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全14册)PDF 电子版
名称: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
册数:14册
格式:pdf
大小:1.03G
本书汇编了民国时期善后救济总署及其下属各厅的工作计划、报告,并收录了冀热平津、鲁青、河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上海、广西、台湾各地分署,青岛、汉口、九龙等物资储运局,昆明等难民输送站的章则辑要、工作报告、统计资料,共计80余种。
内容简介 · · · · · ·
序 言
早在1943年11月,二战胜利的曙光已然照亮之际,美英等国主导成立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以下简称“联总”),呼吁成员国捐助资金,在战后对遭受敌军入侵的国家提供难民救济和经济重建援助。战后,数十个国家得到联总提供的援助,而中国是联总最大的援助对象国,联总投入中国的资金和物资其总价值超过全部募集基金的三分之一,达7亿美元。
1945年1月,国民政府专门成立了“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以下简称“行总”,第一任署长为蒋廷黻,沦陷区各省则成立“分署”),负责协助联总、具体执行和实施联总在中国的善后救济工作。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后,联总、行总随即正式启动善后救济工作,一直到1947 年11月,联合国方面决定终止援助为止,中国的善后救济工作实际实施了整整两年。
联总的宗旨是帮助中国救济难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和平家园,其工作分为救济和善后两大部分,救济工作主要针对难民、流浪儿童和老弱残废,善后工作则包括水利、交通、工矿、农渔、卫生、教育、国民住宅等设施的恢复和重建。联总提供的无偿援助,既包括粮食、棉花、羊毛、药品等稀缺的生活必需品,还包括大批机器设备和交通运输器材等生产物资。得到紧急救助的难民超过百万,数百万人通过以工代赈得到救济,数千万人间接受惠。与此同时,借助于外援资金、物资和技术力量,中方实施了许多“善后”工程,其中包括黄河堵口修复、江淮大堤加固、修复钱塘江大堤、修建永定河官厅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修复京沪、粤汉等铁路和公路交通工程,以及对通讯、发电、供水、医疗等公共设施的修复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对沦陷区战后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发挥了巨大作用。
基于联总制定的不因种族、宗教和政治信仰的不同而有所歧视的救济工作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也设立了解放区救济总署,负责人为董必武,专司对解放区灾民的救济工作。虽然受到国民党军队的重重阻挠和破坏,仍有一些批量的粮食、医药、被服、器材、罐头食品被运入解放区,对解放区人民生活的支持作用也是不容低估的。
善后救济工作不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急需的物资,解决了灾民的燃眉之急,而且其人道主义的宗旨和实践,在精神上也给饱受战乱之苦的民众带来新生的希望,因而受到举国一致的期待和欢迎,一度成为千百万各界人士和有志青年投身其中的恢宏事业。但是,由于当时世界形势复杂多变,由于战后中国政治形势的迅速恶化以及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定,联总、行总的目标与工作原则与实际情况相脱节,甚至背离,善后救济工作受到多方牵制,大量援助物资未能产生预期效果,反而引致种种非议和矛盾,随着内战逐渐升级至全面爆发,善后救济工作遂告无疾而终。
此后数十年间,曾经轰轰烈烈的善后救济历史被遗忘或封存,研究者较少涉及。与此同时,国外学者则对联总与中国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客观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段历史重新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近年来,随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以及对历史理论问题的深化研究,中国学者对此问题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出现了一批成果。这些研究大多还比较空泛,缺乏深度。另外,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拓展,特别是从战后国际关系、中美关系的角度以及社会史、灾赈史的角度,都有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研究深度的不足与其资料整理的缺乏有关,留存的档案资料可谓尘封已久,且分散在各地档案馆,爬梳不易,当时当事人的着述大多散失,研究者难得一见。北图出版社整理出版《民国善后救济史料丛编》因此具有开创发覆之意义。丛编收录档案和资料共计200余种。第一部分为善后救济章则和制度条文汇编;第二部分主要收录行总发表的工作计划和报告以及调查报告、统计图表等,其中包括《中国的善后救济计划》、《两年来的善后救济》、《行总在中共控制区之救济工作》、《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基本协议(附英文本)》等重要基本史料;第三部分则包含冀热平津、东北、鲁青、河南、广东、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苏宁、福建、台湾等13个地方分署的工作报告,以及云南昆明难民输送站和天津、青岛、汉口、香港九龙物资储运局的工作报告。可以预见,该资料丛编的问世将有力地推动民国善后救济史的研究走向深入和创新,使之成为民国史、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为学者之至愿。需要注意的是,这批史料中的部分内容,对解放区之救济工作有诸处歪曲,阅者需要加以辨别。
刘 为 2008年 9月
目录
第一册
善救准则 1
善后救济章则彙编(第一辑):民国三十五年五月 569
第二册
善后救济章则彙编(第二辑):民国三十五年十月 1
善后救济章则彙编(第三辑):民国三十六年二月 59
善后救济工作的行政制度 145
中国善后救济计划:民国三十三年十二月 187
两年来的善后救济 249
善救工作之过去与未来(行总工赈会议开幕词) 337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工作报告(截至民国三十六年一月底止) 343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业务总报告:民国三十四年十月至三十五年九月 359
民国三十五年九月五日善后救济工作检讨会议蒋署长开幕训词 427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基本协议(附英文本) 439
善后救济总署第一次工作检讨会议纪录:民国三十五年九月 465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答覆各参政员询问案:民国三十六年五月三十一日 607
善后救济总署财务厅总稽核室半年稽核报告:民国三十五年上半年度 615
第三册
行总在中共控制区之救济工作:民国三十五年元月至十一月底止 1
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 73
黄河泛区善后建设会议纪录:民国三十六年元月215
联总物资与中国战后经济343
怎样办理赈卹 387
难民的招待与输送573
行总之食粮赈济 605
