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舜徽集 全4辑20册 2009 旧学辑存说文解字约注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张舜徽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张舜徽集 全4辑20册 2009 旧学辑存说文解字约注

《张舜徽集》是国学大师、着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着作总集,分4辑(每辑5册)共20册,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分4年时间出版完成。5Vz万圣书城

作者简介:5Vz万圣书城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我国现代着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博览群书,打下了坚实的文字和经学功底。1928年,他负笈出游,寻师访友,初到长沙,后到北京。因其姑父着名目录学家余锡嘉先生而得以认识许多通人鸿儒,由此学问大进。1932年,他回到长沙就职于多所高级中学,潜心研史。1941年起,先后在国立师范学院、民国大学、兰州大学任教。1950年起,任教于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1981年被评为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也是我国第一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同时创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并任所长10年。1979年,参与创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任会长10年。先生着作等身,经史子集,广有涉猎,出版者计50多种。最重要的有《说文解字约注》、《郑学丛着》、《周秦道论发微》、《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史评三书平议》、《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汉书艺文志通释》、《清儒学记》、《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中华人民通史》、《旧学辑存》、《讱庵学术讲论集》、《霜红轩杂着》。5Vz万圣书城

 5Vz万圣书城

《张舜徽集》20册书目:5Vz万圣书城

《张舜徽集》第一辑5Vz万圣书城

中国文献学5Vz万圣书城中国古代史籍举要 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5Vz万圣书城广校雠略 汉书艺文志通释5Vz万圣书城清人笔记条辨5Vz万圣书城11433985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5Vz万圣书城

5Vz万圣书城《张舜徽集》第二辑5Vz万圣书城

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5Vz万圣书城清儒学记5Vz万圣书城周秦道论发微 史学三书评议5Vz万圣书城郑学丛着5Vz万圣书城爱晚庐随笔5Vz万圣书城

5Vz万圣书城《张舜徽集》第三辑5Vz万圣书城

5Vz万圣书城中华人民通史 上册5Vz万圣书城中华人民通史 下册5Vz万圣书城

旧学辑存 上册5Vz万圣书城

旧学辑存 下册5Vz万圣书城

讱庵学术讲论集5Vz万圣书城

5Vz万圣书城《张舜徽集》第四辑5Vz万圣书城

5Vz万圣书城说文解字约注 第1册5Vz万圣书城

说文解字约注 第2册5Vz万圣书城

说文解字约注 第3册5Vz万圣书城

说文解字约注 第4册5Vz万圣书城

霜红轩杂着5Vz万圣书城

张舜徽集 全4辑20册 2009 旧学辑存说文解字约注5Vz万圣书城5Vz万圣书城

2004年3月份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国学大师、着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着作《张舜徽集》第一辑,《张舜徽集》第二辑于近日面世。第二辑7部5册,内容涉及面更广。其中,《郑学丛着》是张舜徽先生研究经学的代表作。张舜徽先生对郑玄的文献学成就和经注体例,仔细梳理,尤其是对郑玄经注中的训诂名物部分,用《尔雅》类例,撰成《郑雅》19篇。在《周秦道论发微》中张舜徽先生发人所未发,将思想史与文献学结合起来,考论周秦道论为人君南面术。5Vz万圣书城

《史学三书平议》将《史通》、《通志》、《文史通义》中有关史学思想、史家素养、史书体裁、撰写方法等方面的见解,择其要者加以疏证。《清儒学记》、《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是以学记形式,分别以整体、学派、个案为对象写出的清代学术史,突出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学者、学派的重要贡献。《爱晚庐随笔》是一部文史、哲艺、学术知识方面的随笔集,或评古人之成败得失,或论旧籍之高下良窳;或析文字,或谈训诂;或及周秦诸子,或涉历代儒林;或言养生之道,或语为文之方,内容广泛,阐述精到。5Vz万圣书城

着名作家孙犁评价说这部《随笔》“内容广泛,经史文艺,无所不包,于近代史料为详。所记充实有据,为晚清以来,笔记所少有。”张舜徽先生(1911—1992)是一代国学大师。新版《辞海》“张舜徽”条如是介绍:“中国学者。湖南沅江人。崇尚乾嘉朴学,治学以文字、音韵、训诂为根柢,长于版本目录、校勘、考据,在经学、小学、史学诸领域均有成就。曾任兰州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中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学会第一至第三届会长。着有《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郑学丛着》、《清人文集别录》、《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说文解字约注》、《中华人民通史》等。”张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术的诸多领域造诣精深,留下了大量论着。着名学者蔡尚思先生称其为建国后在世的极少数几个国学大师之一。5Vz万圣书城

