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简介
永城市教育志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2012 年
908 页
ISBN 7534839030
作者:
刘怀彬主编;郭传振副主编;永城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
概述 1
第一章 教育行政 11
第一节 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11
一、清代及以前的教育行政机构 11
二、中华民国时期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18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育行政机构沿革 22
第二节 教育行政管理和实施 37
一、学制演变 37
二、学校管理 43
三、教育督导 52
四、教育法制 55
第三节 教育宗旨和实施方针 55
一、清代教育宗旨和实施方针 55
二、中华民国时期教育宗旨和实施方针 56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育宗旨和实施方针 59
第二章 儒学书院义学社学私塾 63
第一节 儒学 63
一、略述 63
一、设置情况 63
第二节 书院 67
一、略述 67
二、设置情况 68
第三节 社学 73
一、略述 73
二、设置情况 74
三、课程设置 74
第四节 义学 74
第五节 私塾 75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 85
第一节 清末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85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8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88
第四章 幼儿教育 9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育宗旨 97
第二节 发展概述 98
第三节 设置情况 99
第四节 幼儿保育教育及管理 101
第五节 师资 106
第六节 学校简介 107
第五章 小学教育 109
第一节 清末小学教育 109
一、发展概述 109
二、设置情况 109
三、课程课时 110
四、教学方法 112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小学教育 112
一、发展概述 112
二、设置情况 113
三、课程设置与课时 115
四、教学教法 120
五、童子军 121
六、短期义务教育 121
七、国民教育 12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小学教育 122
一、教育宗旨 122
二、发展概述 123
三、设置情况 125
四、课程课时 129
五、1949年至2009年小学教育发展情况 132
六、学校简介 158
第六章 普通中学教育 165
第一节 清末时期中学教育 165
一、发展概述 165
二、设置情况 166
三、课程管理 166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中学教育 167
一、教育宗旨 167
二、发展概述 167
三、设置情况 168
四、课程课时 169
五、教学、组织 172
六、童子军、军训 17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中学教育 173
一、普通初级中学 173
二、普通高级中学 182
三、课程设置和课时计划 194
第七章 师范教育 213
第一节 清末时期师范教育 213
一、发展概述 213
二、设置情况 213
三、学制和课程 214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师范教育 214
一、发展概述 214
二、设置情况 215
三、学制和课程 21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师范教育 219
一、教育宗旨和实施方针 219
二、发展概述 220
三、设置情况 221
四、课程和课时 221
五、学校简介 223
第八章 职业教育 227
第一节 清末时期职业教育 227
一、发展概述 227
二、设置情况 228
三、课程课时 228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职业教育 229
一、发展概述 229
二、设置情况 229
三、课程设置 23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职业教育 230
一、教育宗旨和实施方针 230
二、发展概述 231
三、设置情况 232
四、课程设置和课时计划 232
五、学校简介 233
第九章 成人教育 24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成人教育宗旨和实施方针 24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扫除文盲 24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农民教育 250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职工教育 255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成人高等教育 256
第十章 教师教育 259
第一节 中华民国时期教师培训 259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师培训 260
一、文化知识培训 260
二、业务理论培训 262
三、教材教法培训 264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师进修 264
一、在职进修 264
二、离职进修 266
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266
四、师德教育 267
第四节 学校简介 268
第十一章 特殊教育 27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特殊教育宗旨和实施方针 273
第二节 发展概述 275
第三节 课程设置和教学与管理 276
第四节 学校简介 276
第十二章 高等教育 281
第一节 沿革略述 281
第二节 学校简介 282
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民办教育 285
第一节 沿革略述 285
第二节 学校简介 290
第十四章 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99
第一节 清末及以前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299
一、社会教育 299
二、家庭教育 299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社会教育 302
一、概况 302
二、设置情况 302
三、民众学校 302
四、推广注音符号 303
五、电化教育 303
六、国民学校民众补习教育部 30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 304
一、夜校、冬学 304
二、家庭教育 305
三、家长学校 307
第十五章 九年义务教育 309
第一节 实施计划 309
第二节 实施情况 310
一、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 310
二、经费投入 311
三、办学条件 312
四、师资水平 313
五、普及程度和教育质量 314
六、主要做法和经验 315
七、存在的问题 318
八、整改措施 318
九、检查验收标准 319
第三节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320
第十六章 体育卫生艺术教育 323
第一节 学校体育 323
第二节 群众体育 325
第三节 体育设施 327
第四节 武术 328
第五节 体育竞赛 329
第六节 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 334
第七节 学校卫生 336
第八节 学校艺术教育 339
第十七章 教育科研 341
第一节 教研室机构设置 341
第二节 教学管理与学科竞赛 345
第三节 教学改革 357
第四节 教材研究 359
第五节 教法研究 360
第六节 课题研究 364
