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清·陈修园撰。约成书于1823年。全书5. 2万字。书凡6卷。该书自太阳篇始, 至厥阴病终, 对仲景原文, 详为阐发。其注释发挥有如下特点: ①综贯衍绎, 诠解伤寒。其对《伤寒论》原文,不是随文顺演, 逐条注释, 而是采用综贯衍绎的方法, 即把《伤寒》各篇条文, 按不同的内容分成若干段, 综合分析, 融会贯通, 既说明条文之间的联系, 又指出其辨证要点, 使人深得要领。②以经为纲, 分经审证。其用分经审证的方法, 以六经为纲, 根据各经病变特点归纳仲景条文。如三阳病篇, 以经证、腑证为纲; 三阴病篇, 以阴(寒) 化、阳(热) 化为纲。进而阐明各病之证型和病机治法, 再依循《伤寒》条文分节论述其精义。这一特点在他的《伤寒论浅注》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③辨识六经, 注重气化。他以《内经》理论为依据, 善于运用标本中气、经络学说来推阐六经奥旨, 以明六经证治传变之理。④文字朴实, 切合实用。本书不足之处在于对某些《伤寒》条文的移易不甚合理, 某些论点也比较牵强。此书乃陈氏晚年所编集, 惜六篇之中尚缺厥阴一篇, 以其未成书, 故不及付梓。陈氏去世后, 其门徒、侄儿陈道着承修园之志, 日尝阅览而秘藏之, 复体会其遗意, 而敬续一篇, 以补其缺。篇帙既成, 遂刊刻于世。此书有清刻本及《陈修园医书》诸种本; 后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有印行。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等藏有清·咸丰六年丙辰(1856) 刻本; 扬州市图书馆藏有清·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 图书集成印书局铅印本;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藏有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 珍艺书局铅印《陈修园医书二十一种》之单行本。
作者简介
陈修园是中国清代着名的医学家,一生跨越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中医的发展和教育贡献巨大。以下是对其的主要介绍:
生平背景
早年经历:陈修园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自幼攻读儒经,并学习医学。他的祖父陈居廊是博学通医之人,父亲陈廷启早逝,这对他的成长和职业选择产生了影响。
教育背景:陈修园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深入学习医学知识。他苦攻经史之余,还钻研医学,专心致志于医学领域。
职业生涯
官场经历:陈修园中过举人,做过县令,这表明他在当时的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医学实践:作为一位医学家,陈修园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建树,而且在实践中也有丰富的经验。他通过临床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医学理论。
医学贡献
医学理论:陈修园在医学理论上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对经典医籍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阐述,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理论资源。
中医教育:陈修园晚年返乡开办中医学堂,致力于普及中医知识和培养医学人才,育人无数,对中医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影响
普及中医:通过开办中医学堂,陈修园极大地推动了中医知识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中医,对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培养人才:陈修园的教育工作不仅提高了中医的社会地位,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医学人才,这些人才在后来的医疗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评价
当代评价:陈修园生前因其卓越的医学成就和教育贡献,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广泛赞誉。
后世影响:陈修园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被后世广泛研究和传承,他的医学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陈修园不仅是清代着名的医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医学的热爱和追求,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临床实践上,他都取得了显着的成就。通过开办中医学堂,他普及了中医知识,培养了医学人才,对中医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录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伤寒医诀串解》是陈修园先生在《伤寒杂病论》基础上进行深入阐释的重要作品,通过对伤寒理论的详细讲解与解析,为中医学习者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电子书版本使得这一经典医学著作更为便捷地传递给读者,使得更多的中医爱好者能够学习和研究其中的内容。本文从《伤寒医诀串解》这本电子书的价值、结构、内容特色及其对现代中医学术的贡献四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旨在全面解读陈修园先生的医学思想及其对中医学的深远影响。
1、《伤寒医诀串解》的历史背景与创作目的
《伤寒医诀串解》是陈修园先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所编写的医学著作。作为清代的中医大家,陈修园继承了张仲景的医学思想,并根据当时的医学实践加以创新。这本书通过对伤寒病症的细致解读和分析,不仅对古代医学理论进行了串联和补充,也弥补了《伤寒杂病论》在细节上的不足,增强了该书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创作《伤寒医诀串解》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中医学界对伤寒病治疗的局限性和不精确性问题。陈修园通过对历代伤寒理论的整理和总结,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意图通过这本书为后来的中医 practitioners 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治疗方法和理论框架。
此外,作为一本融汇了陈修园实践经验与学术思想的书籍,《伤寒医诀串解》不仅有理论的深度,还具有极强的临床指导价值,这也是其成为中医学习者、医生及学者必备参考书的原因之一。
2、《伤寒医诀串解》的结构与内容安排
《伤寒医诀串解》按照《伤寒杂病论》的章节和内容进行分解和分析,但其在结构安排上更加细致。全书并非单纯的原文注解,而是在每一章节的内容中,结合临床实践、历史背景和医学原理进行详细的解读,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深刻的伤寒病理论体系。
书中的每一部分都紧扣伤寒杂病的症候表现、病理机理、治疗方法等方面,陈修园在串解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伤寒的多种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同时,陈修园对于伤寒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并根据每种不同类型的病情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另外,《伤寒医诀串解》还对伤寒和其他外感病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尤其对伤寒病和湿热、气血等病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转化做了详细的分析。这一部分为中医治疗方法的多元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3、《伤寒医诀串解》中的临床应用与实用性
《伤寒医诀串解》不仅是一部理论著作,它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临床指导意义。在陈修园的解释下,书中的内容为中医从业者提供了详细的临床案例和治疗建议,尤其对伤寒的辨证施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在书中,陈修园对伤寒的不同证型及其诊疗方案进行了分类,并提供了具体的方剂和药材搭配。例如,他详细讲解了针对寒湿、温热、表里不调等病症的药物选择和剂量控制,这为中医治疗的精确性和个性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此外,书中还加入了对于伤寒患者的饮食、休息、养生等方面的综合性建议。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治疗方案,陈修园的理论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也促进了中医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融合与发展。
4、《伤寒医诀串解》对现代中医学的影响
尽管《伤寒医诀串解》诞生于清代,但其内容对现代中医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陈修园的学术思维不仅继承了传统中医理论,而且通过创新和整理,推动了伤寒理论的现代化进程。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治病方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医学实践中,尤其是在中医诊疗中的“辨证论治”原则,得到了极大的弘扬和推广。
通过《伤寒医诀串解》,现代中医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伤寒杂病的病因、病理及其治疗原则,从而为中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此外,这本书也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精确的治法和方剂选择,成为中医师们治病的宝贵参考资料。
总的来说,陈修园的《伤寒医诀串解》不仅为当代医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得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得到了科学化、体系化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中医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这本书无疑会继续发挥其深远的学术价值。
总结:
《伤寒医诀串解》作为陈修园的重要学术成果,以其深入的理论分析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为中医从业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支持,也为现代中医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这本书的出版与电子书化,意味着它更加便捷地走进了读者的视野,使得更多的医学爱好者得以受益。
总之,《伤寒医诀串解》不仅是一部医学经典,也是现代中医发展的宝贵财富。无论是中医师还是学习者,都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