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梵名Bodhisattva -bhu^mi 。凡十卷(或八卷)。又称菩萨地经、地持经、菩萨戒经、菩萨地持论、地持论。北凉昙无谶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册。地持经虽称‘经’,但本应属‘论’,传说系无着记录弥勒之说法而成;然汉译瑜伽师地论则视其为弥勒菩萨所作;至于西藏译本,仍认为系无着之作品。本经与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之菩萨地为同本,然其中缺发正等菩提心品。异译本另有求那跋摩所译九卷本之‘菩萨善戒经’。本经详说大乘菩萨修行之方便,内容分初方便处、次法方便处、毕竟方便处三部分,凡二十七品。因收有大乘戒,故本经古来即倍受重视。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菩萨地持经(菩萨地持经戒本)是佛教戒律的重要经典之一,集中阐述了菩萨修行的原则与戒律,旨在帮助修行者实现自觉与觉他之目标。本文从菩萨地持经的起源、主要内容、修行方法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首先介绍菩萨地持经的历史背景和其在佛教戒律体系中的地位;其次分析其具体戒条及教义,阐明菩萨戒的核心精神;然后探讨修行者如何通过践行戒律达到净化心灵、利益他人的目的;最后,结合当前社会,分析菩萨戒律对现代人修行和道德提升的影响。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旨在帮助读者全面理解菩萨地持经的深刻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1、菩萨地持经的历史背景
菩萨地持经作为佛教戒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背景可追溯到佛陀时代的戒律传承。佛教的戒律起源于佛陀对其弟子的教诲,尤其是在其四十余年的弘法过程中,佛陀为解决弟子修行中的各种问题,制定了各种戒律和修行规范。而菩萨地持经则是为了应对菩萨道修行中遇到的特殊问题而逐渐成形的。菩萨戒并非仅仅局限于出家人,它适用于所有立志于菩萨道的修行者,强调的是自我修持与度化他人的责任。
菩萨地持经的成书时间并不确定,但它的内容在印度佛教的戒律经典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大乘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佛教的戒律体系影响深远。菩萨戒的主要特点是广泛适用,并注重实践,它不仅涵盖了具体的行为规范,还强调了菩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提升。
根据不同的佛教流派,菩萨地持经的解读和修行方式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菩萨地持经都强调修行者应在自身内修和外教之间找到平衡,在净化自己的同时,能够帮助众生走向解脱,这也是菩萨道的核心思想之一。
2、菩萨地持经的戒律与教义
菩萨地持经中的戒律不仅仅局限于行为上的规范,更注重修行者心性的提升。它要求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觉察,不断修正自己的心念。菩萨戒的核心是慈悲与智慧的结合,修行者要以大悲心度化一切众生,以智慧分辨是非善恶。
菩萨戒有很多具体的戒条,其中最为显著的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淫、不酗酒等戒律。这些戒律并非只是简单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深层的心灵修养。比如,不杀生不仅仅意味着避免杀害他人生命,更要求修行者培养对所有生命的慈悲与尊重,避免伤害他人,即使是无意的伤害。
除了这些行为上的戒律,菩萨地持经还提到修行者应如何面对自身的贪、嗔、痴三毒。在菩萨道的修行中,修行者需要通过智慧来洞察自身的无明,消除一切内心的执着,最终达到心灵的净化。菩萨戒的教义,实际上是通过规范外在行为,来引导内在心性向善向上。
3、菩萨地持经的修行方法
菩萨地持经并非单纯依靠戒律的遵守来完成修行,更多的是强调修行者内心的转化和智慧的开显。修行者通过持戒、修定、修慧,逐步提高自己的修行境界。持戒是基础,定力的修炼是方法,而智慧的提升是最终目标。
在实际修行中,菩萨地持经建议修行者以禅定为基础,通过冥想和自我观照来提升自我认识,消除内心的杂念,培养定力。在定力的基础上,修行者可以逐步通过思维的训练和智慧的开启来提升自己的觉悟,理解并体会佛法的深邃。
菩萨道的修行并不仅限于自我修持,还需要修行者具备广大的慈悲心,愿意为所有众生的解脱而努力。在修行的过程中,修行者应当以广大的菩提心为导向,心怀众生,发愿度化一切众生,而这种心态的培养正是菩萨戒所倡导的精神之一。
4、菩萨地持经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菩萨地持经的教义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其对现代人修行和道德提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许多人感到心灵的空虚与困扰,菩萨戒所提倡的内心净化和道德修养,正是当今社会所迫切需要的。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往往因为忙碌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而忽略了内心的修行,而菩萨地持经所倡导的慈悲与智慧恰恰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修心养性的有效途径。通过修行菩萨戒,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感,提升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境界,最终实现身心的和谐与安宁。
此外,菩萨戒还强调的“利益他人”的精神,对于当今社会的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每一个修行菩萨戒的人都能通过自身的行为去影响他人,传播正能量,从而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总结:
综上所述,菩萨地持经(菩萨地持经戒本)不仅仅是佛教戒律的一部分,更是一部指导修行者实现自我净化与觉悟的经典。它通过具体的戒律、修行方法和道德规范,帮助修行者在菩萨道上不断进步,实现最终的圆满解脱。同时,菩萨地持经的精神不仅限于佛教徒,对于现代人而言,它更是一种内心修养和道德提升的途径,值得在当今社会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践行。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菩萨地持经的核心教义及其实际意义,并通过修行菩萨戒,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只有内心真正觉醒的人,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做到善待他人,传播慈悲与智慧。
本文由nayona.cn整理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