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全集 共13册 第一辑第二辑 2014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章太炎全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章太炎全集 共13册 第一辑第二辑 2014

《章太炎全集》自1982年整理为八卷集出版以来,已历30余年,新版全集扩充为19卷,将在3年内出齐,颇令读书界期待——虽然目前上市的还只是第一辑八种。章太炎曾把国学一词,释为“一国固有之学”,不过后人对“固有之学”的种种扬弃甚至颠覆,很多却又未尝不肇始于太炎先生。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浙江余杭人,中国近现代着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由于章太炎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学术、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的着述已经成为中国宝贵的学术文化遗产。重新审视章太炎的着作,不仅可以在学术上予以继承,也可以在思考方式上获得新的收获。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对清代顺臣汤斌进行过犀利揭露和解剖,称汤斌“炎黄之胄,服官异族,大节已亏,尚得以理称哉?”(章太炎《诸子学略说》是“伪道学”,使这些以道学之名博取显宦名位的伎俩曝露于阳光之下。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全集》第1&2辑书目: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译文集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演讲集 上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演讲集 下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说文解字授课笔记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菿汉微言、菿汉昌言、菿汉雅言札记、刘子政左氏说、太史公古文尚书说等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訄书》初刻本、《訄书》重订本、检论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医论集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新方言 岭外三州语 文始 小学答问 说文部首均语 新出三体石经考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太炎文录续编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太炎文录初编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齐物论释、定本、庄子解故、管子余义、广论语骈枝、体撰录、春秋左氏疑义答问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膏兰室札记 诂经札记 七略别录佚名徽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春秋左传读、春秋左传读叙录、驳箴膏肓评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共13册 第一辑第二辑 2014xT9万圣书城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与杭州市余杭区联合推出的《章太炎全集》(第一辑8卷)正式出版发行。xT9万圣书城

    据悉,《章太炎全集》广泛汇录包括学术专着、文集、信函、演讲、眉批、译文等在内的章太炎现存的全部着述,涵盖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医学、佛学、西学等诸多领域,共计19卷20册,预计将在2016年全部出齐。xT9万圣书城

    本次首发的第一辑8卷,内容包括章太炎的大部分专着,如《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齐物论释》、《文始》及章氏与弟子所编《太炎文录初编》、《太炎文录续编》等。xT9万圣书城

    早在1979年,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就制订了《章太炎全集》整理出版规划并组织实施,但由于种种原因,《章太炎全集》在出版8卷后即告搁置。此后30余年,各地要求继续整理出版其他各卷的呼声一直很高,但由于章太炎学问博大精深,文字艰深晦涩,常人难以编校,终未付诸实施。xT9万圣书城

    2012年,章太炎嫡孙章念驰、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余杭区政府出于共识,就合作整理出版《章太炎全集》事宜进行了商谈。2013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余杭区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出版《章太炎全集》协议,同时设立《章太炎全集》编纂出版工作委员会和《章太炎全集》编纂出版学术委员会,聘请国内学界相关知名学者、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成员和主要整理者,负责对全部稿件的编纂、校勘、订核、审阅和最后审订工作。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浙江余杭人,中国近现代着名革命家、思想家、史学家、国学大师。其一生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北伐战争等近代史上的重大救国图存运动,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着作等身。由于章太炎对近现代中国政治、学术、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的着述已经成为中国宝贵的学术文化遗产。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

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章太炎全集》(第二辑)正式出版发行。这是继2014年《章太炎全集》(第一辑)出版后,章太炎着作整理工程的又一重大成果。xT9万圣书城章太炎的着作是“一座大山”,《章太炎全集》也是学术界和出版界公认的整理难度高、编辑加工难度高、项目运作难度高的“三高”项目。12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来自上海、北京、浙江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对第二辑的出版意义以及学术价值给予了肯定和高度评价。xT9万圣书城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 共13册 第一辑第二辑 2014xT9万圣书城章太炎有两个非常煊赫的称号——“民国先驱”和“学界泰斗”,被视作乾嘉汉学的殿军,同时也是近代新学术的开创者。他着述宏富,留存下来的文字涉及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医学等各个领域。他的弟子黄侃、钱玄同、鲁迅等,都是各自领域的一流学者。胡适、刘师培、钱穆等近代着名学者也都不同程度受到他的影响。xT9万圣书城“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太特殊的人物,是大家公认的,也是鲁迅指出过的,一个是革命家,一个是学问家。从革命角度讲,一系列的政治观念,涉及到政治事件、政治思想,都是从他那来的,而从学术角度讲,我们任何一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语言学史等都不可能绕开他,而且要给他留很多的篇幅。”在座谈会上,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傅杰如此评价道。xT9万圣书城正因为其学问包罗万象,加之文字艰深晦涩,《全集》的整理出版就非常困难。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上海人民出版社即组织章门弟子及相关领域专家对章太炎的着作进行了首次较为系统的收集整理,从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章太炎全集》8卷,成为后来学术界进行章氏研究时依据的基础资料。但种种原因下,最后也只出了这8卷。xT9万圣书城2012年,《章太炎全集》出版工程重新启动,并于2014年出版了第一辑。第一辑的8卷正是在1980年代版本基础上进行的重排和修订。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齐书深认为,从难度上说,《章太炎全集》三辑的整理与出版,难度是越来越大的。xT9万圣书城此次出版的第二辑共四种五册,包括章太炎嫡孙章念驰整理的《演讲集》上下册、马勇整理的《译文集》、王宁主持整理的《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和虞云国、马勇共同整理的包括《箌汉微言》、《箌汉昌言》、《太史公古文尚书说》等多种着作在内的一册专着。其中《译文集》以及专着一册中的《太史公古文尚书说》、《古文尚书拾遗定本》、《刘子政左氏说》和《清建国别记》均为首次整理面世。xT9万圣书城“第一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了一流专家的整理,我们这次更多的是进行修订。而第二辑时,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情况。”齐书深介绍,比如对于首次整理问世的着述其难度自不待言,而像《说文解字授课笔记》,除了在数十年间不断修订完善外,为保持和原笔记风貌一致,这次出版社还请来了书法家全部进行手写。另外,对于章太炎在行文中喜用古体字、异体字,出版社虽感处理起来困难,但仍然尊重章太炎的用法,对古体字、异体字予以保留,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原貌。xT9万圣书城嫡孙历时数十年xT9万圣书城搜集章太炎演讲130余篇xT9万圣书城此次出版的第二辑则不仅包含了此前从未整理过的数种着作,还收纳了130余篇散佚于报刊的演讲。xT9万圣书城在这次座谈会上,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章太炎虽然着述丰赡,但是仍然与其学问之精深广博不成比例,其许多思想往往散佚于当时的报刊。章太炎生前曾在全国各地,乃至东南亚、日本等地进行了上百次的公开演讲,涉及地域广、时间跨度大,搜集起来十分困难。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嫡孙章念驰历时数十年细心搜集,翻阅查找晚清至民国间的各种报纸,搜得130多篇,曾部分结集出版。再根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马勇补充的一些其他日记、文章中保留的演讲记录,以及编辑团队利用上海图书馆的报刊检索系统和各种线索梳理搜索所得,才有了上下两册规模的《演讲集》。xT9万圣书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认为,《演讲集》的出版,对于系统全面地了解章太炎一生的成就非常重要。他特别提到《演讲集》中章太炎在民国初年的一系列关于时政的批评,比如在民国元年四五月之间,就已经对孙中山的许多做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政党应该是集体的政党,而不是一个人的党。xT9万圣书城又如在黄花岗起义一周年纪念仪式上的讲话,章太炎就讲到黄花岗死者不能复生,但以往的官吏现在摇身一变而为民国的官吏,而民国的官吏已经开始腐败了。在以往的研究中,学界往往或重视章太炎学者的一面,而忽略其革命家的一面,或者相反,所以在陈尚君看来,这些演讲,“对于完整系统地了解章太炎先生一生成就,包括政治非常多元的性格,以及在民国初年的政治变动是非常有意义的。”xT9万圣书城授课笔记中xT9万圣书城见学者治学态度xT9万圣书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李国英在跟随乃师王宁进行《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原始笔记的搜集时,拿到了包括鲁迅、朱希祖、钱玄同等章太炎弟子在内的八本笔记。在看到这些笔记时,李国英感到很震撼,不仅文字漂亮,而且记录都很认真。xT9万圣书城

