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佛典注疏。唐昙旷撰。原着五卷。是对《大乘起信论》的论释。敦煌遗书藏本。因卷一佚亡,故本疏科分不清,但全书逐一疏释《起信论》文句,委曲详尽,并常依唯识宗观点评论《起信》。澄漪在《大乘起信论略述序》中评论本书谓:“包含事理,网罗邪正。无执而不口改,有疑而不皆遣。”《广释》完成后,昙旷又撰有《大乘起信论略述》二卷。本书中国历代大藏经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其中第五卷末有题记:“大历八年(773)六月十七日,齐奉道写。”证之大历九年六月一日昙旷自序《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可知本书抄写于昙旷在世时,较为可贵。日本书道博物馆藏有卷五一件,题记谓:“大历八年六月十七日,马奉芝写。”或即中村不折藏本。
作者简介
昙旷是唐朝时期的一位着名僧人,出生于河西建康(今位于甘肃张掖、酒泉之间),在佛教研究和传播上有着显着的成就。他早年出家后,专注于学习《唯识论》和《俱舍论》等佛教经典。随后,他前往长安(今陕西西安)的西明寺深造,师从道氤法师,进一步钻研《金刚般若经》与《大乘起信论》等重要佛典。
学成之后,昙旷返回河西地区弘扬佛法,他的足迹遍布多地,包括在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凉州(今甘肃武威)、甘州等地,期间撰写了多部佛学着作,如《金刚般若经旨赞》、《大乘起信论广释》、《大乘起信论略述》等。至迟在宝应二年(763年),他到达敦煌,继续进行教学和着述工作,完成了《大乘入道次第开决》、《大乘百法明门论义记》、《大乘百法明门论开宗义决》等重要文献。
昙旷的着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在大乘佛教的研究方面。他的部分着作在近代于敦煌被发现,并被收录于大正藏的古逸部。晚年时,他还口述了《大乘二十二问》,以回应吐蕃赞普关于大乘佛教的疑问,显示了他在当时跨文化的佛教交流中的重要地位。昙旷的具体生卒年份不详,但其活动主要集中在8世纪中后期,是唐代佛教思想传播与发展的关键人物之一。
有需要联系v;zhanxzhanx
摘要:本文以《大乘起信论广释-昙旷-电子书》为核心,全面探讨了该书的内容、价值及其在佛教大乘思想中的地位。通过对昙旷大师的注解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理解大乘起信论的深刻哲理,还能体会昙旷如何通过电子书这一现代媒介形式使其精髓更易传承和普及。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昙旷大师的背景与学术贡献、《大乘起信论》概述及其核心思想、昙旷对《大乘起信论》的阐释以及电子书的传播意义。最终,本文总结了该书对当代佛教学术与文化的深远影响,并探讨了其对今后佛教思想传播的积极作用。
1、昙旷大师的背景与学术贡献
昙旷大师是唐代著名的佛学大师,他不仅是大乘佛教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也是大乘起信论的深刻注释者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昙旷不仅以其学识和修行成就获得广泛尊重,还凭借其在佛教经典注解上的贡献,使得许多佛教经典得以更加深入地解读与传承。他的《大乘起信论广释》不仅是对《大乘起信论》的注解,也是对佛教思想深层次探讨的体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昙旷大师的学术贡献不仅仅局限于对经典的注解,他对大乘佛教的理解也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佛教的根本思想应当关注“信心”的培养和“无上菩提”的实现,这也是《大乘起信论》注解中的核心主题之一。昙旷通过对经典的深入分析,阐明了信心对修行的重要性,并强调了“无上菩提”作为一切修行目标的终极指向。他的这些思想,至今仍然对佛学研究者和修行者有着极大的影响。
在昙旷的教学和研究中,他注重将传统佛教思想与当时社会的文化需求相结合,这种方法使得佛教经典的现代化解读成为可能。昙旷大师的学术态度严谨、博学多才,他不仅精通经典的文字与义理,还能通过与当时学者的交流与碰撞,推动了佛学的进一步发展。昙旷对《大乘起信论》的注释,正是他学术贡献的一个重要体现,充分展示了他作为大乘佛学继承者和创新者的巨大成就。
2、《大乘起信论》概述及其核心思想
《大乘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它阐述了佛教的根本教义,尤其是在信仰、智慧和菩提心等方面的教义。此论书的核心思想是“起信”,即强调通过信心的建立来走向菩萨的修行道路。通过对信心的培养,修行者能够跨越生死的桎梏,最终实现涅槃与无上菩提。《大乘起信论》对佛教的大乘思想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在大乘佛教的传承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为后来的佛教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大乘起信论》特别强调了“信心”对于菩萨行的核心作用。它认为,菩萨的成就并非单纯依靠禅定或智慧的修习,而是依赖于坚定的信心。正是信心的力量,使得修行者能够突破种种困难,达成最高的菩提果位。在这部经典中,信心不仅是外在的认知,更是内在的觉悟,强调的是心灵的转换和觉悟的启发。