第四册
善后救济总署赈卹厅三十五年度工作报告 1
善后救济总署週报:一至六期 197
鲁青善救旬刊:二十四至二十六期 239
鲁青善救月刊:二十九至三十二期 五月号至九月号 299
第五册
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工作概况: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至三十五年七月 1
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业务总报告: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至三十六年十一月 89
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一年来之工振:民国三十五年 239
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一年来的振务:民国三十五年 271
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工业调查报告:民国三十五年 321
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一年来之儿童福利工作:民国三十五年 367
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农业善后工作概况:民国三十六年 405
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农业技正室工作总报告 429
善后救济总署冀热平津分署农村改进事业保定区中心站工作总报告: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 477
善后救济总署天津物资储运局工作报告:自开办起至民国三十五年七月底 511
善后救济总署东北分署三十六年度工作计划 549
第六册
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工作概况:三十五年一月至七月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青岛物资储运局工作报告:三十五年一月至七月
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三十五年度业务报告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鲁青分署业务总报告: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
行总河南分署三十五年度业务概述
第七册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章则辑要 1
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週报:1946~1947 153
第八册
河南善救分署週报:民国三十六年 1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统计专刊:三十五年一月至七月 453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河南分署业务报告:三十五年一至七月 549
第九册
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工作报告:三十四年十月十八日至三十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1
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三十五年下半年度工作计划 49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湖南分署业务总报告159
第十册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浙江分署业务总报告1
善后救济总署浙江分署三十五年度业务报告149
善后救济总署苏宁分署业务报告: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起至三十五年七月底止313
第十一册
湖北分署工作报告: 自三十四年十一月至三十五年七月 1
湖北的善后和救济 77
善后救济总署湖北分署业务报告:自三十五年十一月一日至三十六年四月三十日 109
善后救济总署汉口物资储运局报告书:三十四年十二月底至三十五年七月底 151
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工作队工作计划大纲:民国三十五年八月 171
江西善后救济视察团视察纪要:民国三十五年八月 203
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业务报告: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至三十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 275
善后救济总署安徽分署工作报告: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至三十五年七月 331
修筑无和段江堤概况471
修筑江淮堤概况 527
治蝗工作概况 557
第十二册
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週报:一至三十一期 3
第十三册
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週报:三十二至四十三期1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统计半年刊287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工作概况:三十四年十月至三十五年七月321
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业务总报告:民国三十六年十月 361
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第一次工作检讨会议专刊497
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三十五年度统计年刊563
善后救济总署广东分署三十五年度业务报告599
第十四册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分署工作简报:自三十四年十月十一日迄三十五年七月三十一日 1
善后救济总署上海分署工作概况:截至三十五年三月十五日止 53
卅五年度福建善救工作报告115
福建善救月刊:第六期 135
善后救济总署昆明难民输送站工作报告:三十五年三月至七月251
善后救济总署广西分署业务旬报:一至二期291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九龙物资储运局业务工作报告:民国三十五年八月305
善后救济总署台湾分署业务总报告: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至三十六年五月331
台湾分署工作报告:民国三十五年八月 451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民国时期,国家在战乱、政权更替、社会动荡等背景下,面临着复杂的社会恢复与治理问题,其中善后救济工作尤为重要。《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全14册)》PDF电子版,作为一部涵盖了大量民国时期相关救济工作的历史资料汇编,不仅对学者研究民国社会历史、政治和经济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也为了解当时社会民生与政府应对机制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本篇文章将从史料的来源、内容的多样性、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以及该电子版对现代研究的影响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的重要性与学术贡献。
