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锡瑞全集 全12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皮锡瑞全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皮锡瑞全集 全12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

皮锡瑞既是清代今文经学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也是晚清变法和湖南改革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从经世救时走向维新变法、由“穷愁着书”转而“通经致用”的经历、言行与思想,可谓晚清数十年间社会政治和学术文化变迁的一种缩影。《皮锡瑞全集》所收入的皮氏诗文、日记、函札和经学、史学论着等,是今人研究晚清历史时极其真实而宝贵的原始史料。IB4万圣书城《皮锡瑞全集》收入皮锡瑞已刊和未刊的专着,以及散见各处的单篇文字,汇辑、归类后进行校勘、考订,施以新式标点。为深入开展皮锡瑞生平、思想与学术的研究提供最为系统、完备的资料,也可以为全面开展中国经学史尤其清代今文经学的研究提供极其丰富、宝贵的资料,还可以为深化晚清历史特别是湖南维新变法和新政改革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1850—1908),字鹿门,湖南善化人。光绪八年中式举人,后绝意仕进,以讲学、着述终老。皮氏精治《尚书》,考证经文,彰显奥义,于“伏学”尤具畅微抉隐之功;兼攻“郑学”,深究古礼,疏通两汉今古两家经注传笺,一以扶翼西京微言大义之学;晚年融贯群经,创发大义,出入汉、宋、今、古之间,以其治学主张和成就,使今文义例之学、典制之学和经世之学融为一体,成为清代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之一。皮氏又力主“通经致用”,通达古今之变以救济时艰,见证、参与晚清湖南新政的历史进程。他既是清代今文经学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也是晚清变法和湖南改革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IB4万圣书城皮锡瑞的着述,计有已刊诗文五种十六卷、经学论着二十四种一百零二卷、蒙学教材一种二卷、未刊手稿及后人所辑皮氏遗稿九种,另有若干诗词、书札、讲义、序跋等散见于《皮鹿门年谱》、《近代湘贤手札》、《湘雅摭残》、《翼教丛编》、《郋园全书》、《豫章丛书》等着述和《湘报》、《南强旬刊》、《湖南学报》等报刊。IB4万圣书城截图01.jpg  IB4万圣书城

精彩书评IB4万圣书城皮先生之为大经师,海内外尽人知之。论其经术,固为一时无两。皮先生奋身出而讲学,欲以此振国民之精神,醒当时之聋瞶,南学会之讲学是也。IB4万圣书城——杨树达IB4万圣书城

  非常怪论出公羊,刘孔当时力主张。夏变周文知损益,汉为尧后说荒唐。师承歧路缘先误,党锢终身亦可伤。桃李渐看零落尽,却留梨枣遍湖湘。IB4万圣书城——叶德辉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目录:IB4万圣书城总目IB4万圣书城第 一 册IB4万圣书城总序IB4万圣书城前言IB4万圣书城凡例IB4万圣书城尚书大传疏证IB4万圣书城尚书古文疏证辨正IB4万圣书城古文尚书冤词平议IB4万圣书城尚书古文考实IB4万圣书城尚书中候疏证IB4万圣书城第 二 册IB4万圣书城今文尚书考证IB4万圣书城第 三 册IB4万圣书城孝经郑注疏IB4万圣书城郑志疏证IB4万圣书城附郑记考证IB4万圣书城答临孝存周礼难IB4万圣书城六艺论疏证IB4万圣书城第 四 册IB4万圣书城驳五经异义疏证IB4万圣书城发墨守箴膏肓释废疾疏证IB4万圣书城鲁礼禘祫义疏证IB4万圣书城王制笺IB4万圣书城第 五 册IB4万圣书城师伏堂经说IB4万圣书城礼记浅说IB4万圣书城左传浅说IB4万圣书城圣证论补评IB4万圣书城第 六 册IB4万圣书城经学历史IB4万圣书城经学通论IB4万圣书城第 七 册IB4万圣书城易林证文IB4万圣书城汉碑引经考IB4万圣书城附汉碑引纬考IB4万圣书城第 八 册IB4万圣书城南学会讲义IB4万圣书城湖南师范馆讲义IB4万圣书城经学讲义IB4万圣书城附经学讲义(稿本)IB4万圣书城论理讲义IB4万圣书城师伏堂春秋讲义IB4万圣书城读通鉴论札记IB4万圣书城鉴古斋日记评IB4万圣书城经训书院自课文IB4万圣书城师伏堂笔记IB4万圣书城第 九 册IB4万圣书城师伏堂日记(一八九二—一八九七)IB4万圣书城第 十 册IB4万圣书城师伏堂日记(一八九八—一九〇二)IB4万圣书城第十一册IB4万圣书城师伏堂日记(一九〇三—一九〇八)IB4万圣书城第十二册IB4万圣书城师伏堂骈文IB4万圣书城师伏堂诗草IB4万圣书城师伏堂咏史IB4万圣书城师伏堂词IB4万圣书城师伏堂诗文补遗IB4万圣书城附録IB4万圣书城传记资料IB4万圣书城着述资料IB4万圣书城皮锡瑞着述版本IB4万圣书城皮锡瑞生平大事年表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笔者自一九九八年从事皮锡瑞研究以来,留意搜集皮氏着述,有心开展整理工作。二 柀柸 年,以“皮锡瑞集” 戭},获得全国高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开始对皮氏诗文进行整理。二 柀 五年,又以“皮锡瑞经学遗稿整理与经学成就研究” 戭},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资助,对皮氏经学遗稿进行整理。二 柀柫 年,“皮锡瑞全集”被列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整理项目,全面整理皮氏着述的愿望得以实现。笔者以搜辑完备、编排合理、点校精审 懩缮耍 尽力搜集皮氏各种已刊着作、未刊遗稿和散见文字,依专着、杂着、诗文、日记加以归类,再以刊刻或成稿时间 懒 ,编成这部《皮锡瑞全集》,计有专着二十种、杂着七种、诗文五种和《师伏堂日记》。另外,辑 h晚清至民国时期有关皮氏的传记与着述资料,加上皮氏着述版本与生平大事年表,作 附 h,以便读者参考。除《礼记浅 h》点校初稿由龚抗云教授承担外,全集整理由笔者独力完成。 IB4万圣书城

