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上下2册 2014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注意:《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是电子版(本站电子资料大部分是PDF格式,极少部分为DJVU格式。非txt epub azw3 mobi doc exe uvz pdg等格式),不是纸书,不发快递,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下载后可用电脑、手机、平板电脑阅读,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资书籍)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上下2册 2014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套装上下册)》搜集了1416种汉魏六朝碑刻拓片,经过认真释读、考辨、整理,提取出其中的全部异体字,与其他出版物相比,它材料的真实性更强,所有字形一律以碑刻拓片、照片上的文字为依据,所取异体字字样,一律使用剪切的文字。这是我国第一部碑刻异体字典,拓展了学科研究范围,在学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会成为文史、书法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工具书。sII万圣书城

2.jpgsII万圣书城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毛远明着,中华书局2014年。sII万圣书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作者为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文献所(该所曾承担《汉语大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部分编撰人物)教授,深潜于碑刻文献可谓几十有年,笔者曾仔细读毕先生的《碑刻文献学通论》,不是“受益匪浅”一语所能概括。此书亦是先生主持的中华字库大课题的成果之一,对中古文字形体的演变研究注入了新鲜动力。sII万圣书城

毛远明先生所编《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2014年5月由中华书 局出版。这是我国新时期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具有开创性的着作,反映了我国目 前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的新成果,代表了新时期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的新水平,在该领域 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一、《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编纂步骤科学合理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是在科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下编纂完成的。编纂主要经历了以下 四个步骤:第一步,对研究材料全面搜集、鉴别、整理,进行准确释读和严格校勘,确保资料 来源的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做出全部释文,其成果体现在《汉魏六朝碑刻校注》(线装 书局,2008)中。第二步,科学规划设计语料库,对所有碑刻拓片按单字切图,并将其放人相 关联的“图片库”“文本库”“句子库”“文字字形库”“文字义项库”“文献目录库”中,根据研 究需要进行系统标注,形成“汉魏六朝碑刻语料库”。第三步,在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通过 各库联接,进一步生成《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最后再人工编辑考辨,做必要的修改、调整和加工。所有使用 的字料,一律以碑刻拓片、照片上的文字为依据,以保证研究材料的真实性;所取异体字字样, 一律使用剪切的文字图片,以免摹录失真。整个研究路径科学、合理,研究方法正确、可靠。 基于上述步骤,《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将汉魏六朝碑刻所有异体字分类归纳整理,按组编排,组内再按 字形演变的脉络、类型分别排列,尽量做到线索清楚。其编纂凡例在《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实际编写中得 到了具体体现。 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主要观点富于创新 1.异写字也是异体字,异写字纳入异体字整理研究的视线 大量异构字是从异写开始的,异写是过程,异构是结果。如果把异写字排斥在异体字 万方数据 54辞书研究2015年第4期 之外,不利于异体字全貌的描写,不利于异体字生成、发展、演变过程的观察,不利于异体字 形成动因的解释,也不利于异体字演变规律的揭示。毛先生曾在《中国文字学报》上发表 《异写字也应是异体字——以汉魏六朝碑刻文字为例》一文,从汉字形义学的角度切入,考 察汉字在碑刻文字中的使用情况、变化规律、字词对应关系等,他认为:“既然给异体字定义 为同一文字系统中形体不同而所记录的词音、义完全相同的一组字,那么凡是形体不同,而 记录的词的音、义没有区别,可以互相替换的文字,就应该是异体字(假借字自当另外界 定)。无论是异写还是异构,文字形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从语言文字形与音、义的 关系上说,异写字、异构字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把异体字限定在狭小的范围,不仅会 影响对异体字定义的界定,在判断哪些是异体字,哪些不是异体字的问题上纠缠不清,而且 不利于清理文献语言中字与词之间的复杂关系,也不利于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毛远明 2010:210)因此,“凡是用不同形体去记录音义相同的一个词,都纳入到我们研究的视野范 围内,自然也就包括了异构字和异写字”(毛远明2010:210)。毛先生列举了碑刻文献中的 大量例证,从“异写字同异构字都是异体字”“异写字同异构字交织发展”“异写字和异构字 交替转换”“异写、异构界限不明”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证了自己提出的“异写字也应是异体 字”的观点。