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我国北宗禅之立场论述入道之五门。开头所标示之五门为本书之大纲,即:(一)总彰佛体, (二)开智慧门,(三)显示不思议法,(四)明诸法正性,(五)自然无碍解脱道。其次举示四弘誓愿、劝请、忏悔等之作法及净心眼等。复分别论述五门,即:(一)总彰佛体,论述佛之语义、平等法身、佛界、如来之意义、法报化三身、寂照之用等。(二)开智慧门,系论述由定发慧,得方便至大涅槃开智慧门之凡夫、二乘、菩萨等三种人,并解说闻不闻、音声佛事、善知识、涅槃、根本智、后得智、慧缚与慧解,及法华、华严、金刚等三经。(三)显示不思议法,论说维摩经之不可思议解脱法门、四大海水入毛孔、促一劫为七日等。第四仅余残卷,叙述诸法正性,以下则缺文。本书有敦煌千佛洞旧藏写本,为大英博物馆所藏(史坦因第二五○三号)。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大乘佛教的“无生方便门”(也称“大乘无我”)是其核心教义之一,强调诸法无常、无我、无生的深刻思想。这一教义在解释佛法的究竟智慧时,打破了传统的我执与生死轮回的固有观念。文章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这一思想,分别是:无生方便门的定义与背景、大乘无我思想的理论依据、大乘无我思想的实践意义、无生方便门对现代生活的启示。通过这些层面的探讨,本文试图展现“大乘无我”如何帮助我们超越对自我和存在的固有执着,进而实现解脱与智慧的开显。
1、大乘无生方便门的定义与背景
“大乘无生方便门”是佛教大乘经典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旨在说明一切法无生、无我、无常的道理。它通过巧妙的教导方式,引导修行者超越对世俗生死的执着,达到无碍的智慧和解脱。在《金刚经》中,佛陀提出了“无生法门”的重要教义,指出诸法本无生灭,但由于众生的无明执着,才会产生生死轮回的痛苦。无生方便门的目的就是帮助修行者在实际的生活中,体悟一切法无常无我,进而脱离生死困扰。
无生方便门的理论源自大乘佛教的空性思想。空性并非指一切皆无,而是指出万法的存在并非固有自性,一切法依缘而生,生灭无常。在这种理论背景下,佛陀提出无生的概念,指明了尽管一切法看似有生有灭,但从究竟的角度来看,诸法并不生、不灭、不增、不减。通过此门,修行者能够超越世间生死的困扰,领悟到一切法本空、无我、无生的深刻内涵。
从大乘佛教的历史背景来看,随着对佛教教义理解的深化,传统的小乘教义逐渐暴露出某些局限性。小乘佛教多侧重于个人解脱,强调自我修行,而大乘佛教则更强调菩萨行愿、普度众生。在这个过程中,“无生方便门”的提出,正是为了突破小乘的自我解脱观念,推动大乘菩萨的广大愿力,帮助修行者从根本上了解自我与外界的关系。
2、大乘无我思想的理论依据
大乘佛教的“无我”思想,强调一切法无我。所谓“无我”,即否定了一个固定、不变的自我存在。从佛教的教义来看,“我”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构成的,它并非一个恒常不变的实体。五蕴的组合与分解显示出“我”只是暂时的、依缘而生的。正因如此,佛陀在教导众生时常以“无我”作为核心思想,指引众生认识到一切法本无我。
大乘无我思想的理论依据深深扎根于空性教义中。空性并非虚无,而是表明一切事物并无自性、固定不变的存在。所有的存在只是相对的、依因缘和合而生。大乘佛教认为,执着于“我”的概念,将导致生死轮回的痛苦与困扰。因此,“无我”并非消除自我,而是让修行者在认识到“我”的非实体性后,放下对自我存在的执着,进而达到自在解脱。
大乘无我思想的另一个重要依据是佛陀的“无常”教义。根据佛教的教义,一切法皆无常,包括我们常常执着的“我”。无常意味着一切法都在不断变化,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人我之所以会痛苦、迷惑,就是因为我们执着于恒常的自我,认为“我”是存在于时间与空间中的一个固定实体。只有领悟到“无我”的深刻内涵,才能够从生死轮回的迷惑中解脱出来。
3、大乘无我思想的实践意义
大乘无我思想的实践意义,不仅体现在理论的深刻性,更体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首先,在修行层面,通过放下对自我的执着,修行者能够摆脱烦恼、消除痛苦。因为无我并不是消失个体的意识,而是认识到个体的意识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真正的解脱来自于对“我”这一概念的无执。无我的修行使我们能够超越世俗的我执,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
其次,大乘无我思想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慈悲为核心的大乘思想,主张超越个人的自私欲望,积极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无我并不意味着抛弃自我,而是意味着超越自我,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世界与他人。通过践行大乘无我思想,修行者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与他人之间的纷争与对立,培养宽容、理解与关爱。
最后,大乘无我思想对我们认识世界、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当我们认识到“我”并非恒常、独立的存在时,我们自然会变得更加谦逊、宽容,不再固守自我利益与立场,而是能够与他人平等交流,理解他人的困惑与痛苦,帮助他人解脱。无我并非否定自我,而是去除对自我的执着,恢复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和谐关系。
4、无生方便门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无生方便门不仅是古代佛教教义中的一项深刻智慧,它对现代人的生活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现代社会,许多人被物质欲望、个人利益、社会压力所困扰,往往陷入对“自我”利益的执着和对外界的评价焦虑中。无生方便门的教义提醒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尤其是个人的情绪、欲望、烦恼,都是短暂的、依缘而生的。我们不应将其视作永恒不变的自我,而应该超越这种执着,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其次,无生方便门教导我们,万物皆无常。现代社会变化迅速,科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让许多人产生了强烈的焦虑感,似乎对未来的掌控力越来越小。然而,佛教的无生方便门恰恰告诉我们:无常才是常态。我们不必过于执着于控制未来或对变化产生恐惧,而应该接纳变化,顺应自然的规律。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最后,无生方便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自我、关爱他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个人主义盛行的时代,许多人忽视了集体与他人福祉的重要性。无生方便门的核心思想告诉我们,去除自我的执着,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才能与他人共同创造更加和谐的社会。通过这一思想,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更加宽容、包容他人,从而建立更加健康与平等的人际关系。
总结:
通过对“大乘无生方便门(大乘无我)”这一教义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理论、实践及生活中的深远意义。从无生到无我,从空性到解脱,大乘佛教的这些教义不仅帮助我们深入认识生命的无常和空性,也为我们提供了超越生死轮回的智慧。无生方便门不仅仅是佛教修行的一个理论层面,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如何面对世界、他人及自己内心的深刻智慧。
通过领悟“大乘无我”的思想,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的繁忙与浮躁中找到一份宁静与解脱,摆脱对自我的过度执着,活得更加自在与真实。无我并非抛弃个体,而是让我们点击联系需要东西方神秘学学习资料,专业的咨询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