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70种86册) pdf 电子版
书名: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册数:70种86册 解压密码:12345678
大小:4G
格式:pdf
清朝建立之初,与世界各国曾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接触。后来中国的大门一度被关闭而后又被强行打开,这期间,外国的传教士、商人、外交官、军队、探险家、科学考察队蜂拥进入中国,东方古国的一切都使他们感到新奇。基于种种不同的目的他们记录下在华的所见所闻。这些记录数量浩瀚,积存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或私人手中,成为了解清代三个世纪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西方人士观察、思考和写作习惯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记录比较具体、比较广泛、比较注重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方面,因而补充了中国史料记载中的不足。“编译丛刊”将从中选取若干重要资料译介给国内的读者;对早年问世的具有开拓性、莫基性价值,但不为中国学术界所熟知的作品,我们也将同样给予关注;此外,反映当代国外清史研究新的学术思潮、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重要成果的学术专着,“编译丛刊”也将及时地介绍给中国学术界。
目录:
01.八国联军佔领实录:天津临时政府会议纪要.上(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2).pdf
01.八国联军佔领实录:天津临时政府会议纪要.下(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12).pdf
02.清初扬州文化 (美)梅尔清(文本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pdf
03.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法)李明 大象出版社2004.pdf
04.中国新史 (葡)安文思 大象出版社2004(文本版).pdf
05.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pdf
06.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1897-1914)(德)余凯思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pdf
07.这些从秦国来:中国问题论集(英)赫德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pdf
08.州县官的银两—18世纪中国的合理化财政改革(美)曾小萍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拍照版).pdf
09.耶稣会士傅圣泽神甫传:索隐派思想在中国及欧洲(美)魏若望(John W. Witek) 大象出版社2006.pdf
10.东正教在华两百年史(俄)尼古拉-阿朵拉茨基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pdf
11.奉天三十年(1883-1913)(英)杜格尔德.克里斯蒂 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pdf
12.明治前期日中关系史研究(日)安冈昭男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pdf
13.清初耶稣会士鲁日满:常熟账本及灵修笔记研究(比利时)高华士 大象出版社2007.pdf
14.压力下的生活:1700-1900年欧洲与亚洲的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瑞典]托米·本特森 [美]康文林 [美]李中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pdf
15.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 (日)佐藤公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pdf
16.英国的课业:19世纪中国的帝国主义教程〔美〕何伟亚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pdf
17.俄国各民族与中国贸易经济关系史(1917年以前)(苏)斯拉德科夫斯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pdf
18.过失杀人、市场与道德经济:18世纪中国财产权的暴力纠纷(美)步德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pdf
19.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1796-1889)(美)罗威廉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pdf
20.清代水利与区域社会(日)森田明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pdf
21.清代田赋刍论(美)王业键 人民出版社2008.pdf
22.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从上海经华中到缅甸的旅行记录(1903).(美)埃德加·盖洛.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pdf
23.灵与肉:山东的天主教·1650-1785 (美)孟德卫 大象出版社2009.pdf
24.清代宫廷社会史(美)罗友枝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pdf
25.清代来华传教士马若瑟研究 [丹麦]龙伯格 大象出版社2009.pdf
26.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上卷)(美)司徒琳主编 三联书店2009.pdf
26.世界时间与东亚时间中的明清变迁(下卷)(美)司徒琳主编 三联书店2009.pdf
27.耶稣会士白晋的生平与着作(德)柯兰霓 大象出版社2009.pdf
28.耶稣会士张诚 路易十四派往中国的五位数学家之一(法)博西耶尔夫人 大象出版社2009.pdf
29.中国:糖与社会-农民、技术和世界市场(美)穆素洁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pdf
30.俄中商贸关系史述(俄)科尔萨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pdf
31.奉天国际鼠疫会议报告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pdf
32.满与汉:清末民初的族群关系与政治权力(1861-1928)(美)路康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pdf
33.清代中国的物价与经济波动(日)岸本美绪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pdf
34.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_上册_(日)西里喜行_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_2010.pdf
34.清末中琉日关系史研究_下册_(日)西里喜行_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_2010.pdf
35.圣经与枪炮—基督教与潮州社会(1860-1900)(美)李榭熙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pdf
36.帝王之都—热河(瑞典)斯文-赫定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pdf
