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评传 全3册 2011清晰 陈贻焮

杜甫评传 全3册 2011清晰 陈贻焮

Quantity

  • 杜甫评传 全3册 2011清晰 陈贻焮

    《杜甫评传》PDF电子书全3册,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陈贻焮先生着。
     
    《杜甫评传》是着名学者陈贻焮先生(1924-2000)的力作,共三卷一百多万字,被公认为“当代杜诗学中的一座丰碑”。作者以杜甫诗歌创作和活动为基本线索,在广阔的唐代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下,对杜甫在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特色以及他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作了评述。全书以杜诗编年为经,以同时代的历史记述与后代重要的杜诗注解为纬,以评带传,考、论相辅,既通脱恣肆又细针密线地为读者复原了杜甫高才大志、仁厚爱民却又颠沛流离、命途多舛的一生:其诗艺的精湛与精神的丰瞻如何在盛唐因安史之乱骤然衰败的历史危局中绽放光辉并绵延久远,成为一代诗圣。
     
    诚如葛晓因先生所言:“(《杜甫评传》)尽可能设身处地,从理解一个人的角度出发,把古人还原成活生生的社会现实中的人:像修复一个打碎了的古董花瓶那样,完整地展现作家的生活背景和时代风貌”,因而,本书既涉及了杜甫所遭逢的各种生活际遇、人事悲欢、政治动荡、百姓苦难,以及山川地貌和风俗世态;也大量铺陈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性情面相和体己达物。杜甫用诗歌承载的个人、时代与历史,作者将其完整、细腻且活泼泼地翻译和诠释了出来,如一部以杜甫为主人翁全景书写大唐由盛转衰的史诗,可谓长歌当哭、荡气回肠。
     
     
    《杜甫评传》书目:
     
    杜甫评传  上册
    杜甫评传  中册
    杜甫评传  下册
     
     
     
     
     
     
     
     
     
     
    《杜甫评传》出版说明:
     
    对杜甫的研究之所以特别困难,是因为在杜甫诗歌中集中地出现了大唐帝国由盛到衰这一转变时期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问题,杜诗描绘了这个社会的多样而曲折的过程,充分地反映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杜甫出生的前后几年,似乎就标志着一个文学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文学时代的开始。杜甫生于唐玄宗先天元年(七一二),在这之前四年,中宗景龙二年(七○八),杜审言卒。再过两年,睿宗景云元年(七一○),上官琬儿在一次官廷政变中被杀,宋之问被流放到岭外钦州,先天元年死于贬所。沈佺期死于开元元年(七一三);同年,李娇随他的儿子赴虔州刺史任,大约过一二年死去。这样,武、韦时期的诗人就此在文坛上消逝。就在这同一时期,景云二年(七一一),张说入居相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修国史。张说是开元时期转变文风的重要人物,从这时开始,他以宰相之尊,汲引一些文士于其周围,因而使开元时期的文风与前一时期有显着的不同。就在这一年,王翰登进士第,第二年,王湾登进士第。王湾在这前后所写的“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句,张说居相位时手题于政事堂,“令为楷式”,这风格壮美而又富于展望的诗句,一扫武、韦时期绮丽不振的诗风,使人耳目一新,预示着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从先天元年起,像贾曾、贺知章、张九龄等都先后步入仕途。到开元四年(七一六),富有才艺的早熟的王维,以十八岁的青少年诗人写出了长篇歌行《洛阳女儿行》,标志着诗歌史上的“唐音”已正式开始。对唐诗研究者来说,研究这一转变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尚与文学发展的关系,该是多么有吸引力。应该说,这是一片有待于开垦和收获的肥沃的土地。
     
    盛唐诗歌的另一转变时期是天宝年间。这时社会繁荣富庶似乎已达到了它的顶点,上层统治阶级、阶层的相互勾结、杀戮、争夺权力、掠取财物,以及种种腐朽现象,正以长安为中心,日益发展。社会矛盾已到达了饱和点,安史之乱正是这种矛盾发展的结果。这也是杜甫诗歌风格逐步形成的时期。这时,我们可以看到,高适、岑参正来往于西北的烽火边塞;王维已满足于他取得的社会地位和文艺成就,定居在长安郊区的美丽别墅写他的田园诗;李颀、王昌龄等人忙碌于做他们的地方宫,不时发出不平之鸣;大诗人李白正继续在南北各地游历…。杜甫则正在长安这一政治斗争的中心,锤炼他的诗风。贻掀同志在《评传》上卷中,叙述杜甫居住长安时期多方面的生活,仿佛把我们引进了当时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个人觉得,这是上卷的重心,是最引人入胜的地方。《评传》的作者没有把杜甫简单化,既没有像封建社会某些士大夫那样把他看成一饭不忘君的诗圣,也不像以前有一时期把杜甫贬成一钱不值的地主老财。他只是如实地根据杜甫本人的作品,把受多种社会条件约束的杜甫介绍给读者,但正因为如此,使我们感到杜诗之与众不同的地方,杜甫之所以伟大。《评传》的这些叙述,不但使我们认识了杜甫,还使我们具体地感受到这样庞大的封建帝国是怎样一步步衰弱下去,帮助我们具体认识那时的唐代社会。
     
