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鼓应着作集 第2部分 共10册 2016-2019高清
《陈鼓应着作集》第2部分共10册,由中华书局2016至2019年出版。
陈鼓应是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着有。他撰写的《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已行销四十余年,成为人们研习老庄的经典读本。他提出了《易传》哲学思想属于道家的观点,一反两千年来《易传》思想属于儒家的旧说;他主张的“中国哲学道家主干说”,影响日益广泛。此次出版的“陈鼓应着作集”系列,是他学术作品的一次集中呈现。
《陈鼓应着作集》第2部分书目:
陈鼓应着作集 庄子今注今译 上陈鼓应着作集 庄子今注今译 下陈鼓应着作集 庄子浅说陈鼓应着作集 庄子人性论陈鼓应着作集 古代呼声陈鼓应着作集 春蝉吐丝陈鼓应着作集 耶稣新画像陈鼓应着作集 黄帝四经今注今译
陈鼓应着作集 道家的人文精神
陈鼓应着作集 尼采新论
《陈鼓应着作集》出版说明:
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这期间,两岸历经对立与交流的种种曲折。我的现实人生与学术人生亦颇多波折,两者交互抵触,有时又能相互彰显——现实人生的坎坷,常使学术路途中断,但我“困”而知之,不断激发求知的动能,进而丰富着我的学术人生。
我的着述主要分两类:一是学术专着,二是时感性的文章。后者将以《鼓应文存》为名,另外编成一个系列,包括《失落的自我》、《言论广场》、《台大哲学系事件》、《走进白色恐怖》、《台湾民主运动的脚步》等着作。这一系列反映着我所处的境遇与时代的路痕。
我的专业着作,主要集中在道家各派及三玄四典的研究。《悲剧哲学家尼采》是我的第一本书,这本小书奠定了我学术的基础,接着是《庄子浅说》,用力较深的则是费时多年的《庄子今注今译》。可以说,从尼采到庄子,是我学术路程的一条主线。借着他们,我将现实关怀与学术人生联系在一起。
大学期间,受先师方东美中国哲学史课程的影响,我体会到,如果不能了解一个民族的灾难,也就不能理解这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底蕴。个体生命也是如此,正如叔本华所说:“一定的忧愁、痛苦或烦恼,对每个人都是时时必需的。一艘船如果没有压舱物,便不会稳定,不能朝着目的地一直前进。”我的现实人生与学术人生就是在这样矛盾的状态下并行演进着,恰恰体现了老子祸福相依的哲理。
中青年期间,我常处于逆境中,尼采的冲创意志和庄子在“困苦”中保持定力与超越的心境,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我迎难而进,永葆生命的昂扬气概。
台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经历了白色恐怖,我在这一时期的学术着作反映了我内心对于自由民主的渴望。到了七八十年代,我在文献和学术论着方面打下基础。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在那段时空中,我虽然经受着现实环境的冲击,却还能积极地参与学术、文化上的反思。透过古籍文献的整理与诠释,我不仅得到传统人文思想的熏陶,还表达了对极端化与绝对化的神权思想的反感,阐发了对威权体制下的人身崇拜和造神运动的批判。这一时期,我以尼采和庄子为主的论着,都反映了“任其性命之情”的倾向。接下来,《道家的人文精神》和《庄子的人性论》两书的内容,又可以说是“安其性命之情”的展现。
《陈鼓应着作集》共二十本,它们分别在海峡两岸不同的时空中写成。有关尼采哲学和存在主义的介绍以及老、庄的注译,都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台大校园里完成的。1973年春夏,因为参与台大校园内的保钓运动、发表时论,我和王晓波在“台大哲学系”事件中首遭整肃。自此以后,我的学术人生被迫中断十余年,直到1984年才在北京大学重启学术生涯。
在北大哲学系执教期间,我除了陆续完成道家各派典籍的诠释,也针对当时大陆学界的研究现状,着力于围绕以下三个议题表达不同的观点,并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陆续发表相关论作:第一是中国哲学开端的议题;第二是《易传》的学派归属问题;第三是理学开山祖的问题。这三个重要的议题构成了我的《道家哲学主干说》的中心议题,这将是我的最后一本学术专着。
“911事件”之后,整个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就像司马迁所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也像泰戈尔《演讲集》中对西方思维方式的描述:“西方人习惯于按照人们所归属的半球不同,而将人类世界断然划分为好的和坏的。这种傲慢的分裂精神严重地伤害了我们,给我国自己的文化世界造成巨大危害。”事实上,战争与冲突的根源多在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为此,我更愿意站在地球村的视角思考问题。中国哲学儒、墨、道、法各家,传承数千年而蕴涵着中国文化的内涵,各有其普世的价值。这种普世价值,是指在人文精神的照耀下,老、孔、墨、庄的思想都散发出普世的情怀,即老子的贵柔及其宽容心态、孔子的恕道及其家庭伦理、墨子的兼爱与非攻思想、庄子的艺术人生和齐物精神。
我们这一代都在内忧外患中度过重重的困境,我生长在动荡时代的福建客家山区。从我有记忆开始,日本军机就在我的家乡频繁轰炸,导致平民死伤无数,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由于长时期目击了强权带给人类灾难的战争,逃难、流离、思乡之情始终扰动在我的生命中。然而,尼采的酒神精神、日神精神和《庄子》的“任其性命之情”、“安其性命之情”的洒脱心境,却赋予了我在困境中思索与写作的动力,使我能够在尼采的思想中,寻找到精神的家园,在《庄子》的天地中,寻找到心灵的故乡。
台大校园和北大校园是我这一生学术活动的中心点。我从台大哲学系退休之后,晚年又重返北大哲学系任教,有赖于北大哲学系主任王博教授的邀约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鹏程瀚宇公司孙宝良总经理帮我安顿入住到北大中关新园寓所,使我有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安心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这一套着作集系列的筹划和出版,是由北京中华书局顾青总编辑积极促成的。对于上述诸位的雅情高谊,我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除了少数的几部书稿,着作集中的大部分书稿都曾在两岸出版过,此次汇编再版,都以最新或经过修订的本子作底本排版;除了少数几部新作外,凡旧稿中的前言或序言皆一仍其旧,予以保留,不再另行撰写。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陈鼓应作为中国当代哲学、文学和思想史的重要学者之一,他的学术成就和思想影响力深远。尤其是《陈鼓应著作集 第2部分 共10册 2016-2019高清》这一系列作品,展示了他近年来在哲学、文化与历史领域的研究成果。这套丛书涵盖了陈鼓应的诸多重要学术文章,涉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以及中西文化的对话等多方面内容。本文将从该作品的学术价值、内容特色、思想深度以及对当代学术的影响四个方面,详细探讨《陈鼓应著作集 第2部分 共10册 2016-2019高清》的学术贡献和文化意义。
