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礼逊回忆录 全2册 2008清晰

马礼逊回忆录 全2册 2008清晰

Quantity

  • 马礼逊回忆录 全2册 2008清晰

     《马礼逊回忆录》PDF电子书全2册,由大象出版社2008年出版,为《马礼逊文集》之一。

     
    马礼逊的学术着作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但由于马礼逊的着作出版年代久远,在国内外图书馆中难觅其身影,因此国内外学术界从未系统地整理和出版过他的着作。在2007年马礼逊来华200周年纪念之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图书馆、澳门基金会联合推出《马礼逊文集》(14卷本),由中国大象出版社出版。 
     
     
    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位居首尊;他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他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马礼逊回忆录出版说明: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为中国大陆学术界最早建立的海外汉学研究机构,以翻译整理海外汉学的历史文献、研究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影响为其重要使命,尤其是对西方汉学发展史中的传教士汉学的文献的翻译和研究格外着力。作为全国外语类院校龙头一一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所属的学术机构,
     
    中国海外汉学中心理应在中西文化交流史背景下承担起对中国近代外语教育史和中国近代翻译史等重要学术课题的研究。因此,中国近代英语教育的奠基人和汉英双语词典的作者马礼逊,很自然地成为了我们关注的对象。马礼逊文集的出版项目得到了北外的大力支持,学校为此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出版。
     
     
     
    香港大学图书馆于1912年成立,是香港特区成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自1914年接收马礼逊图书馆后,在其后的岁月里,不管世事变迁,香港大学图书馆肩负着管理和保存为纪念马礼逊而成立以及庋藏他个人藏书图书馆的重责。现在,马礼逊图书馆藏书2752册,共1284种,其中不乏珍稀版本和马礼逊个人的签名本,是中国土地上一个极为珍贵并且保存良好的西文特藏。以历史而言,成立于1838年的马礼逊图书馆曾为广州、澳门和香港建馆时提供服务,是三地一衣带水、文化同源的有力证据。马礼逊图书馆无疑是马礼逊这位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开拓者留给后代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而香港大学图书馆为纪念马礼逊来华200周年付出努力和贡献,是责无旁贷和理所当然的。
     
    2004年初,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本着以推动马礼逊的学术研究、与学界共享学术资源的目的,向香港大学图书馆提出合作出版《马礼逊文集》的计划,港大图书馆欣然应允。考虑到马礼逊一生与澳门有着难解之缘,他1807年首先在澳门登陆,长期在澳门、广州两地生活,1834年死后长眠于澳门,因此《马礼逊文集》如果有澳门学术机构的参与则更为圆满。2005年之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图书馆、澳门基金会三方在澳门相约洽谈,顺利而愉快地确定了合作的内容、各自承担的责任和翻译出版的具体进程。至此,由三方共同集资合作的《马礼逊文集》项目正式立项,该项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按照合作计划及日程安排组织全面实施
    文集出版的各项工作。
     
    2005年春夏之交,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代表三方合作者与大象出版社商协《马礼逊文集》的出版计划。大象出版社以推进中国学术研究为己任,与北外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合作已达十一年之久,于是双方商定将《马礼逊文集》作为《国际汉学书系》中的西方早期经典汉学译丛中的一种,单独设计出版。
     
    在这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的年轻学者顾钧、杨慧玲、张蓉斌、梁跃天、沙培培等人为翻译《马礼逊回忆录》和《新教在华传教前十年回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香港大学图书馆的尹耀全负责香港方面的统筹联络工作、杨少娴为编纂英文研究目录、劳子健、梁淑仪及毛子佩为扫描底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日本的陈力卫教授撰写了马礼逊词典在日本的传播与利用一文,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为文集提供《英吉利文话之凡例》的底本,澳门基金会也时时关心文集的翻译和出版,并为《马礼逊文集》出版后在澳门所召开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提供了大力支持。在此期间,香港中文大学崇基神学院的卢龙光牧师、温伟耀教授、邢福增教授多次邀请译者前往香港中文大学的基督教资源中心,为翻译提供便利条件,在此我们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特别感谢台湾马礼逊研究专家苏精先生,他为《马礼逊文集》中的翻译部分付出了极大的心血。2006年12月,北外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专程邀请他来北京访问,时
    值北京最冷的季节,他不顾严寒,每日全身心紧张地工作着,耐心地指导中心的年轻学者。2开7年7月在天气最为炎热之时,他又专程赶来北京,校对译稿。
     
    虽然他没有审定完全稿,但是可以说,没有他的帮助和指导,我们的翻译文稿不会达到现在的水准。在这个意义上,这部文集是汇集了两代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们对苏精教授的热心和真心,对他为文集所付出的辛劳表示衷心地感谢。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马礼逊回忆录 全2册 2008清晰》作为一本涵盖马礼逊个人经历和观点的著作,展现了他在中国传教生涯中的心路历程。全书通过两册的形式,详细记录了马礼逊如何应对宗教冲突、文化差异、以及个人与家庭的挑战。在这部回忆录中,马礼逊不仅回顾了他对中国的深入了解,还向读者展示了他如何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心路历程。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回忆录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是马礼逊的传教经历,接着分析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反思,再者是回忆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最后探讨该作品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些方面的讨论,本文旨在全面呈现《马礼逊回忆录》所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深远影响。

