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江苏省常熟市地方志
书名:万历常熟县私志
卷数:全二十八卷
作者:明 姚宗仪撰
版本:明万历45年(1617)稿本
史部:方志类
格式:据美国馆藏原书原貌彩色影印 高清PDF电子版下载
类型:中国稀缺古代古籍善本地方志史志县志PDF下载
大小:199MB
页码:781双页
备注:万历常熟县私志存世极为稀少,国内已十分难觅其踪迹,此本为美国珍藏孤本,书本完整且字迹清晰高清,实属非常珍贵罕见。
江苏省常熟市地方志,万历常熟县私志,二十八卷(明)姚宗仪撰 万历45年(1617)稿本;宗仪,字风来,号来父、布衣,邑人。其先代留心地方文献,“家世搜辑,筐箧纷如”(龚立本《序》语),至宗仪又“博取群籍,合为一书”(《凡例》)。由于南宋以来,府县志书,大都出于官修,而此志为个人撰纂,所以定名“私志”。万历常熟县私志体例,本宋以来常熟旧志所叙范围,又有所扩展,设目与明清通行的志体颇不相同。卷1叙县;分野、沿革、疆域、城郭、官师、公廨、仓库、市镇、乡都、坊巷、桥梁;万历常熟县私志卷2叙山(虞山、福山、寿山、茅家山、小竹山、石家山、崇德山、范山、常熟山、河阳山、志山、顾山、茯苓山、宛山、黄土山、坞邱山、穿山、墩)、叙水(琴川、湖、荡、汇、塘、浦、港、泾、浜。河、漕、洪)、潮候、水利;卷3叙户、叙赋(田亩、丁田、淫里、兵役、商税、酒课、房税、丝税、土贡、盐钞、徭役、漕运、数名、优免)、叙兵(平寇、平洋)、叙俗(岁时、礼仪、土司、农渔。恶俗、方言);卷4叙产(稻、糯、麦、豆、蔬、药、花、草、果、木、竹、蕉、鳞、介、鸟、兽、虫、畜、货、食)、叙灾、叙宅(园)、叙墓;万历常熟县私志卷5叙学: 圣殿、启圣殿、圣表、封谥、谒庙、赐衮、赐乐、设戟、从祀、戟门、土地祠、奎阁、学仓、学库、祭仪、陈设、明伦堂、尊经阁、御制碑、教谕室、训导宅、名宦祠、乡贤祠、子游祠、家庙、书院、射圃、乡饮、社学;万历常熟县私志卷6叙神:坛壝、里社诸神、城隍东岳诸神、巫咸。虞仲诸祠、慧日东、塔诸寺、致道致和诸馆;卷7叙官:县令、县丞、主簿、典史、教渝、训导、把总、练兵、训术、训科、税使、巡检、僧会、道会;卷8叙科:甲科、乡科;万历常熟县私志卷9叙仕(荐仕、贡仕、监仕、椽仕)、叙武(武进士、武举人、军功例授)、叙恩(封公、仕子);卷10~16叙族:巫、言、富、曾、邱、冷、印、陆、朱、周、崔、翟、鱼、谈、吴、褚、曹、金、邓、龚、缪、钱、章、蒋、桑、程、徐、张、王、黄、陈、严、瞿、李、赵、顾、沈、唐、季、计、卢、葛、孙、邵、冯、郑、杨、刘、蔡、丁、狄、闻、袁、连、郁、苏、华、时、邹、汤、殷、查、许、高、薛、夏、谢、施、吕、宋、潘、归、何、萧、翁、管、浦、单、盛、谭、范、秦、郭、凌、仲、卫、魏、韦、钮、林、陶、屈、戴、孔、钟、胡、居、余、郎、须、马、叶、倪、戈、伍、雷、任、董、平、庞、嵇、巩、孟、洪、荣、匡、闾邱、储、姚);卷17叙闺:寿母、孝母、烈妇、义妇、节妇、卷18叙艺(医、书、画、琴、棋、星、堪舆)、叙二氏(释、道);卷19~20叙诗;题咏、杂咏;卷21~27叙文:城郭、山水、学校、田赋、公廨、宅、祠宇、神庙、僧寮、道院、奏疏、人物、族谱、杂著;卷28叙遗:盛事、奇事、异事、遗事。前有龚立本《序》、佚名《题识》。旧志《序》10,儒学志《序》2,诸抄本分别有瞿凤起、徐兆玮、瞿熙邦诸《跋》及金鹤翀校《跋》,每叙前有小序。其《叙族》实为各大姓之人物传,可窥见常熟的氏族。《叙学》圣殿、谒庙、祭仪、陈设等,可知明时尊孔之一斑。《平寇》所载,为张士诚及“聚徒作乱”等事件。《平倭》详载明代抗倭事。万历常熟县私志书中征引资料丰富,有据可按的在120种以上。只是于世家大族诸传太滥,且视科举太重,生人亦有传。最大的问题是于引文一仍明人通病,随意删削,故与原文往往有并不一致处。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万历常熟县私志》28卷的相关内容,重点解析了该地方志的历史背景、编撰过程、主要内容和现今的数字化资源。作为明代姚宗仪编撰的地方志,《万历常熟县私志》不仅是了解常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明清时期地方行政、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文献。文章将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是《万历常熟县私志》的历史背景及编撰者、地方志的内容结构与特色、数字化时代的利用与传播方式、以及对现代地方志研究的影响与意义。最后,文章总结了该地方志在当代数字化资源共享中的重要价值。
1、《万历常熟县私志》的历史背景及编撰者
《万历常熟县私志》是明代姚宗仪所编撰的地方志,成书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地方志资料。常熟,古称“吴郡”,地处江苏省南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姚宗仪作为当时常熟的地方官员及学者,怀着对故土的深厚情感,编纂了这部地方志。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记录和总结常熟的历史,还意在为当地民众提供参考和借鉴。该志的编撰时间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姚宗仪在任常熟知县时着手整理,历时多年才最终完成。
姚宗仪,字景星,号青山,明代学者,官至常熟知县。他一生致力于地方治理和文化事业,广泛接触常熟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事宜。在当时的地方志编纂过程中,姚宗仪注重考证史料,严谨治学,堪称一位具有高尚学术精神的地方官员。因此,《万历常熟县私志》不仅是常熟地方历史的珍贵档案,也是明代地方志文化的代表作之一。
《万历常熟县私志》不仅是历史学者了解明代常熟地方文化的重要文献,也是地方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姚宗仪的笔触,我们得以一窥常熟社会的面貌、百姓的生活以及地方官员的治政理念。该书的编撰,标志着常熟地方志文化的正式起步,同时也奠定了后代地方志学术研究的基础。
2、地方志的内容结构与特色