曾良先生(2006:202)亦持类似观点,他在《俗字及古籍文字通例研究》中指出: “在今文字阶段,其不同写法对于探讨今汉字的每一个具体字形的来历提供了线索。某个字 其具体演变过程,往往可通过不同异写从而得到印证。这一点日渐为学者所认识。”基于上述 观点,为了能反映汉魏六朝碑刻文字的全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取异体字的广义概念,既包括异构字,也 包括异写字;既包括全同异体字,也包括非全同异体字;既包括正字,也包括俗字,甚至讹字。 2.强调字词关系,注意字形与字义的对立统一 字词对应关系是异体字判定的焦点。无论是构件还是整字,是否构成异体关系,关键 是要考察字形符号与它所记录的词之间在音义关系上是否紧密联系,是否具有严格的音义 对应关系,汉字形义学在研究异体字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并不是单纯对各种异 体字形进行分类归纳与共时排比,而是在对字形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的同时兼顾字义,实现 字词关系、字际关系的对应。《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十分注意对字词关系的考察,以此为切人点,分析异体 字各字形之间的关系。从异体字字词关系的不对应性展开研究,这就抓住了异体字研究的 本质和核心,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学术眼光和研究思路。 3.将隶书和楷书归并起来加以整理研究 作者认为异体字的判断严格限定书体应着眼于汉字发展史大的时段,即古文字(下分 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篆)和今文字(下分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附属隶、楷书)两大 重要时段。以往,学界分析字形结构往往以书体作为划分的标准与依据,将隶书和楷书严 格分开,这种将隶书和楷书对立起来研究异体字的思路,与汉字史的实际不太吻合,与隶变 以后异体字生成、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如果排开文字体态的差异,隶书和楷书在构 件、结构、造字理据等方面,其相同远远大于差异。”(毛远明2012:10)因此,《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主要着 眼于同,将隶、楷书归并起来加以考察;而又不混淆其异,异体字样的排列仍采用隶书与楷 书分排,便于比较。裘锡圭先生(1988:94)曾经指出:“东晋时代的有些新隶体,跟行、楷已 经相当接近。到了南北朝,就出现了在钟王楷书的影响下由新隶体演变而成的楷书。在南 万方数据 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55 北朝早期的碑刻、墓志上,占统治地位的字体已经不是新隶体,而是这种楷书了。这种楷书 在结体和笔法上保留了新隶体的一些比较明显的痕迹,而且在使用于碑刻、墓志的时候,就 跟东晋时代碑刻、墓志上的新隶体一样,往往有仿古的倾向,笔法略带八分的意味。”裘先生 也是更多看到了隶、楷书在结体和笔法上的共同点,这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不谋而合。如果生硬地将 隶书和楷书异体字割裂开分别加以研究,就看不到隶、楷书异体字之间的继承和发展,这不 符合汉字发展史的实际。 三、《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特点 1.内容真实可靠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特点首先是内容真实可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研究材料真实可信。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是在作者系列成果《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和《汉魏六朝碑刻语料库》的基础上编纂完 成的,是以上成果的汇编总结,是作者对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成果的高度概括。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引例来自《汉魏六朝碑刻校注》,该书录文对照拓片进行过严格的校勘和必要的考 证,还有相应的拓片参验,读者可以复核,目的在于真实反映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的实际使 用面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所用数据来自《汉魏六朝碑刻语料库》,便于对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进行 分类归纳和类聚。既可进行定量分析,又为定性研究提供材料支撑。因此,《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研究材 料真实可信,调查系统深入,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其二,所取字形真实可靠。过去受 研究手段的限制,无论是对碑刻个别异体字的考辨,还是对碑刻异体字的汇集,大都是楷书 转写,有失文字原貌;也有部分成果摹录文字,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异体字的大体轮廓,但 仍不免失真。尤其严重的是,在楷书转写和摹录过程中,出现不少误释、误摹。如果凭借这 些材料从事研究,必然会影响研究结论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所有异体字都是直接从 碑刻拓片上剪切下来,改变了过去楷书转写或手工摹录的传统做法,保持了字形的本来面 貌,保证了字样的真实可靠,尽量避免了过去字形失真、异体脱漏、文字误读等种种弊端。 2.异体字搜集全面,数量众多,内容科学完备 前人时贤对碑刻异体字的汇集整理虽早已有之,如《隶辨》《隶篇》《金石文字辨异》《六朝 别字记》《碑别字新编》等,但这些研究成果多为碑别字谱、字表,没有义项,没有例证,是原始 性的资料汇集,存在诸多缺陷。其所收异体是通代的,各时代异体字的面貌难以显示;而且其 所列异体字仍然仅是举例性质,未能反映全貌,不利于汉字史的全面系统研究,更谈不上规律 的揭示。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不仅收字完备,数量巨大,而且有字形、字音、字义和书证。其成果超过了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碑别字原始性资料汇集,也能为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确凿可靠的第一 手资料。