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夏曾佑集》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杨琥编着的《夏曾佑集(上下)(精)》收入夏曾佑1881-1924年的论着,共分为七个部分:文録,收入夏曾佑発表在《时务报》、《国闻报》、《新民丛报》、《中外日报.》、《东方雑志》等报刊上的政论,约400余篇;诗集;书札,收入夏曾佑致厳复、汪康年等师友的部分信函;日记,收入夏曾佑1881-1905年的日记;専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歴史》;雑着,收入夏氏手抄书目和郷试试巻等;附録,收入夏氏后人、师友关于夏氏的传记文章、部分资料汇编及夏氏年表等。sQi万圣书城
夏曾佑,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早年中进士,授礼部主事,民国时任教育部普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京师图书馆馆长。他是“诗界革命”的倡导者之一,对经学、佛学、乾嘉考据学和诗文都有精深的研究。本集收入夏曾佑1881至1924年的论着,共分为七部分:一、文录,收入夏曾佑已刊或未刊的文章,共400余篇。二、诗集。三、书札,收入夏氏致严复、梁启超、汪康年等师友的部分信函。四、日记,收入夏氏1881年至1905年的日记。该日记虽简略,但记录了夏氏青壮年时期的日常工作、读书、生活、社会交游,时间跨度较大,史料价值较高。五、专着,收入夏氏的《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一书。六、杂着,收入夏氏手抄书目和乡试试卷等。七、附录,收入夏氏后人、师友关于夏氏的传记文章、部分数据汇编及夏氏年表。 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入民国,一度退居,后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交往密切,在一起研讨“新学”,参加改良派维新活动。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和汪康年、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存”。年底,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鼓吹变法维新,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变法失败后,《国闻报》被迫停刊,思想消沉,在政治上靠近洋务派。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底,出任安徽祁门知县,任期满后寓居上海。不久,被任直隶知州。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因母丧未就任,居上海。在此期间,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三十一年,清政府“预备立宪”,指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夏为随员之一。三十二年赴日考察回国后,任泗州知州、两江总督署文案,曾撰文为清政府“立宪”制造舆论。辛亥革命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北京图书馆馆长。着有《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后改名《中国古代史》,阐扬教育的作用,虽仅写到隋代,但书用章节体编写,突破传统的编撰方法,依据历史的进化和演变,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大时期,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史学史上“第一部有名的新式通史”。此外,他对今文经学、佛学均有较深研究,也能作诗。 民国初,曾参与发起“孔教公会”。 他用进化论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史﹐所着的《中国历史教科书》颇有影响。胡适读过该书之后,“深佩夏先生之功力见地”(胡适日记1930年8月14日)。鲁迅评价说:“我们不必看他另外的论文,只要看他所编的两本《中国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他看中国人有怎样地清楚”。(《谈所谓“大内档案”》,收于《而已集》)。今人评价为“20世纪新式中国通史的第一部成名作”(《中国通史编纂百年回顾》作者:王家范 )。sQi万圣书城
sQi万圣书城
有一种学者,因其着作被置于一时代观念的笼罩之下,思想的复杂性鲜有人寻访探赜。夏曾佑即属此列。历史教科书被时人接受的部分,似乎以进化论为最,以致读者不免以进化史观先锋之称号冠于夏氏。大概读此书者心中已先存一观念,阅读自然是陶醉在于我"心有戚戚焉"的论述,余则很难引人侧目。最近读夏曾佑集,发觉夏的思想并非如此单线化。进化论、今文经学、宗教等条块具体落实到他的思维里,一一被“本地化”。因此,试图用某一种倾向来诠释此人,都难免失之于褊狭。另外,任何一个学者在其思维的内在理路之外,也有“生存方式”的一面。夏是清季二十年,杭州学者圈的中心人物,亦是戊戌前后北京“新学”圈子里的核心层。既有的研究者既没有祛除自身思想的习惯,从思想的内在理路理解夏;又未能把夏置于历史实景里,还原其位置。确实遗憾。sQi万圣书城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号碎佛,浙江钱塘人。夏曾佑是中国近现代史一位重要的学者、诗人、政论家和思想家。他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活跃人物,其思想和主张对晚清思想、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曾被梁启超誉为“晚清思想界革命的先驱者”。他所撰写的《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即《中国古代史》)一书,严复在当时即称之为“旷世之作”,此后曾经多次再版,对后世史家钱穆、顾颉刚的研究有很大的启发。夏曾佑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史学史、文学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sQi万圣书城
然而,这样一位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迄今为止,却无一部将其论着收录齐全、编校精良的文集。有鉴于此,编者搜辑、整理了这部夏氏文集。本文集收录了夏曾佑发表在《时务报》、《国闻报》、《新民丛报》、《中外日报》、《东方杂志》等近代报刊上的大量政论,夏氏1881年至1905年的日记,以及诗歌、书信、专着等其他论着,已由国家清史编委会出版。本文集是夏氏论着的第一次结集,不仅为研究夏曾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于研究中国近现代思想、学术、文化以及报刊也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sQi万圣书城
在天津与严复相识后,夏曾佑曾发愿要把《天演论》“尽通其义,然后追想成书”,但终未如愿。直到晚年,他还赞扬严复“一旦出数卷,万怪始大呈”,对严氏翻译天演论赞不绝口。所以,在教科书开篇,他便提到达尔文的《种源论》,认为该说虽“本于考察当世之生物与地层之化石”,但“条分缕析,观其会通,而得物与物相嬗之故。”认为这种学说可以破除古代的神造史观。在《神农氏》一节中,他明确指出,凡文明之国,其进化历程必由渔猎社会而游牧、而耕稼,只是为时有迟速而已。在《三国末社会之变迁》一节中,又明确肯定优胜劣败之理是世界公例。在分析具体历史问题(如游侠绝灭的原因)时,他也总是试图说明“其中有天演之理存焉”。而且,他还进一步认为,不能依据道德准则去衡量历史进化现象,在《禹之政教》一节明确写道:“至禹乃确立传位之定法。盖专制之权渐固,亦世运进步使然,无所谓德之隆替也。” 有意思的是,夏曾佑认为历史进化以思想学术为先导,其他历史因素只能尾随其后。例如《战国之变古》一节说:“古今人群进化之大例,必学说先开,而政治乃从其后。”他又认为不是所有的历史事物都进化,有些历史事物不但不进化,而且还退化。《文学源流》一节说,《说文》所载名物多至九千,而近代通行的只有两千余名,足见今不若古;“学问愈密,则所用之名愈繁”。汉代以后的中国学问是日益退化的。这个结论当然有些可笑。实际上,名词术语也有其历史性。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断,当旧的语言概念不足以表达时,就会有新的名词术语出现,而旧语言则归于自然淘汰,这正是学问进步的表现。《说文》出现于汉代,当然不能完全概括汉以后的语言现象,怎么可以依据它所载名物的多少来判断它以后的学术状况呢?sQi万圣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