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备要(全100册)(中华书局 1989)另含详尽可查询目录
作者:陆费逵﹑高野侯等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89
“四部备要”大型古籍丛书。陆费逵﹑高野侯等辑校﹐中华书局1920年起排印出版。共5集﹐计收经﹑史﹑子﹑集各种古籍351种﹐11305卷﹐缐装2500册。
“四部备要”有意仿傚于敏中等所辑《籀藻堂四库荟要》,但选目更着重实用。全书用聚珍仿宋活字排印﹐字画清晰﹐精美古雅。先以6开缐装出版﹐重版时放大版面﹐5开缐装﹐仍为2500册。1934年又出版布面精装16开本 100册﹐纸面平装16开本280册﹐将原4 页缩成1页﹐正文注释都加句读﹐按张之洞《书目答问》次序重新编排。原计画分 8集出齐﹐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只出了 7集。1955年补出第8集时抽去集部所收《曾文正公诗集》3 卷﹑《文集》3卷﹐增入《养一斋文集》20卷﹐《李养一先生诗集》4卷﹑《赋》1卷﹐《诗馀》1卷﹐因此前后略有不同。
“四部备要”因选书实用﹐字体清晰﹐很适合中小图书馆和文史研究者使用﹐流传极广。
目录介绍如下:
├─四部备要-01 (0 folders, 10 files, 4.20 GB, 4.20 GB in total.)│ 001.四部备要 第1册. 周易 中华书局1989.pdf 389.21 MB│ 002.四部备要 第2册 春秋经传集解 公羊传 榖梁传 孝经 论语 孟子 尔雅 四书集注.pdf 478.34 MB│ 003.四部备要 第3册. 周易注疏 尚书注疏 毛诗注疏.pdf 374.39 MB│ 004.四部备要 第4册 周礼注疏 仪礼注疏 礼记注疏.pdf 611.23 MB│ 005.四部备要 第5册 春秋左传注疏 春秋公羊传注疏 春秋榖梁传注疏_.pdf 433.50 MB│ 006.四部备要 第6册 孝经注疏·论语注疏·孟子注疏·尔雅注疏.pdf 196.12 MB│ 007.四部备要 第7册 周易述·周易述补·尚书今古文注疏·毛诗传笺通释.pdf 355.71 MB│ 008.四部备要 第8册 周礼正义.pdf 504.68 MB│ 009.四部备要 第9册 仪礼正义·礼记训纂.pdf 456.25 MB│ 010.四部备要 第10册 春秋左传诂 公羊义疏 榖梁补注_.pdf 496.28 MB├─四部备要-02 (0 folders, 9 files, 4.24 GB, 4.24 GB in total.)│ 011.四部备要 第11册 论语正义 孟子正义 孝经郑注疏 尔雅义疏 附经义述闻.pdf 563.99 MB│ 012.四部备要 第12册 经义考.pdf 547.48 MB│ 013.四部备要 第13册 说文解字 说文系传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检.pdf 566.04 MB│ 014.四部备要 第14册 玉篇 广韵 集韵 小尔雅义证 方言疏证 广雅疏证_.pdf 394.14 MB│ 015.四部备要 第15册 史记_.pdf 470.17 MB│ 016.四部备要 第16册 前汉书.pdf 584.87 MB│ 017.四部备要 第17册 后汉书.pdf 510.36 MB│ 018.四部备要 第18册 三国志.pdf 301.62 MB│ 019.四部备要 第19册 晋书.pdf 399.78 MB├─四部备要-03 (0 folders, 11 files, 4.27 GB, 4.27 GB in total.)│ 020.四部备要 第20册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pdf 562.16 MB│ 021.四部备要 第21册 魏书.pdf 353.82 MB│ 022.四部备要 第22册 北齐书 周书 隋书.pdf 398.90 MB│ 023.四部备要 第23册 南史 北史.pdf 631.84 MB│ 024.四部备要 第24册 旧唐书1.pdf 359.72 MB│ 025.四部备要 第25册 旧唐书2.pdf 336.62 MB│ 026.四部备要 第26册 新唐书1(前90卷).pdf 293.65 MB│ 027.四部备要 第27册 新唐书2.pdf 370.41 MB│ 028.四部备要 第28册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pdf 354.58 MB│ 029.四部备要 第29册 宋史1.pdf 370.60 MB│ 030.四部备要 第30册 宋史2.pdf 337.62 MB├─四部备要-04 (0 folders, 9 files, 4.15 GB, 4.15 GB in total.)│ 031.四部备要 第31册 宋史.pdf 389.29 MB│ 032.四部备要 第32册 宋史.pdf 448.40 MB│ 033.四部备要 第33册 辽史 金史.pdf 428.25 MB│ 034.四部备要 第34册 元史.pdf 561.26 MB│ 035.四部备要 第35册 明史1.pdf 440.08 MB│ 036.四部备要 第36册 明史.pdf 556.76 MB│ 037.四部备要 第37册 资治通鉴1.pdf 445.62 MB│ 038.