笔者无论在过去从事皮锡瑞研究,还是此次整理《皮锡瑞全集》,都得到海 外诸多前辈学者、同道好友的精心指点和无私帮助,在项目申请与结项评审中,得到 \多匿名专家的大力支持,或积极给予肯定,或费心指出不足,云天高谊,感荷无既。当然,《皮锡瑞全集》的最终完成,更要感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的立项资助。文献组各位专家、工作人员,特 是项目联繫专家 茞燮 教授的支持、鼓励与宽容,不仅使整理工作得以顺利完成,还直接推促点校质量不断提升。 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一生着述繁富,研究专精,今天要搜集、点校其着述,很有难度。仅就皮氏着述的收集来 h,根据《师伏堂日记》所载,还有不少书札、序跋及应酬诗文有待查找。甚至光绪二十九年(一九 柸 )刊行的《蒙学歌诀》一书,也未能在海 外各图书馆查到,该书虽在十余年前一度现身于国 拍卖市场,但迄未有缘访获。笔者因学力所限,加上时间较紧,目前编出的《皮锡瑞全集》,还存在遗漏、疏失与错误,祈望博雅君子不吝赐教,无论提供资料 Q索,抑或纠正点校谬误,笔者均将铭感在心,俟有时机续加补正。 IB4万圣书城

庋 湘谨志于岳麓书院 IB4万圣书城二 一 柲炅 月二十日 IB4万圣书城

凡 例 IB4万圣书城

保证整理工作的规範性和准确性,根据《清史文献整理工作通则》和古籍整理工作的基本规範,结合皮锡瑞着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凡例》。 IB4万圣书城

一、每种成果前有整理 h明,简述版本源流、所据底本与校本,以及其他需要 h明的事项。 IB4万圣书城

二、皮氏各种着述之卷帙篇次,悉仍其旧,不作更动。惟此次补辑所得,略区 文、诗、词、书札、答问等,置于诗文卷后。 IB4万圣书城

三、凡“经”、“传”、“记”等,若非确指某书(篇),不加书名号。凡“注”、“疏”、“正义”、“解诂”、“集解”、“集注”等,若非确指某书,而指对某书(篇)中字、词、句的注解,亦不加书名号。 IB4万圣书城

四、原有分段者,一般保持原样。原无分段的长篇文字,则按文意酌予分段。原有顶格、退格等行文方式,改 懔F代通行版式。原用小字偏右以表谦卑者,改用与正文相同的文字。原双行或单行夹注文字,一律改用单行小字。 IB4万圣书城

五、诗文补遗及附 h中所收文字,均在篇末标明出处及相关版本信息;原无标题者,据 容或其他依据(如《师伏堂日记》、《皮鹿门年谱》等)酌拟篇名,并加注 h明。 IB4万圣书城

六、校勘工作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IB4万圣书城俜 底本中 F、 、衍、倒文字,确有把握者直接改正,并出校 h明依据;无明确依据者不作更动,出校 h明疑似情况。 IB4万圣书城凡常见笔画舛 F或刻写混同文字,如己已巳、日曰、刺剌、阵陈之类,一律逕改,不出校记。 IB4万圣书城鄯脖 圣讳、清讳之字,如丘作邱、玄作元、弘作宏、胤作允、曆作 、宁作寍等,或出于避讳的缺笔字,逕予回改,不出校记。 IB4万圣书城芊 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等,一般保持原样。个 因电脑无法处理的生僻字或隶变字,在不 b生歧义或无特 用意时,酌改 惩ㄐ凶 。 IB4万圣书城莘 原文残缺 崖 、漫漶不清或无法辨识者,以□表示,出校 h明。 IB4万圣书城薹 皮氏引述文字,儘量覆检原书,遇有差异者,出校 h明;属于略引、撮述大意及无碍文义的文字出入,则不加校改、不出校记。 IB4万圣书城