以《碑别字新编》《广碑别字》为例。秦公《碑别字新编》共收录字头2528个,俗字别 体12844个;秦公、刘大新《广碑别字》数量略有增加,收录字头3450余个,俗字别体21300个。 两部书算是之前收录历代碑别字较多的工具书,但跟《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比起来却显得相形见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收录字头达5024个,碑刻异体、俗体51188个。不仅数量上远远超出二书,更为重要的是,具 有准确的字音、详细的释义和具体的书证,内容科学完备,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3.异体字整理与异体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编纂的示范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创制了科学、严密、细致、实用的异体字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体例,并严格按照预设凡例,对该时 万方数据 56辞书研究2015年第4期 期碑刻异体字进行全面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然后将整理后的材料组织起来,编纂成既科 学合理,又方便查询的异体字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不仅为异体字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编写提供了一种样式,而且对今 后异体字的整理以及辞书学的相关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凡例对“条目安排”“字 形和字体”“注音”“释义与例证”等都做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 在“字形和字体”方面,《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以通行楷书繁体字为字头,在“以正字带异体”原则的统 辖下,异体字内部根据字形之间的结构关系及演变脉络合理排比布局,以展示各字形之间 发展演变的路径,从而为研究异体字的来源、成因及梳理异体字发展演变的脉络、类型及其 规律提供实证材料,亦可为后续深入研究该时期碑刻异体字乃至汉字发展史提供线索和依 据。具体到字头条目的安排方面,字头下各异体字形首出通行体,然后是篆书、隶书、楷书; 均为扫描原拓剪切,每个字形下方均标明碑刻拓片编号、拓片数、行数、行第几字等,以便读 者查检核对。根据碑刻字料实际,有时为了更好展示字形之间的结构关系及发展演变脉 络,允许打乱书体界限,各体尽量按字形相近原则排列。如《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貌”字头: 獯臼C二II皇皇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貌”字头下各碑刻异体字形的排列顺序显然是经过 精心编排的。通过其提供的各异体字形排比布局展现的线索,结合“貌”字的古文、小篆等 更早的文字形体,如果对各异体字形进行一番细致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清晰地揭示出“貌” 字各异体字形在该时期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及其规律: 在“注音”方面,字头下依次标注现代音、中古音及上古韵部。现代音用汉语拼音方案标注。中古音采用《广韵》反切;《广韵》未收的,采用《集韵》反切;《广韵》《集韵》未收的, 则列其他字书的反切;《广韵》不标书名。后列声调、韵类与声类。上古音只标韵部,以王力 考订的三十韵部为准。出现于中古的字不标注上古音。例如: 以往的异体字编、字谱等原始资料汇集成果是很少兼顾注音的,仅能提供异体字形例万方数据 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57 证,而《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在满足基本的字形查询的同时,又标注了各字头的古今音。既提供了字音查 询的便利,又为深入研究该时期碑刻文献的声母、韵母乃至韵部的状况提供一定的线索和 依据,从而推动汉魏六朝碑刻音韵方面的相关研究,这亦是《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一大创新。 在“释义与例证”方面,《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另一个别出心裁之处在于在关键异体字形及特殊字形 下面附了按语。按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对部分异体字、同形字等做出说明;二是对疑似 字做提示。这些按语是在深入研究总结该时期碑刻异体字发展演变规律基础上做出的高 度概括与提示,旨在给出自己的意见及评判。对部分异体字做出说明,意在说明字形关系; 对部分同形字进行分析,意在说明字词关系;对疑似字做提示,意在推动学术研究与大胆创 新。如《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宇”字头下按语:“形符‘山’、‘穴’形近义通,声符‘于’、‘禹’同音,‘宇’又 作‘字’、‘寓’、‘篱’。”((-7-典》意在理清“宇”“寓”“寓”之间的异体关系并对同形字“寓”的 复杂关系做出提示与说明。“寓”字在碑刻文献中记录了“寄寓、寓所”和“宇宙、区宇”两个 不同的词,“寓所”的“离”与“宇宙”的“寓”成为同形字。“寓”又有异体“窝”“腐”。“寓” 的异体作“窝”“庙”;而“宇”的异体又作“宇”“序”,本各自表意。但“寓”及其异体“窝” “庙”,既同“寓”“禽”“肩”构成异体,又同“宇”“宇”“序”构成异体,属于同形字。如果不 加区分,释读便会出错。东汉《张迁碑》“开定畿寓”,《汉碑集释》释作“寓”,同形误读,当 为“宇”。“畿宇”,即疆宇,疆域。《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该字头下罗列的各异体字形、所附书证及所下按 语很好地揭示和说明了这个问题。又如《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禀”字头下按语:“‘蠢’,字书不载,疑似 ‘禀’的简俗字,录以备参。”“高”,前人未识,《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释作“禀”的简俗字,给出自己的判断 供学界参考。如果说对了,固然可喜;如果说错了,《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也甘愿当批驳的“靶子”,意在推 动学术研究向前发展和提倡大胆创新,这种学术精神值得肯定和鼓励。 