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津报(1924.09 – 1944.04)电子版
书名:新天津报
时间:1924.09 – 1944.04
格式:zip
大小:108.8G
沦陷前的天津报业繁盛,除号称四大报的《大公报》、《益世报》、《庸报》、《商报》外,在一系列小报中,影响最大者,则非刘髯公所办《新天津报》与《新天津晚报》莫属。
刘髯公生于1893年,本名仲儒,天津武清人。早年曾进军界,后至津城法租界巡捕房任职。1924年,他在津创办《新天津报》,特聘当时报界名人薛月楼为主笔、上海《申报》驻津记者朱晓芙为编辑主任、段桐坡为经理,社址选在法租界24号路马家楼(今长春道与山东路交口)。由于他在法租界长年混事,知晓法国报纸篇幅小、版面多。因此,《新天津报》一创刊,他便决定出版4开4版小报4小张,计16版。随后,刘髯公又于1928年再办《新天津晚报》。为了进一步扩大销路,他聘请评书艺人口授剑侠评书,并派专人记录整理成篇,于《新天津晚报》连载,次日再编入《新天津报》重登一遍。此举颇能吸引当时的市民读者,使得两报发行份数扶摇直上。在民国武侠小说中名声颇响之《三侠剑》、《雍正剑侠图》、《明英烈传》、《大宋八义》等评书体剑侠小说便是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这些小说的版式都是先排成32开书版,每天在晚报与日报重复刊出1000字后,其版不拆,再原封不动印成单行本,每册四五百页,用灰色粗纸做封面,书名只是几个隶体字。印刷虽然粗糙,但销路颇大,由此亦可窥见刘髯公经营报纸之心计。
《新天津报》由于连载评书大获其利。赚了大钱的刘髯公遂于1935年将报社迁址意租界大马路(今建国道与民族路交口),购置了宽敞华丽的报馆与最新的印刷设备,并拥有了百余人的印刷厂,数十人的编辑队伍,除出版日报与晚报外,尚办有《新天津月报》及《文艺报》等副牌报纸。这一切,使《新天津报》成为当时天津小型报中最有气势的一家,其气派几乎压倒同在一条马路上的《益世报》。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抗战爆发,《新天津报》很快便灾难临头。
沦陷之初,鉴于《新天津报》在战前刊发了大量反日文章,日伪已将其列入另类。但由于该报地处意租界,日伪在无可奈何下,便多次威胁利诱刘髯公出任伪职,对此刘髯公均予以拒绝。他出于朴素的爱国热情,不仅坚决不与日方合作,而且不肯发表日方供稿。为此,他整日在报馆深居简出,拒绝同日方接触。然而慷慨好义的性格,最终还是让刘髯公落入敌手。
天津沦陷后,大批难民逃到意租界,当刘髯公看到难民夜宿街头时,立刻与仪品房产公司协商筹房,并向天津富商常铸久、雍剑秋等募捐。1937年8月3日,他在为解救难民而欲往法租界奔走房屋时,于万国桥(今解放桥)被日方捕获。日本人欲说服他附逆,并许以维持会负责人。刘氏非但不合作,反而破口大骂,日军打断其腿,将其投入宪兵队牢房。着名史学家卞僧慧先生当年作为清华大学学生,在由北平返津时,在天津老龙头车站被日军逮捕,并被关入牢房。据其晚年回忆:“这间黑屋子约有五六平方米,前面为木桩栅栏,门内有一尿桶,屋内先有一人,躺在榻榻米上,衣服褴褛,乱发长须,有似南市乞丐。自报是《新天津报》社长刘髯公,并谓前些日子乘汽车从意租界报社往法租界,在万国桥(今解放桥)头遭日军劫持至此,遭毒打伤腿,拘禁此屋……现在腿伤出血,沾住裤腿,躺着稍一转动,疼痛难忍云云。其状殊为可悯。”就在这间囚室内,刘髯公曾对卞僧慧说:“我们身经这番磨难,必须把国家的凌辱,人民的涂炭,原原本本,写成信史,留给后人。”并以将来写好“华北沦陷之惨痛”互相勉励。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天津报(1924.09 – 1944.04)》电子版的深入分析,全面探讨了这份报纸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首先,文章回顾了《新天津报》的创办背景与历史沿革,探讨其在近现代天津乃至全国的文化、政治与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新天津报》在内容设置上的多元化和创新,尤其是在新闻报道、时事评论、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独特贡献;第三,文章重点评价了《新天津报》与当时社会舆论的互动及其对民众思想观念的塑造;最后,结合电子版的发布,讨论了数字化转型对其历史价值的再发现及其未来的学术研究意义。通过这几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本文旨在展现《新天津报》如何作为一份重要的历史报刊,成为了解近现代中国社会脉动和历史变迁的窗口。
1、《新天津报》的创办背景与历史沿革
《新天津报》是天津地区历史悠久且具有深远影响的报纸之一。创办于1924年,它的出现不仅是天津新闻业的一大步伐,更是在中国现代报业发展历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作为当时天津最具影响力的报刊之一,《新天津报》立足天津,面向全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深刻影响了当时社会的舆论导向。
报纸创办的初衷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对现代化报刊的需求。当时的中国正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尤其是五四运动后,民众对于新闻与思想的关注日益加深。在这种背景下,《新天津报》秉持着“新思想、新文化”的理念,致力于以现代报业形式传播新观念。这一立场使得它成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新闻领域的先锋。