 昨天请教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吴仰湘先生关于《皮锡瑞全集》的校订出版问题,先生说"皮氏全集的资料收集和文字整理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大概三年内还难以面世."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的〈郑志疏证、郑记考证〉找了好久也没找到,据说有地方可以提供复印件,可我一向疏懒,所以不如直接请教吴仰湘先生,希望先生的整理工作早日告罄!山东出版的郑玄集居然没有附录〈郑志疏证、郑记考证〉,实在让人遗憾,因为这是了解郑玄的必备资料,我偏偏就喜欢上了那位东汉的经学大师!呵呵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    吴仰湘先生,1970年2月生,湖南省溆浦县人。1988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至1999年毕业,先后获历史教育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中国近代史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进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2年加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研人员行列。2006年晋升教授。曾以项羽、吕后、蒋百里、皮锡瑞、朱一新、王闿运、王先谦等人物研究为中心,在各种期刊、集刊、着述或两岸学术会议上发表秦汉史、近代学术史、湘学史、经学史等论文30余篇,并出版《通经致用一代师: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岳麓书社2002年1月)。日前主要从事《皮锡瑞全集》的整理(国家清史编撰工程之《清史·皮锡瑞集》。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1850—1908)清末经学家。IB4万圣书城    湖南善化(今属长沙)人。字鹿门。1883年(光绪九年)举人。后多次参加会试皆落第,遂潜心讲学着书。景仰西汉今文经学大师伏生,署所居名曰“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1890年任桂阳州(今桂阳)龙潭书院讲席。两年后主讲江西南昌经训书院。维新运动兴起后,他目睹民族危机,极言变法之不可缓。1897年返湘。明年春,任湖南南学会会长,先后讲演12次,皆贯串汉宋,融合中西,结合时事,宣扬变化图强,深受听众欢迎。顽固派诋毁南学会,他不避艰险,反复辩难。同年5月回江西经训书院,继续宣传维新变法。戊戍政变后,被革去举人身份,逐回原籍,交长沙地方官严加管束3年,遂杜门着述。晚年历任湖南高等师范馆、中路师范学堂、长沙府中学堂讲席,及学务公所图书课长、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IB4万圣书城    博通群经,创通大义,今文经学,造诣尤深。主张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党同妒真,对各家持论较为公允,为晚清经学大家之一。1908年去世,葬长沙南郊冯家冲。其所着《经学历史》、《五经通论》、《尚书大传疏证》,具有指示经学途径之用。传世着述有《师伏堂丛书》、《师伏堂笔记》、《师伏堂日记》等。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附:IB4万圣书城通经致用一代师 IB4万圣书城——皮锡瑞生平和思想研究(目录)IB4万圣书城序IB4万圣书城

前言IB4万圣书城

第一章 “才人落魄长安陌”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早年的人生困境IB4万圣书城

第一节 早年生活IB4万圣书城

第二节 科举之挫IB4万圣书城

       1 十年蹉跎举人路IB4万圣书城

       2 终生难圆进士梦IB4万圣书城

第三节 归隐与救世的内心苦痛IB4万圣书城

       1 “抱策无端走江海”IB4万圣书城

       2 “英雄拊髀志腾跃”IB4万圣书城

第四节 从穷愁着书到通经致用IB4万圣书城

       1 “比来失意笺虫鱼”IB4万圣书城

       2 “学术与政术相通”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

第二章 “惯阅千古观兴亡”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的前期史论探微IB4万圣书城

第一节 “陈古以切今”IB4万圣书城

第二节 咏史与论政IB4万圣书城

       1 论人才兴废与“匡时正需才”IB4万圣书城

       2 严“夷夏之防”与反抗侵略IB4万圣书城

       3 评王安石改革与“变法应先改宋明陋习”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

第三章 “时务因时而变”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甲午前后的思想转变IB4万圣书城

第一节 经世主张及其思想局限IB4万圣书城

       1 重视农事,施行教化IB4万圣书城

       2 加强边防,抵抗侵略IB4万圣书城

第二节 从经世救时走向维新救亡IB4万圣书城

       1 对西学和洋务的抵拒IB4万圣书城

       2 甲午惨败的刺激IB4万圣书城

       3 “梦与人谈西法”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第四章 “登堂开讲,议论衎衎”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南学会讲学述论IB4万圣书城

第一节 受聘始末与开讲之论IB4万圣书城

       1 留湘应聘IB4万圣书城

       2 论立会讲学之益IB4万圣书城

第二节 讲学的主要内容IB4万圣书城

       1 “合群”论与破除学派门户IB4万圣书城

       2 “开智”论与倡导文明排外IB4万圣书城

       3 “素王”论与宣扬维新变法IB4万圣书城

第三节 皮、叶之争和南学会“停讲”考辨IB4万圣书城

       1 皮锡瑞并未屈从叶德辉IB4万圣书城

       2 皮锡瑞离湘赴赣与南学会“停讲”之真相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

第五章 “善变而取法于古”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的维新活动和变法思想IB4万圣书城

