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乔纳森·克拉里 着 ;蔡佩君 译
装帧: 精装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
ISBN号:9787567561786
作者简介
乔纳森·克拉里,美国当代艺术评论家,哥伦比亚大学当代艺术与理论迈耶·夏皮洛教席讲座教授,“区域丛书”(Zone Books)主编,《十月》杂志(October)编辑顾问,着有《观察者的技术》《知觉的悬置:注意力、景观与现代文化》《24/7:晚期资本主义与睡眠的终结》等书。
蔡佩君,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台湾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硕士,主要译作有《前卫艺术理论》《共和危机》《利维坦与空气泵》等
内容简介
在《观察者的技术》中,作者提供了关于19世纪视觉文化别开生面的研究视角,更新了我们对视觉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等问题的理解。
有别于一般的研究方法,作者不是通过对艺术作品和图像的研究来思考视觉问题,相反,他分析的是观察者主体的历史建构。他坚持认为,视觉的问题与社会权力的运作不可分离,并考察了自18世纪上半叶以来,观察者是怎样成为了新话语的装置,视觉是怎样作为一个生理学事件而置于身体之中。克拉里指出,除了生理光学的突然出现,关于“主观视觉”之理论与模型的发展,也赋予了观察者一种新的自主性和生产性,与此同时也使得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和视觉标准化得以产生。
作者考察了哲学、经验科学、大众视觉文化等诸多要素,并花费很大篇幅去讨论光学装置(比如透视镜)和摄像装置的重要性,细究它们是如何成为一种新的生理学知识的产物。他同样展示了,那些大众文化形态实际上是以这些抽象的视觉模式为基础。他主张,关于视觉的模仿性或线性透视式的视觉和表征定义,已经在19世纪上半叶在不同的权力机构和话语中就已经被废弃,远远早于1870年代现代绘画的诞生。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在《绝版:观察者的技术-论十九世纪的视觉与现代性》一书中,作者通过深入探讨十九世纪视觉文化的演变,阐述了现代性如何通过技术、艺术、社会和认知四个维度,深刻影响了人类的观看方式和对世界的理解。十九世纪是工业革命与现代观念崛起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视觉技术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还推动了人类感知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书中提出的核心议题:技术革新与视觉变革、艺术表现的现代性、视觉文化的社会影响以及个体与集体认知的转变。这些议题展示了现代性如何通过视觉媒介构建了一个新的、充满动态变化的世界观。
1、技术革新与视觉变革
十九世纪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的视觉变革,离不开一系列技术发明的推动。从早期的摄影术到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普及,各种新的视觉工具极大地扩展了人类的感知范围。摄影术的发明,尤其是达盖尔摄影法的出现,改变了人类对影像的理解与表达方式。摄影不仅是一种记录手段,更为视觉艺术提供了新的语言,使得艺术家可以摆脱传统绘画的限制,直接捕捉现实世界的细节。
此外,光学仪器如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重新审视自然界。望远镜为天文学的进步提供了可能,使得人类对宇宙的理解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显微镜则揭示了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从细胞到微生物的发现,不仅推动了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界的认知。这些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视觉领域的革命性进步,也为现代科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然而,技术的进步并非只是单纯的工具革新,它还深刻影响了社会文化的构建。视觉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像的生产、传播与消费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视觉艺术与社会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技术,人类开始能够捕捉瞬间的景象,形成了与传统绘画和雕塑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这一切都预示着现代性的开始,视觉的普及不仅改变了艺术创作的方式,更加深了现代社会对视觉文化的依赖。
2、艺术表现的现代性
十九世纪的艺术创作充满了与现代性密切相关的变革,特别是在表现主义、印象派等艺术流派的兴起中,艺术家们越来越注重捕捉感官印象与瞬间体验。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反映了技术革新的影响,还展示了现代人对自我与世界关系的新理解。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光影、时间流逝和人类感官的关注,他们不再追求传统艺术中的完美再现,而是注重对现实世界的个人化感知。
现代性的艺术表现不仅仅局限于视觉领域,它还涉及到艺术作品如何回应社会的变革与冲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十九世纪的艺术家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工业化、城市生活以及社会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艺术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一种对现代社会现实的反思。例如,达·芬奇式的“理想化人物”逐渐被现实主义者所取代,后者通过更真实的画面描绘出工人、农民等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这种反映社会底层的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视觉表达,更是现代性对社会分层、阶级冲突的回应。
除了内容上的变革,艺术形式本身也经历了剧变。随着技术的进步,艺术家的创作材料与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油画、素描等传统形式不再是艺术创作的唯一途径,新的艺术媒介和形式,如摄影和版画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艺术表现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艺术表达方式,不仅让现代艺术更加丰富多彩,也为未来的视觉艺术奠定了基础。
3、视觉文化的社会影响
十九世纪的视觉变革不仅是个人艺术家的创作突破,它还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剧烈变化,新的公共空间,如博物馆、画廊、广告牌和摄影工作室等,为视觉文化提供了广泛的传播渠道。与此同时,随着大众教育的普及,视觉文化的影响力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艺术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利,普通民众也开始接触和消费艺术作品。
视觉文化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社会身份认同。在十九世纪的都市环境中,人们的社会身份常常通过其对视觉文化的消费而得以体现。例如,巴黎的上层社会通过在画廊和沙龙上展示自己的艺术收藏,来展示其财富与地位;而在普通市民中,摄影作品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社交工具。通过个人肖像的拍摄,市民们在视觉上展示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与身份。
同时,广告的兴起也使视觉文化与商业经济密切结合。十九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动,商品生产力显著提高,广告成为了促销的主要手段。视觉广告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也逐步形成了特定的消费文化。广告通过视觉图像传递信息,塑造了品牌形象,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这一变化,预示着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视觉文化在塑造人们的欲望和行为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个体与集体认知的转变
随着技术、艺术和社会文化的共同推动,十九世纪的人类认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视觉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体对世界的感知变得更加精准和细致,摄影、显微镜、望远镜等新技术帮助人们看到了以往无法触及的世界。然而,这种认知的变化并非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它还反映了个体在现代性背景下自我意识的觉醒。
同时,视觉文化的普及改变了集体认知的方式。图像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工具,成为了集体记忆和社会观念的载体。从照片到电影,再到海报和广告,视觉图像无处不在,塑造了一个共同的社会现实。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共同体的认知模式逐渐被形塑为通过视觉符号理解世界的模式。每个人都被要求通过相同的视觉语言来解读现实,从而形成集体认知。
然而,这种通过视觉来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带来了对传统认知方式的挑战。在十九世纪末,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个体对于世界的理解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视觉技术使得人类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自然界与社会现象;另一方面,过度依赖视觉符号的社会,也可能陷入对表象的盲目追随。如何在视觉的世界中保持清晰的认知,成为了现代人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结:
《绝版:观察者的技术-论十九世纪的视觉与现代性》深入探讨了十九世纪技术与视觉文化的交织,以及这种变革如何深刻影响了个体和集体的认知方式。从技术革新到艺术表现,从视觉文化的社会影响到认知转变,书中展示了一个充满动荡与革新的时代,视觉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组成部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性的各种特征得以显现,视觉不仅仅是单纯的感知工具,它成为了重构世界观和社会结构的关键。
通过对十九世纪视觉文化的深刻剖析,我们不仅能够理解历史上技术与艺术如何共同推动现代社会的形成,还能看到这种变革对当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视觉文化的力量,直到今天依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感知和社会行为。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