文字抄《资治通鉴》,只是撰写方式改易。专以记事为主,每一事详书始末。(宋,袁枢,中华书局,1964)
 
三、方志堪舆地理类
1、《邺中记》:叙述后赵石虎时邺的繁华,对城市宫殿记述颇详。(晋,陆翙着,《丛书集成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2、《水经注疏》:以水流为基准,叙述自然人文地理的代表作。(北魏,郦道元注,清,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陈桥驿点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3、《洛阳伽蓝记校笺》:是北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杨炫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着作。(北魏,杨衒之着,杨勇校笺,中华书局,2006)
4、《荆楚岁时记》:记录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汉族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南朝梁,宗懔着,宋金龙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5、《汉唐地理书钞》:汇编了宋以前古地理资料。(清,王谟辑,中华书局,1961)
6、《建康实录》:以建康地区为中心的六朝历史,不仅记述六朝时期君臣的言行事迹,还记载了有关土地、山川、城池、宫苑的制置和兴废情况。(唐,许嵩着,中华书局,1986)
7、《南北朝杂记》:该书杂记南北朝和隋唐间人物的言行趣事,重在孝行、才略、口辩等方面,可补正史及《资治通鉴》之不足。(北宋,刘敞着,《丛书集成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
8、、《管氏地理指蒙》:以五行学说来指导丧葬的风水书,偏重于讲述大地的形势,对山势和地形有全面的论述。(三国魏,管辂着,《古今图书集成》收录,清,陈梦雷编纂、清,蒋廷锡校订,中华书局,1985)
9、《葬书》:叙述葬地风水的典籍。(晋,郭璞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元和郡县图志》:是中国现存最早又比较完整的地理总志。该书以贞观时划分的十道为纲,配以宪宗时的47镇,每镇有图,冠于叙事之前。然后分别记述各镇所属州县的等级、地理沿革、四至八到、贡赋、古迹、山川形势、盐铁、垦田和军事设置等。(李吉甫,贺次君注解,中华书局,1983)
11、《太平寰宇记》: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记载了各地自前代至宋初的州县沿革、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交通、人物姓氏、土特产等。(宋,乐史编,王文楚注解,中华书局,2008)
12、《读史方舆纪要》:着重考订古今郡县变迁,叙述山川险要战守利害。(清,顾祖禹,贺次君注解,中华书局,2005)
13、《括地志辑校》:依唐时制度分叙各州及山川古迹,多根据经传,并援引六朝地理书籍以为佐证。(唐,李泰,贺次君注解,中华书局,1980)
14、《六朝事迹编类》:史地杂记,全书分总叙、形势、城阙、楼台、江河、山冈、宅舍、谶记、灵异、神仙、寺院、庙宇、坟陵、碑刻14门。(宋,张敦颐,张忱石点校,中华书局,2011
15、《佛国记》:对远游天竺所历30余国的山川风物的扼要记载。(东晋法显着,田川注释,重庆出版社,2008)
16、《华阳国志》:东晋永和三年以前,西南巴蜀地区的历史地理的系统叙述。(晋,常璩撰,严茜子点校,齐鲁书社,2000)
17、《会稽典录》:会稽郡历史地理及谱牒之书。(东晋,虞预撰,《鲁迅全集》第十卷《会稽故书杂集》收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8、《玉烛宝典》:记录古代礼仪及社会风俗的着作,以皇帝和官吏的活动惯例为主。
 