第一节 戊戌时期的维新活动和主张IB4万圣书城

       1 推动湘赣维新变法IB4万圣书城

       2 力变科举,促废八股IB4万圣书城

       3 振兴经济,挽回利权IB4万圣书城

第二节 个性鲜明的变法思想IB4万圣书城

       1 主张渐变以收实效IB4万圣书城

       2 反对尽变西法IB4万圣书城

       3 欲使变法跳出“康学窠臼”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

第六章 “商量旧学,启发新知”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晚年的生活和思想IB4万圣书城

第一节 陷身党祸,心忧天下IB4万圣书城

       1 党禁始末IB4万圣书城

       2 “多恐神州付陆沉”IB4万圣书城

第二节 兴学育材,尽瘁桑梓IB4万圣书城

       1 科举、革命与学堂IB4万圣书城

       2 兴办新学与不废旧学IB4万圣书城

附录IB4万圣书城

一 《皮鹿门年谱》纠误IB4万圣书城

二 《师伏堂末刊日记》文字正误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皮锡瑞(皮锡瑞全集作者),晚清着名经学家,工诗并骈文,以经学闻名于当 时。他博贯群经,创通大义,今文经学造诣很深,主张变法图 强,曾与顽固派作坚决斗争。 皮锡瑞,字鹿门,一字麓云。湖南善化人。1850年12月17日 生,1908年3月6日卒,终年59岁。 皮锡瑞年轻时便有经世之志。他举人出身,曾三应礼部试, 不售,遂潜心讲学着书。他敬仰西汉《尚书》今文学大师伏生, 把自己的住所题曰“师伏堂”,学者因称“师伏先生”。1890年 主湖南桂阳州龙潭书院讲席。后2年,移主江西南昌经训书院。 当时江西推崇宋儒理学,偏重性理,或流禅释;皮锡瑞以西汉微 言大义教诏学者,说经严守家法,词章必宗家数。一时高才俊秀 咸集其门。先后7年,学风大变。中日甲午战争后,他愤恨《马 关条约》的丧权辱国,极言变法不可缓。1898年,维新派创立南 学会于长沙,皮锡瑞被聘为学长,主讲“学派”一科。开讲之 日,官绅士民前来听讲的达300多人。他开讲3个月,讲演12次,所 言皆贯穿汉、宋,融合中、西,听者无不动容。他的讲义及答问, 都刊登在《湘报》上。其子皮嘉祐作《醒世歌》云:“若把地球 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居中央谁四旁。” 这些言论均被顽固派斥之为“邪说煽惑”。顽固派诋毁南学会 时,皮锡瑞不避艰险,往复辩论,表现了救亡图存的热情。这年 秋,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殉难于北京,皮锡瑞悲愤地 作诗哭之。他因参与南学会等活动被告发,清政府指责他“离经 叛道,于康有为之说心悦诚服,若令流毒江西、湖南两省,必致 贻害无穷”,下令革去举人功名,逐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 束。他于是闭门着述,3年后始得开复。1902年夏,他在家乡兴 办新式学校,被聘创办湖南善化小学堂。赣南、常德等地想聘他 担任学堂总教,均推辞不就。翌年,湖南开设高等学堂及师范 馆,他任伦伦理经史讲席,兼代高等学堂监督。当时京师大学堂在 北京请他北成立,经、史、文三科讲座需人,张之洞3次电湘, 上,均以事辞。他留湘讲学,先后5年,历任湖南高等学堂、师 范馆、中路师范、长沙府中学堂讲席,并任学务公所图书课长、 长沙定王台图书馆纂修。他长期执教,博学深思,诲人不倦,三 湘不少学者都出自他的门下。 皮锡瑞30岁开始治经,研精覃思,又经过30年,着书百卷, 成一家言。他的《尚书大传笺》(后更名《尚书大传疏证》)一 书,前后用了10年功夫才完成,自序谓:“殚精数年,易稿3次, 既竭驽钝,粗得端倪。原注引郑,必析异同。辑本据陈,间加厘 定。所载名物,亦详引征。冀以扶孔门之微言,具伏学之梗概。” 皮锡瑞的主要着作有《经学历史》、《五经通论》、《王制笺》、 《圣证论补评》、《郑志疏证》、《六艺论疏证》、《古文尚书 冤词平议》、《尚书中候疏证》、《尚书大传疏证》、《今文尚 书考证》、《汉碑引经考》、《师伏堂咏史》、《师伏堂骈文》、 《师伏堂词》、《师伏堂诗草》等,收入《皮氏八种》和《师伏 堂丛书》。还着有《驳五经异义疏证》、《古文尚书疏证辨正》、 《九经浅说》、《尚书古文考实》、《师伏堂笔记》、《师伏堂 日记》等。 皮锡瑞是今文经学家。今文经,指汉代学者所传述的儒家经 典,用当时通行的文字(隶书)记录,大都没有先秦的古文旧 本,而由战国以来学者师徒父子传授,到汉代才成定本。清代中 叶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今文经 学复盛并具有新的特点。他们看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和危 机,以经学形式议论时政,抨击时弊,对束缚社会思想的考据学 提出批判,主张变法。康有为就曾利用今文经学“托古改制”, 宣传维新变法。因此,今文经学在当时成为改良变法的重要理论 根据。 皮锡瑞治经,服膺伏生,宗今文说,主张《易》、《礼》为 孔子作,《五经》经过孔子整理后,包含特有的“微言大义”, 始成为经。他主张解经当实事求是,不当党同妒真,对各家持论 较公允。因此他的着述没有康有为那样武断,也没有当时的另一 位经学家廖平那样怪诞,他的着作内容,虽缺少很伟大的创见, 但他学术门径很清楚,善于整理旧说,所以他着述的《经学历 史 》、《五经通论》等书, 胪列心得,示学人以途径,对于初学 者特别适用,可谓经学入门书。当然,由于他站在今文学派立场 上,不能超出经学的派别来记述经学,自然有其不足,也曾受到 同时期经古文大师章太炎等人的批评与非难。但是,皮锡瑞的着 作毕竟为经学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有其不可抹煞的学术价值。IB4万圣书城

