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回忆录完整记述1896—1981年茅盾人生历程华文2013

内容简介  · · · · · ·

《茅盾回忆录(套装共3册)》是茅盾1896-1981年整个人生的完整呈现,由茅盾自撰的《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韦韬等着的《父亲茅盾的晚年生活》合成,并根据新史料和韦韬记述进行了全面修订,是迄今为止唯一最完整、最权威的茅盾传记。其中,茅盾1896-1949年的生活为人熟悉,但1949年之后的生活尤其是1966年茅盾卸职回家后的16年,由《茅盾回忆录(套装共3册)》第一次全面呈现。书中还配有由茅盾之子韦韬提供的200多幅珍贵图片。书前扉页另配有茅盾生前最喜欢的印章,以及亲笔题名。

 

目录  · · · · · ·

目录:

《茅盾回忆录(上)》

我的家庭与亲人

童年

学生时代

商务印书馆编译所

我的婚姻

革新《小说月报》的前后

复杂而紧张的生活、学习与斗争

一九二二年的文学论战

文学与政治的交错

五卅运动与商务印书馆罢工

中山舰事件前后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

创作生涯的开始

亡命生活

“左联”前期

《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

《茅盾回忆录(中)》

《春蚕》《林家铺子》及农村题材的作品

文艺大众化的讨论及其它

多事而活跃的岁月

一九三四年的文化“围剿”和反“围剿”

一九三五年记事

“左联”的解散和两个口号的论争

抗战前夕的文学活动

烽火连天的日子

在香港编《文艺阵地》

从东南海滨到西北高原

新疆风雨(上)

新疆风雨(下)

延安行

在抗战逆流中

《茅盾回忆录(下)》

战斗的一九四一年

桂林春秋

雾重庆的生活

走在民主运动的行列中

抗战胜利后的奔波

访问苏联•迎接新中国

风暴前夕

红卫兵抄家

大串联

沉默也是抗议

含饴弄孙

痛失患难与共的老伴

消沉中思念亲人

与旧体诗词的“姻缘”

圆梦

锻炼•中秋节•游公园

“批林批孔”

搬家

谣言四起的一年

丙辰清明

“大地震”

“拨乱反正”

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

写回忆录(上)

写回忆录(下)

“杂家”的负荷

最后的日子

后记

Quantity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茅盾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1896年出生到1981年去世,茅盾的个人经历与中国现代史的重大变革密切相关。在《茅盾回忆录》中,茅盾不仅回顾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历程,还深入剖析了自己与社会、时代的关系。此书不仅是茅盾个人生活的记载,也承载了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发展的诸多重要节点。通过回忆录,读者可以看到一个文学巨匠如何与时俱进、经历风雨,最终在文学领域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茅盾回忆录》对茅盾一生的呈现及其文学与历史的意义。

1、茅盾的童年与求学经历

茅盾,原名沈德鸿,1896年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僚家庭。童年的茅盾,生活相对优越,然而时代的动荡与家庭背景的复杂,使得他在少年时代便开始接触到社会的各种现实。茅盾在《回忆录》中回顾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细述了家庭背景、教育以及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家中的长辈对他教育的影响很大,尤其是父亲沈育昆的严格要求,使得茅盾的求学之路充满了挑战与压力。

茅盾的教育并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知识,他在少年时期便开始接触到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这些读物为他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求学过程中,茅盾还接触到了革命思想,逐渐产生了对社会变革的兴趣。这一时期的茅盾,既是文学的萌芽期,也是他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关键时刻。

茅盾在回忆录中也提到,自己并非一开始就注定成为作家。年少时的他对未来有着许多迷茫与困惑,但也正是那段困顿与探索的岁月,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对自己童年求学经历的回顾,茅盾表达了对家乡、父母以及教育的深刻感怀,这些影响至今仍能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找到踪影。

2、茅盾的文学创作与风格

茅盾的文学创作始于他年轻时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对文学形式的实验。他在《回忆录》中回顾了自己从初期的散文创作到后来参与小说创作的过程。茅盾的文学风格变化丰富,他的创作逐渐从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转向更加深入的个体心理描写,特别是对社会不公与个体困境的刻画,常常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茅盾在创作过程中,深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与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他的早期作品多以社会变革为题材,描绘了中国社会从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的动荡变化。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子夜》,通过对资本主义初期社会的批判,展现了茅盾对社会结构不公的深刻反思。《回忆录》中,茅盾提到,《子夜》的创作不仅仅是一次文学尝试,更是对中国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剖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茅盾的文学创作逐渐呈现出更多的内省与哲理性。他的后期作品,不仅注重描绘社会的矛盾,也更加关注人性的复杂与深刻。茅盾的文学风格因此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深刻”的代名词,他的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都有着极强的现实性与思想性。在《回忆录》中的阐述,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了茅盾作为文学创作者的成长轨迹和思想变化。

3、茅盾与时代的关系

茅盾的文学创作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密切相关,他所经历的时代变化深刻影响了他的作品创作和人生选择。在《回忆录》中,茅盾详细描述了自己如何与中国社会的变革紧密联系。特别是他对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和反思,使得《回忆录》不仅仅是个人回忆,也成为了一本描绘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生动史册。

茅盾在五四运动时期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的社会活动不仅限于文学创作,还包括了对社会变革的积极参与。茅盾曾在回忆录中提到,他曾与许多文学界的朋友们一起,积极推动文学与思想的革新。这一时期的茅盾,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学创作者身份,成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中的重要一员。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茅盾的创作也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茅盾逐渐将自己的创作从文学的层面转向社会政治的层面,他的作品更多地呈现出对民族独立与社会公平的关注。他在回忆录中回顾了自己如何在特殊历史时期承担起历史责任,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启示作用。

4、茅盾的晚年与文化遗产

茅盾的晚年生活,既是个人成就的巅峰期,也是他对社会责任深刻反思的时期。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茅盾开始更多地参与文化政策的制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他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之一。晚年的茅盾,在其回忆录中提到,自己不断进行着自我审视与思想总结,以便能够为后世留下有价值的文化遗产。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茅盾虽然受到了极大的政治压力,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文学创作与文化理念。他在回忆录中谈到,尽管经历了政治运动的动荡与个人生活的困苦,但他始终坚信文学的独立性与文学创作的自由性。这种坚持使得茅盾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文化符号。

茅盾的晚年生活,最终以他在1981年去世为终结。尽管他去世已久,但他留下的文化遗产和文学作品依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茅盾回忆录》中,茅盾的个人经历、创作思考、历史感悟,为当代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与思想财富。通过他的回忆录,后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茅盾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总结:

《茅盾回忆录》是茅盾一生经历与思想的真实记录,也是一部包含中国近现代历史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品。通过这本回忆录,茅盾不仅让读者看到了他作为作家的成长历程,也揭示了他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与历史见证者的独特身份。无论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变革的视野来看,茅盾都是一位不可忽视的文化人物。

茅盾的一生,充满了文学与社会的交织。他不仅通过作品表达了对时代的关注,也在实际行动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通过《茅盾回忆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文学巨匠的心路历程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魅影魅影
上一篇 2024年11月24日 下午9:04
下一篇 2024年11月24日 下午9:06

相关推荐

同行购买网站记得加这个v;hx-h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