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故事,有无限的可能。我只能用很小很小的细节,来讲述它。”后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生活的视觉记录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将近200帧照片,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彼时的中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结束了;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人们接受着新鲜的生活方式。刘香成的镜头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初现,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了时尚与保守、舶来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政界领导人、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个体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写,也被一一定格在画面中。这短短八年时间拍摄的照片合在一起,展现了当时的中国所走过的、从“文革”后的困境中解脱的复兴之路。拍摄这些照片的时间到现在已经30年了,今天的中国经过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发展,也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现代化国家。刘香成的照片就是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影像记录。这些珍贵图片最早于198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香港Asia 2000出版社1987年再版,同年由米兰Jaca Book出版意大利文版,第四版于1997年由M. Photo公司修订。此书是首次出版的中文版。
内容简介 · · · · · ·“中国是一个很大很大的故事,有无限的可能。我只能用很小很小的细节,来讲述它。”后毛泽东时代中国人生活的视觉记录本书收录了刘香成自1976年到1983年间驻留北京时拍摄的将近200帧照片,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视觉记录。彼时的中国,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结束了;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悄然拉开序幕:西方的物质文化进入中国,人们接受着新鲜的生活方式。刘香成的镜头抓住了社会变革的初现,许多来自日常生活中幽默与感人的画面体现了时尚与保守、舶来品与原生态并存的情景。政界领导人、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个体影像,普通老百姓的特写,也被一一定格在画面中。这短短八年时间拍摄的照片合在一起,展现了当时的中国所走过的、从“文革”后的困境中解脱的复兴之路。拍摄这些照片的时间到现在已经30年了,今天的中国经过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发展,也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现代化国家。刘香成的照片就是中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影像记录。这些珍贵图片最早于198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香港Asia 2000出版社1987年再版,同年由米兰Jaca Book出版意大利文版,第四版于1997年由M. Photo公司修订。此书是首次出版的中文版。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刘香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76-1983》一书,作为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项重要研究,全面回顾了中国在1976至1983年间的社会变革与政治动态。该书着眼于毛泽东去世后的政治过渡期,分析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内外政策及经济发展。书中不仅详细描绘了政治领导层的更替、经济体制的变化,还深入探讨了社会文化及国际关系的转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刘香成从历史的高度,呈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如何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轨迹。全书通过大量资料的梳理和系统的分析,为读者展示了中国进入改革时代的种种挑战与机遇。
1976年毛泽东的去世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毛泽东去世后,中国的政治局面出现了剧烈的震荡。毛泽东一生主导的革命思想和体制面临着考验,许多人担心这将导致中国的政权动荡。在此背景下,刘香成深入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的过渡过程。从毛泽东去世到华国锋成为临时领导,再到邓小平重新掌握实权,政治权力的更迭与博弈显得尤为复杂。改革的呼声逐渐高涨,而政治精英的分歧成为这一过渡期的核心主题。
特别是华国锋的短暂执政以及邓小平的政治复兴,成为这段历史的重要篇章。刘香成指出,尽管华国锋在短期内掌握了最高权力,但他在经济政策和党内改革方面的局限性,导致了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而邓小平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政治思想的一次大转折。他的改革理念与对外开放策略,开始在中共中央内部获得广泛支持,并最终推动了中国改革的全面展开。
这段时期的政治变革为后来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基础。刘香成在书中强调,政治稳定是经济改革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荡后,整个社会对稳定与发展的需求日益迫切。政治过渡期中的权力斗争与协调,为中国之后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关键的政治保障。
1978年,邓小平开始主导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启动。刘香成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从摸索到深化的渐进过程。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广,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活力。1979年,中央决定对农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可以根据家庭承包的土地进行自由经营,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在工业方面,虽然改革措施尚不完善,但中国已经开始借鉴国际经验,引入外资,并逐渐开放市场。刘香成提到,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阶梯式推进方式。通过实验性的经济特区如深圳的设立,国家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还为日后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然而,经济改革初期的政策也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在书中,刘香成详细描述了改革的初期,特别是与传统经济体制的碰撞和矛盾。由于政府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差距,许多改革措施的落实过程充满了艰辛。但正是这些探索和试验,逐步揭开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除了政治和经济的变革,1976到1983年间的中国社会文化面貌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刘香成在书中分析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社会思想观念的逐步解放。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想控制与社会压抑达到了极致,然而在毛泽东去世后,随着政治体制的松动,社会思潮和文化活动迎来了复苏。
19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文化的多元化迅速发展。电影、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开始涌现出一批新的作品,这些作品既反映了时代变迁,也表现出社会的广泛期待。刘香成特别提到,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年轻一代逐渐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文化影响,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留学和学习西方现代科技成为一股新的潮流。
在社会层面,刘香成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教育体制也开始逐步改革。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开始显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开始增强,这为未来的社会变革埋下了伏笔。尽管改革的步伐较慢,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开放,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精神动力。
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不仅是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崛起的标志。刘香成在书中详细探讨了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摆脱了长期的封闭状态,开始与多个国家建立经济与文化交流。
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中国通过加入国际组织,签订贸易协议等形式,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刘香成指出,1980年代初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与世界的互动推动国内的改革。同时,中国也开始通过对外经济援助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然而,在对外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对外贸易的增长、外资的引进以及如何平衡国内市场和国际竞争的关系等问题。尽管如此,刘香成认为,通过这一时期的对外开放,中国逐步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也为未来的全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6-1983》一书全面回顾了中国在这一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方面的变革。刘香成通过详实的资料和深入的分析,展现了中国如何从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体制过渡到邓小平时代的改革开放。通过对内外政策的调整,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道路,迎来了社会的重大变革。
总体而言,刘香成的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书中对历史的深刻剖析,不仅帮助读者回顾了这一重要时期的历史事件,也为当今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