37.俄罗斯汉学史 [俄].п.E.斯卡奇科夫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pdf
38.清代鸦片政策史研究(日)井上裕正 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pdf
39.清代在华的英国博物学家 科学、帝国与文化遭遇(美)范发迪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pdf
40.清代中国的若干问题(日)石桥秀雄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pdf
41.儒学与近代中国(美)庄士敦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pdf
42.中国近代财政史研究(日)岩井茂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pdf
43.宝卷·十六至十七世纪中国宗教经卷导论〔美〕欧大年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pdf
44.嘉定忠臣:17世纪中国士大夫之统治与社会变迁·(美)邓尔麟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pdf
45.清代社会经济史(日)山本进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pdf
46.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美)罗威廉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pdf
47.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商务印书馆2013.pdf
48.中华帝国晚期的权力与政治 袁世凯在北京与天津 1901-1908(美)麦金农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pdf
49.呈现意义 晚清中国新学领域 上(德)朗宓榭(德)费南山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pdf
49.呈现意义 晚清中国新学领域 下(德)朗宓榭(德)费南山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pdf
50.黄金圈住地 广州的美国商人群体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形成,1784-1844(美)雅克-当斯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pdf
51.十九世纪中国的鼠疫(美)班凯乐 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pdf
52.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上 商务印书馆2016.pdf
52.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下 商务印书馆2016.pdf
53.清代海外贸易史研究 上(日)松浦章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pdf
53.清代海外贸易史研究 下(日)松浦章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pdf
54.维特档案 访问记 笔记 第1卷 上(俄)维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pdf
54.维特档案 访问记 笔记 第1卷 下(俄)维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pdf
54.维特档案 访问记 笔记 第2卷(俄)维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pdf
55.君主与大臣清中期的军机处(1723-1820)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pdf
56.清代儒家礼教主义的兴起 以伦理道德、儒学经典和宗族为切入点的考察(美)周启荣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pdf
57.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日)小岛晋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pdf
58.中国十八省府(美)威廉·埃德加·盖洛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pdf
59.清代森林与土地管理[美]孟泽思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06.pdf
60.在华俄国外交使者 娜·费·杰米多娃 弗·斯·米亚斯尼科夫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pdf
61.十九世纪前的俄中外交及贸易关系 特鲁谢维奇 岳麓书社2010-12.pdf
62.移民的秩序-清代四川地域社会史研究[日]山田贤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04.pdf
63.新词语新概念:西学译介与晚清汉语词汇之变迁(德)郎宓榭(德)阿梅龙(德)顾有信 山东画报出版社2012.pdf
64.中国旅行记(1816-1817年) 阿美士德使团医官笔下的清代中国 克拉克·阿裨尔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2.pdf
65.19世纪俄中关系:资料与文献?第1卷上(1803~1807)[俄]米亚斯尼科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01.pdf
65.19世纪俄中关系:资料与文献?第1卷下(1803~1807)[俄]米亚斯尼科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01.pdf
65.19世纪俄中关系:资料与文献?第1卷中(1803~1807)[俄]米亚斯尼科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01.pdf
66.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名录[英]伟烈亚力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7 (附传教士略传及着述目录).pdf
67.阿美士德使团出使中国日志[英]亨利·埃利斯 商务印书馆2013-9.pdf
68.科学在中国(1550—1900)[美] 艾尔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05.pdf
69.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编译6册
70.北京:公共空间和城市生活(1400-1900)下册(美)韩书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03.pdf
北京 公共空间和城市生活 1400-1900 上_14593717.pdf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将详细阐述《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70种86册)》的电子版(pdf)相关内容,并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介绍该丛刊的背景与历史意义,随后探讨其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与影响。接着,文章分析其电子版的特点与优势,最后讨论该丛刊对于清史研究领域的贡献及未来发展潜力。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阐述,本文旨在展示该丛刊的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对清史研究的推动作用。