四部备要 第38册 资治通鉴2.pdf 500.39 MB│ 039.四部备要 第39册 资治通鉴3.pdf 478.70 MB├─四部备要-05 (0 folders, 9 files, 4.00 GB, 4.00 GB in total.)│ 040.四部备要 第40册 资治通鉴4 通鉴目录.pdf 434.71 MB│ 041.四部备要 第41册 续资治通鉴1(前108卷).pdf 568.91 MB│ 042.四部备要 第42册 续资治通鉴2.pdf 610.91 MB│ 043.四部备要 第43册 明纪_.pdf 359.09 MB│ 044.四部备要 第44册 逸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越绝书·吴越春秋·国语·战国策·路史.pdf 402.21 MB│ 045.四部备要 第45册 东观汉记·华阳国志·十六国春秋·晋略·贞观政要·唐摭言·宣和遗事·靖康传信录·长春真人西游记·圣武记.pdf 564.30 MB│ 046.四部备要 第46册 说苑 列女传 高士传 国朝先正事略 中兴将帅别传.pdf 412.59 MB│ 047.四部备要 第47册 水经注 山海经笺疏 洛阳伽蓝记 荆楚岁时记 历代地理志韵编.pdf 409.75 MB│ 048.四部备要 第48册 通志略 汉官六种 吾学录_.pdf 332.84 MB├─四部备要-06 (0 folders, 9 files, 4.02 GB, 4.02 GB in total.)│ 049.四部备要 第49册 历代帝王年表·历代帝王庙謚年讳谱·历代纪元编·历代职官表·历代史表.pdf 405.30 MB│ 050.四部备要 第50册 历代统纪表 历代疆域表 历代沿革表.pdf 219.32 MB│ 051.四部备要 第51册 史通通释 读通鉴论 宋论 文史通义 校仇通义 廿二史劄记.pdf 695.75 MB│ 052.四部备要 第52册 孔子家语 荀子 孔丛子 孙子 吴子 司马法 管子 慎子 商君书 郑析子 韩非子_.pdf 375.99 MB│ 053.四部备要 第53册 晏子春秋 墨子 公孙龙子 尹文子 鬼谷子 尸子 鹖冠子 燕丹子 吕氏春秋 老子道德经 关尹子 列子 庄子 文子 文子缵义.pdf 409.44 MB│ 054.四部备要 第54册 新语·新书·春秋繁露·淮南子·盐铁论·法言·新论·潜夫论·论衡·申鑒·人物志.pdf 432.78 MB│ 055.四部备要 第55册 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顔氏家训·中说·意林·子略·世说新语·续世说·弘明集·广弘明集.pdf 504.69 MB│ 056.四部备要 第56册 周子通书·张子全书·二程全书.pdf 246.45 MB│ 057-58.四部备要 第57-58册 朱子大全.pdf 822.18 MB├─四部备要-07 (0 folders, 12 files, 4.10 GB, 4.10 GB in total.)│ 059.四部备要 第59册 象山全集·阳明全书·明夷待访录.pdf 326.33 MB│ 060.四部备要 第60册 近思录集注·小学集注·性理精义·五种遗规.pdf 273.90 MB│ 061.四部备要 第61册 宋元学案.pdf 445.77 MB│ 062.四部备要 第62册 明儒学案 国朝学案小识 国朝汉学师承记.pdf 356.27 MB│ 063.四部备要 第63册 风俗通义·博物志·古今注·困学纪闻.pdf 250.09 MB│ 064.四部备要 第64册 日知录集释 十驾斋养新录 东塾读书记_.pdf 416.10 MB│ 065.四部备要 第65册 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内经素问·灵枢经·难经集注·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pdf 347.66 MB│ 066.四部备要 第66册 周髀算经·长术辑要·古今推步诸术考·易林·太玄经·皇极经世绪言.pdf 260.52 MB│ 067.四部备要 第67册 蔡中郎集.pdf 419.42 MB│ 068.四部备要 第68册 初唐四杰集.pdf 431.04 MB│ 069.四部备要 第69册 王右丞集笺注.pdf 313.49 MB│ 070.四部备要 第70册 昌黎先生集 柳河东集.pdf 355.66 MB├─四部备要-08 (0 folders, 10 files, 3.45 GB, 3.45 GB in total.)│ 071.四部备要 第71册 孟东野集.pdf 332.71 MB│ 072.四部备要 第72册 玉溪生诗笺注.pdf 366.80 MB│ 073.四部备要 第73册 徐公集.pdf 249.54 MB│ 074.四部备要 第74册 欧阳文忠公全集_.pdf 343.07 MB│ 075.四部备要 第75册 南丰先生元丰类稿 临川先生文集.pdf 389.32 MB│ 076.四部备要 第76册 嘉祐集 斜川集 栾城集.pdf 311.79 MB│ 077.四部备要 第77册 东坡七集.pdf 397.72 MB│ 078.四部备要 第78册 山谷全集.pdf 414.59 MB│ 079.四部备要 第79册 陆放翁全集.pdf 412.49 MB│ 080.四部备要 第80册 水心文集.pdf 319.32 MB├─四部备要-09 (0 folders, 10 files, 3.85 GB, 3.85 GB in total.)