“现在讲课的时候,我有时候跟学生讲,不知道你们听老师的课,记完了笔记有没有人把笔记再看一遍。鲁迅、朱希祖、钱玄同他们的笔记都不是当场记下来就完了,都是整理过,而且会和其他同学对笔记。尤其是钱玄同,整理了很多人的笔记,里面会引用到别人怎么记的。”在李国英看来,“这些学者能够成为着名的学者、大学者,可能他们在开始学习的打基础的阶段就是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做学问。”xT9万圣书城众所周知,章太炎是中国语言文字学发展当中的里程碑式人物,但其留下的相关着作并不多。李国英认为,“有了这份太炎先生讲说文的笔记,就弥补了这个空缺,使我们可以全面地看到太炎先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学术思想。”xT9万圣书城据悉,为保证编校质量,备受关注的《书信集》等原计划在第二辑出版的书目将放到第三辑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计划于2016年将共计20册的《章太炎全集》初步出齐,此后将陆续出版单选本、注释本以及补遗等。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关于编辑、刊行《章太炎全集》的重大意义,其实不必多言。十年前,我在《胡适全集》出版座谈会上已提及,晚清及五四两代学人中,起码有二十位值得出全集。而其中最让我牵挂的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至今没能完工”的《章太炎全集》(陈平原《“大家”与“全集”》,《中华读书报》2003年9月17日)。近几年,因国家经济实力提升,以及文化政策的转向,各出版社热衷于为诸多近现代“大家”编印全集。这自然是大好事——但好事必须用心做,才可能有好的效果。本文借助《章太炎全集》第一辑的刊行,谈论编印“全集”的宗旨、体例、陷阱以及可能性。xT9万圣书城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针对的,主要是近现代文人学者。编陶渊明或李白、杜甫的全集,当然是多多益善——即便残篇断简,也都弥足珍贵。近现代人物不一样,因保存资料及传播言论的途径相当多样,取舍之间,最好仔细斟酌,避免“拣到篮里就是菜”。至于将讨论对象局限在“文人学者”,那是因为,政治家的“全集”,某种意义上属于“个人档案”(如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刊行的共2800万字的《李鸿章全集》),至于那些文字是不是他本人所撰,或属不属于“着作”,均可忽略不计。xT9万圣书城

    在我心目中,章太炎既是个“有学问的革命家”(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也是个“有思想的学问家”(陈平原《当年游侠人——现代中国的文人与学者》58—65页,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适合于拿来跟已刊的《蔡元培全集》《鲁迅全集》《胡适全集》等,以及诸多正在编辑的全集做比较。也就是说,本文之谈论为何以及如何编全集,眼光并不局限于章太炎一家。xT9万圣书城

    在正式讨论之前,先说一个小问题。此次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章太炎全集》第一辑共八卷,虽说是旧书重刊,但经过了精心校订,仍然值得期待;只是删去了原先的卷数,徒增日后引证的困难,实在不应该。我猜想,出版社心里没数,不知道总共能出多少卷,也无法保证依次推出,于是采取这种“模糊战术”。其实,本就不是编年文集,最后附上年表以及索引即可,没必要如此缩手缩脚。不写卷数,三四种书合刊的,勉强还可以描述;日后那些诸多篇章集合而成者,真不知道该如何征引。建议上海人民出版社从长计议,还是为《章太炎全集》加上卷数,以方便读者及学界。xT9万圣书城

    好,闲话休提,言归正传。本文连评论带建议,准备讨论“‘全集’为谁而编”、“编者的努力与权限”、“演说与报道”、“书札与题跋”、“翻译与编书”、“个人着作还是专题档案”等六个问题。xT9万圣书城

    一、“全集”为谁而编xT9万圣书城

    全集为谁而编?当然主要不是为作者。除了“蒙冤受屈”或突然冒出来的怪才,一般情况下,够格编全集者,其着作大都已经刊行过。后人为其编全集,不外将全部着作及文章集合,加上日记、书信及若干“未刊稿”。对于作者来说,如此“泥沙俱下”,不仅不加分,反而可能“有损光辉形象”。因此,常有眼界很高的作家或学者临终前要求烧毁手稿,也常有遗嘱执行人违背诺言,在作者身后源源不断地推出未经作者本人审定的“遗作”。如此近乎“背叛”的行为是否值得嘉许,见仁见智。xT9万圣书城

    我多次以清人全祖望的《奉九沙先生论刻〈南雷全集〉书》为例,说明编全集的难处。全祖望称,黄宗羲前面的文集好,是他自己编的;后面的文集不好,因生前来不及校订,弟子又不敢删改,难免玉石杂陈,可惜了。古人出书难,编纂文集或全集时,多少有所取舍。现在不一样,出书太容易了,于是各家文集及全集遍地开花。说是“文化积累”,可对具体作者来说,出全集不一定是好事。把能找到的东西都放进来,表面上很丰富,实则因其过分芜杂,反而降低了水准。xT9万圣书城

    不允许悔其少作,不允许掩盖瑕疵,不允许修正错误,甚至不允许保护个人隐私(这世界上或许真的有“事无不可对人言”者,但并不可爱),全都一股脑给“全集”了,这其实是很残酷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编者,自认为是作者的功臣;殊不知,弄不好就成了作者的敌人。xT9万圣书城

    作者身后管不了,就这样被后人有情或无情地“全集”了,这到底是祸还是福?编者之所以不遗余力,非要穷尽所有资料不可,有时是不忍埋没天才,有时是基于学术判断,有时则只是为了显示自家迥异常人的见识或韧性,当然,也不乏借此牟利的。不管出于何种考虑,编全集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完善作者的“光辉形象”,而是为了满足专家型读者的研究兴趣。xT9万圣书城

    既然编全集主要是为了方便专家学者的研究,那么,若同一着作有多种版本,编“汇校本”是个好主意。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实践论》、《矛盾论》,还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前后版本有很大差异,若加以汇校,显示作者修订的足迹与用心,对学界很有意义。可这么做,作者本人愿意吗?毛泽东的着作有点特殊,不是谁想编校就能编校的。文人学者呢?记得钱锺书曾起诉刊行《〈围城〉汇校本》(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的出版社及编者。怎么看这件事?这涉及现代文学和古代文学的一个重大区别。古代作家编集子,大都是晚年自己或门生帮助定稿,然后刻印流通。现代文学不一样,基本上是随写随刊。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很多人“悔其少作”,但又对那些泼出去的水无可奈何。xT9万圣书城

    作者有权提供最权威的版本,甚至在版权保护期内,拒绝重印已被替换的初版;研究者的立场不一样,他们希望了解你原初的思考及表达。各有各的立场,也各有各的苦衷。我的看法是——只要曾公开出版或发表过的,编者就有权将其收入全集(在不违背版权法的前提下)。比如,同题着作或文章,若有较大差异,且都值得重视,不妨以汇校本或并置的方式入集。就像此前《章太炎全集》第三卷收入《訄书》初刻本、《訄书》重订本与《检论》;同理,东京国学讲习会本(秀光舍印刷)及章氏丛书本(浙江图书馆刊)《国故论衡》,可以携手进入全集。至于“先校本”那二十五处改订该如何呈现(参见周振鹤《关于章太炎〈国故论衡〉的“先校本”》,《国学茶座》第一期,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9月),再议。xT9万圣书城

    太炎先生文章颇有初刊杂志,日后修订成书的,如1902年《新民丛报》第五、第九、第十五号刊载的《文学说例》,即《訄书》重订本《订文》第二十五所附之《正名杂义》,二者立意相同,但有很多增删;1906年《国粹学报》第二十一至二十三期所刊《文学论略》,日后改订成《国故论衡》卷中《文学总略》,也有许多变化。这种情况,建议兼收并蓄。xT9万圣书城

    这么说,估计不会有太大争议。你能钩稽出多少佚文,只要证据确凿,编全集的照单全收,学界也乐观其成。问题在于,作者生前未刊,且很可能不愿意公布的资料,编者有没有权力将其收入全集?xT9万圣书城