1、马礼逊的传教经历

马礼逊的传教经历是《马礼逊回忆录》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从早期来到中国的艰辛经历,到与清朝政府和社会的接触,马礼逊的传教事业可谓充满波折。在最初的几年中,由于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政治环境的压制,马礼逊的传教工作进展缓慢。他并未因此灰心丧气,反而更加坚定了将基督教教义传播到中国的决心。马礼逊通过努力学习中文,逐渐获得了当地百姓的认同和尊重。他不仅仅是传教士,更是一位文化的桥梁,他的工作让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

在马礼逊的传教生涯中,他经历了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例如,马礼逊在传教的过程中面临着与中国封建思想的激烈冲突。在当时的中国,宗教信仰大多是传统的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基督教的到来引发了许多不解与反感。为了让中国人民更好地理解基督教,马礼逊不拘泥于西方传教士常用的直接对抗方法,而是采取了一种温和的方式,他试图通过学术的交流、哲学的讨论来促进两种文化的对话。

马礼逊不仅仅在宗教上进行传播,他还在其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语言的深入学习,使得他能用中文进行翻译和传教。他的语言能力为他打开了通往中国人心灵的大门,他的作品为后来的传教士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通过这些年的努力,马礼逊逐渐获得了中国社会的认可,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2、马礼逊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反思

《马礼逊回忆录》中,马礼逊展示了他对中国文化深刻的理解与反思。尽管作为外来的传教士,他初来乍到时也难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陌生与复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深厚智慧。马礼逊不仅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而且对道家和佛教思想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在书中,马礼逊不吝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赞美,他认为中国文化拥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且与基督教的教义在某些方面具有共通之处。

然而,马礼逊也并非盲目崇拜中国文化。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固守、对科技进步的缓慢反应以及对女性地位的压制等问题提出了批评。在他看来,尽管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也有一些方面需要接受外来思想的影响与更新。例如,马礼逊认为,基督教可以为中国提供一种新的精神力量,帮助中国在道德和伦理方面进行改进。他在书中反思了如何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接受西方的思想与科技进步。

马礼逊对中国文化的深度反思,使得他不仅是一个宗教传播者,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他通过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研究,撰写了大量的文化和语言学作品,为后来的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支持。可以说,马礼逊不仅是基督教的传播者,也是中国与西方文化接触的桥梁。

3、回忆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马礼逊回忆录》不仅仅是一部个人传记,它还具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马礼逊的传教活动发生在清朝末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文化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西方列强纷纷进入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和思想碰撞。在这种大背景下,马礼逊的传教活动和他对中国的观察提供了一个外国人眼中中国社会的独特视角。

回忆录中,马礼逊详细记录了他在清朝社会中的观察与经历,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他不仅描述了自己与中国文化的碰撞,还展示了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社会中的困境和挑战。特别是在与中国官员的互动过程中,马礼逊面临了许多困难,包括语言障碍、文化误解以及宗教不容等问题。通过回忆录,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方人在清朝时期的传教经历及其所面临的复杂局面。

从文化价值角度看,马礼逊的回忆录也为研究中国近代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马礼逊不仅仅是宗教的传播者,也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观察者。通过他的笔触,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社会在西方思想影响下的种种变化。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与反思,不仅有助于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也为今天我们反思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4、作品的现实意义与影响

《马礼逊回忆录》在当今的现实意义仍然不容忽视。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马礼逊的回忆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东西方文化如何融合的视角。他的作品强调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差异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互相理解和尊重的桥梁。

此外,回忆录中关于马礼逊个人经历的描写,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坚韧、奉献和跨文化适应的精神榜样。在面对文化差异和社会压力时,马礼逊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克服了诸多困难,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经历为今天的全球化时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在跨文化沟通和合作的领域。

最后,马礼逊的回忆录对于今天的历史学者、文化研究者以及宗教研究者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视角,帮助我们理解清朝时期中国的社会状态,同时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平衡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关系。

总结:

《马礼逊回忆录 全2册 2008清晰》作为一部记录马礼逊传教生涯和文化思考的作品,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他个人的成长历程,还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历史和文化洞察。通过回忆录,读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艰辛历程,以及东西方文化交汇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马礼逊在面对文化冲突时表现出的宽容与智慧,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部作品成为研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献。

总的来说,《马礼逊回忆录》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为今天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可以从马礼逊的经历中汲取力量,推动不同文化之间更加深入的对话与理解。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下午11:11
下一篇 2024年11月23日 下午11:29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