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通史》 全15册 赖永海着 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中国佛教通史》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中国佛教通史》 全15册 赖永海着 凤凰文库宗教研究系列

 《中国佛教通史(学术版)(套装共15册)》是国家“十一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第一部完整的中国佛教通史之作。cF0万圣书城

cF0万圣书城
作者简介
赖永海,1949年生于福建漳州,1985年获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禅学研究》主编,《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会顾问。赖永海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财政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京大学宗教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旭日佛学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理事长,鉴真图书馆馆长。十几年来,相继出版了《中国佛性论》、《中国佛教文化论》、《佛学与儒学》等16部着作,主编国内第一部《中国佛教百科全书》(11卷,近300万字)。199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评为“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博士生导师,2003年、2009年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09年被人事部聘为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组成员。
2.jpgcF0万圣书城
目录
《中国佛教通史(卷1)》目录: 
第一章佛教东传与东汉、三国时期的佛教 
第一节作为中国佛教源头的印度佛教 
一、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 
1.婆罗门教与沙门思潮 
2.释迦牟尼与佛教的创立 
3.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 
二、部派佛教 
1.经典结集与部派分裂 
2.部派佛教争论的主要问题 
三、大乘佛教的兴起及其发展 
1.小乘与大乘 
2.中观派的兴起 
3.瑜伽行派的兴起 
4.密教 
四、佛教对外传播 
第二节佛教传入中土的路线、传说和史实 
一、佛教由天竺经西域向内地传播 
1.西域诸国及其与汉王朝的关系 
2.大夏和大月氏佛教 
3.安息和康居佛教 
4.龟兹佛教 
5.疏勒佛教 
6.于阗佛教 
二、佛教传入中土的传说与史实 
1.佛教初入汉地的传说 
2.伊存口授佛经 
3.楚王英奉佛 
4.永平求法 
三、佛教传入中土的三条路线 
第三节东汉时期的佛教 
一、汉桓帝奉佛 
二、严佛调出家 
三、笮融建寺造像 
四、东汉佛教弘传的中心地域 
五、东汉佛教遗存 
第四节三国时期的佛教 
一、曹魏佛教 
1.曹魏的宗教政策 
2.佛教在曹魏的流行情况 
3.戒律的传 
4.朱士行西行求法 
5.佛教音乐的兴起 
二、东吴佛教 
1.东吴的宗教政策 
2.佛教在吴境的流行 
3.支谦 
4.康僧会 
三、蜀汉佛教 
第五节东汉、三国时期的翻译活动 
一、东汉时期的佛典翻译 
1.佛教经典翻译的肇始 
2.安世高的佛典翻译 
3.支娄迦谶及竺朔佛的佛典翻译 
4.其他译师的佛典翻译 
二、曹魏时期的佛典翻译 
1.康僧铠的佛典翻译 
2.昙谛的佛典翻译 
3.白延、安法贤的佛典翻译 
三、东吴时期的佛典翻译 
1.维祗难、竺律炎的佛典翻译 
2.支谦的佛典翻译 
3.康僧会的佛典翻译 
4.支疆梁接的佛典翻译 
四、佛典翻译思想 
第六节《四十二章经》和《理惑论》 
一、《四十二章经》的翻译和流传 
二、《四十二章经》的版本及其基本内容 
三、《理惑论》的作者和成书年代 
四、《理惑论》的基本内容 
第七节汉魏时期两大佛学思潮 
一、安译经典与小乘佛教 
1.安译经典与佛教基本教义 
