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振羽全集》全套共十册,由人民出版社2014年出版完成,它是一套自传文集。记录了吕振羽的身平事迹和所做的贡献。吕振羽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社会史、思想史、民族史、革命史以及通史研究。对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等诸多问题,提出过许多具有开拓性的真知灼见,学术成果颇丰。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1900-1980年),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今属邵阳)人。他曾撰写了大量史学理论建设的论文,辑入《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吕振羽史论选集》、《吕振羽全集》。
iU4万圣书城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全集目录:
iU4万圣书城
自序
一、导言
二、一九二八年新约的内容
A.不平等条约的范围和我们废约的原则
B.一九二八年新约内容之一斑
三、一九二八年新约内容之研究与批评
A.从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上来评论新约
B.从本党废约的立场上来评论部分的修约
C.结论
四、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史述略
A.概论
B.期——自鸦片战争至中日战争
C.第二期——自中日战争至庚子联军之役
D.第三期——自庚子八国联军人京至欧洲大战
E.第四期——自欧洲大战至华盛顿会议
F.第五期——自华盛顿会议至一九二八年中外修约
G.各国在华各种优越势力之统计
H.结论
五、欧战后国际形势之分析及其趋势
A.各国军备之现况
B.战后各国经济概况
C.煤油钢铁问题
D.德国赔款问题
E.巴尔干问题
F.太平洋问题
G.结论
六、世界弱小民族与帝国主义
A.弱小民族解放运动之发端
B.朝鲜
C.印度
D.安南,菲律宾
E.埃及,土耳其
七、中国外交与世界弱小民族
A.民族国际组织之必要
B.民族国际与世界帝国主义
C.中国外交与民族国际
八、中国外交上应有的准备和觉悟
A.中国外交上应有的觉悟
B.中国外交上应有的准备
C.结论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iU4万圣书城
iU4万圣书城
iU4万圣书城
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图书《吕振羽全集》十卷本,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全面记录吕振羽一生治史经历和学术发展、充分反映这位马克思主义史学大师睿智思想和科学探索精神的大型文献汇编。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1900-1980)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教育家。湖南省武冈县(今属邵阳县)人。他一生“熔革命与学术于一炉,集革命家和学者于一身”,为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生命不息,笔耕不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相继担任大连大学、东北人民大学领导工作,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吕振羽全集》是全面记录他一生奋斗的学术成果,由十多位史学工作者历经多年精心编辑而成,共计600余万字,充分体现了吕振羽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系列首创性贡献。
iU4万圣书城
1933年,吕振羽先后撰成了四部最具代表性的学术专着:《中国上古及中世经济史》《中国社会史》《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这四部着作,向人们昭示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形成初期吕振羽的学术贡献:一是开拓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原始社会史的正确的方向;二是首创殷代奴隶社会说;三是最早提出西周封建论。
iU4万圣书城
1937年6月,上海黎明书局发行了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该书出版之后曾引起毛泽东的高度关注。1942年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出版工作时,针对稿件缺少的问题,毛泽东指示:“最近经验,少而精的东西还能看而且有益,多了无法看。有富裕的排印时间,可印《鲁迅全集》《海上述林》、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
iU4万圣书城
抗日战争爆发后,吕振羽又撰写了一部重要着作,即《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教程》。这是吕振羽在曾被称为“南方抗大”的湖南塘田战时讲学院的执教讲义,讲述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反映了他对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等重大事变的学术观点。之后,他又在两个时间段内先后完成《简明中国通史》。吕着《简明中国通史》和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同为中国最早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通史着作,但吕着《简明中国通史》上册于1940秋开始撰写,1941年5月由香港生活书店出版,时间早于范着《中国通史简编》上编。
iU4万圣书城
iU4万圣书城
解放战争中,吕振羽于1947年2月撰成《中国民族简史》,同年4月由大众书店出版。该书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为指导研究中国民族史的开创之作,全书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并列,进行全面、完整的考察。此书表明吕振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史研究的开拓者。
iU4万圣书城
除此以外,《吕振羽全集》显示,吕振羽还在诸多领域有新的探索及研究成果,如在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考察上,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推前到“明清之际”。又如在政治领域,吕振羽在上世纪20年代未30年代初民国重建稳定初期发表的关于乡村自治问题的理论,多次提出在乡村建设中实行“村民自治”观点,尽管时间已过80余年,对当今中国推行新农村建设仍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iU4万圣书城