读皮锡瑞全集之《经学历史》IB4万圣书城   我不鼓励人读书,这是切肤之痛。我就是一个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愚汉。今日买了皮锡瑞全集《经学历史》读的昏天黑地,不分南北。身体也衰弱了,精神也不济了,愈加穷苦和潦倒。真是死不改悔,不亦悲哉!皮锡瑞全集《经学历史》中华书局出版,精装本是36元,是周予同先生注释本。周予同先生注释本可谓精金美玉,痛快之极。我最恨的是有人劝人读书,我想扇他几个耳光。那些最不读书的人就好谈读书,特别是爱劝人读书。最可恨之中最可恨的人是劝人读经。今人又蠢蠢欲动,要孩子读经。天啊!真是造孽!读经能读出一个强大的民族,我不相信。真是白日梦!呜呼,哀哉!不死的幽灵又在喧嚣的飞舞,多少的生命的花朵又将被摧残凋零。有时历史书籍多了,活着就不够畅快,总有人拿祖宗吓唬胆小的人,定数典忘宗的罪名。我就很羡慕美国人,人家就没有经读,活的有几份猖狂,可以说简直是无法无天,然而我们读经的人就有时不得不在人家面前低身下气,有时走在人家的红地毯上也如阿Q喝了六月天的雪水,飘飘然不知身在何处?!IB4万圣书城

关于《皮锡瑞全集》:IB4万圣书城

学界普遍认为皮锡瑞一生“学凡数变”,如同晚清诸多今文学家有过从古文学到今文学的遽然转变。章太炎更对皮锡瑞由古文转治今文大加讥斥。然而根据现存最早的皮锡瑞经学着作——1884年前后所撰《师伏堂经说》稿本,可以清晰地见到他前期关于今、古文经学的基本立场与鲜明态度,特别是其中完整保存的《公羊传》《左传》两种札记,集中呈现出他信从公羊学、贬抑左氏学的经学取向。仅就《春秋》学来看,无论研究内容、具体观点还是整体学风,皮锡瑞一生并无根本性变化。细究皮锡瑞不同时期的经学着述,即可发现他对今文经学的信从实际上贯穿始终,决非如章太炎所称为一己禄利而投趋时好,由古文学贸然转向今文学。IB4万圣书城