香港曹聚仁先生认为张舜徽经史之学成就远在如雷贯耳的钱穆之上。5Vz万圣书城

张舜徽集 全4辑20册 2009 旧学辑存说文解字约注5Vz万圣书城

通人之学 博大之书 ——评华中师大版《张舜徽集》:5Vz万圣书城

张舜徽先生(1911—1992)是一代国学大师。新版《辞海》 “张舜徽”条如是介绍:“中国学者。湖南沅江人。崇尚乾嘉朴 学,治学以文字、音韵、训诂为根柢,长于版本目录、校勘、考 据,在经学、小学、史学诸领域均有成就。曾任兰州大学教授、 中文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中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学会第一至第三届会 长。着有《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郑学丛着》、《清 人文集别录》、《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说文解字约注》、 《中华人民通史》等。” 博大精深、着作等身的张舜徽先生一生出版着述二十余种, 含遗着近千万字。他在《八十自叙》中自我总结说:“余之治 学,始慕乾嘉诸儒之所为,潜研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者有 年。后乃进而治经,于郑氏一家之义,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 学、经学为基石,推而广之,以理群书,由是博治子、史,积二 十载。中年以后,各有所述。”张先生自学成材,在治学上走博 通之路,赞赏通人之学。他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 术的诸多领域造诣精深,留下了大量论着。5Vz万圣书城

这位全国第一位历史 文献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知名专 家,其研究涉及文献学、文字学、经学、学术史、哲学、史学等 诸多方面。 着名学者蔡尚思称张舜徽先生为有学问的通人,是建国后在 世的极少数几个国学大师(另有钱穆、柳诒征等)之一。香港曹 聚仁认为张舜徽经史之学成就实在如雷贯耳的钱穆之上。北京大 学王余光则认为,在古典文献学领域,张先生的着作构建了学科 思想、方法与研究规模,并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范式。北京师 范大学的徐梓把张舜徽先生作为 20 世纪中国史学中,与陈垣并 列为现代总结性史学(与批判性史学、建设性史学并列)最为典 型的代表人物;王宁则称张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创获极多,诲 人不倦,堪称楷模”。陕西师范大学赵吉惠盛赞张舜徽先生清代 学术史研究成就,指出他的此类着作博大精深,富于原创性新见 解,自立门户,自成一派,堪称清代学术史研究领域中的一大 家;其深度和广度,都足以与梁启超、钱穆的清学史研究形成鼎 足互补之势,值得我们做认真的比较研究。而华中师大刘筱红博 士则以《张舜徽与清代学术史研究》为题完成博士学业,其论文 获省级优秀论文奖,得到学界好评。原国家教委古籍委称张先生 为“海内大家”。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说张先生去世是“巨 星陨落”。5Vz万圣书城

张先生的学术影响及于日本、台港及东南亚地区,仅 在台湾一地翻印出版他的学术着作就有十多种。其学术论着在国 内也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中国图书奖。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多年酝酿、筹划,在张先生生前同 事和学生——历史文献研究所诸位老师配合下,终于从 2003 年 启动《张舜徽集》的编辑出版计划,预计在 4 年内完成。2004 年 3 月,文集第一辑五卷七种以整体形象、崭新面貌亮相。它们 包括:《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国古代史 籍校读法》、《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清人文集 别录》、《清人笔记条辨》。《文集》每卷后均附有张先生已出 版的着作目录。《张舜徽集》第二辑五卷(包括《周秦道论发 微》、《郑学丛着》、《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 《清儒学记》、《爱晚庐随笔》)的编选工作也已就绪,进入编 辑出版流程,可望在不久的将来与读者见面。另外几辑也将在近 年面世。 这里我们不妨借用几位学者的挽张先生联来结束这篇短文: “着作等身,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文献宗师,弘扬民族文化领 路人。”(杭州大学仓修良)“万世文献方家,英灵永寂;一代 国学大师,宝典长存。”(山东大学洪浩菲)“学贵博通,冶经 史子集于一炉,初月上书台,海内皋比堪屈指;心游费隐,越古 今汉宋而独造,幽兰托毫素,黉门薪火有传人。” 5Vz万圣书城

【张舜徽集】 【作者】张舜徽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国文献学》为我国文献学领域的奠基性着作,分十二 编,六十章。除论述文献学的范围、任务和古代文献的流传及类 别外,对版本、目录、校勘等有关整理文献的基本知识,论述尤 为详明。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和丰硕成果,历代校雠学家整 理文献的辉煌业绩,书中都作了总结性的介绍。最后两编,对今 后整理文献的工作指出了努力途径,提出了具体设想。 张舜徽先生(1911—1992)是一代国学大师。新版《辞海》“张 舜徽”条如是介绍:“中国学者。湖南沅江人。崇尚乾嘉朴学, 治学以文字、音韵、训诂为根柢,长于版本目录、校勘、考据, 在经学、小学、史学诸领域均有成就。曾任兰州大学教授、中文 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华中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历史 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学会第一至第三届会长。着 有《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郑学丛着》、《清人文集 别录》、《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说文解字约注》、《中华 人民通史》等。” 张先生一生勤奋治学,博涉四部,在传统学术诸多领域造诣精 深,留下了大量论着。着名学者蔡尚思先生称其为建国后在世的 极少数几个国学大师之一。香港曹聚仁先生认为张舜徽经史之学 成就远在钱穆之上。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多年酝酿、筹划, 在张先生生前同事和学生——历史文献研究所诸位老师配合下, 2003 年启动了《张舜徽集》的编辑出版计划。2004 年 3 月《张 舜徽集》第一辑五卷以崭新面貌亮相。《张舜徽集》第二辑五卷 编选工作也已就绪,进入编辑出版流程,可望不久与读者见面。5Vz万圣书城