2.《阴持入经》与毗昙学 
3.《安般守意经》及其传承 
二、支娄迦谶所译经典与大乘般若学 
1.《道行般若经》 
2.《般舟三昧经》 
第二章两晋时期佛教的传播 
第一节西晋社会与佛教的传播 
一、西晋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帝王与佛教 
三、奉佛的士大夫和民众 
四、佛寺的修造与佛教的传播 
第二节东晋社会与佛教在南方的传播 
一、东晋佛教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东晋帝王奉佛 
三、土族奉佛 
四、佛教在建康的传播 
五、佛教在“三吴”的传播 
1.吴郡 
2.吴兴郡 
3.会稽 
六、佛教在荆州的传播 
1.武昌、竟陵 
2.襄阳 
3.江陵 
4.上明 
5.武陵、长沙 
第三节十六国时期佛教在北方的传播 
一、北方十六国的更替与佛教政策 
二、后赵社会与佛教传播 
三、前秦社会与佛教传播 
四、后秦社会与佛教传播 
五、五凉、西秦社会与佛教传播 
六、三燕社会与佛教传播 
第三章两晋时期的佛典翻译 
第一节西晋时期的佛典翻译 
一、强梁娄至、安法钦的佛典翻译 
二、沙门无罗叉、竺叔兰的佛典翻译 
三、帛远、支法度的佛典翻译 
四、竺法护的佛典翻译 
1.竺法护的行历 
2.竺法护的译籍 
3.竺法护的译经地点 
五、聂承远、聂道真的佛典翻译 
六、法炬、法立的佛典翻译 
七、卫士度、支敏度、若罗严的佛典翻译 
第二节十六国时期的佛典翻译 
一、前秦时期的佛典翻译 
1.昙摩持的佛典翻译 
2.昙摩蜱、鸠摩罗佛提的佛典翻译 
3.僧伽跋澄、昙摩难提的佛典翻译 
二、后秦时期的佛典翻译 
1.竺佛念的佛典翻译 
2.弗若多罗、昙摩流支的律本翻译 
3.佛驮耶舍的佛典翻译 
4.昙摩耶舍的佛典翻译 
三、圣坚与西秦译经 
四、前凉、北凉的佛典翻译 
1.支施仑的佛典翻译 
2.道龚、法众、僧伽陀的佛典翻译 
3.浮陀跋摩、道泰的佛典翻译 
4.智猛、法盛的佛典翻译 
5.昙觉等与《贤愚经》的集成 
五、昙无谶的佛典翻译 
1.昙无谶的行历 
2.昙无谶的译籍 
3.昙无谶的译经助手 
第三节东晋时期的佛典翻译 
一、帛尸梨蜜、支道根的佛典翻译 
二、昙无兰、迦留陀伽、康道和的佛典翻译 
三、僧伽提婆的佛典翻译 
四、佛陀跋陀罗的佛典翻译 
五、昙摩、卑摩罗叉、竺法力的佛典翻译 
六、不明时代的佛典翻译家 
第四章两晋时期的佛教僧团 
第一节佛图澄及其僧团 
一、佛图澄的行历及其弘法活动 
二、佛图澄的外来弟子 
三、佛图澄的中土弟子 
1.竺僧朗 
2.竺法汰 
3.释法和 
4.佛图澄的其他弟子 
第二节道安与道安僧团 
一、道安行历及其弘法活动 
二、僧尼规范的制订和译经思想 
三、道安的弟子 
1.昙翼、法遇 
2.昙徽、昙戒 
3.僧富、道立 
四、道安僧团的兜率信仰 
第三节庐山慧远行历及其庐山僧团 
一、庐山慧远行历 
二、庐山慧远的佛学思想 
1.“神不灭论”与因果报应 
2.“法性”与“法身” 
3.慧远与罗什的佛学对话 
三、慧永、慧持 
四、庐山慧远的弟子 
1.道祖、僧迁、道流 
2.昙顺、昙诜、僧翼 
3.慧观、道温 
4.昙邕、僧济、法安 
5.僧彻、法庄、慧要等 
人名索引 
…… 
《中国佛教通史(卷2)》 
《中国佛教通史(卷3)》 
《中国佛教通史(卷4)》 
《中国佛教通史(卷5)》 
《中国佛教通史(卷6)》 
《中国佛教通史(卷7)》 
《中国佛教通史(卷8)》 
《中国佛教通史(卷9)》 
《中国佛教通史(卷10)》 
《中国佛教通史(卷11)》 
《中国佛教通史(卷12)》 
《中国佛教通史(卷13)》 
《中国佛教通史(卷14)》 
《中国佛教通史(卷15)》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中国佛教通史》是赖永海教授编著的重磅作品,涵盖了中国佛教自汉代传入至现代的发展历程。全书以其庞大的篇幅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读者呈现了中国佛教历史的全景图。该书共分为15册,内容涵盖了中国佛教的宗教思想、文化融合、历史事件及人物传记等方面,细致而全面。赖永海在书中以大量的史实、文献资料为依据,重视学术的严谨性与客观性,尤其在对佛教的起源与发展、教义的演变、宗派的形成及佛教与社会的互动等方面,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全书不仅是学术研究者的宝贵参考资料,也为大众了解中国佛教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读物。

