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藏稀见民国新闻史料汇编(共29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合作,把学院资料室收藏的民国时期出版的部分有关新闻理论、新闻史,以及与新闻学、新闻事业有关的书刊和文献资料,重新汇编出版,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藏稀见新闻史料汇编》。该汇编涉及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事业概述、新闻资料汇编、重要报刊纪念专辑、新闻学论文集、燕大新闻系历年编辑出版的专刊等众多方面的内容,共78种,是研究民国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新闻学、新闻史和新闻教育史的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藏稀见民国新闻史料汇编》目录
1、燕京大学新闻学系概况
2、新闻学概观
3、暹京华侨日报社新馆舍落成特刊
4、燕京大学新闻系 新闻学文字书目引得
5、新闻事业与国难
6、江苏月报 江苏新闻事业专号
7、申时电讯社创立十周年纪念特刊
8、新蜀报四千号纪念特刊
9、新闻学研究
10、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
11、报学 第一期 第一卷(120)
12、报学杂志
13、文汇年刊
14、中国新闻事业
16、新闻学论集
17、报学月刊第一卷
18、新闻法制论
19、申报新闻函授学校讲义
20、中国广告事业史
21、成都新闻记者公会成立大会纪念刊
22、新闻编辑法
23、科学的新闻学概论
24、新闻学总论
25、新闻学
26、国际通讯的机构及其作用
27、报人之路
28、新闻学演讲集
29、新闻学大纲
30、新闻学的理论与实践
31、新闻史上的新时代
32、新闻纸研究
33、新闻事业经营法
34、战时国际新闻读法
35、新闻学新论
36、战时新闻读本
37、战时新闻学
38、中国雕版源流考
39、抗战与新闻事业
40、新闻之理论与现象
41、宣传学与新闻记者
42、太原日报三周年山西书局一周年联合纪念册
43、战时新闻检查的理论与实际
44、基础新闻学
46、书籍杂志报纸处理法
47、新闻学
48、新闻学讲话
49、新闻背后
50、新闻概论
51、基础新闻学
53、申报流动图书馆第二年工作报告
54、上海闲话
55、欧美新闻界鸟瞰
56、经历
57、国防新闻事业之统制
58、国际新闻读法
59、报纸内幕
60、最新实验新闻学
61、实用宣传学
62、宣传心理研究
63、美国的新闻事业
64、新闻学撮要
65、应用新闻学
66、上海报纸改革论
67、实际应用新闻学
68、中国新闻记者与新闻纸
69、天庐谈报
70、军事新闻工作概论
71、新闻事业与社会组织
72、中国新闻发达史
73、新闻学
74、新中国新闻论
75、新闻储藏研究
76、最新应用新闻学
77、新闻自由论
78、战时各国宣传方策
79、新闻学大纲
80、考察日本新闻记略
81、文化传播辩论集
82、战时的舆论及其统制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所藏《民国新闻史料汇编(共29册)》是中国学术界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源,对于研究民国时期的新闻发展和传媒演变具有重要价值。此套丛书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涵盖了大量珍贵的民国新闻史料,细致地展示了民国时期新闻传媒的多元化面貌及其背后的社会政治背景。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套汇编进行详细探讨:一是对《汇编》所选史料的种类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二是探讨其对民国新闻史研究的贡献,三是评析其出版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四是讨论该书如何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料支持。通过这些分析,本文旨在全面呈现这套汇编的学术价值及其对民国新闻史研究的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藏稀见民国新闻史料汇编》涵盖了大量民国时期的新闻报刊、杂志、政府出版物等各种形式的史料,这些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研究意义。首先,汇编收录了民国时期的经典报刊,如《申报》、《京报》、《大公报》等重要报纸的历史资料,这些报刊是了解民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重要窗口。
其次,汇编中还包括了当时一些较为小众的刊物与手稿,这些稀见文献为研究者提供了更为多元的视角。民国时期新闻媒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在这些资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小众刊物常常代表着不同政治立场、社会阶层以及文化思潮的声音,进一步丰富了对民国新闻环境的理解。
此外,这些史料不仅局限于报刊形式,还包括了许多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其他文件,例如政府公告、新闻稿、社论、广告等。这些附属材料为我们解读民国时期的新闻传播机制及其社会影响提供了珍贵的佐证。
这套《汇编》在民国新闻史研究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首先,它为研究者提供了大量未曾公开出版或难以访问的历史资料,填补了民国新闻史研究中的空白。在过去,由于资料的散失或封存,学者们在进行民国新闻研究时常常面临资料不足的困境。而这部汇编的出版,大大拓宽了研究的视野,为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证资料。
其次,这套汇编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文本资源,还在历史的脉络中展现了民国新闻的多维发展。例如,从清朝末期的戊戌变法到民国成立后的新闻环境转型,汇编中详细记录了这一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及其言论,呈现了新闻媒体如何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汇编中的史料能够帮助学者们从微观层面观察民国新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演变。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域的新闻报刊进行分析,研究者不仅可以洞察到民国新闻的外部形式变化,还能够深入理解其背后所反映的政治、文化及社会变化,进一步揭示民国新闻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藏稀见民国新闻史料汇编》不仅在学术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在社会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这部汇编的出版标志着民国新闻史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对民国新闻的认识不再仅限于以往的单一文本解读,而是更加注重多元化的视角与多层次的历史还原。
其次,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来看,民国新闻不仅是当时社会的重要信息载体,它所承载的政治理念、社会动荡、文化碰撞等内容,对于今天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认同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民国时期报刊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报道与评论,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与思考。
此外,该汇编的出版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民国时期的新闻史料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容忽视。这些史料对于增强今天人们对民国历史、新闻发展以及传媒演变的认识具有积极作用,推动了现代社会对民国时期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
随着《汇编》的出版,未来学者们在进行民国新闻史研究时,将能够借助这一珍贵的资料库开展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首先,汇编中所包含的大量原始资料为学者提供了独立研究的基础材料,这使得研究者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民国时期的新闻发展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现象。
其次,随着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不断创新,未来的学者可能会结合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例如文化研究、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的理论框架,从更广泛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层面来解读民国新闻史料。此套汇编为这一研究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实证基础,尤其是在分析新闻与政治、社会结构互动方面,它将成为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源。
最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已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趋势。未来,学者们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对汇编中的史料进行更便捷的查询与分析,进一步推动民国新闻史的研究走向现代化。这也意味着,未来的研究者将能够从更加全球化、信息化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民国时期的新闻传播及其历史意义。
总结:
总体而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藏稀见民国新闻史料汇编(共29册)》是民国新闻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成果。它不仅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资源,也为进一步研究民国新闻的多元化发展和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套汇编的出版,既彰显了民国新闻研究的学术深度,也为历史学、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本次汇编,学术界对民国新闻史的认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提升。未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这套汇编必将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民国时期的新闻生态以及它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提供更为详尽的资料支持。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