1、丛刊的历史背景与编纂过程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作为中国清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与学术价值。该丛刊的出版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导,旨在系统地整理和研究清朝历史的各个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清史编纂工作的逐步推进,编纂委员会决定推出一系列丛刊,涵盖了清代历史、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这些丛刊的问世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重要的研究依据。
编纂过程方面,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聚集了大量的历史学家、文献学者以及清史领域的专家,经过多年整理和研究,最终出版了包括70种86册的丛刊。这些丛刊不仅仅是清朝历史的文献汇编,它们也体现了清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丛刊中的每一册都经过了严格的考证与校对,确保了其中内容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在丛刊的编纂过程中,除了传统的历史文献,还涉及到了大量的清代地方志、官员传记、民间文献等。编纂者力求全面呈现清代社会的各个面貌,力图弥补过去研究中的空白。这一过程中的艰辛与付出,不仅反映了学术界对清史研究的执着,也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素材。
2、丛刊的学术应用与研究意义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的学术应用和研究意义在多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首先,它为清代历史研究提供了全面且系统的原始文献支持。这些文献不仅记录了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还涉及了清代文化、社会、宗教等多维度的内容。通过这些资料,学者可以更加细致地了解清代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其次,丛刊的出版极大地推动了清史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过去关于清代的研究,往往受限于资料的匮乏,而丛刊的出版为这一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通过对清代史料的系统整理,学者们得以接触到更广泛、更详实的历史资料,从而能够在更为准确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分析与讨论。
第三,丛刊对于跨学科研究的推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清代史不仅仅是单一的历史研究领域,它还涉及到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通过丛刊的内容,学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理论支持。因此,该丛刊的学术意义远超传统的历史研究,它为各类学术探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3、丛刊的电子版特点与优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版丛刊逐渐向电子版转化,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便利。《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的电子版(pdf)具有多个显著的优势,首先在于其便捷性。电子版可以轻松存储与传播,学者们不再需要受到纸质版丛刊厚重、难以携带的限制。通过电子版,研究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相关内容,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其次,电子版的丛刊往往具备强大的检索功能。通过关键词检索,学者们可以迅速找到相关内容,不必再翻阅厚重的纸质书籍。此功能使得研究工作更加高效,尤其是在处理大量文献时,电子版的检索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电子版还支持多个平台的使用,不同设备间的数据同步也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文献的查阅与整理。
第三,电子版的丛刊具有良好的保存性。与传统纸质书籍相比,电子文献的保存不受纸张老化、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电子版丛刊可以长久保留,同时也可以进行备份与分享,避免了传统版丛刊因损坏或遗失而导致的信息丧失。因此,电子版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便利,也为历史文献的保护与传承做出了贡献。
4、丛刊对清史研究的贡献与未来发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不仅对清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在不断推动清史学科的发展。首先,它为清史研究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文献基础。通过对清代历史资料的全面收集与整理,丛刊填补了许多过去研究中的空白。无论是政治史、经济史,还是文化史,丛刊中的资料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其次,丛刊的出版促进了清史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丛刊的编纂与出版不仅是国内学者的努力,也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许多国外学者也借助这些丛刊开展了对清代历史的研究。这一国际化趋势为清史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了中外学术的互动与融合。
展望未来,丛刊的出版与电子版的普及将继续推动清史研究的深化。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学术的不断发展,清史研究有望突破传统的研究局限,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电子版丛刊的不断更新与完善,将为学者提供更加精准与全面的研究工具,为清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70种86册)》的出版,无疑是清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成果。通过该丛刊,学者们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清代历史的各个方面,为深入研究清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电子版的发布更是让这一研究成果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为学术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丛刊的电子版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清史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它不仅是清史学术的集大成者,更是未来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和平台。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