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通史(第三卷):从冷战到柏林墙的倒塌(全二册)》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如何自学 占星术 占星教程网盘 塔罗牌教程百度网盘

《西方通史(第三卷):从冷战到柏林墙的倒塌(全二册)》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文字版_PDF电子书_】

《西方通史(第三卷):从冷战到柏林墙的倒塌(全二册)》封面图片

书名:西方通史 第三卷
作者:[德]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朱锦阳
出版日期:2023-9
页数:/
ISBN:9787522807768
5.0
豆瓣评分
孔网购买全网资源sm.nayona.cn

内容简介:

随着柏林墙倒塌,一个时代宣告结束。本卷是德国历史学家温克勒所着四卷本《西方通史》中的第三卷,它清楚地表明,1989~1991年的时代转折点仍未隐于尘烟,我们当下的政治现实就是在那时奠定基础的。

在东西方冲突的45年里,全球局势风云变幻:“第三世界”殖民地在阵痛中谋求政治独立;冷战中热斗爆发,核战争危在旦夕;军备竞赛趋近疯狂,裁军谈判僵持不下;西方学生骚乱上演,“布拉格之春”和“团结工会”运动兴起;苏联制度陷入危机,美国逐渐一尊独大……

温克勒按照时间顺序,精细梳理了西方世界以及亚洲、非洲、美洲等受冷战牵制或受殖民地区的历史,钩织起三条横向主线:一是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经历了激烈与和缓阶段的交替;二是跨大西洋的西方国家逐渐构成一个整体,在超越民族的融合中发挥相对独立性与行动能力;三是苏联与中东欧国家关系变化,新的国际秩序逐步形成。

但在温克勒看来,冷战的终结并不意味着福山所说的“历史的终结”,独元化的局面只是走向新的多元化时代的过渡阶段。柏林墙倒塌后,跨大西洋的“西方”是否还能继续拥有统治地位,是大可值得怀疑的。

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Heinrich August Winkler,1938 ~ ),当代德国着名历史学家,联邦大十字勋章获得者。主要着作有《魏玛共和国的工人与工人运动》、《通往西方的漫长道路》,荣获莱比锡图书奖的四卷本《西方通史》等。

【译者简介】

朱锦阳,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国哥廷根大学日耳曼学系博士,德国康斯坦茨科技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译有《传奇之家:托马斯·曼一家的故事》、《瘟疫的威力:黑死病如何改变世界,1347~1353》、《20世纪德国史》(合译)、《众神的黄昏——德国知识界的沉浮 1900—1940》(合译)。

浏览器不支持脚本!

有需要联系v;hx-hx4

摘要:《西方通史(第三卷):从冷战到柏林墙的倒塌(全二册)》是海因里希·奥古斯特·温克勒对西方世界历史的深刻解读。本书第三卷主要围绕冷战时期至柏林墙倒塌这一重大历史阶段展开,探讨了从二战后两极对立的形成到冷战终结以及东西方阵营的深刻变革。本书以精细的历史分析和宏观的政治视角,详细呈现了这一时代的复杂性与历史交织。温克勒通过剖析政治、经济、文化和国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的变迁,展示了冷战对西方国家及全球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最终走向东欧剧变和柏林墙的倒塌。此书不仅是一部西方历史的详细记录,也为当代历史学者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与研究框架。通过四个主要的分析维度——冷战的起源与发展、东西方政治体制的较量、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响应以及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本书为读者揭示了二十世纪西方世界复杂的历史图景。

1、冷战的起源与发展

冷战作为20世纪最具标志性的历史现象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重构。温克勒在书中详细探讨了冷战的深层原因,包括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对立、二战后欧洲的政治与经济重建以及全球力量的重新划分。美国与苏联虽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是盟友,但他们的目标和战略有着本质的不同,导致战争结束后迅速陷入对抗。

书中进一步分析了冷战时期双方的军事竞赛与政治对抗。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而苏联则试图扩展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经济模式。在温克勒看来,冷战不仅仅是军事对抗,更是一场关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的全球性斗争。

此外,温克勒还提到了冷战初期的多个关键事件,如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这些事件不仅加剧了东西方阵营的对立,也深刻影响了国际社会的整体安全局势。冷战的持续时间以及波及范围的广泛,使得这一历史阶段成为二十世纪最复杂的国际冲突之一。

2、东西方政治体制的较量

冷战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政治体制与意识形态的较量。温克勒在书中通过对美国与苏联各自政治体制的详细对比,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与博弈。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模式,强调个人自由与市场导向的经济发展,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体制则注重国家对经济的集中控制与工人阶级的领导。

温克勒通过对两种政治模式的剖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与实践中遇到的挑战。在美国,虽然民主和自由看似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稳定,但也伴随着贫富差距加大、社会分裂等问题。而在苏联,尽管社会主义体制通过计划经济实现了工业化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平等,但在执行过程中则面临着官僚化、个人自由的压制以及经济低效等难题。

这两种体制的较量不仅仅体现在政治领域,也渗透到文化、教育、科技等多个方面。在冷战初期,双方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进行意识形态的较量,美国推行“自由世界”的理念,而苏联则宣传“无产阶级革命”的全球任务。最终,这种较量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形式划上句号,也标志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重大转折。

3、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响应

冷战时代的社会文化变革是本书的重要讨论主题之一。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文化转型。从五十年代的保守主义氛围到六十年代的反叛精神,温克勒指出,社会的变革往往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冲突和价值观的碰撞。

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等社会运动,标志着西方社会在政治和文化上的解放,尤其是在美国,年轻一代在反对越南战争、争取平等权利等方面展现了强烈的社会意识和行动力。这些运动与冷战时期的全球对抗密切相关,温克勒在书中指出,西方社会的文化反叛与冷战的政治对抗形成了复杂的互动。

与此同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经历了类似的社会文化变革,虽然在形式上与西方有所不同,但社会对体制的不满与批判在苏联等地的知识分子中悄然萌生。温克勒分析了这些文化反叛的内外部因素,并认为冷战期间东西方社会的文化变革,对全球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冷战的终结不仅标志着东西方政治体制较量的结束,也意味着全球国际秩序的深刻变革。温克勒在书中详细探讨了柏林墙倒塌与苏联解体之后,世界格局的转型。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是在美国主导下,西方自由民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与影响力的增强。

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国家纷纷放弃了社会主义体制,加入了资本主义阵营,许多国家逐渐成为北约与欧盟的一部分。这一变化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面貌,也深刻影响了全球经济、科技与军事格局。温克勒认为,冷战后的国际秩序,尽管一度呈现出美国单极主导的局面,但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国际秩序进入了多极化的阶段。

然而,温克勒也警示,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并非完全稳定,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迅速融合,但也加剧了贫富差距与地区冲突。尤其是21世纪初,随着恐怖主义的崛起以及大国之间新的战略竞争,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和不确定的时代。

总结:

《西方通史(第三卷):从冷战到柏林墙的倒塌(全二册)》不仅仅是对冷战历史的细致回顾,也是对二十世纪西方历史变迁的深刻分析。通过探讨冷战的起源与发展、东西方政治体制的较量、社会文化的变革与响应以及冷战后的国际新秩序,温克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的历史视野。

本文以清晰的结构与深入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冷战至柏林墙倒塌这一历史阶段的深远影响。对于研究西方历史及国际关系的学者与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 有需要联系v;hx-hx3如果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欢迎打赏~~~  
图片1

联系我们

图片2

关注公众号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雅书雅书
上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上午9:19
下一篇 2024年12月24日 上午9: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