皮锡瑞全集相关:IB4万圣书城湖南省博物馆藏有手稿《鹿门诗草》一册,据专家鉴定为晚清着名的学者皮锡瑞真迹。其中部分作品未曾收入《师伏堂诗草》[1],弥足珍贵,是近代史研究难得的实物资料,对于考证湖南近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皮锡瑞(1850~1908年),字鹿门,麓云,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是近代湖南最着名的今文经学家之一,撰写的《经学历史》和《经学通论》在全国都卓有影响。其一生景仰西汉《尚书》今文学大师伏生,居所名师伏堂,时人称师伏先生。同治十二年(1873年)举拔贡,道光十五年(1889年)考取内阁中书,但以后困顿科场,多次会试不中,遂不问仕途,闭门撰着和授业讲学。先后任湖南桂阳州龙潭书院主持、江西南昌经训书院主讲。1903年任湖南议高等学堂伦理经史讲席,并任长沙定王台图书馆撰修。博览群经,又不持门户之见,解经主张实事求是。着有《今文尚书考证》、《尚书中候疏证》、《汉碑引经考》等。IB4万圣书城皮锡瑞与阎镇衍、王闿运、王先谦同称为清末湖南四大文人,惜几十年来关于皮锡瑞的研究寥寥无几,不能不算学术界的遗憾。笔者通过对手稿《鹿门诗草》中部分诗文的介绍,浅谈皮锡瑞撰写这些诗文所处的年代、心境及当时社会大环境对他的影响。希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给后来者有所启示。IB4万圣书城一  《鹿门诗草》与“甲戌”的联系IB4万圣书城《鹿门诗草》横15.5、纵24.2厘米,收录诗文100余首(图一)。书名下标注有“甲戌”二字,是否说明此册手稿撰写时间为“甲戌年”,即同治十三年(1874年)?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首篇为“长沙留别”  :IB4万圣书城万里自今始,回头倍黯然。随身一书剑,别路箴山川。鸟鸟犹恋动,骅驹不少延。离家即异地,何况古幽燕。敢负千秋想,真成万里游。绝裾温峤恨,揽辔范滂愁。定伊儿女泪,端为老亲流。列日犹离定,归期更渺漫。白云怀故国,红日望长安。惘惘出门色,悠悠行路难。含怨别慈母,离夕劝加餐。IB4万圣书城据《皮锡瑞平谱》记载:“公述自先大父弃养析箸,家中落,乃有出山之志,甲戌以知县分发浙江……公赴朝考不第”[2]。皮氏(锡瑞)家族自其祖父经商从江西搬到长沙,几十年后,家道由殷实逐渐中落。其父皮树棠中年出山,赴浙江任职,藉以仕途上搏击一番。皮锡瑞身为长子更是被寄予厚望,肩负振兴家族、光宗耀祖的重任。IB4万圣书城此首“长沙留别”即是诗人赴京前,离别母亲、家人而作。既表达诗人对前途的向往,又感慨父辈对其期许大,自认身负担子太重,“敢负千秋想”。临行前的依依不舍,泪流满襟,“定伊儿女泪,端为老亲流”。诗人心中纵是不愿离别,但想到家族的振兴,也不得不前去应考。这从诗末尾两句可表现出来,“含怨别慈母,离夕劝加餐”,特别出彩的是“含怨”二字,引人深思。据《皮鹿门年谱》记载,1873年8月,皮锡瑞即因重病“几殆”,次年春赴京时,身体尚在康复之中[3]。故此番科考实非诗人所愿,字里行间把无奈的情绪表露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证实此首“长沙留别”确属“甲戌年”所撰。IB4万圣书城《皮鹿门年谱》,同治十三年甲戌,记载“公循山东道入京师,过鹦鹉州福衡墓,如平原怀平原君,均以诗吊之”。 “趋浙省侍鹤泉公,泛舟西湖,遂竭岳忠武墓,各以诗歌纪之。旋返湘。别有日落,湖上晚眺、金口夜泊、汉口、京口十二楼、金山、沂州道中、望岱、望日、北行道中是六首。滹沱河、赵北口、离京二首、羽林、行路难十八首等……”IB4万圣书城笔者在手稿《鹿门诗草》中均找到相对应诗文,甚至连诗名都如上述“湖上晚眺、金口夜泊、汉口”等,即说明这些诗于同治十三年甲戌所撰。类似于游记的形式,诗人坐船沿湘江,溯洞庭,登岳阳楼、黄鹤楼,过武昌,游三国故地,鲁子敬墓、二乔墓,汉口,沂州,经山东入京科考。一路上睹物思情,有感而发,已全无离别家人时那种“含怨”情绪。此时诗人25岁,正值风华正茂之年,沿途的风光旖旎,愉悦着心情,冲淡其积郁心中的不快,三两知己同行,徜徉在风景中,诗人诗性大发,所经处均用诗文咏之,且遣词活泼、欢快。IB4万圣书城二  名家批注IB4万圣书城《鹿门诗草》中部分诗文存在整句的圈点、涂改的情况,更甚者诗名旁用墨书写“删”字;有些诗文有批注,三言两语,却也短小精辟。是否为作者自审而为?带着疑问,笔者逐句地找寻线索。                                                                                                                                                         IB4万圣书城诗草中“题金陵晓岚图”旁的墨批为:“板桥句籁缓不可承接之雄直”,“癸未四月,君以诗册见示时,予收南归。君上将返浙,不能细心检阅,略述所见于端,以待读者自订。研小兄德基”(图二)。字迹工整,遒劲有韵,落款点出此段文字为“德基”所留。IB4万圣书城 IB4万圣书城王德基(1842~1884年),字履祥,一字怀钦,学者称玉屏先生,益阳人,六岁丧父,家贫甚,母以纺织供其读书,常感匮乏。二十岁补廪膳生。1879年(光绪五年)举人,往云南佐刘长佑,尝以“欲摄法夷,莫如讨倭以复琉球”计说刘,并起草奏疏,奏入,不被采用。归,咯血卒。生值外国人入侵之世,力求战守自强,晚年持议益力,名闻海内外。为学不立门户,而以达时用为归。尤精研舆图地学,以为治舆地当身历其境,遂遍游中国,先后凡十年。诗文沉博超拔,亦善书画,学二米得其精髓,着有《越南国舆地图》、《越南释地》、《西南夷地》等书。IB4万圣书城《皮锡瑞年谱》屡次提到王德基,如“是岁举拔贡……同榜益阳王德基”,“王先生怀钦同居京,将赴陕、甘行营,公作诗赠别,中秋于怀钦吴云亭,超然,游兴胜寺,对月赋七绝八章”,“知王先生怀钦以正月初八日殁,公以诗哭之”。