此外,《大乘起信论》还涉及到了“无我”的思想,提出了超越自我的宇宙观念。在这部经典中,“我”的存在是相对的、虚妄的,而真正的“我”是通过彻底的觉悟和智慧的开显,超越世俗与轮回的束缚,最终实现涅槃的。因此,《大乘起信论》不仅为大乘佛教的修行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引,也为其实际修行提供了方法和方向。
3、昙旷对《大乘起信论》的阐释
昙旷对《大乘起信论》的注释,力图深入经典的义理,使得这一复杂的佛教经典变得更加明晰和易懂。在《大乘起信论广释》中,昙旷结合自身的修行经验,对经典中深奥的理论进行了细致的解读。他的注释不仅从字义和文义上进行深入剖析,还通过不同角度的阐释,展现了这一经典的多重意义。
昙旷认为,《大乘起信论》所讲的“信心”并不是盲目的信仰,而是通过深刻的智慧与理解,建立起对佛教教义的深刻信赖。他在注解中反复强调,信心的培养需要与智慧相结合,只有通过智慧的引导,信心才能转化为实际的修行力量。此外,昙旷还特别指出,《大乘起信论》中的“无我”思想是理解佛教修行核心的关键,只有认识到“我”的虚幻与无常,才能真正摆脱生死的束缚。
昙旷大师在阐释经典时,还不忘结合现实社会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他不仅对《大乘起信论》的文字义理进行剖析,也强调了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他认为,虽然佛教经典的语言和形式可能与现代人有一定的距离,但其核心思想对于任何时代的修行者都是具有指导意义的。通过他的注释,许多佛教思想逐渐成为当代修行者的精神财富。
4、电子书传播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书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知识传播方式。昙旷的《大乘起信论广释》通过电子书的形式出版,极大地拓宽了其传播的受众群体。电子书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可访问性以及快速更新的特点,使得佛教经典能够突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这种形式不仅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接触到昙旷大师的精髓,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和深入思考。
电子书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的多样性和互动性。通过电子书平台,读者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资料,如音频讲解、注释和相关的学术资源,使得经典的学习更加丰富与全面。此外,电子书的互动性还使得读者能够与其他佛学爱好者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了佛学思想的深层次传播。
昙旷的《大乘起信论广释》通过电子书形式的发布,是佛教经典现代化传播的一个成功案例。它不仅使传统经典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还推动了佛教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和发展。通过电子书的形式,昙旷大师的学术成就得以传承和发扬,也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获得智慧和启示。
总结:
《大乘起信论广释-昙旷-电子书》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佛教经典注释,昙旷大师通过深入浅出的解读,让《大乘起信论》的思想更加易于理解和应用。在这部经典的注释中,昙旷不仅阐述了大乘佛教的核心教义,还结合现实社会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使得其教义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电子书的形式,这部经典的传播得以广泛化和现代化,使得更多的修行者能够接触到这一佛学宝藏。昙旷大师的学术成就和对经典的独到见解,将继续为后世佛学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导。相信随着电子书的普及,更多的人将从《大乘起信论广释》中汲取智慧,走向菩提之路。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