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全3编45册)
册数:45册
大小:7.5G
格式:pdf
这是民国社会调查史料最完备的汇集。共分3编24卷45册,精选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史料近千种,分类成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教、卫生、婚姻家庭、宗教民俗、少数民族、人口、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全面丰富,且有不少都是各学科领域中非常经典、但一般读者又不易查找使用的调查资料。本书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民国社会的鲜活材料,对我们研究和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是中国现代社会科学诸如社会学、统计学、经济学、人口学、民族学、法学、教育学、民俗学、边政学等学科谱系源头的记录,对研究现代学科、学术流派的兴起和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宝贵的参考价值。
三编概况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一编):10卷12册
《乡村社会卷》《底边社会卷》(上、下)《城市(劳工)生活卷》(上、下)《文教事业卷》《婚姻家庭卷》《宗教民俗卷》《少数民族卷》《人口卷》《社会组织卷》《社会保障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12卷27册
《乡村社会卷》《乡村经济卷》(上、中、下)《城市(劳工)生活卷》(上、下)《近代工业卷》(上、中、下)《文教事业卷》(一、二、三、四)《法政卷》(上、下)《宗教民俗卷》(上、下)《少数民族卷》(上、中、下)《人口卷》(上、中、下)《社会组织卷》《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卷》(上、下)《华侨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三编):2卷6册
《四川大学卷》(上、中、下)《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卷》(上、中、下)
具体目录: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共3编24卷45册)(清晰版)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一编)10卷12册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宗教民俗卷 一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一编 城市(劳工)生活卷 上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一编 城市(劳工)生活卷 下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一编 人口卷 第2版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一编 社会保障卷 第2版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一编 文教事业卷 第2版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底边社会卷上 一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底边社会卷下 一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少数民族卷 一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社会组织卷 一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乡村社会卷 一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_一编_婚姻家庭卷_第2版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二编)12卷27册
│13581261_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文教事业卷一 二编
│13581262_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文教事业卷二 二编
│13581263_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文教事业卷 三 二编
│13581264_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文教事业卷 四 二编
│13597948_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城市(劳工)生活卷(上)二编
│13597949_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城市(劳工)生活卷(下)二编
│13645847_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乡村经济卷 上
│13645859_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法政卷 下
│13645892_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乡村经济卷 下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少数民族卷 上》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少数民族卷 下》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少数民族卷 中》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社会组织卷 二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近代工业卷 上》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近代工业卷 下》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近代工业卷 中》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法政卷 上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人口卷 上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人口卷 下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人口卷 中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乡村社会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卷 上 二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医疗卫生与社会保障卷 下 二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二编 华侨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乡村经济卷 中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宗教民俗卷 上 二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宗教民俗卷 下 二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三编)2卷6册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三编,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卷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三编 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卷 下_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四川大学卷 上 三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四川大学卷 中 三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四川大学卷 下 三编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 三编 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卷 上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剧变的时代,经历了从清朝末期的动荡到民国政府的建立,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深刻变革。在这个特殊历史背景下,社会调查成为了学术研究和政策决策的重要工具。《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全3编45册)》作为这一时代的经典作品,系统记录了多领域的社会调查资料,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社会观察。这些调查不仅反映了民国时期各类社会问题的面貌,还为我们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政治动向以及民众的生活状况提供了详尽的视角。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全3编45册)》的电子版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分析其历史价值、学术贡献、方法论特点以及其对当代社会学研究的影响。
1、民国时期社会调查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反映了中国社会深刻的变革与社会问题。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清朝灭亡,民国政府建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政治和社会结构都处于急剧变化的时代。在这一背景下,社会调查成为了学术界和政府决策者了解社会现实、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民国时期,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不断变化,社会调查为政府提供了关键信息,帮助他们制定政策。
民国政府时期的社会调查,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期,社会调查侧重于政治、经济方面,尤其是在国民经济恢复、社会稳定等问题上进行调查。此时的社会调查研究相对较为简单,主要通过统计数据和普遍性的民众访问进行。到后期,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加,社会调查开始涉及到更细致和多元的领域,如教育、卫生、宗教、婚姻等问题。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回应,也是对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发展的推动。通过对该丛编的阅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面貌和当时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
2、《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的学术价值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作为一部全面记录民国时期社会调查的经典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首先,这些调查报告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包括贫困、教育落后、医疗卫生不足等社会问题。这些内容不仅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也为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证数据。
其次,该丛编的出版汇集了大量来自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学者和政府官员的研究成果。通过这些调查,可以看出当时学术界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社会进行分析。这些调查的深入性、系统性和跨学科的视野,为后来的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这些调查报告的历史价值不仅仅在于对当时社会的记录,还在于它们为后代提供了研究中国现代社会变迁的重要视角。从这些报告中,学者们能够追溯到民国时期各类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脉络。
3、调查方法与数据分析的特点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在方法论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大多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有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又有深度的个案分析。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结合,调查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问题的全貌,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注重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剖析社会现象。例如,在对教育状况的调查中,研究者不仅统计了学校数量和教育经费的分布情况,还深入到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民众生活中,通过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揭示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种调查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提供多元化的视角。
此外,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还注重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调查者使用了多种统计学手段,如比例分析、回归分析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为现代社会学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社会调查领域逐步走向专业化、系统化的过程。
4、对当代社会学研究的影响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不仅为当时的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对当代社会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这些调查报告的实证研究方法为后来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调查和定量分析,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奠定了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实证主义的基础。
其次,这些调查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对后来的社会调查产生了影响。例如,今天许多社会学、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研究者仍然沿用民国时期的调查方法和技巧。在这些研究中,访谈、问卷、实地考察等方法被广泛应用,并且在数据分析上更加依赖定量分析技术,体现出民国时期社会调查方法的现代性。
最后,民国时期的社会调查帮助我们认识到,社会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这种现实主义的学术传统,对当代社会学者尤其是在社会问题解决、政策建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结:
通过对《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全3编45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社会调查所反映出的时代特征与社会问题。这些调查不仅仅是历史资料的收集,更是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方法论创新的产物。它们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
总的来说,《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不仅是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库,也是现代社会学和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理解民国时期社会的深刻视角,也为当代社会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方法论的参考。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