第七节 语言文字工作 381
一、推广普通话 381
二、普通话测试 382
三、社会用字规范化 383
第八节 推进素质教育 385
第九节 教学仪器和电化教育 390
一、机构沿革 390
二、教学仪器建设和电化教育 391
三、信息技术教育 392
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392
五、教育电视台 393
第十八章 教师 395
第一节 清末时期教师 395
一、检定 395
二、考勤 396
三、员额薪水 396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教师 397
一、概况 397
二、教师待遇 398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师 399
一、师资概况 399
二、教师待遇 405
三、任用与管理 422
四、教师职称评聘 424
五、民办教师 431
第十九章 教育经费 433
第一节 清末时期教育经费 433
一、沿革略述 433
二、经费状况 433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教育经费 434
一、沿革略述 434
二、经费状况 435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教育经费 436
一、国拨教育经费 436
二、教育费附加征收与学杂费 438
三、集资建校与捐资助学 442
四、勤工俭学 473
第二十章 招生考试 475
第一节 清代及以前的科举考试 475
一、科举考试 475
二、清代及以前永城科举考试名表 477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初中会考 487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招生考试 487
一、小学升初中考试 487
二、普通高中、中师、中专招生考试 489
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491
四、研究生招生与考试 497
五、招收选拔飞行员考试 497
六、成人高校招生考试 498
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500
第二十一章 老解放区教育 503
第一节 教育宗旨 503
第二节 概况 503
第三节 教育行政 505
第四节 小学教育 506
第五节 中学教育 508
一、抗日联合中学 508
二、淮北第二专署建设中学 508
三、埋头集私立中学(崇实中学) 511
第六节 干部教育 511
一、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 511
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 512
三、雪枫公学 516
四、训练班 518
第七节 社会教育 520
第二十二章 教育系统中国共产党组织 521
第一节 组织建设 521
第二节 工作职能 522
第三节 党内纪检监察与信访机构及工作 522
第四节 教体局党委(党组)机构沿革及领导成员更迭情况 523
第二十三章 教育系统群团组织 527
第一节 教育工会 527
一、机构沿革与工作职能 527
二、工作情况 527
第二节 共青团、少先队组织 528
一、共青团组织建设及活动 528
二、少先队组织建设及活动 530
第三节 妇女组织 531
一、组织沿革和工作职能 531
二、活动情况 531
第四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532
一、工作职能 532
二、机构沿革和工作情况 533
第二十四章 乡镇教育概况 535
第一节 城关镇 535
一、概述 535
二、学校简介 536
三、附表 538
第二节 城厢乡 540
一、概述 540
二、学校简介 541
三、附表 542
第三节 演集镇 545
一、概述 545
二、学校简介 546
三、附表 548
第四节 茴村乡 550
一、概述 550
二、学校简介 551
三、附表 552
第五节 高庄镇 555
一、概述 555
二、学校简介 556
三、附表 557
第六节 苗桥乡 560
一、概述 560
二、学校简介 561
三、附表 562
第七节 陈官庄乡 564
一、概述 564
二、学校简介 565
三、附表 566
第八节 陈集镇 568
一、概述 568
二、学校简介 570
三、附表 571
第九节 刘河乡 575
一、概述 575
二、学校简介 576
三、附表 578
第十节 薛湖镇 581
一、概述 581
二、学校简介 582
三、附表 583
第十一节 滦湖乡 586
一、概述 586
二、学校简介 587
三、附表 588
第十二节 芒山镇 590
一、概述 590
二、学校简介 591
三、附表 594
第十三节 条河乡 597
一、概述 597
二、学校简介 597
三、附表 599
第十四节 蒋口镇 602
一、概述 602
二、学校简介 602
三、附表 603
第十五节 顺和镇 606
一、概述 606
二、学校简介 607
三、附表 608
第十六节 太丘镇 610
一、概述 610
二、学校简介 612
三、附表 614
第十七节 十八里镇 616
一、概述 616
二、学校简介 617
三、附表 618
第十八节 酂阳乡 620
一、概述 620
二、学校简介 622
三、附表 623
第十九节 马牧乡 626
一、概述 626
二、学校简介 627
三、附表 628
第二十节 王集乡 631
一、概述 631
二、学校简介 631
三、附表 633
第二十一节 酂城镇 635
一、概述 635
二、学校简介 636
三、附表 637
第二十二节 龙岗乡 640
一、概述 640
二、学校简介 640
三、附表 642
第二十三节 卧龙乡 645
一、概述 645
二、学校简介 645
三、附表 646
第二十四节 新桥乡 649
一、概述 649
二、学校简介 649
三、附表 650
第二十五节 马桥镇 652
一、概述 652
二、学校简介 653
三、附表 655
第二十六节 裴桥镇 657
一、概述 657
二、学校简介 658
三、附表 660
第二十七节 双桥乡 663
一、概述 663
二、学校简介 664
三、附表 665
第二十八节 李寨乡 668
一、概述 668
二、学校简介 669
三、附表 670
第二十九节 黄口乡 672
一、概述 672
二、学校简介 673
三、附表 675
第三十节 侯岭乡 677
一、概述 677
二、学校简介 678
三、附表 679
第二十五章 人物 683
第一节 人物传 683
第二节 人物简介 697
一、名人选介 697
二、历任领导选介 726
三、现任局属学校、乡镇中心校长 735
第三节 附表 749
大事记 751
附录 837
教育法规选编 837
国家教育法规选 83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8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8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8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85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858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86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867
省市教育法规选 871
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内部管理基本要求50条(试行) 871
永城县普通中学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873
永城县小学工作质量综合评价方案 876
永城市学校校园常规管理规范 878
永城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星级”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 880
教苑诗词选编 886
编纂《永城市教育志》文件 901
后记 907
· 永城市教育志 PDF电子版下载详细记录了本地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是广大青少年、海外游子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传承历史文明、建设美好家乡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的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