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江苏省无锡市地方志
书名:弘治重修无锡县志
卷数:全三十六卷首一卷
作者:明 吴翀 李庶纂
版本:明弘治7年(1494)刻本
史部:方志类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94MB
页码:236页
江苏省无锡市地方志,弘治重修无锡县志,三十六卷首一卷(明)吴翀、李庶纂 明弘治7年(1494)刻本,抄本,1950年无锡泰伯文献馆筹备处油印本,1954年油印本。翀,字凤翔,改字鹏举,号藻庵,一号管窥,生卒年不详。无锡人。力学好古,博极群书,著有《管窥集》、《牡丹百咏》。庶(1423~1512),字舜明,号絅庵,晚号蓉湖漫叟,善为诗文,拥遗书校雠不息,著《絅庵集》。弘治初,二人“相与共谋”重修此志。弘治重修无锡县志全志凡19门。卷首县境图、县城图、县治图、郡县表;卷1~3地理(建置沿革、邑名、分野、风俗、形胜、疆域、里至、城廓、坊、巷、市、乡都、桥梁);卷4诏令;弘治重修无锡县志卷5公署(县治、公馆、察院、诸司廨舍);卷6~8食货(户口、土贡、财赋、土产);卷9~11职官(封统、禄秩、宦绩);卷12~13文事(学校、岁贡、选举);卷14武备(诸军);卷15~16山川;卷17~20人物(名宦、忠节、孝友、文学、遗逸、寓贤、义夫、节妇、仙释、方技);卷21宫室(堂、亭、轩、楼、阁);卷22坛壝;弘治重修无锡县志卷23祠宇;卷24寺观;卷25陵墓;卷26古迹;卷27祥异;卷28~34词章(诗、记、杂著);卷35碑碣;卷36摭遗。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较元《无锡志》新增《诏令》、《食货》、《武备》、《碑碣》、《摭遗》5门。记事至弘治初年。其中《食货志》“户口”条,记宋、元、明无锡户口甚详;“土贡”条载唐代无锡县胶山蓣药所引潘桐《图经》,今早佚;“土产”条所记冶工所为炉鼎锅镬等器,可考知无锡明代冶铸盛况。《摭遗》卷“辨疑”一目,对句吴、荆蛮、梅里等名称由来集录各家诸说,为后人考证保存了史料。但某些卷目又失之过略,如《诏令》只4道、《武备》只300余字,却各成1卷。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详细探讨《弘治重修无锡县志》36卷的电子版在现代网络平台的下载和传播情况。该地方志由明代学者吴翀和李庶主编,包含无锡地区的历史、地理、文化及社会情况,是研究无锡历史的重要文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PDF电子版的发布使得更多人可以便捷地查阅这一重要历史资料。文章将从《弘治重修无锡县志》的历史背景、编纂特色、学术价值以及电子版的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一地方志的重要性及其现代意义。
1、《弘治重修无锡县志》历史背景
《弘治重修无锡县志》是明代地方志之一,完成于明朝弘治年间(1494年-1505年)。这部地方志由无锡学者吴翀与李庶共同编纂,是对无锡县志的重修工作,目的是对先前版本进行补充、修订,并加入更多当时社会的最新情况和历史记载。它不仅记录了无锡的自然景观、行政区划、人口变化,还涉及了无锡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内容。
无锡作为江南的重要城市之一,其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地方志作为地方历史的“百科全书”,反映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脉络。《弘治重修无锡县志》是无锡历史的宝贵见证,它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尤其对于了解明代无锡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支持。尤其是在当时交通、信息不发达的背景下,能够有如此完整的地方志,展现了当时无锡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地方志编纂的传统。
此书的成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多次的修改与校对。原始的无锡县志编纂开始于元代,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整保存下来。到了明代,吴翀和李庶等学者在弘治年间对其进行了补充和重修,最终形成了现存的版本。它是当地历史文化的凝结,不仅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了行政管理的参考,也为百姓了解自己故乡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途径。
2、编纂特色与内容框架
《弘治重修无锡县志》共有36卷,内容涵盖了无锡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政治体制、社会风貌、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全书按卷分,分门别类,详细记录了无锡的山川地理、行政区划、人物传记、宗教与习俗等。每一部分都力求详尽且条理清晰,体现了编纂者对于无锡历史的深刻理解。
其中,自然地理部分详细描述了无锡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特点,揭示了无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对地方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深远影响。无锡的“太湖之滨”地理位置使得这里水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成为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此外,书中还详细记载了无锡的名山大川、古迹遗址等,使得无锡的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得以传世。
社会风貌部分则展现了无锡各阶层百姓的生活图景。从士绅到平民,从商贾到农民,地方志通过描述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状况,生动地再现了明代无锡的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及当时的伦理道德观念。尤其是在婚姻、丧葬、节庆等方面,地方志的记载充满了人情味,反映出无锡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3、《弘治重修无锡县志》的学术价值
《弘治重修无锡县志》作为明代的地方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首先,它是了解明代无锡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历史资料。书中记载的地方人物、历史事件、风土人情等,不仅为研究无锡的历史提供了线索,也为研究明代社会的学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窗口。
其次,这部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充分体现了当时地方志文化的高度。无锡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其地方志不仅仅是地方行政的工具,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许多无锡历史上的名人、风俗和典籍在其中得到了传承与弘扬。地方志的编纂是对地方文化的一次完整梳理,它为无锡的历史文化积淀提供了持久的影响。
此外,《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还是研究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当时行政区划、地方政治结构的详细记录,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无锡的治理模式与社会组织。对于地方历史的研究者而言,它不仅是一个地方历史的“百科全书”,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社会经济和民生状况的极佳资料。
4、PDF电子版与地方志的现代传播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文献逐渐向电子化方向转型。《弘治重修无锡县志》36卷的PDF电子版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电子版下载,使得这一珍贵文献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吸引了大量历史爱好者、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
电子版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和普及性。过去,读者需要亲自到档案馆或图书馆查阅地方志,往往因为篇幅庞大或难以找到原版而无法顺利获取。而如今,用户只需通过网络搜索,便可以轻松下载到《弘治重修无锡县志》的PDF电子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查阅,极大地方便了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
此外,电子版的发布也促进了文献的保存和保护。传统纸质书籍容易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老化、损坏。电子版则能长时间保存,不易受物理损害,且可以通过多种设备进行查看。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来说,电子化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
总结:
《弘治重修无锡县志》是明代无锡地方的宝贵历史文献,涵盖了无锡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沿革、社会风貌等多个方面,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通过电子版的发布,它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与利用,使得更多的读者可以轻松接触这一历史遗产。无论是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承,还是在地方历史的普及方面,电子版《弘治重修无锡县志》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利用数字化手段将地方志等历史资料进行传播,不仅有助于地方文化的复兴,也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具和平台。今天,《弘治重修无锡县志》已经成为无锡历史研究的必备参考书,对于广大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而言,它无疑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