iU4万圣书城
在北京某高校任教的吕振羽家人吕义国教授给记者发来短信透露:经多年精心组织编辑、整理,《吕振羽全集》于近日在北京正式出版。
吕振羽教授系邵阳县金称市镇溪田村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有“红色教授”之誉。1930年开始注重史学研究。1938年吕振羽受中共湖南省委和中央代表徐特立委派,回到家乡邵阳县塘田市镇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这所有“南方抗大”之称的学校为我党抗战初期培养了大量人才。吕振羽1941年到华中党校任教,主讲《中国革命史》等课。1942年任刘少奇的学习秘书和政治秘书。1949年任大连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全国解放后,先后任中央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委员、东北人民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会、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中央高级党校兼职教授等职。1980年7月17日在北京逝世。
吕义国介绍说,为了学术研究,吕振羽曾收藏了数万册古今书籍。去世后,由家人捐献给北京大学和吉林大学。捐赠的这批藏书中有线装书1519种,19880册;精平装书1973种5506册,总数为3432种25386册。长春和北京两地现分别建有“吕振羽纪念室”。
吕振羽从事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达50年。此次将他50年的治史成果集结出版,共10卷,600多万字。《吕振羽全集》是吕振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探讨了传统历史学从未研究的新领域,填补了中国史学研究的许多空白,解答了许多长期悬而未决的历史谜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上提出一系列重大的创新课题,他这一社会进步的价值追求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治史取向和途径是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iU4万圣书城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及的湖湘先哲之一。本文通过对吕振羽1962年底回湘指导召开纪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讨论会,参观毛泽东故居,与长沙史学界同仁座谈,到家乡邵阳考察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的回顾,体现了他求真务实、夙夜在公的工作作风,严谨缜密、一丝不苟的学者风范,情系百姓、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吕振羽的精神风采值得我们学习。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1900-1980),湖南邵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着名历史学家。曾受党委派,参与国共“南京谈判”;在邵阳县创办“南方抗大”——塘田战时讲学院;任刘少奇政治秘书、学习秘书;中共辽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大连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中央党校教授;中央军委顾问,中央民委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顾问。戎马倥偬,笔耕不辍,卷帙浩繁。出版有《简明中国通史》《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民族简史》《中国外交问题》《中国历史讲稿》《吕振羽全集》等。
iU4万圣书城
吕高安
iU4万圣书城
1962年11月17日至12月31日,着名历史学家吕振羽偕夫人江明回湘度过44天。这是吕振羽继1952年后第二次回乡,也是一次非同寻常之旅。对此,吕老在日记中做了详尽记载。
iU4万圣书城
2017年初,笔者独家采访了吕振羽之子吕坚,并结合《吕振羽全集》等有关文献,对他的44天行程进行梳理。吕老博闻强记,对党和人民事业满腔忠诚,对家乡满怀眷恋,充满着人格魅力,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iU4万圣书城
学术盛会,夙夜在公
iU4万圣书城
应湖南省委邀请,1962年11月17日,吕振羽偕夫人江明,回湘出席了纪念王船山逝世270周年学术研讨会。期间,吕老到韶山拜谒毛泽东旧居;参观湖南革命博物馆、湖南历史博物馆;赴衡阳访石鼓书院、王船山故居;参观岳麓山、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学院;分别为省委宣传部系统干部,以及湖南省青年纪念“一二·九”运动作主题报告;与长沙史学界同仁座谈;参观郊区自由市场。
iU4万圣书城
自12月11日起,吕老离长赴家乡邵阳地区及武冈县、邵阳县参观访问。
iU4万圣书城
44天里,年逾六旬的吕老,克服了体弱多病(患脑瘤多年未愈),勉力参加了大小会议24场次,讲话、座谈、作报告22场次,参观42次,走访调研41次,赋诗作文、题词45篇。尽管会务繁忙,他每天晚上还详写日记,始终保持了夙夜在公的工作常态。
iU4万圣书城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全集》,人民出版社出版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全集》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十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多年编辑,2014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集共计十卷,有专着、史论、政论、回忆录、日记、札记、书信等,近六百万字。这是当代史学史上的一个大工程。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治史成就,不只是分量上“着述等身”,更重要的是,着述中凝含的思想和智慧。吕振羽的历史智慧,是他的史学创新精神,启示发展当代史学的途径,对于当代民族文化建设,对于观察当代世界的变动、思考历史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iU4万圣书城