四、笔记小说类
1、《古小说钩沉》:从古代类书及其他着作中广为搜辑.自先秦迄隋.共得三十六种。(鲁迅集校,齐鲁书社,1997)
2、《世说新语笺疏》:记载后汉末到东晋的名士逸话。(南朝宋,刘义庆着,余嘉锡笺疏,周祖谟整理,中华书局, 2011)
3、《金楼子校笺》:梁元帝萧绎读书的摘抄和笔记,保留大量前代史料。(梁元帝萧绎撰,许逸民校笺,中华书局,2011 )
4、《颜氏家训集解》:教育子孙用书,内容多反映南北朝后期的社会风俗。(北齐,颜之推着,王利器集解,中华书局,1993)
5、《西京杂记》:主要记载西汉的佚事传闻,杂有一些怪诞的传说。(晋,葛洪撰,周天游校注,三秦出版社,2006 )
6、《高士传》:记录上古至魏晋隐逸之士。(晋,皇甫谧,刘晓东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7、《博物志校正》:记有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奇异的草木虫鱼以及奇特怪诞的神仙故事。(晋,张华撰、范宁校正,中华书局,2014 )
8、《新辑搜神记》: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晋,干宝撰,李剑国辑校,李剑国注解,中华书局,2007)
9、《述异记》:书中多上古神话、民间传说以及奇闻逸事。(梁,任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续齐谐记》:志怪小说集。(梁,吴均,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1、《续博物志》:补张华博物志所未备。(晋,李石,巴蜀书社,1991)
12、《新辑搜神后记》:《搜神记》的体例大致相似,但内容则多为《搜神记》所未见。(晋,陶潜着,李剑国辑校,李剑国注解,中华书局,2007)
13、《谈薮》:可以说是一部北方的《世说新语》,多志人故事。(北齐,阳松玠,程毅中、程有庆辑校,中华书局,1996)
14、《异苑》:记述自先秦迄刘宋的怪异之事,尤以晋代事为多。(南朝宋,刘敬叔撰,范宁点校,中华书局,1996)
15、《殷芸小说》:梁朝较重要的轶事小说集,载自秦汉迄东晋江左人物。(南朝梁,殷芸着,周楞伽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6、《太平广记会校》:收录了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着400多部。宋,李昉,张国风校注,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
17、《冥祥记》:宣扬佛教的灵异,劝人奉佛的怪异小说集。(南齐,王琰,鲁迅《古小说钩沉》辑录,齐鲁书社,1997)
18、《襄阳耆旧记校注》: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东晋湖北襄阳一带的人物事迹、山川地理以及城邑古迹等。(晋,习凿齿,荆楚出版社,1986)
19、《幽明录》:志怪小说集。(南朝宋,刘义庆撰,郑晚晴辑注,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20、《拾遗记》:志怪小说集。(晋,王嘉撰,南朝梁•萧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21、《还冤志》:言鬼魂复仇之事,宣扬了因果报应的志怪小说集。(北齐,颜之推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2、《文士传》:记叙战国至南朝宋代文人雅士的事迹。(南朝宋,张骘撰,《周勋初文集》第二卷收录辑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五、百科类:农工商医律兵术数等
1、《人物志》:系统品鉴人物才性的玄学着作。(三国魏,刘邵着,南北朝•西凉刘炳注,杨新平、张锴生注译,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
2、《南方草木状》:记载生长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以及越南的植物。(西晋,嵇含,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
3、《齐民要术今释》: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北魏,贾思勰,石声汉校释,中华书局,2009)
4、《竹谱》:记述竹类植物70余种,中心内容记述竹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用途。(晋,戴凯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5、《肘后备急方》:中医治疗学专着。(晋,葛洪着,梁,陶弘景补阙,金,杨用道增广,王均宁校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
6、《灵台秘苑》:隋以前仅存的星象学专着。(北周,庾季才着,新文丰出版社,1995)
7、《古今刀剑录》:所记上起三代,下迄齐梁,皆古今刀剑事,详记铸造时间、所用质料、形制尺寸、名称书体,间亦及于怪异传说。(梁,陶弘景,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8、《九章算术注》:数学着作。(三国魏,刘徽注,唐,李淳风等注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
9、《元包经传》:易学占卜类着作。(北周,卫元嵩撰,唐,苏源明传,唐,李江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4)
10、《算经十书》:即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夏侯阳算经和缀术,唐代国子监算学馆的教本。(唐,李淳风等注释,郭书春校注,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1、《灵棋经》:系统地记述古代杂卜的着作。(晋,顔糼明着,宋•何承天注,明•刘伯温解,新文丰出版社,1987)
12、《古今注校笺》:对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诠释的着作。(晋,崔豹着,牟华林校笺,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13、《针灸甲乙经校注》:针灸专着,集晋代以前针灸学之大成,系统地论述了腧穴的名称、别名、部位、取法。(晋,皇甫谧着,张灿玾、徐国校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
14、《褚氏遗书校注》:医学论着,唐朝人从褚氏椁中发现石刻整理而成。(南齐,褚澄撰,许敬生,马鸿祥校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15、《八阵总述》:一部兵法。(晋,马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6、《脉经》:论述脉学的专着,取材于《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晋,王叔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7、《刘涓子鬼遗方》:晋末刘涓子在丹阳郊外巧遇“黄父鬼”时所遗留的外科方面的专着。(晋,刘涓子撰,南齐,龚庆宣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
18、《关氏易传》:易学着作。(北魏,关朗撰,唐,赵蕤注,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9、《物理论》:继承先秦两汉道家扬雄、王充、张衡的唯物主义传统,讲宇宙发生论。(晋,杨泉着,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辑,凤凰出版社,2010)
20、《元和姓纂》:记载元和以前唐士人族望世系,多采前代谱牒之书。(唐,林宝撰,岑仲勉校记,中华书局,2008)
21、《本草经集注》:对《神农本草经》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除了厘定原书的365种药外,又新收了365种药,以“副品”为名写成。(陶弘景撰,尚志钧辑,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六、道家类
1、《真诰》:道教典籍,内容涉及梁代及其以前的政治、历史、地理、文学、书法、族谱、医学养生、神话传说及宗教文化等广泛领域,也保存了大量上清派前期发展的有关史料。(梁,陶弘景撰,赵益点校,赵益注解,中华书局,2011 )
2、《抱朴子内篇校释》: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论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葛洪着,王明校释,中华书局,1985)
2、《抱朴子外篇校笺》:论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阐明他的政治观点,是政论性着作。(葛洪着,杨明照,中华书局,1991)
3、《周氏冥通记研究(译注篇)》:内容是陶弘景弟子周子良自杀前所写的日记,记载了他梦中与神仙真人交谈的情形。(梁,陶弘景撰,(日)麦谷邦夫、吉川忠夫编,齐鲁书社,2010)
4、《神仙传校释》: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的事迹,事多怪诞。(晋,葛洪撰,胡守为校释,中华书局,2010)
5、《老君音诵诫经》,北魏,寇谦之撰,《中华道藏》收录,华夏出版社,2004
6、《女青鬼律》,南北朝,佚名撰,《中华道藏》收录,华夏出版社,2004
7、《正一威仪经》,南北朝,佚名撰,《中华道藏》收录,华夏出版社,2004
8、《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南北朝,佚名撰,《中华道藏》收录,华夏出版社,2004
9、《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南北朝,佚名撰,《中华道藏》收录,华夏出版社,2004
10、《上清黄庭内景经》(佚名)
11、《上清黄庭外景经》(佚名)
12、《月波洞中记》(三国•张仲远)
13、《灵寳五符经》(南北朝•佚名撰)
14、《赤松子章曆》(南北朝•佚名撰)
15、《玉照定眞经》(晋•郭璞)
16、《太上老君中经》(三国佚名撰)
17、《眞灵位业图》(南北朝•陶弘景)
18、《洞玄灵寳眞灵位业图》(南北朝•陶弘景)
19、《元始五老赤书玉篇眞文天书经》(晋•佚名撰)
20、《洞眞太上素灵洞元大有妙经》(晋•佚名撰)
21、《灵剑子》(晋•许逊)
22、《太上洞玄灵寳无量度人上品经法》(晋•佚名撰)
23、《皇天上清金阙帝君灵书紫文上经》(晋•佚名撰)
24、《上清大洞眞经》(晋•蒋宗瑛校勘)
25、《紫阳眞人内传》(晋•华侨)
26、《上清洞眞智慧观身大戒文》(晋•佚名撰)
27、《太眞玉帝四极明科经》(晋•佚名撰)
28、《洞玄灵寳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南北朝•佚名撰)
29、《太清金液神丹经》(南北朝•张道陵)
30、《太上洞神三皇传授仪》(南北朝•佚名撰)
31、《陆先生道门科略》(南北朝•陆修静)
32、《三十六水法》(南北朝•佚名撰)
33、《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南北朝•太清眞人述)
34、《养性延命录》(南北朝•陶弘景)
35、《亢仓子注》(南北朝•何粲)
36、《抱朴子神仙金汋经》(南北朝•佚名撰)
37、《玄都律文》(南北朝•佚名撰)
38、《元始上眞衆仙记》(南北朝•葛洪)
39、《太上老君开天经》(南北朝•佚名撰)
40、《无上祕要》(南北朝•武帝宇文邕敕撰)
41、《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南北朝•陆修静)
42、《太上灵寳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南北朝•陆修静)
注:5—42为部分魏晋南北朝时成书的道家经典,靠方士假托天神降授的方式来制作,多抄袭或改造前代的道教、医药、方技、谶纬符图以及佛经。以上经典张继禹编《中华道藏》均有收录,故10以后出版信息不录。
 
