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 (全222册)pdf 电子版
书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
出版公司:成文出版-国民政府文官处印铸局出版
册数:222册(缺212册)
大小:18.94G
格式:pdf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自民国十四年七月一日发行,每週出版两次。民国十五年十二月后,因北伐军事关系暂停印行。民国十六年五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恢复出版。唯自民国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改为每日出版一次。其后国民政府虽迁洛阳、重庆等发行讫未中断。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内容包括宣言、训词、政府命令、处令,院令、部令、训令、指令、委任令、法规、公函、通告、代电、及附录等项,为研究当代政冶、外交、法制、军事及文教史不可或缺之参考资料。
本社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乃当代重要典制文献,除具高度史料价值外,于政府缔造之艰钜经过尤多记录,故决予重印,以昭国人。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卷帙浩繁,求其首尾无缺者几不可得。乃幸得有关方面协助,遍访各公藏处所,陆续整补以全此篇。
1~9册自民国14年7月1日至
民国15年11月10日大元帅府改制为国民政府,国民政府公报刊行,共出52期
自民国15年12月1日至
民国16年4月30日因北伐军事行动中止出版
10~11册自民国16年5月1日至
民国16年9月30日定都南京冠以宁字,共出宁字1至12号
12~20册自民国16年10月1日至
民国17年10月25日每週出版两次,共出100期
21~58册自民国17年10月26日至
民国21年2月1日每日出版一次,共出版1至991号
59~62册自民国21年2月29日至
民国21年11月30日松沪战役爆发,迁都洛阳,冠以洛字,共出洛字1至73号
63~130册自民国21年12月1日至
民国26年10月31日仍衔接原编号,共出版992至2511号
131~201册自民国26年12月1日至
民国35年5月4日抗战爆发,迁都重庆,冠以渝字,共出渝字1至1051号
202~222册自民国35年5月6日至
民国37年5月19日抗战胜利,还都南京,仍衔接原编号,共出2512至3137号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全222册)》电子版(PDF)的相关内容与历史价值。通过详细分析该公报的内容、功能、历史背景、影响及其在现代数字化环境中的保存和传播方式,全面展现了这一重要历史文献的多重价值。首先,文章从公报的历史背景出发,介绍了其在中华民国政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其次,分析了公报的内容体系和编辑特色;再次,探讨了公报的历史影响与学术价值;最后,讲述了电子版公报在数字化时代的保存与传播模式。本文通过对《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全222册)》电子版的全面解读,展示了其作为中华民国历史文化宝贵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不可替代的价值。
1、历史背景与重要性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以来,便成为了国家政务公开和法令发布的重要工具。其主要功能是传达政府的政策决策、法令实施情况,以及相关政务的公布与解读。在中华民国历史上,公报成为了国家治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国民政府时期,公报不仅是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也是国家政策走向和历史变迁的重要见证。
在国民政府时期,由于政局的不断变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常常需要通过公报及时发布政令,确保政策的及时传达和实施。公报中的内容不仅包括法令条文,还涉及行政命令、法律草案、重要会议纪要及社会事务的相关指引。因此,国民政府公报成为了一个官方发布政府动向、稳定政权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
从历史角度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不仅记录了政府的行政运作,还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社会变革以及文化演进。其在研究中华民国历史、政治、法律及社会发展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无论是研究政治变迁还是探讨法律发展,公报都为历史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2、公报内容与编辑特色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内容丰富,涵盖了政府各类法令、公告、政务文件等。公报中的内容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板块,其中包括法令发布、政府公告、政策通知等。这些内容往往由不同的政府部门起草,并经国民政府统一审定发布。每期公报的内容结构严谨,信息清晰,能够迅速传递政府决策与社会发展的动态。
编辑特色方面,《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具有高度规范化的特点。每期公报都有统一的格式和明确的分类,能够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所需的信息。每个公告或法令的发布,都会附上简明扼要的解释说明,确保政策意图清晰可见。此外,公报的语言简洁明了,官方色彩浓厚,体现了当时政府工作的严谨性与专业性。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编辑特色是,公报中的内容通常按日期排序,并附有详细的编号,方便检索和归档。这种形式不仅提高了公报的实用性,也为后来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方式。随着时光流转,公报逐渐成为了研究中华民国历史、政策及法律的重要依据,而其编辑模式和规范化流程也为当时的文献出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3、公报的历史影响与学术价值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在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作为政府发布政策与公告的官方文献,它不仅是了解当时政府行政和政策变动的重要工具,也为学者研究当时社会政治、法律变革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在中国现代史、法律史以及政治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公报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政治领域,公报记录了许多国家重大决策和政策转折点,诸如重大内政变动、重要外交决策等,这些内容对理解中华民国政府的历史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公报也是国家政治变革的重要见证,帮助学者清晰地梳理出国民政府时期的各项重要政治事件。
在法律领域,公报的价值同样不可忽视。中华民国的法律体系在很多方面与清朝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公报中的法令发布和法律条文体现了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进程。通过阅读这些法令,学者们可以深入分析当时的法治建设以及与其他国家法律体系的对比。
4、电子版公报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也进入了数字化保存与传播的新时代。传统纸质版的公报由于保存条件限制,容易受到时间、环境等因素的损害,影响了其历史价值的延续。通过将公报转换为电子版(PDF格式),这一重要历史文献得以永久保存并广泛传播。
电子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在传播过程中具有许多独特优势。首先,数字化版本便于全球范围内的学者和研究者随时随地查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获取途径。其次,电子版公报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进行快速检索,大大提升了查询效率。对于历史爱好者和学者来说,电子版不仅是研究工具,也是学习历史的宝贵资源。
此外,数字化保存还为公报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版的内容可以通过云存储等方式进行备份,避免了纸质文献因为自然灾害、火灾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损毁。这一举措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也使《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能够更加持久地发挥其历史价值。
总结: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全222册)》电子版不仅是研究中华民国历史、政治和法律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民国政府治理及政策传递的核心工具。通过公报,现代人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与社会变迁,领略到一段丰富的历史。而电子版的问世,使得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得以长期保存,并便于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学习。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公报》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看到了数字化保存为文化遗产保护带来的巨大变化。对于中华民国历史的研究者及历史爱好者来说,公报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而其电子版的广泛传播无疑会推动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