因此,《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凡例其实就是编写异体字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一部实用手册,它提出了编写异体字字 典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凡例为今后异体字的整理研究提 供了重要参考资料,给未来异体字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编写提供了一种范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的重要资料,为多学科研究提供材料支撑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都关注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但大都缺乏理论阐释。既没有对碑 刻异体字进行溯本清源,也没有全面系统分析,更没有进行理论概括与规律总结。究其原 因,主要是因为学界缺乏对该时期碑刻异体字的全面调查、搜集和科学整理,更缺少一批重 要的碑刻异体字的资料汇集成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全面系统、坚实可靠的研究 材料支撑,对该时期碑刻异体字进行全面系统的描写分析乃至深入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 陆明君先生(2009:6_7)说:“目前,对石刻别字的‘研究’还基本停留在辑录工作上,涉及 字例时少有分析,不究字源,多以排列举例的方式归类出现,并且所采集的碑别字多为常见 的字例。可以说碑别字尤其是六朝碑别字,这一领域尚是~片较为荒凉的处女地,期待着 人们开垦。”黄征先生(2005:9)亦曾指出:“我们以往研究俗字时存在着一种‘楷书中心 论’,即搜寻、考察、辨析的基本上都是隋唐以来的楷书,根本就把隶书俗字遗忘了。这是一 个重大的缺陷:以为某字就是隋唐以后产生的,不再追寻其来源。而实际上这个字形可能 早已有之,通过隶变俗字的搜寻排比,可以清晰地看出它的讹变轨迹。当然,造成这种状况 的其他原因很多,其中最突出的要算资料短缺。虽然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有时可能也想知道 万方数据 58辞书研究2015年第4期 更早的字形情况,但是目前并无一本这样的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辞书,也没有这样一本图集。”(-7典》正是 这样一部学界急需的辞书。作者以汉字系统论统领全书,字形图片的罗列也在“字形节 点”o的有效统辖下尽量做到合理的排列布局,依照时代先后顺序,遵循“先隶后楷”的原 则,有利于异体字发展演变规律的揭示和总结。《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出版,为全面系统总结汉魏六朝 碑刻异体字演变规律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使后续深入研究碑刻异体字成为可能。与此同 时,《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提供的信息准确、规范、全面、系统,不仅为汉字发展史的研究提供真实可信的资 料,而且为普通文字学、汉字形义学、汉字构形学、汉字字样学、传抄古文研究提供了科学可 信的材料证据;收录了大量的简体字,为现代汉字改革也提供了切实的参考和借鉴;由于 形、音、义、书证兼备,又能为深入理解文献语言的字词关系,有效解决文字学、汉语词汇学、 词汇史、书法史研究中的许多具体问题提供材料支撑;还为正确释读碑刻文献以及其他文 献,科学整理古代文献典籍提供必要的查询工具。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存在的不足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后所附《碑刻拓片目录》存在一定缺憾 由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所列字形图片采取了数字代码编写的方式,字形编号前四位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后 所附《碑刻拓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的拓片编号一一对应。因此,《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后所附 《碑刻拓片目录》实际上担负着类似整部《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索引的功能。《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后所附《目录》编写 的好坏对于整部《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查检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录》存在以下两点不足。 其一,《目录》未严格依照时代先后顺序依次统一编号。按照最初的编纂设想,《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所附《目录》本应该是严格依照拓片出现的时代先后顺序依次编号,但是,《目录》未做到有 效贯彻。正如《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附录补充说明所言:“拓片目录按照材料获得的先后包括主体、后补、 续后补、再后补四部分,均以时代为序排列。”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拓片主体目录”“后补 目录”“续后补目录”“再后补目录”中都分别出现了西汉、东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 周等不同时期的拓片编号,这会给读者使用带来一定的困惑与不便。 其二,《目录》中个别拓片编号存在空号、并号现象。《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言明:“经考证,《北京图书 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8册213页所收《二圣庙碑》非北周时期的石刻,而是五代后 周所刻,不在收录范围,故原1232号空缺。”“0261、0267;0934、1294;1155、1296;1198、1406 拓片重出,现合并一处。”一部完美的《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索引目录是不应出现空号、并号现象的。