《万历常熟县私志》28卷的内容涵盖了常熟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历史资料价值。全书分为多个部分,其中最主要的包括“志”、“传”、“录”、“谱”等类别,内容涉及常熟的历史沿革、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以及地方人物的事迹等多个领域。
首先,书中的“志”部分详细介绍了常熟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自然环境等基础信息。作为一部地方志,《万历常熟县私志》在这一部分强调了常熟的山川地理,深入描述了常熟的风土人情以及自然景观,为后代研究地理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此外,书中还重点记载了常熟的政治制度、官职设置以及地方官员的治理理念与具体事例。
其次,“传”部分收录了常熟地区重要人物的生平和事迹,尤其是地方官员的治绩。这一部分不仅反映了当时常熟的社会状况,还揭示了地方官员如何通过政策实施和社会治理来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这部分的特色在于其历史人物的个性化描写,使得地方志不仅仅是枯燥的历史记载,更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价值。
最后,“谱”部分对常熟地方的宗族历史进行了详细阐述,特别是常熟的著名家族及其传世家谱。家谱部分是地方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家族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帮助后人了解地方社会的亲缘关系和社会网络。姚宗仪在编纂时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使得这部分内容成为研究常熟地区社会结构的重要依据。
3、数字化时代的利用与传播方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许多传统的纸质地方志开始被转化为电子版本。《万历常熟县私志》28卷也不例外,现如今已经有了PDF电子版,方便了全球学者和研究者的查阅和研究。通过数字化的传播,地方志的受众群体不再局限于地方学者和政府工作人员,普通民众也可以轻松访问和使用这些资料。
数字化的地方志资料在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上具有重要优势。首先,电子版的《万历常熟县私志》不再受纸质文献的存储限制,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广泛传播,降低了研究成本。其次,电子版还可进行全文检索,使得学者能够迅速查找和定位相关资料,极大提高了研究效率。此外,电子版地方志的发布也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尤其是在一些已经难以保存的古籍中,数字化技术为其提供了一个永久的保存方式。
当前,常熟地方政府和文化机构也积极推动《万历常熟县私志》的数字化工作,为学者和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查询渠道。例如,部分网盘平台上已经提供了该书的PDF电子版下载服务,这使得更多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这部重要的地方志资料。这种数字化资源的开放,不仅促进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也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高效的工具。
4、对现代地方志研究的影响与意义
《万历常熟县私志》不仅是地方史料的宝贵来源,也是地方志研究的重要范本。其在地方志学科的发展中,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作为明代地方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它的编纂方法和内容结构影响了后代许多地方志的编撰。姚宗仪在《万历常熟县私志》中提出的资料收集方式、分类方法以及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为后来的地方志编纂提供了借鉴。
其次,这部地方志具有很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它不仅展示了常熟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为研究明代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资料。通过该志,学者们可以深入了解明代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尤其是在社会结构、地方治理等方面的细节,可以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当时的社会提供重要参考。
最后,数字化的《万历常熟县私志》为现代地方志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通过网络的便利,学者们可以轻松地访问和下载这部作品,不仅方便了学术研究,也促进了地方志的国际化传播。随着更多地方志的数字化,研究者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探索各地文化与社会的差异,进而推动地方志学科的全面发展。
总结:
《万历常熟县私志》28卷,作为明代地方志的经典之作,提供了关于常熟的丰富历史和文化资料,是研究常熟历史和社会的重要文献之一。在数字化时代,这部作品的电子版为现代学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研究手段,推动了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通过对《万历常熟县私志》的研究,不仅能够深化我们对常熟历史的理解,还能够为地方志学科的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地方志的传播和保存提供了新的机遇,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