│ 081.四部备要 第81册 元遗山诗笺注.pdf 498.52 MB│ 082.四部备要 第82册 宋文宪公全集 青邱高季迪诗集.pdf 425.36 MB│ 083.四部备要 第83册 逊志斋集 震川文集.pdf 275.33 MB│ 084.四部备要 第84册 亭林诗文集.pdf 383.53 MB│ 085.四部备要 第85册 吴诗集览.pdf 427.14 MB│ 086.四部备要 第86册 壮悔堂集.pdf 340.07 MB│ 087.四部备要 第87册 樊榭山房全集 小仓山房诗文集.pdf 428.73 MB│ 088.四部备要 第88册 望溪先生文集.pdf 511.39 MB│ 089.四部备要 第89册 戴东原集.pdf 290.79 MB│ 090.四部备要 第90册 唐确慎公集.pdf 358.29 MB└─四部备要-10 (0 folders, 10 files, 3.56 GB, 3.56 GB in total.) 091.四部备要 第91册 楚辞 文选.pdf 415.63 MB 092.四部备要 第92册 古文辞类纂 续古文辞类纂.pdf 515.35 MB 093.四部备要 第93册 骈体文钞 六朝文絜 经史百家杂钞.pdf 403.03 MB 094.四部备要 第94册 乐府诗集_.pdf 185.25 MB 095.四部备要 第95册 十八家诗钞四部备要 第95册 十八家诗钞.pdf 305.60 MB 096.四部备要 第96册 玉台新咏.pdf 349.79 MB 097.四部备要 第97册 词综.pdf 321.25 MB 098.四部备要 第98册 宋六十名家词 十五家词.pdf 364.09 MB 099.四部备要 第99册 元曲选.pdf 322.69 MB 100.四部备要 第100册 文心雕龙.pdf 460.71 MB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对《四部备要(全100册)(中华书局 1989)》进行全面分析与阐述。《四部备要》是中国古代文献整理和研究中的一部重要典籍,它汇集了中国古代四大类书籍(经、史、子、集)中的精华。通过对该书的介绍,本文将从其编纂背景、内容结构、学术价值以及目录的使用四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通过这些阐述,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四部备要》的历史地位,还能更深入地认识到它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
《四部备要》是由清代学者陈昌治主编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它的编纂背景与清代的学术环境密切相关。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学术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许多学者致力于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保存与研究。《四部备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将历代的经典文献加以汇总、提炼,并进行适当的注释和解读。
陈昌治及其团队在编纂《四部备要》时,参考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和学术成果,试图通过对古代四部经典文献(经、史、子、集)的总结,来呈现一个更为精炼的古代文化精华集大成者。这一工程的完成,标志着清代学术整理工作的一次重要突破,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研究资源。
在该书的编纂过程中,陈昌治遵循“选材精要、删繁就简”的原则,力求将大量的古籍内容提炼成更简明、易懂的形式,尤其注重对经典著作的解读和阐述,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系统、详尽的学术参考。这样,便为后代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献研究的经典之作。
《四部备要》的内容结构可以说是其最大的亮点之一。该书按照古代文献的四大类进行分类:经、史、子、集四部。每一部书都包含了大量的经典著作,而其中的每一本著作都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关于“经”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诗经》、《尚书》、《周易》等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文献。这些经典文献不仅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础,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各个领域的关键资料。通过对这些经典文献的总结与提炼,陈昌治使得《四部备要》成为了一本便于学习与研究的工具书。