七、佛教类
1、《肇论校释》:由僧人僧肇所着,是较全面系统发挥佛教般若思想的论文集。(晋,释僧肇着,张春波注解,中华书局,2010
2、《高僧传》:记载自东汉永平至梁代天监间着名僧人的传记。(梁,释慧皎着,朱恒夫、王学钧、赵益注,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
3、《弘明集校笺》:收录了自东汉至南朝齐、梁时代五百年间教内外人士护法御侮、弘道明教及其与之相关的论文、书信、诏令、奏表、檄魔等各类文论共185篇。(梁,僧祐编撰,李小荣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4、《出三藏记集》:现存最早的佛典目录。(梁,释僧祐,苏晋仁注解,中华书局,1995 )
5、《续高僧传》:从梁代初叶开始,到唐贞观十九年(645) 着名僧人的传记。(唐,道宣撰,郭绍林点校,中华书局,2014)
6、《比丘尼传校注》:是晋、宋、齐、梁四朝着名的比丘尼六十五人的传记。(释宝唱着,王孺童注释,中华书局,2006)
7、《广弘明集》:继承、并扩大梁僧祐《弘明集》。(唐,道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8、《法苑珠林校注》:着名的佛教类书,分门别类地介绍了佛教的各项义理和一般知识。(唐,释道世着,周叔迦、苏晋仁校注,中华书局,2003)
9、《历代三宝记》:分卷记录自东汉以至于隋的译经,另有两卷专记隋代的藏经数目,主要是佛经目录。(隋,费长房撰,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新文丰出版社,1983)
10、《梁皇忏法》,梁•诸僧撰,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新文丰出版社,1983
11、《佛说无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新文丰出版社,1983
12、《金光明经》,北凉,昙无谶译,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新文丰出版社,1983
13、《大般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新文丰出版社,1983
14、《摩诃僧祇律》,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 ,大正新修大藏经收录,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新文丰出版社,1983
15、《开元释教录》:佛经目录专书,分总录(列举译人姓名、译经名称、卷数、书之存佚情况和译者略传等)和别录(计分七类,以分别藏经)二部分,其中六朝部分所占比重很大。(唐释智升撰)
16、《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南北朝,求那跋陀罗译
17、《解脱道论》,南北朝,僧伽婆罗译
18、《十二门论》(南北朝•迦叶摩腾译)
19、《妙法莲华经》(南北朝•迦叶摩腾译)
20、《大智度论》(南北朝•迦叶摩腾译)
21、、《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南北朝•迦叶摩腾译)
22、、《四十二章经》(南北朝•迦叶摩腾译)
23、《中论》(南北朝•鸠摩罗什译)
24、《百论》(南北朝•鸠摩罗什译)
25、《维摩诘所説经》(南北朝•鸠摩罗什译)
26、《阿弥陀经》(南北朝•鸠摩罗什译)
27、《四分律》(南北朝•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
27、《十诵律》南北朝•弗若多罗共罗什译)
28、《老子化胡经》
29、《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南北朝•求那跋陀罗译
30、《杂阿含经》,南北朝,求那跋陀罗译
注:9—30多为部分魏晋南北朝时的佛教译经,高楠顺次郎、渡边海旭编《大正新修大藏经》均有收录,故13以后出版信息不录。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八、大型集成类
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国上古至隋代的文章总集,共收有名字的作者三四九七人,魏晋南北朝部分达二四一七人。(清,严可均,中华书局,2000)
2、《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国先秦至隋的诗歌总集。(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
3、《文选李注义疏》:编选先秦至梁的各体文章,中国最早的诗文选集。(梁,萧统编,唐,李善注,高步瀛、曹道衡、沈玉成 点校,中华书局,1985)
4、《玉台新咏笺注》:录作品上至西汉、下迄南朝梁代的诗歌总集。(陈,徐陵编,清,吴兆宜注,穆克宏点校,中华书局,1985 )
5、《诗品集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着作。(钟嵘着,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6、《文馆词林》:唐朝敕纂诗文总集,一些晋和北魏的诏敕只有本书有保存。(唐,许敬宗撰,中华书局,2001)
7、《乐府诗集》: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宋,郭茂倩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8、《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国汉至隋诗歌总集 。(清,丁福保编,中华书局,1959)
9、《艺文类聚》:唐高祖敕纂,根据唐以前文献古籍,分门别类,摘录汇编而成,事实居前,诗文列后,包括社会情况、自然知识的记载和学术文艺的着作。(唐,欧阳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
10、《初学记》:此书的编撰原为唐玄宗诸子作文时检查事类之用,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保存了很多古代典籍的零篇单句。(唐,徐坚,中华书局,2004)
11、《四库全书总目汇订》:规模最大的官修提要式书目。(纪昀,陆锡熊,孙士毅等原着,魏小虎编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2、《北堂书钞》:供文人撰文时采录参考资料所用,引用许多六朝轶文。(唐,虞世南撰,清,孔广陶校注,学苑出版社,1998)
13、《说郛三种》:汇集秦汉至宋元名家作品,包括诸子百家、各种笔记、诗话、文论等。(明,陶宗仪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14、《皇览》:三国魏文帝曹丕诏令编纂,收集图书文籍,随类相从。(三国魏,刘劭等着,清,孙冯翼辑,《丛书集成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15、《古今同姓名录》:列同姓名382个,计1307人。(梁,元帝撰,唐,陆善经续,元,叶森补,《丛书集成新编》,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16、《增订文心雕龙校注》:文学理论专着,全书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批评论4部分,论述了各文体的特征和历史演变,探讨了创作和批评的原则与方法。(南朝梁,刘勰着,黄叔琳注,李详补注,杨明照校注拾遗,中华书局,2012)
17、《北宋版通典》:记载了自上古皇帝到唐代宗时期的各种典章制度及其沿革。(唐,杜佑着,(日)长泽规矩也、(日)尾崎康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8、《册府元龟》:宋代记载政治和行政制度的专门性类书,从上古至五代,按人事人物分门编纂,内容都与政治有关,详于典章制度的沿革。(宋,王钦若等编纂,周勋初等校订,周勋初注解,凤凰出版社,2006)
19、《古今图书集成》:综合了清代所能见到的有关古籍中的各种资料,按类编排。(清,陈梦雷编纂、清,蒋廷锡校订,中华书局,1985)
20、《永乐大典》: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明,解缙等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1、《太平御览》:全书分55类,4558小类,以征引广博见称,充分运用了皇家的藏书,并多用前代类书为蓝本,修订增删而成。(宋,李昉等着,中华书局,2000)
22、《文苑英华》:收集上自梁末,下至唐代的文学类总集。(宋,李昉等着,中华书局,1966)
23、《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计选汉贾谊至隋薛道衡103人,实为汉至隋名家文总集,各集前都有简要题解,评述作家生平与创作。(明,张溥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24、《古文苑》:收录周到南朝齐时的诗、赋、杂文共260篇。(宋,章樵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25、《续古文苑》:收录周至元代金石、传汜、地志和类书中遗文。(清,孙星衍辑)
26、《六典》:以唐开元年间职官体系为基础,仿周官而坐的国制要览,含有六朝官制的重要资料。(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中华书局,2014)
 