 二十世纪中,学科分类渐趋细密,治学途径、方法较之先前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不过,在传统学术研究方面,也有少数学者远承古人治学之规,走由小学人经学、由经学入史学之路,博治四部,在文史哲诸领域均取得丰硕的成果。张舜徽先生(以下省“先生”二字)就是这类学者中一位突出的人物。 5Vz万圣书城1911年,张舜徽出生在湖南沅江县一个书香世家。自幼耳目濡染,养下勤奋治学的良好习惯。而祖辈、父辈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爱好,则促使他走向经史朴学的研究道路。从幼年到十多岁,他在父亲指导下,打下了文字学的基本功,并大量读经、读文。十七岁后,他离别家乡,到外地求学。开始到长沙,后来到了北京。他的姑父余嘉锡先生,是着名的目录学家,《四库提要辨证》的着者,当时在辅仁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前身之一)任教。张舜徽住在姑父家,因此得以多识通人。当时京城名流学者,如经学家吴承仕,语言文字学家沈兼士、钱玄同,史学家陈垣、邓之诚,金石学家马衡等人,张舜徽都曾向他们求教。几年之中,每天从早到晚,张舜徽都到北海图书馆读书,日有定程。加之有名师指点,他左右采获,受益良多。他后来回忆这几年的求学经历说:“一生读书进展最速,盖无逾于此时。” 5Vz万圣书城在治学过程中,张舜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精力,读大部头书不畏难。二十多岁时,他有志于通读全史,就舍弃人世一切习俗之好,在涉览其他书籍外,用百衲本二十四史校读殿本二十四史,每天一卷,花了整整十年,全史校毕,写下几十厚册的札记。这些札记后来虽然毁于兵燹,但校读全史的过程无疑提高了他的史识,打下了学问的根基。他的体会是:“为学而不厚植其基,则无以远大。” 5Vz万圣书城凭着深厚的根基,张舜徽博涉广营,在经史子集四个方面都有不少的创获。刚刚三十岁,他便发表了第一部专着《广校雠略》。此后着述不辍,到1992年去世,专着出了二十多部,八百多万字。数量之高,并世学者中实不多见。并有部分遗稿,尚待整理。他曾在《八十自叙》中总结说:“余之治学,始慕乾嘉诸儒之所为,潜研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者有年。后乃进而治经,于郑氏一家之义,深入而不欲出。即以此小学、经学为基石,推而广之,以理群书,由是博治子史,积二十载。中年以后,各有所述。爰集录治小学所得者,为《说文解字约注》;集录治经学所得者,为《郑学丛着》;集录治周秦诸子所得者,为《周秦道论发微》、《周秦政论类要》;集录治文集笔记所得者,为《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而平生精力所萃,尤在治史。匡正旧史,则于《史通》、《文史通义》皆有《平议》;创立新体,则晚年尝独撰《中华人民通史》,以诱启初学;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平生致力于斯,所造亦广。若《广校雠略》、《中国文献学》、《汉书艺文志通释》、《汉书艺文志释例》、《四库提要叙讲疏》诸种,固已拥彗前驱,导夫先路。”此仅为就其平生着述中较费心力者而言,已足以显示出他治学的求实精神、创造精神和博大的气象。 5Vz万圣书城早在20世纪70年代,张舜徽的若干重要论着还未出版,着名学者曹聚仁在其《听涛声随笔》中,就已经把张舜徽的经史研究同国学大师钱穆相提并论。在张舜徽去世后,思想史家蔡尚思着文指出:国学大师“是指旧时所谓经、史、子、集等部图书都读得多,也研究得深,而且有自己见解的。这同时也可以叫做‘通人”’。认为解放后能称得上国学大师的,“似乎也只有柳诒征、钱穆和张先生等少数人。”“张先生是无愧为有学问的通人的!”蔡尚思与张舜徽是同一代人,且岁数稍长。他的评价,是有相当分量的。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学术成就要得到同代人的首肯,比受后辈学者的肯定更要难一些。 5Vz万圣书城2003年,鉴于张舜徽在学术上的突出贡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学校百年华诞之际,决定为这位校史上的代表性学者出系列文集。文集的第一辑于2004年3月推出,共七部五册。即《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合为一册),《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合为一册),《中国文献学》,《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这一辑的内容,以历史文献学的内容为主。以下重点介绍一下《广校雌略》、《中国文献学》、《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四部书,并兼及另外几部。 5Vz万圣书城开展文献学理论研究,建构文献学学科理论体系,贯穿于张舜徽的一生之中。《广校雠略》,是他推扩宋代人郑樵《校雠略》理论与方法的一部文献学着作。全书五卷,分为十九论一百篇,这是张舜徽三十岁以前治学的小结。开卷为《校雠学名义及封域论》二篇,即“目录板本校勘皆校雠主事”、“目录学名义之非”。认为校雠之事始于周宣王之时,至汉成帝时刘向等人校书秘阁,此业乃成专门之学。刘向每校一书辄有一录,论其指归,辨其讹谬,后又集众录谓之别录,当即后世目录解题之始;校书时广储副本,当即后世致详版本之意;校雠时留心文字讹误之是正,当即后世校勘之发端。故目录、版本、校勘三事,“但举校雠,自足该之。语其大用,固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Vz万圣书城张舜徽关于目录版本校勘不必独自称“学”的观点,学者中有不同的看法。不过,这一点并不重要。他称举校雠的大名,旨在强调三者的联系,达到“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标,这一学术宗旨是大家认同的。他关于文献学的若干理论建树,便是他上推校雠古义、考察学术源流的思辨成果。诸如着述体例、着述标题、作者姓字标题、援引古书标题、序书体例等诸多内容,书中皆有论列。