    杜甫研究之另一困难,不像有些作家那样,苦于资料太少,而是苦于资料太多。从宋朝以来,杜诗注家之多,是别的诗人所难以比拟的。当然,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有不少是陈言滥调,或谬论妄说。今天,我们研究杜甫和他的诗歌,就得冲过这重重的评注家的包围圈,吸收其合理的一部分,摒弃其无价值的地方。贻城同志的这部《评传》,也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困难的。《评传》主要采集了清代几个注家的说法,那就是钱谦益的《杜诗笺注》、杨伦的《杜诗镜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以及仇兆鳌的《杜诗详注》。这几部书在许多种杜诗评注本中是有特色的。《评传》引用了他们的某些说法,并站在今天的高度,结合杜甫的身世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对这些意见作了剖析。这里可以看出《评传》作者的眼力。
     
    这里还应当特别指明的,是《评传》写法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作者力图作到雅俗共赏。书中既有材料的繁富征引,又有对杜诗作行云流水般的讲解。书中往往在一些较为专门性的论述以后,就接着以亲切的笔调向读者介绍杜甫的生活,他的朋友,他的诗歌艺术手法的特点,犹如冬夜围炉听一老友在谈论他所感兴趣的事情。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宋人叶梦得在其《避署录话》中的一段记载:
     
    吴门下居厚喜论杜诗,每对客未尝不言。绍圣间,为户部尚书,叶涛致远为中书舍人。待漏院每从宫晨集,多未厌于睡,往往即坐倚壁假寐,不复交谈。惟吴至则强之与论杜诗不已,人以为苦,致远辄迁坐于门下檐次。一日忽大雨飘洒,同列呼之不至,问其故,曰:“怕老杜诗。”
     
    这是一则很有趣味的记载。古往今来,像叶涛那样怕说杜诗的情况恐怕也是不少的。但人们还是爱读杜诗,爱谈杜诗,这除了杜诗本身具有吸引力以外,也因为杜诗研究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着作。贻焮同志的这部《评传》,一定会以其雅俗共赏的特点来吸引读者,从而在杜诗研究中据有一定的地位。
     

    别林斯基曾称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为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我觉得,从对诗歌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杜诗也可以说是唐朝安史之乱前后几十年的生活的“百科全书”。试想,如果不去读读杜甫的《赴奉先咏怀》,历史学家要想写天宝末期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景,他们的笔将是多么的枯涩乏味!如果没有“三吏”、“三别”,九节度相州之溃后唐朝统治者与人民的矛盾,当时中原人民所受的战乱之苦,我们今天的认识将会多么地一般和平淡!杜甫的杰出贡献,即在于他凡所到之处,就把生活本有的丰富多样的面貌,精细地描绘出来。我们现在在《评传》的上卷中,随着贻焮同志的笔触,看到杜甫如何生活在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如何在多方面的教养下度过童年,又看到在开元盛世中杜甫的几次南北壮游,然后又看到杜甫进入纷繁的长安城,最后,看到杜甫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用他的一支笔写出了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在这以后,杜甫的行踪更扩大了,我们将在《杜甫评传》的下卷中,看到杜甫在秦州时所写的特异的山川风物,杜甫在成都的定居以及他笔下的蜀中名胜,他的江陵的栖息,潇湘之游与漂泊一生的结局。这将是一轴长的画卷,我们等待着后一部分早日舒展在读者的眼前。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杜甫,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陈贻焮所著的《杜甫评传》是一部系统性、深入剖析杜甫一生及其诗歌创作的传记作品。该书分为三卷,全面展示了杜甫的生平、社会背景、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评述:首先,分析陈贻焮在《杜甫评传》中的学术价值与研究视角;其次,探讨书中对杜甫生平的详尽梳理及其历史背景的深入挖掘;接着,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和风格特点;最后,讨论《杜甫评传》对杜甫文学影响的评价与该书的学术贡献。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本文将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杜甫评传》以及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1、陈贻焮的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