    二、编者的努力与权限xT9万圣书城

    凡编全集的,都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报刊上辑佚,书籍里爬梳,档案馆里搜寻,加上亲属的翻箱倒柜,尤其重视那些从未面世的“手稿”。如此劳作,固然体现编者的职业精神,可是否需要考虑作者本人的意愿?盗版是一种侵权,强迫作者接受的着作,是否也属于“侵权”?除了去年发生的杨绛诉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钱锺书书信手稿专场”,还有一件并未尘封的往事——1997年5月,钱锺书、杨绛起诉大连出版社未经授权,在《记钱锺书先生》(牟晓朋、范旭仑编着)一书中擅自刊出钱锺书书信108封,诗73首,手迹65件。国家版权局裁定:停止发行该书,封存并销毁库存,对出版社罚款1万元。xT9万圣书城

    因为杨绛的极力抗争,那些散落各家的钱锺书信札无法公开发表或结集出版。杨先生去世以后呢,后人编钱锺书全集时是否有权将其收入?不是真假的问题,关键在于作者的意愿。私人信札中,口无遮拦,发表出来很得罪人;还有另一种可能性,本就是应酬的客气话,所有评价都做不得准。若这些都进入全集,当事人很不情愿。原因是,一旦进入全集,日后的研究者必定大量引用,且不考虑语境与文体等。如今检索这么方便,研究者断章取义,胡乱发挥,是常有的事。为了防止冤枉好人或被“有心人”利用,钱锺书、杨绛夫妇决定用法律手段自我封存这批东西。作为读者,我们是否需要尊重他们的意见?xT9万圣书城

    还有另一种“手稿”,在我看来也不值得整理出版——那就是作者在长途跋涉中留下的零星足迹。已经有完整的成果呈现,除非蕴含某种机密或有重大变故,否则那些阶段性的思考没必要保留。当初为王瑶先生编全集,我拿到不少师母提供的有关中古文学研究的手稿。一开始很兴奋,可仔细比对,稍成规模的,或修改后进入了《中古文学史论》,或在别的文集中使用了,或本身就没有什么价值,最后一篇都没用上。虽有点沮丧,但我以为这么做是负责任的。目前各家全集之被诟病,漏收之外,更包括很多不该有的“重出”,以及没有多少必要的“刻意打捞”,这恐怕与编者“贪多求全”的心态有关。在我看来,编全集不仅是辑佚的功夫,更包括学术判断。以为既然编全集,那就事无巨细、只言片语都收录,这种编辑思路,我不认同。xT9万圣书城

    十年前撰写《“未刊稿”及其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年3期):我提及编《王瑶全集》时,要不要收他的检讨书,我有过挣扎。关于这个问题,我是少数派,少数服从多数。但我始终认为,这些明显属于违心之作的“检讨书”,应该作为史料单独刊行,或放在图书馆、档案馆里供人查阅,而不该收入全集。我当然明白,这些东西对研究者很有用,可我们是否需要尊重作者的意愿?我记得很清楚,王瑶先生生前说过好几次,1972年香港波文书局影印《中国新文学史稿》,附录《批判王瑶及〈中国新文学史稿〉专辑》,收入12篇北大学生的批判文章以及他本人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的自我批判》,对此他非常气愤——说盗版也就算了,还让我背黑锅,实在不应该。这些批判文章取自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编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刊行的《文学研究与批判专刊》第三册,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已经公开发表的“自我批判”尚且如此,那些躺在档案馆或家属手中的检讨书,是否有必要收入全集,我确实很犹豫。有时候想想,作为研究者,我们是否太自私了,为了自己的研究方便,而不太顾及作者的感受。随着档案的日渐公开,还有私人收藏的浮出水面,很多当事人不愿意刊行的“手稿”(尤其是牵涉个人隐私者),难道都有必要整理且收入全集?xT9万圣书城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文章其实已经刊出过,只是作者出于某种原因,不太愿意提及。这个时候,全集的编者确实有权力将其钩稽出来,呈现给读者。比如《太炎先生自定年谱》及《太炎先生自述学术次第》都避而不谈1910年刊载于《教育今语杂志》的多篇白话文,日后被张静庐编辑成书,以《章太炎的白话文》(上海:泰东图书局,1921年)之名刊行。这册小书因错收了钱玄同的《中国文字略说》、漏收了第四册上署名独角的《论文字的通借》,加上各文入集时改动了题目,曾引起很大争议(参见陈平原《关于〈章太炎的白话文〉》,《鲁迅研究月刊》2001年6期)。但撇开书名,这些文章还是应该进入全集的。xT9万圣书城

    三、演说与报道xT9万圣书城

    编全集碰到的最大困难,很可能是如何处理各式各样未经作者本人审定的演说。“演说”确实存在,可“记录稿”未必可信——入不入全集都是个问题。xT9万圣书城

    先说两件趣事,以见“演说”入集之不易。1917年1月出版的《新青年》2卷5号,刊有《蔡孑民先生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及《蔡孑民先生之欧战观——政教会欢迎会之演说》二文。两个月后,《新青年》3卷1号的“通信”栏里,出现蔡元培致《新青年》记者函,称这两篇记录稿错漏百出,让他坐立不安,“不能不有所辨正”。此信让既是北大文科学长、又是《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狼狈之至,赶紧以“记者”名义附言:“本志前卷五号,转录日报所载先生演说,未能亲叩疑义,至多讹误,死罪死罪。今幸先生赐函辨正,读之且愧且喜。”引领学界风骚的《新青年》尚且如此,其他报章的情况可想而知。xT9万圣书城

    查有记载的鲁迅演讲达五十多次,可收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鲁迅全集》的只有16篇,不全是遗失,许多是作者故意删去。在《〈集外集〉序言》中,鲁迅称:“我曾经能讲书,却不善于讲演,这已经是大可不必保存的了。而记录的人,或者为了方音的不同,听不很懂,于是漏落,错误;或者为了意见的不同,取舍因而不确,我以为要紧的,他并不记录,遇到空话,却详详细细记了一大通;有些则简直好像是恶意的捏造,意思和我所说的正是相反的。凡这些,我只好当作记录者自己的创作,都将它由我这里删掉。”(《鲁迅全集》第七卷5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近几年有编者及出版社不明就里,编“鲁迅演讲全集”,增收不少作者明白表示删去的篇章,实在不应该。严肃的做法是,像朱金顺《鲁迅演讲资料钩沉》(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或马蹄疾《鲁迅讲演考》(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那样,只做考据与辨析,而不将其收入鲁迅着作或全集。xT9万圣书城

    最理想的,莫过于都像《蔡孑民先生言行录》(新潮社,1920年)那样,所有“演说”都经过作者本人的校订与认可。可实际上做不到,让后世编全集的人犹豫不决的,正是这些未经作者审定但又有明确记载的“演说”。xT9万圣书城

    1922年章太炎的上海讲学,有三种不同的记录整理本——《申报》的摘要本、曹聚仁笔录《国学概论》(上海:泰东图书局,1922年)、张冥飞笔述《章太炎国学演讲录》(上海:梁溪图书馆,1925年)。在“本埠新闻”版摘要介绍章太炎每回的讲演内容,这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了,对《申报》本不好苛求。真正需要比较的,是曹、张二本。张书错漏百出且乱加按语,封面上还赫然写着“长沙张冥飞、浙江严伯梁批注”,难怪章先生极为愤怒。据太炎先生晚年弟子沈延国称:“又先师曾谕延国云,昔在江苏教育会演讲,曹聚仁所记录(即泰东书局出版的《国学概论》),错误较少;而另一本用文言文记录的,则不可卒读。”(参见沈延国《章太炎先生在苏州》,载陈平原、杜玲玲编《追忆章太炎》394页,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年)。年仅21岁的曹聚仁,其记录整理本为何能得到一代大儒章太炎的赏识?除了曹本人所说,听得懂余杭话,事先读过《国故论衡》和《检论》,故熟悉章太炎的学术思路,还有就是曹使用的是白话,更能传达太炎先生讲演时的语气与神态。对比张冥飞那蹩脚的文言本子,你会发现,章太炎很有个性的语言,以及许多精彩的表述,全被现成的套语弄得面目全非(参见陈平原《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文学评论》2007年3期)。具体到编《章太炎全集》,我主张收入曹聚仁笔录的《国学概论》,只是需要略加说明。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晚年在苏州讲述国学,有诸多弟子记录整理,流传也很广。如1980年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编印的《章太炎先生国学讲演录》,以及近年刊行的各种《国学讲演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出于对太炎先生的尊重,以及保存史料的需要,此书可以进入全集,但必须说明,这并非章太炎本人着作。太炎先生晚年弟子汤炳正称:“当时,应全国学术界的要求,每一门课讲毕,即将听讲记录集印成册。先生以精力不给,付印前皆未亲自审校。因此,在听讲记录出版时,他坚决反对署上自己的名字。”(参见汤炳正《忆太炎先生》,载陈平原、杜玲玲编《追忆章太炎》462页)xT9万圣书城