可见皮锡瑞与王德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常有鱼雁往返,互为评阅诗文。IB4万圣书城据《皮锡瑞年谱》记载:“怀钦招饮江亭,拟行路难十八首,南归留别怀钦,海舟中作,沪上寄怀”。[4]次年即光绪元年,皮锡瑞的父亲任处州府宣平县知县,皮锡瑞留湘应试恩科。这些均与“题金陵晓岚图”墨批中所写内容“癸未四月,君以诗册见示时,予收南归。君上将返浙……”相吻合,故此诗应是同治十三年所撰,皮锡瑞与王德基同赴京赶考,后结伴巡游。IB4万圣书城诗草中“题画松”的墨批为“少精神,可变”。字不多但笔力直注,圆健雄浑。IB4万圣书城“都门秋兴”的墨批是“典缛处为义,山后爽处如道园”;“豪宕感激,悠然意远,宜与玉豁之□题剑南之偶成等诗并传”。运笔随意、洒脱,字迹苍韵老到。IB4万圣书城此两首诗旁墨批与“题金陵晓岚图”旁王德基的笔迹相对照,书写的风格迥异,显然不是一人所为。IB4万圣书城三  “陈宝衍”人名考证IB4万圣书城此册《鹿门诗草》中部分诗读起来感到诗人似有满腹伤感,心事无法释怀。试以其中一首“题陈宝衍大令画障”为例,全诗为:IB4万圣书城使君豪气高湖海,直踞元龙百尺楼。坐啸应同汉循吏,题诗殊有晋风流。香涤燕寝云山晚,花落间庭天地秋,他目望□究极目,红泉碧楼好□游。IB4万圣书城从诗的字面看,此“陈宝衍”应为官场之士。查找有关资料,并无“陈宝衍”此人,心中不由疑惑。在此本诗草里出现的人名“鲁子敬”、“二乔”、“李临淦”,均为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二乔”虽为女流之辈,但因分别嫁与孙策、周瑜而闻名。惟独“陈宝衍”,不见着录,颇为蹊跷。IB4万圣书城笔者继续探讨其余诗文,发现“流萤歌”中有句“众星照耀悬高秋,一星飞度天西头”,“紫极传”的最后两句“天上玉衣凉,犯座星存崇,沈渊日不光,畅春园寐寞。”IB4万圣书城对照当时的史实,笔者认为,这两首诗写的就是当时名震国内的陈宝箴。而陈宝衍可能就是陈宝箴。陈宝箴,字右铭,江西义宁(今修水)人,1860年进士。历任浙江、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任湖南巡抚,锐意革新,与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候补知府谭嗣同等倡导新政,为清末地方督抚中推行新政最力者。IB4万圣书城皮锡瑞于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的日记中写道:“湘抚放陈右铭年伯,可谓得人。”[5]因为陈宝箴大力推行新政,被“后党派”视为眼中钉,戊戌政变后即行革职,永不叙用。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月二十六日,被慈禧秘密处死。IB4万圣书城诗中“犯座星存崇,沈渊日不光”暗喻陈宝箴得罪当权者,冤屈而死。“畅春园”在此有影射慈禧之意。湖南维新人士的动向尤为慈禧所关注,已经是政变后第二年的正月二十五日(1899年3月6日),皮锡瑞还遭到了惩处。“举人皮锡瑞离经叛道,于康有为之学心悦诚服,若令流毒江西、湖南两省,必致贻害无穷。着松寿严饬地方各员,确查该举人现在江西何处,迅速驱逐回籍,到籍后即由俞廉三饬令地方官严加管束,毋行滋生事端。”[6]可以想象当时皮锡瑞的处境艰难,诗中用“陈宝衍”替代“陈宝箴”可谓用心良苦。他不能无所顾忌,明目张胆来做诗祭奠一位被朝廷处死之人,采取隐去其姓名中的一个字,既表达自己的哀思,又不会因此事受到牵连,遭到报复。IB4万圣书城陈宝箴之死因清廷一直封锁内幕,直到1901年(陈死后第二年)春天,陈宝箴之子陈三立从南京回江西扫墓,途中作《岘庐述哀诗五首》对其父亲冤死作了描述,才使真相大白。而此时皮锡瑞被地方官管束三年期满,稍稍有些自由,故“题陈宝衍大令画障”、“流萤歌”、“紫极传”这三首诗应是在1901年春天之后所撰,均未收入已刊印的《师伏堂诗草》中。IB4万圣书城四  结  语IB4万圣书城细品诗文,笔者能体会到皮锡瑞写这些诗的心境,既对陈宝箴身为朝廷命官推广维新、支持变革,使湖南成为有识之士云集之地而满怀崇敬;又对其冤死充满悲伤、愤恨;对自己锐意变革的想法无法得以实现而悒郁;对当权者失望,且无从言表;唯有寄于笔端抒发,还不能酣畅竟至。这其中的滋味不是旁人能感受到的。IB4万圣书城皮锡瑞,年才弱冠,与益阳王德基,长沙阎士良辈以茂才绩学,举癸酉科拔贡,湘琦王先生赋诗赞异,谓为文学名人。手稿《皮诗草》中收录的大部分诗文为皮锡瑞早期的诗(同治十三年),诗文大气、洒脱,展示出作者年轻气盛,满腹经纶,希望在仕途上有所发展的远大抱负。此册手稿中夹杂有皮锡瑞中年时诗文(光绪二十七年)如“题陈宝衍大令画障”、“流萤歌”等,此时的作者处在人生的低谷期,且刚解除地方官管束,但仍受其牵制。小心和谨慎,噤若寒蝉,由热情的青年转变为沉稳的中年,诗文风格同以前迥异。他懂得避开风头,不触及统治者的敏感。《皮诗》中关于同治十四年至光绪二十六年时间段的诗文均没有,且该手稿书写用笺,也各不相同,笔者推测,此册诗草是为了便于保存手稿才集结而成。IB4万圣书城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围绕“皮锡瑞全集 全12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展开详细阐述,分析其在清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与学术价值。首先,本文简要介绍了皮锡瑞的学术背景及其在清史编纂过程中的贡献;其次,从全集的出版背景、编辑内容、学术影响及对后世研究的推动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其作为文献丛刊的独特价值。全文通过对各方面的详细分析,呈现出皮锡瑞全集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和意义,尤其是在清史研究和文献整理方面的贡献。