造成 《目录》存在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拓片来源多途,以一己之力收集整理本就不易; 作者在《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编纂主体已经接近完成的情况下,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及时自我纠正并诚实向 读者言明,这种严谨治学的精神令人钦佩,更值得鼓励。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Access数据库技术在语言文 字研究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如果利用Access数据库技术,《目录》存在的上述问 题便可迎刃而解,《目录》可以更加完善。利用Access数据库,可以给任意一张拓片进行编 号。当我们发现个别拓片存在重出、伪刻或者时代错置等情况时,只要删除或者修改相应 编号的数据记录并更新数据库即可实现拓片编号的重新排列,不会出现重号、空号问题。 万方数据 碑刻异体字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59 同时,Access数据库中特有的“超级链接”等功能可以实现不同子数据库之间的相互关联和 嵌入,一处数据的修改可以实现相关联的整个数据库的自动修改更新和关联,省时省力。 华东师范大学臧克和先生主编的《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就是完全依托Access数据库 技术进行科学设计和编纂完成的,后期研究成果可从数据库中直接导出,值得《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借鉴。 2.《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字形图片采用数字代码编纂,给读者查检和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所罗列的碑刻异体字图片采用了数字代码方式,这样做固然有简洁的优点。一 方面,它可以实现对每个碑刻异体字形在拓片位置中的精确定位(可以精确到每个字形出 现在拓片铭文中的哪一行,是这一行中的第几个字)。另一方面,数字编码实现了双栏排 版,字形图片排列整齐美观,有效节约了版面空间。但是,这种编码方式,让读者在使用过 程中需要进行“二次转码””o,这会给查检和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以《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然”字头为 例,其字头下共列有异体字形多达72个。sII万圣书城

sII万圣书城书友对《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评价:sII万圣书城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对于研究魏晋文字的人来说很有用。它不是严格按字形编纂的,有时候记录一个词的不同字形也编在一个字头下。有些字释读有些问题,严谨的研究应该对照碑刻核查。sII万圣书城sII万圣书城

 sII万圣书城

《汉魏六朝碑刻校注》所收碑刻目录sII万圣书城

序号番号王朝年号西暦题名梶山目録sII万圣书城1 0001 西汉后元6年(前135)8月前135 群臣上●(酉+寿)刻石sII万圣书城2 0002 西汉地节2年(前68) 前68 扬●(日/童)买山刻石sII万圣书城3 0003 西汉五凤2年(前56)6月前56 鲁孝王刻石sII万圣书城4 0004 西汉甘露5年(前49)2月前49 治河刻石sII万圣书城5 0005 西汉河平3年(前26)8月前26 麃孝禹刻石sII万圣书城6 0006 西汉居摄2年(7)2月7 上谷府卿坟坛sII万圣书城7 0007 西汉居摄2年(7)2月7 祝其卿坟坛sII万圣书城8 0008 西汉永城梁孝王李后墓塞石sII万圣书城9 0009 西汉徐州龟山楚王墓塞石刻铭sII万圣书城10 0010 西汉末年(8?) 8? 山东金郷汉墓镇墓文sII万圣书城11 0011 新始建国4年(12)3月12 连云港界域刻石sII万圣书城12 0012 新天凤3年(16)2月16 莱子侯刻石sII万圣书城13 0013 新天凤5年(18)3月18 高彦墓砖sII万圣书城14 0014 新天凤5年(18)10月18 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题记sII万圣书城15 0015 东汉建武元年(25)至十年间25 秥蝉县平山神祠碑sII万圣书城16 0016 东汉建武28年(52)5月52 三老讳字忌日记sII万圣书城17 0017 东汉建武中元2年(57)6月57 何君治道造阁碑sII万圣书城18 0018 东汉永平元年(58)4月58 何君治阁道碣sII万圣书城19 0019 东汉永平4年(61)正月61 徐州铜山画像石题记sII万圣书城20 0020 东汉永平9年(66) 66 鄐君开褒斜道摩崖sII万圣书城21 0021 东汉永平16年(73)4月73 姚孝经墓砖sII万圣书城22 0022 东汉永平17年(74)10月74 杨德安墓记sII万圣书城23 0023 东汉建初元年(76) 76 大吉买山摩崖sII万圣书城24 0024 东汉建初2年(77)正月77 汉侍廷里父老僤买田约束石券sII万圣书城25 0025 东汉建初8年(83)8月83 张文思爲父造石阙题记sII万圣书城26 0026 东汉永元元年(89)7月89 燕然山铭sII万圣书城27 0027 东汉永元3年(91) 91 任尚碑sII万圣书城28 0028 东汉永元4年(92)闰3月92 袁安墓碑sII万圣书城29 0029 东汉永元4年(92)5月92 公乗田鲂画像石墓题记sII万圣书城30 0030 东汉永元8年(96)11月96 孟琁残碑sII万圣书城31 0031 东汉永元9年(97)7月97 成都王伯鱼阙题记sII万圣书城32 0032 东汉永元10年(98)10月98 张仲有修通利水大道刻石sII万圣书城33 0033 东汉元兴元年(105)10月105 秦君神道双阙sII万圣书城34 0034 东汉元兴元年(105)10月105 秦君墓刻辞sII万圣书城35 0035 东汉元兴元年(105) 105 王稚子墓阙sII万圣书城36 0036 东汉延平元年(106)9月106 贾武仲妻马姜墓记sII万圣书城37 0037 东汉延平元年(106)12月106 阳三老石堂画像题字sII万圣书城38 0038 东汉永初元年(107)~6年(112)107~112 洛阳刑徒砖sII万圣书城39 0039 东汉元初2年(115)6月115 子游残碑sII万圣书城40 0040 东汉元初2年(115) 115 张盛墓记sII万圣书城41 0041 东汉元初4年(117)4月117 袁敞残碑sII万圣书城42 0042 东汉元初4年(117) 117 祀三公山碑sII万圣书城43 0043 东汉元初5年(118)3月118 李昭墓碑sII万圣书城44 0044 东汉元初5年(118)4月118 太室石阙铭sII万圣书城45 0045 东汉延光2年(123)2月123 