    至于各种新闻报道中引述的“只言片语”,一来真假难辨,二来脱离特定语境,很容易产生理解的误差,故我不主张辑录并入集。这方面的工作,应留给考据学家、传记作者或年谱长编去处理。xT9万圣书城

    四、书札与题跋xT9万圣书城

    编全集的人最倚重且最花工夫的,是整理日记,因《章太炎全集》没有这个问题,故从略,转而谈论题跋与书札。xT9万圣书城

    因在北大图书馆里多次撞见胡适题跋的藏书,曾呼吁相关人士“尽早编纂并出版胡适藏书目录及胡适藏书题记批语”(陈平原《关于建立“胡适文库”的设想》,《中华读书报》1998年9月30日)。很可惜,胡适藏书被打散,重新集合并不容易,目前虽有若干成果面世,但离“野无遗贤”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我很庆幸暨南大学图书馆入藏章太炎藏书300余种,经过多年努力,共辑录章太炎题跋批注近八百条,成书《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济南:齐鲁书社,2012年)。此书以及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笔记,王宁整理抄录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我以为均可进入全集。批注及题跋如何入集,也是个难题。比起中华书局马上刊行的《王国维批校〈水经注签〉》,我更倾向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的做法。前者全彩影印,定价6000元,属于纪念版,不适合进入《王国维全集》。xT9万圣书城

    除了钱锺书这样明确反对刊行自家信札的特例,一般编全集的,征集或搜罗书札都是重头戏。可这里有个明显的误区,编者为了体例统一,颇有按日期编排信札的;这样一来,忽略了作为特定文体的“书”与日常生活的“信”的差异。若《太炎文录初编》收录的《与人论文书》、《与人论朴学报书》、《与邓实书》、《与王鹤鸣书》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更不要说《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一政治史或思想史上常提及的雄文了。如此“文章”,应该在文集中露面,而不该与讲述日常琐事的信札混编。怎么厘定二者的边界呢?以作者生前是否公开发表为标准——凡作者生前公开发表并认可的,均作为文章看待。比如编《鲁迅全集》时,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初版的《两地书》,就应该作为着作收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鲁迅全集》虽保留了《两地书》的完整性,但将其与其他书信合成一卷,我对此不以为然。xT9万圣书城

    另一种情况比较特殊,虽说是后人编辑而成的书信集,但因专题性很强,值得整体保留。如汤国梨编《章太炎先生家书》(中华书局,196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年刊《章炳麟论学集》(吴承仕藏),建议收入全集时不要打散。xT9万圣书城

    五、翻译与编书xT9万圣书城

     如果是着名翻译家,若傅雷、朱光潜或周作人,编全集时,当然要收译作。但如果其翻译与从事的专业没有关系,要不要收入,则属于两可。xT9万圣书城

    作为专业造诣很深的语言学家,高名凯翻译罗素的《哲学大纲》或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都在情理之中;但你很可能没想到的是,他还是着名的巴尔扎克小说翻译家,有二十种译作,集中刊行于1946-1954年间。我曾因此撰文讨论语言学家的文学兴趣(陈平原《语言学家的文学事业》,《中华读书报》2011年4月27日)。与此类似的,还有王力(了一)留学巴黎期间,翻译许多法国文学名着(左拉、莫里哀、乔治·桑、纪德等)。最初是为了解决生计,可译着译着,译出了兴趣,译出了经验,也译出了名声。但如果编全集,是否需要收录这些翻译小说,值得斟酌。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至1991年刊行的《王力文集》(20卷),除专业着述外,兼收序跋、书评、杂文等,但不收译作。近期中华书局准备推出新版《王力全集》,据称25卷36册,且收入“译着二十余种”。这么说来,其早年译作有望“登堂入室”了。xT9万圣书城

    编全集时收不收译作,学界历来有争议。就以鲁迅为例,1938年印行的《鲁迅全集》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辑,收鲁迅着作、译文和部分辑录古籍,共20卷。1956至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的《鲁迅全集》,只收作者着作及部分书信,共10卷。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行20卷的《鲁迅全集》,第11至20卷包含鲁迅早期译作《月界旅行》、《域外小说集》、《爱罗先珂童话集》、《苦闷的象征》,以及后期译作《毁灭》、《死魂灵》。等。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16卷本《鲁迅全集》,是最为流行的权威版本,此版除鲁迅本人作品外,古籍辑佚或外国译作只收序跋。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行18卷本《鲁迅全集》,基本保持1981年版思路,只是增加了若干佚文及注释。为了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竞争,2012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刊行的《鲁迅全集》及2013年中国文联出版社推出的《鲁迅全集》,都声称涵盖了鲁迅创作、翻译、古籍辑校和科学普及四个方面的所有着述。最勇敢且规模最大的《鲁迅大全集》(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1年),共33卷,约一千五百万字,但其不分青红皂白,一锅乱炖,学界大都不以为然。相对来说,我更倾向于在创作及学术的《鲁迅全集》之外,刊行《鲁迅辑录古籍丛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以及《鲁迅译文全集》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xT9万圣书城

    与王力、高名凯的情况不一样,鲁迅的翻译与创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译作不管今天看来有多少毛病,都值得整理与重刊。问题在于,用什么办法重刊,是收进全集里,还是单独印行。我之所以主张让译作及辑录古籍“单飞”,是考虑到《鲁迅全集》发行量很大,没必要让非专业的读者“闲置”大半部全集。xT9万圣书城

    这就说到了《章太炎全集》,我主张收入英国斯宾塞尔着、曾广铨与章太炎译《斯宾塞尔文集》,以及日本岸本能武太着、章太炎译《社会学》。章太炎的外语水平如何,是独立翻译还是仅起润色作用,这都不在我考虑之列。我关心的是,此举起码表明章太炎的文化视野及学术兴趣。至于《太炎先生着述目录后编》(《制言》34期,1937年2月)中提及,章太炎曾译有《希腊罗马文学史》,“此书译自日文,与前书(《儒书稽古录》)同归长沙章氏”。不知道此“未刊稿”是否尚存天地间,若真能找到且整理出版,对学界来说无疑是福音。xT9万圣书城

    为“大家”编全集时,收不收其编选的书籍,这不能一概而论。一般仅收此类着作的序跋,以见编者旨趣;但也有例外的,如钱锺书的《宋诗选注》,就可以进入全集,因作者将其作为着作来苦心经营,且确有自家面目。只是这样的好事并不多见,故谈及“编书”是否进入全集时,我倾向于从严掌握。xT9万圣书城

    六、个人着作还是专题档案xT9万圣书城

    编“全集”的最大困惑是,这到底是“个人着作”呢,还是“专题档案”?很多分歧其实是由此而生。举个近在眼前的例子,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1998年刊《蔡元培全集》,总共18卷,之所以比高平叔编、中华书局1984-1989年刊《蔡元培全集》的七卷本多出这么多,有钩沉辑佚的功劳,但很大程度在于增加“当时由他主持制定或以其名义发布的重要公文、法规等”。凡从政者,每天都在签文件,这些东西该不该收入全集,是个棘手的难题。当初夏晓虹编《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就曾为此事纠结很久。我曾参与讨论,最后敲定的方案,便是《编辑凡例》所说的:“附录部分收入由梁启超签署之公文,以备研究者参考。因数量过多,凡编者以为意义不大者,仅作存目,不列原文。”章太炎没有这个问题,可如何看待其民国以后的各种通电,是否将其全部收入全集,同样值得考量。xT9万圣书城

    还有读书笔记以及类似读书笔记的短文,到底该不该进入全集,这得看编者的眼光及评价尺度。说句玩笑话,今天的“大家”,去世前若不认真清理硬盘,后人编全集,不知道将闹出多少“冤假错案”。因为读书笔记与短文之间,有时很难分辨。在这方面,杨绛非常明智——与商务印书馆签订协议,将钱锺书的全部读书笔记影印出版。这套《钱锺书手稿集》,共分《容安馆札记》、《中文笔记》、《外文笔记》三部分,前两部分已于2003年、2011年出版,篇幅最大的《外文笔记》最近也已陆续刊行。说好这就是读书笔记,不是个人着作,“钱迷”们尽可在里面翻江倒海,其他人则不妨敬而远之。xT9万圣书城