如《着述体例论》中,论述自古以来书籍可分为着作、编述、钞纂三大类,有助于人们认识各类书籍的本末先后、高下浅深。又如《汉唐宋清学术论》十八篇,论述辨章学术始于太史公、郑玄校注群经实寓辨章学术之意,直到清代道咸以下学者依附乾嘉之弊、模拟着书之非等等,实际上是一部提纲挈领的文献学史。从汉至清两千年中的文献整理与研究状况,都概括在这里了。 5Vz万圣书城《广校雠略》之末,附有《释例》数种。释例之作,张舜徽是有深意的。他认为:“古人着述不言例,而例自散见于全书之中。后人籀绎遗编,多为之方以究得其例,信能执简驭繁,执类统杂,施之初学,尤为切要。”于是撰成《汉书艺文志释例》,以明刘向、班固叙录群书之旨;又撰《毛诗故训传释例》,以穷经注之源;撰《世说新语释例》,以穷史注之变。 5Vz万圣书城对《广校雠略》中的见解和内容,张舜徽后来又有扩展和发挥。专着一为《汉书艺文志通释》,一为《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通释》是对《汉书·艺文志》的逐句疏释,“凡前人之说有可取者,悉甄采之,句读之有误者正之,史证之偶疏者补之,亦间附论以评断之。”这种立足于史实而有见识的疏释,对读者了解秦汉学术源流、簿录体例,为用至弘。《校读法}则是为指导后辈校读古籍而作,全书分为四编,力求通俗简明。第一编为通论,讲校读古书的基本条件;第二、三编为分论,分论上专谈校书方面的理论与方法问题,分论下专谈读书方面的问题;第四编为附论,谈辨伪辑佚方面的问题。 5Vz万圣书城《中国文献学》是张舜徽七十岁时的着作。当时,他已创建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又被评定为全国首位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深感加强文献学理论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于是马上清理自己的思绪,凭着以往多年的积累,很快便写出这部书,以应学术界的需求。《中国文献学》分十二编、六十章。与先前及同时代的同类着述相比,这部书不仅仅是文献学史的叙述,也不仅仅是文献基本知识的介绍,而重在论证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总结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工作和丰硕成果,阐述历代校雠学家和清代考证家整理文献的业绩,提出今后整理文献的重要工作,以及整理文献的主要目的和重大任务。 张舜徽认为,文献学的范围包罗很广。他采用梁启超“广义的史学即文献学”之说,指出当今的文献学工作者,应该继承前人的方法经验,对保存下来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并且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具体说来,比较迫切的任务有甄录古代遗文、改造二十四史、整理地方志书、融贯诸子百家四项。而整理文献更重要的工作,还在于与研究相结合,从繁杂的资料中剪裁熔铸,编述为内容丰富的通史,为社会服务。显然,张舜徽希望当代的“文献学”,要比过去的“校雠学”取得更高的成就。 5Vz万圣书城《清人文集别录》是一部叙录之作,是张舜徽长期钻研清人文集的成果。十多岁时,张舜徽就开始接触清人文集,三十多年后,所寓目的文集已达一千一百多种。不用说,数量如此之多的文集,不是一般人所能读到,即使能够读到,也不一定抓得住要领、理得出头绪来。张舜徽有感于刘向校书时写作叙录的深意,每一文集读毕,便考订作者行事,记录书中要旨,推究其论证得失,核定其学识的深浅,各为叙录一篇,以推见一代学术的兴替。最后,他从写出的六百七十多家叙录中,选出价值较高的六百家,汇为《别录》二十卷。这六百家文集以儒林、文苑中人物为多,大抵清人在碑传志状、刻书序跋、金石跋文以及诂经证史、议礼明制、考文审音、诠释名物等方面有价值的文集,都收罗进来了。而对诸家考证之语,凡论断审密、确有发前人所未发者,都特为拈出,着意介绍。尤为难得的是,叙录能将每人文集放在一代学术演进的背景下去观照、去解说,从总体上把握清代学术流变,并以比较的方法鉴别各入学术的高下与途辙的异同。全书的编排,略依时世先后,系联而下,其有家学、师承或友朋讲习之益者,就放到一起,以见授受濡渐的轨迹。这部提要性质的佳作,初版后就受到学者们的欢迎。着名学者顾颉刚在给张舜徽的信中,评价这部书“启牖之功,实在张香涛(即张之洞)《蝤轩语》、《书目答问》之上”,称赞张舜徽“别白是非,指明优劣,上绍向、歆之业,下则藐视纪昀之书,其发生影响之大,固不待言也。” 5Vz万圣书城《清人笔记条辨》是《别录》的姐妹篇。清人笔记虽不及文集之多,张舜徽几十年中所寓目者,也有三百多家。经过别择去取,他从中选出一‘百家加以评论,分为十卷,以时代先后编排。每家皆先述其生平,而后言其着述。由于笔记体裁与文集有别,张舜徽所做工作,也与《别录》有些差异,即《自序》中所说的“择其义之可采者,分条件系,加以考辨,亦有综述而论列之者。”所谓的“考辨”与“论列”,就是“凡遇精义美言,则为之引伸发明;或值谬说曲解,则为之考定驳正。”这样,写作形式很灵活,往往是笔之所至,上下五千年,纵横三千里,名言趣谈俯拾皆是。既向读者展示出自己的学识和人生经验,又使读者对清人笔记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清人笔记的这种条辨形式,是叙录的一种变体。 5Vz万圣书城总的说来,《张舜徽集》第一辑所收七书,经过数十年的检验,被公认为历史文献学领域的经典之作。欲人历史文献学之门,这七部书不可不读。 5Vz万圣书城目前,《张舜徽集》第二辑正在紧张地编纂,估计将于2005年夏季出书。第二辑也包括七部五册,即《郑学丛着》、《周秦道论发微》、《史书三书平议》、《清儒学记》、《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爱晚庐随笔》,其中第二部与第三部、第五部与第六部分别合为一册。这里面,有张舜徽研究经部、子部典籍的代表作,也有探索清代学术的系列专着,其学术分量相当重。《爱晚庐随笔》流传甚稀,着名作家孙犁曾说这部《随笔》“内容广泛,经史文艺,无所不包,于近代史料为详。所记充实有据,为晚清以来,笔记所少有。”以其稀见,也作为重要的学术着作在第二辑中推出,以尽快满足若于读者的需求。 5Vz万圣书城