九、现代出版的魏晋南北朝时人文集校注
1.《曹植集校注》,三国魏,曹植着,张巍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2、《嵇康集校注》,三国魏,嵇康着,戴明扬校注,中华书局,2014
3、《诸葛武侯全集》,三国蜀,诸葛亮着,清,张澍辑,集文书局,1995
4、《《傅子》评注》,晋,傅玄着,刘治立注解,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5、《蔡邕集编年校注》,东汉末,蔡邕着,邓安生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6、《孔融陈琳合集校注》,孔融、陈琳着,杜志勇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7、《陶渊明集笺注》,晋,陶潜着,袁行霈笺注,中华书局,2011
8、《陆士龙文集校注》,西晋,陆云着,刘运好校注,凤凰出版社,2011
9、《徐孝穆集笺》,陈,徐陵撰,清,吴兆宜注,世界书局
10、《何水部集》,梁,何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1、《昭明太子集校注》,南朝梁,萧统撰,俞绍初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12、《鲍照集校注》,南朝宋,鲍照着,丁福林、丛玲玲校注,中华书局,2012
13、《谢宣城集校注》,南朝齐,谢朓着,曹融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14、《江淹集校注》,南朝,江淹 ,俞绍初、张亚新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15、《刘子集校合编》,北齐,刘昼着,林其锬集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6、《陆士衡文集校注》,晋,陆机,刘运好校注,凤凰出版社,2007
17、《华阳陶隐居集》(南北朝•陶弘景)
18、《谢灵运集校注》,南朝宋,谢灵运着,顾少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
19、《庾子山集注》,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批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
20、《支道林集》,晋,释支遁撰,明,史玄辑辑,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21、《潘黄门集校注》,晋,潘岳着,王增文注,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
22、《阮籍集校注》,三国,阮籍着,陈伯君校注,中华书局,1987
23、《王粲集校注》,三国魏,王粲着,张蕾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24、《徐干集校注》,三国魏,徐干着,林家骊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25、《曹操集校注》,三国魏,曹操着,夏传才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26、《曹丕集校注》,三国魏,曹丕着,夏传才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27、《沈约集校笺》,南朝梁,沈约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
 