    这样明确区分,对于作者及读者来说,都是大好事。既保留了资料,也避免了误伤。以此类推,我倾向于全集就是“个人着作”,至于“专题档案”,不妨另外编印——后者针对的是专家中的专家,或有特殊癖好的读者。将两者混为一谈,必定使“全集”功能紊乱,变得越来越复杂,规模也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就是远离一般读者,只能藏身于图书馆。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王仲荦先生是章太炎的晚年入室弟子,泛滥群籍,尤精乙部,除留下《魏晋南北朝史》等大量着作外,对章太炎遗着的整理、出版也关怀备至。《章太炎全集》就是在仲荦先生的精心擘划、辛苦经营下得以问世的。 xT9万圣书城章太炎生前曾手定《章氏丛书》,包括《春秋左传读叙录》一卷,《刘子政左氏说》一卷,《文始》九卷,《新方言》十一卷、附《岭外三州语》一卷,《小学答问》一卷,《说文部首韵语》一卷,《庄子解故》一卷,《管子余义》一卷,《齐物论释》一卷,《齐物论释》重定本一卷,《国故论衡》三卷,《检论》九卷,《太炎文录》二卷、别录三卷、补编一卷,《@⑴汉微言》一卷。有上海右文社铅字排印本,浙江图书馆刊本,上海古书流通处印本和上海世界书局石印本。右文社本刊行最早,多误字;浙江图书馆本刊印最精,收录较多。所收大都是学术专着,《太炎文录》也只收录了一些诗文,而先前登在期刊上的战斗文章竟多被刊落。《检论》是他就《qiú@⑵书》增删而成,但《客帝匡谬》、《分镇匡谬》和《解辫发》等篇也都删除了。1933年,章太炎弟子吴承仕、钱玄同校刊《章氏丛书续编》,收《广论语骈枝》一卷,《体撰录》一卷,《太史公古文尚书说》一卷,《古文尚书拾遗》二卷,《春秋左氏疑义答问》五卷,《新出三体石经考》一卷,《@⑴汉昌言》六卷,共七种,所收不多。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战斗之作。章太炎去世后,章氏国学讲习会编印《章氏丛书》三编,1938年在武汉排印《太炎文录续编》,对《太炎文录》初编、续编不收之作,“不敢续录”,《华国》、《制言》所载书札也未阑入。因此,《章氏丛书》初、续、三等三编,并未曾把章太炎文章搜集完备,特别是有关政治性的诗文、演说辞、时评、函电等,刊落很多。 xT9万圣书城至于时人编辑或坊间流行的,则有《章太炎文钞》五卷,静庵编辑,1914 年3月上海中华图书馆石印本;《太炎最近文录》一册,钱须弥编辑,1915年4 月上海国学书室铅字排印本;《章太炎的白话文》一册,吴齐仁编,1921年6 月上海泰东图书局铅字排印本;另有《章太炎先生尺牍》、《章太炎尺牍》、《章太炎文选》等。其中《章太炎文钞》出版在《章氏丛书》初编之前,掇拾《qiú@⑵书》和《民报》、《国粹学报》诸文,间有《章氏丛书》未收之作。《太炎最近文录》一书, 据编者说:“与右文社近刊之《章氏丛书》无一重复”, 其实只是章太炎1911年到1913年间在报刊上发表的宣言、函电等的汇辑;“附录”虽也录有《民报》的文章,但数亦寥寥。《章太炎的白话文》都是章太炎先生发表在《教育今语杂志》上的讲演记录;至于《章太炎先生尺牍》等,则校印多讹,很少可取。 xT9万圣书城对于章太炎的文章,《章氏丛书》既收录不全,内容又时有刊削,因此,爬梳佚文,雠校异同,重行辑集,很有必要。特别是他在辛亥革命前的战斗文章,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假使未备,我以为是应该一一辑录、校印,使先生和后生相印,活在战斗者的心中的”(《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xT9万圣书城仲荦先生对《章太炎全集》的辑录、校印,一直是非常关注的。 xT9万圣书城还在1961年,我为中华书局编《章太炎政论集》,仲荦先生即很支持。他嘱我搜辑遗文,并就章太炎和经今古文学的关系写一篇论文。后来,我写了《辛亥革命前章太炎学术思想评价》,由仲荦先生交由《文史哲》1964年第2期发表, 标题也是经他改定的。不久,“文革”开始,我们的通讯也就中断了,直到1972年标校《二十四史》,我们才恢复联系。 xT9万圣书城“四人帮”粉碎后,中华书局决定把早已打好纸型的《章太炎政论集》重排出版,仲荦先生很是高兴,嘱我继续辑佚,考虑结集。由于此书只是选辑章太炎的重要政论(有的还限于当时条件,临时抽删)。他切盼把已收到的佚文系年编于我正在修订的《章太炎年谱长编》中。 xT9万圣书城1978年,上海社联负责人罗竹风同志、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李俊民同志到济南开会,仲荦先生提出:章太炎撰着文字深奥,索解为难,很多专着不易句读,且篇幅浩繁,门类庞杂,最好由章氏弟子或再传弟子分别标校。并多次写信给我,协同联系。 xT9万圣书城1979年3月22日至4月4日,中国历史学规划会在成都举行, 仲荦先生和我都参加了,同住锦江宾馆。饭余会后,我经常和仲荦先生商量《章太炎全集》的编纂、出版事宜。他还介绍马宗霍先生的公子马雍同志和我相识,请他提供资料,又和中华书局的李侃、赵守俨同志研究过标校问题。会议结束后,经重庆,越三峡,在武汉停留4天,乘“东方红”12号轮北旋,我们一直在一起。16日晚,轮靠南京, 仲荦夫妇先下,我于次晨抵沪。旅途多暇,我们纵谈古今,更多的是太炎先生轶事和《全集》编纂,包括家属联系、资料征集、人员分工、标校体例等等。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陆志仁同志也参加过会谈,给以有力的支持。临别,仲荦先生提出,由他联系家属和章门弟子,叫我就近在上海和出版部门联系,从而对《全集》整理提出一个可行的框架。 xT9万圣书城这样,仲荦先生就多次发函,和章门弟子、再传弟子联系,得到了山东大学殷孟伦、殷焕先,南京师院诸祖耿、徐复,南京大学程千帆、洪自明,武汉大学黄焯,杭州大学姜亮夫、蒋礼鸿,北京图书馆李希泌,以及苏州的朱季海、沈延国,上海的顾廷龙、潘景郑、王乘六、金德建等先生的赞助。这些先生,都已高龄,有的已年逾八十,但他们都积极支持,主动要求承担任务。如姜亮夫教授于1978年6 月22日给仲荦先生的复信说: xT9万圣书城十日前得大教,百感交集,有千万言,欲向兄一倾吐,急书四、五张而未 xT9万圣书城见主题,目力所不欲,遂尔废置。继思非相见面诉,不足以慰此情,决于文旌 xT9万圣书城来沪时,求与兄一面,此中委曲,不关小己,实属师门làng@⑶垢之忿, xT9万圣书城有不可忍者,相见时当与兄与季海长言。 xT9万圣书城整理章公全集,当随兄后,然目力已耗尽,而年来老病浸遁,记忆斗坏  xT9万圣书城为必能胜此任,崔君富章为助,至善至善,一切相见时再谈。 xT9万圣书城文旌何日南来,苏州诸友是否能来会,印刷既在沪,则实有一集之必要, xT9万圣书城尊意云何?” xT9万圣书城我们经常联系,互通情况,等到稍有头绪,由我写上一份报告,经上海社会科学院转呈上海市有关领导,除说明筹议情况外,提出: xT9万圣书城一、《章太炎全集》的标校工作,采取统一体例,分工负责的办法,每人担负10万字左右。标校采用中华书局《二十四史》规格,每二三十万字分装一册,随点校完毕,随即印出(全书统一版式,分册出版)。 xT9万圣书城二、《章太炎全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面组织,不设编委会或主编名义,仅于每册出版说明提及点校人姓名。 xT9万圣书城三、《章太炎全集》中的古体字、异体字,以及显着的讹舛衍脱的处理办法,和稿本、抄本的校勘意见,另订点校方案,统一规格。 xT9万圣书城上述意见,是仲荦先生授意,由我起草,并经他修定的。8月6日,获上海有关领导批准。在此前后,上海人民出版社和我分别函请仲荦先生来沪主持。 xT9万圣书城9月1日,仲荦先生来函: xT9万圣书城来信收到,知余杭全集事,即可着手,喜可知也。赖陆老周全,玉成其事 xT9万圣书城,乞再三为我致谢。 xT9万圣书城弟本学期有魏晋南北朝史讨论班,系由教育部安排,参加者五人,系重点 xT9万圣书城大学讲师级教师参加,时间只有半年,因九月一日报到,所以我一时不能来 xT9万圣书城沪,行期大概要在“十、一”之后,来时即电告。 xT9万圣书城乞由出版社先来函山大党委,说明要我参加印刷章集,以便安排时间,将 xT9万圣书城来可以来来去去。 xT9万圣书城最好不要在沪做学术报告,主要怕心脏病发作,内人本学期有历史文选课, xT9万圣书城所以不能同行,届时如何安排,还要在家内讨论一下。 xT9万圣书城士复兄那里最好请您去一信,南京方面能担任哪几部书,能定下来。 xT9万圣书城我这几天,陆陆续续发信和各方联系。 xT9万圣书城与此信同时,也发去苏州章导一函,并此附闻。 xT9万圣书城接信后,我即抄交上海人民出版社。并询问仲荦先生来沪确期和参加人选,他于9月12日函复: xT9万圣书城赐函收到。 xT9万圣书城荦过“十、一”定能来沪。此间十月上旬成立史学会,荦必须出席,出席完即来。 xT9万圣书城今日接到孟匡(章导之字)来函,附上原函,阅后请代为保存。 xT9万圣书城章宅事,由弟去苏料理,弟先到沪,晤兄及出版社,休息二三日,在苏住 xT9万圣书城二三日,谒见师母及和导弟把晤,有些私房话,个别谈。 xT9万圣书城念驰能由出版社借调,参加一些工作,但我来沪时他不适宜和我同去苏州 xT9万圣书城(否则反会影响工作),最好我到沪日期,也不告诉他。 xT9万圣书城出版社当仍以汤志yíng@⑷大家和章导为章氏家属代表,工作联系, xT9万圣书城开始全由我和士复兄和他们联系,他们信任得我和士复兄过的。 xT9万圣书城第一次小组会,是否能请孟伦先生也参加,您、我、士复、孟伦、杭大蒋 xT9万圣书城礼鸿五人,如果这样,就各方面有代表了,也能集思广益了。 xT9万圣书城亮夫先生也要来沪(函附,乞代保存),我怕他年事已高(他点校部分, xT9万圣书城由崔富章协助),我有机会当去杭州一行,和他会晤,届时和蒋礼鸿兄商量决 xT9万圣书城定。(杭州之行,是我私人的,因为我母亲坟在杭州,尚未掘去。) xT9万圣书城文集编年,有困难,一打乱,不知何篇为先,以后要从长计议。 xT9万圣书城丛书文集,北图有手稿本,最好请人去复制,《检论》能复制,也好,其 xT9万圣书城余就不必了(有问题去北图对校)。原稿都断句,有的注明年月。 xT9万圣书城殷、蒋、徐约函,由出版社出好了(旅费原单位可报销),不必劳师动众 xT9万圣书城,通过出版局。 xT9万圣书城我来沪最大心理负担,是怕做报告。我自76年心肌梗塞未死,怕上课。所 xT9万圣书城以要求不由上海史学会接待,也不做报告。希望住出版社招待所,或您院招待 xT9万圣书城所,一般待遇,被褥干净些,就行了。家里对此,也万分不安,因为童弟周先 xT9万圣书城生就是多做两次报告,心脏病发作死的。我这次来上海,家庭阻力很大。希望 xT9万圣书城您替我安排一下,除章传事外,一切挡驾。当然,十多年没有来上海,老朋友 xT9万圣书城还要去看望的。 xT9万圣书城此事万望您为弟妥善安排。 xT9万圣书城我遵照他的嘱咐,没有把他来沪的消息告诉上海史学会。这时,我把我们在旅途中谈起的章太炎参与“投壶”事,写了一篇短文,于1979年9月23 日《光明日报》发表。他看到后,于9月28日函我: xT9万圣书城《光明日报》上大文已拜读,礼制会好像是名誉会长而不是会长,让我来 xT9万圣书城沪去苏时,再核对一下。 xT9万圣书城当初,上海人民出版社认为排横行简体,印刷时间省,成本低,出版快。仲荦先生则坚持直排繁体,他于10月4日复我: xT9万圣书城出版集子几点意见,看后,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横行简体的问题。如果这 xT9万圣书城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计划可能会流产,我也无法来上海了。因为参加点校的 xT9万圣书城同志,事先一谈到,就是触及这个问题。当时我们向古籍出版社联系,而不向 xT9万圣书城上海人民(出版社)联系,也考虑到这个问题。 xT9万圣书城章、黄的徒子徒孙很多,我能够把他们组织起来,但有些敏感的问题,我 xT9万圣书城也不能完全左右。想不到作出这样一个决定,这使我很为难。 xT9万圣书城仲荦先生有心脏病,为了《章太炎全集》,还是抱病来沪。11月3日, 我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同志到火车站接他,住申江饭店。在上海,我陪他先后拜访了陆志仁、蔡尚思、谭其骧、朱东润、吴泽、顾廷龙、魏建猷、潘景郑等先生,晤见了朱维铮、姜义华等同志。8日,仲荦同志和我,还有出版社的叶亚廉、 王有为同志偕赴苏州,住乐乡饭店。次日,到锦帆路章寓。太炎夫人汤国梨先生已97高龄,这天特别高兴,看到仲荦先生鬓发皆白,戏语我曰:“还是他大(指仲荦先生),还是我大。”章导同志特设蟹宴,并将珍藏多年的章太炎手稿出示,包括函札和佛学、医学着作等没有收入《章氏丛书》正、续、三编的遗着,还有《刘子政七略别录佚文征》等未刊手稿,汤国梨先生还撰有《章氏丛书序例》及目录。当发现章太炎《致报社书》,申明外间流传的挽联多有伪作,“语句猥杂”,联系到《挽孙中山联》的真伪问题,仲荦先生嘱我迅速撰文。三天后,我写了2000字,经他寓目后送出,这就是1980年4月29日《光明日报》上的《章太炎挽孙中山联辨伪》。在苏州,我们又晤见了朱季海、沈延国、王乘六几位先生。 xT9万圣书城