世界史精神是吕老治史重大特点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研究中国历史,善于从世界的变动中进行思考,认识到“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全集》第一卷开篇,就显示出吕振羽的鲜亮的世界史的眼光,这一卷收录了他的《中国外交问题》、《中日问题批判》以及《最近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着作。他于1926年东渡日本,在明治学院学经济,1928年回国。第一部《中国外交问题》,写作是在1928年12月至次年1月。他以世界史的大视野,开启了探索的历程。1932年出版的《中日问题批判》一书,通过对日本经济危机特点以及对中国物资与市场依赖等分析指出中日战争不可避免。同年出版的《最近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书,是他以马克思、列宁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来研究当时的世界经济危机及趋向。他在书中称经济危机中的英国,“这个纸糊的老虎,更动颤不得。愈益构成其恐慌的严重性”。
iU4万圣书城
这几部书,表达吕振羽“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反帝思想,并从近代中国史以及世界各关系的广阔视野下”,探索世界民族解放之路。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撰写的《简明中国通史》,就是把中国史作为一个过程来把握的,根据正确的方法论,和世界史作比较研究。他指出学术的“中国化”,所谓“中国化”,就是要使先进的文化活用于中国。根据中国的具体环境和民族革命的现实要求来活用。在对待文化传统上,有两种倾向要反对,一种是所谓的文化贩运主义,一种是文化闭关主义,即实际就是文化上的排外主义或者说是文化上的保守主义,新史学家要以世界史的眼光对待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iU4万圣书城
上个世纪30年代,关于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实际上让人们思考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的出路,这是关系到实际与未来的大问题,没有世界史的广阔视野,就不可能解决。通过论战,唯物史观进一步扩大了影响,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论战促使人们对中国历史有更深的思考。吕老发表的相关论说有重大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iU4万圣书城
20世纪30年代,一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中西史学的问题,吕振羽就是代表。他对传统史学、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涵充分肯定,从理论上阐明了正确对待中西史学的必要,重视传统,不是无分析地全盘接受。
iU4万圣书城
治史求真与求实的追求
iU4万圣书城
作为现代中国的五大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一的吕振羽,其贡献是巨大的。白寿彝先生在他的史学史与史学概论的着述中,谈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过程,就系统肯定吕振羽在社会史、思想史、通史诸多方面的开启意义。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总是把历史问题的探讨,作为推进历史发展的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无论在延安地区还是在重庆等地区的史学工作者,都将对中国历史发展历程的理论思考与现实的走向结合起来,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吕振羽的研究,是突出的代表。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有自己的理论思考,认真考察中国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提出自己的创见。他的史学探索,体现出史学家使命感、责任感。在学术评论上,吕振羽坦言自己的认识,对自己也是不断反思。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导言》中说:“我所划出的这个轮廓,只是暂时的,将来在我们的研究的进行中,如发现不妥时,再予以不断的更正。”
iU4万圣书城
从1963年到1965年,就是在一度失去自由的情况下,吕老仍然继续历史探讨与史学研究,完成《史学评论——读报随笔》20万字。如他在《随笔·自编集目》中,还提出今后要“从事《简明中国近代现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哲学史》、《亚洲简史》等着作”的写作计划。在《史学评论》中,他直抒己见,坚持信念,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治史求真的品格,“表现了着者对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无比忠诚和作为史学家对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关注和责任感”。
iU4万圣书城
史与诗熔铸的情怀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全集》第十卷,展现出吕振羽学术的又一组光彩篇章:《回忆录》、《学吟集诗选》、《学吟集诗选补》以及《日记》、《书信》。
iU4万圣书城
吕振羽史学的一个耀眼风景是他的治史中,又融入“诗”的情怀。这由史发而为诗:“敢把日游入正史,欲从今古究长河”。
iU4万圣书城
据《吕振羽全集》的《前言》的统计,吕老的《学吟集初草》收录诗近三千首。《咏史》以诗评史、评议古今历史人物,“历史人物一一评,物观如矢扬群氓”;而史学家入于《诗》中的《华峤范晔两〈后汉书〉答问偶成》别开生面,是提倡史学的警世之作。
iU4万圣书城
吕老在完成一系列史学着作的同时,还写出三千多首诗,这是怎样的精神呵!
iU4万圣书城
诗中有史、诗中有情,史化为诗,是呐喊,是追求,是信念,“诗言志,歌永言”。杜甫以“诗”化“史”,司马迁的《史记》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写史,成为史家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吕诗同样是史,是“史”与“诗”熔铸成的情怀、理念。
iU4万圣书城
iU4万圣书城
他的诗的高峰创作时间,从1963年1月9日至1967年1月9日,也正是他蒙受不白之冤之时。而诗中体现的对历史前途的信仰,对祖国、对人民、对领袖、对友人、对亲人的热烈的爱,未曾磨灭一丝一毫。一首《马克思赞》就有二百七十余行,概括了马克思学说的形成与发展;长诗《祖国颂》讴歌中华五千年悠长历史;诗集中对先进思想家、改革家无限景仰,对民族文化的赞颂;长诗《孔子逝世二千四百四十周年》,简直是一部民族文化学术史的赞颂;他称王夫之学术的影响,是:“史学船山掀巨浪,欲明理势穷长河”。1968年他在狱中惊闻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后,不胜愤懑,默咏出“二十世纪风波寒,三顶帽子绝代冤。忠奸功罪全颠倒,吁天辩诬董狐篇”!总之,吕老“史”中有“情”、有“爱”;“诗”中有“史”、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