十、时人经学注疏
1.《论语集解》(三国魏•何晏)
2、《周易注疏》 (三国魏•王弼 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
3、《孔子家语》 (三国魏•王肃注)
4、《国语韦氏解》 (三国吴•韦昭)
5、《广雅》 (三国魏•张揖)
6、《郑志》 (三国魏郑小同撰,今存辑本)
7、《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晋•杜预)
8、《春秋释例》(晋•杜预)
9、《春秋榖梁传集解》(晋•范宁)
10、《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北宋邢昺疏)
11、《逸周书》(晋•孔晁注)
12、《竹书纪年注》(南北朝•沈约注)
13、《庄子注》(晋•郭象)
14、《穆天子传》(晋•郭璞注)
15、《山海经传》(晋•郭璞注)
16、《禽经》(旧本题师旷撰,晋•张华注)
17、《老子道德经》,三国•王弼注
18、《经典释文》:广集汉魏六朝音切凡二百三十余家儒道两家着作,兼及释义,而保存了隋唐以前的大批音切及一些失传的古注。(唐,陆德明着,张一弓注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十一、碑刻鼎文造像书法绘画
1、《鼎录》:记录历代铸鼎情况。(南北朝•虞荔)
2、《古画品录》: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绘画品评论着。(南朝齐,谢赫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3、《书品》:论汉至齐梁能真草书者一百二十八人(中有唐代魏征,盖为后人加入者)分上、中,下三等九品,各附短论,品评各家艺术成就。(南北朝•庾肩吾)
4、《续画品》:谢赫《画品》的续作,共录有二十人,始于萧绎,终于解蒨。(南北朝•姚最)
5、《集古录》:着录石刻文献自先秦至五代。(宋•欧阳修)
6、《宋本金石录》:先秦至五代的金石铭刻2000多种。(宋,赵明诚,中华书局,1991)
7、《隶释》:共收录汉魏碑碣一百八十九种,全部是汉魏时期隶书体石刻。(宋,洪适撰,中华书局,1986)
8、《隶续》:主要收藏汉碑,兼及魏晋隶书碑铭。(宋,洪适撰,中华书局,1986)
9、《古刻从抄》(明•陶宗仪)
10、《金石文字记》:集所见汉代以来碑刻凡百余种。(清•顾炎武)
11、《曝书亭金石文字跋尾》(清•朱彝尊)
12、《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清•钱大昕)
13、《铁桥金石跋》:收上古至元历代金石,重在碑刻。(清•严可均)
14、《古墨斋金石跋》:着录历代碑刻,无录文,跋尾多文字考释和文史考证。(清•赵绍祖)
15、《金石文抄》:收碑自三代至唐,楷书录碑之全文。(清•赵绍祖)
16、《古志石华》:收晋、宋、北魏、北周至元墓志二百八十二种,按年编排。(清•黄本骥)
17、《十二砚斋金石过眼录》:收有碑、碣、造像、摩崖等,碑目下注明石之高广、书题、行数、字数,录石之全文(清•汪鋆)
18、《金石萃编》:上起三代,下至宋末辽金,收金石一千五百余通,而以石刻为主。(清,王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19、《八琼室金石补正》:主要收《金石萃编》所漏收或新发现的材料,特别补充了大量造像记、墓志、摩崖、题名等石刻,新增两千余种材料。(清,陆增祥,文物出版社,1985)
20、《九钟精舍金石跋尾》(清•吴士鉴)
21、《匋斋藏石记》(清•端方)
22、《寰宇访碑录》:是重要的碑刻目录着作,收录上起三代,下迄元朝碑刻七千八百五十三件。(清•孙星衍、邢澍)
23、《校碑随笔》:上起周秦,下至五代,根据石刻损泐情况,考订拓本的先后新旧,指出翻刻与原刻的区别,举出拓本各种版本的文字异同、阙泐情况,对石刻形制、内容、文字书体、流传、保存等情况作了具体的介绍,有时以楷书录碑文(清•方若)
24、《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录历代碑刻,跋尾侧重文字考释和文史考证。(罗振玉)
25、《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收东汉至北周的墓志,墓志以葬年为序排列。(赵超编,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26、《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收魏晋至隋代墓志二百三十一通,先楷书录文,后进行疏证。(罗新、叶炜,中华书局,2005)
27、《道家金石略》,陈垣编纂,陈智超、曾庆瑛校补,文物出版社,1988
28、《江西出土墓志选编》,陈柏泉,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29、《巴蜀道教碑文集成》,龙显昭 黄海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30、《巴蜀佛教碑文集成》,龙显昭 黄海德,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31、《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汇录》:由龙门石窟研究人员经现场勘查,收录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两千八百五十二种。(刘景龙、李玉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
32、《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收入当时可见的汉代至隋代墓志六百余种。(赵万里编,科学出版社,1956)
33、《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1991
34、《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北魏纪年佛教石刻拓本目录》:收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所藏北魏纪年佛教石刻拓片二百五十四种,包括佛教造像、造塔修寺记、僧人墓志塔铭,以纪年先后为序。
35、《鸳鸯七志斋藏石》:据于右任捐藏碑林的墓志,选用精拓本,制成图录,按卒葬年月日先后编排。(赵力光编,三秦出版社,1995)
36、《中国西南地区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收录四川、重庆、广西博物馆、广西桂林、云南博物馆、云南大理、贵州省藏历代拓片图录。(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37、《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精选北魏、东魏、北周时期的墓志二百七十三通,录墓志图版。王霞,科学出版社,2001
38、《新中国出土墓志》:一九九四年起开始分省、分册陆续出版。其中涉及魏晋南北朝墓志的有陕西卷第一、二册,河南卷第一、二、三册,河北卷第一册,上海天津卷,内容包括说明文字、图版、录文。(中国文物研究所编)
39、《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毛远明,线装书局,2008
40、《集古求真》(欧阳辅)
41、《蒿里遗文目录》:着录汉代以来历代各种墓葬石刻。(罗振玉)
42、《重雅堂碑录》:着录的碑目包括北齐佛教刻经和历代墓碑、墓志、造像记、经幢、塔记等。(甘鹏云)
43、《历代墓志铭拓片目录》,毛汉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1985
44、《历代碑志铭塔志铭杂志铭拓片目录》,毛汉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1987
45、《六朝墓志检要》:收集东汉至隋代墓志近千种,简介每件墓志的出土经过、大小、镌刻时间、书体、石刻真伪、残损泐蚀等,最后列各家着述,资料来源。(马成名、王壮弘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
46、《汉魏石刻文字系年》,刘昭瑞编,新文丰出版社,2001