仲荦先生认为章太炎着作,除手稿、抄稿外,很多藏书上有眉批,是章太炎的读书心得,很有价值,也应该录存。他率先将“藏之箧笥,盖四十余年矣”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校评》整理出来,发表在《历史论丛》第一辑。还把太炎先生讲授《尚书》时的笔记写出。他笃于师门,对太炎先生的片言只字,无不珍惜。 xT9万圣书城从苏州回沪后,山东大学殷孟伦、南京师院徐复、杭州大学蒋礼鸿三位教授先后来到。经过几次座谈,并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反复磋商,拟出了《关于整理出版〈章太炎全集〉的几点意见》。这份意见也是仲荦先生发凡、审定,用出版社的名义印出的。 xT9万圣书城此后,根据所拟“意见”,分工搜辑标校。1980年4月,中国史学会重建, 召开代表大会,仲荦先生和我都参加了,我把我所知道的《全集》进行情况向他作了汇报。1982年,仲荦先生邀请我去山东大学讲学,又得朝夕相晤。这时,日本东京大学近藤邦康教授、华中师院章开沅教授也来济南,荦仲先生特设宴招待,山大的陈之安、路遥同志作陪。在此之前,近藤教授把阿以修三先生在日本发现的《台湾日日新报》上的章太炎佚文,复印分赠刘大年同志和我,我带到济南,交给仲荦先生。他化了好几天时间,过录标校,辑成《章太炎先生清末旅台论文一束》,发表在《历史论丛》第四辑。 xT9万圣书城几年来,《章太炎全集》除个别分册的承担者略有变动外,基本上根据仲荦先生审定的“意见”进行。截至今日,已出版六籍,即: xT9万圣书城第一册  《膏兰室札记》(沈延国校点)、《诂经札记》(汤志钧校点)、《七略别录佚文征》(汤志钧校点),1982年2月出版。 xT9万圣书城第二册  《春秋左传读》和《叙录》、《驳箴膏肓评》(姜义华校点编次),1982年7月出版。 xT9万圣书城第三册  《qiú@⑵书》初印本、重订本, 《检论》(朱维铮校点),1984年7月出版。 xT9万圣书城第四册  《太炎文录初编》(徐复、钱玄、张芷、祁龙威、程敦复、王子慧、汤炳正校点),1985年9月出版。 xT9万圣书城第五册  《太炎文录续编》(黄耀先、饶钦农、贺庸校点),1985年3 月出版。 xT9万圣书城第六册  《齐物论释》、《齐物论释定本》(王仲荦校点),《庄子解故》(朱季海校点),《管子余义》(沈延国校点),《论语骈枝》(陈行素校点),《体撰录》(沈延国校点),《春秋左氏疑义答问》(姜亮夫、 崔富章校点),1986年12月出版。 xT9万圣书城六册共计2212000字。其余各册,有的已经交稿,有的也在进行。 xT9万圣书城1986年6月,为纪念章太炎逝世50周年,在杭州举行国际学术会议。 不料就在会议前几天,仲荦先生却突因心脏病猝发,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伤感不已。会上,由李希泌先生简述仲荦先生对《全集》整理、出版的贡献和代表大会向仲荦先生家属致唁,以示悼念。xT9万圣书城仲荦先生是逝世了,但他对《章太炎全集》擘画、组织和整理、出版的劳绩,却永远留在人间。 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名炳麟,浙江余杭人,中国近现代着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学者。他的学生鲁迅评价老师是“有学问的革命家”。作为学者,章太炎涉猎非常广泛,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佛学、医学等等,加之他的文字艰深晦涩,《章太炎全集》是学术界和出版界公认的整理难度高、编辑加工难度高、项目运作难度高的特殊项目。“章太炎着作的整理实际上不是一代学者能够完成的。他的学问太深了。他是一座高山,每代人对他的着作的整理研究只是走这座高山的一段”,王兴康社长说。xT9万圣书城