5Vz万圣书城今年是着名学者张舜徽先生的百年诞辰。在此之前,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至2009年出版了《张舜徽集》四辑二十册,包括了张先生的绝大多数着作。2010年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张先生在1942年至1947年间断断续续写的日记《张舜徽壮议轩日记》。5Vz万圣书城

    这些着作与日记的出版,为我们了解先生的生平与学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5Vz万圣书城

    记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读本科时,开始读张先生的《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和《中国文献学》。当时,北大一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生,组建了“学海”学生社团,同时还创办了《学海》,我是这本学生刊物的首任主编。我们邀请王力、宗白华、朱光潜、冯友兰等先生为顾问,王先生还为《学海》题写了刊名。后来张舜徽先生也成为《学海》的顾问之一。因为这些因缘,我毕业后去武汉大学工作时,曾多次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拜访张先生。也因为仰慕先生的为人品格与学问,后来我师从先生攻读博士学位。5Vz万圣书城

    对张先生,大家(包括我们这些学生)对其生平的了解非常有限。张先生一生非常低调,从没写过回忆录和自传这类的文字。只是在“文革”结束后,应约写过一篇《自强不息,壮心未已——略谈我在长期治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的文章,但内容多涉读书与治学,生平十分简略。此外,先生在80岁那年,曾作《八十自述》,也仅一千多字。然而,对于像张先生这样一位人生经历丰富,学术思想深邃的学者来说,这些材料实在是太有限了。张先生在世时,我曾经想采访他,尤其想记录他1949年以前的情况,但张先生不愿意谈,拒绝了我的要求。5Vz万圣书城

    近期,我读先生的日记及相关着作,有两点很深的体会。5Vz万圣书城

    首先,对于人文学者来说,其研究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近几十年来,大学或学者都十分重视大项目,重经费,而轻积累。一套学术体系:项目、经费、核心期刊、被引率、社会反响等,越来越严密,压迫学者不得不就范。有些机构还把上述各项与职称、奖金挂钩。结果,不少学者不得不急功近利,或依靠权力资源获取本是自己不熟悉领域的大项目,或炒作、甚或抄袭。就我所知,张先生从没有承担过什么项目,他的着作都是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从不假手他人。5Vz万圣书城

    其次,学者的心理定力。就我所知,张先生一生有两段最艰难的时期,即抗战时期与文革时期。抗战期间,先生在湖南国立师范学院等校任教,因躲避战火,随校四处辗转,生活非常艰难。在《张舜徽壮议轩日记》中曾记一次避寇的情景。1944年8月13日日寇入村:5Vz万圣书城

    闻之大骇,乃仓皇率妻子负被帐而行,随乡人以共登天子岭,男女千百,呼号啼哭之声,闻数里外。余与诚儿分担衣被,吾妻挟雨具抱谦儿以行。……鼓勇直陟山巅,倦伏丛莽中,惟闻枪声若远若近,时断时续。……是夜即露宿山巅,乡人环坐以待天明。群以虎患相戒达旦。5Vz万圣书城