1、史料的来源与收录范围
《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所收录的资料大多来源于民国时期政府、民间组织及社会各界的文件、报刊、会议记录等。这些史料既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文件,也涵盖了各类民间慈善组织、救济团体的工作记录。资料的丰富性使得这部汇编成为研究民国时期社会治理、灾后重建、以及民间救助体系的重要资源。
该汇编共14册,每一册都围绕着不同的历史事件和主题进行编排。例如,有一部分专门收录了战乱时期的救灾措施和社会动员,还有一部分记录了政府如何应对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等带来的民生困境。此外,也有关于战后难民安置、抚恤失业人口、医疗卫生救济等方面的详细史料。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史料的来源较为特殊,包括了一些从民国政府内部流出的非公开文件和私人收藏的档案。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民国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也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难得的研究素材。
2、史料内容的多样性与深入性
《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涵盖了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战后重建、灾后救援、贫困救济、失业援助等方面的多种救济形式。史料内容的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不同领域的记录上,还体现在救济对象的多元性。从灾民到难民、从战士到孤寡老人、从贫困儿童到无家可归的妇女,这些救济活动都被详细记录,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矛盾的复杂性。
其中,关于民众的直接救助最为引人关注。从最初的实物捐赠到后来的现金救济,政府和民间组织为民众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援助。同时,这些史料也详细记录了政府如何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形成了多方协调、上下互动的救济体系。无论是通过庚款援助、还是通过设立临时工厂、开展职业培训,史料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治理思路和应对经验。
此外,汇编中还包括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数据,涵盖了民众的生活状况、健康问题、教育需求等方面。通过这些数据,历史学者能够更好地把握民国时期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进程。这些史料不仅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社会政策的优化和民生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3、历史价值与研究意义
《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对于研究民国时期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这些史料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救助体系,还为我们揭示了民国政府面对内外压力、政权更迭时如何实施有效的社会治理与稳定社会秩序。通过这些历史档案,可以深入了解民国时期的国家机制、政治结构和社会构成。
史料汇编中的许多文件为研究民国社会动荡时期的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战后重建的过程中,民国政府不仅需要解决战争造成的物质损失,还要应对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通过这些史料,研究者能够看到政府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救援和重建。
另外,汇编中的救济政策也为后来的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意义。例如,民国时期的一些社会救济措施,如社会福利体系的雏形、社会组织的运作模式等,都对现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史料的发布,不仅有助于学术界深化对民国历史的理解,也为当代社会治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历史镜鉴。
4、电子版的研究与使用便利性
《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的PDF电子版,不仅为学者提供了便捷的访问方式,也极大地提升了史料的可用性。通过电子版,研究者可以在短时间内检索到所需资料,方便进行深入的比较与分析。相较于传统的纸质资料,电子版在保存和传播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尤其适合现代学术研究中的高效使用。
电子版的发布,还使得这部史料汇编的可得性大大提高。过去,由于纸质资料的保存和管理问题,许多史料难以为广大研究者所获取。如今,电子版的流通不仅为更多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也为普通读者了解民国历史提供了便捷途径。
另外,电子版还支持多平台浏览与下载,使得用户能够在不同设备上查看和使用这些史料。不仅如此,电子版还具有文字识别和搜索功能,研究者可以根据关键词直接跳转到相关内容,大大提高了研究效率和精度。这一特点为研究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促进了民国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总结:
《民国善后救济史料汇编(全14册)》PDF电子版为研究民国历史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细致记录民国时期的社会救助工作,揭示了政府和民间在战后重建、灾后救援中的努力与成效。无论是从史料的多样性、内容的深入性,还是从历史价值和电子版的使用便利性来看,这部汇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通过这部史料汇编,研究者不仅能够了解民国时期的社会救助体系,还能够获得对当时社会治理、政治管理及公共政策的深刻洞察。随着电子版的普及,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将在更广泛的学术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民国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化。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