三十余年出版路xT9万圣书城

“文革”结束后李一氓担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时期,提出要整理出版近代最有影响的20个重要人物的全集,《章太炎全集》即是其中之一。后来,其他各种均已陆续出版,只有《章太炎全集》因整理难度大、资料搜集难等各种原因,长期未能完成。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全集(第一辑)(全八册)(精装)》xT9万圣书城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xT9万圣书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xT9万圣书城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xT9万圣书城出版时间:2014年05月xT9万圣书城

上海人民出版社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即组织章门弟子及相关领域专家对章太炎着作进行首次较为系统的收集整理,从1982年起到1994年陆续出版了《章太炎全集》8卷,成为后来学术界研究章氏时最基本的第一手资料。xT9万圣书城

“有一次,我在章太炎长孙章念驰先生家里,看到他拿出一个文件,上面记录其实1979年已经把全集规划做好了,包括分成哪些卷、哪一卷由谁来负责。当时太炎先生的一批弟子以及再传弟子都还健在,都有参与,陆续出版了八卷。但之后因整理难度太大,加上资金原因,全集整理出版工作就暂停了,一停就近三十年,学界希望重版的呼声很高”,王兴康回忆道。xT9万圣书城

随着姜亮夫、王仲荦、徐复、朱季海、蒋礼鸿、朱维铮等学者辞世,整理章太炎着述的任务成为一项抢救性工程。近二三十年来,章氏佚文、书信等文献也屡有新发现,可以补充原来的不足。因此,上海人民出版社决定重新整理出版《章太炎全集》,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着求真求全的原则,广泛汇录包括学术专着、文集、信函、演讲、眉批、译文等在内的章太炎现存的全部着述,涵盖经学、史学、音韵学、训诂学、医学、佛学、西学等诸多领域,预计19卷20册。项目于2012年重启,2014年出版第一辑8卷,是对八九十年代初版进行修订后的重版,《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訄书》、《检论》、《齐物论释》、《文始》及章氏与弟子所编《太炎文录初编》、《太炎文录续编》,内容包括章太炎的大部分专着。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全集:膏兰室札记 诂经札记 七略别录佚文征(精装)》xT9万圣书城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xT9万圣书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xT9万圣书城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沈延国、汤志钧 点校xT9万圣书城出版时间:2014年06月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全集·春秋左传读 春秋左传读叙录 驳箴膏肓评(精装)》xT9万圣书城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xT9万圣书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xT9万圣书城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姜义华 点校xT9万圣书城出版时间:2014年06月xT9万圣书城

“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全集,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实际上存在一些问题,受到广大学者关注,去年再版时都进行修正”,王兴康进而强调,“整理《章太炎全集》确实充满了挑战,我们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宁可速度放慢,多投入一点人力,并请有关经学、语言文字学、佛学、中医学等方面的一批专家为我们把关。尽管古籍整理出版总会留下一些遗憾,章太炎本身的学问又太艰深,在我们这一代做到十全十美很难,但我们想,在现在具备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下,还是要努力去做,尽量减少遗憾。”xT9万圣书城

王兴康认为全集出版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原因,另一个是搜集资料问题,要把它做得全、做得好、做得经得起考验,需从各方找资料,很多信息散落全国各地,甚至流落至日本等国外地区,“我们不敢说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但至少在能找到的范围内以及能调动的渠道中尽量搜罗“,他介绍道,“比如演讲集的收录,太炎先生演讲很多,大多数都发表在各种报纸杂志上,章念驰先生花了好多年时间细心搜集,翻阅晚清到民国的报纸,最终找到了130多篇,相当不容易;而且马勇先生补充了一些在其他人日记、文章中保留的演讲记录。同时,我们又利用上图的报刊库进行检索,新发现了几篇太炎先生的演讲,这是新技术带来的成果,以前没办法做到;书信集的收录也一样,比如联系杭州名人纪念馆,获得他们的支持,提供一些太炎先生的书信手稿;又比如关注很多拍卖信息,拿着图录查找。我们一共收了近1000封书信”,“近代出版的报纸实在太多,目前我们没有办法全部都查找一遍,比如章念驰先生介绍过一个细节,章太炎在青岛做过演讲,有报纸登过,我们就没查到。又或者他写给别人的书信要看收藏者愿不愿意拿出来,如不拿出来就不知道这些信的存在。因此收集难度很大”。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全集:《訄书》初刻本 《訄书》重订本 检论(精装)》xT9万圣书城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xT9万圣书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xT9万圣书城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朱维铮 点校xT9万圣书城出版时间:2014年06月xT9万圣书城

然而,虽然搜集资料难度重重,但还有以哪个为准的问题。“比如演讲集,章太炎当初走到哪里,当地的报纸必定报道,不同报纸之间的稿件差距比较大,以哪个为准?再比如,一本书,常常出过几个版本等,后面的版本相对前面做了较大修改,我们也要确定以哪个版本为底本。另一个是辨别真伪的问题,有的出版过,有的没有,要确认资料的真伪,这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很多需要专家来把关确认。”王兴康讲到,所谓经得起考验,在于哪些字应该改,哪些字不应该改。整理过程中会从上海图书馆、浙江等地大量调出原文,重新核对、校改,疑问处请专家把关。比如先生的书信集,本来第二辑可以出,但为了精益求精,调出章太炎纪念馆的书信原件核对,辨别真伪,就放到第三辑。xT9万圣书城

内外合力xT9万圣书城

“这次项目能够重启,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王兴康谈起了章太炎先生的老家——杭州市余杭区给予了包括经济上、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等多方面的支持。他们还热心地帮助联系杭州的章太炎故居、章太炎纪念馆,提供资料。项目也获得国家和上海市的出版基金资助。章念驰先生尤其大力支持,他提供了许多手稿,使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项目团队可以循着线索去收集资料。章念驰先生还亲自参与全集的整理,包括第一辑中的医学集,第二辑中的演讲集。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的出版也得到其他出版社的帮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老师主持整理的《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在中华书局出版,“我们出全集没办法绕过这本。因为这本书是手写的,没法排印。她请来书法家,多次不断校订,写完之后又校订出来,不断改正,又改成手写的,我们也不可能再做一个。经过联系,中华书局同意我们收进全集。”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续编(精装)》xT9万圣书城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xT9万圣书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xT9万圣书城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黄耀先、饶钦农、贺庸 点校xT9万圣书城出版时间:2014年06月xT9万圣书城