开母庙石阙铭sII万圣书城46 0046 东汉延光2年(123)3月123 少室石阙铭sII万圣书城47 0047 东汉永建2年(127)6月127 左山治黄肠石sII万圣书城48 0048 东汉永建2年(127)6月127 左达治黄肠石sII万圣书城49 0049 东汉永建2年(127)6月127 叔原举治黄肠石sII万圣书城50 0050 东汉永建3年(128)4月128 费孙治黄肠石sII万圣书城51 0051 东汉永建3年(128)6月128 王孝渊墓铭sII万圣书城52 0052 东汉永建3年(128)8月128 石门关铭sII万圣书城53 0053 东汉阳嘉元年(132)9月132 许伯治黄肠石sII万圣书城54 0054 东汉永和2年(137)8月137 裴岑纪功碑sII万圣书城55 0055 东汉永和5年(140)6月140 沙南侯获残碑sII万圣书城56 0056 东汉永和5年(140) 140 盖县永和五年砖铭sII万圣书城57 0057 东汉永和6年(141)正月141 微山桓孨食堂画像石题记sII万圣书城58 0058 东汉永和6年(141) 141 冀州从事冯君碑sII万圣书城59 0059 东汉汉安元年(142) 142 伯天□作寿石堂刻石sII万圣书城60 0060 东汉汉安2年(143)8月143 景君碑sII万圣书城61 0061 东汉汉安3年(144)2月144 宋伯望买田记sII万圣书城62 0062 东汉建康元年(144)8月144 文叔阳食堂画像石题记sII万圣书城63 0063 东汉本初元年(146)2月146 三公山神碑sII万圣书城64 0064 东汉建和元年(147)2月147 武斑碑sII万圣书城65 0065 东汉建和元年(147)3月147 武氏石阙铭sII万圣书城66 0066 东汉建和元年(147) 147 李固残碑sII万圣书城67 0067 东汉建和2年(148)11月148 石门颂sII万圣书城68 0068 东汉建和3年(149)正月149 周代造崖墓题记sII万圣书城69 0069 东汉元嘉元年(151)3月151 缪宇墓誌sII万圣书城70 0070 东汉元嘉元年(151)8月151 山东苍山元嘉画像石墓题记sII万圣书城71 0071 东汉元嘉3年(153)2月153 滕州元嘉三年画像石题记sII万圣书城72 0072 东汉永兴元年(153)6月153 乙瑛碑sII万圣书城73 0073 东汉永兴2年(154)3月154 向寿碑sII万圣书城74 0074 东汉永兴2年(154)6月154 李孟初神祠碑sII万圣书城75 0075 东汉永兴2年(154)7月154 芗他君祠堂画像题记sII万圣书城76 0076 东汉永兴2年(154)7月154 孔谦墓碑sII万圣书城77 0077 东汉永寿元年(155)7月155 成都永寿元年画像石阙铭sII万圣书城78 0078 东汉永寿元年(155) 155 孔君墓碣sII万圣书城79 0079 东汉永寿元年(155) 155 李禹通阁道摩崖sII万圣书城80 0080 东汉永寿2年(156)7月156 韩勑造孔庙礼器碑sII万圣书城81 0081 东汉永寿3年(157)12月157 许卒史安国祠堂碑sII万圣书城82 0082 东汉延熹元年(158)4月158 郑固墓碑sII万圣书城83 0083 东汉永寿4年(158)8月158 刘平国碑sII万圣书城84 0084 东汉延熹2年(159)8月159 张景碑sII万圣书城85 0085 东汉延熹3年(160)3月160 浚县画像石题记sII万圣书城86 0086 东汉延熹4年(161)2月161 渡君碑sII万圣书城87 0087 东汉延熹5年(162)正月162 苍颉庙碑sII万圣书城88 0088 东汉延熹6年(163)正月163 桐柏淮源庙碑sII万圣书城89 0089 东汉延熹6年(163)2月163 □临爲父通作封记sII万圣书城90 0090 东汉延熹7年(164)正月164 封龙山颂sII万圣书城91 0091 东汉延熹7年(164)7月164 孔宙墓碑sII万圣书城92 0092 东汉延熹8年(165)4月165 华山庙碑sII万圣书城93 0093 东汉延熹8年(165)10月165 缪纡墓誌sII万圣书城94 0094 东汉延熹8年(165)11月165 鲜于璜墓碑sII万圣书城95 0095 东汉永康元年(167)12月167 冯绲碑sII万圣书城96 0096 东汉桓帝时期(146~167) 146~167 刘熊碑sII万圣书城97 0097 东汉建宁元年(168)闰3月168 杨统碑sII万圣书城98 0098 东汉建宁元年(168)闰3月168 李冰像题记sII万圣书城99 0099 东汉建宁元年(168)5月168 张寿残碑sII万圣书城100 0100 东汉建宁元年(168)9月168 衡方墓碑sII万圣书城101 0101 东汉建宁元年(168)10月168 杨着墓碑sII万圣书城102 0102 东汉建宁2年(169)3月169 史晨前碑sII万圣书城103 0103 东汉建宁2年(169)3月169 史晨后碑sII万圣书城104 0104 东汉建宁2年(169)5月169 肥致墓碑sII万圣书城105 0105 东汉建宁2年(169)7月169 柳敏墓碑sII万圣书城106 0106 东汉建宁3年(170)3月170 许阿瞿墓记sII万圣书城107 0107 东汉建宁3年(170)6月170 夏承碑sII万圣书城108 0108 东汉建宁4年(171)6月171 西狭颂sII万圣书城109 0109 东汉建宁4年(171)7月171 孔彪墓碑sII万圣书城110 0110 东汉建宁4年(171) 171 孔褒墓碑sII万圣书城111 0111 东汉建宁5年(172)2月172 郙阁颂sII万圣书城112 0112 东汉建宁5年(172)3月172 更黄肠掾王条主石sII万圣书城113 0113 东汉建宁5年(172)5月172 成阳灵台碑sII万圣书城114 0114 东汉建宁年间(168~172) 168~172 武荣墓碑sII万圣书城115 0115 东汉熹平元年(172)12月172 宣暁墓石刻sII万圣书城116 0116 东汉熹平2年(173)2月173 巴郡●(月+句)忍令景云碑sII万圣书城117 0117 东汉熹平2年(173)2月173 杨准表记sII万圣书城118 0118 东汉熹平2年(173)4月173 鲁峻墓碑sII万圣书城119 0119 东汉熹平2年(173)11月173 熹平残墓碑sII万圣书城120 0120 东汉熹平2年(173) 173 杨震墓碑sII万圣书城121 0121 东汉熹平3年(174)正月174 娄寿墓碑sII万圣书城122 0122 东汉熹平3年(174)4月174 耿勲碑sII万圣书城123 0123 东汉熹平3年(174)5月174 伯兴妻残碑sII万圣书城124 0124 东汉熹平3年(174)10月174 营陵置社碑sII万圣书城125 0125 东汉熹平4年(175)2月175 孙仲隠墓记sII万圣书城126 0126 东汉熹平4年(175)11月175 韩仁墓碑sII万圣书城127 0127 东汉熹平4年(175) 175 请雨铭sII万圣书城128 0128 东汉熹平6年(177)4月177 尹宙墓碑sII万圣书城129 0129 东汉熹平6年(177)12月177 呉岐子根墓记sII万圣书城130 0130 东汉光和元年(178)8月178 