《新天津报》的创办者和主编都具有较为深厚的知识背景和社会责任感。许多具有进步思想的新闻工作者参与其中,他们通过《新天津报》这一平台,传播科学、民主、自由等理念,反映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报纸的创办标志着天津新闻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新天津报》的内容设置与新闻创新
《新天津报》在内容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特别是在新闻报道和评论的形式上,它不仅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还强调新闻的深度和社会意义。报纸将国内外重大事件以独特的视角进行报道,并在报道中融入了评论与分析,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除了常规的政治和社会新闻外,《新天津报》还开设了文化和艺术栏目,这一做法在当时的报纸中并不常见。文化和艺术版块内容涵盖了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多个领域,尤其注重对国内外文艺潮流的报道与介绍,推动了当时天津以及整个北方地区文化氛围的提升。
此外,《新天津报》还充分利用插图和漫画等视觉元素,使得新闻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与传统的报纸相比,它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3、《新天津报》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新天津报》在当时不仅仅是一个新闻传播的平台,它还承担着塑造社会舆论、引导公众思想的重任。报纸通过对时事的深入报道与分析,帮助民众理解国内外政治局势,关注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天津报》通过对战争相关报道的持续更新和深刻评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情。报纸积极报道中国战场的胜利与进展,同时也客观地反映了民众在战争中的苦难与奋斗,这种报道不仅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事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对战时政府的支持和评价。
《新天津报》还通过民生版块的设立,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困境和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互动与沟通。这种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的态度,使得《新天津报》不仅仅是报纸,更成为了社会风气的一种代表。
4、《新天津报》电子版的发布与历史再现
进入数字化时代后,《新天津报》作为历史档案的电子版逐渐走进了公众视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版《新天津报》不仅方便了当代读者对历史文献的查阅,也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资料。通过数字化存档,报纸内容得以完整保存,历史价值更加凸显。
电子版《新天津报》不仅仅是对报纸内容的简单电子化,它还进行了深度的文本挖掘和信息整合。读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快速定位到自己感兴趣的报道,了解当时社会的历史脉络。对于历史研究者而言,电子版提供了一个更加便捷的研究平台,尤其是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析中,电子版《新天津报》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此外,电子版的发布也为《新天津报》的历史影响力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网络平台的传播,更多年轻一代的读者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方式接触到这一历史报刊,进一步拓宽了其受众群体。这不仅有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也让《新天津报》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挥着其独特的文化与社会作用。
总结:
《新天津报》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报刊之一,它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还以其独特的新闻理念和社会功能,在当时的文化、政治领域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无论是在战时的舆论引导,还是在平时的社会关注上,它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电子版的发布,《新天津报》不再局限于纸质版的局限,成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源。今天的我们通过电子版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挖掘历史中的宝贵财富。正如《新天津报》所体现的那样,媒体不仅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