1、皮锡瑞的学术背景与贡献

皮锡瑞(1877-1945),字述学,号菁莪,是清朝末期及民国初期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清朝的衰亡和民国的建立,深刻感受到中国历史的变迁。作为历史学者,皮锡瑞致力于清史的编纂与研究,是清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研究涉及清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尤其在清朝史料的整理与分析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皮锡瑞的学术贡献不仅体现在学术著作上,还在史料的搜集与整理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清史编纂委员会的成员之一,他参与了大量关于清朝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皮锡瑞的学术思想倾向于历史实证主义,他注重历史事实的挖掘和证据的确立,这使得他的研究成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皮锡瑞的研究方法注重细节考证,尤其对清代历史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风貌进行了深入挖掘。在学术界,他被誉为是“清史学派”的奠基人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皮锡瑞的学术思想和方法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清史研究者,尤其是对清朝史的编纂和注解,至今仍被视为重要参考资料。

2、皮锡瑞全集的出版背景

“皮锡瑞全集 全12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是对皮锡瑞学术成果的系统整理与汇编。该全集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办,旨在保存和传承皮锡瑞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在清史研究方面的独特贡献。全集的出版,不仅是对皮锡瑞学术生涯的总结,也是清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工程。

全集的出版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期,随着中国清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逐渐认识到皮锡瑞作为清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研究成果值得深入发掘与整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内学术界对传统史学文献的关注与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皮锡瑞全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了重要的学术价值。

出版该全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补充和完善清史的研究资料。在清史编纂的过程中,许多史料的整理和传承面临着困境,皮锡瑞的学术成果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通过全集的出版,学界能够更为全面地了解清史的历史面貌,同时也为后续的清史研究提供了更加详尽和权威的史料依据。

3、全集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

皮锡瑞全集的出版,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其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全集共12册,涵盖了皮锡瑞的主要学术成果,其中包括对清代历史的深入研究、对清史重要人物的传记、对清朝社会制度的分析等多个方面。每一册的内容都经过精心整理,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和系统性。

全集的内容包括了皮锡瑞大量未曾公开的研究论文、考证材料和学术评论,这些资料的收集为研究清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例如,皮锡瑞在研究清朝的“八旗制度”时,深入分析了清代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详细的基础。这些资料的整理和汇编,使得全集成为清史研究中的重要文献。

此外,全集在编辑过程中注重对皮锡瑞研究方法的呈现与继承,不仅保留了原著的学术风貌,还加入了现代学者对这些研究成果的注解与评论,从而使得全集具有了更强的可读性与学术性。这一特点,使得全集不仅对专业学者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普通读者了解清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4、皮锡瑞全集的学术影响与价值

皮锡瑞全集的出版,对于清史学术研究的推动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为学者提供了全面且权威的清史研究资料,特别是在清朝历史、政治、社会等领域,皮锡瑞的研究成果极大丰富了现有的学术体系。其研究方法与成果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路径。

其次,皮锡瑞全集的学术影响不仅限于历史学界,其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也为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例如,皮锡瑞对清代政治体制的深入分析,不仅对政治学、法学研究有重要借鉴价值,也为社会学、文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启发。可以说,皮锡瑞全集的影响超越了单一的历史学范畴,推动了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与融合。

最后,皮锡瑞全集的出版对于保存和传承清史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清代历史遗存和相关文献面临着遗失和毁损的风险,皮锡瑞全集作为文献丛刊的形式,不仅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也为后代学者研究清代历史提供了长久的依托。它的出版意义深远,不仅是对皮锡瑞学术遗产的传承,也是对整个清史研究事业的有力推动。

总结:

通过对“皮锡瑞全集 全12册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丛刊”这一学术出版工程的详细分析,可以看出,皮锡瑞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清史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于他对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传承。全集的出版,不仅是对皮锡瑞学术遗产的汇编,也是对清史研究的巨大贡献。

皮锡瑞全集的出版,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推动了清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它的学术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清朝历史的深入分析,更在于对清史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对后续学者的启发。对于广大历史爱好者和学术研究者而言,这一全集无疑是清史研究领域的宝贵财富。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10:04
下一篇 2024年11月22日 下午1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