《陈鼓应著作集 第2部分 共10册 2016-2019高清》作为陈鼓应近年学术研究成果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贡献。这些作品不仅涵盖了传统文化、哲学思潮、历史反思等多个领域,还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路径。陈鼓应的研究紧跟时代脉搏,他在这些作品中探讨的议题,不仅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还涉及哲学思想的当代再生与转化。因此,这些著作无疑为中国哲学、文化研究以及跨文化对话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陈鼓应的学术贡献,首先体现在对中国哲学的再评价与再生。他通过系统性的研究,重新审视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并在当代语境下赋予其新的生命。他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捍卫者,也是其现代转型的推动者。这种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哲学思想融合的做法,为当代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路径。
其次,陈鼓应在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对话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自己的研究中,努力通过中西哲学的对比,深入探讨了东西方思想的异同与互补,为跨文化学术交流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这一部分的内容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也为西方学术界理解中国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陈鼓应著作集 第2部分 共10册 2016-2019高清》以其丰富的学术内容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展现了陈鼓应研究的多样性和深度。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学术论文的汇编,而是涵盖了陈鼓应长期从事学术研究的多方面成果。从哲学到历史,从文化批评到思想史,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性思维。
陈鼓应的著作呈现出一种系统性的学术架构,尤其是他对于哲学思想的探索具有鲜明的特点。无论是在解读中国传统哲学经典,还是在讨论当代哲学问题时,他都能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和严谨的逻辑推演,呈现出对问题的深刻洞察。尤其在《儒家哲学与中国文化传承》一书中,陈鼓应对儒家思想的阐释,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层,而是深入到儒学思想的内核,提出了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适用性和发展潜力。
同时,这一系列作品也展现了陈鼓应的跨学科研究视野。从文学到历史,从哲学到社会学,陈鼓应的研究跨越了多个学科的边界,这种跨学科的学术框架,使得他的研究不仅具有哲学深度,也充满了文化和历史的宽度。其作品所呈现的理论体系,具有高度的学术性和现实性,不仅对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普通读者提供了值得深思的内容。
《陈鼓应著作集 第2部分 共10册 2016-2019高清》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结晶,更是陈鼓应对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反思。在这些作品中,陈鼓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哲学思考、文化反思和社会变革的议题。他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审视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浪潮中的转型,以及传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特别是在《现代性与中国文化》一书中,陈鼓应深入探讨了现代性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张力。他认为,现代性并非西方文化的专利,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创新和转型,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这种对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思考,既是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关注。
此外,陈鼓应还在这些作品中提出了对西方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的主导地位无可避免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文化认同。陈鼓应在其著作中呼吁中国学者要保持文化自信,尊重并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同时通过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陈鼓应著作集 第2部分 共10册 2016-2019高清》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鼓应通过这些作品,提出了许多深刻的社会问题,涉及到如何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文化自信和文化交流中找到定位等问题。
尤其是陈鼓应关于中国哲学如何应对现代世界变革的讨论,成为当代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他通过这些著作,推动了学界对传统哲学的重新审视,并促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的有机融合。这种思想上的推动作用,不仅推动了学术界的讨论,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此外,陈鼓应的作品还积极参与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自觉。他通过学术的方式,倡导中国学者要加强文化自信,走向世界,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这一理念的传播,不仅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对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总结:
通过《陈鼓应著作集 第2部分 共10册 2016-2019高清》这套丛书的研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陈鼓应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理念。陈鼓应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对中国哲学、历史与文化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无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还是对现代社会变革的哲学反思,陈鼓应的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总之,陈鼓应的这套著作集,不仅是他学术研究的结晶,也是对中国当代学术与文化发展的深刻贡献。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视野去理解和应对当下世界的挑战。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