47、《1949-1989 四十年出土墓志目录》: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十年间出土的历代墓志兼及个别新发表的早年出土石刻,共录碑刻一千四百六十四通。(荣丽华、王世民编,中华书局,1993)
48、《北京图书馆藏石刻叙录》(徐自强主编)
49、《北京图书馆藏善拓题跋辑录》(王敏辑注)
50、《北京图书馆藏墓志拓片目录》,徐自强、冀亚平编,中华书局,1990
51、《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碑林总目提要》:收录二零零五年十二月前入藏的各类石刻。(陈忠凯等编,线装书局,2006)
52、《石刻题跋索引》:关于题跋的目录类着作。该书将石刻分成墓碑、墓志、刻经、造像(含画像) 、题名题字、诗词、杂刻(含砖瓦、法帖) 七类,以年代为序排列。(杨殿珣,商务印书馆。1990 )
53、《石刻史料新编》:丛书所收内容庞杂,包括录文、跋尾、碑别字、碑刻目录、碑刻通论性着作等。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
54、《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金申,文物出版社,1995
55、《定州系白石佛像内容总录》(李静杰)
56、《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收录北京大学图书馆现藏全部墓志拓片,共10194种。从汉代到民国时期均有,其中唐代为最大宗,达6000余种。出土地以中原为主,江西中部有一定规模,另有63种朝鲜出土墓志。(北京大学图书馆金石组,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7、《关中金石文字新编》清,毛凤枝撰,《石刻史料新编》收录,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
58、《山右石刻丛编》:收集了七百二十通山西地区,北魏至元的碑文。(清•胡聘之)
59、《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收录洛阳地区出土的历代墓志共计835方。(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60、《鲁迅辑校石刻手稿》:收集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及隋、唐石刻的大量拓本。(鲁迅,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
62、《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收录2007年至2013年间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入藏的墓志231方,时代涉及西魏、北周、隋、唐、后梁、后唐、宋、元。(赵力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3、《洛阳出土墓志目录》:收录洛阳出土的东汉至民国时期的墓志和墓志拓片3386方。(洛阳市文物管理局等编,朝华出版社,2001)
64、《洛阳出土墓志目录续编》:收录见于近几年着录的洛阳出土墓志1785方,按照墓主葬年时间先后编排,涉及东汉至民国18个历史时期。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2
65、《高昌砖集》:作者于1930年春在新疆吐鲁番考察时,从雅尔湖古墓中获得翅氏高昌国墓砖120余方,经整理研究后,收墓砖122方。(中国科学院印行,1951)
66、《支那美术史—雕塑篇》:辑录很多造像铭。(大村西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十二、近人其它史料整理着述
1、《三国会要》,清,杨晨撰,中华书局,1956
2、《九朝律考》,程树德撰,中华书局,2006
3、《稿本晋会要》,汪兆镛,北京图书馆,1988
4、《北周六典》,王仲荤撰,中华书局,2007
5、《北周地理志》,王仲荤撰,中华书局,2007
6、《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张泽咸、朱大渭编,中华书局,1980
7、《南朝宋会要》,清,朱铭盘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8、《南朝齐会要》清,朱铭盘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9、《魏晋南北朝正史订补文献汇编》,徐蜀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0、《匈奴史料汇编》,林干编,中华书局,1988
11、《龟兹史料辑录》,裴孝曾编,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12、《柔然资料辑录》,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料编纂组编,中华书局,1962
13、《南朝陈会要》清,朱铭盘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4、《南朝梁会要》清,朱铭盘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5、《北齐地理志》,施和金,中华书局,2008
16、《三国地理志》,梁允麟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17、《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熊方等撰,刘祜仁点校,中华书局,1984
18、《三国会要》,清,钱仪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19、《二十五史补编:两晋南北朝十史补编》,二十五史补编编委会编,北京图书馆,2005
20、《中国古佚书辑本目录解题》:专收先秦至南北朝佚书辑本及现存书佚文辑本。(孙启治 陈建华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十三、考古出土文献资料
1、《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走马楼简牍整理组编,文物出版社,2003
2、《吐鲁番出土文书》,唐长孺主编,文物出版社,1992~1996
3、《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中华书局,2008
4、《吐鲁番文书总目(欧美收藏卷)》,荣新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5、《吐鲁番文书总目(日本卷)》,陈国灿、刘安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6、《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研究论着目录索引》,申国美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
7、《英国图书馆藏敦煌遗书目录:斯6981号~斯8400号》,方广锠,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8、《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王重民、刘铭恕先生编,商务出版社,1962
9、《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施萍婷主撰稿,邰惠莉协编,北京,中华书局,2000
10、《敦煌遗书最新目录》,黄永武主编,新文丰出版社,1986
11、《中国简牍集成》,中国简牍集成编委会编,敦煌文艺出版社,2008
12、《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侯灿编,天地出版社,1999
13、《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侯灿编,巴蜀书社,2004
 