《杜甫评传》是陈贻焮结合大量史料,进行全面研究的成果,呈现出鲜明的学术视角和独特的研究方法。在书中,陈贻焮首先从杜甫的生平入手,结合历史背景,对杜甫一生的经历进行了细致描写。同时,作者通过多角度的史实考证,揭示了杜甫创作的背后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变迁。

陈贻焮不仅仅注重杜甫诗歌的创作内容,还从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对杜甫的社会环境进行了深入分析。这种宏观的研究视角,使得《杜甫评传》不仅仅是一部关于杜甫的传记,也是一部关于唐代历史与社会的研究著作。作者的写作方法独具匠心,既有严谨的史学考证,又能运用文学批评的方法深入剖析杜甫的作品。

书中通过多种文献资料的交叉比对,推敲杜甫生活的细节与其诗作之间的关系。例如,陈贻焮细致地考证了杜甫的迁徙轨迹及其所处的动荡时代,帮助读者理解杜甫诗歌创作中的家国情怀及对时局的敏感反应。这种全方位的研究方式,既呈现了杜甫个人命运的沉浮,也揭示了他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学成就。

2、杜甫生平的细致梳理与历史背景的挖掘

在《杜甫评传》中,陈贻焮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杜甫的一生。杜甫的一生充满坎坷,经历了盛唐的繁荣与安史之乱的动荡。陈贻焮通过对杜甫生平的细致梳理,将杜甫的个人经历与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紧密结合,展现了杜甫如何在政治动荡、战乱频发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形成其文学思想和创作风格。

杜甫出生于唐朝盛世时期,但他早年的一系列个人遭遇,如科举的屡次失利、家境的贫寒以及中年的颠沛流离,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知和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陈贻焮通过大量史料和杜甫的自述,揭示了这些困境对杜甫思想和情感的深远影响。

此外,陈贻焮还深入探讨了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安史之乱对杜甫一生和作品创作的巨大影响。杜甫的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时代动荡的深刻反映。书中详细分析了杜甫如何通过自己的笔触记录下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展现了他作为“诗史”的使命感。

3、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

杜甫不仅是唐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陈贻焮在《杜甫评传》中,深入分析了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与风格特点,揭示了他诗歌创作中的独特艺术魅力。杜甫的诗歌风格严谨、细腻、深刻,他善于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观察。

杜甫的诗歌艺术特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杜甫的语言精炼而含蓄,能在短短的几句中传递出丰富的情感。例如,他的《春望》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战争对故乡的破坏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陈贻焮详细剖析了这些诗歌,指出杜甫在诗歌中展现了他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百姓苦难的深刻同情。

其次,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的许多作品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在《兵车行》、《三吏三别》等作品中,杜甫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民的摧残。陈贻焮分析了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揭示了杜甫如何通过诗歌作为表达社会不公和民生疾苦的载体。

4、《杜甫评传》的学术贡献与文学影响

《杜甫评传》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也在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陈贻焮的研究视角独特,突破了传统的杜甫研究方法,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见解。通过对杜甫生平、诗歌及其时代背景的深入分析,陈贻焮对杜甫的文学成就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首先,陈贻焮通过这部作品对杜甫的文学地位进行了再评价。书中指出,杜甫不仅是唐代文学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陈贻焮强调,杜甫的诗歌艺术不仅仅反映了他个人的艺术成就,更深刻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长远的影响。

其次,《杜甫评传》也为后人研究杜甫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与方法论参考。通过作者的深入分析,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杜甫诗歌的多层次性、深刻性以及其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陈贻焮的这部作品不仅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材料,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读书视角。

总结:

《杜甫评传》作为一部研究杜甫的经典之作,深刻地揭示了杜甫的艺术成就及其历史、社会背景。陈贻焮通过对杜甫生平、诗歌创作及时代环境的全面分析,使得这部作品在学术界具有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杜甫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及文化产生了重要意义。

总体来说,《杜甫评传》是一部具有高度学术价值的传记作品,不仅展现了杜甫作为文学巨匠的伟大成就,也深刻反映了他如何通过诗歌艺术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它为后人研究杜甫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方法论,值得学术界与文学爱好者深入阅读与研究。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4日 上午8:03
下一篇 2024年11月24日 上午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