    数月转徙流离,凡惊魂略定,则不忘读书写作。5Vz万圣书城

    “文革”期间,张先生成了批判的重点对象,多次受到无情的斗争。但他不忧不惧,照常进行《说文解字约注》等书的写作。当时先生全家被赶到一间破旧浴室里居住,屋子低矮阴暗,上漏下湿,真是夏如蒸笼冬如冰。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先生白天忍辱挨斗,晚上回家仍不断写书。雨天房子漏水,水又从室外灌进屋里,先生就整天穿上胶鞋工作,到1971年,共花了十余年时间,完成了几部着作,其中包括200余万字的《说文解字约注》,而誊清全书就花了三年,写秃了几十支毛笔。可以想见,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定的为学信念与坚强的心理定力,是很难做到这些的。而当时,很多学者受到冲击后,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有的甚至自杀。有人说,张先生是“文革”后那一段时间出版学术着作最多的学者,我虽然没有做过统计,但想来应该是不错的,因为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他没有浪费时间。5Vz万圣书城

    先生常年坚持早晨四点钟即起床读书写作,一生所着书,大半写成于天还未明之时。5Vz万圣书城

    先生当年的邻居章开沅先生,曾记述张先生每天早晨四时许必起时说:“书房兼卧室的灯光闪烁于浓密的夜色之中,仿佛导引桂岳众多年轻学人奋力前进的北斗星。” 5Vz万圣书城

5Vz万圣书城《张舜徽集》第一辑五卷于2004年3月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包括《中国文献学》、《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等七种。 第二辑五卷于2005年12月出版,包括《周秦道论发微》、《郑学丛着》、《清代扬州学记》、《顾亭林学记》、《清儒学记》、《爱晚庐随笔》等五种。5Vz万圣书城