十四、参考文献
1、《中国史研究指南》,高明士主编,联经出版公司,1990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纪昀着,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3、《史部要籍解题》,王树民着,中华书局,2003
4、《中国古佚书辑本目录解题》,孙启治 陈建华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5、《中国古代史史料学—魏晋南北朝史史料》,张泽咸着,北京出版社,1983
6、《中华道藏》总目录,华夏出版社,2004
7、《大正新修大藏经》总目录,新文丰出版社,1983
8、《丛书集成新编》总目录,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
9、《魏晋南北朝石刻文献文字研究综述》,李祥兰、张颖慧,《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是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碑帖研究与保护中心制作的数据库。数据库主要收入历代墓志为主的拓片资源。“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现有各种墓志、拓片数据6800余条。所收资源包括两大部分内容: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一、浙江大学图书馆馆藏拓片。浙江大学图书馆现收藏有民国拓片300余种1500张左右,近三年新购墓志拓片3800余种近5000张。以上拓片已录入数据库300余种,其余拓片正在陆续加入数据库中。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二、公开发表的历代墓志资料。对于已经公开发表的墓志资料,通过扫描识别等方法,将已经公开发表的墓志资料的全文和图像录入数据库中,以提供全文检索。现已经录入数据库的有《隋代墓志铭汇考》、《唐代墓志汇编》(正、续)等数据资料6300余条。对于部分只有文字资料的公开发表资料,如《唐代墓志汇编》,碑帖中心通过人工比对,利用《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千唐志斋藏志》、《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等墓志图像工具书,补足图像,共补图像约3000余张,完善了墓志数据的内容。
jPX万圣书城
 
