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1937-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中国人民大学[美]叶文2012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海外中国研究文库》是叶文心上海史研究的第一部着作,以民国大学为研究对象,其中上海的大学占据了约一半篇幅。作者分析了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上海各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和国内政治的关系,叙述了民国大学生在日益极端化的政治环境中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过程。在此一探索中,叶文心不仅重视全球化因素,而且始终关注传统因素与地方特色。她认为如果历史研究失去了具体性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她总把现代性与中国性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察,从历史深处发掘中国的特质。

叶文心,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史系,后赴美深造,1984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史学博士学位。1994—2000年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任该校历史系讲座教授暨东亚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上海都市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英文着作有: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1919-1937 (1990), Provincial Passages: Culture, Space,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 (1996), Shanghai Splendor: Economic Sentiments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2007)等等。

写在书前

导言

第一章 语文与学识

一、中国高校中英语的使用

二、翻译与写作:文化优先性问题

三、内地的英语教学

四、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国学

五、北京以外的国文教学

六、雅文化与朴学的严谨

七、解读国学家:文化、民族与考证

八、清华大学1933年国文入学考试公案

第二章 圣约翰大学与上海资产阶级文化

一、上海:社会景观

二、上海:文化环境

三、圣约翰大学的成立:宗教的还是世俗的?

四、英语压倒汉语:“商业和科学的基督教文明”

五、圣约翰大学的社会成分

六、“团队精神”:上海资产阶级的文化风格

七、民族主义的挑战

第三章 从地方士绅书院到中产阶级大学

一、交通大学与技术官僚精英的崛起

二、工科学校中国学的地位

三、上海的本国私立大学之起源

四、中国公学和私立学校的商业化

五、复旦公学

六、南京与高等教育的政治气候

七、知识分子圈的政治

八、对抗南京:中产阶级学校和自由主义政治

九、中产阶级大学的两难困境

第四章 上海大学和革命理想

一、上海大学:神话与现实

二、激进大学的诞生

三、大革命前革命实践活动的经费筹措

四、连接教室与街头

五、对学问的激进批评

六、革命的学业规划

七、通俗社会主义及其激进追随者

八、事后追忆与历史过程的比较

九、暴力的结局

第五章 党化教育

一、自由放任、欣欣向荣:国民党统治前的上海

二、控制和调配:国民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

三、党化和中山大学模式

四、党化和政府对大学的渗透

五、南京与省城文化

第六章 大学生活之代价

一、大萧条后的失业及大学生缺乏就业能力

二、学杂费

三、缴费和收费

四、□□工厂

五、作为文化和政治问题的生活风格

六、封闭校园中有规律的生活:燕京与清华

七、受监护:上海私立大学的学生生活

八、体育运动

九、北京大学和穿着中式长袍的穷学者

十、长袍、西装和制服

十一、各种形象的并置

第七章 “异乡”:后五四时期的校园思潮

一、绝望的深渊:文学视角

二、幻灭与孤独的阶级性:一场争论

三、渴望爱情:巴金的《灭亡》

四、绝望感的剪影:两种观点

五、道德共同体的缺失

六、处在无情的宇宙中:大学生的人生观

七、忧郁美学的复兴

八、反传统主义

九、不幸福的家庭

十、逃入爱和科学

十一、自我和社会的对立

十二、自我、社会、技术和近代化:国民党的解决方案

十三、公与私的融合:革命者的观点

十四、审美主义的道德观

十五、最终的悲剧

注释

文献缩略语

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

索引

译后记

Quantity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本文将围绕“1919-1937-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中国人民大学[美]叶文2012”展开探讨。首先从历史背景、校园建筑、教学特色和学生活动四个方面剖析该时期中国人民大学的独特文化特点。

1、历史背景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学之一。在民国时期,学校经历了蓬勃发展和动荡时期,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精神传承。

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仍坚持办学宗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在“1919-1937-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中国人民大学[美]叶文2012”一书中,对这段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解读,展现了学校的坎坷历程和辉煌成就。

2、校园建筑

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西文化元素,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特色和教育理念。

书中详细描述了学校的各类建筑,如图书馆、教学楼、宿舍等,展现了学校校园的美丽风景和人文氛围。

校园建筑不仅是学习和生活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和历史见证。

3、教学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在民国时期以其独特的教学特色和教育理念吸引了众多学子。书中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和学术氛围。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为民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教学特色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其在民国时期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保障。

4、学生活动

除了学术教育,中国人民大学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书中介绍了学生的各类活动,如社团组织、文艺演出、运动会等。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活跃着校园的文化氛围,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锻炼技能的平台。

学生活动不仅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参与的重要途径。

总结:

中国人民大学在“1919-1937-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中国人民大学[美]叶文2012”一书中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背景、校园建筑、教学特色和学生活动,彰显了学校在民国时期的辉煌成就和文化魅力。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4日 下午8:06
下一篇 2024年11月24日 下午8:07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