 齐鲁书社2012年出版了《章太炎藏书题跋批注校录》,上海人民出版社买来此书版权,增补后收进全集。“章太炎先生有很多藏书,暨南大学有章太炎藏书专藏,先生看书时做了很多眉批、旁批,齐鲁书社的这本书就是把暨南大学图书馆里这些珍贵的资料节录出来。我们这次出版改为繁体字,请原来的整理者暨南大学罗志欢先生等根据原书全部校核一遍。我们又在此基础上进行增补,从先生的其他藏书中收集、节录。但尽管如此,要收全不容易,甚至说不可能完全找到。”xT9万圣书城

上海人民出版社自项目重启,便一步步扎实推进。可以说,章太炎先生全集的出版归功于内外的合力,以及整个编辑室的团队力量,一批年轻的编辑也在这样一个艰巨的项目运作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xT9万圣书城

太炎先生的影响力助推宣传与销售xT9万圣书城

第一辑出版后,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余杭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首发式和研讨会,引起众多媒体关注报道。不仅学界给予好评,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销售也获佳绩,印了三次。第一印后不到半年,单册全部售罄,紧急加印了一次。当当网要求包销的500套,在今年也都卖光,然后又加印了一次。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的影响力之大,我们在出版全集的过程中,包括之后在宣传过程中,都能体会到。开出版座谈会时,在全国范围内请了很多第一流的专家,他们都很忙,但一听说是《章太炎全集》的发布会,都非常愿意参加。大家都觉得章太炎的学问及其各个方面,确实太值得研究了。出版后,销售方面也出乎我们意料。原来我们觉得这套书籍的市场不会太大,认为虽然章太炎本人影响很大,但是毕竟太专,首印时很保守。但后来销售时发现,有些读者专门会买毛边书收藏,还有些读者讲,虽然不是看得很明白,但是愿意去买。”xT9万圣书城

xT9万圣书城《章太炎全集·医论集(精装)》xT9万圣书城点击图书封面可在三大网店购买 xT9万圣书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xT9万圣书城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编,潘文奎 等校xT9万圣书城出版时间:2014年06月xT9万圣书城

着名学者许嘉璐是《章太炎全集》编辑出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全集写的序言,光明日报后来全文转载,第一辑出版后的研讨会上许嘉璐先生也做了发言,《文汇报》等媒体有专访。“所以这套书的宣传还是很到位的。许嘉璐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也是章太炎的后学。许嘉璐师从陆宗达,陆宗达师从黄侃,黄侃是章太炎的学生。前两天陆宗达先生的孙子陆昕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写了一篇文章《我心目中的许嘉璐》,写爷爷和许嘉璐先生的交往。”xT9万圣书城

努力成为章太炎研究出版的重镇xT9万圣书城

《章太炎全集》出版之后,上海人民出版社还会出版单选本、注释本等其他版本,增加专家导读,阐发其中的义理。目前,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在全力以赴出好全集的第二辑和第三辑。xT9万圣书城

今后,上海人民出版社更为长远的计划是要成为章太炎研究出版的一个重镇。目前已出版的有关章太炎先生的着作有章念驰《我的祖父章太炎》、王泛森《章太炎的思想》、金宏达《章太炎传》等。“有些书在很多年之前可能在其他出版社出过,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想尽力去把它们争取过来,让我们的读者研究者,谈到章太炎就想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当然,我们也会高度关注海内外学界章太炎研究的最新成果。” 王兴康社长说。xT9万圣书城

我心目中的《章太炎全集》,应该是一套可读、可藏、可信赖、可把玩的好书。xT9万圣书城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学者、思想家与文学家,他的学术思想与文学作品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思想的变革与发展。本文将详细探讨《章太炎全集(共13册,第一辑第二辑,2014)》这一重要的出版工程,从四个方面全面分析该全集的学术价值、历史背景、编辑特色及其对当代文化的意义。通过对全集的细致剖析,本文试图为读者呈现章太炎这一文化巨匠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中的深远影响及其全集出版的学术意义。

1、章太炎全集的学术价值

《章太炎全集(共13册,第一辑第二辑,2014)》是对章太炎学术思想的一次系统总结,它集结了章太炎的所有主要著作与相关研究成果,是研究章太炎及其思想的权威性资料。这套全集内容涵盖了章太炎的语言学、文学批评、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提供了对其学术观点的全景式呈现。每一篇作品的出版都经过精心的考证与编辑,确保了学术的严谨性和历史的真实性。

首先,章太炎的学术贡献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学术体系。他提倡的“新文化运动”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而全集中的大量作品,特别是那些关于文学批评、历史哲学的理论,至今仍是学者研究的热点。全集中的每一篇作品都代表了章太炎独到的视野与深刻的思想,尤其是在中国语言学和文学批评领域的理论创新,至今对学术界仍具有深远影响。

其次,全集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章太炎的研究对象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交叉使得他的思想具备了独特的视角。而《章太炎全集》的出版,使得学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章太炎思想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例如,全集中涉及到的“民众思想”和“文化启蒙”等主题,对于今天的中国文化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章太炎的思想背景与历史影响

要真正理解《章太炎全集》的学术价值,必须回溯章太炎的思想背景及其所处的时代。章太炎生活在清朝末年与民国初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的关键节点。章太炎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不仅对他同时代的学者产生了影响,而且为后来的思想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章太炎的学术探索紧密联系着中国近代的社会动荡与文化转型。在清朝末期,传统的封建思想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冲击,章太炎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历史变化,他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创新,推动了文化启蒙的进程。在这一过程中,章太炎不仅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还努力将西方的民主、科学等观念融入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

此外,章太炎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他在推动文学革命的同时,倡导文字简化与语言纯化,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历史责任。全集中收录的文学作品及评论,全面反映了他对文学的独特理解,特别是在语言与文学表现形式方面的创新。这些思想不仅为当时的文学界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现代文学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启示。

3、全集的编辑特色与出版价值

《章太炎全集(共13册,第一辑第二辑,2014)》的出版,不仅是对章太炎思想的完整呈现,也是在编辑与出版过程中融入了现代学术标准的成果。全集的编辑团队由一批资深学者组成,他们从文献的原始版本出发,经过细致的考证和校订,确保每一篇作品的准确性与权威性。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不仅为全集的质量提供了保障,也为学术界和读者呈现了最真实的章太炎。

全集在排版与注释方面也下了很大功夫。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章太炎的思想,编辑团队在每篇作品前后都附上了详尽的注释与解读。这些注释不仅解释了作品中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还为部分难度较大的学术论述提供了辅助解读。这样做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尤其是没有相关学术背景的普通读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章太炎的思想世界。

此外,全集中的部分文献是第一次面向公众公开的,这些文献的发现与整理,为研究章太炎的学术人员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研究素材。例如,章太炎在一些私人信件、讲演稿中的独到见解,这些在以往的出版物中没有出现过,是本次全集的重要亮点之一。通过对这些新发现的整理,学者们能够更全面、深入地探讨章太炎的学术思想与文化定位。

4、全集对当代文化的影响与启示

《章太炎全集》不仅是对章太炎个人学术生涯的总结,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启示。章太炎的学术思想强调文化独立与自我觉醒,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展示了一个思想家的文化自觉。今天,我们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冲突,章太炎的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文化和思想的碰撞与交融日益加剧。章太炎强调的文化自信和思想启蒙,提醒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要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在这一过程中,《章太炎全集》为当代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转型中的各种困境与挑战。

另外,章太炎对语言与文学的关注,特别是对文学表现形式的创新,也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启发。他提倡的简洁、明晰的语言风格,不仅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家,也为当代文学的多样性与创新性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对全集的阅读与研究,今天的作家与学者能够从章太炎的作品中汲取力量,推动中国文化的进一步繁荣。

总结:

《章太炎全集(共13册,第一辑第二辑,2014)》作为对章太炎学术思想的全面总结,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历史意义。通过对全集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够了解章太炎在学术界的独特地位,也能够从中汲取关于文化自信、思想启蒙以及文学创新的宝贵经验。在当代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章太炎的思想仍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启示。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典籍,《章太炎全集》必将为更多的学者、文学爱好者和文化研究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学术支持与文化智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8:42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8:44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