孙熹墓画像石题记sII万圣书城131 0131 东汉光和3年(180)11月180 赵寛墓碑sII万圣书城132 0132 东汉光和4年(181)正月181 昭觉石表sII万圣书城133 0133 东汉光和4年(181)4月181 三公山碑sII万圣书城134 0134 东汉光和4年(181)5月181 崔显人墓砖sII万圣书城135 0135 东汉光和4年(181)10月181 潘乾墓碑sII万圣书城136 0136 东汉光和4年(181) 181 魏元丕碑sII万圣书城137 0137 东汉光和6年(183)4月183 王舎人碑sII万圣书城138 0138 东汉光和6年(183) 183 白石神君碑sII万圣书城139 0139 东汉中平2年(185)10月185 曹全碑sII万圣书城140 0140 东汉中平3年(186)2月186 张迁碑sII万圣书城141 0141 东汉中平3年(186)4月186 郑季宣残碑sII万圣书城142 0142 东汉中平4年(187)7月187 谯敏碑sII万圣书城143 0143 东汉初平元年(190)12月190 赵君墓碑sII万圣书城144 0144 东汉初平4年(193)正月193 北海太守爲卢氏妇刻石sII万圣书城145 0145 东汉建安10年(205)3月205 樊敏碑sII万圣书城146 0146 东汉建安13年(208)11月208 赵仪碑sII万圣书城147 0147 东汉建安14年(209)8月209 高颐双阙sII万圣书城148 0148 东汉建安17年(212)6月212 王晖石棺铭文sII万圣书城149 0149 东汉建安24年(219) 219 司马芳残碑sII万圣书城150 0150 东汉建安25年(220)前220 东汉望都一号墓佚名墓铭sII万圣书城151 0151 东汉东汉中期郫县犀浦簿书残碑sII万圣书城152 0152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武梁祠堂画像题字(一)sII万圣书城153 0153 东汉武梁祠堂画像题字(二)sII万圣书城154 0154 东汉武梁祠堂画像题字(三)sII万圣书城155 0155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武氏前石室画像题字sII万圣书城156 0156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武氏左石室画像题字sII万圣书城157 0157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武氏石室祥瑞图题字sII万圣书城158 0158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何馈画像石题字sII万圣书城159 0159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里仁诵德政碑sII万圣书城160 0160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王子移葬誌sII万圣书城161 0161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唐公房碑sII万圣书城162 0162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阿贵造阴宅砖sII万圣书城163 0163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石墙村刻石sII万圣书城164 0164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黄晨、黄勺墓砖sII万圣书城165 0165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呜咽泉画像石墓题记sII万圣书城166 0166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袁博残碑sII万圣书城167 0167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杨卿耿伯墓记sII万圣书城168 0168 东汉东汉(25~220) 25~220 小子残碑sII万圣书城169 0169 东汉东汉末年巩义诗设七言摩崖题记sII万圣书城170 0170 东汉汉刘君冢窆石题字sII万圣书城171 0171 东汉汉刘氏冢镇墓石羊题字第一石sII万圣书城172 0172 东汉汉刘氏冢镇墓石羊题字第二石sII万圣书城173 0173 东汉汉西岳神符镇墓石sII万圣书城174 0174 东汉汉西南之精镇墓刻石sII万圣书城175 0175 东汉汉建塙刻石sII万圣书城176 0176 东汉汉降命刻石sII万圣书城177 0177 东汉汉竹叶碑sII万圣书城178 0178 东汉汉南阳冠军城石柱题名sII万圣书城179 0179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10月220 上尊号碑sII万圣书城180 0180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10月220 受禅表sII万圣书城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上下2册(2014)》是一本专注于汉魏六朝时期碑刻中异体字的学术工具书,旨在为研究这一时期汉字形态及其演变提供详尽的资料与分析。全书共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包括大量碑刻字形的展示及其注释,配以详细的字源、演变分析,涉及的异体字不仅限于常见的变体,还涵盖了罕见或难辨的字形。通过对这些字形的研究,本书不仅能帮助学者深入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还为文化传承与古文字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从该书的结构特点、研究价值、应用范围以及学术贡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1、书籍结构与内容概述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上下2册》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层次感,分为上下两册,每册按照不同的主题和类别对字形进行分类、标注和注释。上册主要涉及汉代及魏晋时期的碑刻字形,下册则重点关注六朝时期的异体字。每个字条的内容都包括字形展示、异体字分析、字义解释及其演变历程的追溯,辅以相关文献的考证与历史背景的介绍。这种结构让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形态变迁。