1、赖永海的学术成就与《通史》的独特价值

赖永海是当代佛教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其学术成就为佛教历史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见解。《中国佛教通史》作为赖永海的代表作之一,不仅承载了他多年研究的心血,也体现了他严谨的学术态度。赖永海教授的研究特色之一是广泛运用中外文献,系统梳理佛教历史的脉络,分析中国佛教的各个发展阶段。在书中,他对佛教的起源、发展、教义的传承与变革作出了精细的梳理,阐述了中国佛教对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中国佛教通史》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对佛教历史的全景式呈现。与许多局限于某一特定时期或宗派的研究不同,赖永海的这部通史从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阶段讲起,一直到现代中国佛教的再发展,覆盖了数千年的历史。这种全方位的历史视角,使得这部作品成为研究中国佛教的必读之作。

此外,赖永海对中国佛教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历史的叙述,他还关注佛教在中国社会中的变革与互动。佛教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相融合,如何从“外来宗教”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书中的重要议题。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得《中国佛教通史》不仅是宗教研究者的必备资料,也是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研究者的重要参考。

2、系统性与结构化的历史叙事

《中国佛教通史》全书共15册,每册都具有独立性,但又紧密衔接,形成了一种系统性与结构化的历史叙事。赖永海在书中的每一册中都遵循着严密的时间顺序和主题划分,避免了历史叙事中常见的凌乱和重复。这种结构化的布局不仅有助于读者快速把握中国佛教的历史脉络,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框架。

书中的各个章节按历史阶段划分,从佛教的传入、初期的传播,到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再到唐宋时期的鼎盛,以及元明清时期的佛教变革,最后到现代中国佛教的再兴,每一阶段都得到了详细的讨论。在每个历史阶段,赖永海不仅讲述了佛教的教义与发展,还特别关注了佛教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互动。例如,唐代的佛教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赖永海通过对唐代佛教的发展背景、重要人物及其影响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佛教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此外,赖永海还注重历史的多维度呈现,在描述佛教历史进程时,他不仅关注历史事件本身,还深入分析了这些事件背后的社会文化背景,展示了佛教如何与中国社会的变迁密切关联。这种细腻的叙述方式,不仅展现了佛教历史的丰富性,也使得全书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

3、佛教思想与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中国佛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本土的儒家、道家思想以及文化传统发生了深刻的融合。这一过程是《中国佛教通史》中的重要主题之一。赖永海教授在书中详细论述了佛教如何从外来宗教逐渐被中国化,尤其是在思想和文化层面的深度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到隋唐时期佛教思想的逐渐成熟,再到宋明时期佛教文化的高度发展,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无疑是中国佛教历史中的一大亮点。

赖永海特别强调了中国佛教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在艺术、哲学和宗教仪式等方面。例如,唐代的佛教艺术不仅吸收了印度和中亚的艺术元素,还融入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和雕塑技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风格。此外,佛教的思想体系也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逐渐与儒家、道家的思想相结合,产生了如禅宗、净土宗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宗派。这些宗派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佛教思想的本土化,也为中国哲学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佛教的教义和实践也与中国社会的需求密切相关。佛教通过适应和改造中国的社会环境,使得佛教的教义与中国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相契合。这种文化的交融,使得佛教在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宗教信仰体系,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乃至国家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现代中国佛教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佛教通史》不仅仅止步于历史的回顾,还对现代中国佛教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在赖永海看来,现代中国佛教虽然经历了近现代的风雨,但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他在书中详细分析了中国佛教在20世纪的曲折发展,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佛教的衰退以及改革开放后佛教的复兴。

现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不仅仅是宗教活动的恢复,更是佛教思想和文化的再生。赖永海在书中提到,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文化需求的变化,现代人对佛教的理解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的佛教寺庙依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新的佛教传播形式,如佛教网络讲座、佛教公益活动等,也开始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这些新的传播方式,体现了现代佛教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

然而,现代中国佛教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佛教面临着信仰淡化、宗教商业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赖永海的书中得到了深入的讨论。他指出,佛教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在传承传统的同时,适应社会的变革,特别是在保持宗教的纯粹性和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找到与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之道。

总结:

《中国佛教通史》作为赖永海的学术力作,不仅仅是中国佛教历史的系统性梳理,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考视角。全书通过对佛教历史的深入剖析,展示了佛教在中国社会和文化中的深刻影响。赖永海的严谨研究方法和多角度的分析,不仅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学术研究的珍贵资源,也为大众提供了丰富的佛教文化知识。

《中国佛教通史》不仅是研究中国佛教的权威资料,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视角。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上午4:15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上午4: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