  《清儒学记》是一部有关清代大学者学术成就的总结之作,以学派与人物为重点,清代学术源流纲举目张,表现得十分清晰。5Vz万圣书城

近来读张舜徽先生的《清人文集别录》,忽然觉得,先生的书,其实是可以当作人生的教科书来读的。也还可以当作“清人学案”来看的。(抑或学术史?)甚至,跟大思想家黄梨洲的《明儒学案》、《宋元学案》相比,也逊色不多。当然,如果把先生的另一部着作《清人笔记条辨》和这部书合起来看的时候,效果会更好。何况,先生还有那么多的着作。5Vz万圣书城我先买到的是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新世纪万有文库”第九辑中的《清人笔记条辨》,这是张舜徽先生“览涉清人笔记时所作的日札”。但其规模见识,已令我有瞠目结舌般的惊喜。我知道,自己是又一次找到了一座学术宝山。之后,梦寐间所牵念之物中,就有了一本《清人文集别录》在。5Vz万圣书城得到《清人文集别录》的时间,是2006年2月21日。那些天,刚好是春节之后不久,精力和心情,都处在比较好的一个时段,我于是得以观赏我心爱的佳书。书是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3月出版的,第一次印刷,32开本,印了3000本,49万字,21印张634页,价45元。兰色封面上用特大宋体字竖排的“张舜徽集”格外醒目,之后的银白书名也竖排挨着,只是字号要小一些,张先生的手迹和印章,都在旁边。封内勒口上,有张先生的肖像,亦青兰相间,栩栩如生。捧书而读,喜不自胜。华中师范大学此次印行的张舜徽先生着作第一辑,丛书中除了这一本之外,还有《广校雠略》、《汉书艺文志通释》、《清人笔记条辨》、《清人文集别录》、《中国古代史籍校读法》、《中国古代史籍举要》、《中国文献学》几种,都是我所想望的好书。 5Vz万圣书城我觉得,张先生《清人文集别录》写作的角度,除了知人论事之外,最主要的是他对向学、有志于用世精神的褒扬。而且,他的选材也很有特点。在《夏峰集》(十六卷,道光廿五年大梁书院重刊本)一篇中,他在历数了孙奇逢传奇般的经历后,评其人生,说孙奇逢活了九十二岁,“自少居贫困学,饔飧不继,则食糠屑以自活。刻苦自励,以底于成。故其平生教人之语,亦多归于激励。使有志者能自拔于穷困,随其才之大小,各有所树立。”他还大量摘录了孙氏论学的语言:“饥饿穷愁困不倒,声色货利浸不倒,生死患难考不倒,人生之事毕矣。”“学者动言目前为贫所苦,为病所苦,为门户所苦,为忧愁拂逆所苦。不知学之实际正在此。贫病拂逆,种种难堪处,不可轻易错过。若待富贵安乐始向学,终无学之日矣。”“人生最不堪之境,曰蹇、曰困、曰坎,然败小人而以成君子。”“能处人所不能之事,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能堪人所不能堪之忧,其中必有大过人者。遇事便束手,被辱即动心,逢忧愁辄动气,人可得而颠倒之、驱役之。儒生俗士之浅浅者耳。”张先生对这些话有个评价,说是“读之令人气壮。真足以起废立懦,愈于庸常语录之书空谈心性者万万也。”这是先生披沙拣金所得者,对有志向学而又处境困难者来说,这些话无疑就是一笔财富,一种动力。邓之诚先生的《清诗纪事编》里收有他将中年以后精力贯注于其中的诗人小传,其中也有孙奇逢600字的小传一篇,拿来和张先生的对读,也很有意思。邓先生着重写孙氏生平,也述其志趣,并有评语称:“奇逢诗文,不事藻绘,而胎息深厚,情意真挚,似南宋人所作。”显然,这一评述和张先生所述者是有所不同的。对孙奇逢生平的叙述,两人也不尽相同,张先生说“晚岁移家辉县夏峰村,辟兼山堂,读《易》其中,而率子弟躬耕自给。”这是邓先生没有说到的。邓先生说孙“才足以应变”,满兵入境时“所过无完城,独奇逢坚守句容不下。”这又是张先生没有说到的。两位都是一代宗匠,从他们的叙说中,我们或许也会得到一些别样的启发。5Vz万圣书城在张舜徽先生的笔下,前人治学方法的介绍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勉行堂文集》的作者程晋芳鱼门先生的先世因业盐致富,家道素丰,他喜欢聚书,以致于因为这个花尽了钱财。他是乾隆十七年进士,后来又做了吏部主事,参与了《四库全书》的纂修,书成,升为翰林院编修。这样一位人物,竟然于乾隆四十九年六十七岁时在贫病交加中客死关中。斯文漫灭,良可叹息。对此人建树的评说,张先生是借翁方纲的话说的,“翁方纲亟称其笃守程、朱,为后学所宜矜式。”程、翁二人所见有同,因而翁方纲引程为“桴鼓之助”。在张舜徽先生那里,程氏读书的方法,被推为“勤于雠对,而常有新悟,斯亦潜心乙部者用功之楷式矣。”评价相当高。那么,程是怎样读书的呢?张先生详细的作了说明:“晋芳治史之法,每好取相近之书,以比勘其同异。读范氏《后汉书》,则取《三国志》校之;读《汉书》,则取《史记》校之;读《唐六典》,则取杜氏《通典》及《新、旧唐书》校之。”这不是在为今天我们的读书指路吗?5Vz万圣书城如果说《明儒学案》对今天的读者来说,读起来不那么容易上口的话,那么,我读张舜徽着作时所遇到的情况形就不一样了。《清人文集别录》作为现代人的着作,读来很适合我们的口味。也可以这样说,张舜徽先生完全是用现代人的眼光,为了现代学术的发展而进行写作的。在谈到《编录堂文钞》的作者黄纪之及其作品的时侯,张先生不无深情的叙述了这位家贫乏书,因为借书抄书而成就了学问的善学饱学之士的学术建树,也讲了随园老人“怜其贫处之馆而饮食之”并借书给他,供他读供他抄的书林佳话。读来令人不觉神往,并且兴味盎然。这已经带有把优良的学术风尚向后传递的意味了。5Vz万圣书城对人物的品评,是《清人文集别录》的又一特色,并且,这个特色随处可以见到。开篇第一个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钱谦益。因为他的气节问题,他曾被诸多史乘列入二臣传,为士林所不耻。张先生不这样看。他说“昔贤常称不以人废言,况钱谦益有大名于当时,固未可存而不论也。”他还说钱读书极广,所学浩博无涯,“当时阎若璩以学问雄海内,而生平所最钦服者三人,自顾炎武、黄宗羲之外,则谦益也。又曾列谦益十四圣人之首。”张舜徽以为,钱谦益的许多看法,“与顾、黄所言,如出一辙”,他大声疾呼道:“后世薄其为人,遽轻其书,过矣。”这已经把钱谦益推到了明末清初最杰出的人物行列中了。这是很中肯的意见,把孩子和脏水一期倒掉,是很不合算的,先生这是在为新时代的学术指一个正途。这里,我想到了我们对知堂老人和他的文字的态度。新的学术时代,第一位的可能还是一个气度问题。5Vz万圣书城《清人文集别录》对人物的评价很有个性。张先生没有做好好先生。他在《平园杂着内编》(十四卷,道光六年刻本)一篇中对林有席的批评就很不客气。林氏是乾隆十七年进士,曾任东湖县知县,活了九十二岁,但他醉心八股,张舜徽对他的断语是“文格甚卑,无往而非八股之气。”“不足语乎学问之事。”“虽登大耋,而竟以三家村学究终,非不幸已。”《崇雅堂稿》(十卷,崇雅堂全集本)一篇,纯然是对作者王植的一份批判书。王植是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广东知县,官至知州,以卫道自任。此人“得一知县,乃亦沾沾自喜,形诸笔墨,”甚至以被人护拥,坐轿多人辟道,虽绅士也称之为父母官等事为可高兴者,“是岂讲理学者所忍置诸齿牙者哉。非特令人鄙其器小,抑且俗恶不堪矣。”因为对王植学问的考察,张先生连王植的“其祖若父”,也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以为王植的“所诣不深”全然是因为他们对王植早期教育的“陵蹿而施,失缓急之序”所致,这种行为,“非特欺世,亦已欺其子孙矣。”因为王植文字的不足观,连带着,张先生在篇末还对为王植《崇雅堂稿》作序的一代宗匠王鸣盛进行了批评,指出他对王植文集介绍的语言诸如“有天下义理之学,有考据之学,有经济之学,有词章之学。求其本末兼该,华实并茂,为一朝文人之冠者,惟先生庶几足以当之”之类的话,说得太过头了,不是王植所能够当担得起的。张先生并且进一步推测,“两人未尝谋面,且未必亲览其文,徒以植之侄灼,出鸣盛门下,慕其名而乞为此稿撰序。鸣盛应俗为文,不免揄扬逾实,失之简率耳。”这实际上已经是在是在批判学术腐败。如果联想到我们今天的学术界实际,就又不能不惊讶,历史原来真的就是“惊人的相似啊”。5Vz万圣书城