在具体内容安排上,本书通过对不同碑刻的逐一剖析,细致呈现了数百种异体字的演变过程。每个字形都不仅呈现其书法特点,同时也标注了来源碑刻的具体信息,使得研究者能够追溯每个字的历史脉络。字形与字义的分析紧密结合,尤其是在汉魏六朝时期的复杂书写风格中,给出了系统的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字的演变规律。

此外,本书还对部分较为难解或少见的异体字做了专题研究。通过对不同碑刻中相同字形的对比,本书揭示了不同地区、不同书法家的书写习惯与字形演变之间的关系,为汉字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研究价值与学术意义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不仅仅是一本字典,它的研究价值深远,具有极高的学术意义。首先,它为古文字学、古代汉字学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实证数据。由于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书法与文字演变的关键时期,这本书所呈现的异体字形,展示了汉字形态变化的独特轨迹,反映了这一时期汉字的不同书写规范与文化特色。

其次,本书为汉字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众多历史文献中,碑刻常常是最直接反映时代特征的书写材料,特别是在汉魏六朝这一历史阶段,碑刻书法与政权更替、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本书通过详细的字形注解与历史考证,揭示了不同历史背景下汉字的变迁趋势,帮助学者更加全面地理解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字演变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最后,本书的学术意义还在于它对汉字形态学的贡献。通过对异体字的整理与分类,书中展示了一个系统的汉字形态研究框架,为后续的文字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该书不仅对文字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梳理,还探讨了字形的结构、书法风格与历史语境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的学术探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理论依据。

3、应用范围与实际影响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应用范围广泛,首先对于从事古代文献学、书法学、语言学及历史学研究的学者来说,它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在研究汉魏六朝时期的碑刻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本书快速查找所需字形,了解字形的历史背景及其演变过程,从而更准确地解读古代碑刻的文字信息。

其次,这本书对于古籍整理和文物保护工作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在许多历史遗迹和古代碑刻中,由于字形模糊或损毁,传统的解读方法常常面临困难。通过本书的字形对比与注释,文物保护专家和古籍整理者能够更加准确地复原字形和文献内容,为古籍的整理与保存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本书还为大众文化传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于普通读者,尤其是书法爱好者和历史文化爱好者来说,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汉字的艺术之美及其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古文字和古代文化的兴趣。同时,这本书也为书法教学提供了资料支持,使得现代书法教育更加注重历史文献中的字形演变。

4、学术贡献与未来展望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学术贡献首先体现在对古代汉字演变过程的深入剖析。这本书不仅整理了大量的异体字,还对每个字的演变历程、使用背景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填补了汉魏六朝时期汉字研究的诸多空白。此外,本书还采用了科学的分类与注释方式,使得字形的演变可以系统地呈现,为相关学科的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其次,本书推动了汉字学研究方法的革新。通过对碑刻异体字的集成与系统化,本书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将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与书法学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多维度地研究汉字的形态变迁与社会文化背景。这一方法论的创新,对于今后的汉字学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望未来,《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随着对古代文字和书法研究的不断深入,该书中的资料将被更多学者引用和探讨。未来,类似的工具书和研究成果将推动汉字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总结:

《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 上下2册(2014)》作为一本专业的工具书,深入研究了汉魏六朝时期的碑刻异体字,展现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其内容严谨、结构清晰、资料详实,充分体现了古代汉字形态的演变规律及其文化内涵。通过这本书,学者和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字和书法艺术,同时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系统的文字资料,也为文字学、历史学、书法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研究的深入,这本书将在古文字学的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上午9:58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上午9: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