其次,“史”部分则主要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包括了许多重要的史书,如《史记》、《汉书》、《三国志》等。通过这些史书的汇集,陈昌治为读者提供了从古代到清代的完整历史脉络,使得学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研究中国历史的演变和重要事件。
第三,关于“子”部分,包含了大量的哲学与学术著作,诸如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的经典作品。这一部分的书籍,不仅是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源泉,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伦理道德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核心资源。
最后,“集”部分则收录了中国古代的文学、诗词等艺术类书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承载了丰富的思想与文化内涵。《四部备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总结,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也为后代学者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四部备要》的学术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从古籍整理的角度来看,该书为后代的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基础工具。在《四部备要》编纂完成后,很多学者和研究者都以此为蓝本进行进一步的学术探讨,无论是文学、历史、哲学、还是艺术等领域,都受到了这部书籍的深刻影响。
其次,作为一部精要汇集的文献,《四部备要》在保留经典内容的同时,去除了部分冗余和不必要的部分,使得读者可以更高效地获取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尤其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精简的编纂方式极为有利于其学习和理解。
再次,作为一部中国古代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四部备要》通过对“经、史、子、集”四部经典的汇总,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文献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文化传承,这部书籍都起到了桥梁作用,帮助后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与价值。
《四部备要》的一大特色是其详尽且实用的目录设计。这一目录不仅帮助读者快速找到需要的文献资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高效的文献检索工具。目录的编排逻辑清晰,分类严谨,使得该书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捷。
其中,每一部分的经典文献都按照内容的主题、历史的先后进行详细排列,确保读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资料。而且,《四部备要》的目录不仅仅是简单的书目列举,还附有部分文献的简要说明,为读者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指引。
此外,书中的索引系统也为学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查找特定主题或人物时,读者可以通过索引快速定位相关内容,从而有效节省查找时间。这种精心设计的目录和索引系统,不仅体现了编辑者的学术功底,也极大提升了该书的实际使用价值。
总结:
《四部备要》作为一部集古代文献精华的书籍,其编纂背景与学术价值深刻影响了后世的研究者。在清代的学术氛围中,陈昌治通过对经典文献的提炼与总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在历史、哲学、文学还是艺术领域,《四部备要》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本书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四部备要》不仅是一部古代文献的集合,更是一部学术研究的宝典。它的精简与详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其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与研究的重要工具。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