《张舜徽集》是国宝,我读的很浅,但又觉得还是写下来作个记录好,算作是读书的笔记。5Vz万圣书城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张舜徽集《全4辑20册 2009 旧学辑存说文解字约注》是对中国古代学术与文字学研究的深入探讨。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这部书籍的内容和价值。首先,介绍其编辑背景及目的,阐述该书集的重要性;其次,深入解读其中的《说文解字》与注释特色,分析张舜徽对传统字学的贡献;再次,探讨书中涉及的旧学观点与经典的现代诠释;最后,总结这部作品对于当代学术的影响和价值。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探讨,本文将全面评估《张舜徽集》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与意义。

1、编辑背景与创作目的

《张舜徽集 全4辑20册 2009 旧学辑存说文解字约注》作为一部学术巨著,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张舜徽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其在中国古代文字学与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套书籍的编辑出版背景可追溯到20世纪末期,尤其是在国内学术界对古文字学与古文化的重新审视和关注中,张舜徽的研究显得尤为突出。

本书的主要创作目的在于对古代经典《说文解字》进行重新解读与注释。《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字典之一,张舜徽通过其个人学术积累和对字源、字形的独特见解,尝试对该书进行更加深入和系统的注释,力求恢复其原始学术价值。

此外,张舜徽的《旧学辑存说文解字约注》不仅是对《说文解字》的简单注释,更是对字学、文化学的系统研究。这一工作承载了他对古代学术的追溯与对现代学术的挑战,旨在通过恢复传统学术的精髓,推动现代学术研究的多元发展。

2、《说文解字》与注释特色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编纂的字书,以字形、字义、字源为基础,尝试通过分析字形的构造和历史背景,解释每一个字的意义。张舜徽在其注释中不仅仅是重述古人的学说,而是在尊重原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语言学、考古学等多个学科的成果,提出了新的解读与见解。

张舜徽的注释特色之一是注重字形与字义的联系。通过对字形演变的追溯,张舜徽尝试揭示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例如,他通过对“天”字的解释,揭示了“天”字从古代象形文字到现代意义变化的过程,充分展现了汉字作为文化载体的深刻性。

其次,张舜徽强调字源学的重要性。传统的《说文解字》注重字形与字义的分析,而张舜徽在此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深入挖掘每一个字的源流与演变,分析其背后隐含的历史文化意义。这种方法不仅为学者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广大读者理解古汉字的演变过程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3、旧学观点与经典现代诠释

张舜徽不仅在注释《说文解字》时具有独到见解,而且在书中大量引入了“旧学”观点。所谓“旧学”,是指对传统经典和古代学术思想的重新审视和现代化诠释。张舜徽通过对《说文解字》及其他经典文献的解读,力图恢复传统文化的原貌,同时结合现代学术理论,对古代知识进行现代化表达。

例如,张舜徽在对《诗经》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解读思路,他强调《诗经》作为先秦时代的文化载体,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反映。在张舜徽的解读中,《诗经》所传达的“道德伦理”和“天地人合一”的思想,被重新置于现代文化研究的框架下,展现了其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

张舜徽的“旧学”观点的核心在于,他始终认为传统经典具有超越时代的智慧,而通过现代学术的诠释和再造,这些经典的思想可以为当代社会提供深刻的洞察力。无论是字学研究,还是文化哲学探讨,张舜徽的研究方法和理念,都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重构提供了有力支持。

4、《张舜徽集》在当代学术中的影响

《张舜徽集》自2009年出版以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部集字学、文化学、哲学于一体的学术著作,它不仅在字学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启发。张舜徽通过其系统的学术方法与深入的文化洞察,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学术之间的对话。

其中,《旧学辑存》部分对古代文化的再解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范式。通过对古代经典的重新审视,张舜徽的研究激发了学者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兴趣。他的工作帮助当代学术界更好地理解古人思想的精髓,同时也为古代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再造与创新提供了重要借鉴。

此外,张舜徽的注解方法也对后续的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不仅仅是对经典进行注释,更是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挖掘出字词背后的深层意义。这种注解方式不仅拓展了字学的研究视野,也为文献学和历史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总结:

《张舜徽集 全4辑20册 2009 旧学辑存说文解字约注》是一部结合古代经典与现代学术的学术巨著。张舜徽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自己对古代学术深刻的理解与精湛的研究方法,不仅为字学和文化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当代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成果。通过这部作品,读者能够深入理解汉字的源流与演变,领略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总体来说,《张舜徽集》无论在学术研究的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它不仅是对传统经典的继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通过阅读本书,学者与读者都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并将这些智慧应用于当代社会的文化建设与学术研究中。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7:52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7:5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