jPX万圣书城

“中国历代墓志数据库”远景目标是建设成为全球最完善的墓志数据库和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jPX万圣书城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主要对《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 上下2册 2013》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该目录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品的一项重要成果,系统整理了历代墓志拓片的珍贵资料。通过该目录的编纂,不仅为研究中国古代墓志提供了详尽的资料,也为学者们提供了便捷的查阅工具。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对这本目录的学术价值、编纂背景、内容特色和对后续研究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每个部分将分别讨论该目录的具体贡献、编纂过程中的挑战、文献整理的独特方式以及它在学术界的长远影响。最终,文章总结了该目录的重大意义,并对未来的相关研究提出了展望。

1、学术价值的深远影响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是中国古代墓志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墓志拓片,作为考古学、历史学和古文字学的重要资料,记录了古人对生死、社会地位、家族传承等方面的理解与记载。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这项珍贵藏品,涵盖了从汉代到近代的墓志拓片,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首先,墓志拓片的学术价值在于它们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文献资料。这些墓志的内容不仅揭示了古代社会的风俗、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还能通过对铭文的解读,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与社会结构。

其次,墓志拓片的学术研究还促进了古文字学的发展。许多墓志铭文采用的是古代书法与文字风格,这为研究古代汉字的演变、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材料。此外,墓志拓片中的铭文往往具有特殊的语言结构与文化背景,成为了古代语言学和文献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2、编纂背景与工作过程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的编纂工作,源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对其古籍和文献的精心保护与研究计划。该图书馆藏有大量的珍贵拓片资源,其中不乏古代墓志铭文、石刻文字等。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展示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图书馆决定开展这项系统的编纂工作。

编纂过程的复杂性首先体现在资源的整理与筛选上。由于墓志拓片的数量庞大,且来源分散,涉及的历史时期也非常广泛,如何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归档是一项庞大的任务。编纂者需要通过详尽的研究,确定每一块拓片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及其在整个墓志研究中的位置。

此外,在整理与编纂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作用。编纂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需要有丰富的考古学实践经验。该目录的完成,体现了跨学科合作与研究的成果,展示了团队成员的专业能力和学术严谨性。

3、内容特色与文献整理方式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在内容安排上遵循了清晰、科学的结构。全书按历史时期进行划分,涵盖了从汉代、三国时期到清代等不同时期的墓志拓片。每一项墓志拓片的介绍都包括了铭文的详细记录、拓片的具体信息、以及拓片所代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该目录的另一个特色是对每一块拓片的附加说明。除了标准的铭文描述,编纂者还对每块拓片进行了细致的学术注解,分析其中的书法艺术、文字演变以及历史事件的背景。这种注释形式不仅增强了目录的学术性,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此外,目录中对墓志拓片的收录标准十分严格。每一项收录的拓片,都经过了精确的考证和核实,确保了其真实性和学术价值。目录中的每一条信息,都经过了多方考证,避免了因错误信息对学术研究产生不良影响的情况。

4、对后续研究的推动作用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的出版,不仅为墓志学的研究提供了系统的资料库,也为后续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工具。学者们可以根据该目录中的详细信息,迅速找到相关的拓片资料,从而为他们的研究提供第一手的原始材料。

其次,该目录的出版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到墓志学这一学科。随着目录的传播与推广,越来越多的学者、历史爱好者和考古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墓志拓片在历史研究中的独特价值。墓志学也逐渐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这一领域。

此外,墓志拓片的研究不仅局限于中国历史,它对外国学者的研究也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墓志拓片中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事件被更多国际学者所关注,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桥梁。

总结: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 上下2册 2013》无疑是中国墓志学研究领域的一部里程碑作品。它不仅丰富了墓志学的研究内容,也为相关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通过这部目录的整理和出版,墓志拓片作为一种历史文献的形式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研究者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相关资料,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

总的来说,该目录为学术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为后续的墓志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未来,随着墓志拓片研究的深入,必将涌现出更多具有学术价值的成果,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6:48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6: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