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全一卷。又称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妄尽还源观、华严还源观、还源观。唐代法藏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祖述杜顺之‘法界观门’,题为‘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杜书为‘修大方广佛华严法界观门’)。‘妄尽还源’意为妄尽心澄,还复清净圆明之自性、本源,即约观成之利益而立名者。此观为圆教之绝对观门。然关于作者,古来有异论,或谓杜顺所作,或疑其真伪,或谓寄显门。本书之大纲准大乘起信论之所明,增数约立六门,又于其六门中别开总为二十一门。本书之注释本有多种,如晋水净源‘妄尽还源观疏钞补解’一卷、湛睿‘华严妄尽还源观纂释’五卷等。
作者简介
《弘戒法仪》的作者是汉月法藏禅师,他是明代的一位临济宗僧人。汉月法藏(1573年-1635年),俗姓苏,字于密,号汉月,出生于江苏无锡。他在佛教界特别是在禅宗领域内有着显着的影响。汉月法藏禅师在佛教修行上深有造诣,并且对于佛教的戒律仪轨有着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这体现在他所撰写的《弘戒法仪》中。
《弘戒法仪》完成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这部着作分为两卷,旨在整合禅、法、律三宗的教义,回归实相无相、涅槃妙心的核心宗旨。书中详细规定了从三皈、五戒、八戒、剃度十戒到比丘的白四羯磨以及菩萨戒等各项戒律仪轨,共计三十一品,系统地整理了佛教传戒的程序与规范,尤其重要的是它首次完整组织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三坛同受之仪式,对后世的佛教传戒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此书的编纂反映了汉月法藏禅师“匡时弊、立仪法”的努力,试图纠正当时佛教界可能出现的戒律松弛现象,恢复和弘扬佛教戒律的严肃性和完整性。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围绕“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法藏-电子书”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首先,文章将对该电子书的整体内容进行概括,揭示其在修华严思想和佛教哲学中的核心作用。接着,文章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的关键思想,包括其核心理念、修行方法、对佛教经典的理解,以及电子书形式的创新。最后,结合全书内容,文章总结了其对现代修行者的指导意义,以及它对佛教思想的传播和深化的作用。
1、修华严奥旨的核心理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是法藏大师对华严宗经典深入解读的成果。其核心理念在于通过修行达到“妄尽还源”的境界。这一思想强调,世间的一切妄念、妄想乃至对物质世界的执着,都是从本源中生发出来的。通过对这些妄念的深入观察和断除,修行者可以逐渐回归到佛教所说的“真如”本源。此理念突出了“万法皆空”的思想,认为一切现象都只不过是空性显现。通过摒弃对外在世界的执着,人们才能洞察到事物的真相。
在这一核心理念中,法藏大师强调了“空”的智慧。华严经的深奥思想常常探讨空性与一切法相的关系。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法藏认为修行者不仅仅要理解空性,还要在日常生活中体悟空性的意义,从而实现内心的真正解脱。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修行者能够“妄尽还源”,也就是回到心灵的原初状态,找到真正的内在平和。
此外,法藏大师还提出,修华严的奥旨是以修行者对“心”的认识为基础的。心是万象的根源,也是一切幻象和真实的区分点。通过修行,修行者不仅能够破除妄念,逐步去除心中的烦恼,还能深入了解宇宙的本质。这种通过“心”来探索世界的修行方法,体现了华严宗“心性本觉”的思想。
2、修行方法与实践路径
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书中,法藏大师提供了多种修行方法,旨在帮助修行者实现从妄念到本源的转变。这些修行方法结合了传统的禅修与诵经,强调内心的专注与觉察。首先,法藏提出“定观结合”的修行方式。定,是指通过静坐冥想、禅修等方式,让心境归于安静,从而去除外界的干扰;观,是指修行者通过对内心的观察,识别并断除一切妄念与杂念。通过定与观的结合,修行者能够达到内心的清净,逐渐接近本源的境界。
其次,法藏大师强调了“回向与念佛”的修行方法。在华严宗的传统中,回向被视为一种能够帮助修行者积累福报并消除业障的重要修行方式。通过回向,修行者不仅能够为自己积累功德,还能为他人祈福,达到众生与自我同体的境界。念佛则是通过反复诵念佛号,集中精神与佛陀的智慧相通,以此排除内心的杂念,回归内在的清明。
此外,法藏在书中还提出了“生活中的修行”的理念,认为修行不应局限于禅坐或经典诵读,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可以是修行的实践。修行者通过观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波动和心态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妄尽还源”的内涵,最终通过生活的每一件小事来净化内心,实现佛教修行的最终目标。
3、对佛教经典的解读与深化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不仅仅是对华严宗经典的再阐述,更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化和创新。在法藏大师的解读中,华严宗的思想并不是单纯的理论,它需要通过修行的实践来体现。这本书深入剖析了华严经中的“十地菩萨”的修行过程,阐述了从初发心到成佛的不同阶段。法藏通过对经典的解读,揭示了每个阶段修行者如何克服自身的妄念,达到更高的觉悟境界。
在这本书中,法藏特别强调了“法界缘起”的概念,认为万法皆因缘而生,所有现象都没有独立的自性。通过这种思维,修行者能够摆脱对个人自我的执着,进而达到更广泛的慈悲心与智慧。法藏对经典的解读,融合了个人的修行经验和对经典的深刻理解,给人以启示。
法藏的解读不仅限于华严宗的经典,他还结合了其他佛教经典的教义,进一步深化了佛教的智慧。例如,他在书中提到《大般若经》的空性思想,并指出修行者应当在理解空性的同时,超越空性的执着。通过这种综合的阐述,法藏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展现了佛教思想的广阔性和深邃性。
4、电子书形式的创新与影响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作为一本电子书,其形式上的创新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传统的佛教经典多以纸质书籍形式存在,阅读上较为局限。而电子书的形式,则突破了这一局限,让更多的修行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学习。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条件参加禅修中心、寺庙讲座的修行者,电子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
电子书的互动性也是其一大优势。通过现代科技,修行者可以通过电子书中的链接,直接跳转到相关的佛教经典、注释或是音频讲解,进一步加深对经典内容的理解。此外,电子书还允许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做笔记、标注重点,并能方便地进行反复查阅。通过这些互动功能,电子书形式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增强了修行者的参与感。
此外,电子书的传播范围极广。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能够跨越地域的界限,传播到全球各地。修行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够通过电子书获取佛教智慧,进行个人的修行。这种全球化的传播方式,极大地促进了佛教思想的普及,也推动了全球佛教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总结:
通过对《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法藏大师在华严宗思想方面的深厚造诣。他不仅通过精湛的解读,传递了华严经的精髓,也通过具体的修行方法,帮助修行者实现“妄尽还源”的目标。同时,电子书形式的创新,使得更多的修行者能够便捷地接触到这一深奥的佛教思想,为现代修行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不仅是一本佛学著作,它也为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位修行者提供了心灵的指引,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内心平静与智慧。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对佛教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